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
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

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山东青岛
  • 出版时间: 2007-06-16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抗癌协会;青岛市抗癌协会

会议文集: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Ph染色体bcr-abl编码的融合蛋白P210bcr/abl,具有异常高的酪氨酸激酶(PTK)活性,与CML发病及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有关,因此以bcr-ab1基因及其产物P210bcr/ab1为靶点的抗癌药物,成为CML治疗的新热点. 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黄中提取的酚性色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来,Cur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等直接抗癌活性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以p210Bcr-Ab1表达阳性的CML细胞株K562细胞、耐STI571的K562/G01细胞和来源于患者的CD34+CML干细胞为模型,研究Cur对CML细胞与人正常骨髓有核细胞的作用,Cur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分子机制,Cur与反义核酸或STI571的联合作用,Cur的药代动力学特征,Cur固体分散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Cur半合成衍生物抗慢粒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分子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 摘要: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随着现代中医药对恶性肿瘤转移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上,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研究.但迄今为止,各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给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带来诸多矛盾.本文研究, 1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2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和研究中的几点思考,3活血化瘀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 摘要:灵芝自古被誉为灵丹妙药,具有强身固体、滋补安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不同的灵芝有效部位分别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降血脂、益智改善睡眠等多种作用.近期研究显示,灵芝不仅可通过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还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本研究对多个灵芝效用部位--灵芝精粉及孢子粉混合物、灵芝孢子油进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 摘要:目的:肿瘤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大大提高了一些肿瘤治愈的可能性.然而,肿瘤细胞耐药(Drug resistance)往往导致化疗的失败.肿瘤细胞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往往也会对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同时耐药,这就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目前,研究MDR的机理成为肿瘤研究的主攻方向,其中由多药耐药基因(mdrl)编码的分子量为170kD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过度表达是肿瘤细胞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抑制或调节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是逆转肿瘤细胞MDR的关键.盐酸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 Hydrochlorid,CH)是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的块根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多种生物活性.最近国外研究显示其具有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其逆转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机制是否与P糖蛋白有关,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观察CH对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对MDR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方法:实验选择人慢性粒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由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的具有稳定MDR表型的耐阿霉素细胞株K562/ADR.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5-diphenylte-2H-tetrazoloum bramide,MTT)分析法,测定ADR单用及分别与CH、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合用对K562、K562/ADR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H单用及与ADR合用对K562细胞、K562/ADR细胞内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阿霉素蓄积实验,流式细胞仪测定CH作用下,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的变化;采用罗丹明123蓄积和泵出实验,测定细胞内蓄积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析CH对P-gp功能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阐明K562/ADR细胞对ADR产生耐药性与P糖蛋白表达和功能的关系及CH逆转耐药性的机理. 结果: 1.ADR对K562、K562/ADR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MTT法测定ADR对K562、K562/ADR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值分别依次为0.45±0.01μmol·L-1和13.97±0.30 μmol·L-1,耐药倍数为31.04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CH、VER分别与ADR合用对K562、K562/ADR细胞毒的影响单用CH、VER对K562及K562/ADR的细胞毒作用较弱,其结果为:CH4 μmol·L-1时抑制率为(5.72±0.31)%和(5.26±0.76)%,VER 4 μmol·L-1时抑制率为(4.10±0.45)%和(3.95±0.20)%.ADR与4 μmol·L-1CH合用对K562细胞的IC50值为0.44±0.02 μmol·L-1,与单用AD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K562/ADR细胞的IC50值为1.88±0.10 μmol·L-1,与单用AD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逆转倍数为7.43倍.ADR与4 μmol·L-1VER合用对K562细胞的IC50值为0.46±0.03 μmol·L-1,与单用AD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K562/ADR细胞的IC50值为6.27±0.17 μmol·L-1,与单用AD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逆转倍数2.23倍.CH合用组与VER合用组对K562/ADR细胞的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的逆转作用强于VER. 3.CH对K562/ADR细胞阿霉素蓄积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0、2、4、8 μmol·L-1CH分别与5 μg/Ml ADR合用后,K562/ADR细胞内ADR的荧光强度分别为3.1、7.4、16.5和22.8,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4.CH对K562、K562/ADR细胞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采用罗丹明123蓄积和泵出实验检测应用CH前后P糖蛋白功能的变化,Beckman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分析,以细胞内蓄积的罗丹明123荧光强度为量化指标.罗丹明123蓄积实验,0、2、4、8 μmol·L-1CH组和4 μmol·L-1VER组,K562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别为81.5、81.4、81.7、81.3和81.2,K562/ADR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6.9、25.3、44.7、60.7和23.1;K562细胞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K562/ADR细胞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罗丹明123泵出实验,0、4、8 μmol·L-1CH组和4 μmol·L-1 VER组,K562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别为77.0、77.2、76.8和77.4,K562/ADR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别为4.0、7.4、13.7和4.9;K562细胞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K562/ADR细胞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5.CH对K562、K562/ADR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对P糖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K562细胞加和不加荧光标记P糖蛋白单抗的P糖蛋白表达百分率分别为0.3%和0.3%,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K562细胞中无P糖蛋白表达;对于K562/ADR细胞,0、2、4、8 μmol·L-1CH组和4 μmol·L-1 VER组,P糖蛋白表达百分率分别为94.5%、94.6%、94.4%、94.5%和94.1%,不同浓度CH组之间P糖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H对P糖蛋白表达无影响. 结论: 1.CH可部分逆转K562/ADR细胞的耐药性.CH与ADR合用降低ADR对K562/ADR细胞的IC50值,逆转倍数为7.43倍,强于VER的逆转作用. 2.CH处理细胞后,K562/ADR细胞内ADR的蓄积量随着C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3.CH浓度变化不影响K562细胞中罗丹明123的蓄积和泵出;K562/ADR细胞随着CH浓度的增加,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增加,泵出减少.CH逆转K562/ADR细胞的耐药作用与抑制P糖蛋白的功能有关. 4.K562细胞中P糖蛋白无表达,而K562/ADR细胞P糖蛋白较高表达;CH逆转K562/ADR细胞的耐药作用与P糖蛋白的表达无关.
  • 摘要:背景:癌症是目前全世界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最重要手段仍是放、化疗.众所周知,大部分的放、化疗对骨髓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治疗中常严重的降低白细胞,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人继发感染,最终导致治疗失败.因而,许多良好的治疗方案不能够继续,增加了肿瘤病人的死亡率.防治骨髓抑制,加快放、化疗后机体免疫系统的重建,是保证恶性肿瘤放、化疗效果的关键.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进展,CD34+造血干细胞是目前所研究的最早期的造血细胞,它可以在细胞内外环境的刺激下,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各系分化成熟为功能细胞.千金藤(cepharathine)是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是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经半合成为盐酸千金藤碱,其具有消炎、抑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本研究在体内造成白细胞降低模型,证实了盐酸千金藤碱的升白效果,并从体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了其升白机制与促进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关系,并初步观察了其辅助化疗的作用,为盐酸千金藤碱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实验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肝癌H22细胞皮下移植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CH预防和治疗环磷酰胺造成的白细胞降低的药效学实验.体外实验采用分离纯化骨髓有核细胞,在抑制干细胞分化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CH进行培养,测定CH在体外对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增值的影响;体内实验用环磷酰胺(CTX)造成荷H22细胞小鼠白细胞降低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CH预防和治疗由CTX所致白细胞减低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及CD34+造血干细胞增值的影响,同时观察治疗给药实验中CH辅助化疗的作用. 结果: 1.药效学实验1.1对化疗所致白细胞降低的预防作用:领取清洁级昆明种小鼠,前肢腋下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除荷瘤对照组外其余组连续给CTX(30mg/kg)6d造成白细胞低下的模型,在给CTX的同时合用CH(20mg/kg、10mg/kg),每日一次,连用6d.造模过程中隔日计数一次白细胞,停药后每日计数一次白细胞;结果发现停药后24h白细胞计数分别为:荷瘤对照组为(10.93±1.34)×109、CTX组为(1.83±0.31)×109、CH大剂量组为(4.76±0.56)×109、CH小剂量组为(4.03±0.58)×109,CTX组白细胞降至最低.不同浓度的CH组白细胞计数与CT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停药后第6d,给药组白细胞均恢复正常,各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9.79±1.76)×109、(3.88±0.59)×109、(9.83±1.24)×104、(8.99±1.30)×109,给药组的白细胞计数与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对化疗所致白细胞降低的治疗作用:造模方法同预防实验,分为5组,分别是:荷瘤对照组、CTX组、CH大剂量组(20mg/kg)、CH小剂量组(10mg/kg)和G-CSF(50μg/kg),各组于造模后24h开始给药,其中荷瘤对照组和CTX组给生理盐水,以G-CSF为阳性对照组,结果发现G-CSF组白细胞于给药第3d恢复正常,各给药组白细胞计数为:(9.80±1.50)×109、(2.35±0.51)×109、(5.48±0.88)×109、(4.38±0.67)×109、(10.64±2.70)×109,第5d达高峰,依次为(9.48±1.72)×109、(3.98±0.54)×109、(9.49±1.00)×109、(7.28±0.47)×109、(19.48±1.75)×109,从数据可以看出,CH大剂量组白细胞已经恢复正常.各给药组于给药后第6d全部恢复正常,分别为:(9.61±1.46)×109、(4.91±0.63)×109、(10.01±1.30)×109、(9.09±1.42)×109、(17.06±1.35)×109,各给药组与CTX模型组白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体外对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增值的影响取Bab/c小鼠双侧股骨骨髓,分离其有核细胞层,用干细胞培养基稀释至2×105个/ml浓度,在SCF,IL-3,IL-6,LIF存在的条件下,分别与40ng/ml、20ng/ml、10ng/ml的CH,以G-CSF(50ng/ml)为阳性对照组,在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5d,观察在不同因素干预下细胞生长情况.于第6d收集细胞,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表达情况,其结果为:对照组为(49.38±1.12)%、CH大剂量组为(83.67±2.72)%、CH中剂量组为(64.94±3.77)%、CH小剂量组为(53.58±1.72)%、G-CSF组为(61.84±2.51)%,各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大剂量组与G-CS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体内对骨髓有核细胞数及CD34+造血干细胞增值的影响2.1预防用药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及CD34+造血干细胞增值的影响:根据药效学实验,于试验结束后24h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骨髓,肝素抗凝,计数有核细胞数,结果分别为:荷瘤对照组为(7.79±0.90)×109、CTX组为(1.53±0.30)×109、CH大剂量组为(4.52±0.59)×109、CH小剂量组为(3.63±0.54)×109,用药组与CT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液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表达情况,各组结果为:(4.99±1.38)%、(1.67±0.72)%、(20.63±4.36)%、(11.47±2.59)%.用药组与CT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用药对骨髓有核细胞数及CD34+造血干细胞增值的影响:根据药效学实验,于治疗给药后第5d处死动物,处理方法同预防用药.结果: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对照组为(7.61±1.25)×109、CTX组为(1.59±0.37)×109、CH大剂量组为(4.92±0.68)×109、CH小剂量组为(3.63±0.69)×109、G-CSF组为(7.10±0.66)×109.CD34+造血干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40±1.22)%、(1.66±0.38)%、(58.66±8.19)%、(37.39±3.95)%、(18.00±4.12)%,用药组与CT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用药辅助化疗作用:治疗组处死动物,剖瘤称重,结果为:对照组为(2.11±0.29)g、CTX组为(1.20±0.20)g、CH大剂量组为(0.93±0.14)g、CH小剂量组为(0.79±0.14)g、G-CSF组为(1.10±0.26)g,用CH组与CT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CH预防和治疗均可对抗化疗药引起的白细胞降低作用,提示CH具有良好的化疗减副作用. 2.CH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促进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的增值,这可能是CH升高白细胞的最重要的机制. 3.CH与化疗药同时应用可使肿瘤减小,提示CH具有良好的辅助化疗效果. 4.本研究为CH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 摘要: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治疗方法,紫杉醇加卡铂是较新的联合化疗方案,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科用该方案治疗30例晚期NSCLC病人,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资料与方法。
  • 摘要: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伴随化疗过程出现的常见耐药方式,是肿瘤细胞在对一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的同时,对其他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了交叉耐药.目前还没有有效逆转MDR药物,因此,研究设计新型MDR逆转剂仍然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点课题.MDR形成机制复杂,而肿瘤细胞过表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产生MDR的主要原因.所以,Pgp成为药物设计的主要靶点.本文介绍,1 Pgp抑制剂的研究,2运用定量构效关系和组合化学方法设计Pgp抑制剂的理论基础,3化合物设计方法的新动态,4活性评价方法的新进展。
  • 摘要: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riamycin,DOX,ADM),是继第一代柔红霉素应用于临床后,第二代应用于临床的葸环糖苷类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S期及M期细胞作用强,对G1期和G2期也有作用.临床应用近30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各类恶性肿瘤。 为了更多地了解DOX的体内过程,本文对DOX的药动学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类综述。
  • 摘要:卫生部最近公布2006年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原因的首位.WHO预测如果各国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全球每年死于癌症人将达到1000万.所以,积极采取必要的防止是各国优先考虑的课题. 本文探讨癌症预防在过去半个世纪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尤其在发达国家包括北美和北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已经开始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因素还刚刚开始引起重视.当前,减少大气和环境污染、改善不良生活特别是对吸烟的控制和饮食习惯,已经收到普遍的关注,如何开展其他预防措施特别是疫苗注射(包括HBV、HPV在适龄人群的注射)成为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治疗方面.我们半个世纪开展新药和新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深切体会创新的重要意义.追溯几十年来临床治疗的进展多数和综合治疗是分不开的,而内科治疗在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 摘要:近年来热疗因其安全有效而逐渐成为继以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后的又一种抗肿瘤手段.由于热疗毒副反应低,而且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等有协同作用,故现在热疗正逐渐应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肿瘤近年来发展很快,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产生了"热化疗"这个新的名词,本文将热化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 摘要:化疗耐药,而且是多药耐药,是其抗癌疗效限制的重大障碍.而许多抗癌中药及其成份的作用则明显不同.根据大量研究证明,许多抗癌中药提取物,对化疗耐药肿瘤仍然有效,而且其中还有一些能逆转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作用.其作用机制,则与其多环节作用有关.本文自1992年开始从建立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开始,对一系列中药进行了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并对其逆转机制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前,癌症是全世界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在癌症致死中位居第六,而我国EC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又均居世界首位.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防治药物与方法,降低EC的发病率,提高其生存率.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肿瘤学的飞速发展,EC发生的分子机制不断被阐明,同时也为EC的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靶点.其中以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或其蛋白产物为靶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成为研究热点.端粒酶由于在细胞永生化及细胞癌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EC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冬凌草作为一种有良好活性但低毒性的抗肿瘤植物,自被发掘起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此单味药中开发出高水平的抗癌新药.郑州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利用冬凌草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筛选出了目标化合物OGP46.OGP46是国内首次从冬凌草中提取筛选的结构全新,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抗肿瘤目标化合物.本研究运用体外细胞模型及体内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了OGP46对人EC9706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并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其对EC9706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下调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初步探讨了OGP46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OGP46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在发展中国家则居首位.因此宫颈癌治疗是妇科十分重要的问题. 宫颈癌以往的常规治疗手段为手术与放射治疗.以FIGO分期为准,Ⅰ和Ⅱa期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Ⅱb期以上以放疗(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为主,辅以手术或化疗.但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迄今仍较差,长期存活率,不超过40%,复发者的存活率则更低,不超过30%.本文介绍我院自2000年1月~2001年12月开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实施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chemotherarpy and radiotherapy,CCR),旨在提高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
  • 摘要:近年来,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多数肿瘤患者存在纤溶活性亢进,一方面与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水平的纤维蛋白溶酶激酶有关,此外恶性肿瘤细胞也分泌大量纤维蛋白原激活物,其主要类型是尿激酶型,能导致局部纤维蛋白溶解,故D-二聚体水平升高.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 摘要:食管癌系常见恶性肿瘤且在我国为高发瘤种之一,其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要手段,但即使是早期病变,其术后复发率仍然很高,多数临床研究证实食管癌术后五年总生存率不超过20%,因此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已引起临床重视.化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综述食管癌化学治疗的最新进展。
  • 摘要: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是胆道系统中占首位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第5位,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峰年龄为60-70岁.由于其临床特点是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晚期,根治机会少,80%的患者确诊时病变已侵犯邻近组织或已有远处转移,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5%-13%.近年来许多学者在深入进行胆囊癌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探索各种综合治疗措施.本文就国内外胆囊癌综合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