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江苏扬州
  • 出版时间: 2013-05-12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用NCBI在线软件分析克隆所得GH基因序列结构,用DNAMAN软件分析其与别的动物的同源性,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H基因在胸肌中mRNA表达规律,经克隆测序获得黑羽番鸭GH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761bp的片段,包括了35bp的5'端、75bp的3'端和651bp的编码区(编码216个氨基酸)。在公鸭胸肌组织中,第2周龄‘H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性高于其他5个时间点;第6周龄位于第二位,与第4,8,10,13周龄等4个时间点差异显著;第4周龄位于第三位,与第8,10,13周龄4个时间点有显著差异;而第8,10,13周龄之间‘H基因mRNA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获得GH基因cDNA序列,与禽类的鸡、野鸭、鹅编码区序列同源性较高,与哺乳动物同源性较低,符合畜禽动物在形成过程中的进化关系。本试验检测了黑羽番鸭在第2,4,6,8,10,13周龄时胸爪胜且织中GHmRNA表达变化规律,发现公、母鸭胸肌在第2周龄时表达水平最高,显著性高于其他时间点;从第2周龄到第4周龄GHmRNA的表达量变化幅度较大,在随后的时间点时,其变化有一定的幅度,但是整体上趋于平缓状态,一直维持到13周龄。
  • 摘要:本文以黑羽番鸭为素材,进行试验研究,在7对引物的检测结果中发现2对引物(暂命名为引物3、引物7)的扩增片段中存在多态。引物3扩增产物检测显示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EE,FF,EF,序列比较发现在第3内含子第4位点存在A-G突变。FF型基因型频率最高为0.3818 , EF型次之为0.3455 , EE型最低为0.27270F等位基因频率比E等位基因频率高0.1090。引物7扩增产物检测显示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HH,HI,II,序列比对发现在第3内含子第 120,128位分别存在G-A,A-G突变。HI型基因型频率最高为0.4122 , HH型次之为0.3030 , CC型最低为0.28480 H等位基因频率比I等位基因频率高0.0182。根据2对引物计算出群体平均纯合度为0.5031,杂合度为0.4969,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735,在引物3中,EE型公鸭胸肌中Ala含量显著性高于EF型,FF型;FF型母鸭胸肌中Asp,His显著性高于EF型。FF型公鸭腿肌中Ser, Pro含量显著高于EE型,3个基因型在其余营养物质间差异不显著;EF型母鸭腿肌中Cys ,Met含量显著高于FF型.EE型Lvs含量显著高于EF型,3个基因型在其余营养物质间差异不显著。LPL基因包括了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序列比较长。人类LPL基因已经检测到110多个突变位点,突变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了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缺失和插人等,其中以错义突变为主,与各种代谢异常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在2个位点发现了突变,黑羽番鸭的平均纯合度为0.5031,多态信息含量为0.3735,说明黑羽番鸭在乙尸乙基因位点上为中等多态。
  •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杨绿壳纯系蛋鸡进行试验研究,各世代38周龄蛋重、1-6期产蛋数的表型值和育种值, EW38的遗传力为0.102,EN1-6的遗传力为0.242。本试验通过BLUP方法进行分析,由于利用了所有的亲属信息对选育情况进行验证,因而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实际中,蛋重和产蛋量为中等遗传力性状(0.2<h2≤0.4),而本估测结果中,38周龄蛋重遗传力(0.102)比其它文献中的要低,1-6期产蛋量遗传力(0.242)与其他文献中的接近。原始数据的有效性是影响遗传力评估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手工记录耗时耗工,准确性亦差。进行有效选择的基础是准确完整的数据记录,建议实际育种中尽快实现“无纸化”操作,以便更能准确的选种,从而提高遗传进展。
  • 摘要:本文对鸭进行试验研究,VLDLR和ApoER2在鸭不同肌肉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VLDLR mRNA丰度在三种肌肉组织变化较大,且明显呈现上升后下降(胸肌)、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腿肌)以及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心肌)3种模式的变化。ApoER2基因mRNA表达量在胸肌第三周龄时达最高((P<0.01),在腿肌组织中前六周保持相对较低水平,在后两周迅速上升,且显著高于其余各周龄(P<0.01),而在心肌组织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前两周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周龄(P<0.01)。同周龄VLDLR和ApoER2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部位肌肉表现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表明VLDLR和ApoER2在肉鸭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羽肉鸡的试验研究,本研究对岭南黄快长型黄羽肉鸡父系和惠阳胡须鸡1号染色体的各区段SNP杂合度分析发现,这两种鸡存在不同的选择印迹。其中,岭南黄快长型黄羽肉鸡父系1号染色体4747.2Mb ,138.4138.6Mb ,162162.8Mb和165165.2Mb区段的杂合度下降最为明显(ZHP<-3.5),因此可以认为该品种这些区域受到了强烈的选择作用。而1号染色体76.276.4Mb和143.8144Mb区段的杂合度在分析的两个鸡种中则出现了明显分化,其中岭南黄快长型黄羽肉鸡父系的杂合度趋近于最大(HP=0.5),而惠阳胡须鸡的杂合度则趋近于零。 本研究表明快长型和慢速型黄羽肉鸡某些区段的基因组多样性已有明显变化,这可能与不同选育目标的作用密切相关。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的试验研究,报告基因检测发现,psi-KLFS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转染psi-mut的细胞;在加入miR-21 inhibitor后,psi-KLFS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活性恢复至psi-mut的报告基因活性水平。这些结果说明miR-21能结合至KLFS的3'UTR区,并抑制其表达。突变miR-21结合位点的三个碱基后,其报告基因活性上调,说明miR-21特异性的结合与这一位点。利用报告基因结合定点突变技术,证明KLFS为miR-21的靶基因。在哺乳动物的研究中,miR-21能调控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靶基因包括PTEN,PDCD4.STAT3等。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花生油水平饲粮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脂质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8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健康的苏禽青壳蛋鸡16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不含花生油,试验饲粮分别含有1%、2%、3%的花生油,各试验饲粮能量、蛋白水平相同,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饲粮中含1%、2%、3%花生油组的平均蛋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产蛋率、总蛋重、总采食量、料蛋比、日只采食量、日只蛋重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含1%、2%、3%花生油组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含1%和2%花生油组的蛋黄颜色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花生油组的蛋壳厚度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是3%花生油组的蛋比重最小,显著小于对照组和2%花生油组(P<0.05),蛋黄颜色等级显著低于1%和2%花生油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低于对照组,但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蛋黄胆固醇含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花生油使用量为1%或2%时,能显著提高蛋鸡平均蛋重、哈氏单位及蛋黄颜色等级,对产蛋率、料蛋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蛋黄胆固醇等指标均无不良影响.
  • 摘要:研究在热应激下添饲大蒜泥对苏禽青壳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以苏禽青壳蛋鸡为试验素材,试验1组、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大蒜泥,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时不利于绿壳蛋鸡生产性能发挥,日粮中添饲2%、4%大蒜泥,可缓解高温引起的热应激,提高青壳蛋鸡采食量、产蛋数、饲料报酬.
  • 摘要:本文通过对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mg/kg叶酸组可显著提高MTHFR,降低DHFR;饲粮中2mg/吨叶酸组可显著降低育雏期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MTHFR活性。
  • 摘要:本文通过对育雏鹅的试验研究,日采食量1Q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增重IQ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对照组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III组显著高于V组(P<0.05)。料重比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W,V,VI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饲粮维生素D3水平超过800IU/kg时,对鹅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以Ⅰ-Ⅳ组日增重做曲线拟合得到回归方程Y=-0.0000371X2+0.035X+51.81(RZ=0.763,P=0.002)。当饲粮维生素D3水平为471.70IU/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上述分析表明,鹅育雏期饲粮维生素D3最适添加量为471.70IU/kg,添加量过大对鹅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添加3200IU/kg维生素D3无临床中毒症状。屠宰率处理)d组显著高于处理组VI(P<0.05)。不同水平维生素D3对鹅育雏期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饲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鹅育雏期屠宰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骨密度处理V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骨强度和胫骨灰分含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胫骨重处理V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胫骨中钙磷含量,处理V , V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随着维生素D3添加量的增加,鹅胫骨发育各项指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饲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鹅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胫骨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平均日增重建立的回归方程确定的鹅育雏期饲粮中维生素D3最适水平为471.70IU/kg.
  • 摘要:本文通过对2~3周龄中畜小型白羽肉鸭公鸭的试验研究,随着饲粮CP或ME水平升高,日增重与日DM进食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而料重比极显著(P<0.01)降低;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P<0.01)影响生长性能;饲粮ME水平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饲粮CP水平,最后是二者的互作。氮利用率与GE利用率均随饲粮CP水平升高而显著(P<0.05)或极显著( P<0.01)降低,而GE利用率随饲粮ME水平升高而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氮利用率主要受饲粮CP水平的影响,而能量利用率受饲粮CP和ME水平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随着饲粮CP水平升高,ME沉积率极显著( P<0.01)升高,而随着饲粮ME水平升高,CP和ME的沉积率均极显著(P<0.01)升高;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P<0.01)影响CP和ME沉积;;CP沉积率主要受饲粮ME水平影响,而ME沉积率受饲粮CP和ME水平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
  • 摘要:本文通过对9~10周龄CMD公鸭进行试验研究,饲粮CP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日增重和料重比,而饲粮ME水平极显著(P<0.01)影响日DM进食量;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P<0.01)影响生长性能;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CP水平,最后是ME水平;饲粮ME水平极显著(P<0.01)影响GE利用率;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显著(P<0.05)影响氮利用率和GE利用率;氮利用率主要受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的影响,而GE利用率主要受饲粮ME水平的影响;饲粮CP和ME水平及其互作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CP沉积率和ME沉积率,同时,CP沉积率和ME沉积率主要受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的影响。
  • 摘要:NCOA7(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7)属于雌激素受体蛋白.在前期采用Illumina60k SNP芯片开展的胴体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GWAS)研究中发现,NCOA7基因与胸肌、腿肌重达到显著相关.本试验采用Q-PClR技术,研究鸡NCOA7基因组织表达特性、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期以及腿肌组织中的发育过程表达规律.结果显示:NCOA7在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对成肌细胞的研究发现,NCOA7基因在增殖期的成肌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分化晚期(P<0.05).在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NCOA7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96h达到顶峰.在胚胎发育后期腿肌中的发育模式为: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NCOA7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出生后至84日龄的表达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结论,初步推断NCOA7基因参与了肌肉组织发育的调控.
  • 摘要:为研究麒麟鸡的肉用开发价值,测定了在高温环境下(温度控制在(33±2.0)℃)饲养12周龄的麒麟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①屠宰性能:12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达到1 697.59g和1 383.90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公鸡分别为87.17%、83.34%、61.09%、14.49%、22.32%、2.72%、8.42 mm、5.99 mm,母鸡分别为87.50%、80.95%、61.40%、14.01%、21.91%、5.24%、8.02 mm、6.48 mm,部分性状差异显著(P<0.05).②肉品质:麒麟鸡肌肉肉色、pH值和剪切力,公鸡胸肌分别为4.24、6.34和2.67(kg/cm2),腿肌分别为3.64、6.51和3.64(kg/cm2);母鸡胸肌分别为4.14、6.35和3.01 (kg/cm2),腿肌分别为4.06、6.41和2.71(kg/crn2).母鸡的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公鸡(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公鸡的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的肉色a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母鸡的p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麒麟鸡的耐热性、较高的屠宰率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有望成为一种适合热带高温地区饲养的优质肉鸡.
  • 摘要:首次运用29对微卫星标记(核内标记)和线粒体DNA区序列标记(核外标记),综合分析研究了荆江麻鸭、沔阳麻鸭、恩施麻鸭、微山麻鸭、高邮鸭、巢湖鸭、攸县麻鸭和淮南麻鸭共8个中国地方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8个家鸭品种的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571~0.628,0.499~0.552,00.641~0.910和0.0018~0.0046,遗传多样度中等.两种标记构建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结果与品种历史形成及地理分布相关.
  •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胸肌和腿肌中GHR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和27日胚龄胸肌和腿肌中GHR基因rn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GHRmRNA在两个品种鸭肌肉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在胸肌中呈"波浪形",在腿肌中呈先降后升再降、然后趋于水平的表达趋势.胸肌和腿肌GHR mRNA的表达量在两个品种相同胚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除了在27日胚龄时,公鸭胸肌GHRmRNA略低于母鸭外,其他胚龄都是公鸭高于母鸭.在13、17和21日胚龄时,两个品种鸭的胸肌GHR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腿肌(P<0.05或P<0.01);而25和27日胚龄时,两个品种鸭的胸肌GHR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提示肌肉中GHR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和性别差异,但不存在品种差异.
  • 摘要:本文选取济宁百日鸡、莱芜黑鸡、芦花鸡、鲁西斗鸡、寿光鸡,海兰褐和AA肉鸡等7个群体,每个群体随机抽取60只鸡,翅下静脉采血1mL , EDTA抗凝并置于-20℃保存备用。从7个鸡群的420个DNA样品中各取1μL混合构建成DNA池作为模板。使用该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LR4外显子2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TLR4第二外显子存在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同义突变G219A和非同义突变G247A,G247A位点由G>A发生改变时,TLR4编码的蛋白质中a-螺旋和延伸链的的比例分别由48.64%升高到54.92%,2.14%升到2.61% ,β-转角及随机卷曲的比例由13.29%下降到10.81%,35.94%降到31.55%。因此,选用该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除寿光鸡外,其余6个鸡群中,该位点GG基因型的频率为0.070.85,海兰褐中GG型基因型频率最低,为0.07,寿光鸡中最高,为0.85;AA基因型频率为0-0.28,AA肉鸡最低为0,济宁百日鸡最高,为0.2802适合性检验表明G247A位点在海兰褐和AA肉鸡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而在5个地方鸡种中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G247A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1410.374,在寿光鸡中的 PIC最低,为0.141。
  • 摘要:本文使用ESG-0502蛋壳强度测定仪测定蛋壳强度数值;使用EMT-5200多功能蛋品测定仪测定蛋重、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在相同的饲养模式下,采食相同的饲料,56周龄时K1系的蛋黄色泽显著高于Y3,Y7系;Y3系的蛋重和蛋壳厚度显著高于K1,Y7系;Y7系的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显著高于K1,Y3系(P<0.05) 。品种对鸡蛋品质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蛋品之间往往具有显著差异。
  •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CAPNl基因进行SNP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期搜索到与肌肉肉质性状高度相关的遗传标记,为优质肉鸡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CAPNl基因上搜索到4个与滴水损失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不同SNP位点产生的基因型效应一致,可得到三种单倍型。我们推测CAPNI基因可能与肌肉系水力有关,搜寻到的SNP位点可以作为鸡肉肉质性状选择的辅助分子标记。
  • 摘要:本文以寿光鸡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各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001),-538位点突变仅对开产日龄有影响,TT型个体开产日龄比GG型早3天。单倍型TTC和TTT之间还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使开产日龄推迟和早期产蛋数减少。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鸭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中国培育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瘦肉型北京鸭新品种或配套系将会在中国肉鸭产业中发挥较大作用,其次介绍了鸭脂肪代谢机理和调控技术研究及优质肉鸭配套系选育,然后介绍了主要鹅种遗传资源的评价与创新利用,介绍了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选育,白羽半翻鸟及其亲本生产性能优秀,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及鸭传染性浆膜炎二价灭活疫苗,介绍了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工艺及应用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说明了肉鸭饲养标准及优质咸鸭蛋加工技术,最后介绍了肉鸭标准化饲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及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摘要: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VIPR-1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能为进一步研究黑番鸭就巢性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奠定理论基础,为鸭分子遗传育种提供基因素材.本研究以黑番鸭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1864 bp(序列1)和1 673 bp(序列2)的基因片段),并进行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序列1包含第5外显子(101 bp)、第5内含子(1 630 bp)及第6外显子(133bp)的完整序列;序列2包含第12外显子(42bp)、第12内含子(1 455 bp)的完整序列和第13外显子(176bp)的部分序列.根据基因序列特征,对获取两段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4对引物,进行扩增序列测序比对.结果发现:在序列1第318处、454处存在C→T突变,第547处存在A→G突变,第923处存在A→T突变;序列2第89处、944处存在C→T突变,第662处在G→A突变,1031处存在A→G突变,第1334处存在A→C突变.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位点的发现为进一步开展VIPR-1基因的多态性与黑番鸭就巢性状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摘要:试验选择江山乌骨鸡(J)、东乡绿壳蛋鸡(D)、正交(J♂×D♀)、反交(D♂×J♀)共4组的1日龄雏鸡各200余只,统一饲养至17周龄,统计分析其体型外貌、体尺、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羽色除白、黑外,出现白底黑花、黄、黄麻、黑麻分离;羽色比例、毛脚率均介于两亲本值之间;D×J的麻羽率要比J×D高♀10%(♂29%).杂交后代母鸡的17周龄体重和公鸡的6、13周龄体重均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D×J的体重高于J×D,其公鸡体重的杂交优势率平均为12.9%(J×D为8.5%).杂交后代公鸡胫长的杂交优势率D×J为7.3%(J×D为8.4%);母鸡J×D为3.8%(D×J为6.4%).D×J公鸡胸肌率的杂交优势率为3.8%;腿肌率为5.3%,均高于J×D.研究认为,江山乌骨鸡和东乡绿壳蛋鸡的正反杂交均表现出杂种优势,且以东乡绿壳蛋鸡父本、江山乌骨鸡母本的杂交后代更为理想.
  • 摘要:运用RT-PCR方法从中国环颈雉的总RNA中克隆了脂蛋白酯酶(LPL)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然后运用Real-timePCR法检测了LPL基因在中国环颈雉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品种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中国环颈雉LPL基因cDNA序列为791bp,与鸡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中国环颈雉LPL基因在150日龄表达量最大,胸肌为优势表达组织,与活重、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存在相关性.中国环颈雉LPL基因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环颈雉的生长调控和育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本研究以扬州翔龙禽业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贵妃鸡及有关蛋鸡鸡种为素材,组成8个二元杂交组合,以东台市场上的花凤鸡为对照组,观测生长、产蛋等性能,筛选最佳的花凤鸡配套系.结果表明:贵妃鸡♂×黄羽矮小蛋鸡♀组产蛋性能表现最好,蛋重符合市场要求,可作为花凤鸡商品生产中试应用.
  • 摘要:本试验测定了16周龄麒麟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鸡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心脏重、头颈重、脚重、翅膀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全净膛率、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腹脂率、皮脂厚却显著低于母鸡(P<0.05).腹脂重与胫长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其他体尺和屠宰性状之间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屠宰性状各指标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尺性状间也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性高温对麒麟母鸡体尺、屠宰性能和腹脂沉积的影响,了解麒麟母鸡的耐热性.选择56日龄的麒麟母鸡,随机分成高温组((33±2.0))℃和常温组((26±2.0))℃,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7只鸡,试验期42 d,每组随机抽取3只进行体尺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高温组麒麟母鸡胫围((4.43+0.06)) cm显著大于常温组((4.10±0.05)) cm(P<0.01),其他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高温对麒麟母鸡内脏质量影响较小,差异均不显著;高温组麒麟母鸡腹脂重((56.63±5.83))g和腹脂率((5.88±0.65))%显著大于常温组(P<0.05),分别比常温组((38.69±4.89))g高17.94 g和((3.83±0.37)%)2.05%,而其他屠宰性能无显著性差异.
  • 摘要:为了研究分析麒麟鸡的生长性能,本试验选用204只1日龄雏鸡,分为公母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17只,进行为期0~16周龄的试验.结果表明:①体重:1日龄公母体重分别为34.74g和33.85g,无显著差异,16周龄体重分别为2365.00g和1591.36g,第2~16周公母间体重差异一直 处于极显著水平(P<0.01);②饲料报酬:16周龄麒麟鸡公母鸡的料重比分别为3.36和4.63.总体来讲,母鸡的料重比均高于公鸡,即母鸡饲料转化率不如公鸡.③生长速率:公鸡的生长速率均高于母鸡,1周龄内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随着日龄的增加,相对生长速率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 摘要:鹅毛囊是羽绒生长发育的载体,近年来对鹅毛囊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了皖西白鹅胚胎期皮肤毛囊发育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表明,皖西白鹅胚胎期背部(0.76μm)和腰部(0.83μm)初级毛囊直径显著大于胸部(0.65 μm)和腹部(0.66μm),但出雏3周后,胸部(1.49μm)和腹部(1.36μm)初级毛囊直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显著大于背部和腰部.胚胎期胸部(1.54个/mm2)和腹部(1.81个/mm2)初级毛囊密度明显大于背部和腰部,但出雏3周后,由于次级毛囊的生长和表皮增长,胸部(0.82个/mm2)、腹部(0.98个/mm2)和背部(1.17个/mm2)均显著低于腰部初级毛囊密度.皖西白鹅次级毛囊直径在胚胎期各部位差异均不明显,出雏3周后,胸部(0.57μm)显著低于其它各部位;次级毛囊在胚胎期27~30d为发生的高峰期,此时,胸部(4.73个/mm2)和腹部(4.84个/mm2)次级毛囊密度显著高于背部(3.67个/mm2).对毛囊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探索皖西白鹅羽绒发育规律.
  • 摘要:本研究利用PCR-SSCP和测序的方法检测中国四个地方鸭种(连城白鸭、三穗鸭、吉安红毛鸭、莆田黑鸭)的PRL基因5'调控区处的多态性,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和所报道各品种年产蛋量间做了相关性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多态性分析发现在221bp处发生了G→C的单碱基突变,形成了AA、AB、BB三种基因型,其中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莆田黑鸭群体处于Han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连城白鸭、三穗鸭、吉安红毛鸭群体处于Han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与产蛋性能之间成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 摘要:本试验以高邮鸭和金定鸭为实验模型,对13、17、21、25、27日胚龄的鸭胚的体重,胚长及部分组织器官的重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胚龄的增大,两个品种的各个组织和器官都是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头,胸相对于胚重的指数则是逐渐减小,腿部指数则是逐渐增大.肝脏,脾脏,心脏的发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从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分析来看,在胚胎发育的后期25~27日胚龄是高邮鸭各个组织器官快速生长的关键期;而金定鸭各个组织器官的快速生长期是在21~25日胚龄时期.
  • 摘要:以优质型肉鸡5个纯系(F、B、D、Y、S3)及其8个正反交杂交组合F1(FS3、S3F、YS3、S3Y、DS3、S3D、BS3、S3B)为素材,探讨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及饲料利用率间的关系,为改善肉鸡饲料利用率积累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各品系及其F1代1日龄健康雏鸡各100只,饲养至12周龄屠宰,分别测定肝脏、腺胃、肌胃的绝对重量及其相对重量,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绝对长度及其单位体重相对长度.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纯系中S3系的腺胃、肌胃、肝脏的相对重量均较大,小肠相对长度也较长,与其他各纯系差异显著(P<0.05),其料重比较低,说明消化器官的发育及小肠的相对长度越长能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各杂交组合的F1代消化器官的相对重量和小肠的绝对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提示杂交对增加消化器官的相对重(长)贡献不大,因而为有效提高商品代鸡的饲料利用率,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杂交亲本.
  • 摘要:试验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免疫应激蛋鸡生殖激素调控效应.选健康37周龄海兰褐产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重复,每重复12只.I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Ⅱ、Ⅲ、Ⅳ和V组为免疫应激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0.6%、0.8%和1.0%的Gln.试验第4天对Ⅱ-V组蛋鸡分别进行肌肉注射新城疫冻干苗和灭活苗,对照I组蛋鸡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结果显示:免疫应激对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却能导致蛋鸡生产性能下降、蛋鸡血浆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含量降低(P<0.05);日粮添加0.6% Gin能显著提高蛋鸡生产性能、蛋鸡血浆E2、LH和FSH含量(P<0.05).表明日粮中添加0.6%Gln能显著降低蛋鸡的免疫应激.
  • 摘要:鸽生长早期的性别鉴定对其饲养管理、遗传育种、人工繁殖研究及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了鸽生长早期性别鉴定常规的早期性别鉴定方法、类固醇鉴定、核分析法等方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 摘要:对5个优质肉鸡专门化品系及其不同杂交组合F1代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常规品质进行测定并分析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S3F、S3Y在肌纤维面积、硫胺素指标上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外,其他组合均无显著杂种优势.S3系作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的肌肉品质均好于作为母本的杂交后代,反映了父本效应在肉质性状上的重要性.
  • 摘要:文章论述了BMP15和GDF9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对BMP15和GDF9基因的对卵泡的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现有的研究结果已证实BMP15和GDF9基因是哺乳动物、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脊椎动物和卵生动物的卵泡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对早期卵泡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卵母细胞的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在调控动物生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以三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家系选育法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3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通过三个世代的选育,三黄鸡的产蛋率、入孵率、受精率、健苗率和鸡苗成活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产蛋率上升了6.7%,受精率上升了4.24%,健苗率上升了6.07%,鸡苗成活率提高了4.6%.这些选育效果有效降低了三黄鸡的鸡苗成本,增强了其盈利能力.
  • 摘要: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s)属于核转录因子家族,是动物体内脂肪合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调节因子,它通过调节动物体内与脂肪生成相关的酶的基因转录水平而调节这些酶的活性,从而控制体内脂肪合成;研究发现,胆固醇与脂肪酸的代谢也与SREBPs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介绍了SREBPs的发现、命名及结构,其次介绍了其在畜牧动物中的研究,Chen等对二花脸和苏太猪研究发现SREBFI基因在组织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并发现了一个SNP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相关。Massimo等研究发现SREBFI在乳脂合成中发挥中央调控的作用等,然后分析了其研究前景。
  • 摘要:本文以饲养于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的大骨鸡和海兰白蛋鸡各10只为样品,快速采集腿肌、胸肌、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卵巢、输卵管等组织,迅速投入液氮中冻存,用于RNA的提取。合成的cDNA保存于-20℃备用。根据GenBank中的鸡Robo1基因(AF364047)和GAPDH基因mRNA序列(K01458)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在120日大骨鸡被检各组织内均检测有Rob1基因mRNA表达: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丰度最高,为1.44;在腿肌、肝脏、胸肌、输卵管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次之,在脾脏和肺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分别为0.98和0.86。在300日海兰白各组织中除在胸肌和腿肌中无Robo1基因扩增条带外,在其它6种组织中均检测有mRNA表达,但Robo1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为1.57;在肝脏、输卵管和肾脏中的表达量次之,在肺脏和脾脏中表达量最低,分别为0.74和0.37。本研究表明,Robol基因mRNA不仅在鸡的主要生殖器官组织,而且在被检内脏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呈较高的表达水平和广泛分布。
  • 摘要:本试验随机选取饲养条件一致、体况相近、健康的二郎山山地鸡蛋肉兼用系基础群鸡320只,分别统计其90,150,200和300日龄的胫色以及150和300日龄的体重,并记录149,150和151日龄和299,300和301日龄各三天的蛋重,并计算蛋重平均值。制作胫色比色卡,统计90,200和300日龄的胫色。用SPSS17.0软件对不同日龄胫色变化进行χ2检验,并用SAS9.2中的GLM程序对300日龄体重和蛋重进行方差分析。90日龄时铁青色胫组个体为54.06%,白色为25.62%,绿豆色为20.31,随着日龄的增加,群体的胫色组成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白色胫和绿豆色胫变化最为明显,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从变化趋势上看,白色胫组个体数量呈现降升降的趋势,绿豆胫色组则是升降升的趋势,黑色胫组个体数量变化无统计意义,但总体呈增多趋势不同胫色组鸡只150日龄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 , 300日龄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 ),表现为铁青色、绿豆色胫个体显著重于白色胫个体,但日龄、胫色x日龄的互作对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蛋重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300日龄蛋重显著高于150日龄蛋重,但胫色、胫色x日龄的互作对蛋重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随日龄增加,二郎山山地鸡蛋肉兼用系群体白色胚显著减少,绿豆色显著增多,铁青色胫个体无显著变化,群体有随日龄增长胫色加深的趋势;胫色对体重有显著影响,绿豆色胫和铁青色胫的体重显著高于白色胫;胫色对蛋重影响不显著,但日龄对蛋重影响显著,300日龄蛋重显著高于150日龄蛋重。本研究对确定本群体胫色的选育方向及选育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
  • 摘要:本试验选择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为试验模型,采用实时荧光绝对定量分析技术,首次对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腿肌MSTN mRNA表达的品种、时间和性别特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体重和骨骼肌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鸭MSTNA在检测的各时间点胸腿肌中持续表达,且表达变化趋势相似,均呈波浪形,只是胸肌的表达峰尖在13和25胚龄,转折点出现在21胚龄,腿肌的表达峰尖在13和21胚龄,转折点出现在17胚龄,胸腿肌从各胚龄的表达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各自都是只存在极显著胚龄效应,而无品种效应;发现胚胎期胸/腿肌的MSTN A表达,与体重、胸/腿肌重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但各自与胸/腿体指数的相关性则是反的(正/负)。各自表达转折点的出现时间与胸腿肌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的时间是吻合的,即伴随胸肌1317胚龄生长高峰回落,胸肌MSTNA的表达至21胚龄降至最低点,出现一个波谷;而伴随腿肌1317胚龄生长降到最低点和1725胚龄的追赶生长,腿肌MSTN A的表达出现2个波谷,提示胸腿肌MSTNA的表达趋势的差异可能和鸭胚胸腿肌异步发育密切相关,推测腿肌13胚龄前还存在一个生长高峰。在肌纤维的发生过程中MSTN A的表达并不像想象中的呈“全或无”的状态,根据鸭腿肌肌纤维的发育,推测胚胎期MSTNA的表达趋势可能和肌纤维数量形成高峰同步,随着肌纤维数量形成高峰的启动,其表达量逐渐上升,至肌纤维数量形成高峰结束上升至最高点,随后伴随着肌纤维的肥大其表达量迅速下降,然后维持在一个低表达水平。
  • 摘要:白耳鸡试验群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白耳鸡保种群,共200只(公鸡30只、母鸡170只),12周龄翅静脉采血0.5mL,肝素钠抗凝加裂解液5mL,酚一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PCR-SSCP技术检测尸双工基因的多态性,并建立的揭示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1-(1-1/2Ne)t](1-q0)。模拟试验采用EXCEL自行编写的运算程序完成。模拟的结果表明,在白耳鸡保种群体中,经过20世代后等位基因A的丢失率为6.18%,经过60世代后等位基因A的丢失率为16.9%,经过100世代后等位基因A的丢失率为25.6%,而经过400个世代后,A基因的丢失率将达到一半以上。在假设PRL基因在不同初始基因频率下4种群体规模100次重复模拟中等位基因A发生丢失(固定)或固定(丢失)的概率,在何种初始频率下,等位基因A丢失或固定的次数均随着群体规模的降低而升高,且A发生丢失或固定的概率受其初始频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所有规模的群体在第10代时出现A丢失或固定最小。即使到了20世代,规模为400只的群体发生A的丢失或固定仅为1.2%。这表明,初始频率过低或过高将会加速基因在群体中的丢失或固定。
  • 摘要:实验素材为本公司饲养的如皋黄鸡第四世代40个家系、956只母鸡和第五世代43个家系、1262只母鸡。实验鸡全程笼养,常规饲养管理。在鸡群达280日龄时全群测定蛋重、蛋形指数及哈氏单位等."11项常规蛋品质性状。数据统计采用SPSS 18.0和SAS 8.1软件包,采用t检验法比较两个世代群体之间的蛋品质性状;半同胞相关法估算遗传力和遗传相关,Pearson方法计算性状间表型相关,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比较两个世代如皋黄鸡蛋品质性状后发现,第四世代的蛋壳强度、哈氏单位和蛋黄色泽分别比第五世代大16.06% (P<0.01),3.62% (P<0.01),3.25%(P<0.05),而第五世代的蛋形指数和蛋壳颜色分别比第四世代大2.13%(P<0.05),5.89%(P<0.01) ;其余各个性状在两世代间差异均不显著。如皋黄鸡鸡蛋比较符合国内消费者偏爱蛋重小、蛋黄颜色鲜艳、蛋黄比率大的需求。蛋重的遗传改良一直是蛋鸡遗传改良的重要方向,与国外鸡种相比,地方鸡种的蛋重还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
  • 摘要:实验鸡群来自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随机选取同批出雏的A系、B系、A♂×B♀和B♂×A♀组合雏鸡,共分为4组,每组150只鸡(公母混合)。同一饲养条件下从出雏开始对鸡群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称重,并记录。究营养、温度等多种因素对生长的影响等。各组的体重生长测定结果可见,各组在2周龄前的每周绝对增重约45g;3周龄至10周龄间,每周增重平均在90g左右;各组生长最快的时期在4-6周龄;采用3种不同非线性模型拟合各品系及杂交后代生长曲线,描述其早期生长模式,以拟合度R2为标准,3个模型R2值较高均在0.99以上,且Gompertz模型R1达到0.998以上,拟合效果要优于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A♂×B♀组合系极限体重(A)、拐点体重(A/e)和最大周增重(ha)小于B♂×A♀组合。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整体的生产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生产实践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 摘要:本研究选用在相同的日粮水平以及相似饲养条件下高邮鸭和金定鸭种蛋随机置入同一孵化箱,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孵化,分别于13,17,21,25,27胚龄时采集胸肌样品,称重后,置于液氮速冻,提取RIVA并反转录后备用;采用Real-time PCR分析MyoDl鸭早期发育过程中胸肌重的增长速度表现平稳,同时也表现明显的阶段性重幅度缓和,但两个品种的胚龄间增重幅度均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 ),1317胚龄增重幅度较大,随后增每一个胚龄点高邮鸭胸肌重的绝对增长速度均高于金定鸭,且在13胚龄极显著高于金定鸭胸肌重(P<0.05或P<0.01),至27胚龄达到胚胎期的峰值;在检测的,25胚龄及27胚龄时高邮胸肌重显著或者表达模式结果发现,MyoDl基因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形”,在13胚龄时表达量相对较高,17胚龄时下降,21胚龄时上升到最高,随后下降,出雏后又维持较高水平,但相同日龄时金定鸭胸肌中MyoDl基因表达量要高于高邮鸭。上述结果表明高邮鸭胸肌重的绝对增长速度均高于金定鸭;但MyoDl基因表达模式显示金定鸭胸肌中MyoDl基因表达量要高于高邮鸭,两种呈现相反的趋势,初步的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MyoDl基因表达量与胸肌重量发育呈现负的线性相关。上述结果提示:MyoD 1基因参与鸭胚胎期胸肌的发育,鸭胸肌中MyoDl基因表达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深人研究MyoDl基因在胚胎期胸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因在胚胎期胸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
  • 摘要:本研究所用荆江麻鸭、靖西麻鸭等9个地方鸭品种均由国家级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江苏泰州)提供,根据GeneBank和已发表文献上的鸭、部分鹅和鸡的微卫星序列和引物进行筛选,三色荧光PCR产物送至上海英骏生物技术公司,基于ABI-3730XL DNA Analyzer全自动测序仪平台进行STR分型。利用GeneMapper4.0软件读取基因型。利用Microsatellite-Toolkit软件检验输入等位基因数值和片段长度间隔的正确性,统计等位基因数(NO),计算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期望杂合度(He),并导出FSTAT格式和Dispan格式文件;分别利用FSTAT程序与Dispan程序将生成的文件导入,计算群体内近交系数(Fis)、群体间遗传距离(DA);再以DA遗传距离为依据,构建品种间的UPGMA系统聚类图。结果显示12个座位均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各群体的遗传参数检测。9个品种中,平均He的范围为0.5414-0.6315 , PIC也反映了相近的结果;Fis为0.12650.3381, DA遗传距离为0.101-0.279。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金定鸭与山麻鸭、高邮鸭与吉安红毛鸭先聚类,后与广西小麻鸭聚为一类;荆江麻鸭与靖西麻鸭聚为一类,枚县麻鸭与临武鸭聚为一类。
  • 摘要:以安徽省4个地方家禽品种(群体)皖南三黄鸡60个,五华鸡120个,淮北麻鸡60个,淮南麻黄鸡308个,共计548个个体为样品。采集血样使用酚氯法抽提总DNA。根据Uemoto等(2009)的研究合成引物对OCX-32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使用限制性内切酶NcoI进行分析。利用软件POPGEN(Version1.31)计算OCX-32基因第4外显子在4个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OCX-32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早期产蛋性状和蛋品质的相关性。OGX-32基因第4外显子扩增产物为250bp的特异性条带。该片段经PCR-Nca I -RFLP方法进行检测,存在A494C的突变位点,出现3种基因型,AA(250bp) , AC(250bp+194bp+56bp)和CC(194bp+56bp)。该多态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安徽省4个地方鸡种中的分布差异不大,C等位基因频率较高。4个地方鸡种群体在A494C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都表现为中度多态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OCX-32基因外显子4的A494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开产蛋质量、30周龄蛋质量、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的开产蛋质量和30周龄蛋质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A和CC基因型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AC基因型(P<0.05);AA基因型哈氏单位显著高于AC基因型(P<0.05 )。研究表明,OCX-32基因对鸡蛋的蛋壳颜色、蛋白高度、蛋质量、蛋黄质量、鸡蛋纵径长度和鸡蛋横径长度等蛋品质有显著性影响。
  • 摘要:本文利用四川山地乌骨鸡出生后1,14.28,42,56,70 d和84日龄时颈静脉放血后,取胸肌、腿肌、肝脏和心组织,立即置于液氮中速冻,-70℃保存,备用。每个时间点各取6个个体(公母各半),同时进行生产性能测定。根据鸡CAPNl基因cDNA序列(FJ232589),采用。ligo6.0软件设计引物,用Beta-actin作为内参基因,进行定量PCR研究。将胸肌、腿肌、心和肝脏组织中CAPNl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值分别与肌内脂肪含量、活重和冠重性状累积生长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胸肌和腿肌中CAPNI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都与活重和冠重的累积生长值成显著地正相关(P<0.05);心和肝脏组织CAPNl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与所考察的三个性状均无显著相关(P>0.05)。CAPNl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可能与肌纤维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在肌纤维蛋白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摘要:选取不同饲料转化率、遗传背景相同且发育正常的120日龄崇仁麻鸡肠样品,进行总RNA的提取,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实时荧光RT-PCR,每个样品2个重复,根据Ct值以及相应标准品的浓度制作标准曲线。用SPA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计算出样品中基因PepTlmRNA与管家基因卜actin相对表达丰度。结果经均一化处理后取平均值并作柱状分布。βactin和PepTl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3.269X+35.071和Y=-3.313X+35.417,(Y:Ct值,X:起始模板量)。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崇仁麻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PepTl mRNA的表达依次降低,十二指肠的表达丰度最高,回肠的表达丰度最低,差异显著((P<0.01);回肠PepTl表达变得很微弱,可能是PepT1载体的低亲和力/高容量特性使然,使小肤的吸收很高效,在小肠前段就已基本吸收完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二指肠中,PepTlmRNA表达高饲料转化率鸡群高于低饲料转化率鸡群,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是鸡群还未形成专门化品系或选样本量较少。
  • 摘要:试验所用金定鸭来自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泰州)。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鸭RIG-I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克隆鸭RIG-I基因CDS区,根据保守结构域预测结果,构建携带6*his组氨酸标签的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载体(RIG-I-Full,RIG-I-N和RIG-I-C),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在细胞中转录与表达;同时利用RT-qPCR检测RLR抗病毒信号通路中的IFN-β,Mx1和PKR等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鸭RIG-I基因CDS区全长2802bp(GenBank登录号:JQ946323.1)编码933个氨基酸。结构域预测显示氨基端含两个半胧天冬酶活化和募集结构域(CARDS: 2-90aa, 99-184aa),梭基端包括RNA解旋酶( DEXDc:261-413aa;HELICc:607-742aa),ATP结合结构域(270-274aa,706aa,727aa,731aa,733aa),RNA结合结构域(636-639aa ,663-664aa, 698-700aa)以及抑制结构域的不同区段(RIG-I-Full,RIG-I-N和RIG-I-C)转染DF1细胞后,重组蛋白均在DFi细胞中正常表达;RT-qPCR结果显示,CARDS能显著激活RLR通路上IFN-β,Mxl及PKR基因的表达上调。研究也已证实鸭拥有完整起作用的RIG-I受体,在H5N1流感病毒感染时激活IFN-p的产生和下游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极少致病,而在鸡体内缺失这种RNA解旋酶,将鸭的RIG-I转人鸡胚成纤维细胞,是否能通过鸭RIG-I的CARI)引发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目前未见研究。
  • 摘要:本试验选用2个商业品种AA肉鸡和海兰褐蛋鸡;4个地方品种寿光鸡、济宁百日鸡、鲁西斗鸡和坟上芦花鸡;每个品种60个个体,共360个个体。翅静脉采血,EDTA抗凝,使用酚一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根据NCBI上鸡CLOCK基因的DNA序列(NC_006091),利用Primer Prim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扩增产物送到上海桑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采用DNAMAN , Chromas和R软件等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发现在CLOCK基因第18外显子存在一个G/A突变,有GG,AG和AA三种基因型。其中寿光鸡的GG基因型频率最低(38%),坟上芦花鸡的GG基因型频率最高(93%);坟上芦花鸡的AG基因型频率最低(5%),寿光鸡的AG基因型频率最高(55%);AA肉鸡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15%),海兰褐蛋鸡、鲁西斗鸡和坟上芦花鸡的AA基因型频率同为最低(2%)。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汝上芦花鸡和鲁西斗鸡在该位点基因型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余4个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结果表明:AA肉鸡、寿光鸡、济宁百日鸡和海兰褐蛋鸡为中度多态(0.25<PIC<0.5),鲁西斗鸡和坟上芦花鸡为低度多态(PIC<0.25)。本研究中6个品种鸡在此位点的多态性为中度或低度多态,说明它们的群体遗传性比较稳定。
  •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如皋鸡品种,分别在2,4,6,8,10,12周龄,屠宰6只雌性如皋母鸡采集腿肌样品。用HPLC方法分析肌苷酸含量。根据标准曲线测定样品IMP含量,结果使用SPSS16.0统计分析。部分腿肌样品进行RNA抽提和芯片杂交试验。芯片数据采用Gene Spring Software 11.5.1进行归一化处理,标准化后的数据筛选FC≥2的差异表达基因。基于KEGG数据库整合分析IMP代谢网络,使用Cytoscape 2.8.2对该网络进行初步的系统生物学分析。计算19个肌昔酸代谢直接相关基因与其他差异表达基因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以≥0.9为筛选的标准获取与19个基因相关的探针。从NCBI批量下载全部共表达探针的序列。使用Blastx程序将批量获取序列与小鼠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中小鼠蛋白GI号转换为安捷伦的探针号,导人至Gene Spring中,利用Gene Spring中Pathway分析功能对探针进行Pathway分析。IMP测定结果表明,相比2周龄,4周龄显著升高,6周龄略微下降而后8周龄再次升高,10周龄时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12周龄时又显著升高。IMP合成、利用和分解有直接相关的酶共有19个基因,共参与8个通路。将8个通路的图融合,经分析发现Nt5c3,Entpd8,Nme7,769958,Itpa,Hprt1,Rrml等基因的度合计超过了10。在FC≥2条件下筛选出的差异探针中计算19个基因的共表达探针。将这些共表达探针的序列与小鼠蛋白库比对获取小鼠对应基因的探针号,通过Genespring 11.5.1构建网络。选取度大于50的节点有:Fas, Srf,Plcgl ,Rasa1, Sparc ,Pakl。并进行对其进行GO和Pathway注释。
  • 摘要:选取饲养条件环境条件一致的海兰褐蛋鸡50只,在240日龄时分别采集心、肝、脾、肺、肾、卵巢、输卵管和脑组织,迅速收集并置于液氮中冷冻,-80℃保存样品待用。所采组织样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测定浓度,-80℃保存以备反转录。反转录反应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合成cDNA。根据NCBI GenBank中已发表的鸡Slic2基因组序列,用Primer 5.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所需的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5'-CTGCCAT-CATCACTCATC-3'、下游引物:5'-CTTTATTTCCCATTCCTATC-3';内参基因为GAPDH,上游引物:5'-AT-GGCATCCAAGGAGTGA-3'、下游引物:5'-GGGAGACAGAAGGGAACAG-3',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Slit2基因在海兰褐鸡各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通过Bandscan软件分析PCR产物灰度值,各组织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每个样品mRNA的表达量与内参基因GAPDH mRNA的表达量的比值表示。经PCR扩增获得的Slit2基因片段长度为187bp,GAPDH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141bp。核酸蛋白测定仪检测总RNA的浓度及OD260nm和OD280nm,结果显示各组织样品ODzsoizao均在1.80-2.20之间,纯度较好;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3条完整条带,说明提取的总RNA质量可靠。各组织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Slit2基因在在海兰褐鸡8种被检样品组织中均有表达,根据mRNA表达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肾脏、大脑、心脏、肝脏、脾脏、输卵管、卵巢和肺脏,表达量分别为1.2379、1.2331、1.2270 、1.2266 、1.2243、1.2172 、1.2083、1.2075。研究鸡Slit2基因在不同组织的mRNA表达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Slit2基因在控制鸡各组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以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公司提供的两个品系(N301和N202 ) 7%只黄羽肉种公鸡为试验材料,其中N301品系486只,N202品系310只。按照广东温氏育种公司肉种鸡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养管理。42天时,将试验鸡转至个体笼进行饲喂,测定49天、70天体重,以及4970天的采食量,计算得到这期间的体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采集血样使用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进行SNPs分型,利用Haploview和Simwalk2软件推测单倍型。建立统计分析模型,采用SAS 9.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CP3基因位点rs13997809与饲料转化效率和采食量显著相关(P<0.05);位点rs13997811与70天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关联(P<0.05);位点rs13997812与70天体重和采食量显著相关(P<0.05)。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UCP3基因剩余3个SNPs组合形成的单倍型与70天体重、饲料转化效率、采食量显著相关(P<0.05).在肉鸡生产中,饲料成本大约占生产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生产者和研究者共同的追求目标。利用候选基因法分离和鉴定与饲料转化效率显著关联的候选分子标记是提高家禽饲料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 摘要:选取饲养环境条件一致的海兰褐蛋鸡10只,在240日龄时分别采集心、肝、脾、肺、肾、卵巢、输卵管、脑组织和胸腺,迅速收集并置于液氮中冷冻,-80℃保存样品待用。所采组织样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测定浓度,-80℃保存以备反转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供步骤进行RNA反转录,合成DNA。根据NCBIGenBank中已收录的鸡LIF基因DNA序列(NCBI Reference Seguence:NC-006102.3)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上游引物5'-GGTGAGGATTGGGCAGAAAC-3'、下游引物5'-CAACCCTACACGGGACAGATT-3';以GAPDH基因为内标,上游引物:5'-ATGGCATCCAAGGAGTGA-3'、下游引物:5'-GGGAGACAGAAGGGAACAG-3' ,用半定量RT-PCR检测LIF基因在海兰褐鸡9种不同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通过ImageJ2x软件分析RT-PCR产物灰度值,各组织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每个样品mRNA的表达量与内参基因GAPDH mRNA的表达量的比值表示。结果表明,扩增获得了鸡LIF基因片段长度为496 bp,GAPDH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141bp。海兰褐蛋鸡在240日龄时的心、肝、脾、肺、肾、卵巢、输卵管、脑和胸腺组织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依次是0.0609、0.0537、1.5483、0.8186、0.3067、0.1025 、0.4275、0.6163、0.2827。其中,在脾脏中的LIFmRNA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肺脏,在心、肝脏、卵巢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此表明,鸡LIF基因mRNA在体内组织分布较广、表达水平不均匀。
  • 摘要:以洛岛白母鸡为试验鸡群,根据210288天产蛋记录,结合产蛋率(>80%)、破蛋率分为正常组与实验组。结合家系记录,选择试验群体内鸡蛋破损率>20%的8只个体作为实验组,破损率为<1%的8只个体作为对照组,组成两尾群体。采取翅静脉采集血液(ACD抗凝)用于提取基因组DNA。采集产蛋后18h的子宫组织(液氮保存)用于提取组织总RNA。根据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5-2 KB)的序列,每个基因设计3-4对引物,采用直接PCR测序法对16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启动子分别进行Sanger测序。利用Mega5.1软件来分析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采用双标准曲线法分析基因mRNA表达差异。使用SAS 9.1软件分析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蛋壳品质、基因mRNA表达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本试验选取的两尾群体母鸡所产蛋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差异极显著。通过定量PCR试验发现正常组中LOC100859070和LOC421441两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都显著低于破蛋组 ,说明这两个性状可能与LOC100859070和LOC421441基因的表达有关。通过对这两个基因启动子区1-2Kb多态位点分析发现,在两尾群体中并没有影响mRNA表达量差异的共有变异,说明研究的启动子区变异不是导致这两个基因表达差异的直接原因。直接PCR测序法结果发现,LOC100859070基因在破蛋组第三个个体中的突变位点较多,但不是特定的某一种类型的突变。根据在线网站SofrBerry对LOC421441基因和LOC100859070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行预测,只在LOC421441基因启动子区的一1470位置预测出TATA增强子元件。
  • 摘要:本文通过提取鸡卵巢RNA, 5'RACE及3'RACE引物设计以CR406381.1序列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5'RACE扩增产物长度为1197bp,3'RACE扩增出现了4种不同的剪接体形式,分别为403,535,658,1310bp。将5'RACE及3'RACE序列结果进行校正后拼接,总共得到该新基因的4种不同的剪接体形式,长度分别为1782 ,1909,2032,2684bp,为mRNA样序列,含PolyA尾巴。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该基因是位于鸡22号染色体上。在NCBI上进行BLAST搜索后发现该基因在哺乳动物上找不到同源序列,但发现在其它禽类如火鸡、斑胸草雀、鸭有同源基因,同源性比例分别为80%、70%、43%,基因序列在3‘端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并为禽类所特有。但其同源性比例显著低于编码基因且其预测得到的开放阅读框在火鸡、斑胸草雀、鸭中不存在一致性,不符合编码基因的特征。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长链非编码RNA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并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本实验通过RACE扩增得到了鸡的一个新的基因,分析发现其为禽类所特有,为长链非编码RNA且存在较大的组织表达差异。后续实验将对该基因的生理学功能及意义进行更加深人的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新杨黑鸡配套系产蛋性能杂种优势率可达120%一130%(杂种/亲本平均)。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标准化鸡场笼养条件下,产蛋高峰90%-92% , 80%以上产蛋率维持5-8个月,存栏鸡72周龄产蛋数为260个。秋季40周龄耗料90g,产蛋率80%以上;炎热夏季40周龄耗料80g-83g,产蛋率75%。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标准化鸡场,育雏育成期成活率99.5%,产蛋期月死亡率低于0.2%;在饲养条件比较差的塑料大棚饲养,育雏育成期成活率达到98%以上,产蛋期月死亡率低于0.5%。新杨黑鸡商品代成活率高于大部分的蛋鸡品种。CpG突变可能是A系和B系两个品系抗病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新杨黑鸡配套系抗病力比一般商品代蛋鸡的抗病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新杨黑鸡配套系的2个品系的SNPs的位点差异,特别是5个CpG变异,可以推测溶菌酶基因的SNPs可能是土鸡抗病力强的重要原因,但要证实SNPs和CpG突变对抗病力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在新杨黑鸡配套系的其他方面,包括肉品质和产蛋性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CpG突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的试验研究,本试验成功构建的pCMV-HA-SREBPl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能在DFi细胞中稳定表达。将质粒pC-MV-HA-SREBP1+phRL-TK和上述五种报告基因质粒分别共转染到DFl细胞中,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分析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过表达SREBPI基因能极显著促进鸡PPAR,基因启动子的活性(P<0.01),极显著抑制鸡C/EBPa基因启动子的活性(P<0.01),对鸡FAS,GPL和AFABP基因启动子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试验采用报告基因的方法,探讨过表达SREBPl基因对鸡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SREBPI基因能极显著促进PPARγ,基因的启动子活性,然而在鸡PPAR,启动子上并没有发现SREBPI的结合位点,暗示SFZEBP1对鸡PPARγ,启动子活性的促进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间接方式实现的。
  • 摘要:本文通过对肉鸡的试验研究,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后利用t检验和SAM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2周龄共有770条差异表达基因(P<0.05),4周龄有452条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发现2周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核蛋白合成、核糖体结构组成、核糖体结合、RNA定位4条显著的GOterm,KEGG分析显示2周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11条显著的调控通路,分别是核糖体、碱基切除修复、剪接体、N一聚糖生物合成、Wn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SNARE蛋白相互作用、组氨酸代谢、蛋白质输出、氨基糖和核昔酸糖代谢、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Wnt信号在维持未分化前体脂肪细胞状态,抑制脂肪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能控制哺乳动物肝脏脂类的合成和积累,肝脏中胰岛素抵抗会导致甘油三醋沉积异常;细胞周期途径可能调节脂肪细胞数目从而影响脂肪形成。
  • 摘要:本研究克隆了包含1196C>A位点的IGFBP2基因3'UTR区110bp序列,构建了IGFBP2基因3'UTR区不同基因型的双报告基因载体(psi-IAA和psi-ICC)。测序结果显示,除了SNP位点以外其他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我们成功构建了该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报告基因载体将psi-IAA和psi-ICC分别转染鸡原代前脂肪细胞,报告基因活性分析显示,psi-IAA的报告基因活性均显著高于psi-ICC(P<0.05)。为验证结果的可靠性,还比较psi-IAA和psi-ICC在鸡成纤维细胞系(DF1)以及鸡脂肪细胞(诱导72h的鸡前脂肪细胞)中的差异,在这两个细胞中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即A基因型的报告基因活性均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报告基因活性(P<0.05),本研究检测了IGFBP2基因3'UTR区I196C>A位点不同基因型报告基因载体在三个不同鸡细胞中报告基因活性,发现AA基因型的报告基因活性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的报告基因活性,这提示该SNP位点为功能性位点。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鸭的试验研究,运用套式PCR成功克隆了鸭AdipoRl基因3'UTR区片段,并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1RES2-EGFP上,经In-ner preimer PCR和酶切鉴定,并测序发现突变位点。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效率地将质粒p1RES2-EGFP-AdipoRl-3'UTR转染至C2C12细胞中,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清晰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AdipoRs介导脂联素参与脂质代谢、糖类代谢,主要涉及腺昔酸活化激酶(AMPK)、乙酞CoA梭化酶(ACC)、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a(PPAR-a)等多个细胞内信号通路。AdipoRs被脂联素激活后与APPLl的接头蛋白质相接触,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脂肪酸氧化。脂联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且是唯一与脂肪累积呈负相关的细胞因子,在AdipoRl主要介导球形脂联素,发挥生物学功能。
  •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鹅品种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10个座位上共检测到89个等位基因;群体的平均He为0.5785±0.012,平均PIC值为0.5949,其中马岗鹅遗传变异最高。群体间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分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12(P<0.001),并且所有座位都显著地贡献于这一结果(P<0.001)。Ds遗传距离为0.04540.2342,Nm变异为0.74045.3806。亲缘关系分析显示,这9个鹅群体可分为4个类群。通过分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和基因流动值发现,武冈铜鹅和四川白鹅的遗传距离最近,乌鬃鹅和豁眼鹅的遗传距离最远。
  • 摘要:狼山鸡PiwiLl基因的-1377-268bp区域在COS-7和GC-1细胞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动活性,-221+1bp启动子活性几乎完全丧失,在-268--22bp区域有转录因子NF-Y结合位点,认为转录因子NF-Y对启动子活性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狼山鸡为试验对象,通过构建一系列缺失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确定了Piwill基因核心启动子区,为进一步研究其转录调控奠定了基础。
  • 摘要:通过对朗德鹅肝脏小RNA进行二代测序,获得鹅肝脏中高表达的miR-122。运用探针法进行miR-122定量,结果显示填饲组鹅肝脏的miR-122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提示miR-122可能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考鸡基因组信息以及本实验室前期转录组结果预测并筛选出P4HA1,TGFB3,ALDOB,FADS2,FABP5,PKM2,FASN和ACOXl/l个靶基因。利用双荧光素酶系统在CHO细胞中的验证结果显示P4HA1,ALDOB和PKM2为鹅肝miR-122的靶基因,其中以PKM2的抑制率最高,达47%。在鹅原代肝细胞中抑制miR-122表达组的抑制率达到95%,靶基因定量结果显示PKM2确实为鹅miR-122的靶基因。
  • 摘要:本文以黑羽番鸭为素材,填饲结束后屠宰测定番鸭产肝性能,结果公番鸭平均肝重为350.06g,母番鸭平均肝重为216.58g,公母番鸭在肝重上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番鸭在肝体比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填饲后公母番鸭在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方面表现差异极显著(P<0.01),在腹脂重上表现差异显著(P<0.05),在腹脂百分率方面呈现差异不显著。公番鸭肝重与体重、胸宽、胸骨长、胫围和半潜水长呈正相关,其中与胫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32;公番鸭肝重与体斜长、胸深和胫长呈负相关,其中与体斜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64。公番鸭肝体比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和胫围呈正相关;与胸宽、胫长、半潜水长和肝重呈负相关。填饲母番鸭肝重与体重、胸宽、胸骨长、胫围和半潜水长正相关,与体斜长、胸深和胫长负相关。填饲母番鸭肝体比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胫长、半潜水长和肝重呈正相关;与胸宽和胫围呈负相关。家禽的体重、体尺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其生产性能,在家禽的育种工作中,可利用性状间的相关进行间接或早期选择。
  • 摘要:本文通过对肉鸡的试验研究,共检测到52对SNP-SNP互作,其中包括45对加性效应x加性效应,和7对加性效应x显性效应。这些SNP-SNP互作对的贡献率从0.62%-1.54%,其中有47对SNP-SNP互作的贡献率超过1%aZuk等发现影响Crohnˊs疾病的遗传互作解释了缺失遗传力的80%。我们同时检测了这些互作对所包含的SNP位点的贡献率,经过比较发现大部分SNP互作对的贡献率要高于其所包含的单点SNP的贡献率,与Wu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 摘要:本文通过提取的鸡嚎组织总RNA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见总RNA 28 S和18S两条带整齐清晰、完整性好,且没有DNA污染条带及降解条带。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OD260nmu001e/OD280nm值均在1.8-2.1之间,说明无蛋白质和DNA以及其它杂质污染,RNA纯度高。利用常规PCR对6个基因及p-actin基因进行扩增,目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4以上,扩增效率在0.9-1.1之间,定量结果准确可靠。7对引物在荧光定量PCR仪中的扩增效果良好,只有1个特异峰,为特异性产物,无引物二聚体及非特异性产物的形成。6个候选基因在畸形和正常鸡嚎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BMP4,Claw keratin-like和LPL3个基因在畸形嚎中的表达量显均著高于正常嚎(P<0.05) ; CK19,ALDH7A1和GLA3个基因在正常嚎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畸形嚎。6个基因在畸形与正常鸡嚎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且表达调控方向与前期DGE试验表现一致,说明前期筛选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候选基因可能对北京油鸡嚎畸形性状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主要调控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 摘要:通过对三代鸡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在第三世代40周龄时,蛋黄比例的遗传力为0.42,属高等遗传力,而与蛋重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均为负相关,分别为-0.41和-0.46;与蛋黄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分别为0.39和0.40。经三个世代的双向选择,虽然蛋黄比例世代进展并不明显,但两系间发生显著分化。高系蛋黄比例三个世代分别为29.440%、29.38%和29.40%,而低系则分别为26.82%、28.35%和28.10%。并且在蛋重方面,对每个选择世代而言,蛋黄比例高则蛋重小,蛋黄重大,反之亦然,如第三世代高系蛋重为52.38g,蛋黄重为15.37g;低系蛋重为53.70g,蛋黄重为15.06g,本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育种手段来控制蛋黄比例具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的试验研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刚分离到的单个PGC较体细胞大,细胞质中含有球状的卵黄颗粒和脂滴。培养24 h后,可见单个PGC已经贴附在饲养层上,但细胞间结合不紧密,细胞之间排列疏松、界线较明显。PAS染色结果表明,单个PGC细胞胞质为紫红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24 h后,可见单个SSC细胞呈光亮圆形,杂细胞极少,纯度较高。SSEA-1鉴定结果表明,SSCs集落呈阳性,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利用瑞士一吉姆萨染液对分离纯化后的鸡攀丸精原(母)细胞进行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被染上蓝紫色,胞质呈淡紫色。其中,胞核较大,约占细胞3/4体积的为精原(母)细胞;细胞体积较小的为精细胞。Real-TimeqPCR结果表明,与PGCs相比,Piwi11基因在精原和精母细胞中的表达量较高,在SSC、中的表达量次之。Real-Time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hRNA干扰质粒各组中Piwill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81,0.64和0.91,那么相应的干扰效率分别为19%,36%和9%。由此可见,siR2质粒的干扰效果最好,siRl质粒的干扰效果不明显,siR3质粒无干扰效果。在最佳干扰效果下,与对照组相比,CRl-B转座子的2个ORFsmRNA表达量均降低,CR1-F转座子的ORF1 mRNA表达量升高,ORF2 mRNA表达量变化不明显。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地方鸡种进行试验研究,蛋比重测定结果分析,固始鸡种蛋的蛋比重极显著高于其他鸡种(P<0.01),而丝羽乌骨鸡的种蛋的蛋比重极显著低于其他鸡种(P<0.01)。结果表明4个鸡种蛋比重的种质特性不同,蛋比重的级别有所差异;繁殖性能测定结果分析表明:丝羽乌骨鸡、仙居鸡、固始鸡和狼山鸡的不同蛋比重级别种蛋的受精率与蛋比重无关,而孵化率受蛋比重的影响较大。各鸡种蛋比重的级别的受精率。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明显,在各比重级别间,仙居鸡、狼山鸡的孵化率差异显著。蛋比重级别低的蛋,其孵化率较差,可能与蛋壳薄有关;由于鸡种种质特性不同,不同蛋比重级别的出雏时间也不同。各鸡种在孵化后20.5天时,蛋比重为0级的,除丝羽乌骨鸡外,其余品种以100%出雏完毕。仙居鸡和固始鸡的2级蛋在20.5天也出雏完毕。仙居鸡在21天时才出雏完毕,狼山鸡和固始鸡至21天过2小时(即506小时)才出雏完毕。测定的四个鸡种的蛋比重平均级别差异显著,尤其是丝羽乌骨鸡与测定的其它鸡种差异极显著。
  • 摘要:本文通过对兴国灰鹅的试验研究,兴国灰鹅试验组和对照组输卵管的组织结构差异明显,试验组处于产蛋期,对照组处于休产期。对照组输卵管细小,输卵管粘膜皱璧不明显;试验组输卵管发达,粘膜向管腔内突出的皱璧发达,粘膜层中腺体十分丰富。通过RealrimePCR仪扩增,自动检测PRL基因的溶解曲线。溶解曲线表现为单一的峰值,说明引物具有很好的特异性。PRL基因mRNA表达在垂体、下丘脑、输卵管和卵巢的表达依次降低,其中垂体的表达最高,卵巢的最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垂体和输卵管PRL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下丘脑和卵巢PRL的表达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催乳素是诱发就巢性和抑制繁殖行为的关键因素。延长光照可使鹅垂体催乳素的水平显著升高,进而使催乳素的分泌增加,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减少。本研究中,试验组垂体和输卵管尸尺乙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和褚晓红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的试验还在研究中,从蛋白质和细胞水平多层次的系统研究,阐明PRL基因对繁殖的调控机理,为鹅的全年均衡生产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卵巢、卵泡的试验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nrc6a基因在42d,70d,90d,110d和162d的卵巢以及在F1(32-33mm),F3(22-24mm),F5(12-14mm),y(6-8mm),w(2-4mm)各级卵泡中的时空表达规律与gga-miR-26a的时空表达趋势正相反。动物miRNA通过与靶mRNA 3'UTR的不完全结合来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通常情况下,mRNA的5‘端有7一8个碱基与靶基因的3’端碱基互补配对,则认为mRNA在这个基因上存在靶位点。用TargetScan分析表明,在鸡Tnrc6a基因的3'UTR区存在miR-26α的8 mer互补碱基。本研究结果表明,miR-26α和Tnrc6a基因在不同时期卵巢和各级卵泡中的表达均成负相关规律性,它们可能在鸡卵泡细胞的发育中相互协调发挥作用。推测miR-26α。可能通过负调控Tnrc6a在鸡的卵巢及卵泡发育中发挥作用,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的试验研究,鸡胚分化关键时期(E5,E6,E7)性腺细胞的显微拉曼光谱结果显示,在957cm-1,处的振动峰在E5和E7性腺细胞中的相对强度显著高于E6,此峰归属于经基磷灰石/类胡萝卜素/胆固醇,说明在E6时期的性腺细胞发生了剧烈的分化,细胞膜的形成比E5和E7时期的性腺细胞慢。而在1240-1265cm-1,1443cm-1,1652cm﹣1处的振动峰在E6时期的性腺细胞中的相对强度显著高于E5和E7,此些峰分别归属于酞胺III,CH形变和脂肪,说明在E6时期性腺细胞中生成了大量的脂类物质和蛋白质,这一结果与该时期的发育生物学特征相符。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利用单细胞光镊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对鸡胚性腺的分化进行监测。
  • 摘要:本文通过对蛋鸡的试验研究,开产日龄,试验Ⅱ组(16L:8D光照对照组)比试验Ⅰ组(8L:16D)提前了11.25d(P<0.05);试验Ⅱ组比试验Ⅰ(组性成熟晚1.19d,比试验Ⅰ组提前了10.06d;试验Ⅳ组比试验B组性成熟晚3.13d,比试验Ⅰ组提前了8.12d。性成熟体重,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和试验Ⅳ差异不显著(P>0.05)。性成熟时腹脂重,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性成熟时FSH、LH、Ez激素水平,腹部容积、胫长、耻骨间距,龙骨长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褪黑素,血浆中褪黑素水平上升,但鸡并不认为是黑暗期延长,导致了添加褪黑素剂量组和对照组性成熟相关性状差异不显著,这也证实了褪黑素的分泌尽管受许多因素的调节,但外环境光照通路途径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 摘要:本文通过对鹅的试验研究,随着卵泡的发育,颗粒层、膜层厚度和细胞层数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颗粒层厚度变化最显著: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总趋势,6-7mm时达到最厚,9-10mm时降为最薄。膜层厚度呈现较平缓的增加趋势,但是9一10mm时却降为最薄。FSHR的表达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总趋势,从3-4mm开始缓慢降低,9-10mm时降为最低,但是8-9mm除外,其表达量突然升为最高。等级前卵泡颗粒层Caspase-3酶活性均较低,仅直径6-8mm酶活性相对较高。本研究观测了鹅等级前卵泡的组织结构特征,为后续的卵泡发育、调控、选择、闭锁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鸭的试验研究,25胚龄处理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壳时处理组脾脏指数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变化(P<0.05)。出壳和2周龄时,处理组和对照组血清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 );而IFN-γ,浓度只在2周龄时差异显著(P<0.05)。整体结果显示,孵化温度升高对鸭免疫器官发育、球蛋白和IFN-γ,浓度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发现孵化温度升高能抑制鸭胚胎及胚后免疫器官发育,同时也降低血清球蛋白和IFN-γ,水平,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的试验研究,3,6,9,12,15,18,21胚龄的比重随胚龄增长而下降,在15,18,21胚龄时雌胚比重分别为0.9310±0.0064 ,0.91141±0.0058 , 0.86821±0.005,雄胚比重分别为0.9175±0.0041, 0.89541±0.0037 , 0.8482士0.0032雌雄胚差异显著(P<0.05 ),肝脏组织液GPT活性15胚龄雌雄胚分别为(35.7905±3.208)U/L,(25.388±4.084)U/L差异显著(P<0.05) ;18胚龄雌雄胚分别为(35.811±6.298)U/L,(22.488±4.740)U/L差异显著(P<0.05) ; 21胚龄雌雄胚分别为(19.431±1.168)U/L,(15.819±1.328)U/L差异显著(P<0.05 );尿囊液pH值15胚龄雌雄胚分别为7.755±0.715、8.086±0.593差异显著(P<0.05),其它胚龄雌雄差异不显著。比重变化说明了胚胎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后期下降速度大于前期,雌雄胚比重差异在15,18,21胚龄显著,说明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鸡胚新陈代谢的结果,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钙等营养成分的代谢变化情况,导致了胚蛋比重的变化。雌性胚胎的GPT比雄性的高,并且呈现趋势变化,三组正常胚胎的GPT在性别间出现明显的差异,雌性胚胎的GPT活性显著高于雄性胚胎,有报道:母鸡的GPT活性显著高于公鸡,这说明GPT活性性别之间存在差异,既使在胚胎中也有显著差异。尿囊液pH值,与性别关系不大,仅15胚龄雄胚的尿囊液pH值显著大于雌胚。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的试验研究,PCR扩增得到918bp产物,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与NCBI上鸡FOXL2基因序列一致,将已获得的FOXL2序列连接到已连有报告基因GFP的pSLAX13载体上,再将FOXL2-GFP片段连接到RCASBP(B) ,测序证明连接方向正确,与目的序列一致,说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FOXL2超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以用于后续实验。转染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转染24h后就有绿色荧光的表达,随着传代及转染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的表达越强,且主要集中表达在细胞核中。Q-PCR检测发现,FOXL2在DF-1细胞中没有本底表达,在超表达组极显著上调,SOX9在两组细胞中均无表达,CYP19A1表达无显著差异。本研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逆转录病毒RCASBP(B)介导的FOXL2超表达载体,在转染后发现随着细胞生长荧光表达越来越强,说明逆转录病毒成功在DF-1细胞中包装形成成熟的病毒感染周围细胞,这与MaicolmLogan等(1998)对RCASBP(B)的研究结果一致。
  • 摘要:本软件设计的数据表包括基本资料表部分、繁殖数据表部分、孵化数据表部分、肉用性状数据表部分、蛋用性状数据表部分等5大部分,涵盖了家禽育种中所需要的全部性状数据种类,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所有操作均在窗体进行,减少后台编程语言修改率,方便用户操作。提供报表功能,可按需求展示数据,并提供打印界面,‘方便数据备份与展示。确定了新的个体编号原则,保证个体编号具有时空唯一性,提高了软件工作的准确性。通过增加“家系号”这一字段和其他字段可以识别全同胞个体、半同胞个体,也能确定无亲缘关系的个体,使亲缘关系的鉴定更加方便。通过字段属性中的“有效性规则”实现自动纠错功能,当输入出现错误(溢出)时会强制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并改正,大大提高了数据输人的准确率。家禽遗传参数的计算需要完整的系谱与性状数据记录、足够大的样本含量和正确的统计方法,根据软件设置的要求对数据进行规范采集后设计遗传参数计算模块,对家禽育种会有很大帮助。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鸭的试验研究,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精武肉鸭MSTN基因外显子1中检测到2个SNP位点:G129A和C324T,分别引起了Bspl407I和BpiI酶切位点的改变。酶切分型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129A位点三种基因型间几乎所有体尺性状(除胸深和胫围外)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AA基因型个体的性状值均极显著小于GA基因型和GG基因型(P<0.01);C324T位点三种基因型间仅半潜水长和体斜长差异显著(P<0.05),其中TT基因型个体的半潜水长显著小于CC基因型(P<0.05),体斜长显著小于TC基因型和CC基因型(P<0.05),在其他体尺性状上差异均不显著。本实验利用PCR-RFLP方法对鸭MSTN基因外显子1的G129A,C324T2个SNP位点进行了酶切分型,并将基因型与鸭体尺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作为一个与鸭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MSTN主要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是肌肉生长发育的负性调控因子。本实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STN基因外显子1上的这两个SNP位点与本实验鸭群的半潜水长、体斜长等主要体尺性状有显著相关。体尺性状与体重之间呈较高的正相关,家禽的体重、体尺性状是动物遗传育种中重要的表型性状,与重要的经济性状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衡量机体健康状况的标志。本试验结果为鸭MSTN基因应用于精武肉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鸭的遗传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通过对扬州鹅M品系的试验研究,扬州鹅M品系公鹅体重于母鹅,初生重至第4周龄生长曲线比较陡,生长速度逐渐增加。第4龄至第5龄公母鹅生长速度有所下降,第610周生长速度变大,生长曲线比较直,增幅在300500 g之间。扬州鹅M品系绝对生长曲线总体呈现上下波动趋势,初生至第4周龄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加,第4}5周龄的平均日增重明显下降,之后随周龄上下波动。而第7}8周龄曲线中出现了绝对生长的最高点,此时平均日增重达到最大值。扬州鹅M品系相对生长曲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生长发育前期,相对生长率较高,以后相对生长减慢,且初生至第4周龄相对生长曲线斜率较大,相对生长曲线下降较快,幅度比较大。而生长发育后期,即第5一10周龄,生长曲线比较平缓,其中第5}6周龄相对生长有略微的上升,总体是下降的。扬州鹅一般早期生长较快,但是扬州鹅在舍饲条件下的早期生长速度高于放牧条件下的早期生长速度,育种中心采用的是放牧饲养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的生长速度比在舍饲模式下的生长速度慢,特别是在早期,早期扬州鹅生长需要较高的营养水平。第1周龄到第4周龄并没有出现绝对生长的最高点,而绝对生长的最高点是出现在第7}8周龄,说明早期生长速度略微缓慢,以致生长拐点出现略微迟一点。此外,不同品系、不同地理环境、不同饲料变更及免疫过程均可能影响到实际的饲养管理指导。
  • 摘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饲喂不同维生素D3剂量的丝毛乌鸡胸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法氏囊中β-defensins1(AvBD-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vBD-1基因在6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高表达水平分别在饲喂1 600IUVD3时的盲肠、法氏囊、空肠和胸腺,分别为饲喂800 IU VD3时的67.239倍、18.302倍、7.367倍和6.745倍.结果提示,AvBD-1基因在同一组织的表达水平跟VD3饲喂水平存在剂量关系,在饲喂1600IU时,能大幅提高AvBD-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量.
  • 摘要:在蛋氨酸缺乏的樱桃谷肉鸭22~35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A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DL-蛋氨酸(DLM)(B:0.15%DLM、C:0.18%DLM、D:0.21%DLM),使得B组饲料中含硫氨基酸(TASS)满足中国饲养标准,C、D组分别高于中国饲养标准5%、10%,比较不同水平TASS对樱桃谷鸭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C组与A、B、D组相比,料肉比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显著增加(P<0.05),D组与B、C组相比,料肉比增加,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B、C、D组与A组相比,屠宰率有增加的趋势,腹腔内脂肪也有所减少.结果表明:含高于标准5%的TASS为22~35日龄樱桃谷鸭的最佳含量,具有促进樱桃谷肉鸭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效果,而高于标准添加10%的TASS会产生氨基酸拮抗作用.
  • 摘要:在现代畜禽生产中,由于对高效率和高效益生产的过分追求,加上人为控制和管理,导致各种代谢性疾病在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的发病率日趋升高.本文首先从概念、特点、研究对象等方面介绍了代谢组学,其次介绍了动物营养代谢病是营养性疾病和代谢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及症状诊断,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在动物能量代谢性疾病,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在动物脂类代谢性疾病,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在动物氨基酸代谢性疾病等代谢组学在动物营养代谢病中的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鸡的试验研究,同比亚硒酸钠组,DL-硒代蛋氨酸组极显著提高了蛋清、蛋黄中硒含量33.71%和28.54%(P<0.01);显著降低了后代肉鸡43-56d、全期料重比和全期死亡率绝对值9.29% (P<0.05),6.72%(P<0.05)和8.34% (P<0.05),并有提高日增重的趋势(P>0.05);血清中TT,,TT,,FT,,FT;激素水平和Ig A,IgG.IgM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DL一硒代蛋氨酸组显著提高了后代肉鸡肝脏、胰脏、胸肌中GSH-Px mRNA相对丰度12.97%( P<0.01),10.17%(P<0.05)和16.26%( 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母种鸡补充DL一硒代蛋氨酸对其后代肉鸡料重比和死亡率的改善作用优于亚硒酸钠,这可能是其能更易被母体吸收并引发种蛋多量的硒沉积,通过种蛋传递给后代,进而弥补了后代日粮中硒的缺乏。
  • 摘要:本文通过对肉用母种鸡的试验研究,与亚硒酸钠组相比,DL一硒代蛋氨酸组显著提高了种蛋出雏率7.73%(P<0.05);极显著提高了母种鸡血清、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硒含量165.67%,89.21% ,78.39%和31.45%(P<0.01);显著提高了母种鸡血清、肝、肾脏和胰脏中GSH-Px活性10.35%(P<0.05) , 77.41 %(P<0.01) ,10.45%(P<0.05)和12.26%(P<0.05);极显著提高了胰脏GSH含量151.97%(P<0.01),使肝脏和肌肉T-AOC分别提高了32.89%(P<0.05)和85.00%(P<0.01);并且还显著降低了血清、肝脏、肾脏、胰脏和肌肉组织中MDA含量11.50%(P<0.05),33.33%(P<0.01),22.89%(P<0.01),28.89%(P<0.01)和25.27%(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DL一硒代蛋氨酸相比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种蛋出雏率,这可能是归因于有机态的DL一硒代蛋氨酸易被吸收,能更有效促进硒沉积,满足机体营养需要的同时有效提高肉种鸡自身抗氧化能力,还可能通过种蛋传给后代,从而有助于生产性能的提高。本试验亦证明了此点,DL一硒代蛋氨酸组母种鸡血清和组织(除胰脏外)中硒沉积量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这与Malian , Kin等报道基本一致。
  •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鸭的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或25-OH-D,能够显著改善21-42日龄北京鸭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及胸肌率,并显著降低死亡率(P<0.01),但对腿肌率影响不显著。对照组和200IU/kg处理组的北京鸭出现站立不稳,瘫地不起,甚至死亡等缺乏症状。饲喂25-OH-D,的北京鸭日增重显著高于维生素D3(P=0.0212),其死亡率也低于维生素D3组(分别为0.67%和1.56% )。以日增重及胸肉率为评价指标,依据二次曲线折线模型估测2142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3的需要量分别为362.1IU/kg和338.2IU/kg, 25-OH-D,的需要量分别为316.3IU/kg和261.0 IU/kgo以日增重及胸肉率为评价指标,依据指数模型斜率比法估测2142日龄北京鸭25-OH-D,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维生素D3的1.39和1.24倍。本试验结果表明以以日增重及胸肉率为评价指标,其需要量分别为316.3IU/kg和261.0IU/kg。这相对低于维生素D3的需要量,也间接表明了25-OH-D,的生物学利用率高于维生素D3。
  • 摘要:本文通过对萧山鸡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期、二期和三期公鸡、母鸡各处理组间日增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日增重为衡量指标确定的各期日粮最适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一期公鸡代谢能11.72MJ/kg,粗蛋白20%;母鸡代谢能11.30 MJ/kg,粗蛋白20%;二期公鸡代谢能12.55MJ/kg,粗蛋白19%;母鸡代谢能11.72MJ/kg,粗蛋白18%;三期公鸡代谢能12.69MJ/kg,粗蛋白17%;母鸡代谢能12.55MJ/kg,粗蛋白17%。蛋白因素对一期公鸡、母鸡日增重的效应显著(P<0.05),能量因素对二期和三期公鸡、母鸡日增重的效应显著(P<0.05),各期中蛋白因素和能量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但交互效应对公鸡、母鸡日增重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各因素对总变异的贡献在一期公鸡、母鸡各处理组中为:蛋白>能量>蛋白能量交互,在二期公鸡、母鸡各处理组中为:能量>蛋白能量交互>蛋白,在三期公鸡各处理组中为:能量>蛋白能量交互>蛋白,母鸡各处理组中为:能量>蛋白>蛋白能量交互。从一期至三期,公、母鸡的营养需要呈现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能量水平不断升高的趋势;适当提高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可以显著地提高日增重,但高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萧山鸡公、母鸡日增重,中等能量蛋白水平日粮即能满足萧山鸡营养需要,保证生长性能充分发挥。这与郭万红等对乌骨鸡以及张顺珍等对泰和鸡、黑羽乌骨鸡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鸭的试验研究,在本试验中,饲喂试验基础日粮可导致北京鸭发生烟酸缺乏症,表现为以腿向内弯曲为特征的腿病。同时,烟酸缺乏北京鸭胫骨重量和长度显著下降(P<0.05),但胫骨灰分、钙磷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以腿病发生率和胫骨指标为评价指标,1-21日龄北京鸭适宜烟酸添加量为40mg/kg。另一方面,提高烟酸缺乏饲粮中色氨酸水平可降低肉鸭腿病的发生和显著提高胫骨长度和重量(P<0.05)。同时,饲粮烟酸与色氨酸在胫骨生长方面表现出显著地互作关系(P<0.05)。以胫骨重量和长度为评价指标,在日粮烟酸缺乏(未添加烟酸)的条件下,21日龄北京鸭胫骨生长在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37%时达到最佳,而在饲粮烟酸充足(40,80和120mg/kg烟酸添加水平)的条件下,21日龄北京鸭胫骨生长在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167%时即达到最佳。此外,烟酸对北京鸭胫骨灰分、钙磷水平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提高日粮色氨酸水平可导致胫骨灰分及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烟酸缺乏导致的肉鸭腿病可能与胫骨中矿物元素沉积无关,而与胫骨生长抑制密切相关。色氨酸可能通过促进胫骨生长减少烟酸缺乏导致肉鸭腿病的发生。当饲粮烟酸缺乏时,肉鸭达到最佳胫骨生长所需色氨酸水平明显增加。
  • 摘要:本文通过对种鸡和雏鸡的试验研究,糖菇素对蛋种鸡的影响:产蛋鸡试验组二组产蛋率(80.49%)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74.91%),试验一组和三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二组和三组破壳率(分别为1.17% ,1.34%)显著(P<0.05 )低于对照组(1.82%),试验一组(1.75)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蛋形指数(1.34)相比对照组(1.29)显著(P<0.05)增大。试验组在蛋形指数(1.34)上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29),蛋重略低,蛋壳强度略高。另外试验三组在蛋黄颜色上较高,试验一组在蛋白高度、哈氏单位上偏低。试验组受精和率孵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糖掂素对雏鸡的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雏鸡体重仅在4,5周龄有些差异。第6周试验二组新城疫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第十周试验二组禽流感H5(Re-6)高于试验三组,禽流感H9抗体水平高于其它两个组和对照组,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试验组死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 摘要:本文通过对肉仔鸡的试验研究,与小麦型饲粮相比,饲喂玉米一豆粕型饲粮肉仔鸡内源能量损失与内源N总排泄量、内源粪N排泄量的相关程度高一些,而与内源尿N排泄量的相关程度较低。本试验中添加木聚糖酶500g/t仅使N总排泄量、内源N总排泄量和内源粪N排泄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其能量利用率却显著改善,饲粮AME,AMEn,THE,TMEn极显著高于0g/t处理,提高幅度略高于小麦型饲粮。说明肉仔鸡玉米一大豆粕型饲粮添加木聚糖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N的内源排出量,是能量利用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意味着在玉米一大豆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促进肉仔鸡的能量利用还存在着其它更为重要的代谢途径。在代谢能浓度为12.55MJ/kg, CP为20%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500g/kg,呈现出最佳的能量利用率与AME,AMEn,THE,TMEn浓度。
  • 摘要:本文通过对木薯淀粉饲料的试验研究,PE未导致木薯淀粉颗粒的晶体类型发生变化,推测调制温度主要影响木薯淀粉的无定形区和相对结晶度,同时发现PE60,PE75,PE90组淀粉结晶度分别降低13.9%,36.6%,36.4%。原淀粉颗粒排列紧密,形成胶束,冷水分子一般难以渗透,但淀粉加水、加压及加热后,部分结晶的支链淀粉分子内随着加热、加压而渐渐地渗人水分,使结晶结构开始崩溃,相对结晶度随之降低。膨化处理使木薯淀粉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膨化处理从加热加压到突然减压影响到了淀粉的结晶区结构,而PU60,PU75,PU90使得木薯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分别降低47.5%, 57.7%和71.2%,说明瞬间高温膨化处理使淀粉的支链结晶区结构由于体积膨胀而受到破坏,淀粉颗粒中的无定形区增加,结晶区减少,易于动物肠道消化。3种加工处理方式均未影响到木薯淀粉的中红外吸收特性,说明加工处理方式仅改变木薯淀粉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度,并未破坏淀粉的微观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 摘要:本文通过对肉鸡的试验研究,饲粮中添加灵芝菌培养物对肉鸡后期的饲料转化效率、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后期1,3组的饲料转化效率高于4组(P=0.041);21日龄3,4组的GSH-PX活性高于1,2组(P=0.002) , 42日龄仅4组高于第1,2组(P=0.038);对MDA而言,于42日龄,3组低于1,2组(P=0.001)。新城疫抗体效价,在42日龄,3组高于1,2组;ANAE十则两阶段均有显著影响,21日龄仅4组高于1,2组,3组高于1组(P=0.001),42日龄,则后3组均显著高于1组,且3,4组显著高于2组(P<0.001)。其他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灵芝菌培养物可以作为肉鸡饲料添加剂使用,能够促进肉鸡的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并能使肉鸡在较低营养水平上保持较高的生产性能。
  • 摘要:本文通过对7-12周龄略阳乌鸡的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蛋氨酸水平对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蛋氨酸处理水平对日均采食量影响极显著(P<0.01 ),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日采食量显著降低;不同蛋氨酸水平对7一12周龄略阳乌鸡的平均日增重影响显著(P<0.05),在0.200%-0.60%5个处理水平间,以0.30%为拐点,日增重先升高,然后显著降低;不同处理水平的蛋氨酸对略阳乌鸡相对生长率(100*体增重/初始体重)的影响不显著,但在5个处理水平间,以0.30%为拐点,相对生长率同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蛋氨酸处理水平对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0.20%-0.60%范围内,以0.30%为拐点,料重比有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不同蛋氨酸处理水平对腹脂率影响不显著(P>0.05) ;不同处理的蛋氨酸水平对胸肌率和腿肌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本研究认为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时,略阳乌鸡最适蛋氨酸需要量为0.30%。
  •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羽肉鸡的试验研究,三个处理组试鸡的ADFI,ADG和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处理3组试鸡血液中还原型谷光甘肤(GSH)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处理3组GSH/GSSG也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处理3组血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肌酸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处理组试鸡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空肠豁膜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处理3和处理2组戮膜中MD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处理3组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组织中基因表达:处理2和处理3组试鸡空肠组织中红细衍生核因子2样蛋白2(Nrf2)、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和紧密连接蛋白(ZO-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发生氧化应激的处理2组和处理3组试鸡的空肠组织中Nrf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表明机体已受到氧化损害,需要启动抗氧化反应。
  • 摘要:本文通过对蛋鸡的试验研究,经实验室分析,日粮中苏氨酸水平实测值分别为0.48%,0.58%,0.66%,0.74%和0.85%,表明试验配方设计合理,结果可靠;日粮中添加苏氨酸对日平均采食量、料蛋比、蛋重和蛋品质影响不显著(P>0.05),但产蛋量随苏氨酸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方增长,且当苏氨酸添加水平为0.2%时,产蛋量最高;添加苏氨酸有提高血清中I必、IgM、补体C3,C4和溶菌酶含量的趋势(P>0.05),且添加0.3%的苏氨酸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和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表明苏氨酸主要通过影响免疫球蛋白G来调节蛋鸡体液免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苏氨酸对空肠和回肠勃蛋白基因(MUC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MUC2mRNA水平随苏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P<0.05),提示苏氨酸可作为肠道免疫调节剂改善肠道的免疫屏障。本研究表明苏氨酸添加量在0.2%时产蛋量最高,添加量在0.3%时对蛋鸡免疫功能存在正效应。因此,NRC(1994)中规定的日粮中苏氨酸的含量(0.47%)并不能满足高温高湿条件下蛋鸡对苏氨酸的需要量,通过添加过量的苏氨酸可减轻高温高湿环境对蛋鸡的胁迫应激。本研究结果建议高温高湿条件下,蛋鸡日粮中苏氨酸最适宜水平应为0.66%-0.74%。
  • 摘要:本文通过对蛋鸡的试验研究,饲喂含霉变玉米日粮的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值出现下降,且健康状况恶化,在含霉变玉米日粮中添加2种吸附剂有助于降低霉菌毒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添加2种吸附剂显著降低蛋鸡肝脏中的总蛋白浓度(P<0.05) ;增加肝脏中MPO的浓度,其中蒙脱石处理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饲喂含霉变玉米的日粮对蛋鸡肝脏中,-GT酶活的影响较大,外源添加能缓解这种影响,尤以添加枯草芽抱杆菌和果寡糖的吸附组,-GT酶活力最高达16.41U/L,且显著高于其它组和对照组(P<0.001)。添加2种吸附剂能有效提高蛋鸡肝脏中SOD酶和GOT酶的活力。粮中霉菌毒素会降低蛋鸡生产性能,并对肝脏正常代谢功能和生理功能造成一定损害。通过添加吸附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损害,有利于蛋鸡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维持和促进蛋鸡生产性能的恢复,以添加枯草芽抱杆菌和奥宾糖纲合的吸附剂效果最好。
  • 摘要:本文通过对扬州鹅仔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1)基础日粮中添加VD3极显著提高了扬州鹅仔鹅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并随着VDJ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在1000IU/kg时最好;添加1000IU/kg和2000IU/kg维生素D3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4 000IU/吨组(P<0.05);当日粮V。水平为2000IU/kg时,仔鹅的平均日采食显著提高((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组的仔鹅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但是对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 );基础日粮中添加2000IU/吨维生素D3时,仔鹅胸腺指数最高,并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添加1000IU/掩和2 000 IU/kg维生素D3分别显著提高了扬州鹅仔鹅血清I酮含量和血清IL-4含量(P<0.05 );维生素D3对血清IL-2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IL-2含量随着VD3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并在2000IU/kg最小。基础日粮中添加VDJ显著影响了仔鹅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综合各项指标得出,仔鹅日粮VD3适宜添加水平为1000-2000IU/kg。
  • 摘要:本文通过对肉仔鸡的试验研究,通过测定肉仔鸡体重、饲料转化率表明,前期0.30%磷酸氢钙添加组鸡的体重显著低于0.40%组和0.45%组(P<0.05),但各组间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期和后期各处理组间鸡的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均不显著(P>0.05)。各处理间血清白蛋白、总蛋白、钙、磷、尿素氮、碱性磷酸酶、生长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鸡对饲粮植酸磷、钙的利用率随着磷酸氢钙添加量的增大而下降,其中0.3%磷酸氢钙的添加量组对植酸磷、钙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5%磷酸氢钙的添加量组对植酸磷、钙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0.40%组和0.45%组。其中,0.3%磷酸氢钙的添加量组鸡粪中钙磷排放量比0.35%组、0.40%组、0.45组分别降低了43.55% ,33.67%,60.76%,41.24%,61.66%,45.63%。饲粮表观代谢能、粗蛋白质、粗脂肪的利用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间屠宰性能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证实了植酸酶后显著提高了植酸磷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磷酸氢钙的添加量,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综合肉仔鸡生长性能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等方面的情况,饲粮添加植酸酶后,肉仔鸡前期、中期、后期磷酸氢钙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35% 、0.30%和0.30%。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