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PCI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6h】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PCI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学原则考量

3 研究理论框架

4 研究方法

5 质量控制

结果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2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3 试验组与对照组自我管理(CSMS)评分比较

4 试验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CSES)评分比较

5 试验组与对照组社会支持(SSRS)评分比较

6 试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CQQC)评分比较

讨论

1 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对PCI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 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对PCI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3 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对PCI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

4 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模式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意义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在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ITHBC)的健康教育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护理人员对PCI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于2016年1月至8月在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纳入的先后顺序分组,将2016年1月至4月入组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16年5月至8月入组的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每组62例。对照组接受3次院内常规健康教育和2次门诊随访。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和门诊随访基础上,同时接受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冠心病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测量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情况及生活质量。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基于ITHBC健康教育的效果。
  结果:
  1.最终试验组61例、对照组60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
  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的自我管理评分经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的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1个月>干预前(P<0.001);(3)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前(P<0.001)。多变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的自我管理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的自我管理评分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
  4.两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的自我效能评分经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的结果显示:(1)试验组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功能维持维度得分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1个月>干预前(P<0.016),干预后的症状维持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16),但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的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6);(2)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的自我效能总分及症状维持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P<0.016),但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的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6),功能维持维度得分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前(P<0.016)。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5.两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的社会支持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时间效应、交互效应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效应仅对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维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1)试验组在3个时间点的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试验组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及客观支持维度的得分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1个月>干预前(P<0.05);(2)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及主观支持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高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的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的主观支持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的社会支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的支持利用度得分比较、干预后3个月两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支持利用度得分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
  6.两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的生活质量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时间效应仅对医疗满意维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641)。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除医疗满意度维度外,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它维度的得分均在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1个月>干预前(P<0.001)。多变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1.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提高疾病医学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技能方面有显著效果。
  2.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效能。
  3.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在提高患者对支持资源利用能力方面的效果显著。
  4.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