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15-05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会议文集: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病区用药医嘱点评结果的统计分析,全面了解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改进病区医嘱点评工作方式,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解放军第406医院2012-2013年的所有出院病历中,每月随机抽取30份,共计720份,点评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将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行病区用药医嘱点评后,医院病区用药医嘱的合理率由2012年的63.06%上升到2013年的82.50%,不合理率由2012年的36.94%下降到2013年的17.50%.结论:开展病区用药医嘱点评后,该院病区用药医嘱合理性有大幅度提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患者抗菌药物合理性用药管理的临床分析.rn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阳新县人民医院肾内科2009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研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用药配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管理方案.rn 结果:肾内科12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00%,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10种,用药频率(DDDs)最高的是氨曲南,药物利用指数(DUI)≤1.0.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时间为13d,其中单独用药占绝大部分,达到70.83%.药物配伍不合理问题5例.rn 结论:该院肾内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物控制在有效的、合理的范围之内.
  •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门诊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月、2014年4月的门急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55706张处方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处方有1460张,从中随机抽取264张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随机抽取的264张处方中不合理使用处方64张,占比24.24%.结论:以地塞米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在门急诊使用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加强监管,促进临床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服用多种心血管药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作用,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而作用增强导致毒性的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可发生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阶段,阐述了心血管常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氯呲格雷药物、胺碘酮药物、内皮素受体拮抗药等的相互作用及基因多态性等问题.
  •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门诊2013年下半年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处方6274张,参照药品说明书及有关规范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日给药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日给药次数合理者占96.19%,注射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日给药次数合理者100.00%.结论: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规范管理.
  •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是否与盐酸罂粟碱存在配伍禁忌.方法:将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加入盐酸罂粟碱中,观察两种药物的配伍情况.结果: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中加入盐酸罂粟碱中立刻出现浑浊及絮状物.结论: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与盐酸罂粟碱有配伍禁忌.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2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至2014年7月)关于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数据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5.1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共纳入RCT9篇,包括患者1125例,其中试验组579例,对照组546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活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RR=1.20,95%CI(1.10,1.31)]、降低收缩压[MD=12.28,95% CI(7.17,17.39)]和舒张压[MD=9.30,95% CI(5.34,13.26)]及降低心率[MD=6.72,95% CI(4.19,9.25)]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改善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舒张末期内经等超声心动图指标亦优于对照组;有2个研究报道了药物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及消化道症状,多可于短期内消失自行好转,未影响治疗.rn 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有效、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统一,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退药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2014年1-6月的1303条退药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退药主要以患者死亡、调整治疗方案、医嘱输入错误占比较高.结论:在医疗工作中,应该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与医生、患者间的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加强药物监管,才能减少医院退药现象的发生.
  • 摘要:该文对病区药房工作的分析,归纳总结个人工作经验,使病区药房管理更加规范,合理,科学.通过一系列的整改和规范措施的实施,病区药房的药品管理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发现不足有待改进.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药学人员的业务素质,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摘要:双硫仑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人体同时吸收乙醇及药物(如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等)后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其机制是双硫仑的代谢产物二乙二硫氨基甲酸酯可阻断多巴胺β-羟化酶形成,导致多巴胺增加产生不适。双硫仑中的甲硫四氮唑取代基可竞争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活性,使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不能继续氧化成乙酸,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增加,产生不适症状。对于双硫仑样反应,轻者无需特殊治疗,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及适当的心理护理;重症休克患者,首先应尽量缩短低血压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效果较好。重者除了协助医师给予急救和对症处理外,还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可以稳定情绪,配合治疗。双硫仑样反应多数是在用药过程中或者疗程结束后饮酒发生的,这说明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药物本身的配伍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外,还要对患者用药过程中进行监护。在使用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时,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注意告知患者在用药期间及停药至少1周内勿饮酒或使用含乙醇的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摘要: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血液系统的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搜索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期刊、文章,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涉及到10大类药物,临床表现以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为多见.结论: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其在血液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 摘要: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药,使DNA的生物合成明显受到抑制,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适用于各型急性白血病,头颈部癌、肺癌等。甲氨蝶呤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腔炎、腹泻、脱发、皮疹及肝损害,少数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多发生于药物过量的患者。服用甲氨蝶呤期间,应适当补充叶酸,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本例患者因依从性差,忘记医生交待的服用方法且不识字,自己无法看病历中记录和药品说明书中的药物服用方法,自行将甲氨蝶呤片错误服用为每次2片,每日两次,导致甲氨蝶呤在体内蓄积中毒。本病例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安全系数低的甲氨蝶呤时,应加强用药教育,同时重视出院患者随访,有效避免用药风险。
  • 摘要:头孢地嗪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第3代高效广谱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第3代半合成头孢菌素,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长效作用的特点,还具免疫调节的独有特点,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对多种革兰阳性、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效。患儿在输注头孢地嗪钠之前进行头孢地嗪钠药物过敏实验,其结果为阴性,但在给患儿用药时出现变态反应。患者输注头孢地嗪后10min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本例提示临床医生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时,对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的患者仍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用药后反应,警惕迟发型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应遵照输液规程,合理配置药物浓度,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 摘要:目的:观察在CT增强检查中使用含碘对比剂的毒副作用,并探讨如何预防及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近5年行CT增强扫描的病例2500例,1200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13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静脉高压推注(1.5~3.0mL·s-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离子型造影剂组出现轻度反应92例,中度反应30例,重度反应1例;非离子型造影剂组出现轻度反应31例,中度反应2例,未见重度反应.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比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轻.
  • 摘要:注射用血栓通灭菌粉末是一种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发生变态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药物因素、使用操作和环境的原因以及个体差异等。与青霉素等化学药物的变态反应不同,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部分药物变态反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药物过敏,而是类变态反应,严重威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三七总苷中有些成分能促进细胞脱颗粒,有些成分具有溶血性,导致皂苷具有刺激性,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这是血栓通注射液发生变态反应最根本的原因。血栓通注射液在生产、使用和储藏中都会引入过敏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可成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引起变态反应。此外,中药材所含的植物蛋白质等具有抗原或半抗原性,与机体作用后就可能引起变态反应,因此有过敏史的患者必须慎用。建议医师在使用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对相关成分药物(如人参)过敏者尽量避免使用。此外,中药注射液滴注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容易产生局部刺激,输注过程中应控制和调整滴注剂量和速度。严格掌握血栓通注射液的配伍禁忌,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的药品,使用前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检查药液是否出现混浊、沉淀、变色及漏气等异常现象,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摘要:目的:评价麻醉药品的使用现状及趋势,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以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10-2013年麻醉药品的数据(金额、数量)及处方情况(病种)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使用麻醉药品共8种,哌替啶用量急剧下降,吗啡片呈下降波动趋势,在癌症患者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吗啡缓释片、可待因呈上升态势,吗啡针基本持平略有波动,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该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呈更合理趋势,在癌症止痛治疗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在参与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会诊与治疗1例脑脓肿患儿.结果:临床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儿经治疗后脓肿消失,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实践可以发挥药学专长,服务患者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 摘要:1例57岁女性患者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长期服用华法林,3.125mg·d-1,行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在1.8~2.3.2周前开始服用胺碘酮,本次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入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示尿红细胞(++),INR4.52,给予华法林停药处理后4d INR值恢复正常.研究表明:虽然抗凝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必要性已非常明确,然而多项回顾性调查均显示我国普遍存在抗凝率低的状况。在仅有的实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中,也因依从性低、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等原因致使INR不能达标或抗凝强度时间(TTR)低。而临床药师恰恰可以抗凝管理为工作切入点,将血栓防治门诊作为抗凝服务平台,通过抗凝药物宣教、随访、跟踪等形式开展抗凝管理服务,以达到提高华法林患者依从性和INR达标率的目的。在本病例中,临床药师提出的优化治疗方案建议被医师采纳,这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疾病诊治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医师对临床药师工作认可和临床药师自身价值的体现。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外科头孢菌素过敏髂窝脓肿患者抗感染治疗用药,为临床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方法:结合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特殊情况并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药动学特点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局部使用情况.结果:药师为该例头孢菌素过敏的髂窝脓肿患者选择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分析肝酶异常情况的原因,排除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指出抗菌药物局部冲洗的不规范使用,给予合理化用药建议.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该病例的用药分析,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了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进行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法,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抗凝效果,减少出血风险.方法:临床药师以1例华法林致患者眼结膜下出血及血尿为例,根据相关防治指南,进行病例分析并实施不良反应监测和患者用药教育等.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过程,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病情,及时准确判断、处理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更好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 摘要:目的:研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同型半胱氨酸α,γ-裂解酶的表达、纯化,对其活性进行检测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表征.rn 方法:将同型半胱氨酸α,γ-裂解酶的重组表达载体pET-15b/rHCYase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中,进行优化大量表达.使用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再通过His-Trap脱盐柱脱盐,采用MBTH法检测目的蛋白活性,并对该酶进行了表征.rn 结果: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可以高效表达,产量为204mg·L-1,比活约206 U·mg-1.相对分子质量为45 200.重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酶活性稳定的温度范围为20~35℃.重组酶的最适反应pH为7.5,4℃下在pH7.5的缓冲溶液中保温5h酶稳定性最高.rn 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rHCYase蛋白,并得到高产高酶活的可溶性蛋白,对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的开发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 摘要: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处理不当,死亡率约10%。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其中TAT的皮试阳性率高,对阳性者必须采用繁琐的脱敏法给药,耗时长,临床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过敏患者还需转用TIG,TIG无致敏性、安全性高,然而受多种原因影响一直都处于供应不足状态。与前二者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比较更具优势,如:比TAT更安全、更有效,质量标准也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TIG售价低,且产量有保证。本院因临床反映使用TAT阳性率高且使用麻烦,于2011年1月开始使用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至该病例发生前,临床反映皮试阳性率低、变态反应未见。本例患者常规皮试阴性,用药后未服用过其他药物,且是在用药后8d才出现皮肤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发生的时间与临床表现与说明书记载相符,属迟发性变态反应无疑,提示医护人员对于皮试阴试者应提前告知患者在用药后7-14d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迟发性症状,如有不适随诊。
  • 摘要: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卵巢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5例复发卵巢癌患者,均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mg·(m2)-1,3周为一个周期,完成2~6个周期治疗.采用RECIST1.0标准评价疗效,NCI—CTC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部分缓解8例,稳定5例,进展2例,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以作为新型紫杉类化学治疗药治疗复发卵巢癌.
  • 摘要: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将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的择期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戊乙奎醚治疗组(P组)和哌替啶治疗组(D组)各30例.在胎儿取出后,P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mg静脉注射,D组给予盐酸哌替啶0.5mg·kg-1静脉注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对寒战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安全用于硬膜外麻醉后剖宫产患者寒战,与哌替啶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具有较强的中枢镇静作用,无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百令胶囊治疗化学治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8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于化疗结束时口服百令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于化疗结束对口服鲨肝醇片(每次2片,每日3次),同时给予支持疗法,防止感染及发热,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外周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治疗组白细胞上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百令胶囊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较鲨肝醇效果好,且百令胶囊剂量小,服用方便,疗效好,适合化疗后常规用药.
  • 摘要: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伤口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感染性伤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皮维碘治疗.结果:治疗组愈合率85.3%,总有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77.5%)(P<0.01或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和显效时间分别为(16.2±5.3),(7.1±3.2)d,对照组分别为(25.1±7.4),(11.8±4.7)d(P<0.01).结论: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痊愈快,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比较等渗及高渗人血清蛋白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应用中的疗效.rn 方法: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等渗组和高渗组,各40例,分别输注5%,20%人血清蛋白,观察其疗效差异.rn 结果:治疗后两组多项生化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等渗组、高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清蛋白分别为(28.23±4.46),(27.75±2.56)g·L-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尿素氮治疗后分别为(7.15±3.82),(7.31±4.63)mmol·L-1,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5.46 ±1.42),(16.49±3.09)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分别为(40.48±4.93),(1.04±7.46)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治疗后等渗组患者的组织间液量、腹腔积液量基本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分别为(12.4±2.1),(19.8±1.7)d,高渗组(11.3±2.4),(18.5±2.0)d(P<0.05);日平均尿量恢复正常时间(17.4±1.8)d,比高渗组(18.4±1.5)d短(P<0.01).rn 结论: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使用清蛋白安全有效.尿量较少的患者更适用等渗人血清蛋白,腹腔积液及组织间液较多的患者更适用高渗人血清蛋白.在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时合理分配等渗和高渗清蛋白在纠正低蛋白血症的同时能更有效地改善体液分布,使之平衡,达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施保利通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施保利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保利通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松弛素水平,探讨松弛素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COPD发病机制.rn 方法:将60例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分为轻、中、重度各20例,均作为病例组,设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组血清松弛素浓度进行测定并作比较.rn 结果:对照组、COPD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松弛素平均浓度分别为(85.46±7.63),(19.91±7.15),(18.71±7.01),(11.93±7.90)pg·mL-1,4组血清松弛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轻度组患者血清松弛素水平较中度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COPD中重度患者血清松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第2代外周血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2)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病情活动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95例RA患者ACPA2,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PLT),记录DAS28分值.结果:95例患者ACPA2阳性者88例(92.6%);ACPA2滴度与DAS28、CRP、ESR、PLT值等病情评估值呈正相关.结论:ACPA2对早期RA即具有高度特异性,并与RA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ACPA2可以作为RA诊断及病情预测指标.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心肌重构的相关性.rn 方法:连续入选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均≥60岁),检测血浆TGF-β1浓度,根据患者血浆TGF-β1浓度中位数,分为TGF-β1正常组和TGF-β1升高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这些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血浆TGF-β1与心肌重构的相关性.rn 结果:与TGF-β1正常组比较,TGF-β1升高组LAD、LVD、LVPWT、IVST、LVMI、脑钠肽(BNP)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TGF-β1含量与LAD、LVD、LVPWT、IVST、LVMI、BNP呈正相关(P<0.01),经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与药物治疗校正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LVD、LVPWT、IVST、LVMI、BNP与TGF-β1升高呈正相关.rn 结论:血浆TGF-β1浓度与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衡量老年永久房颤患者心肌重构程度的一项指标.
  • 摘要:目的:对盐酸地尔硫(革)片溶出度测定波长的选择进行改进.方法:采用最大吸收波长法测定盐酸地尔硫(革)片溶出度.结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的波长240nm处测定.与该法在236nm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结果一致.结论: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测定盐酸地尔硫(革)片最大吸收波长改为236nm.
  • 摘要:目的:建立多西他赛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研究.rn 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4.6mm×150mm 3.5μm);检测波长为232nm;柱温:45℃;进样器温度为10℃;流速为1.2mL·min-1;进样量20μL;稀释剂为乙腈∶乙酸∶水(100∶0.1∶100);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0min,72∶28;9min,72∶28;39min,28∶72;39.1min,0∶100;49min,0∶100;49.1min,72∶28;60min,72∶28.rn 结果: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溶液稳定性、精密度、线性、准确度、耐用性均良好,杂质A、D、F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67,1.05,0.92.rn 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多西他赛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控制.
  • 摘要:目的:对调脂药物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1-2013年含有调脂药物的门诊处方,以用药频度等为指标,分析调脂药的用药情况.结果:调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使用频率和消费金额均最高.结论:该院门诊调脂药物使用基本符合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 摘要:目的:了解人血清蛋白的临床应用现状,总结人血清蛋白的应用的特点,为促进其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节约医疗成本提供保障.rn 方法:参考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推荐的《人血清蛋白,非蛋白液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文献.回顾性调查江苏某三甲医院6个月期间所有使用清蛋白的住院患者病例,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探讨指南推荐之外是否存在新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rn 结果:统计2012年5-10月清蛋白使用病例379份,主要集中在肝胆普外科(20.05%)、心胸外科(12.14%)、胃肠普外科(9.76%)和急诊病区(7.65%);所涉及的病种约25种;用药理由以补充清蛋白最多,达30%;使用人血清蛋白前患者血清清蛋白分布主要集中在30~35μg·L-1之间.rn 结论:该院医师对于清蛋白的使用认识存在误区,需加强人血清蛋白各环节的宣教和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摘要:目的: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PCE)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现状.rn 方法:对2009-2013年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128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株用VITEK 2进行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分离菌株最多的标本是痰液(83.3%);分离菌株最多的病区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率60.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敏感较高的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4.3%),阿米卡星(64.3%)、头孢他啶(63.6%)、美罗培南(62.8%)、复方磺胺甲(嚷)唑(61.4%).rn 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多重耐药菌,分离率逐年上升,感染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治疗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摘要:目的:建立黄连上清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rn 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0min,65%A→85%A;10~20min,85%A→95%A;20~30 min,95%A→65%A),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rn 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2.032~20.32,2.024~20.24,2.016~20.16,4.006~40.06及2.002~20.02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6,0.999 9,0.999 8,0.999 9和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4%,98.0%,97.9%,98.6%和97.7%.rn 结论:该法简便快捷,具有良好的精密性和稳定性,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 摘要:药物基因组学是人类进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后出现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个体间药物代谢的差异,并提出了个体化用药的新理念,预示着个体化用药时代的到来.医疗工作者可以依据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因人而异地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更加准确的指导用药、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相关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及意义,揭示了个体化用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摘要:近年来,丹参酮的研究取得明显成效,研究证明其在血管保护方面作用显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综述丹参酮在血管保护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研究阐明: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引发的血管并发症对人体带来的近期和远期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药理成分的深入研究和提取工艺的不断完善,许多中药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已得到广泛认可,其中丹参酮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丹参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拮抗血管内皮凋亡、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作用等均表明丹参酮是一个有前途的血管保护剂。然而丹参酮在血管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很多方面尚不完全清楚。丹参酮在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疗效,但在临床配伍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 摘要:该文利用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北豆根相关文献,对北豆根的药理活性、毒性与功效、毒性与物质基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中药北豆根含有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不仅具有抑菌消炎作用,而且近来研究表明还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但是北豆根毒性物质基础、体内毒性过程、毒作用特点、毒性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北豆根发挥功效和产生毒性的剂量范围尚不十分清晰,以功效和物质基础为背景的毒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数据和文献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其研发趋势.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结果: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需要具有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关注靶器官保护方面等诸多特点,已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原则.结论: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为治疗手段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且在获得疗效的同时关注生活质量,体现了新的治疗原则.
  • 摘要:介绍中药乳剂不同给药途径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中药乳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检索近年中药乳剂相关文献293篇,分析其内容和数量,对中药注射微乳的研究关注度比较高.近年来中药乳剂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中药静脉注射微乳、经皮给药中药乳剂、鼻腔给药中药乳剂与眼部给药中药乳剂.
  •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银蓝通络口服液中绞股蓝总皂苷含量的方法,从而优化银蓝通络口服液只测定总黄酮醇苷的质量标准.rn 方法:采用树脂柱富集吸附,水洗去杂,醇洗脱收集,以人参皂苷Rb1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体系作为测定银蓝通络口服液中绞股蓝总皂苷含量的合适显色条件,在紫外波长550nm处测定绞股蓝总皂苷吸光值.rn 结果:人参皂苷Rb1回归方程为Y=0.0212X-0.131,R2=0.9997,结果显示取样量在0.1348~0.2359m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银蓝通络口服液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约为每支20mg.rn 结论:该方法稳定、简便、快速,能有效地避开蜂蜜对银蓝通络口服液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干扰,准确测定绞股蓝总皂苷含量.
  • 摘要:目的:建立近红外定性模型鉴别市售三七片,进行药品质量初筛.方法:用set conformity test分析,确定检测波段为8 859.71~8774.86cm-1,用求二阶导数的方法处理,采用第二因子算法,建立定性模型.结果:用总皂苷含量为标示量的合格品、不合格品作为验证集,模型的判定结果与实验室法定检验结论一致.结论:建立的三七片近红外定性模型能准确的判定三七片的伪劣,可用于药品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研究鹿青胶囊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提高依从性和临床效果.rn 方法: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处方筛选,通过测定青藤碱标准品的溶出得到浓度-吸光面积回归方程,计算正交实验9个批次的累计溶出度,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进行处方合理性判断.rn 结果:青藤碱标准品回归方程为C=6.49A×10-5+0.071(r=0.999 5,线性范围为1.10~105.60μg·mL-1),正交实验筛选出的最优处方是羟苯甲纤维素、乳糖和乙醇浓度分别为110g,20g和40%,经制粒和装填后制得的鹿青胶囊缓控释制剂的拟合度符合要求.rn 结论:鹿青胶囊缓控释制剂能延缓释药时间,维持血药浓度,增加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摘要:目的:建立15种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通过与7种阳性对照菌比较,确定15种注射液是否存在抑菌性,选择消除抑菌性的方法和阳性对照菌.结果: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碘化钠注射液、普鲁卡因注射液经每膜200 mL冲洗,盐酸丁卡因注射液每膜100mL冲洗即可消除抑菌性,其余11种注射液无抑菌性.结论:15种注射液均可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碘化钠注射液、普鲁卡因注射液、盐酸丁卡因注射液需用稀释液冲洗,以消除其抑菌活性.
  •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暴贝止咳口服液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pollo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22∶7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5nm.结果:紫丁香苷在0.2004~1.002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1.91%(n=6).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采收期巴中产栀子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Kmmasil C18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变波长检测,柱温35℃.结果:不同采收期巴中产栀子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而且未成熟期采收的栀子药材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高于近成熟期的,近成熟期采收的药材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又高于成熟期的.结论:该方法为进一步全面控制巴中产栀子药材的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5-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中有关物质的方法.rn 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对3,5-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中有关物质进行分析测定,色谱条件为SPD-20A紫外检测器,Inertsil ODS-3(4.6mm×250mm,5μm)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流动相:水-乙腈(20∶80);柱温:40℃;检测波长为248nm.rn 结果:已知杂质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在11.9371~27.8533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42%.rn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3,5-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稳定,结果准确,能很好地控制3,5-二溴-2-氨基苯甲酸甲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茯益气安神合剂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Thermo Acclaim 120 C18(4.6mm×250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1,检测波长为323nm.结果:阿魏酸在进样量0.0506~0.50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回归方程为Y=56246X-52898;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1.0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参茯益气安神合剂的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建立丙酸氟替卡松原料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检测方法.方法: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样品,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仪,OV-1301毛细管柱(30m×0.32 mm,0.5μm),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顶空进样,程序升温.结果:3批样品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要求.建立的色谱方法对待测溶剂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空白对照溶液没有影响,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回收率在98.0%~102.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是控制丙酸氟替卡松原料中残留有机溶剂的可靠方法.
  • 摘要:目的:建立雷公藤多苷片中总萜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以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于波长523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雷公藤总萜内酯的含量.结果:比色法测定雷公藤总萜内酯(以雷公藤内酯甲计),浓度在10.1~101.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为97.13%,RSD为1.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雷公藤多苷片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对3种方案治疗儿童轻中度持续哮喘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回顾性调查285例儿童轻中度持续哮喘的临床试验资料,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氟替卡松、氟替卡松与沙美特罗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3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氟替卡松组成本为1377.60元、氟替卡松与沙美特罗联合使用组成本为2 105.60元、孟鲁司特钠组成本为3024.00元.3种治疗方案中成本-效果比氟替卡松组最低,且控制哮喘方面的疗效最好.敏感度分析显示经济学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氟替卡松组的治疗成本最低,有效率最高,为最佳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方法:药师查房抽查病历医嘱用药分析,查阅文献,参与典型病例会诊商议抗感染治疗给药方案.结果:抗菌药物治疗情况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阐述,提出预防感染及治疗具体规范的方法.结论:医药护紧密配合并认真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督导安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早产孕妇产前多疗程与单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产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n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对产前多疗程和单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rn 结果:共纳入RCT10个,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疗程治疗能明显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病率[PR0.85,95% CI(0.78~0.93),P=0.0003];对支气管发育异常(BPD)[RR1.09,95% CI(0.83~1.45),P=0.53]、脑室内出血(IVH)[RR0.92,95% CI(0.75~1.13),P=0.4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R 0.90,95% CI(0.63~1.27),P=0.54]、早产儿死亡率[RR0.86,95% CI(0.61~1.20),P=0.37]的发病率没有明显降低;但对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降低[MD-71.48,95% CI(-106.78~-36.18)]和出生对的头围减小[MD-0.34,95%CI(-0.50~-0.18)]与单疗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多疗程糖皮质激素能够明显地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但其并未能明显地改善其他各项指标,反而对体质量和头围等呈负面影响.因此多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早产孕妇的利与弊还需进一步循证论证.
  •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抗肿瘤药品使用情况,评价抗肿瘤药品使用合理性,以便更好地为临床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服务于临床.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10-2014年抗肿瘤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年度使用量变化情况,分析各药品使用频度以及使用频度与药物特性的关系,以及各药品使用在各部门的分布情况.结果:抗肿瘤药使用分布,口服药品主要在门诊适用,注射针剂主要在病房使用,抗肿瘤药使用金额5年中变化不大,中药制剂抗肿瘤药使用占有较大比重.结论:肿瘤发病原因复杂多变,抗肿瘤药品以及治疗方式多元化,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抗肿瘤药使用基本合理.
  • 摘要:目的:检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模块效果.方法:比较2012年与2013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模块使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金额、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DDDS等数据.结果:药品采购金额下降9%,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7.4%,Ⅰ类切口给药时机正确率提高到98.3%,48h疗程合理率提高到99.9%,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到45.3%.结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模块能很好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对医院高血压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提供合理用药参考.rn 方法:采用回顾法执行药物利用评估(DUE)程序,对上海市同仁医院2013年1-12月住院病房100例高血压患者用药进行评价.rn 结果: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其排列顺序是钙离子拮抗剂93.0%、β-受体阻断药78.0%、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药48.0%、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33.0%、利尿药31.0%和复方制剂24.0%.钙离子通道阻滞药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rn 结论:该院在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与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NC8)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比有一定的差异.高血压用药应根据指南要求个体化联合用药,总体来看,该院高血压用药基本合理,但还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降低不合理用药.
  • 摘要:目的:促进药剂科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的2012年版最新高危药品目录和中国药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推荐目录,查阅文献并总结本院药剂科高危药品的管理经验和策略.结果:阐述高危药品的概念、现有政策、分类及标识,总结了本院高危药品目录,介绍了药剂科开展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及体会.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药剂科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环境下的医院药品采购新模式.方法:分析传统医院药品采购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药品供应保障平台"的全新采购模式,并阐述新旧两种采购模式的优缺点.结果:通过"药品零库存"、"药品采购自动化"和"药品供应链延伸",实现药品采购的合理化、有序化、科学化.结论:"药品供应保障平台"作为医院药品采购的新模式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医院药品的仓储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是一条药品采购的优化之路.
  • 摘要:药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进行审核、整理,制定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有效地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摘要:本院药物管理和使用的质量控制中,采用PDCA循环法控制药品接近错误发生率由2011年≤5‰降低至2014年<2.5‰,2014年度的门诊处方接近错误发生率为2.06‰(1.43‰-2.53‰),结果表明,在本院门诊药房各环节工作流程符合预期目标。从门诊处方接近错误的原因分析结果提示,处方管理存在的缺陷约占30%,其主要是当前利用电脑信息系统管理处方仍不完善,门诊处方仍需要打印纸质处方作为法定依据,出现电脑信息与纸质处方不一致,甚至医师修改纸质处方而没有修改电脑信息,若完善电脑信息处方管理改进后,将会大大降低门诊处方接近错误发生率。同时,对于医师错误和药师错误,仍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应用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逐步降低其接近错误发生率。
  • 摘要:阿卡波糖是临床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广泛而安全。它是从放线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伪寡糖类药物,能抑制小肠壁细胞刷状缘的糖苷酶活性,从而延缓肠道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使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入血速度变缓,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消化系统症状,常见表现为胃肠胀气,偶有腹泻、腹痛。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顽固便秘、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等,多数症状可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偶见有肝功能异常、皮肤变态反应等报道。对少发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应有足够重视。阿卡波糖口服吸收<1%。很少到达身体其他部位,所以全身性的副作用并不多见。阿卡波糖可致急性肝损害,引起AST、ALT升高。这种阿卡波糖诱导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是代谢特异质性的,可通过原形或代谢产物,主要是4-甲基邻苯三酚衍生物起作用。尽管在应用阿卡波糖治疗中肝毒性的出现机率非常少,但结果往往比较严重,临床医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应用阿卡波糖治疗中,患者如大意或自行改药量,不进行随访,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此类慢病患者的管理中,药师应发挥更大作用。此患者之所以服药近2个月,及时发现肝功能损害,并取得较好转归,与临床药师的宣教和定期跟踪分不开。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同时,提供更深入的药学服务,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用药风险。
  • 摘要: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当日使用脑蛋白水解物前未行其他药物治疗,静脉滴注后迅速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考虑为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脑蛋白水解物夏季储藏时应注意温度控制,应在凉暗处(<20℃)保存,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药物所含的肽类成分发生理化反应,转化为抗原或半抗原物质,从而诱发变态反应。脑蛋白水解物一般耐受性良好,但可引起罕见的寒战、高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故临床使用时应详细询问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尤其是初次使用及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致泌尿系统感染病例的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2例产ESBLs细菌致泌尿系统感染的药学监护,探讨此类细菌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临床药师在产ESBLs细菌感染病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结论: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有利于产ESBLs细菌致泌尿系统感染病例的康复.
  •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和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来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治疗关键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及时合理的对症处理.
  • 摘要:利塞膦酸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等。药物安全性的警示信息提示:颌骨坏死、肌肉骨骼痛、食道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双膦酸盐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广泛;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发热、高热、无力、乏力、过敏样反应、寒战、流感样症状等;胃肠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恶心、腹痛、胃肠道反应等;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骨痛、肌痛、关节痛、肌肉骨骼痛、骨关节痛等。但未见有致心动过速的报道,本病例住院期间是使用利塞膦酸钠为预防骨质疏松,3次重复使用利塞膦酸钠,重复出现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停用后恢复,并在第3次使用后,出现休克,结果表明患者心动过速性休克为利塞膦酸钠所致,诊断为药源性心动过速性休克。笔者认为可能是本品影响钙磷代谢,竞争钙离子通道,导致心血管系统神经传导异常所致。提示心动过速、心绞痛的患者应慎用利塞膦酸钠。
  •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室(ICU)药物咨询记录的分析,探索药物咨询工作的模式.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的ICU药物咨询记录.结果:临床医生是药物咨询的主体,咨询药物主要涉及抗微生物药、血液系统药、泌尿系统药、消化系统药等,药物咨询内容以药物的选用为主,其次为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比较、用法用量等.结论:药物咨询的开展,要求临床药师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程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关于临床药师工作的相关文件,借鉴国内外药学服务的先进经验,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入院初期、治疗期间、出院时及出院后的全程药学服务,制定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服务形式及内容.结果:临床药师全程药学服务的开展受到慢性病患者的认可与好评.结论:系统、规范、有效的全程药学服务模式能提高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医患关系,对提高患者对药师信任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 摘要:介绍解放军第101医院临床药师的日常工作,分析临床药师应具备的能力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找到解决途径.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药师的队伍建设,可以引进专业人才或者培训现有药学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临床药师逐渐由"复制临床专家观点"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发表独立的合理用药观点"的临床用药指导模式是工作开展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开展心内科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入住心内科的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并伴有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从初始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药物选择,用药方案的制定等方面,进行药物治疗监护,总结经验.结果:该次药学监护取得明显效果,解决了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建立完善用药监护要点,及时与医师沟通,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能,有利于药学监护的开展.
  • 摘要: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入院后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存在造影剂导致肾损伤的风险,此时使用二甲双胍易发生乳酸酸中毒,临床药师建议暂停使用二甲双胍.术后患者肌酐恢复至造影前水平,继续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避免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 摘要: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的保护作用.rn 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脑心通小、中、大剂量组,连续口服给药7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及其比例.rn 结果:脑心通大剂量组能降低脑组织内IL-1β、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心通中、大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脑组织内LDH和MDA的量,增加SOD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心通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能显著降低脑组织内tNOS、iNOS和NO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心通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CD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心通中、大剂量组效果更显著(P<0.01);脑心通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心通中、大剂量组效果更显著(P<0.01);脑心通各给药组较模型对照组CD4/CD8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rn 结论:脑心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自由基损伤和炎症损伤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脑心通胶囊能有效调节免疫功能.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脑心通胶囊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七氟烷对新生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rn 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持续吸入纯氧;七氟烷组持续吸入1.7%七氟烷加纯氧;窒息组持续吸入纯氧.吸入七氟烷或氧气30 min时处死母鼠.对照组和七氟烷组:迅速取出胎鼠,取出新生鼠听泡;窒息组:处死母鼠后取子宫放在37℃水浴槽20min,取出新生鼠听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螺旋器、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诱生型NOS(iNOS)、内皮型NOS(eNOS)和神经元型NOS(nNOS)的表达水平.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烷组除血管纹内iNOS、nNOS表达之外,其余耳蜗各部位各亚型NOS表达均下调(P<0.05);窒息组耳蜗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内各型NOS表达下调(P<0.05或P<0.01).与七氟烷组比较,窒息组耳蜗螺旋神经节内eNOS和nNOS表达下调明显(P<0.05).rn 结论:七氟烷对缺氧性耳蜗损害新生鼠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胶质瘤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rn 方法:98例采用口服替莫唑胺进行同步放化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和托烷司琼组各49例,两组按要求完成口服替莫唑胺方案的同步放化疗.帕洛诺司琼组化疗前30min均用缓慢静脉推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注射时间>30s.托烷司琼组采用盐酸托烷司琼5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5min.比较两组防治同步放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rn 结果:帕洛诺司琼组对急性呕吐有效率为89.8%,托烷司琼组为73.5%;帕洛诺司琼组对迟发性呕吐的有效率为81.6%,托烷司琼组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多为便秘、头晕、腹部不适等,程度均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对预防胶质瘤同步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较高的有效率,患者可耐受,且安全性好.
  • 摘要:目的:探索单一使用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白细胞的影响.rn 方法: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评估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使用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白细胞的影响,并且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处理和转归进行随访.68例患者,利培酮组30例,氯氮平组38例.rn 结果:在68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其中氯氮平组2例(5.3%)呈持续下降,程度严重,应用升白细胞药物仍不能恢复到正常范围;利培酮组4例(13.3%)呈短暂下降,程度较轻,经应用升白细胞药物能够恢复到正常范围.rn 结论: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程度相对较轻,但出现频率并不低于氯氮平,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障碍引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长期慢性炎症。以关节滑膜纤维化骨性增生为特征,会因疼痛及磨损而失去部分的活动能力。症状表现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本病例临床表现及体征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7年修订的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患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上出现肢体的肿胀疼痛、充血和皮疹应考虑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炎亦可见于肢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华佗再造丸源于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冉雪峰先生治疗卒中的家传验方,在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经典理论指导下,精选十多味纯植物药组方而成,为国家规定的保密处方。临床上一般运用华佗再造丸来治疗卒中瘫痪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可用于治疗风湿寒痹,对因风寒邪气杂至、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痹症,亦有良好疗效。本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华佗再造丸治疗,收到明显疗效,使患者异常增高的体液免疫反应下降或恢复正常。华佗再造丸是否具有良好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米非司酮用于早孕人工流产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将207例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服用复方米非司酮)107例,对照组(术前无任何干预)10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流血、月经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99.06%,对照组为98.00%;治疗组在宫颈软化、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月经复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复方米非司酮,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效果,利于月经转归,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聚肌胞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rn 方法:112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聚肌胞注射液局部皮损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56例,维A酸乳膏外用,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接受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肌内注射联合治疗,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均分别观察疗效.rn 结果:8周后治疗组痊愈率71.4%;有效率96.4%;对照组痊愈率37.5%,有效率69.6%(P<0.01).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4%,53.8%(P<0.01).rn 结论:聚肌胞局部注射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早搏)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室性早搏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50例.对照组A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对照组B给予美托洛尔片,25mg,bid;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美托洛尔片25mg,bid,3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早搏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rn 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6.0%,对照组A78.0%,对照组B为74.0%.治疗组早搏疗效总有效率98.0%,对照组A80.0%,对照组B为74.0%.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室性早搏.
  • 摘要:目的:观察地衣芽孢杆菌联用PPI三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疗效,以及对Hp根治率、溃疡愈合、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影响.rn 方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各30例:对照组1给予兰索拉唑3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左氧氟沙星0.5g,qd;对照组2给予果胶铋0.2g,bid+三联疗法;治疗组给予地衣芽孢杆菌0.5g,bid+三联疗法.对照组疗程均为抗Hp治疗7d后,继续兰索拉唑30mg,qd,或兰索拉唑30mg,qd+果胶铋0.2g,bid,治疗21d,治疗组治疗7d后,继续服用地衣芽孢杆菌胶囊14d+兰索拉唑30mg,qd,21d.rn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1(93.3%vs 73.3%,P<0.05)、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 vs93.1%);治疗21 d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1(3.3%vs 16.7%,P<0.05)和对照组2(3.3%vs 24.1%,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6.7%vs76.7%,P<0.05)、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7%vs86.2%).rn 结论:地衣芽孢杆菌联合三联疗法能提高Hp根除率,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与混合感染病原学特点,从而进一步明确近年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相关危险因素及并发感染的相关病原.rn 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住院的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实验室检查,共1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14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手足抖动,其次常见的伴随症状为心率增快、抽搐、呕吐及气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伴C反应蛋白(CRP)升高.并发感染病原以肺炎支原体最常见,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等.rn 结论: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常见有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心率增快、反复呕吐、抽搐及气促等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RP增高;最常并发感染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来落实手术部位标示管理.方法:将2013年1-8月例手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2种不同的管理方法来落实手术部位标示的规范执行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部位标示规范执行率由实施前50.3%提高到98.7%,两组比较,观察组规范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落实手术部位标示的规范化执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患者医疗安全,降低因手术部位错误所致的医疗风险,保障围手术期的患者安全.
  • 摘要:分子成像是利用特异性分子探针追踪靶目标并成像.这种从非特异性成像到特异性成像的变化,为疾病生物学、疾病早期检测、定性、评估和治疗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小动物成像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价值越来越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小动物成像技术和其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展望.
  • 摘要:目的:考察通宣理肺系列制剂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的限度和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Ultimate Phenyl-Ether(250mm×4.6mm,5μm)、Diamonsil C18 (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10,254nm.结果:4批样品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量分别为:每袋1.68mg、每片0.41mg、每片0.62mg、2.25mg.g-1,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环保,结果可靠,能有效地控制通宣理肺系列制剂的质量,可用以改进其质量标准.
  • 摘要:目的:分析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统计抗抑郁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销售金额及所占份额,比较各种药物3年来用药频度(DDDs)及平均日费用(DDC)的变化.结果: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s)类抗抑郁药的销售份额最大,但是其DDC也比较大,所以其DDDs排名呈下降趋势.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DDDs一直排名第一,原因是其安全性高,DDC适中.舒必利DDDs排名上升,反映不良情绪引发的消化道不适的患者增多.而且舒必利DDC最小,用药负担轻.结论:该院抗抑郁药的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对不合理情况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rn 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0-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用药电子处方36840份,依据药物说明书及有关资料,进行合理性的调查与分析.rn 结果:随机抽取的36 840份静脉用药电子处方中,共有2118份不合理处方,占所有静脉用药处方5.75%.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包括为用法用量不当、溶媒选择不适宜、多药配伍禁忌、给药途径不适宜、录入错误,占不合理处方百分比分别为81.78%,13.55%,3.50%,0.71%,0.46%.rn 结论:药师应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加强与临床医师之间沟通与交流,构建用药医嘱电子信息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强处方监管力度和提高处方审核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
  • 摘要:目的:对2013年门诊及急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点评分析,了解门急诊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全年处方共计12000张,医生书写处方错误8.41%,人均用药1.08种,其中15.30%患者使用注射剂,20.80%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占4.35%.人均每次药费65.12元.结论: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对不合理的处方问题值得重视,应多管齐下,综合管理.
  • 摘要:目的:完善小儿止泻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SSIlabiiliance cojumna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20∶80);流速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84nm,测定方中橙皮苷的含量.结果:橙皮苷进样量在0.216~1.00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4780X-0.4792,r=0.9998.加样回收率达99.6%,RSD=0.64%(n=6).结论:该实验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 摘要: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是个体对药物反应的遗传多态性,目的是为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并保证在不同个体中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以及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在基因水平评价个体的药物基因多态性已经成为可能.该文综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现状和进展.
  • 摘要: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科技期刊数据库,对药物致胰腺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归纳并列举了部分磺胺类、非甾体抗炎药、利尿药等药物导致胰腺炎.药物所致胰腺炎虽然较少发生,但当患者正在服用致胰腺炎类药物,并怀疑有胰腺炎症状时,提示临床医师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 摘要:"小病进药店,大病进医院"已成为社会民众进行自我药疗的首选方式,而作为社会药房,提供优质高水平的药学服务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该文采用文献回顾研究的方法对近十年来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概括目前我国药学服务的发展仍旧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改进方法,以便为药学服务的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该文对现代药剂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如快速起效、缓控释和靶向性新技术、新制剂与新剂型等进行综述.随着高分子化学、免疫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以及材料和机械工业的发展,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已摆脱了药剂学常规制备技术的束缚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在药物载体制备技术方面获得飞速发展,揭示交叉学科在药剂学研究领域中的强大生命力,“纳米机器人”的出现使智能化靶向技术具备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药剂学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的药物传递系统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
  • 摘要:糖尿病是一类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低下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继发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的疾病.近年来中药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进展,与西药比较,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及部分辅助降糖作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痛风发病率不断上升。文章介绍了痛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阐述了其临床表现,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研究表明:痛风要注意预防,应定期检查血尿酸浓度(每3个月一次),一旦发现血尿酸超过正常值,即服用降尿酸药物,只要控制了高尿酸血症,痛风就不会发生。为了预防和治疗痛风,饮食上应做到三多三少:多饮水少喝汤;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蔬菜少吃饭。
  • 摘要:目的:建立3种抗菌药物眼用制剂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破乳、离心、薄膜过滤法等方法对氯霉素滴眼液、妥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用凝胶进行无菌验证.结果:3种抗菌药物眼制剂用薄膜过滤法,24h内阳性菌都能生长.结论:该法可用于氯霉素滴眼液、妥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用凝胶的无菌检查.
  •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细辛脑注射液中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各杂质与主成分能完全分离,α、β细辛脑检测限均为0.5ng(S/N=3).9个生产企业90批样品检验,检出β细辛脑和未知杂质19个,各批次间检查的杂质个数及杂质量不同.结论:该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适用于细辛脑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
  • 摘要:目的:建立混其勒-7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inoChrom ODS-BP(4.6mm×200mm,5μm)为分离柱,乙腈-0.1%磷酸与0.1%三乙胺等量混合溶液(13∶8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结果: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940~0.9400μg和0.0350~0.3500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9.8%,RSD分别为1.13%和1.47%(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含量测定方法.
  • 摘要:目的:应用不同方法测定阿德福韦酯片晶型,探讨阿德福韦酯片最佳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分光光度法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阿德福韦酯片的晶型进行研究.结果: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可很好区别不同晶型,主衍射峰在(7.13,12.4)处出现.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阿德福韦酯,不同晶型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Onset值),根据熔融峰可以明显地区分开,但红外分光光度法不能区分不同晶型.结论:在阿德福韦酯的晶型鉴别应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或X射线粉末衍射法为佳.
  • 摘要:目的:定性分析中药小茴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临床药效研究奠定基础.rn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rn 结果:共分离出33个化学成分,其中26个化学成分匹配度>90%,占挥发油总量的94.50%.其中含量>1%有7个成分,依次为茴香脑(69.96%).对甲氧基苯甲醛(7.98%),对烯丙基苯甲醚(6.05%),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2.80%),右旋萜二烯(2.62%),邻异丙基甲苯(1.35%),对甲氧基苯基丙酮(1.00%).rn 结论:小茴香挥发油主要成分多为不饱和烯烃以及醛、酮、酚类等不饱和含氧化合物,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