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教育》 >咬文嚼字 凸显语言本体

咬文嚼字 凸显语言本体

         

摘要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为敲定一个“绿”字,费尽心血;“僧敲月下门”,贾岛为选定一个“敲”字,也几乎将“胡须”捻断。古人咬文嚼字的细致用心给今天的阅读教学铺垫了广阔的空间。课改重视阅读教学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对学生人文思想的熏陶,却常常忽视语文学习咬文嚼字这一传统优点。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咬文嚼字,经过反复比较、辨析、思考,才能沿波探源,披文人情,引导学生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入作者营造的特殊意境,体味某一词语在特殊语境中的表层意义、隐含意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