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铁路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6h】

高速铁路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第二节选题意义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系统模型

第一节车辆模型

第二节钢轨模型

第三节轨道模型

第四节轮轨接触关系模型

第三章建立与求解方程

第一节建立方程

第二节求解方程

第四章计算与分析

第一节参数整理与激励类型

第二节轮对模型的计算分析

一 低接头情况

二 车轮扁疤的动力响应

第三节整车垂向模型的计算分析

第四节横垂向耦合模型的计算分析

第五节三种模型的比较计算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今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及综合高速铁路车辆、轨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该文从系统学的观点出发,将车辆、轨道视为一整体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考虑的模型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在车辆模型方面,分别建立了轮对模型、整车垂向模型、横垂向耦合模型;钢轨视为由轨枕承的Euler梁,其与轮对这间的作用力应用Hertz接触理论及里面滑理论,轨道结构由三层离散的质量-弹簧-阻尼体系构成.运用D'Alembert原理列出系统方处理品来进行求解.该文通过Fortran编程实现了各模型,计算了低接头、车轮疤、轨道随机不平顺、空吊板形式下车辆、钢轨、轨枕、道床的受情况,主要表现在振动特征量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及动轮重、弯曲应力等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给出一系列计算结果,并与其它文献进行了比较,证明模型是合理而实用的在结论中给出了部分参数的分析结果和优化取值,为高速铁路的轨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列出了未来需要改进入进一步考虑的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