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学教研:数学版》 >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摘要

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源泉.当西方数学家沉醉于研究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独立性的时候,中国古代数学家却以勾股形代替一般三角形进行研究,从而避开角的性质的研讨和不触及平行的烦琐理论,使几何体系简浩明了,问题的解法更加精致。而且,中华数学的精髓,诸如开方术、方程术、天元术等技艺的诞生与发展,寻根探源,都与勾股定理有着密切关系。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至今已有400余种,而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的证观则建立在一种不证自明、形象直观的原理——出入相补原理之上。一般认为,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的赵爽。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给出一幅弦图。弦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们用来证明勾股定理及其相关命题时必备的平面几何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