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经济地理》 >我国省域金融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我国省域金融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摘要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截取2001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断面,基于改造后的金融外向服务功能模型与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我国省域金融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全国金融外向服务功能价值量整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较高和高等级的省份数量少,并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外向服务价值量较弱;②金融外向服务功能价值量在空间分布上由上海"单极突出"发展成上海—北京"双核心"结构,并逐步向上海—北京—广东"三足鼎立"的格局迈进;③空间金融联系总量大幅度增强,区域空间结构也由"极核式"单中心结构向"多核心"网状结构发展;④四大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且不平衡的趋势仍在扩大。研究认为,今后应充分发挥上海、北京、广东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中西部地区金融增长极,强化省域金融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