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及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6h】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及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过瘤胃蛋白(RBPP)保护研究措施

1.2 单宁的研究概况

1.3 缩合单宁(CT)的研究进展

1.4 CT对反刍动物营养以及健康的研究进展

1.5 血液生化指标对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1.6 反刍动物十二指肠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1.7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消化道pH值的影响

3.2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3.3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4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消化道氮利用的影响

3.5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量的影响

3.6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四章 讨 论

4.1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消化道pH值的影响

4.2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4.3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养分表观表观率的影响

4.4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消化道氮利用的影响

4.5 饲喂不同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量的影响

4.6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饲料蛋白在瘤胃发酵过程中被降解,从而影响蛋白饲料在小肠中的吸收利用。缩合单宁在反刍动物瘤胃内与蛋白质结合,防止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起到一定的过瘤胃保护的作用。但不同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对蛋白质的保护效果差异较大。本课题基于缩合单宁的这一特性,进行体内消化试验,研究不同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蛋白质消化吸收规律,为开发安全可靠、无污染的功能性绿色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本次课题选用三头年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壮的延边黄牛作为试验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A组)、大分子量单宁组(B组)、小分子量单宁组(C组)。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2%大分子量缩合单宁,C组饲喂基础日粮+2%小分子量缩合单宁。在试验期内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消化道pH值、采食量、养分消化率以及消化道氮利用、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量。利用ANOVA统计软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饲喂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蛋白质消化吸代谢情况收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
  ①日粮中添加不同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在采食时间段分析消化道pH值,饲喂缩合单宁组的pH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添加缩合单宁可以提高瘤胃液中pH值;十二指肠pH值在整个时间段都呈酸性,采食1h后pH值逐渐上升,采食3h pH值达到顶峰,然后慢慢回到初始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缩合单宁的处理组的pH值高于对照组,处理组之间大分子量组明显高于小分子量组,且比较稳定。
  ②养分采食量的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缩合单宁的分子量不同对养分的采食差异未显著(P>0.05),说明分子量的大小对采食养分的含量无关,但是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大分子量组为最高。
  ③养分表观消化率分析中,大分子量组(B)显著降低了干物质(DM)消化率,说明分子量越大干物质消化率低;粗蛋白(CP)消化率,饲喂缩合单宁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NDF和ADF的消化率,三组之间差异都未显著(P>0.05)。
  ④消化道氮利用分析中,饲喂大分子量组(B)的粪氮和尿氮的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大分子量组(B)的沉积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小分子量组(C)(P<0.01),对于十二指肠总氮含量也由分子量大其含量增加,这说明进入十二指肠过瘤胃蛋白的含量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其含量不同,由本试验可得知大分子量组含量最多。
  ⑤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量分析中,添加缩合单宁显著增加了其Met、Ala、Glu、Pro和Lys的流量(P<0.05),但是除了谷氨酸,不同分子量之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大分子量组(B)谷氨酸流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⑥饲喂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的蛋白质代谢状况进行分析,提高缩合单宁的分子量,能增加血液中的血清酶和血清蛋白的含量,ALT含量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组含量为最高;TP、ALB和GLO含量在各组间对比分子量越高呈上升趋势,其中ALB含量,与对照组(A)相比大分子量组(B)组有显著差异,小分子量组(C)组差异不显著(P>0.05);GLO含量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LP活性处理组与对照组(A)有差异显著(P<0.05),但不同分子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BUN含量随分子量的提高下降趋势较为明显(P<0.05);其余的虽有变化,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