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负面效应及解决策略研究
【6h】

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负面效应及解决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课题研究背景

1.2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研究发展趋势

1.3课题研究方法

1.3.1理论分析法

1.3.2问卷调查法

1.3.3个案访谈法

1.4课题研究意义

1.4.1理论意义

1.4.2现实意义

2微信朋友圈与人际交往

2.1朋友圈的含义

2.1.1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朋友圈

2.1.2微信社交功能中的朋友圈

2.2人际交往的含义

2.3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的媒介符号

2.3.1语言符号

2.3.2非语言符号

2.4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的传播特征

2.4.1基于关系链的裂变传播

2.4.2有选择的碎片传播

2.4.3相对窄化的封闭传播

2.4.4多样化的互动符号传播

2.5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交往模式类型

2.5.1一对一型

2.5.2单中心放射型

2.5.3多中心网状型

3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现状分析

3.1问卷调查设计

3.1.1调查方式

3.1.2调查对象

3.1.3调查内容

3.1.4信度效度检测

3.2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的动机

3.3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的广度

3.3.1微信通讯录中的好友数量

3.3.2用户精确交往的好友数量

3.4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的活跃度

3.4.1使用时间和发布频次

3.4.2用户的“潜水”行为

3.5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的深度

3.5.1人际交往场景的划分

3.5.2点赞与评论的使用情况

3.5.3隐私边界的管理设置

3.6微信朋友圈用户的人际交往态度

3.6.1用户人际交往的疏离感

3.6.2用户人际交往的疲劳感

3.6.3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

4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的负面效应分析

4.1泛好友关系易使人际情感疏离

4.1.1微信朋友圈强连接近乎零交流

4.1.2微信朋友圈弱连接难以深度拓展

4.2过度自我呈现导致自我迷失

4.2.1理想自我造就自恋人格的形成

4.2.2过分追求他人认同影响自我认知

4.2.3隐性比较下产生自我迷失

4.3碎片社交增加人际交往成本

4.3.1人际交往信息传递能力弱化

4.3.2人际交往感受能力弱化

4.4隐私泄露稀释人际信任度

4.4.1微信朋友圈隐私泄露的原因

4.4.2隐私泄露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4.5微信社交倦怠引发用户退潮

4.5.1人际过载加剧社交负担

4.5.2信息过载产生社交焦虑

4.5.3微信依赖造成社交疲劳

4.5.4媒介技术的导向作用

5微信朋友圈人际交往负面效应的矫正与防控

5.1用户:坚持适度使用社交网络的原则

5.1.1强化自我认同,树立正确价值观

5.1.2加强自我约束,提高管理时间能力

5.1.3回归现实交往,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5.1.4强化自我道德,增强信息识别能力

5.2平台:找准产品定位,提升用户体验

5.2.1重构关系链,回归熟人社交

5.2.2融入社会化思维,提升用户社交体验

5.2.3拒绝违规内容,净化社交平台环境

5.3社会:媒介与政府的引导与监管

5.3.1媒介舆论的正确引导

5.3.2政府监管的强效执行

6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范雅楠;

  •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冯希哲,赵政绪;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人际交往; 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