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关中锣鼓舞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传承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为例
【6h】

陕西关中锣鼓舞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传承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课题来源

1.尊重家乡文化及使命感

2.传承关中锣鼓舞的必要性

3.关中锣鼓舞教育传承相对滞后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范围、对象及方法

1.研究范围和对象

2.研究方法

二、陕西关中锣鼓舞的概述

(一)关中锣鼓舞的界定和分布

1.关中锣鼓舞的界定

2.关中锣鼓舞的分布情况

(二)关中锣鼓舞的发展情况

1.秦汉时期

2.民国时期

3.近现代时期

三、关中锣鼓舞的动作

(一)关中锣鼓舞的角色动作

1.大鼓

2.旗头

3.仪仗小鼓

4.伴奏队

(二)关中锣鼓舞的动作特点

1.刚而不蛮、狂而不乱

2.天圆地方、动作对称

3.稳、准、狠

4.戏剧性的表演风格

四、关中锣鼓舞的文化现状

(一)功能的转变

1.保存军阵遗风同时增强自娱性

2.驱鬼祭祀功能的消退

3.适应时代发展,开发健身新功能

(二)形式的发展

1.形式丰富,创新发展

2.鼓舞结合,塑造形象

3.武乐当头,形式新颖

(三)审美需求的变化

(四)服装道具的创新

五、关中锣鼓舞教育传承现状及分析

(一)关中锣鼓舞教育传承现状

1.学校传承现状

2.师徒传承现状

3.社区传承现状

(二)关中锣鼓舞教育传承成因分析

1.学校传承成因分析

2.师徒传承成因分析

3.社区传承成因分析

(三)关中锣鼓舞教育传承思考

1.关中锣鼓舞学校教育传承思考

2.关中锣鼓舞师徒教育传承思考

3.关中锣鼓舞社区教育传承思考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关中大地是秦岭和黄土高原怀抱之中一片肥沃的土地。东西长40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曾是我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京畿重地,也是当时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中心和沟通对外交往要道的起点。在这里不仅有硝烟弥漫的悠久历史,还有原生态的关中锣鼓舞。
  绚丽多姿的陕西民间鼓舞,是在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周、秦、汉、唐等古代乐舞、百戏以及新秧歌运动的促进下,构成陕西舞蹈文化的珍贵遗存。关中各地以社火为主要表演形式,均以强烈的锣鼓舞表演和综合性的社火舞蹈进行游演。本文就是以关中锣鼓舞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两大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关中锣鼓舞在陕西户县地区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动作特点、功能、形式、审美需求、服装道具等多方面阐述了关中锣鼓舞的现状,清晰地展现了流传至今的关中锣鼓舞动作特点及丰富内涵,在历史纵线下研究关中锣鼓舞的功能转变、形式改变、服装道具更新以及动作创新等。动作特点从大鼓、旗头、仪仗小鼓、伴奏队等角色逐个分析,总结关中锣鼓舞稳、准、狠、楞、蛮、猛、快等动作特点;功能转变中,分别从征战功能转变为节庆锣鼓舞、驱鬼祭祀功能的消退和顺应新时代发展加入了体育、旅游、健身等新元素这三方面阐述其功能的转变;形式创新从形式多样化、鼓与舞结合以及武乐当头这三方面分析关中锣鼓舞现存的形式现状,清晰地再现了如今户县锣鼓舞的演出场面,从而分析关中锣鼓舞的形式变化。同时又分别从审美需求变化和服装道具创新等角度进行阐述,全方位的展现出关中锣鼓舞在户县的现存状态,并以户县闻名的留南村锣鼓舞及《黄河激浪》、《威风战鼓》、《宫廷仪仗锣鼓》、《牛拉鼓》等具体关中锣鼓舞节目为个案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以户县学校教育传承、师徒教育传承和社区教育传承中的代表和实例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个案,分析学校教育、师徒教育和社区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利用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研究现存关中锣鼓舞的传承现状。学校传承主要问题是:1.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学习热情;2.缺乏授课规范性及专业教师;3.培养不能满足民间活动需要;师徒教育主要问题是:1.青年务工增多传承后继无人;2.传承方式单一影响传承力度等。社区传承方面存在锣鼓舞社名存实亡,缺乏对静态锣鼓舞机构的保护等。最后针对这些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学校教育传承解决对策为:1.弘扬本土民族舞蹈文化;2.开展“本土民间鼓舞”进校园活动;3.加强师资建设定期聘请民间艺人授课;4.加大校内活动的开展力度。师徒传承对策为:1.保护老艺人身心健康,加大师徒传承力度;2.传承从“我”做起,促进传承更广展开。社区传承对策为:1.明确主体、保证社区传承氛围;2.政府支持、创锣鼓舞传承机构;3.找寻规律、动静态保护相结合;4.服务于地方建设发展特色县等。
  虽然随着中国城乡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陕西关中锣鼓舞慢慢走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关中的一些乡镇里陕西特色鼓舞依然顽强的存活着。关中锣鼓舞便是与这片关中大地齿唇相依的一个特色民俗舞蹈。关中锣鼓舞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炽热的思想感情、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还保存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古老的民族艺术特色。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科学、教育和艺术价值,更是发展地方经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在户县底蕴丰裕的文化大背景下好好利用环境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模式,帮助关中锣鼓舞更全面更系统的进行发展和教育传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