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州城区6-12岁儿童发育状况调查及青春发育与体脂肪关系的初步研究
【6h】

苏州城区6-12岁儿童发育状况调查及青春发育与体脂肪关系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对象和方法

一、观察对象

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样本

二、体格指标

三、6-12岁女孩的青春发育状况

四、6-12岁男孩的青春发育状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一、肥胖与青春期发育关系的早期研究

二、肥胖与青春期发育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攻读学位参加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间,女孩青春期的出现的年龄呈提前的趋势,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肥胖率的上升是此趋势提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调查苏州城区6-12岁儿童发育状况及探讨青春发育与体脂肪的关系,体块指数BMI(体重/身高2)是代表体脂肪的重要指标,即研究青春期与BMI有无一定的相关性。
  方法在2010年的10月至11月间进行,调查苏州城区6-12岁的6759名健康男孩以及6135名健康女孩。发放调查表,由家长填写出生日期,以及有无慢性系统性疾病,测量观察对象的身高、体重,并记录他们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在女孩,采用现况法(视诊及触诊)获取第二性征发育即乳房发育的数据,按Tanner分期标准进行评价;调查女孩是否初潮,回顾法调查初潮日期。在男孩,用睾丸计(Prader orchidometer)测定睾丸容积,以睾丸容积4ml作为青春期启动的标志,即 TannerII期,睾丸容积大于等于10ml记为睾丸TannerIII。采用几率单位回归法得到女孩乳房发育Tanner II(B2)和Tanner III(B3)、和男童睾丸发育TannerII呈现的平均年龄、及平均年龄95%可信区间(CI)。在探讨青春发育与体块指数的关系时,采用体块指数的标准差的离差法(BMI Z评分),比较各个年龄段男孩或女孩青春期已启动与未进入青春期的BMI Z评分的平均值,并将各个年龄组观察对象分成正常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并比较各组已进入青春期的比例。
  结果在此次调查有6134名健康女孩以及6749个健康男孩纳入分析。本研究中女生肥胖患病率11.8%,男生肥胖患病率17.6%,肥胖总患病率14.9%。女孩乳房发育的 B2及 B3的平均年龄分别是10.19(95%CI:10.13~10.24)岁和10.83(95%CI:10.77~10.85)岁。睾丸发育的TannerII平均年龄是10.88(95%CI10.80~10.94)岁。在整个调查研究中,女童性早熟的比例为1.04%(乳房发育为特征为0.42%,月经来潮为特征为0.62%),男童性早熟的比例为0.81%,总人群性早熟的检出率为0.9%。女孩7-12岁组的已进入青春期的BMI Z评分较未发育组大,除7岁组外,各年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在6-12岁的各个年龄组,肥胖和超重进入青春期比例均大于正常组,且超重组和正常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孩8-12岁组的各个年龄组已进入青春期的BMI Z评分较未发育组的大,其中8岁组、11岁组及12岁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岁组及10岁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正常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进入青春期的比例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6-11岁的各个年龄组,本研究的儿童身高及体重平均值均高于2005年全国体质调查的相似人群,与2005-2006年上海城区相似人群接近,女孩青春期发育与体块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男孩青春发育与体块指数的关系不确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