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磷酰胺联合疗法治疗激素疗效不充分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临床观察
【6h】

环磷酰胺联合疗法治疗激素疗效不充分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常规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同时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疗法的20例患者,对该疗法的患者耐受性、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旨在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治疗多元化方案的可行性,为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5年4月~2011年11月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理研究室就诊、行肌肉活检,结合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Bohan及Peter1975年提出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诊断标准(B/P标准),其中11例患者诊断为多发性肌炎、9例患者诊断为皮肌炎。患者经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充分,继而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获取患者的随访资料,除1例PM及1例DM患者因就诊时间较晚,只获得6个月的随访资料外,余18例患者均至少随访12个月。收集患者的基本病历信息,血清肌酸激酶、肌电图、肌肉活检病理等辅助检查,以及联合治疗方案、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参照不良反应常用术语标准3.0版对不良反应进行分度。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全部试验数据进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
   (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3例,男女之比为1∶2。平均起病年龄43.7±28.0岁(12~68岁),就诊年龄16~69岁,平均47.2±26.5岁,病程8个月~8年,应用环磷酰胺治疗时间6个月~3年,其中6个月以上者18例(90%)。
   (2)临床表现:20例患者中以四肢近端无力起病者16例(80%),占绝大多数,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表现为四肢近端对称性无力。咽喉肌受累11例(55%),颈肌受累8例(40%)。少数以全身多发皮损(4例),肌肉疼痛(3例),四肢消瘦(3例)等为首发症状。20例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均未伴发恶性肿瘤。
   2.血清学检查:
   肌酸激酶(CK):所有患者治疗前CK值均升高,为252~10367IU/L(正常值为38~174IU/L),其中高于10k IU/L者1例,5k~10k IU/L者7例,lk~5k IU/L者9例,174~1k IU/L者3例。治疗前12例CK-MB检查者11例高于正常水平,LDH、AST/ALT等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风湿系列:血沉增高5例,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阳性共5例,抗Jo-1抗体阳性2例,肌酐升高者4例。
   3.肌肉活检病理:
   除1例患者临床确诊为多发性肌炎而未行肌肉活检外,余19例患者均例行活检。其基本病理表现为肌纤维大小明显不等;肌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生;全部患者均有显著的肌纤维坏死伴吞噬,但再生纤维少见,其中重度坏死12例,轻至中度坏死7例;炎细胞浸润者12例(63.1%);内核纤维不同程度增加者10例;肥大和劈裂纤维较少见;14例患者可见NADH染色下肌原纤维网格状结构紊乱;9例DM患者中有6例出现束周萎缩现象,而10例PM患者无一出现。仅有1例PM患者在上述病理改变基础上出现少量破碎红纤维及镶边空泡纤维。
   4.治疗及预后:
   20例激素治疗效果不充分的患者同时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起始均采用环磷酰胺每周0.6~1.0 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治疗,每次应用环磷酰胺治疗之前均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水平低于4×109/L者暂停应用。同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尿常规,髋关节X线片、肺部CT等,及时监测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记录患者肌力及肌酶谱变化。
   对所有患者肌无力严重度及实验室指标恢复程度进行评估,以肌酶(CK)水平至少改善1/3及以上,以及至少1个主要受累肌群肌力恢复1级及1级以上为指标制定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药物缓解、显著改善、无效。随访至6个月时,17例(75%)患者均取得中度以上改善,至24月时,有2例患者已达临床缓解。
   不良反应:环磷酰胺引起的恶心呕吐8例,诱发感染及白细胞明显升高7例,脱发3例,肉眼血尿及尿常规异常3例,血脂异常3例,肝功能损害2例。有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恶心呕吐而中断治疗3次。上述不良反应均未达到III度及以上。
   结论:
   (1)明确“糖皮质激素疗效不充分”的概念,即在PM或DM患者早期、足量应用强的松治疗,给予目标剂量(1~1.5 mg/kg/d,最大量≤60 mg/d)维持6~8周以上仍不能改善病情(血清CK改善<1/3或主要受累肌群肌力改善<1级)者,或在常规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仍有加重者。
   (2)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在临床表现(是否具有皮损),肌肉病理活检(炎细胞浸润及束周萎缩),实验室检查(CK水平),激素治疗预后以及免疫病理机制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3)肌酶谱(CK、LDH等)作为炎症性肌病实验室监测的主要指标,对疾病诊断,病情变化评估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对于常规激素治疗不充分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疗法在治疗初期即可获益,至6个月时即能获得显著改善,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耐受性较好。该疗法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经济的治疗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