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留守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
【6h】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留守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研究综述

1.1 留守初中生的界定

1.2 挫折

1.2.1 挫折情境定义

1.2.2 挫折-攻击理论

1.3 自我接纳

1.3.1 自我接纳的定义

1.3.2 自我接纳的测量

1.4 攻击性

1.4.1 外显攻击性

1.4.2 内隐攻击性

1.4.3 外显攻击性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模型

1.5 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问卷调查被试的选取

2.1.2 实验被试的选取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目的

2.4 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

2.4.1 预实验一 验证挫折情境的有效性

2.4.2 预实验二 验证故事情境的有效性

2.4.3 正式实验一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留守初中生外显攻击性的影响

2.4.4 正式实验二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留守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2.5 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测评工具对于初中生群体的适用性分析

3.1.1 自我接纳问卷对于初中生的适用性

3.1.2 特质攻击问卷对初中生的适用性

3.2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的留守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的数据分析

3.2.1 预实验一 挫折情境有效性数据分析

3.2.2 预实验二 故事情境有效性数据分析

3.2.3 正式实验一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留守初中生外显攻击性的影响

3.2.4 正式实验二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留守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3.3 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结构模型

4 分析与讨论

4.1 自我接纳问卷和特质攻击问卷对初中生群体的适用性分析

4.2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留守初中生外显攻击性的影响

4.3 挫折情境对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留守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4.4 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结构模型分析讨论

5 结论

6 研究不足和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初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自我接纳作为自我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生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的乡村留守初中生,如果能较客观的看待自己,理性看待和接纳自己的优缺点,这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也能帮助他们更容易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冲突和困扰。而攻击性尤其是内隐攻击性得以证实以后,对于攻击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被试群体也涵盖了幼儿到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年人,本研究的关注点在于留守初中生自我接纳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首先分析自我接纳(SAQ)问卷和特质攻击量表(AQ)是否适用于初中生。然后筛选初中生被试进行实验,研究挫折情境对高自我接纳和低自我接纳留守初中生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实验采取2(挫折情境:有、无)X2(自我接纳:高、低)X2(是否留守:留守、非留守)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是否留守、自我接纳为被试间设计,挫折情境为被试内设计。
  研究结果如下:
  1、对600多名初中生测试结果表明:自我接纳问卷总分和两个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0.849,0.821,0.802,信度良好;采用MPLU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TLI、CFI指数分别为0.79、0.819,RMSEA为0.067小于0.08,结构效度可接受,说明自我接纳问卷适用于初中生群体。特质攻击问卷总分和4个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0.846,0.765,0.730,0.812,0.783,信度良好;采用MPLU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TLI、CFI指数分别为0.791、0.809,RMSEA为0.054小于0.08,结构效度可接受,说明特质攻击问卷适用于初中生群体。
  2、以外显攻击性作为因变量,三个自变量挫折情境(F=210.614,P=0.000)、自我接纳(F=4.71,P=0.032)、是否留守(F=7.142,P=0.008)主效应均显著;是否留守与挫折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4.530,P=0.035),对此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不论留守还是非留守的被试,挫折情境对外显攻击性影响均是显著的。在无挫折情境下,是否留守对外显攻击性影响是不显著的(F=3.66,P=0.058)。但在挫折情境下,是否留守对外显攻击性影响是显著的(F=9.47,P=0.002),挫折情境对留守初中生外显攻击性的影响明显强于非留守初中生。
  3、以内隐攻击性作为因变量,被试的相容任务反应时和不相容任务反应时差异显著(t=12.744,P=0.000,t=9.378,P=0.000),说明本实验的内隐攻击性是存在的;三个自变量挫折情境(F=35.717,P=0.000)、自我接纳(F=4.651,P=0.033)、是否留守(F=15.764,P=0.000)主效应均显著;自我接纳与挫折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4.622,P=0.034),对此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不论高自我接纳还是低自我接纳的被试,挫折情境对内隐攻击性影响均是显著的。在无挫折情境下,自我接纳水平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不显著(F=0.3,P=0.585)。但在挫折情境下,自我接纳水平对内隐攻击性影响差异显著(F=8.76,P=0.04),挫折情境对于低自我接纳被试攻击性的影响明显强于高自我接纳被试。是否留守和挫折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4.982,P=0.028),对此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不论留守还是非留守的被试,挫折情境对内隐攻击性影响均是显著的。在无挫折情境下,是否留守对内隐攻击性影响不显著(F=3.69,P=0.057)。但在挫折情境下,是否留守对内隐攻击性影响是显著的(F=21.81,P=0.000),挫折情境对于留守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明显高于非留守初中生。
  4、被试在挫折情境的外显攻击性与无挫折情境下的外显攻击性相关显著(r=0.793,p<0.01),挫折情境的内隐攻击性与无挫折情境下的内隐攻击性相关显著(r=0.381,p<0.01);但不论在挫折情境下还是在无挫折情境下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采用MPLUS对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独立模型进行验证,拟合度参数分别是TLI=1.025,CFI=1.000,RMSEA为0.000小于0.05,说明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是两个独立的结构。
  研究结论:
  1、自我接纳问卷和特质攻击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符合测量学的要求,适合对初中生的自我接纳和攻击性进行测量。
  2、不论是留守还是非留守初中生在挫折情境下表现出的外显攻击性均高于无挫折情境下的。但在挫折情境下,留守初中生的外显攻击性水平高于非留守初中生。
  3、本研究被试的内隐攻击性是存在的;不论是商自我接纳还是低自我接纳的初中生在挫折情境下表现出的内隐攻击性均高于无挫折情境下的。但在挫折情境下,高自我接纳初中生比低自我接纳初中生内隐攻击性要低,非留守初中生比留守初中生内隐攻击性要低。
  4、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无相关性,是两个独立的心理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