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的研究
【6h】

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必要性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1 仿造词语研究现状

1.2.2 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的研究现状

1.3 语料情况、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

1.3.1 语料情况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目的

2 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的特征

2.1 语音特征

2.2 构成材料特征

2.3 词性特征

2.4 构式特征

3 新词新语中的异素仿造词语

3.1 异素仿造词语的构式及语义内涵

3.2 异素仿造词语的造词机制

3.1.1 事件+义仿

3.1.2 谐音+义仿

3.1.3 缩略+义彷

3.3 异素仿造词的结构类别

4 新词新语中的同素仿造词语

4.1 同素仿造词的分类

4.1.1 同素仿造词语中共同语素的性质

4.1.2 同素仿造词语的模式

4.2 词根类同素仿造词语

4.2.1 词根类同素仿造词语的结构类别

4.2.2 词根类同素仿造词语的模槽成分

4.3 类词缀类同素仿造词语

4.3.1 类词缀类同素仿造词语的结构类型

4.3.2 类词缀同素仿造词语的模标特点

5 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产生的原因

5.1 综合造词

5.2 隐喻系联

5.3 范畴扩展

5.4 语言接触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新词新语不仅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汉语日常口语交际注入了新活力。仿造类推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最主要途径,仿造词语在新词新语中占据绝大多数。对新词新语中的仿造词语予以判定和进行语音、结构和语义方面的研究在汉语词汇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收集整理语料的基础上,对新词新语中含共同语素和不含共同语素的仿造词语从以下四方面研究:造词机制、结构类别、语义类别以及词群形成的原因,总结和完善了新词新语在语素分析和语义变化途径上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将之运用到汉语词汇教学上,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使用新词新语。
  本文分六章对新词新语中的仿造词语进行研究:
  第一章概述仿造词语的研究现状。在将“仿拟”作为修辞活动和构词活动的基础上,对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的内涵进行阐释、总结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的研究现状、阐明仿造词语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对本文的语料情况、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做一阐释。
  第二章对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的总体特点做一分析。本章通过分析2000-2016年所收集的语料,从音节特征、构成材料特征、词性特征以及构式特征等方面对收集到的仿造词语归纳及分类,将新词新语中的仿造词语分为异素仿造词和同素仿造词,并在后面章节中分别进行研究。
  第三章分析研究新词新语中异素仿造词群的构式及语义内涵、仿造机制及结构类别。对形式上没有标志的异素仿造词语从构式、语义、谐音和缩略入手进行分析,阐释异素仿造词语产生的共性机制。
  第四章对新词新语中的同素仿造词语分析研究。按照同素仿造词语中共同语素的性质将同素仿造词语分为词根模标仿造词语和类词缀模标仿造词语。按照词语模理论从结构类别、语义变化途径、类词缀模标的语义类别等方面分析,最后对词根模标仿造词语和类词缀模标仿造词语的模槽成分进行形式和语义研究。
  第五章解释新词新语中所有仿造词语产生的原因。新词新语中仿造词语产生的原因可分为:造词方式的互相交叉、新生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归类与类推的造词心理及全球化下更为快捷的语言接触。
  第六章总结全文。归纳总结仿造词语的内涵、结构类别、造词机制、语义变化途径、产生原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