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13次全国林木引种驯化暨遗传育种(南方)学术研讨会
第13次全国林木引种驯化暨遗传育种(南方)学术研讨会

第13次全国林木引种驯化暨遗传育种(南方)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东莞
  • 出版时间: 2010-10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

会议文集:第13次全国林木引种驯化暨遗传育种(南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木豆(Cajanus cajan(Linn.) Milisp.)系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木豆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是唯一的木本食用豆类,也是难得的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于一体、用途广泛的经济灌木.然而,我国对木豆的品种改良或选育工作鲜见报道,传统种植的木豆地方品种现已混杂不清,亟需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豆新品种。rn 本文以引自印度的木豆品种“ICPI-13432”F1的后代群体和地方栽培木豆天然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系谱选择的方法,运用四轮优株选择和一轮集团选择育种程序,培育出“CAF”系列木豆新品种9个。经品比实验表明,新品种与对照品种比较,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并于2010年全系通过技术鉴定和现场测试,其中5个完成了注册登记,另外4个将于2011年注册登记。本研究不仅培育出具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更为今后建立不同利用价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豆核质互作不育杂交制种体系(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海南岛乐东尖峰岭柚木(Tectona grandis L.f.)10个种源27年生的生长与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应性方面种源间保存率存在极显著差异,27年生印度种源3071和3074的保存率仍达到92.34%,而泰国4个种源保存率最低仅有4.95%~39.6%,与印度种源3071和3074以及对照种源8204差异达极显著;在生长方面种源问树高、单株材积差异显著,印度3070和3071种源是树高和胸径生长最好的两个种源,比对照种源分别提高了16.7%~17.6%和28.9%~32.5%:泰国4个种源树高和胸径生长最差;10个种源间每公顷蓄积量差异极显著,其中:27年生印度种源3071每公顷蓄积量最大(430.8m3),年生长量达到15.95m3·hm-2,是对照种源的2.25倍,差异极显著;泰国4个种源27年生蓄积量最低8.67~46.92 m3·hm-2,3071种源每公顷蓄积量是泰国种源的9.18~49.69倍,差异极显著;种源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与原产地纬度呈显著至极显著负相关,保存率与原产地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提出了印度种源3071和3074宜在当地发展,而泰国4个种源不宜在当地引种与种植。
  • 摘要:本文以粗皮桉种源、家系试验林1.5年生和10年生树高、胸径生长性状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采用最佳无偏线性估算法(BLUP)估算历年性状育种值,再对历年育种值进行最小方差聚类分析(WARD),在种源、家系两个层次分别进行选择。分析结果认为:14个种源中,18749、17861、18750、17860四个种源表现最好,具有引种优势,并从244个家系中选出250、233号等17个优良家系,占家系总数7%,现保存85株,后期育种以这一部分家系作为基础。
  • 摘要:本文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国外松育种进行了研究。国外松(湿地松、火炬松等)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并成为重要的遗传改良树种。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亚热带不同立地条件给国外松育种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外松、特别是火炬松不同群体之间的多样性为应对挑战提供了遗传基础;不仅如此,国外松多树种间的适应性差异及其育种潜力也为复杂立地和变化气候环境下的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火炬松资源为例,经过数十年的收集整理,共保存火炬松核心群体(无性系)资源235份,1000多个单株。按照生长量、侧枝性状、球果性状以及针叶长等形态学因子对资源评价认为其具有较丰富群体内和群体间变异,群体间变异大于群体内。利用随机引物对群体多样性研究后认为:火炬松种质资源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群体及其杂交种的区域试验显示,在我国南亚热带以湿地松、加勒比松及其杂种(PEExPCH)生长较好;中亚热带面积较大,地形比较复杂,江南山地、丘陵以湿地松及其与加勒比松的杂交松为主,纬度较高的丘陵山区火炬松生长较优;北亚热带是国外松发展的北缘,浙江北部、安徽以及河南等地火炬松均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而湿地松在较瘠薄的丘陵、红壤区生长较好,这一带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PTAxPCH)杂种可能是优良的杂交类型.应对变化的气候环境育种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地区适宜树种的种植范围来实现.
  • 摘要:本文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纳塔栎和南方红栎2年生苗木在土壤涝渍(A,土壤水分完全饱和)、土壤淹水(B,淹水深度土表以上200n)和对照(CK,正常管理,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约70%)三种处理水平,持续75天胁迫下的反应,以耐水性极强的落羽杉作为参照,测定苗木存活率、高生长、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根系活力、根系乙醇脱氢酶活性(ADH)等生长与生理指标。结果表明:A处理3个树种成活率均为100%:B处理纳塔栎和落羽杉的成活率为100%,南方红栎在胁迫49天时开始出现死亡,75d成活率仅20%。A和B处理使南方红栎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比CK分别减少7.23%、18.81%和19.93%、57.19%,纳塔栎不同处理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落羽杉A处理的高生长和生物量显著超过CK。A和B处理使南方红栎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明显下降,纳塔栎虽也有所下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B处理条件下,南方红栎的根系活力和ADH活性都显著降低,纳塔栎的根系活力显著减少,但ADH活性显著上升。通过淹水胁迫下的各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综合指数比较,认为纳塔栎的耐水湿能力与落羽杉相近,而南方红栎的耐水湿性较差。
  • 摘要:本文介绍了柚木开花生物学特性,开展了柚木花粉收集、活力测定和贮藏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柚木花粉收集可采用水培法和套袋法;印度种源和缅甸种源花粉收集的时间分别为9~11点和11~13点;花开放后,花粉活力先上升后下降,1.5h后花粉活力最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5℃和.15℃干燥贮藏花粉的活力逐渐下降,贮藏到330天,5℃和.15℃的花粉都失去萌发力;在整个过程中,5℃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都比15℃下降速度快;-15℃柚木花粉的贮藏效果优于5℃;-15℃干燥贮藏240天的柚木花粉,仍可用来进行人工杂交授粉。
  • 摘要:本文在江西省抚州市林科所开展7种桉树(Eucalyptus spp.)的引种造林试验,对其生长性状和抗寒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邓思桉(E.dunnii)和赤桉(E.camaldulensis)的适应性、速生性和耐寒性强,多利桉(E.dorrigoensis)其次,巨按(E.grandis)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潜力,但耐寒性一般,柳桉(E.saligna)、樟脑桉(E.comphora)的速生性和适应性一般,但耐寒能力较强,山灰桉(Ecypellocarpa)的适应性、速生性和耐寒性最差。
  •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英德火炬松种子园种子在粤北的生长规律,为粤北栽种火炬松提出切实可行的营林方案,为此对广东省英德火炬松种子园、英德林科所、翁源九曲水林场、韶关林场和仁化林科所5个试验点种植的英德火炬松种子园初级园的各类子代试验林的平均木作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如下:英德火炬松种子园种子在粤北树高生长速生期约从3~11年生,胸径生长速生期约从3~12年生,材积生长速生期约从10开始;火炬松在韶关和仁化地区适合培育大径材,轮伐期应在25年以上;为培育大径材的目的,在胸径生长进入速生期进行追肥,在胸径生长达最大值时进行抚育间伐,将能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林木良种建设发展历程,几经起伏,进展并不顺利。近十多年来,我国林木育种工作总体上处于消沉状态。今年政府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良种使用实施了补贴政策,为良种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育种工作正在逐步回暖中。只要这个政策能够持续执行较长时间,经费使用科学合理,管理完善,监督严格,增加并合理分配和使用常规育种的科研投入,有更多有志人员的参与,我们有可能掀起林木良种建设的新高潮,迎来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第二个春天。我国目前实施的良种补贴政策,可能是世界上最优惠的政策之一。我们一定要珍惜和充分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机遇。
  • 摘要:买麻藤属(Gnetum)是裸子植物门中唯一的藤本植物,单科单属,系统进化位置特殊,潜在经济开发价值巨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通过对各国植物志的清查和新品种的发表论文查询,结果发现买麻藤属植物已从最初Markgraf记载的28种增加到40种,而且有些新种特征已与Markgraf对该属亚组的分类依据相冲突;地理分布格局以东南亚及南亚、热带西非和热带中南美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中心,然而,有些种的分布范围打破了买麻藤属在东西半球没有共同种的传统观点,G schwackeanum在美洲和亚洲均已发现。这说明对买麻藤属植物进行系统的资源清查和分类上的修订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利于今后开展该属植物的引种、驯化、培育和开发方面研究。
  • 摘要:为丰富新疆栽培枣品种适应逆境机理和选择适应性强的优良枣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主栽的五个枣品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参数及空气温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⑴新疆栽培枣品种δ13C值分布范围在-25.559%~27.861%之间,平均值为-26.463%;⑵五个枣品种叶片δ13C值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空气相对湿度是引起δ13C值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⑶五个枣品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s1)大小顺序为:冬枣<梨枣<赞皇<灰枣<骏枣.说明骏枣和灰枣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的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冬枣最弱。从而筛选出灰枣、骏枣为最适合当地栽培的枣品种。
  • 摘要: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1.)既是著名的花卉植物,又是高产的油料植物,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周期中的关键环节,研究云南山茶种子萌发对云南山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居群生物学的的采样方法,比较了云南山茶8个居群种子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得到如下结果:⑴云南山茶各居群种子在经过50天低温沙藏后,都能很快开始萌发,但萌发的速度和整齐程度差异较大。萌发速度快且整齐的居群在20天左右就能达到种子萌发的顶峰,萌发速度慢且不整齐的居群到60天后仍有种子陆续萌发。⑵云南山茶各居群种子的萌发率存在较大差异,萌发率高的居群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92%,萌发率低的居群种子萌发率则只有24%。各居群种子在萌发速度及萌发率上的差异既是其遗传分化的体现,也是长期对其各自生长环境适应的结果.本研究揭示了云南山茶种子变异地理分布格局,也为其引种驯化提供基础资料。
  • 摘要:为了提高欧洲云杉的育苗效率,本文研究了不同光源和光照处理对欧洲云杉4个种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打破其封顶促进二次生长起到了显著效果。八种不同的补光处理中以午夜补光8小时,即光周期为20小时下生长最好。不管哪种补光处理,均显著优于对照。三种光源中阳光灯是最佳选择。但衡量吸水性指标则在碘钨灯下最好。欧洲云杉种源和光源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玉米素在促进欧洲云杉生长发挥重要的作用,内源激素含量受光源的影响,而酚酸内物质含量主要受种源的影响。
  • 摘要:本文以受体杨树107(Populusxeuramericana'Neva’)和转NTHK1基因杨树18-1的1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Hoagland水培的方法,对107和18-1植株上叶片的生长速度、盐胁迫环境中叶片的衰老进程以及叶片中Na+和K+的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THKI的导入显著地提高了18-1叶片的生长发育速度。在含0.6%NaCl的Hoagland溶液中,18-1的生长量显著大于107;18-1叶片的衰老进程明显较慢,持续积累Na+的能力明显较强,胁迫9天后18-1叶片中Na+的浓度显著高于107。在含有200mmol·L-1和400mmol·L-1的MS培养基中,18-1的叶片也表现出很强的抗衰老能力。在4 mol·L-1 NaCl溶液中,18-1和107表皮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42%和97%。盐胁迫条件下18-1叶片中NTHK1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107。这些结果一致说明,NTHK1基因显著提高了杨树叶片的耐盐潜力。
  • 摘要:为了揭示麻疯树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聚苯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采自四川、云南、贵州3个省的10个麻疯树天然群体的叶片样本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7个酶系统10个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麻疯树群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4286,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7.1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964。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413,群体间总的基因流较高Nm=5.8089,群体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为0.9217~0.9953)。UPGMA聚类结果显示,10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个麻疯树种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多样性丰富,这为麻疯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前景。
  • 摘要:从赤道到两极的森林生物多样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气候变化预测模型和大量的研究观测数据探索了森林生物多样性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及其存在的潜在威胁。首先采用气候变化模型CCSM3得出了1980年至2099年的温度和降水数据,进而在GIS软件中基于温度和降水数据分析得出气候变化相对剧烈的区域,然后基于大量研究数据分析气候变化敏感区域观测到的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威胁,包括某些树种地理分布的迁移、森林生态系统优势树种的改变、某些物种消失或生存能力下降、某些森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等。本文研究对于气候变化敏感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木育种方向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以澳大利亚种源湿加松为试材,对其茎尖离体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取2年生实生苗茎尖,通过腋芽诱导构建完整植株体系,研究了湿加松外植体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筛选,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蔗糖、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等外界因子对芽的诱导、增殖,伸长以及生根的影响·从2年生实生苗采集嫩枝,选择无木质化带芽茎尖,将其剪成2cm左右,用清水冲洗1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放2滴土温-20用无菌水冲洗2次,用70%乙醇消毒10s,0.1%HECl2浸泡6.5min,消毒效果较好,无菌率达到89.2%.以GD+6-BA1.0mg/L+NAA0.1mg/L+蔗糖2%为基本培养基,在光照时间12h/d,光强40umoL/m2·s条件下培养,诱导率较高,芽的生长速度也较快.继代培养GD为基本培养基,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6-BA浓度。最初继代,6-BA浓度1.0mg/L、0.5mg/L。然后6-BA浓度直接降到0.1mg/L,继代4-5次,芽的增殖系数可以达到3-4,培养期间无玻璃化和褐变现象。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NAA、IBA)对湿加松继代苗的诱导生根均有影响。以GD+蔗糖2%+IBA(0.1-0.3)mg/L为生根培养基,诱导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45%。将诱导生根的组培苗,在自然光照下炼苗1周,然后移栽于草炭土和蛭石混合基质里(2:1,V/V),成活率可达80%,10d后苗高可伸长2cm。
  • 摘要:本文对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1年生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家系和地点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8年生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差异较小;家系平均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24、0.26、0.30,主要生长性状受中等偏下的遗传力控制;第二代种子园材积遗传增益在1.88%~5.85%间,其遗传增益和现实增产效果高于1.5代种子园,也高于初级种子园。对11年生多点子代测定林家系进行了丰产性稳定性分析,选择出广谱丰产稳定家系5、8、17、19、23、26、28号,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提高3.39%;丰产家系3、7、15、21号和家系20、22、25号,分别适合龙山林场和曲江林场及相似立地条件地区限制性推广利用,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9.91%和 4.89%;8年生单点子代测定林,以单株材积高于群体均值作为入选标准,有1、2、4、6、7、8、10、11、12、14、15、19等12个家系入选,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提高6.76%。
  • 摘要:本文以巨桉无性系Eg5组培苗的腋芽为处理材料,使用Plackkctt-Burman设计和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对秋水仙素诱导巨桉无性系Eg5多倍体的影响因素和诱导率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回归分析找到了多倍体诱导率和其自变量秋水仙素浓度及浸泡时间间的关系式,其Adj R-sq=0.9366,回归效果理想。当秋水仙素浸泡浓度为0.21%、浸泡时间为26.2h时,诱导率可达其最大值51%。在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增加过程中诱导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此时,导致诱导率不断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处理芽的大量死亡。染色体已加倍植株与未加倍植株在树高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地径上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 摘要: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坚果之一,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和奇妙的药用价值倍受各国人民的青睐。新疆是核桃的起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探讨核桃优树的选择和评价,对优良种质资源的储备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n 本文应用主成分法建立核桃优树评价体系,通过对新疆乌什县70年代选出的18株核桃优树的5种主要经济性状(三径平均、单果重、坚果壳厚、坚果出仁率、核仁重)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出了两个反映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函数式。通过计算各优树的重要主成分,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根据主成分分析及核桃果实各个性状指标比较的结果,最终表明4号核桃优树的果实综合指标最佳。应用主成分法建立核桃优树评价体系,在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新疆核桃选优及优树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 摘要:本文对澳大利亚杂交松在广西引种试验进行了研究。连续8年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杂交松能适应广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其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都超过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其平均单株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大17.69%、78.35%、156.93%,生长量超过马尾松速丰林标准,未发现重大病虫害。
  • 摘要:为探究引进树种营林后干热河谷燥红土“新固定碳”稳定性,本文对比研究了不同造林阶段大叶相思(Acaciaauricuiformis)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物理和生化组分中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⑴研究期内(1991-2009年)大叶相思林土壤有机碳处于加速积累状况。2009年表层和亚表层SOC密度分别为1.379 kg·m-2和0.867 kg·m-2,是1991年(造林之前)的2.0倍和1.3倍;⑵造林18年时表层重组有机碳的顽固性指数是轻组的1.4倍,但亚表层两组分有机碳的顽固性差异不显著;⑶造林12~18年(2003~2009年)间燥红土“新固定碳”中75%~80%受物理保护,43%~63%为生化稳定性碳,并且随土层加深,“新固定碳”的物理和生化稳定性明显增加。研究揭示:干热河谷引种大叶相思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造林18年时,表土层中受物理保护的碳其生化稳定性要明显高于非保护的碳,而亚表层中受物理保护和非保护的碳在生化稳定性方面是一致的。
  • 摘要:本文对尾叶桉60个无性系进行了生长量和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敏感性调查。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在无性系和单株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尾叶桉受姬小蜂的危害情况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对遗传参数的估算表明:尾叶桉无性系抗桉树枝瘿姬小蜂水平有较高的重复力,可以通过无性系选择获得抗蜂、速生的尾叶桉无性系。最终通过独立淘汰法选择出了6个优良的尾叶桉无性系。
  • 摘要:本文对台湾桤木引种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台湾桤木在广东省内不同地点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东莞大岭山林场和佛山市林科所试验点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偏低,但生长性状表现较好,4.5年生时,平均树高分别为6.72 m、7.69 m,平均胸径分别为5.28cm、6.37 cm.怀集大坑山林场和翁源九曲水林场两试验点的台湾桤木造林成活率较高,分别为84.67%和84.38%,1年8个月生的平均树高分别为2.99m和3.38 m,平均地径分别为3.45cm和4.63cm。引种的台湾桤木形质性状表现优良,3.5年生时已能正常开花结实,幼林显示了一定的速生特性和适应性,但后期的生长状况及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观测。
  • 摘要:本文用伐倒木取样,按国家标准制作试件,采用SANS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木材MOE,研究了18a生大花序桉11个种源木材MOE在种源间、单株间、树干高度上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大花序桉部分种源间、株间和高度间的木材MOE均有显著差异,B47种源的木材MOE最大,为26.71Gpa:12195号种源的最小,为23.50Gpa,并显著小于B47、D47和17008号这3个种源。11个种源中有7个种源的株间木材MOE差异达显著水平。各种源内树干高度间的木材MOE只有2个种源的高度间差异显著;各种源木材MoE沿树干高度的变化趋势有2种:有7个种源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另4个种源沿树干高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 摘要:本研究对引进的16个南洋楹种源,家系在广东省博罗县林科所造林7年时进行调查观测,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参试种源/家系间无显著差异,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家系为P10、P4、P8、M9;冠幅、枝下高、干形分级和侧枝分级等形质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形质表现较好的种源/家系有P1、P8、M4、M9、P6。形质指标与材积的相关性极显著,其中干形是与材积联系最紧密的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材料综合评分并分为5类,来自菲律宾的两个家系P1和P8得分最高,属生长和形质指标均优良型,是值得在博罗地区大力发展的南洋楹家系。
  • 摘要:本文对天津滨海盐碱地耐盐树种引种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为选育适合天津盐碱地生长的耐盐碱树种,丰富滨海新区绿化树种,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从加拿大引进21个不同树种,于2008年5月定植于院内试验地。2010年夏进行了成活率、株高、胸径、抗虫性、抗病性等调查。结果表明,栾树、沙枣、秋紫白蜡、皂荚等树种生态适应性强。
  • 摘要:为了提高毛白杨插条生根能力,将rolB基因的表达载体pCMB-B:GUS和pBinGH3r01B转入二倍体毛白杨中。转rolB基因毛白杨植株在无IBA的培养基上能大量生根,生根率达到800%~%100,而未转基因的对照植株只能在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里生根。离体生根试验表明,转rolB基因毛白杨植株的茎片在低浓度的外源生长素的诱导下,比对照更容易生根,生根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 摘要:本文对霸王、银水牛果、小果白刺和中国沙棘4种灌木的嫩茎叶进行了常规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灌木树种的嫩茎叶的蛋白质成分都大于租饲料中蛋白含量的指标(15%),粗纤维含量远远低于粗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指标(18%),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钙磷比在3.73—9.01之间,其营养价值高,可作为饲料灌木进一步开发利用。
  • 摘要:四倍体刺槐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对于促进我国刺槐育种以及饲料开发利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这些研究成果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⑴四倍体刺槐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研究评估,重点研究了四倍体刺槐对环境的抗逆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发展木本饲料、食用菌培养原料、生物质能,以及开展引种试验奠定了基础。⑵解决了四倍体刺槐快速育苗技术难题,先后研发了四倍体刺槐组培快繁技术和组培工厂化规模育苗技术,四倍体刺槐硬枝越冬沙藏幼化技术,埋枝黄化催芽嫩枝扦插技术,同时开展了与生根有关的生理生化和显微结构等研究。⑶对四倍体刺槐的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利用必需氨基酸分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对其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进行评定,采用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对四倍体刺槐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开展了反刍动物的牛瘤胃降解试验、瘤胃动物奶牛和山羊以及单胃动物蛋鸡的饲喂试验,从而对四倍体刺槐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系统的评价。⑷研究了枝叶不同收割时期和部位、叶龄、根龄、刈割方法、栽培密度以及栽培与经营措施对生物量和营养的影响,从而建立了四倍体刺槐高产栽培与经营管理技术模式,进而指导生产。⑸找到了四倍体刺槐加工利用的产品出路和加工技术,研发了四倍体刺槐产品加工工艺流程,攻克了四倍体刺槐枝叶混合物的青贮技术难关,探讨了四倍体刺槐叶蛋白的加工利用、以及四倍体刺槐SFP-AQ制浆性能研究。⑹研究了四倍体刺槐开花授粉习性及其变异,四倍体刺槐花器原基分化,四倍体刺槐成熟花器的宏观变异,四倍体刺槐成熟花器电镜扫描变异特征,同源四倍体刺槐花序发育过程,四倍体刺槐花序复化与花序形态发育,同源四倍体刺槐花序结构变异及变异原因分析。研究了四倍体刺槐表观遗传与DNA甲基化、四倍体刺槐花序复化的5.azaC处理效应、5.azaC处理对四倍体刺槐复花序发育的影响。⑺研究了四倍体刺槐雌雄配子及胚珠的发育与变异,开展了四倍体刺槐种子和胚变异及生活力分析,进行了四倍体刺槐种子促萌措施研究和四倍体刺槐幼胚离体培养促萌技术研究。⑻在四倍体刺槐生物技术辅助育种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建立了器官再生技术体系,为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开展了一些基因的遗传转化工作,获得了一些转基因的四倍体受体植株;对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过程进行了蛋白组学研究,以及对四倍体刺槐花絮变异开展了分子水平的探讨等。
  • 摘要:本文以72个彩色针叶树为材料,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12个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优质树种,并进一步进行了扦插繁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扦插生根效果明显不同,且枝条年龄对一些树种扦插生根效果影响较大,对某些树种扦插生根效果影响不大。用不同生根剂处理时,扦插生根效果明显存在差异,IBA处理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0%,其次为根旺,NAA处理生根效果最差。
  • 摘要:本文对辽宁多年来引种北美东部白松的生长、物候、生长节律及科研进展等进行了总结,多年的研究结果证明东部白松是辽宁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引进优良的种源可以显著的提高生长量和适应性,针对引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对于东部白松在辽宁的引种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 摘要:本文对14个月生6种离子注入浓度、6个家系的桉树播种苗进行苗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02浓度Ci、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LUE和WUE)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⑴蒸腾速率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在家系间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离子注入不同浓度间差异达近显著水平;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E在不同季节间达极显著水平;⑵不同家系光能利用效率排序为:6>2>5>1>3>4号家系,6号家系达到0.03427mol.mol-1,最低4号家系达到0.01470mol.mol-1;水分利用效率排序为6>1>3>4>5>2号家系,6号家系达到2.0650μmol.mol-1,最低2号家系达到1.5342μmol.mol-1;⑶不同注入浓度影响下的家系光能利用效率排序为浓度5>4>1>3>2>6,浓度5(即2×1017N+.cm-2)的平均光能利用效率达到0.02391mol.mol-1;水分利用效率排序为浓度6>5>3>4>1>2,浓度6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866umol.mol-1:⑷雨季的光能利用效率稍高于旱季:旱季的水分利用效率稍高于雨季。结论:①6号家系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符合高光效、低水耗特征,是今后优株选择的重点家系;②离子注入有利于桉树优良单株选择和无性系培育,浓度2×1017N+.cm-2(浓度5)适宜对桉树进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
  • 摘要:N素在我国林业生产实践中已成为限制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而施肥又造成严重的N素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对10个楸树无性系进行两种N素条件处理,研究了低N素(-N)和高N素(+N)条件下N素在无性系植株体内的分配和N素效率差异。结果表明,-N下植株将大部分的N素分配给地下部分(根>叶>茎),而+N下的分配与-N下相反(叶>茎>根),且无性系间差异较大;+N下无性系的N素效率极显著高于+N,而-N下无性系间的变异程度较高;N素效率的子性状—N素吸收效率和N素利用效率都是-N下的变异程度较高,增加N素含量可显著提高N素吸收效率,但N素利用效率却显著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N素吸收效率对N素效率的贡献大于N素利用效率。
  • 摘要: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云杉属(Picea Dietr.):黑云杉(P.mariana)、紫果云杉(P.purpurea)、塞尔维亚云杉(P.omorica)、白云杉(P.glauca)、青扦(P.wilsonil)、红皮云杉(P.koyamai)、川西云杉(P.balfouriana)、丽江云杉(P.likiangensis)、鳞皮云杉(P.retroflexa)、粗枝云杉(P.asperata)、青海云杉(P.crassifolia)、林芝云杉(P.koraiensis)、白扦(P.meyeri)、欧洲云杉(P.abies)共14种植物花粉的形态指标。花粉放大到800倍的情况下,拍下5组近极面(体面)的形状,5组远极面(气囊)的形状和5组侧面结构;再将花粉放大到5万倍,15万倍和30万倍,分别拍下5组体面的纹理结构和5组气囊的纹理结构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对云杉属14种植物花粉形态的对比分析发现,云杉属植物花粉均属于两气囊花粉,花粉体远极面与气囊过渡明显,形成帽沿.根据体远极面表面纹理可以把14种云杉分成两组:丽江云杉组和云杉组.丽江云杉组:体远极面纹理为大的、上下起伏的块状纹理,无颗粒状小球分布,包括丽江云杉和紫果云杉;云杉组:体远极面纹理为团块状凸起雕纹,有或无颗粒状小球分布,有黑云杉、赛尔维亚云杉、白云杉、青扦、红皮云杉、川西云杉、鳞皮云杉、粗枝云杉、青海云杉、白扦和欧洲云杉共12种云杉属。把云杉组划分成三个亚组:红皮云杉亚组、云杉亚组和欧洲云杉亚组。三个亚组的进化关系为红皮云杉亚组、云杉亚组到欧洲云杉亚组的进化演替历程.而丽江云杉组和云杉组之间的进化是平行的.根据花粉形态的相似度:把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列为一种,命名为红皮云杉;把川西云杉和粗枝云杉列为一种,命名为粗枝云杉;把鳞皮云杉定为白扦的变种。通过对云杉属花粉形态对比研究,提出了我国西南部的四川地区是云杉属的一个发源地之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