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草鱼不同混养系统中细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草鱼不同混养系统中细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摘要

利用陆基实验围隔,采用原位培养法,对比研究5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混养系统中细菌生产力的状况。结果表明,细菌生产力波动在(85.22±9.68)^(899.24±29.67)μg C·L-1·d-1,平均为(442.33±210.51)μg C·L-1·d-1。总体上,各处理组细菌生产力随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8月份达到最高值。其中,草鱼、鲢鱼和鲤鱼的三元混养模式中的细菌生产力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细菌生产力总体上与水体初级生产力、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及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水体磷酸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养殖前期水体无机氮(DIN)、DOC和POC含量对细菌生产力的贡献率高达44.058%,养殖中期DOC和POC含量对细菌生产力贡献率降为32.693%,而养殖后期DIN、DOC和POC含量对细菌生产力的贡献率为45.921%。研究表明,在养殖前期,DIN、DOC、POC是细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DOC、POC的重要作用使得养殖中期细菌生产力处在较高水平,但PO4-P含量成为限制因素;低温限制了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使得养殖后期较高的营养元素含量只能维持细菌较低的生产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