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及青少年拒绝上学与自我意识、家庭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6h】

儿童及青少年拒绝上学与自我意识、家庭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逐渐受到教师、家长、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拒绝上学的儿童及青少年自我意识、家庭环境、行为问题的总体特征;研究三者与无拒绝上学问题儿童及青少年的差异;探讨拒绝上学问题与自我意识、家庭环境、行为问题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探索拒绝上学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寻求解决儿童及青少年拒绝上学问题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一般信息调查表、结构化诊断性父母访谈问卷、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因拒绝上学问题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例进行评定。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应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a=0.05)、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门诊就诊的112例拒绝上学的儿童及青少年中,90例符合入组标准,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男女性别的比例1.4∶1,没有显著性别差异。病例组年级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初二、高一、初一、初三、高三、高二、小学,其中人数最多为初二年级。
   2、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意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意识各因子中除了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合群因子外,其余四个因子(行为因子、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焦虑因子、幸福与满足因子)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分上有显著差异(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社交情况因子、学习情况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家庭环境十个因子中,除了独立性因子外,其余九个因子(亲密度因子、情感表达因子、矛盾性因子、成功性因子、知识性因子、娱乐性因子、宗教道德观因子、组织性因子、控制性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0.01)。
   3、病例组行为问题及各因子与自我意识及各因子、行为问题及各因子与家庭环境各因子、自我意识及各因子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大部分有显著相关(p<0.01或(p<0.05)。
   4、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拒绝上学的保护性因素有儿童自我意识、行为、幸福与满足、焦虑、智力与学校情况、家庭亲密度、家庭组织性、家庭宗教道德观、儿童及青少年活动能力、儿童及青少年学习能力(OR=0.007~0.762);拒绝上学的危险因素有家庭矛盾性、儿童及青少年行为问题(OR=1.100~17.665)。
   结论:
   1、有拒绝上学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有较低的自我意识水平、行为问题较多,学习能力和社交情况较差、家庭环境存在问题。
   2、有拒绝上学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家庭环境、行为问题之间关系密切。
   3、儿童自我意识、家庭环境、行为问题都是拒绝上学的影响因素,其中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包括对行为、幸福与满足、焦虑、智力与学校情况的意识水平,家庭亲密度、家庭组织性、家庭宗教道德观,儿童及青少年活动能力、儿童及青少年学习能力为拒绝上学的保护性因素;家庭矛盾性、儿童及青少年行为问题为拒绝上学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