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CC菌斑生物膜中白色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初步研究
【6h】

ECC菌斑生物膜中白色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 ECC菌斑生物膜中白色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第二章 白色念珠菌牙茵斑生物膜模型的构建及临床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初步研究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 述:白假丝酵母菌SAP2的研究进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表明,与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发生密切相关的微生物主要有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及乳杆菌等。近年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与ECC的相关性及其致龋能力等开始引起学者们关注。白色念珠菌的致龋性主要表现为产酸性、耐酸性、粘附性及溶解胶原能力。白色念珠菌可粘附于牙体硬组织表面形成生物膜,是其致龋的首要步骤,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快速繁殖引起疾病。
   目的:通过对ECC组及无龋组(caries-free,CF)菌斑生物膜中的白色念珠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分析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与ECC发生的相关性,及与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ed-filled teeth,dmft)分级的关联性;构建白色念珠菌体外牙菌斑生物膜模型,观察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结构;比较白色念珠菌临床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探讨白色念珠菌在龋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①选取广州市四所幼儿园363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3-5岁,分为ECC组(n=238)和CF组(n=125)。采集ECC组口腔中龋坏牙体组织及CF组口腔中的龈上菌斑,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Candida)对临床菌株进行培养鉴定,并采用革兰氏染色、芽管试验及厚膜孢子形成试验进行鉴定,获得纯化的白色念珠菌株。②应用Pearson x2检验分析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与ECC发生及dmft分级的关联性。③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白色念珠菌生长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描绘生长曲线,了解其生长规律,为构建菌斑生物膜模型奠定基础。④构建白色念珠菌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结构。⑤通过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定量检测生物膜活细胞数目,对比分析ECC组与CF组临床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结果:①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在ECC组中为44.12%,CF组为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C组中,男、女生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9.69%、34.8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F组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男生为21.13%,女生为18.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Pearsonx2检验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与dmft的分级具有关联性(P<0.05),其关联系数为0.353。③白色念珠菌起始OD值约0.2时,对数生长期在14~30h之间,其生长曲线具有迟缓期、对数期及稳定期。④采用ECC、CF组中的临床菌株及SC5314构建白色念珠菌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应用SEM观察与牙体组织共培养90min的菌株SC5314,发现其可粘附于牙片,并主要由孢子相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约2~4μm,但未见菌丝的形成及其侵入牙本质小管。荧光显微镜观察临床菌株及SC5314在牙釉质、牙本质上形成菌斑生物膜的过程:培养4h的生物膜由孢子相细胞组成,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偶见微菌落;培养24h的生物膜细胞聚集形成微菌落,少见单个细胞;培养48h的生物膜显示红色死亡细胞数量增加。临床菌株在牙釉质及牙本质上形成的菌斑生物膜均未见菌丝形成。菌株SC5314在牙本质上形成的菌斑生物膜可见菌丝形成,而在牙釉质上形成的菌斑生物膜则未见菌丝形成。⑤采用方差分析生物膜平板菌落计数值,结果显示SC5314在不同时间点及不同附着载体上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白色念珠菌接种于牙釉质上培养4h、24h及48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接种于牙釉质上培养24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高于48h(P<0.05)。白色念珠菌接种于牙本质上培养4h、24h及48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接种于牙本质上培养24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高于48h(P<0.05)。白色念珠菌接种于牙本质上培养24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高于牙釉质,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定量检测ECC及CF组中白色念珠菌临床菌株生物膜活细胞的数目,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⑴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与ECC的发生密切相关。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与dmft的分级具有关联性。⑶白色念珠菌培养24h后,可在牙片上形成成熟的典型生物膜结构。⑷ECC与CF组白色念珠菌临床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显差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