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包含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
【6h】

包含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人力资本理论

1.2.2 对教育回报率的估计

1.2.3 教育回报率与认知能力

1.2.4 非认知能力对收入的影响

1.2.5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2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模型设定与数据介绍

2.1 模型设定

2.1.1 加入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模型

2.1.2 加入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模型

2.2 样本数据介绍与处理

2.2.1 样本数据介绍

2.2.2 样本数据处理

2.2.3 描述性统计

第3章 加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实证分析

3.1 加入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

3.2 加入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

3.3 同时加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使用2007年进行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CHIP)中的城镇样本,本研究借鉴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新方法,以解决教育回报率估计中劳动者能力变量缺失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在估计教育回报率的过程中,本文将劳动者个人能力分为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并同时估计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的回报率和高等教育回报率。
  在加入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中,本文使用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方法,通过高考分数来识别具备相同认知能力的劳动者,在控制其能力的前提下观察他们收入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具体方法是,在加入劳动者校内表现作为认知能力衡量指标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高考情况对劳动者进行分组,并将分组虚拟变量加入到回归方程中,对比高考分数相近的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对其收入的影响,以得出教育回报率的准确估计。并采用劳动者的高考分数作为其认知能力的具体的衡量指标,估计劳动者认知能力对其自身收入的影响。
  在加入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中,本文采用现代心理学中常用的“个性特质五要素模型”来衡量劳动者的非认知能力,并通过其中的个性特质的不同方面,以及通过它们创造的“非认知能力指数”以衡量非认知能力。再将不同方面的非认知能力指标和非认知能力指数加入到回归方程中,以控制非认知能力对教育回报率估计的影响,并估计劳动者非认知能力对其自身收入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教育回报率由于认知能力变量的缺失确实存在被高估的情况,且认知能力劳动者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但是,当出现非认知能力缺失的情况时,由于非认知能力与劳动者教育水平并不相关,教育回报率并未出现高估或低估的情况。同时,非认知能力对劳动者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且对男性的正向作用大于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