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
【6h】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2 体现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

1.1.3 丰富历史课程的教学资源

1.1.4 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度

1.1.5 实现历史课程的美育价值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文献的来源与归类

1.2.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1.2.3 “诗史”与历史教学结合研究现状

1.2.4 国内研究现状评论及本文创新性说明

1.3 主要概念界定

1.3.1 诗歌

1.3.2 历史教学

2 诗歌的文学特质和史学价值

2.1 诗歌的文学特质和史学价值

2.1.1 诗歌的文学特质

2.1.2 诗歌蕴含的史学价值

2.2 “诗”与“史”的辩证关系

2.2.1 诗歌与史书的区别

2.2.2 诗歌与历史的关系

2.3 诗歌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

2.3.1 多数诗歌符合中学生认知特征

2.3.2 诗歌运用有助于达成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2.3.3 诗歌能够满足初中历史教学对史料的需求

2.4 从新史观的角度挖掘诗歌的史学价值

2.4.1 用社会史观分析诗歌

2.4.2 用文明史观分析诗歌

3 诗歌在历史课堂的具体运用策略

3.1 诗歌在历史课堂的具体运用

3.1.1 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3.1.2 讲述知识,开阔视野

3.1.3 揭示哲理,激发情感

3.1.4 塑造人物,彰显精神

3.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诗歌的合适时机

3.2.1 立足教材,落实基础

3.2.2 旁征博引,点亮课堂

3.2.3 以诗为题,锻炼思维

3.3 在历史课堂中选用诗歌应遵循的原则

3.3.1 诗歌的选用应遵循目标性原则

3.3.2 诗歌的选用应遵循思想性原则

3.3.3 诗歌的选用应遵循精选性原则

3.3.4 诗歌的选用应遵循可行性原则

4 对将诗歌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4.1 用正确的史观指导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

4.1.1 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

4.1.2 用社会史观指导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

4.1.3 用文明史观指导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

4.2 运用诗歌教学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4.2.1 增加阅读量,提升文学素养

4.2.2 丰富精神世界,传递正确价值观

4.2.3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更新语言表达方式

4.3 运用诗歌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4.3.1 掌握诗歌这类史料的阅读方法

4.3.2 培养从诗歌中探寻历史的意识

4.3.3 养成思辨的思维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将“诗”与“史”结合研究,在中国是独成一派的治史传统,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唐代“诗史”概念的提出,到后来一些史学、文学大家也被卷入的争论,再到现代不少学者仍然锲而不舍地坚持研究,这当中积累的成果和论点,为历史老师将诗歌作为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加以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和素材。历史课堂的人文属性、当前被日益重视史料教学、提升历史课堂效度等需求,自然地引导历史老师去探寻将诗歌运用于历史教学的可行性,这些内容将在本文的第一部分被论述。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将探寻诗歌独特的文学特质和史学价值,去分析诗歌与历史的辩证关系,比较诗歌与史书不同的内在责任和创作目的,区分史官和诗人所处的不同立场,探讨诗歌运用于历史教学的可行性和意义。在第三部分中,本文将重点放于诗歌在初中历史这一阶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研究,分析了诗歌在创设情境、讲述知识、激发情感、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诗歌在课堂中运用的合适时机,分析在初中历史课堂引用诗歌应注意的原则。在第四部分中,本文对将诗歌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这一做法进行了反思,思考了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资料甄别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具备的观念和素养,以及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