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6-10-2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单穴电针、四维牵引联合调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采用单穴电针、四维牵引联合调脊手法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针灸牵引推拿疗法.两组治疗时间与次数均相同,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X2=18.105,P< 0.01),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6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步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的人滑膜细胞和人软骨细胞共培养体系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初步阐释黄芪甲苷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rn 方法:通过β-catenin慢病毒载体转染正常人滑膜细胞,激活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的人滑膜细胞与正常人软骨细胞置于Transwell小室中共培养.黄芪甲苷混悬液干预共培养体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对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MMP-7、CTX-Ⅱ、COMP表达的影响.rn 结果:黄芪甲苷干预后,ELISA法检测发现滑膜与软骨细胞上清液中MMP-7、CTX-Ⅱ、COMP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升高(P<0.01).rn 结论:1.黄芪甲苷可以抑制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MMP-7、CTX-Ⅱ、COMP的表达.2.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OA滑膜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滑膜炎症、调控滑膜-软骨共同体系微环境、达到抑制软骨降解,促进软骨细胞功能恢复而治疗骨关节炎.
  • 摘要:何天祥研究员出生于蒙古族骨医世家,为何氏骨科第五代嫡传传人.长期跟随何天祥研究员学习中医骨伤科学与艺术形体损伤防治两个领域的诊疗经验与学术思想,收获颇丰.今就何老开拓创新学术思想和独具一格的诊疗经验,简述其要,供伤科及艺术医学同道参考.其一,骨伤科方面:继承祖辈以武术为手法身功、技巧的医武结合传统手法,手医、心医、量体量伤施法,力达指端,深透肌筋;侧重外治,分段用药,分杀其势,常捷内治;夹板固定因形制器,动静结合调动患者肌筋收缩的自身修复能力;创新了防止骨折复位后再移位的固定性手法.其二艺术医学方面:创立了有中医特色的"东方艺术医学"新学科,首次提出临场征兆性诊断与临床症状性诊断相结合的新学说、新观念,创立了通医懂舞、医舞结合、寓舞于医、以医促舞等新理论和好、快、美的新疗法.好,治疗后要经受跳、转、翻、旋等动作的考验;快,治疗速度快,以免因伤休息形体改变与"回功";美,治疗保持形体美.改过去经验选材的外求法为科学选材的内求法,提高成材率,降低损伤发生率;筛选舞戏动作,按动作规范作为康复功能的锻炼招式,练身练心,循序渐进,保持已有的训练效果和形体等.
  •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是传统中医骨伤科中整复技术的精华,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且大多临床疗效确切,至今在临床广泛应用.学习掌握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技艺,是中医骨伤科及岭南骨伤科学术流派学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洪明胜主任关于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特点、正骨复位、夹板固定等方面独到的见解和临床经验,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是传统中医骨伤科中整复技术的精华,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且大多临床疗效确切,至今在临床广泛应用。学习掌握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中医骨伤科及岭南骨伤科学术流派学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洪老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体现了其“整体为先,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的学术特点,强调骨折整复过程中正骨复位、夹板固定、推拿理筋的要点和临床重要性,要求做到务实求真,手摸心会,知行合一,传承可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手法特色、固定材料、体位及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以期提高手法复位等非手术疗法的疗效。
  • 摘要:文章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第三方盲法的试验方法,观察组服用自制制剂鹿灵活络合剂,而对照组选用颈痛灵胶囊。在治疗前、第二周、第四周、第十二周分别记录VAS,NDI、中医症候评分、自我满意度。通过数据统计后,发现反映疼痛程度的VAS的改善明显,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作为综合评定的NDI及中医症候评分的统计结果却差强人意,两份评定量表中的单项症状治疗前后评定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评分的改变与时间相关性表现中,大多数无相关性出现在第4周与第12周时。同时,患者诉症状改善明显,而量表前后记录改善不大,甚至增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评价方法的优劣进行探析。从最终完成全部治疗及疗效观察的67例患者中进行数据统计,从NDI的单项症状来看,疼痛的发病率位于首位,其次为阅读时的颈项痛和头痛,这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痛”的特点相符合,而驾驶时颈痛发生率最少,这可能与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会驾驶而间接增大样本基数有关,以致比率可能存在误差。中医症候单项症状中,位于前列的是口干、肢体麻木、失眠和畏寒肢冷,这也与颈椎病常见的风寒湿邪、气血不和的病因病机相吻合,气血不畅,温煦濡养失常,可见失眠、畏寒肢冷;气血化生不足,经脉失养,可见口干、肢体麻木。中医症候相对NDI症状间发生率差别较小,可能与中医症候评分的等级梯度过大有关。
  • 摘要:目的:评价抗骨质增生合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于2012年5月起,通过与抗骨增生胶囊阳性对照的随机临床研究,对骨质增生合剂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末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为83.63%,对照组为81.13%,两组之间28天末的疼痛及日常生活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僵硬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VAS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二组之间在疼痛、僵硬、关节肿胀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常生活VAS积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抗骨质增生合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研究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缺氧致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损伤的保护作用.rn 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活血定眩胶囊组15只,采集两组大鼠血清.将bEnd.3分为空白血清正常组,缺氧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活血定眩胶囊血清组,给药后,bEnd.3缺氧6h.应用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微丝的结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按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VEGF水平.rn 结果:中剂量活血定眩胶囊血清组可显著对抗缺氧造成的损伤,明显改善bEnd.3细胞骨架微丝紊乱,抑制细胞上清液中LDH的增加(P<0.01),并显著增强NO分泌和GSH-PX活性(P<0.01),以及促进VEGF分泌.rn 结论:活血定眩胶囊对缺氧所致bEnd.3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等关,对CAS致脑内皮细胞增殖及毛细血管新生的研究亦有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研究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抗缺氧致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损伤的作用.rn 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 5只、活血定眩胶囊组15只,采集2组大鼠血清.将bEnd.3细胞分为空白血清正常组、缺氧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活血定眩胶囊血清组,给药后,bEnd.3细胞缺氧6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按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rn 结果:中剂量活血定眩胶囊组可显著对抗缺氧造成的损伤,明显改善bEnd.3细胞的形态,使缺氧所致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有效抑制缺氧诱导的bEnd.3细胞发生G1/S期阻滞,抑制MDA生成,增强SOD活性.rn 结论:活血定眩胶囊对缺氧所致bEnd.3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中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rn 方法:将90例膝关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对照组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均行关节穿刺取关节液,检测关节液中IL-1、IL-6、TNF-α及NO的含量,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评价.rn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WOMAC(Westem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srsiti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及NO的含量比较,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及NO的含量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可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能减少关节液中IL-1、IL-6、TNF-α及NO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这可能是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 摘要:立希教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经验.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本病的病机当属本虚标实.标实为外伤后瘀血闭阻,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在辩证论治方面,主张采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健脾理气、化痰除湿、补益肝肾、补气养血、以通为补、养精填髓的标本兼治的治则治法.同时还主张采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外同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附验案1则.
  •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非编码蛋白质的新型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参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如表观遗传学调控、肿瘤的调控、神经系统功能等.研究人员对骨代谢相关lncRNA的作用、靶基因、相关信号通路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它们在调控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探讨lncRNA及其调控网络对骨组织代谢的影响,初步明确lncRNA在骨代谢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肿瘤等骨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己成为近年骨科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 摘要:林定坤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及理论的研究,提出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发病过程当中,狭窄是基础,失衡是关键.退行性狭窄所造成管腔狭窄,进而压迫神经或引起神经的血运障碍,是该病的发病基础.尤其在中老年人,退变所造成的狭窄可能是一种常态,是功能性衰老.有病理基础存在之后,在体位改变时造成的动态狭窄,这种动态的改变、力学环境的失衡,才是真正导致刺激和压迫神经的主要原因,是诱发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的重要因素.rn 基于此,林教授提出控制动态压迫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关键.林教授提出应以石氏伤科"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十二字方针作为指导理念,以林教授"控制动态压迫为核心,消除炎症反应、促进血运恢复"思想为治疗原则,以恢复内环境平衡,建立脊柱稳态为治疗的要点,并强调患者日常的功能训练及生活起居,重视加强腰背肌、腰大肌和腹肌的肌力和协调性,为脊柱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持,起到"筋束骨"的作用,使脊柱的稳态能长久的保持.
  • 摘要:目的:探讨祛痰逐瘀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生物活性的影响.rn 方法:50只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干预8周,麻醉后取左股骨头行HE染色,无菌下取骨髓培养BMSCs,MTT检测细胞增殖,ALP活性检测成骨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能力.rn 结果: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空骨陷窝率明显增高,中药高剂量组空骨陷窝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BMSCs第72h增殖能力和ALP活性明显高于其它4组.成骨诱导14天,中药高剂量组茜素红定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模型组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下降,中药高剂量组BMSCs增殖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说明祛痰逐瘀法预防激素性ONFH可能与调控BMSCs成骨分化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探讨中药对腱-骨愈合的促进作用.rn 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温补肾阳组、滋补肾阴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各12只.构建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模型,使用中药干预并制备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腱-骨愈合情况,评价各组腱-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rn 结果:HE染色可见六味地黄丸组的腱-骨界面区内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优于金匮肾气丸组,金匮肾气丸组优于盐水组.Masson染色可见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六味地黄丸组最优,金匮肾气丸组次之,盐水组的胶原纤维增生情况最慢.rn 结论:本研究提示补肾中药能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但补肾中药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释.
  • 摘要:目的:观察固本增骨胶囊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rn 方法:分离BMSCs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通过MTT法检测固本增骨胶囊含药血清对BMSCs活性的影响,于干预后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Fow Cytometry,FCM)检测固本增骨胶囊含药血清BMSCs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rn 结果:相对于正常组,中剂量固本增骨胶囊含药血清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明显促进大鼠BMSCs增殖活力(P<0.01),且促使ALP,促进G0/G1期的BMSCs向S期和G2/M期转化(P<0.01),促进BMSCs的增殖,降低BMSCs的凋亡率.rn 结论:固本增骨胶囊含药血清能促进BMSCs体外增殖并诱导其成骨分化,并减缓细胞凋亡.
  • 摘要:目的:探讨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配合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rn 方法:2014年8月~2015年8月,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2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配合通道下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37例(微创组),采用腰椎传统后路手术35例(开放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疗效评定及随访采用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对所有患者术前ld,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疗效进行评定.rn 结果: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术后随访期内JOA评分、ODI评分及VAS评分与开放手术相比,早期(3个月内)有统计学差异,后期(6个月、1年)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配合通道下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正确选择适应症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许氏伤科特色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势,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伤骨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时间6个月,采用许氏伤科特色疗法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石膏外固定疗法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X线表现、疼痛、肿胀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根据Gartland-Werlkey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rn 结果:获得成功随访的5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79天,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7.3天,骨折术后两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上基本相当.根据Gartland and Werlkey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优8例,良18例,可2例,差1例,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9.66%;对照组优6例,良16例,可6例,差2例,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7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rn 结论:许氏伤科特色疗法在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方面优于石膏外固定;许氏伤科特色治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总结邓运明教授治疗骨痿的临床经验,并对治疗骨痿的经验方—骨疏康方进行分析.rn 方法:回顾历代医家治疗骨痿的学术思想沿革:《内经》最早对骨痿命名并指出其发病与肾脏密切相关.隋、金元医家提示脾脏作为后天之本对骨痿发病有重要影响,现代研究则认为瘀血和肝郁是骨痿发病的诱因.邓运明教授根据骨痿好发人群的体质特点,认为肾精亏虚与瘀血阻络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是骨痿发病的基本病机.治疗骨痿须遵从理、法、方、药的基本原则,除了抓住"虚与瘀"的基本病机,还应树立整体观念,"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辨证论治为依据,灵活使用药对及相使相须等配伍理论,自拟经验方——骨疏康方.方中以鹿角霜、黄芪为君药,运用鹿角霜—煅龙骨—煅牡蛎、牛膝—杜仲作为药对配合骨碎补、锁阳、菟丝子、枸杞补肾涩精,以达开源节流,标本同治之功,佐以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补血,使肾精来复而瘀滞自除.同时兼顾骨痿常见之正虚邪恋,加入徐长卿、五加皮等祛风除湿药,达到消补兼施,补而不滞的效果,并附上病案加以说明.rn 结果:邓运明教授从老年人"多瘀、多虚"体质特点出发认为骨痿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在继承先贤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拟定骨疏康方以补肾活血法治疗骨痿,使肾精得固而瘀去新生,同时加入祛风除湿药治疗常见兼证,弥补传统"肾主骨"理论指导下单纯补肾的治疗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rn 结论:邓运明教授传承和发展了治疗骨痿的学术理论,自拟骨疏康方治疗临床常见肾虚血瘀型骨痿,值得临床借鉴.
  • 摘要:目的:探讨动力悬吊牵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rn 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93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布带悬吊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8-10周后带腰背支具下床挺腰活动,在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后前缘及侧面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对93例病人进行出院后1-3年的随访,82例症状及阳性体症基本消失,脊柱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69%.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有明显提高(P0.01),压缩椎体侧面高度有明显恢复(P0.01),脊柱后凸Cobb角有明显改善(P0.01).rn 结论:治疗后可使病椎椎体恢复一定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复位效果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它经济,可靠,实用,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疗法.
  • 摘要:骨化性肌炎为全身骨骼系统之外出现的骨结构,病理组织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软骨形成,可导致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肢体好发部位常为容易受外伤的肘、肩、膝、大腿、小腿、臀部等肌肉与骨连接部。有文献报道约有60%-70%的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有些患者则继发于下肢骨折术后。本文报道病例为继发于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螺旋CT示:右侧臀部软组织内可见一骨性结构,其上缘与右侧骼后上嵴形成假关节,下缘位于右侧股骨颈上方,长度约11cm,如此大尺寸的骨化性肌炎比较少见,股骨髓内钉固定术手术切口位于股骨解剖轴上,即股骨大转子上10-15cm、再向后3-5cm处,术中需分离臀肌,到达股骨大转子顶部再逆行扩髓。有文献报道此种情况下形成骨化性肌炎可能的原因是术后肌肉内血肿有碎骨膜或骨块,释放骨母细胞,形成异位骨化。亦有文献认为术中反复逆行扩髓将松质骨带入肌间隙几关节囊周围,形成植骨。rn 该病例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界清、局限,可见骨化组织,临床无疼痛,属于钙化修复期,因该例患者并未出现临床症状,仅体格检查发现右髋关节活动稍受限,但并未影响其生活质量,故未进行治疗,嘱其注意观察,后期如果影响髋关节活动再进行进一步治疗。
  • 摘要:荐椎骨会影响到全身产生疾病,这个论述从来没有人提过,殊不知人在一生当中,所发生的一切疾病,包括生活习惯,受过的创伤,情绪的变化起伏,都会被记录在这块骨头当中,而当这块骨头有所变形或易位,都会让人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最后因疾病形成老化而慢慢地死亡,所以如何照顾这一块骨头使其功能正常,将是未来是养生保健医学的重要课题。rn 由于作者在临床上实验,发现荐椎骨系统,能与身体各个部位产生结构性的共振,所以也会影响到其他身体的部位产生各种疾病或变化,以往只是治疗身体部份,比如脊椎以及各种内脏疾病,却不知这一块小小的骨头周边的整个系统,会如此深切地影响着人们,因此,希望能够借由作者的发现,抛砖引玉,引领未来杏林同道,加以深入探讨与研究,余愿足矣。rn 现代人工作量大又忙碌,几乎很少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压力大、饮食不节,所以常会有各种酸痛、腰酸背痛、关节退化等等疾病,甚至于急速老化,各种病痛接踵而来。rn 内经云:腰者肾之府;肾脏不好,寿命就会减少,更会时常精神不济,因此骨盆的保健就很重要,然而这些病痛,往往都是因为荐椎骨与骨盆病变,滑液囊润滑液不足,知道身体里面有很多的润滑液,它是一种组织液,具有润滑与活化身体组织的作用,每当组织液减少的时候,骨头与肌肉之间便会变得很干燥,引起整个荐椎骨皱缩变形,因此需要特殊的异极平衡手法来复位跟活化,使组织液继续分泌,滑液囊便会再生活化整个骨盆,借此保健使人不病。rn 综合统计数据,本病发生的原因多而复杂,其中像是运动受伤、车祸、劳动所引起的职业伤害、甚至于坐姿不良、年龄老化、睡眠品质不佳,更年期妇女、情绪起伏太大或惊吓,这些都足以造成骨盆歪斜,人体骨盆一旦歪斜以后,会造成滑液囊口润滑液,不能正常分泌而使骨头干燥,缘此,由骼骨、肠骨、荐尾骨所有构成的骨盆功能失常,尤其是荐尾骨左右边同位质变最为严重,将会影响脊椎的整体结构,润滑不足,骨盆将因皱缩而歪斜,压迫到第五腰椎的关节面,使得椎间盘软骨部分,形成软骨刺突出压迫神经,造成尾骨合并髋骨膝盖骨的退化,及所有的腰部骨盆的疼痛。rn 另外,骨盆不正,下梁不正上梁歪,也会造成脊椎以及全身的许多毛病,所以,本技术的论述内核,是以骨盆位置不正为调整基础,让身体中轴线回复正常,全身的骨骼与脏器,就会因自愈力恢复,借由共振而摆荡回复正常;另外许多妇科以及泌尿科,还有内分泌生殖系统,肾脏病,体质虚寒等等……,也大多数因此而起,可见得骨盆是否位在中轴在线,对于人的一身健康非常重要。
  • 摘要:髋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是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塌陷的主要并发症.其高发年龄为30~50岁.在股骨头坏死塌陷前阶段进行保髋效果显著.其适应证为:(1)塌陷(疼痛)时间<6个月;(2)塌陷程度<4mm;(3)年龄<45岁;(4)髋关节功能良好;(5)依从性良好.无论采用哪种保髋手术,均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清除死骨,确保植骨床血运良好;(2)充分打压植骨,配合有效支撑植骨;(3)植骨材料以自体骨为首选;(4)尽可能小的创伤和充分暴露;(5)不加重股骨头血运的破坏;(6)不增加失败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难度.从临床症状(疼痛)与影像学表现(骨髓水肿、头内骨折)综合分析疾病所处的病理阶段,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观察患者步态,检查关节旋转功能,综合分析,是保髋治疗的基础,保髋治疗成功与否取决于及时、精确的诊断以及对ONFH病理改变的充分认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对于塌陷前的治疗,必须在修复塌陷的同时,防止发生新的塌陷;对于己发生塌陷的ONFH者的治疗原则是:彻底修复坏死,恢复头内、关节稳定,改善头臼关系.
  • 摘要: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ONFH)前外侧部分负重区的骨保留与塌陷进展之间的关系.rn 方法:87位患者(102髋)经MRI诊断为ONFH ARCO Ⅱ期,均经历自然进展.通过双髋正位和蛙式侧位X片观察股骨头塌陷与负重区骨量保留情况,并通过对术后取出的股骨头的形态分析进行证实.按照坏死病变部位与股骨头前外侧部的关系,将坏死分为三种类型:1型:坏死区位于后内侧和中心部位;2型;坏死区占据前外侧一部分;3型:坏死区涉及整个前外侧部.对不同类型的塌陷发生率和塌陷时间进行评估.rn 结果:在所有塌陷的60髋中,46髋(76.7%)由双髋正位X片证实塌陷,57髋(95.0%)由蛙式侧位X片证实有塌陷,有明显的的统计学差异(P<0.01).102髋ARCO Ⅱ期ONFH,3型塌陷率明显高于2型,且发生塌陷的时间明显较短.6髋1型塌陷在随访期未发生塌陷.组织病理学分析证实塌陷区在股骨头前外侧部.rn 结论:股骨头坏死前外侧部的骨保留与潜在的塌陷进展有关.当坏死灶累及前外侧部时,需要采用外科手术以预防塌陷.
  • 摘要:骨折复位固定技术是中医骨科外固定的精华,何氏骨科关于骨折复位固定手法是在实践中创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既与中医药学一脉相承,又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临床疗效深受病员广泛赞誉.本文针对常见骨折,对何天祥教授之手法整复固定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指出在临床应用时,要根据骨折类型和不同的部位,灵活施法,可单独操作,亦可复合运用,如把法中加入卡法,托法中加入挤法,挤法之中加入卡法等等。既可在固定时起到稳定作用,又可在复位时起到支点,力点的作用。这就需要临床医生临症时,熟悉解剖,找准部位;又要根据骨折的创伤机制,骨折的不同类型,先设计好力点、支点等力学关系;因人,因伤,因位等情况辨证施法,应顺应生理自然,调动患者自身内在动力,真正达到“机能于外,巧生于内”,“患如知者,骨已拢”的艺术境界。
  • 摘要:本文对OP经典的OPG/RANKL/RANK、Wnt/β-catenin、BMP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了综述.指出许多骨代谢调节因子及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均己被证实是通过MAPK途径调节骨代谢过程的,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肤PTHγP,药物雷奈酸锶等。其中,锶盐类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显著促进MSCs增殖,并提高OB的碱性磷酸酶表达。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可激活ERK1/2和P38,其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作用是通过ERK/MAPK通路作用于下游的转录因子Runx2完成的。
  • 摘要:目的:对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在治疗退变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探讨.rn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住院并需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微创手术进行减压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予以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rn 结果: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0±1 4.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11.8)ml,术后平均首次下地时间(1.0±0.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0±1.5)d.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VAS评分及ODI指数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优于术前(P<0.05).根据0DI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优26例(72.2%),良6例(16.7%),中3例(8.3%),差1例(2.8%),优良率88.9%,有效率97.2%.rn 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利用.
  • 摘要:目的:观察痛风散对大鼠的消肿和降尿酸的作用.方法:对大鼠进行造模,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痛风散和秋水仙碱分别治疗急性痛风性模型大鼠,测量大鼠右踝关节的肿胀程度;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测定大鼠血清尿酸的数值.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痛风散各剂量组和秋水仙碱均不同程度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尿酸,但不能达到正常组水平,原因为大鼠连续制造高尿酸血症同时再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机体肾脏损害较大,短期内难以通过治疗恢复。结论:痛风散具有显著的消肿、降尿酸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术后置换节段曲度(range of motion,ROM)和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影响.rn 方法:2014年01月-2015年12月,对20例患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55岁,平均44.6岁.病程1~25个月,平均6.5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1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置换.对同期19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B组,男11例,女8例;年龄34~68岁,平均53.5岁.病程1~30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融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节段颈椎曲度、颈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情况及颈部AS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20.6个月。A组术后无假体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B组术后6个月摄颈椎正侧位片示植骨全部达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等。两组神经根型患者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满意。两组脊髓型患者JOA评分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前及随访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手术节段颈椎后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高于A组(P<0.05)。B组RO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部AS发生率A组为15.18%, B组为4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与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相比,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能维持并能够有效改善手术节段ROM及曲度,避免ROM的减少,术后颈部AS的发生。
  • 摘要:中药剂型是通过对药物的简单加工以达到增强治疗作用而形成的.石氏伤科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在临床上对汤、丸、膏、酒、散(粉)剂的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一系列各种剂型的名方验方.其多样的剂型变化拓展了骨伤科药物治疗的方法,丰富了骨伤科中药治疗内涵.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剂型为中医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石氏伤科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重视从整体上辨证,“治伤先识人”,推崇明·薛己所体现的“十三科一理贯之”学术思想,提出对伤科“兼邪”的施治。因此,用药重视方随证变、药随病异。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牛剪子汤、新伤续断汤、柴胡细辛汤、麒麟散、大红丸等多种剂型的名方验方。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开拓创新了中医伤科内服药。其多样的剂型变化拓展骨伤科药物治疗的方法,丰富骨伤科中药治疗内涵。
  • 摘要: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近几年来的文献研究显示了肌电图检查对神经根损害的定位诊断相较于影像学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这是由于肌肉组织的活动受神经支配,在腰突症患者中,受累节段的肌肉肌电图的异常变化能准确提示神经根损害的部位,其神经源性损害是神经根受压的直接证据,利用不同时期肌电图检测数据的变化程度亦能反应病情进展的程度。同时,肌电图技术在术中监测方面的应用亦愈来愈普及,由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标准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症状的标准,故而可以为施术者提供较为客观的安全指标,从而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但是对于如何设定最恰当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标准,提高术中操作对神经损伤与否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尚待进一步的比照实验来验证。
  • 摘要:目的:探讨肩胛固定旋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治疗的57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肩胛固定旋复法复位,统计其受伤至复位成功后的时间、复位时间、并发症例数.并根据VAS评分系统记录患者复位前、复位后的疼痛评分;复位后3个月按照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rn 结果:本组全部57例54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达95%.伤后至整复时间最短0.7h,最长39h,平均3.4h.复位时间32s-110s,平均65s.患者留院时间36min至148min,平均68min;复位前、复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7.5士0.3分、2.4±0.1分;复位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产生医源性骨折及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片均证实肱骨头在位.本组57例患者50例获得随防,随访时间4~12个月,50例获得随访的患者在随访时间内仅有3例在剧烈活动时再次脱位;3月后Neer评分提示50例优,7例良.rn 结论:肩胛固定旋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复位轻柔,复位时间短且安全、成功率高,无明显并发症,需要牵引力量小,患者痛苦少.适应于所有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对年轻体壮者、年老体弱及麻醉禁忌者、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和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基础疾病者亦尤为适宜,符合肩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原理,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研制膝骨关节炎(KOA)中医证候患者报告结局(PRO)评价量表.rn 方法:研究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患者访谈收集各种证候类型KOA的主观症状,整理归类后得到包含24个主观症状的原始条目池;通过专家问卷对原始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判,得到包含11个条目的KOA中医证候PRO评价量表条目池;根据患者对11个条目的关注程度,得到条目权重.rn 结果:得到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PRO评价量表,量表包含疼痛、肿胀、僵硬等11个与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有关的条目,并具有不同的条目权重.rn 结论: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PRO评价量表把PRO评价量表形式引入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符合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可以为中医疗法在KO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提供一个客观化、标准化的测量工具.
  • 摘要:目的:观察短杠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索特异性手法对比非特异性手法的优势,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rn 方法:选取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非特异性长杠杆手法组(A组)和特异性短杠杆手法组(B组),各30例.两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和ODI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和患者自我量化功能障碍进行疗效评价.rn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B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本研究所用非特异性长杠杆手法和特异性短杠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一定疗效,短杠杆手法在改善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优于长杠杆手法,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的优点.
  • 摘要:目的:对比单纯PKP与PK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讨二者治疗方式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rn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61例.其中单纯PKP组(A组)36例,PKP结合过伸复位组(B组)25例.统计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前、术后ld、术后2w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61例均获得完整资料.B组的手术时间(65.3±7.1)min长于A组的(48.5±6.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骨水泥注入量(4.9±0.7) ml多于A组的(4.3±0.6) 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三个时间点的椎体前缘高度分别是(19.8±2.9) mm、(22.2±2.6) mm、(22.1±3.2) mm;B组分别为(19.3±3.3)mm、(25.4±2.3)mm、(25.5±2.8)mm.A组三个时间点的Cobb角分别是(22.5±8.3)°、(13.3±6.2)°、(13.6±6.9)°;B组分别是(22.9±7.9)°、(11.6±7.2)°、(11.8±7.5)°.A组三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别是8.2±1.5、2.3±1.3、1.9±0.7;B组分别是8.3±1.2、2.3±0.9、1.1±0.5.两组术后ld与术前相比,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显著改善,且B组改善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w与术后ld相比,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1d与术前相比,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下降大致相同,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2w与术后ld相比,VAS评分均下降,B组下降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单纯PKP与PK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PKP结合过伸复位的手术时间及术中骨水泥注入量要多于单纯PKP.在短期内PKP结合过伸复位较单纯PKP可以更好地改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变.中医认为此病属"腰腿痛、痹证"范畴.从"辩证论治;分期治疗;中西互参;内外结合"等几个方面总结董建文教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肩周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肩周炎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对肩周炎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依据.rn 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来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收治的肩周炎住院患者.对照组是同期前往医院探望病人的健康人群或无肩部疾病的就诊患者,对照组以年龄相差5岁以内与病例组1:1匹配,共获得病例对照100对.以性别、职业、既往疾病等方面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面谈的方法,对潜在的肩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信息收集.数据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肩周炎的危险因素.rn 结果:1.糖尿病、轻微外伤史、甲状腺疾病、颈椎病是有意义的变量,可能与肩周炎发病有关联,OR(95.0%CI)值分别是3.8(1.419,10.177),4.25(1.430,12.630),2.1 (0.989,4.459),2.273(1.118,4.619).2.多因素逐步分析,轻微外伤史和糖尿病是肩周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0% CI)值分别是3.747(1.227,11.446),3.381(1.23,9.295).3.职业、体育运动、胆囊炎、手术史、缺血性心脏病等相关因素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糖尿病、肩部外伤史、甲状腺疾病、和颈椎病是肩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和肩部外伤史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家兔模型,联合高分辨率MRI和micro-CT评价桃红四物汤(THSWD)对于SIONFH微观骨性结构破坏的修复作用.rn 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5只、模型组和中药组(桃红四物汤组)各10只,采用内毒素(LPS)联合甲强龙(MPS)的方法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药组给予0.3g/kg桃红四物汤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超纯水.实验第8周分别进行股骨头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仪高分辨率MRI检查,对股骨头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病理检测及microCT检测.rn 结果:高分辨率MRI中模型组股骨头内可见低信号带;中药组股骨头外形趋于正常,股骨头内近骨骺处有小块低密度区,大部分骨组织灰度值正常.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结构参数前者ROE值增加,ROE/NR比例增加,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ROE值减少,ROE/NR比例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经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模型组可见部分骨小梁断裂,骨细胞核固缩,骨小梁空骨陷窝,骨髓细胞坏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可见成骨活动仍较为活跃,骨小梁形态较好.3)在micro-CT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前者BV/TV、Conn.D.、SMI、Tb.N、Tb.Th、值降低,BS/BV、Tb.Sp增高.中药组中,BS/BV、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Conn.D.、SMI、Tb.N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OI三维重建可见模型组骨小梁紊乱,可见普遍断裂,骨质较少;中药组相对而言骨质改善,骨小梁有局部性修复.rn 结论:桃红四物汤能促进兔SIONFH模型的微观骨性结构修复和生物力学环境改善.
  • 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广泛,是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从不同方面改进假体及技术等,如手术入路、假体的摩擦界面等,手术效果也日益完美,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早期活动在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医特色的快速康复可以结合现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中医传统疗法,起到加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多种中医疗法的协同作用,更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发挥中医中药无创无痛的优点。首先,耳穴压豆在现代治疗及护理中应用广泛,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中,经络与耳关系非常密切,在西医解剖研究中,耳中也分布着多种神经丛如迷走神经、躯体神经等。有研究显示,当耳会受到躯体感觉器官的痛觉神经信号。通过耳穴压豆刺激神门、心、垂体、皮质下穴位,一定镇静、安神的作用,张明霞,等的研究中显示,耳穴压豆可提高正性情绪的评分,同时减低负性情绪的评分,也有研究显示耳穴疗法能有效改善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失眠。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特色疗法可与现代快速康复外科有机结合,可使患者减轻疼痛,提早下床,及早肛门排气,及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推广。
  • 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射频松解与开放手术两种术式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的优劣.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手术治疗的128例臀肌挛缩患者,其中开放手术治疗75例,137髋;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53例,97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臀肌挛缩程度等基本资料,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患者臀肌挛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和术后止痛药使用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及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松解和开放手术均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有效方法,两者相比,开放手术所需手术时间较短,但是切口长度和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关节镜下松解.
  •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发展走整合之路,整合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正骨资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接骨.rn 方法:传统医学理论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形神统一"观、辩证施治模式等古典中医理论及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思维方式,不但对当代生命科学研究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很可能也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其思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中医治疗骨伤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正骨、中医理筋、中医整脊手法疗效独特,中医内外用药经验丰富;缺点是实证能力有所欠缺,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西医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视形态结构研究,具有真实性和严谨性,尤其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各种检查手段和内外固定技术应有尽有,极大地提高了骨科技术水平,正好填补了我国骨科发展原来的欠缺;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并发症也层出不穷;西医骨科现向数字化、精准化迈进,但往往忽视了人体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人当成"物",忽视了人性,科学愈发展离人性愈远.近六十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新形势下需要重新思考,需从对中医和西医两种正骨医学认识上的结合,上升到结合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单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正骨都有自己的不完善之处。当今国人应整合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正骨资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接骨。具体做法是:在中医“天人合一”这宇观“大道”下,汲取中医正骨、中医理筋、中医整脊等手法,吸收中医针灸、针刀技术,中医内外用药、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等传统的中医疗伤方面的经验;借用现代西医影像诊断、定位、解剖生理、生物力学、手术内固定方法、内外固定材料和镇痛等方面的技术手段。通过整理、协调、合作,彰显两者特长为骨伤病人所用,并将“筋骨并重、动静结合”作为指导治疗骨折的原则,强调局部与整体并重,固定与运动统一。rn 结果:极大提高骨科病人的治疗水平,降低骨科并发症,更好地为骨伤病员服务,医患和谐、满意。rn 结论:骨科发展走整合之路,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接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 摘要:目的:通过参考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路径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有关效果和临床价值.rn 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行介入手术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CNP组及对照组各45例.CNP组严格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则提供标准的护理常规.比较两组在术后卧床时间的长度、住院总时间的长度、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rn 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总时间长度、住院费用、术后卧床时间长度、患者满意度CNP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n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可以让护士在进行临床护理的时候,有一定的依据可以进行遵循,而且可以进行具体计划的实施,能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并且促进患者进行治疗,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护理效果和临床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
  • 摘要:CSA以眩晕为主症,而眩晕可由心、脑血管疾病,眼、耳部疾病等引起,临床较为复杂,为排它性诊断。从研究聚类分析结果可知,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兼痰湿阻络、气血两虚及气虚血瘀,以虚证为主,兼夹痰、瘀实邪等。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多种有效、快速的综合治疗变得更加普遍。椎动脉型颈椎病多数患者是颈椎、肌肉、韧带、血管等不同组织病变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只能针对其病变的某一个环节,其疗效常不理想,运用综合疗法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的必须途径。手法可放松颈部肌肉,松解粘连,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解除交感神经受到的异常刺激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使颈部血供恢复正常。腹针处方以引气归元加商曲、气穴构成基础方以补肝肾、理中焦、调脾胃、燥水湿、抑肝阳。研究中,运用多种疗法协同作用、疗效互补、相互增强,比对照组(静滴西其汀和口服西比灵)疗效佳、复发率低。眩晕急性大发作值得重视。一般起病急,动则加重,四肢冰冷、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一派虚象,故治疗上应多从虚论治,林教授主张采用“益气温阳”的快速干预治疗策略:即手法、针灸、中药三法合并以急治,后期辅以颈椎调养。
  • 摘要: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常是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是全世界导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及运动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是全世界导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及运动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由于其存在高发病率及低就诊率的情况,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是不容忽视的。骨关节炎尤其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世界及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成为医患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rn 目前的科学对关节炎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临床医生面对不同的就诊患者,需要依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发病的部位、患病时间的长短以及疼痛持续的时间等的不同,因人而异,制定系统的治疗计划,正确选择非药物性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患者的疾病知识教育等)、药物治疗(何种类型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骨关节炎一经明确诊断后,就需要早期、及时予以干预和治疗。rn 因此必须认识到KOA的发病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退变积累过程。退变不仅在于软骨和骨质,还有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属于“筋”的组织。祖国医学一直强调“筋骨并重”,林教授对此深有体会。通过手诊,可以发现筋伤,通过手法,治疗筋伤,从而达到修复骨关节炎,恢复关节功能的功效。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施杞教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用药规律.rn 方法:收集施杞教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典型医案,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运用Excel表进行录入,然后数据库软件Epidata2.1a及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探寻施杞教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用药规律.rn 结果:①共有112份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371次;共得药物272味,出现的总频次为8085次,常用中药有炙甘草、当归、白芍、黄芪等24味.②益气补血、活血化瘀药、祛风解表药、补肾助阳药、利水渗湿药、平肝息风药及健脾理气药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常用配伍药类.③补阳还五汤、三痹汤、二陈汤、补肾壮骨汤等为施老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方药.rn 结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体现"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学术思想,数据挖掘结果客观反映了施杞教授临床用药的规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