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化学工业>2015年聚酰胺纤维应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2015年聚酰胺纤维应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2015年聚酰胺纤维应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5-04-10

主办单位: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院

会议文集:2015年聚酰胺纤维应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聚酰胺纤维,简称锦纶,是人类开发工程生产应用最早的合成纤维之一,1930年实现了聚合物的突破,1938年开始实现了合成纤维的生产.现在是全球仅次于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的第三大产量品种.是中国合成纤维中仅次于聚酯纤维的第二大品种,占全球产量22%.同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以前传统的平挺、保形、不皱等基础上又提出了服装纺织品穿着适体和舒适性及适用的需求。寒季的保暖:热季的凉爽:衣服的导湿、透汽、快干、柔软、不粘贴、无刺痒;防水、防油、防污等以及特殊环境下特殊要求的问题。还包括染色牢度(水洗、湿摩擦、日晒、耐酸碱牢度等)。目前,服装织物对聚酰胺纤维功能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与皮肤接触的舒适性,皮肤表面及环境的安全性,人体环境的改善,特殊工作环境中的特殊功能性。聚酰胺纤维在持续改进纺丝工作的基础上,使纤维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适应不同的要求,可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因此聚酰胺纤维功能开发,特别是多功能开发和不断提高性能、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尚需不断创新前进。
  • 摘要:近些年,国内外对防螨纤维织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相继研发出了很多防螨性能优良的防螨纺织品。日本作为防螨纤维织物领域中的领先者,已将其研发出的很多防螨产品投放到市场,并得到广大顾客的认可。但现有的防螨技术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提高和改进。在目前的防螨织物的制备中,一般都将高密度织物法与织物后整理法功能纤维法结合,即将物理防螨和化学防螨相结合,使织物具备良好的防螨性能。首先是防螨织物的安全性问题,由于织物多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所以防螨剂的安全性应摆在首位,目前所用的防螨剂中仍有一部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伤害,在今后防螨剂的选取中应将防螨剂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尽量选择安全环保,对人体无刺激、无伤害的防螨剂;其次,防螨剂的耐久性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防螨纤维与织物中的防螨剂绝大多数是添加型的,经多次洗涤后防螨剂多少会流失,从而防螨效果会变差。今后的研究趋势应是将防螨基团通过化学键接枝到纤维中,制备含有防螨基团的纤维,使纤维具有永久的防螨效果;第三,目前防螨织物的防螨评价标准也有待改进和完善,目前虽然部分国家在防螨织物行业已有自己的国标,但防螨织物领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测试和评价标准,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将更有利于防螨纤维织物的发展。我国在防螨织物制备方面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作为一个纺织大国和消耗大国,应加强对防螨纤维织物的研究,掌握更多先进的防螨技术,推动我国防螨纤维与纺织物的不断发展。
  • 摘要:锦纶6 DTY丝是PA6民用丝中一大类品种,主要用于制作生产弹性袜、弹力带、运动服等。DTY丝是由两步法制得,先纺制预取向丝(POY),然后在加弹机上进行拉伸假捻而获得。在锦纶6 DTY丝生产过程中,丝与假捻器发生摩擦,假捻器上会出现白色粉末,严重时会影响设备运行和日常生产。白色粉末成因与切片质量、纺丝工艺有关,研究其组成对分析其成因,优化聚合纺丝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锦纶6 DTY丝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白色粉末.通过甲醇溶解、TGA、FT-IR、GC-MS、1HNMR对其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色粉末在甲醇中部分溶解,其中82 Wt.%为甲醇可溶物,18 Wt.%为甲醇不溶物.白色粉末由己内酰胺、POY油、环状二聚体、其他可溶性低聚物、大分子PA6、灰份组成.其中己内酰胺、POY油、环状二聚体、其他可溶性低聚物属于甲醇可溶物,大分子PA6、灰份属于甲醇不溶物.
  • 摘要: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夏季服装的要求除外观时尚外,更加注重服装的凉爽舒适性.因此,开发具有超凉爽感和高舒适性的织物,不仅能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也能满足消费者对多功能、低碳纺织品的需求。本文采用经细化和表面有机修饰的铝硅酸盐为凉爽粉体,与尼龙6树脂共混制备成高浓度凉爽母粒,再通过熔融共混纺丝技术制备出凉爽尼龙6纤维,对其结构和安全性进行表征,并对其织物的凉爽舒适性等进行评价。
  • 摘要:聚己内酰胺(PA6)因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和纤维材料领域,对其阻燃研究凸显迫切性.本文分别采用直接法、单体法和制盐法将氮系阻燃剂经原位聚合法引入PA6中,熔融纺丝制备PA6纤维,并对其阻燃性能进行研究.
  • 摘要:负离子纤维是指在一定的物理刺激下能够产生空气负离子的纤维.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尼龙6负离子纤维和尼龙6纤维的染色性能做了比较,结果发现,相同条件下尼龙6负离子纤维的上染量小于尼龙6纤维,且染浴pH值对尼龙6负离子纤维的染色影响更显著.同时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染色工艺因素对尼龙6负离子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染色对尼龙6负离子纤维负离子发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尼龙6负离子纤维在pH=4.0,染液浓度为0.6g/L,浴比为1∶50,保温温度为95℃,保温时间为20min条件下染色最佳,染色对尼龙6负离子纤维的负离子发生量的影响很小.
  • 摘要:以Zn(NO3)2.6H2O、Ce (NO3)3.6H2O等为原料,用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ZnO/CeO2复合粉体,并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面修饰.本文分别研制了PA-6/ZnO和PA-6/ZnO/CeO2、P PA-6/ZnO/TiO2母粒.然后把这几种母粒分别以10%的比例掺加到锦纶6切片中,通过纺丝、织造和后处理等工序研制成功具有永久性抗紫外线性能的锦纶6纤维和面料.结果表明:研制的抗紫外线锦纶6纤维,对紫外线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健康卫生要求的提高,对材料抗菌性的需求也随之产生。由此抗菌材料作为新一代的功能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由于细菌的分布广泛,所以在各种场合使用的材料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细菌。细菌一旦接触到材料表面就可能沉积在材料表面,通过细菌和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逐渐粘附定植在材料表面,然后进一步在材料表面生。人类接触到附有细菌的材料就有机会被其感染致病。一般而言,抗菌材料可由抗菌剂和本体材料通过物理共混和化学键合两种方法制备得到。物理共混制备得到的抗菌材料其抗菌性是通过抗菌剂的释放来实现,因此存在抗菌时效短和释放出的抗菌剂对人体造成危害等缺陷。而化学键合法是将抗菌剂利用化学键的形式与本体材料相连接,这样既可保证材料抗菌性的长效持久性也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安全性。由此可见,相比较于物理共混法,化学键合法是制备抗菌材料更为优异的方法。化学键合法中使用的抗菌剂通常称为“结构抗菌剂”,在其化学结构中通常同时存在抗菌性基团和可聚合性基团。(甲基)丙烯酸酯抗菌剂根据其结构中抗菌基团的不同可以主要分为:季铵盐型、季磷盐型、胍基型以及杂环型等,其中季铵盐型(甲基)丙烯酸酯抗菌剂是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结构型抗菌剂。结构抗菌剂是一个新的领域,其涉及化学、材料和生物等多个学科。由于(甲基)丙烯酸酯基团具有较为活泼的聚合活性以及多种可引发手段,是结构抗菌剂中使用最多的可聚合性基团之一,并且(甲基)丙烯酸酯在涂料、胶黏剂、生物材料、化纤、纺织、皮革、造纸、洗涤剂、卫生用品、石油开采和水处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甲基)丙烯酸酯抗菌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探讨尼龙6纤维凝聚态结构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尼龙6纤维的端氨基含量、相对粘度、条干不匀率、晶型结构和截面形貌等因素对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干不均匀,结晶度均匀性差,截面不规整性等因素会引起染色条纹.染色浅1级的原因与纤维结晶度偏高、无定形含量偏低;α晶型含量和β晶型含量的比值偏高,纤维晶型结构更趋于完善;端氨基含量偏低等三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有关.
  • 摘要:在合成纤维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随着化石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开发与生产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基合成纤维意义重大,生物基合成纤维的原料可再生,绿色环保,是合成纤维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的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生物基聚酰胺纤维以及依据ASTM D6866测定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的生物基含量进行了介绍与讨论.ASTM D6866通过测定样品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样品中生物碳的含量。石油、煤等化石原料由于年代久远几乎不含碳-14,而现代生物圈所含碳-14的同位素比是已知的,由此可计算出一份样品中化石成分和生物质成分的精确百分比。ASTM D6866分析测试方法的结果以现代碳百分含量来表示样品的生物碳含量。需要注意的是,ASTM D6866仅考虑有机碳总量,对无机碳超过总碳3%的样品,无机碳必须从生物基含量的计算之中扣除。
  • 摘要:氨纶常用于加入到普通纺织纤维中以增加织物的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氨纶对锦纶6织物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锥形量热仪和垂直燃烧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含有5%氨纶的锦纶6织物,显示出HRR增加了21%,RSR增加了73%,虽然THR相近.含有氨纶的锦纶6织物的续燃时间以及织物的破坏长度(燃烧长度)明显高于纯锦纶6织物.因此,含有氨纶的锦纶6织物从防火角度而言更应当被重视,且燃烧中的烟气更需要关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