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学生人际信任、家庭功能与心理安全感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
【6h】

医学生人际信任、家庭功能与心理安全感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劳动者,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对祖国的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学业繁重枯燥,就读时间较长,而且正在或即将承担治病救人的工作,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涉及到工作中对患者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安全感作为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以往有研究发现,人际信任与心理安全感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研究上,而对安全感与人际信任二者关系的研究报告很少;也有研究发现家庭系统各项功能对个体身心健康状况直接产生影响,但目前对家庭功能与心理安全感关系的研究报告也罕见;家庭功能同时也是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迄今尚未见对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报告,是否家庭功能会通过影响人际信任进而影响心理安全感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医学生的人际信任、家庭功能和心理安全感的现状及其之间的作用关系,旨在探讨人际信任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家庭功能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人际信任和家庭功能与安全感的关系,丰富人际信任、家庭功能和心理安全感的研究理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医学生心理安全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将有助于建立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干预策略与措施,并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学生、七年制学生、硕士研究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于2012年2月-2012年9月期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96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98%。
   二、调查方法
   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建立统一调查程序,针对预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现场调查的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以班为单位对研究对象进行团体施测,受试前给予统一指导语,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对调查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近来的实际情况独立作答,不得与他人交谈或沟通,也不要作反复的推敲与周密的思考。
   三、调查内容
   采用自填问卷形式,主要测量内容包括:
   (一)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情况、恋爱情况、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等。
   (二)人际信任量表
   由25个条目组成,包括两个维度:对社会现象信任和对他人信任,采用1~5分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人际信赖程度越高。
   (三)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由60个条目组成,测量家庭系统6个方面的家庭功能,包括7个维度: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采用1~4分评分制,每个维度各条目得分平均数即为该维度的分值,分数越高,说明其相应的家庭功能就越差。
   (四)心理安全感问卷
   由16个条目组成,包括两个维度: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采用1~5分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安全感越强。
   四、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双次录入整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
   一、测量工具的信度评价
   对各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各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量表信度较好。
   二、医学生人际信任、家庭功能、心理安全感的现状
   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家庭功能处于偏上水平,心理安全感处于偏上水平
   三、不同性别医学生各问卷差异的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医学生人际信任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女生人际信任总分及其各维得分均高于男生;不同性别医学生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女生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低于男生;不同性别医学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女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
   四、不同层次医学生各问卷差异的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层次医学生对社会现象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得分存在差异,在三个层次中,五年制医学生对社会现象信任得分最高,七年制医学生人际信任得分最高;不同层次医学生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硕士医学生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最低;不同层次医学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硕士研究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最高。
   五、不同父母感情医学生各问卷差异的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父母感情医学生对他人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的得分存在差异,即父母感情很好的医学生在对他人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的得分均最高;不同父母感情医学生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父母感情很好的医学生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最低;不同父母感情医学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差异,父母感情很好的医学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最高。
   六、不同学习成绩医学生各问卷差异的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习成绩医学生对社会现象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的得分存在差异,即学习成绩较好的医学生在对社会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的得分均最高;除了问题解决维度外,不同学习成绩医学生在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差异,学习成绩较差的医学生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最高;不同学习成绩医学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差异,学习成绩较好的医学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最高。
   七、不同感情困扰医学生各问卷差异的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感情困扰医学生对他人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的得分存在差异,即无感情困扰的医学生在对他人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的得分均最高;不同感情困扰医学生在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有感情困扰的医学生家庭功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最高;不同感情困扰医学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无感情困扰的医学生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最高。
   八、人际信任、家庭功能与心理安全感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际信任与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家庭功能与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九、心理安全感的分层回归分析
   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后,家庭功能、人际信任对心理安全感的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医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较低,心理安全感及家庭功能水平较高。
   2、人际信任、家庭功能、心理安全感在性别、受教育程度、父母感情、学习成绩、有无感情困扰等变量上存在差异。
   3、人际信任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家庭功能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4、医学生的人际信任、家庭功能对心理安全感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唐其红;

  •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学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钱聪;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5.5;
  • 关键词

    医学生; 人际信任; 家庭功能; 心理安全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