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42例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6h】

42例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近十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住院的42例药物性肝衰竭的病例资料,探讨我院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从而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
  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十年间收治入院的42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肝衰竭分型、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在42例患者中,以中年女性多见,引起肝衰竭的药物主要是中药16例、占38.1%,抗结核药物13例、占30.9%,保健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并列第三、均5例、占11.9%;患有皮肤病、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三种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病;肝衰竭类型以亚急性肝衰竭最为多见、占61.9%,急性肝衰竭排第二位、占38.1%,无慢加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病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水、占76.2%,其次是肝性脑病、占71.4%,电解质紊乱排第三、占66.7%;治愈好转者有12例,总治愈好转率为28.6%;无效死亡组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高于治愈好转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比治愈好转组和无效死亡组之间的部分实验室指标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活动度在好转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我院药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药物主要为中药(包括汤剂及中成药)和抗结核药,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较差。因现阶段国内外无特异有效治疗手段,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极差,故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相关药物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肝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