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原子能技术>2008年全国小型“循环经济”学术研讨会
2008年全国小型“循环经济”学术研讨会

2008年全国小型“循环经济”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07

主办单位:中国核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2008年全国小型“循环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变暖趋势使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大量化石能源燃烧利用,给人类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为减缓温室效应,应对全球变暖,大力开发核能已经成为必然之选。尽管核电已经是联合国原子能机构认定的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废物产生总量上较其他能源少,但是放射性废物治理这一特殊问题确始终对核电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借鉴循环经济理念,推行废物最小化为解决这一世纪难题开辟了新的方向
  • 摘要:秦山核电站历来重视放射性废物的控制,随着运行经验的积累,进一步完善三废管理规定,及时对废物进行收集、处理和入库暂存,对流出物实行严格的排放申请制度,注意三废处理工作的经验反馈,运行以来未发生涉及环境的运行事件,三废治理系统运行良好,排放控制基本有效,年排放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限值。从管理最优化、源头控制、物料的复用以及废物减容技术的应用贯彻废物最少化原则,本文介绍了历年来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减容处理以及规划中的废物减容准备的相关工作,做好废物的循环利用及减少放射性废物的量,也对进一步做好废物减容回收和循环利用等方面提出设想。
  • 摘要:随着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颁布实施,我国核电工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然而长期以来公众对核电安全运行的困扰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影响的担忧,依然对核电行业高速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推行废物最小化,能最有效的管理核设施运行和退役生产的放射性废物,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推动核能清洁能源的良性发展。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放射性废物管理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政策指引、法律规范、最小化战略实施者自身的特性、新管理理念、新技术推广以及最小化战略开展的时间等其他因素,对废物最小化战略的实施产生着影响不可忽视的影响。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度不断加深,核电站产生的废物对环境资源与公众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阐述ALARA(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涵义及其在核电站废物处理设计中的多方面运用,以达到优化核电站废物处理设计与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目的。
  • 摘要: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如碱渣、酸不溶渣及过滤器滤芯等其他的放射性固体废物,通过煅烧减容及改变运行方式,可减少废物的产生量,降低废物的贮存压力,减少运行成本;对于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经过酸化、沉淀及吸附等废水处理工艺,回收其中的金属铀;并对回收废水中的硝酸铵及生产过程废水零排放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研究和试验方案及技术路线,为进一步开展“三废”治理奠定技术基础。
  •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某核设施设备的退役清洗处理,对退役过程中的三废处理及废物的再循环利用进行了总结。各项数据表明,该工程的退役不仅实现了废物最小化,而且最大限度地回收了污染物及有用金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通过对我厂近几年来不自觉地利用循环经济原理的实践,讨论铀纯化生产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为后续的研究与工业实践工作进行准备.
  •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熔炼去污法处理放射性污染金属的工艺,讨论了放射性污染金属经熔炼去污后的再利用问题,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践情况,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现实情况,提出一下几点建议,为今后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 摘要:铀矿开采、加工和纯化过程产生大量含铀、镭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废物,如果处理、处置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和形成潜在辐射危害。为了保护国土和环境安全,保障生态良性循环,促进铀矿冶工业的发展,必须贯彻循环经济的“废物减量化、废物再利用、废物处理和管理”战略方针。在铀矿冶生产发展中要千方百计的从源头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采、选、冶和纯化生产过程的“三废”产生量,加强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提高废物循环利用率,从废物中回收金属铀等等,从而促进铀矿冶工业可持续发展。
  • 摘要: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是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大型铀矿采、选、冶联合企业,是中核集团公司确定建设的天然铀生产主要基地之一。目前,公司有三个铀矿井和一个铀水冶厂在生产,其中三个铀矿井的废水产生量约3200m3/d(山南矿井1500 m3/d,邹家山14矿井1200 m3/d,沙洲矿井500 m3/d),废水中的铀浓度为2.05-2.38mg/L左右,即三个铀矿井全年废水中有2.56 T的铀金属,按平均回收率85%计算,全年可从铀矿井废水中回收铀金属2T左右,按目前天然铀金属价格71万元/T计算,每年可获得经济效益142万元,据统计,山南废水处理站近几年的实际费用为每年25万左右,可见认真做好铀矿山废水处理工作,不但可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可有效地提高铀矿冶技术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现以山南铀矿井为例,对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经济效益作简要浅析
  • 摘要:中核北方铀业有限公司本溪铀矿水冶厂利用沉淀母液冷冻除Na2SO4、沉淀母液进行反萃取操作和用萃余水进行堆浸尾渣洗涤等技术,大大地减少了生产工艺废液的排放量,优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原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金属回收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由于工艺废液排放量的减少,减轻了企业环保压力,确保了矿区周围的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摘要: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淡水总资源量虽居世界第六,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仅为2250m3/年,不到世界水平的1/4,且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同时,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水环境方面,41.7%的河流和50.3%的湖泊还达不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国土环境的安全,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 摘要:文主要阐述了<含铀、氟尾气淋洗及淋洗液再生工艺研究》的工艺原理、方案选择、试验结论。该研究成果为国内首创,是一套全新的六氟化铀生产过程含铀、氟尾气的处理工艺。采用K2CO3溶液对六氟化铀生产工艺尾气进行淋洗,当淋洗液中氟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加入氢氧化钾发生沉淀反应回收其中的铀,再将淋洗液结晶以回收其中的氟,母液返回再生之后循环使用。本科研项目包含两大工艺--即淋洗工艺和结晶工艺,本文重点诠释了这两种工艺的实验室研究以及生产运行试验结果。该科研项目的成功开发,实现了放射性废液闭路循环,达到了放射性废液、废渣的零排放,减轻了放射性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作为铀转化领域的基础实验之一,可为我国大规模铀转化工程项目提供设计依据。
  • 摘要:一、放射源产品简介 目前,工业用放射源所涉及的放射性同位素有近20种,主要的制备工艺为五种:粉末冶金法、电镀、气体法、搪瓷法、陶瓷法等。对于一些短半衰期的核素如:Fe-55(2.6年)、Pm-147(2.62年)、I-125(59.7天)、Co-57(271.8天)、Cd-109(461.4天),由于其核素半衰期短,一般经过几个半衰期后源的活度可减少到很弱,甚至测不到放射性,因此这部分源经过长期放置可大大减少活度,没有回收利用的价值。
  • 摘要:一. 背景 63Ni是一种长半衰期(100a),低能(66KeV)β放射性核素。利用63Ni核素制成的放射源作为离子源主要用于ECD型气相色谱仪、毒品爆炸物检测仪、离子迁移谱仪等仪器的核心元件--电子捕获检测器中。63Niβ放射源主要采用电沉积工艺制成,利用此工艺的制成的源为固体源,牢固性好,不会脱落,不污染空气:而且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在高温情况下(如在400~500℃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另外,利用电沉积工艺的制成的源安全性能好,制作和装配时不需要增加特殊的屏蔽措施,操作安全、方便。
  • 摘要:本文重点调查与分析了现行核工业体系涉及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及优化管理,物料或“废物”循环、再生利用等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欧共体成员国家,以及中国政府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监管要求、技术导则、技术文件等. 从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人类关于发展的观念,主要是以经济的增长来进行定义,认为经济增长了就是发展了。直到20世纪60~80年代,人类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公害事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痛苦之后,开始积极反思和总结传统经济发展中不可克服的矛盾,努力探寻新的发展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广泛酝酿并逐渐成行,这一发展舰堪称人类社会现代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目前己被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基本认同,并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行动之中,作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 美国政府在1976和年1980年分别颁布了<资源保护回收法》、 <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在1984年颁布了《资源保护回收法》中的危险和固体废物修正案。这些法律的颁布及实施推动了废物最小化概念及原则的提出。1988年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出版了《废物最小化评价手册》。该手册明确指出,可以通过减少源项、再循环和再利用、处理和处置方法实现废物最小化。与此同时,废物的产生者也认识到废物最小化原则对他们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因此资源循环与再生利用也就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199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其技术文件《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和分离》中提出了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概念。随后,IAEA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核工业体系各个环节(如矿冶、燃料制造、核电站、后处理等)及核设施各个阶段(如设计、运行、退役等)中废物最小化和物料循环再生利用的技术要求。1995年IAEA发布了“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中九条重要原则。这些文件详细地阐述了IAEA关于核废物管理的重要思想 中国政府有关部委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继发布了一些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文件,加强物料和工业“废物”的循环与再生利用。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组织制定“循环经济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成为勾画循环经济法草案的主线。在我国核工业的创建、自主发展以及核电发展过程中,我国核行业主管部门和核安全监管部门也相继颁布了有关核工业与核技术利用产业领域放射性废物和物科循环再生为了促进我国核工业、核电事业、非核动力应用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核电和非核动力应用技术产业的公众可接受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放射性废物”和“放射性物料”的循环与再生利用足其一重要的战略途径。例如,在所有核燃料循环过程中,利用大量的设备和材料生产它们所设计的最终产品。然而,与其它任何工业设施一样,在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期间,除了主要产品之外,还将产生一些副产品、边角材料和废物。大量的这些材料、副产品或废物的某些成分都具有潜在的价值,并可以在原来的工艺内再利用,或直接或经恰当处理之后可以在工艺之外再利用。不同材料涉及的程度及在核工业内它们循环与再生利用的可能性,在核燃料循环活动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且通常是随着从前端到后端处理,直到退役而不断增加。废物附属产物的最小化和循环与再生利用的实践,可以改进工艺的经济性、可以最小化潜在环境影响。在核燃料循环设施寿命期间的所有阶段,从运行、维护、修改到退役,都将产生大量的附属产物,包括:副产品、边角材料和富余工艺材料,工厂构筑物和设备等,它们被归类为废物且可能伴有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不管这些附属产物是否有潜在价值,它们都必须得到恰当的管理,保证整体燃料循环尽可能地使成本最有效,使环境影响最小化。因此,“循环与再生利用”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 摘要: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全球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选择优先领域来推动循环经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会议上指出的“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这实际上已经明确了应该在资源的开采、生产、废弃等社会生产的主要环节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摘要:核工业设施运行和相关的实践活动,都要确保公众成员受到的辐射照射处于可接受的限值之内,并要达到残留放射性的材料产生的照射可以控制的目标。遵照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导则等的规定,本文提供了实施放射性物料解除管制的操作流程,如果采用建议的操作流程,核设施以及核技术利用单位的运营者就可以对办公设备、计算机、手持工具、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金属废品等放射性物料进行解除放射性管制和再循环再利用,进而能够确保满足GB14500-2002中建立的要求,同时也能确保公众受到的放射性剂量将满足适用的管制标准和最优化原则(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 摘要:本文以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放射性废物为例,仔细分析了压水堆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的主要来源、组成和处理工艺。通过对影响废物产生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了多基地、群堆模式下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的最少化管理,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对新建核电站减少废物产生量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摘要:目前,全球的商用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已经成熟,回收钚制成MOX燃料已在压水堆上使用,但回收铀直接在压水堆上利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许多国家和压水堆业主都不主张在压水堆上使用回收铀。而重水堆在利用压水堆的吲收铀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不用浓缩、放射性水平较低、燃料利用率高等,技术上容易实现,工程上代价小,因此国际上“全球核能伙伴计划”(GNEP)等正在积极开展技项目的研发,其应用前景十分看好。我国既坚持乏燃料后处理、走闭式燃料循环的技术路线,同时又是少数几个既有压水堆又有重水堆的国家之一,开发回收铀在重水堆上直接使用的技术并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核燃料闭式循环体系、提高铀资源利用率、维持核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秦山三核正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燃料制造厂家,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初步选定了回收铀与贫铀混和得到与天然铀等效的铀原料、采用原37元件棒束结构(即37/RU+DU)的燃料技术方案,并计划在2-3年内首先在秦山三核的重水堆上实现几十个37/RU+DU燃料棒束的示范性验证,为该项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 摘要:温度上升了的循环冷却水排放到环境中,即热废水。文章介绍了目前我国关于循环冷却水的相关法律法规、核电站循环冷却水(包括一次循环冷却和二次循环冷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循环冷却的技术关键;并指出有效利用循环冷却水余热,降低排放到大气、水域中的热量,可避免热污染发生,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提出未来该问题上的研究方向。
  • 摘要: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介绍了中核集团在前端核燃料设施中回收使用大宗的材料资源的情况,列举了有关设施对放射性崮体废物进行铀的提取,实现了清洁解控的目标。首次从为增大铀资源能量产出消耗比的角度,指出增大铀在浓缩和元件制造环节提高收率的重要性,探讨了加大能源资源--铀收率在浓缩环节的方向。本文还从设计这个源头开始,提出了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和提高再利用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今后需开展研究的课题。
  •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核工业北京华清公司参与了制定放射性污染金属材料从控制区移出的暂控标准,中国核工业北京华清公司进行了多个单位的放射性污染金属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实践,成功地回收并再利用了7300多吨纲铁、不锈钢和有色金属。在中核总安防局和国家环保局放射处的指导下,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下,迈出了我国放射性污染金属材料再利用的第一步,创造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本文介绍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废弃物的控制、处理/处置情况,以及废弃物的最小化、减量化和再利用实践,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想。
  • 摘要:四号机的退役是在二十多年前进行并完成的一项指令性任务
  • 摘要: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保护后代和放射性废物产生最小化,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与人类生存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废物最小化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现状,探讨了废物最小化和循环经济战略对推进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 摘要:从采用熔炼去污的方式对铀核素污染的退役废金属处理,并再生循环利用的过程,分析和阐述了熔炼去污的机理、特点和经济效果,提出了今后的工作和建议。
  • 摘要:介绍了铀矿采冶工艺;铀矿采冶废水来源、循环利用途径及其指标;废水处理方法以及矿坑水中金属铀的回收情况。铀矿采冶废水来源包括吸附尾液、萃余液、尾矿水、矿坑水、转型液、沉淀母液,其循环利用途径主要有返回用于溶浸液、淋洗剂、反萃取剂、洗涤液、尾矿再制浆等
  • 摘要:引 言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资源问题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支撑。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日益增长,资源对社会文明的贡献累积效应正在急剧减少,并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制约。当今世界,能源、资源成为了各国政府首先考虑的关键问题,石油危机、能源紧缺、资源快速枯竭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值得关注的是,年初以来出现的世界粮食危机,似乎在鲜活地告知人类,资源问题正日益逼近人类的生存问题。
  • 摘要:介绍用絮凝沉淀并结合中空纤维膜微滤组合工艺(CMF)处理含铀钚镅的低放水平废水。叙述了一体化中空纤维膜废水处理实验装置在废水处理中的固液分离、去污效果,及两种清洗方法对微滤膜通量的恢复等。CNF工艺对241Am、239Pu废水的去污率均大于99.9%,对含贫化铀废水去污率大于99%,平均浓缩倍数为190,为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使用的常见密封放射种类、拥有数量情况,退役或闲置密封放射源的处置及回收再利用现状,对在退役密封放射源回收再利用领域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 摘要:一、背景 目前石油、天然气及煤田气层测井需要采用1~26居里的241Am-Be中子源,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其使用期为15年。我国于八十年代开始制造测井用241Am-Be中子源,据统计全国各油田在用241Am-Be中子源约200枚(包括国外进口源),其中约40%已超过服役期,但由于世界范围内241Am材料的缺乏,这部分源仍在使用,由此造成潜在安全隐患:超期服役源存在变形和焊缝泄漏的可能。241Am为极毒核素,一旦泄漏向环境扩散,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极大危害;还有一部分源退役后,在回收站永久性储存,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看管以防盗。因此,如能将孔241Am-Be中子源回收再利用,既可解决原料缺乏问题,又可消除安全隐患,并可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法规,回顾了国外促进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针对核能开发中的资源开发利用及废物最小量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 摘要: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是废物的体积和活度减至可以合理达到的最小值,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2年首次提出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概念后,其内涵、目标又有不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系列技术文件和报告,以及国内外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核管会、欧洲委员会以及我国在清洁解控水平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 摘要:工业废渣是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占总利用率的80%。为了使工业废渣得到合理再利用,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工业废渣再利用的相关法规,针对我国工业废渣利用的相关标准,提出一些建议。
  • 摘要:本文是根据我厂扩散工艺系统30多年的运行经验,对我厂扩散工艺系统退役中所产生的废物情况、废物的最小化、废物的循环利用以及辐射防护与辐射监测,所进行的分析。这些分析,对我厂扩散系统下一步退役中的循环经济应用,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