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激励对中国农村小学生成绩的影响——基于虎跳峡校区数据的研究
【6h】

激励对中国农村小学生成绩的影响——基于虎跳峡校区数据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激励理论

2.2 激励理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2.3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

第3章 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3.1 基本假设

3.2 实验设计

3.2.1 实验目的及条件

3.2.2 处理变量

3.2.3 实验说明及测试性实验

3.2.4 问卷设计

3.3 实验过程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变量处理

4.2 回归模型

4.3 学生学业成绩的计量结果

4.3.1 回归结果

4.3.2 竞争性和学业成绩的回归结果

4.3.3 统计结果

第5章 结论及分析

第6章 对中国农村小学生教育的建议

6.1 中国农村教育的外部环境

6.2 对提高中国农村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建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激励一词最早出现于心理学,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经济学等各个方面。管理学上来看,激励被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经济学上来看,激励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本文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劳动经济学中薪酬激励为依托,结合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思想,分析激励对中国农村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个实地实验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工作。选取了云南省丽江市虎跳峡校区博爱中心小学的82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学校环境以及个人条件进行全面了解,然后通过成绩变化分析不同激励方式带来的影响。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线性回归的方式,假设了应变量和自变量,也即是学生学业成绩和其他相关因素之间是线性关系。并构造了分别区分外部激励和学生自控问题,以及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的两个虚拟变量。除了线性回归,本文还对人格竞争性和性别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做了直观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严格控制了包括性别、人格竞争性、学生自身状态、家庭、学校等十几个变量之后,两组激励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的差异依然是显著的,内部激励更好的帮助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学生不存在自控问题,或者说自控问题没有引起激励效果的变化。
   本文主要可以得到五个有关激励的主要结论。内部激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优于外部激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内部激励不仅导致了绝对成绩的变化,还带来了相对成绩的提高;在激励机制的影响下,竞争性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减弱了;内部激励带来的成绩变化相对于竞争性强的学生来讲,竞争性较低的学生作用更加明显;激励同样存在性别差异,对男生的作用更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激励和教育的关系用经济学的视角进行解释;同时采用实验的方法获取直接的数据,对激励引起的学业成绩变化有一个确定的衡量;从主观出发,考察学生成绩的变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下降,另外对于学生自控问题,实验后期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