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6h】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应用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加用与不加用螺内酯两种方案对难治性高血压(Refractory hypertension,RH)的降压疗效,以观察螺内酯治疗R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螺内酯治疗RH的可能机制。
  方法:本实验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RH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8例,年龄33~84岁;女性62例,年龄43~92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给予螺内酯20mg/d,氨氯地平5mg/d,培哚普利4mg/d,氢氯噻嗪25mg/d,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培哚普利4mg/d,氢氯噻嗪25mg/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患者在测定8周内,不再服用其他降压药物,禁烟、饮酒,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甘草、麻黄的物质。其中2例于治疗4周时、3例于治疗8周时因不接受相关检查而脱失,剩余的115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时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取得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脉压(PP)=SBP-DBP。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并同时记录试验期间所有受试者出现的干咳、乳房增生等不良反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醛固酮(Ald.)、治疗前SBP、DBP和PP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
  2.实验组血压变化:
  2.1 收缩压: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收缩压由164.8±9.3mmHg逐渐下降至144.0±4.4mmHg,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收缩压为143.5±4.5mmHg,与4周时无统计学差别(P>0.05);
  2.2 舒张压: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舒张压由93.8±8.1mmHg逐渐下降至84.3±7.7mmHg,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舒张压为84.2±7.9mmHg,与4周时无统计学差别(P>0.05);
  2.3 脉压: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脉压由71.0±11.7mmHg逐渐下降至59.7±8.4mmHg,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脉压为59.3±8.8mmHg,与4周时无统计学差别(P>0.05);
  3.对照组血压变化:
  3.1 收缩压: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收缩压由165.8±7.7mmHg逐渐下降至156.1±3.5mmHg,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收缩压为156.2±3.5mmHg,与4周时无统计学差别(P>0.05);
  3.2 舒张压:治疗前、治疗2周时,舒张压由91.0±7.4mmHg降至86.4±7.5mmH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时舒张压逐渐降至85.9±8.0mmHg,较2周时无统计学差别(P>0.05);
  3.3 脉压:治疗前、治疗2周时,脉压由74.8±10.0mmHg下降至73.8±8.0mmH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脉压为69.9±7.9mmHg,与2周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脉压略升高,为70.2±8.2mmHg,与4周时无统计学差别(P>0.05);
  4.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
  4.1 收缩压降幅:治疗2周、4周、8周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
  4.2 舒张压降幅:治疗2周、4周、8周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主效应无统计学差别(P>0.05),存在交互作用(P<0.05);
  4.3 脉压降幅:治疗2周、4周、8周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
  4.4 有效率:实验组显效+有效人数为42人,总有效率为73.68%,对照组显效+有效人数为25人,总有效率为43.10%,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
  5.不同血浆肾素活性组比较:
  5.1 低肾素组(L)、正常肾素组(M)、高肾素组(H)各组内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醛固酮(Ald.)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
  5.2 比较治疗8周时收缩压降幅,L、M、H各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比较治疗8周时舒张压降幅,L、M、H各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主效应无统计学差别(P>0.05),存在交互作用(P<0.05);
  5.4 比较治疗8周时脉压降幅,L、M、H各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L组主效应无统计学差别(P>0.05),存在交互作用(P<0.05);M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H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
  6.安全性指标: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给予补钾治疗后恢复正常;实验组1例男性患者出现乳房胀痛,但能耐受,继续用药后逐渐缓解;两组出现干咳3例,均能耐受,继续用药后缓解;余患者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电解质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未出现高血钾、男性乳房增生等不良反应。
  结论: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通过改善水钠潴留、醛固酮逃逸、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可明显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其控制率显著提高;不同PRA型难治性高血压加用螺内酯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前降低;小剂量螺内酯副作用轻,安全性及耐受性好,疗效显著,适用于不同PRA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并且可能会改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预后,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有效临床用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