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一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
第一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

第一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06-10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会议文集:第一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氩氦冷冻消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实质性肿瘤目前已逐渐开展起来,笔者将2001年3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2500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经验做以总结,通过2500例氟氦刀在实质性肿瘤的应用,认为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简单且相对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 摘要:肝切除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PLC)的公认疗法,但主要针对小肝癌,适于作肝切除者仅占新诊断PLC病例的5%-10%。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虽能使肿瘤缩小,但其本身不可能根治PLC,只能为手术或具有根治作用的治疗手段创造条件。近年来局部消融技术,如冷消融,被用来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TACE后手术切除已被认为是良好的治疗选择,TACE与冷消融,尤其与微创性经皮冷消融联合,能否产生类似疗效?近3年多来,笔者对化学栓塞-经皮冷消融序贯治疗进行了前瞻性观察,试图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对其研究资料方法和结果进行报告。
  • 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对3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6MV-X线的常规分割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均采用X射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CT强化扫描后输入到治疗计划系统中,根据肿瘤部位和活动度边缘适当外放5~10mm,优选治疗计划.5~6个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以90%等剂量线计算剂量。单次剂量4~5Gy,3次/周,Dr34~44Gy。rn 结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前好转,1个月后CT复查结果为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14例,CR+PR率为60.5%:3个月后复查结果为CR5例,PR21例,SD10例,恶化(PD)2例,CR+PR率为68.4%.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6%、21.1%,中位生存期11.5个月。rn 结论:常规分割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能使晚期胰腺癌患者症状减轻,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尤其对年老体弱患者更宜选该法治疗.
  • 摘要: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体部伽玛刀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疗效和放射反应.rn 方法:对1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国产体部伽玛刀治疗,治疗时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CT定位扫描和三维计划.计划时用50%剂量线覆盖PTV 95%以上,以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60-65%等剂量线覆盖GTV90%以上,设计时对食道、气管等敏感组织如应尽量避免包在PTV之内.分割方式采用超分割方法,每口2-3次.每日2次,单次剂量1.8-2.0Gy;每日3次,单次剂量1.5Gy;两次治疗间隔时间6小时,每周治疗5天,处方剂量48-54Gy。rn 结果: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25.0%(3/12),部分缓解率(PR)66.7%(8/12),总有效率91.7%.12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放射反应较轻,食道反应为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50%,其中1级5例、2级1例、均发生在治疗结束至结束后一周,持续2-3周,1例持续4周;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下降,其中1级3例、2级1例;肺早期反应多为咳嗽,对症治疗缓解.1年总生存率83.3%(10/12),其中Ⅲa、Ⅲb分别为88.9%、33.3%.rn 结论:体部伽玛刀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能为所有患者耐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病例较少且随访期较短,有关加速超分割最佳时间、剂量、分割模式、远期疗效和晚发性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全身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六年间应用全身伽玛刀治疗的518例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近期内症状均有缓解,局部控制率(CR+PR)为83.8%,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3%,76.4%,36.6%和14.0%(6/43).不良反应可按受;结论:全身伽玛刀治疗肝癌是疗效肯定和安全的,有相当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评价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rn 方法:共70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另外39例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割剂量3~6Gy/次,5次/周,放疗总量DT:63~72Gy.靶区仅包括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rn 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和根治性手术治疗组随访满1、2、4年的病例均为39例、39例、25例和31例、31例、22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1、2、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1.2%、52.5%和100%、83.3%、62.4%.手术治疗疗效较好,但无统计学差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未出现3级以上的放射性食管炎,有1例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rn 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对于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早期与手术治疗相比有近似的疗效,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 摘要: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最常见的第二高发肿瘤。发病几率平均每年增加8%。经血液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大大地增加了早期病人的比例。目前,大约有77%患者诊断时处于早期,而1975~1979年为57%。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有许多治疗手段,包括观察、根治性手术和放疗(包括外放疗和近距离治疗)等。根治性手术和外放疗住院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而近距离治疗可以在门诊进行,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很大的临床优势。1996年有4.2%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粒子治疗,预计2006年一半患者接受粒子治疗。rn 本文对前列腺癌粒子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技术的进展,并提出了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要求,对前列腺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临床结果进行了论述。
  • 摘要:TPS立体定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具有有效率高、近距离、小范围、定位准确与肿瘤高度适型、低剂量、持续放疗特点,同时具有微创的优势,患者容易接受。并且随着离放射源的距离的延长,γ射线能量迅速衰减,对周围的正常组织如肺、食管、脊髓无明显不良影响,表明了本方法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本文对碘-125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材料方法与结果进行了介绍。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rn 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支持、集体心理教育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对2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的心理、行为的干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测评和对照比较.rn 结果:干预前患者普遍存在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症状明显,QOL、SCL-90、SDS、SAS评分分别为23.12±4.68、68.12±33.26、40.12±10.28、42.48±12.16:干预三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躯体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均明显改善,QOL、SOL-90、SDS、SAS评分分别为46.26±3.28、36.12±26.23、28.16±5.23、26.12±10.66;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n 结论;对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肿瘤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肿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减轻躯体不适症状,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 摘要: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某院应用holys全身伽玛刀系统,治疗颈、胸、腹、盆腔内肿瘤及肝血管瘤386例(857个病灶),获得随访资料完整的215例,实践证明:全身伽玛刀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在增加靶区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减少周围组织损伤上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轻微,控制肿瘤近期效果满意。
  • 摘要:1997年7月-2002年12月,178例分泌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本文对术后12个月以上(12-66个月,平均15.8个月)病例106例进行疗效分析,并对伽玛刀治疗分泌型垂体腺瘤的资料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报告。
  • 摘要:CyberKnife是一种新型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它由小型直线加速器,机械臂,治疗计划系统,图像引导系统等组成。目前已有12个国家约80家医院使用这种设备。已有超过20,000个良性和恶性肿瘤病例使用CyberKnife治疗。由于无须使用有创定位框架就能确保治疗的准确性,CyberKnife能用于治疗常规放射外科认为不能治疗的肿瘤。rn 本文介绍了CyberKnife的主要构成及其原理,并对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的看,CyberKnife提供了传统放射外科所无法比拟的准确性。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臂可以达到其它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所无法接近的病变部位。在医学上、放射外科领域有多项创新与突破。在临床应用中近期疗效较满意,但其安全性和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摘要:本文指出美国氩氦刀为实体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对美国氩氦刀在肿瘤治疗中的选择进行了论述,主要介绍了:1、美国氩氦刀经皮穿刺靶向消融治疗;2、腔镜引导美国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肿瘤;3、美国氩氦刀靶向消融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肿瘤,最后指出氩氦刀为微创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 摘要:本文介绍了肿瘤靶区的计算机精确定位的概况,简述了多坐标系精确定位数学模型,从氩氦刀坐标系、人体坐标系、靶区坐标系、基准坐标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精确计划及疗效评估的氢氮刀定位系统进行了论述。rn 在氩氦刀肿瘤靶向治疗中,准确的定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靶向精确定位系统综合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智能技术,辅助临床治疗、治疗计划及疗效评估,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使系统工作性能更加可靠,面向对象的交互式操作简便易学。
  • 摘要: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手术切除多应用于肺癌的早期阶段,现仍为治疗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少数微创技术如腹腔镜、射频、冷冻治疗、内粒子植入照射等被作为肺切除术的替代治疗手段,特别是在一些肺功能基础差,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病人。影像技术如X线、CT、MRI已被用于评价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反应。但由于冷冻疗法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较晚,目前关于在肺癌冷冻治疗后,应用CT评价肿瘤消融后的影像系列动态随访变化,未见报道。rn 本文对CT引导下经皮靶向冷冻治疗肺癌的CT表现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材料、方法、和结果,并进行了讨论。
  • 摘要: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80%左右,而NSCLC中75%-80%患者就诊时就已经是Ⅲ-Ⅳ期,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只能依赖于化疗或放疗,而单纯的化疗和放疗对NSCLC疗效欠佳。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近几年来发展的较快,已经被证实在局部治疗上可以破坏肿瘤,达到手术治疗效果。rn 某科自2005年6月-2006年2月对12例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中晚期NSCLC患者行氩氦刀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并与同期住院的仅做全身化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进行了比较。
  • 摘要: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热点,氩氦刀冷冻消融即是一种先进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具有靶向性强、适应证广、肿瘤消融效果确切、对患者损伤小等优点,能够快速有效地摧毁局部肿瘤组织,因此深受医患双方欢迎,本文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的方法治疗恶性中晚期实体瘤灶取得较好疗效,对其材料方法以及结果进行报告。
  • 摘要: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病人最难忍受,又是最受折磨的临床症状,其发生的概率很高,大约有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忍受着持续性剧烈疼痛的折磨。目前我国癌痛临床治疗主要参照WHO的三阶梯止痛原则药物治疗,而我院在开展氩氦刀微创技术过程中发现氩氦刀在冷冻毁损肿瘤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特别是那些与疼痛密切相关的瘤灶,氩氦刀冷冻毁损后患者疼痛大大减轻甚至消失,本文将某院在此方面工作进行了总结:氢氦刀冷冻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疼痛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能有效缓解中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毁损肿瘤减轻患者肿瘤负担。
  • 摘要:非手术局部微创靶向毁损肿瘤组织,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战略。在CT的准确定位与监控下,经皮细针穿刺,利用温热或者化学凝固,不仅能够准确地毁损肿瘤组织,而且对人体正常组织几乎不产生不良影响,还能够通过毁损后的肿瘤抗原进一步激活人体免疫功能。CT介导靶向原位灭活术以其微创、靶向、高效、无毒的特点,用于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可以根治性毁损孤立的肿块,对于晚期肿瘤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肿瘤负荷,是肿瘤治疗的新方法。rn 本文介绍了肿瘤靶向原位灭活疗法的历史及定义,并分析了肿瘤靶向原位灭活疗法的靶向定位引导技术,对肿瘤靶向原位灭活疗法的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进行了简述。
  • 摘要:本研究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将SPA与PLL共价交联,经纯化获得SPA-PLL交联物,并对该交联物结合IgG抗体活性及结合质粒或寡核苷酸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以SPA-PLL交联物为“桥”,构建了CD44抗体靶向PEGFP-C1质粒导入系统并观察了其导入细胞的特异性。
  • 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支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rn 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变情况和巴黎系统原则设计、订做放射性粒子支架,支架均为附带125I粒子的机织捆绑式支架,采用透视监视下经口腔置入法,所有食管癌患者术后均进行临床观察随访.rn 结果:共治疗6例食管癌患者,其手术顺利,支架置入位置准确.随访中,2例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CT示肿瘤缩小;1例术后6个月时出现食管—气管瘘,因感染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3个月时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6个月后死亡:2例正在随访中.rn 结论: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是食管癌内照射治疗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新方法,然仍需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副反应的处理.
  • 摘要:肝细胞癌(下称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曾一度被认为放疗不敏感。而近几年,肝癌HepG2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显示a/B比值超过11Gy,属于放射敏感肿瘤;临床上,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大肝癌、肝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进行放射治疗,已经取得一些疗效。有报道,肝癌局部接受70Gy的放疗剂量后,可达到肿瘤完全缓解。肿瘤细胞之所以产生辐射抗拒,与辐射后的细胞周期再分布即细胞周期关键点阻滞有关。如果去除肿瘤由于照射产生的细胞周期阻滞,则细胞很容易产生异常增殖、分裂性死亡,理论上,提高了肿瘤的放射敏感性。rn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对照实验,观察咖啡因促受照射肝细胞癌高转移MHCC97H细胞株的凋亡作用,并进一步揭示其放疗增敏机制。
  • 摘要:肝脏是消化道癌最常转移的器官之一,手术切除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大多数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在肝脏发现转移时已经不适宜手术。近年来,多种手段被应用于转移性肝癌的治疗,其中经皮微波凝固(PM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应用PMCT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癌肝转移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
  • 摘要:近年来,肿瘤综合治疗越来越受重视,局部靶区消融技术治疗肿瘤已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高能聚焦超声(HIFU)作为一种无创性局部治疗手段,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均已证明对于肿瘤细胞有明确的杀伤作用,本文用FEP-BYO2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联合化疗治疗术后复发及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腹盆腔进展期恶性肿瘤38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全世界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此病,其中约40%发生在中国,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二位的肿瘤病因,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实体肿瘤的新技术,本研究采用重庆"海扶"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进行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探讨该技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
  • 摘要:目的:了解大功率微波对机体连续移动加温体温升温情况;了解大功率微波加温联合放射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机体肝肾功能等部分重要指标的影响。rn 方法:对4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经完全随机分组为热疗联合常规放疗(治疗组23例)和单纯常规放疗组(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常规放疗的的8、12、15和18天的放疗后1小时内对患者躯干用大功率微波进行连续移动加温,于热疗前后检查血常规、BUN、Cr和ALT等指标,并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以便两组进行近期疗效对照,同时观察连续移动加温的毒副反应。rn 结果:采用大功率微波连续移动加温可时机体温度升高;加温前后患者的RBC、WBC、PPT、Hb、ALT、BUN和Cr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肺癌通过热放疗后的临床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rn 结论:大功率微波热疗经对机体躯干部进行连续移动加温可使机体温度升高;用该方法进行大功率加温治疗患者120分钟不会造血系统的损伤,也不会造成肝肾功能损伤;用该方法加温联合放射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 摘要:经皮乙醇注射疗法(PEIT)治疗肝癌,经过近20年的应用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近10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经皮醋酸注射疗法(PAIT)治疗肝癌的研究,疗效优于乙醇注射疗法。近年来,利用冷冻或温热凝固蛋白的物理方式和注射化学药物凝固蛋白的化学方式破坏癌组织的"肿瘤消融疗法"相继问世,开发新的高效化学消融剂成为研究的关键。我们在体外培养癌细胞的试验中发现胃液具有破坏癌细胞的作用,利用胃液中盐酸的蛋白凝固作用,创立了经皮盐酸注射疗法(PHAIT)。rn 本文在动物试验证实经皮盐酸注射疗法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乙醇注射和醋酸注射基础上,采用模拟CT断层导向穿刺针穿刺、CT监控下对经皮盐酸注射疗法治疗肝癌30例进行了初步的临床研究。
  • 摘要:目的:为探索提高转移性尤其是多发转移性脑瘤,疗效确切又简便易行的化疗方法。rn 方法:试验组:开放血脑屏障下,患侧颈总动脉穿刺灌注榄香稀乳或嘧啶亚硝脲或顺铂颅内化疗,每周1次,每例3~6次不等,部分并序贯或同步全脑放疗。对照组:开放血脑屏障下,静脉化疗序贯全脑放疗。rn 结果:试验组16例:单纯颈动脉穿刺颅内化疗5例中RR4例;颈动脉穿刺颅内化疗并全脑放疗7例中RR7例;静脉化疗序贯颈动脉穿刺颅内化疗并全脑放疗4例中RR4例.全组16例中RR15例(93.8%).对照组5例:RR3例(60.0%)。rn 结论:经颈动脉穿刺颅内化疗,对转移性尤其是多发转移性脑瘤疗效好副作用小,为一简便易行的靶向介入疗法,且易与脑部放疗结合而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 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城市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以上,65%确诊时已经属于Ⅲ、Ⅳ期,失去手术机会,放疗效果也不甚理想,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目前化疗仍然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对化疗耐药性高、疗效差的特点,先天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的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在50%左右,因此寻找理想的新的抗癌药物是临床肿瘤学家的共同目标,近年来,随着对表皮生长因子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治疗从实验室过渡到临床,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n 某科自2002年9月~2005年2月应用IRESSA(ZD1839,又叫Gefinitib或易瑞沙)治疗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较好疗效。
  • 摘要:拓扑替康(,TPT)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首选药物之一,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常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研究表明,多药耐药蛋白3(MRP3)通过ATP供能,将化疗药物泵出细胞外而导致临床耐药。因此,MRP3可能成为反义核酸治疗的良好靶分子。rn 本研究采用包含MRP3 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转染人卵巢癌拓扑替康耐药细胞(SKOV3/TPT),旨在观察MRP3 ASODN对SKOV3/TPT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为逆转耐药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非兴奋细胞中的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在细胞发育、体积调节、膜电位稳定和细胞增殖中起关键性作用。许多研究者推测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与T、B淋巴细胞激活相关的起始事件相关。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具有异常增殖、分泌、黏附、迁移等特性,这些特性的存在是MM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Fukushima等发现小鼠骨髓瘤细胞膜离子通道活性影响细胞增殖和异常免疫球蛋白分泌,而关于人MM细胞通道活性对细胞功能影响,尚未见报道。rn 本研究利用膜片钳技术,直接检测MM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是否存在,并进一步研究该通道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体积的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 摘要:本研究中采用非小细胞肺癌SPC-AL细胞株,目前尚未见该细胞中ET-1及其受体表达的报道,通过对SPC-A1细胞中ET-1及ETR表达及对细胞生长的研究,了解ET-1及ETR在肺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探索肺癌靶向治疗新靶点。
  • 摘要:Slit-Robo在肿瘤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分布认为肿瘤细胞通过Slit-Rob。促进了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在R5抗体的作用下,肿瘤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明显减弱。但Slit-Robo在抑制肿瘤进一步生长中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尚不明确。为此笔者在金黄地鼠颊囊癌模型基础上观察R5在金黄地鼠颊囊癌形成后对肿瘤体积抑制的情况,以及VEGF,v-WF的变化,旨在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 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分割治疗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采用Leksell C型γ-刀剂量分割治疗脑干胶质瘤9例,10~30天内分2次,每次周边剂量8~10Gy,每次治疗均精确定位.rn 结果:随访6~53个月,8例病人在第一次治疗或疗程结束后症状不同程度缓解,1例加重,所有病人均获至少一次MR影像学随访.5例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2例无变化,2例增大;随访期间,3例临床症状复发,2例影像学肿瘤复发.最后一次随访结束时,2例无临床症状、2例有轻微症状带瘸生存,1例肿瘤完全消失,1例临床症状加重,生活不能自理;3例病人在8~13个月死亡.rn 结论:γ-刀分割治疗脑干胶质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80%,在确诊时40%的患者为不可切除(N2-3或T4),既有局部复发又有全身播散的趋向,针对局部和全身的综合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探索性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模式。根据随机对照研究(RCT)和Meta分析结果,证明晚期NSCLC放疗/化疗综合治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而放、化疗结合的形式上可分为序贯化放综合治疗和同步化放综合治疗二种。比较两种治疗模式可以说序贯综合治疗较为经典和成熟,而同步综合治疗则显示出在疗效方面优于序贯治疗,但同时带来治疗并发症增加,最近Meta分析结果同步化放疗较贯序放、化疗降低2年死亡风险14%。但在同步放,化疗中仍不少问题尚未解决:如最佳放疗技术和分割模式,最合适化疗方案及最佳的联合时机等。rn 本研究联合立体定向全身伽玛刀放疗技术(SRT技术)和新一代化疗药物(紫杉醇,卡铂)治疗Ⅲ期NSCLC,其目的在于兼顾局部区域控制和远处微转移灶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 摘要: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细胞及胆管混合癌儿种细胞类型,我国肝细胞癌占90%以上。肝癌高发于东亚、东南亚、东非和南非等地区,我国以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地区为本病高发区,我国发病率很高,仅次于肺癌,男女比例为7:1,多为40-60岁,我国2000年原发性肝癌发病数占全球发病人数的50%左右(包括台湾),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很高,平均自然生存期3-5个月。继发性肝癌来源于体内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肾癌、肺癌、鼻咽癌均可经门静脉、肝动脉或淋巴途径转移到肝脏。rn 本文介绍了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原则,对肝癌放射治疗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肝脏的临床放射生物学特点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摘要:本文介绍了氩氦刀肿瘤靶向治疗及肿瘤消融过程,并对消融过程数学模型及仿真进行了分析,指出氩氦刀消融肿瘤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对不同探头、工作参数下的消融过程进行准确的动态描述,为手术计划中确定探头组合及手术条件控制提供了依据;消融过程的仿真可与探头定位计划相结合,提供术前预测和术后评估。
  • 摘要:超低温冷冻治疗肿瘤是一种局部摧毁肿瘤细胞的物理疗法,由于20世纪90年代未期美国高科技产品CryocareTM氩氦靶向消融手术系统(美国氩氦刀)进入医疗市场,使肿瘤治疗手段得到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某院于2001年5月至2004年2月28日应用该项技术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肝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仍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率。这主要是因为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手术创伤对机体免疫力产生抑制和破坏所致。所以,尽量减少手术创伤、调动机体免疫力,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有着重要意义。美国氩氦刀是近6年新兴的一种实体肿瘤局部微创靶向治疗的先进手术设备,是冷冻治疗实体肿瘤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它的冷热逆转治疗对肝癌组织具有彻底的破坏作用,而且通过肿瘤坏死组织的吸收,还可刺激机体提高抗肿瘤的免疫力。中药治疗有助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提高,也是目前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rn 某科于2005年6月~12月,对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氩氦刀微创靶向冷冻消融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和2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指标的变化。
  • 摘要: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我国是肝癌高发区。2000年发病数为34.7万人,约占全世界原发性肝癌的50%左右,外科手术是目前可治愈肝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不少病人发现时已属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而外科手术也有其局限性。1.肝癌具有恶性程度高的生物学特性,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转移。2.我国原发性肝癌多伴有严重肝硬化,往往存在肝功能失代偿。3.相当部分的原发性肝癌为多中心发生,介入治疗中能控制,延长患者生命,但5cm以上较大肿瘤很难使肿瘤完全栓塞,达到缺血坏死,且较大肿瘤往往具有双重血供,使介入治疗的疗效大打折扣。近年来人们试图用一些局部微创治疗手段来代替手术,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是近年开展的冷冻治疗新技术,其原理是用局部超低温冷冻的方法来消融肿瘤组织,由于能精确定位、准确控温、适时监测等优点,可以使一些无法耐受肝叶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得到治疗。rn 本课题通过氩氦刀及氩氦刀加介入治疗与单纯介入治疗进行对比性研究,旨在探讨氩氦刀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出一条综合治疗肝癌的最佳途径。
  • 摘要:氩氦靶向肿瘤治疗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新兴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技术,在肺癌、肝癌、肾癌、胰腺肿瘤等实体肿瘤局部消融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须与其它综合治疗方法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rn 本研究基于此东方医院肿瘤科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术联合术前术后中药治疗肺癌97例,实践表明:氩氦刀靶向冷冻技术联合中药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的联合,不但疗效显著而且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综合治疗肺癌的新方案。
  • 摘要:本文介绍了放疗的优点有弊端,对目前提高放射治疗疗效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简述,对调强治疗(IMRT)和自适应放射治疗(Adaptive RT)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电离密度或LET分布的优化,或称调质放射治疗(QMRT),将可能是21世纪放射治疗发展应关注的首要目标。
  • 摘要:世界首创的全身伽玛刀(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999年获国家MDA认证,2000年1月在四川363医院全身伽玛刀肿瘤治疗中心止式应用于临床。至2006年1月,六年里共收治各类恶性肿瘤患者3469例,对有关治疗情况及应用体会等进行了报告。
  • 摘要: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手术切除的机会极小,大部分在短期内发生肺不张、感染、阻塞性肺炎等并发症,而导致病残和死亡,某院联合应用光动力疗法和经皮氩氦系统冷消融,治疗不能切除性非小细胞阻塞性肺癌41例,取得良好近期效果。
  • 摘要:肝细胞癌(HCC)的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但70%以上的病例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此种不能手术切除性HCC,一般首选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能使肿瘤缩小。但此法不可能治愈肝癌,多数情况下在肿瘤包膜内或包膜外周仍残存癌细胞,因此必须随之应用具清除残存癌肿的手段,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但遗憾的是,由于肿瘤很难缩小到可切除的大小,或病人合并肝硬化,肝储备功能差,手术往往难以实施。冷消融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HCC治疗方法。经皮穿刺冷冻,可使一些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但单独应用此种方法也有残存癌细胞的缺点,且可并发术后出血。经皮酒精注射(PET)是根治小肝癌的微创治疗,但不适用于治疗大肝癌。近3年来,某院在给HCC患者常规给予TACE-冷消融-PEI序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 摘要:软组织肿瘤可为原发性,如发生于纤维组织、平滑肌、横膈肌或软骨的肉瘤;也可为继发性,常由些器官或组织的原发癌或肉瘤转移而来。手术切除是首先治疗手段,但许多病例的肿瘤,或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难以手术,或因病人全身情况严重,不能耐受手术,往往得不到合适治疗,笔者应用氩氦消融系统治疗36例软组织恶性肿瘤,取得较好效果。
  • 摘要:氩氦刀靶向冷冻损毁实质性肿瘤组织是近年来开展外科治疗新技术,也是冷冻治疗技术的一次飞跃。肺癌被发现时大多已属于中晚期,或因为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往往不能行手术切除,本文对50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病人采取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来毁损大部分肿瘤组织同时采取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对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的材料方法和经验结果进行了介绍。
  •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最常见的致死性癌肿,肝切除是目前唯一治根治性疗方法。遗憾的是,仅5%-10%新诊断的HCC适于作肝切除。因此,一些替代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包括局部消融技术,如冷冻(冷消融)和化学清除(酒精注射)。冷消融是应用极低的温度破坏组织,证明可如同切除一样,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肝肿瘤。经皮酒精注射(PET)己知对小肝癌有效,但不适宜治疗进展型HCC。rn 笔者应用经皮冷消融联合PET治疗不能切除性HCC,取得较好疗效,冷消融为一些由于解剖位置或其他原因而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经皮途径具有微创的优点,病人术后能快速康复,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 摘要:肺癌约占全世界癌症死因的1/3。由于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因此一旦得到诊断时,多数已属进展型,难以不能手术切除。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为目前治疗此种肺癌的基本手段,但效果极不理想。迄今,80%至90%的肺癌病例死于其疾病本身。上世纪90年初开始,临床上便应用支气管镜下冷冻疗法治疗支气管内癌。近年来经皮射频疗法应用于肺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rn 随着冷冻设备的发展和改进,经皮冷消融己成功地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基于上述事实,本文介绍了某院应用氨氦冷消融技术治疗局部进展型肺癌,并对随访2年的结果进行报告,探讨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摘要:目的:探讨国内首创的Holys全身伽玛刀治疗头部肿瘤的疗效。rn 方法:应用Holy全身伽玛刀治疗头部疾病278例.用MRI 2~4mm薄层扫描,获得的影像资料,在TPS治疗规划系统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根据肿痛性质、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身体壮况与治疗目的,制订适合的治疗计划,确定最佳治疗方案。rn 结果:在120例随访复查资料完整的病例中,伽玛刀治疗后3~9个月复查评价其近期疗效,肿瘤局部控制率(CR+PR)80.9%,没有严重的并发症。rn 结论:Holys伽玛刀治疗头部肿瘤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方法。
  • 摘要:复发及转移性盆腔肿瘤能再手术的病例不多,单独常规放疗的效果亦不能令人满意。某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收治36例术后复发及转移性盆腔肿瘤,给予体部伽玛刀联合热化疗,本文分析了体部伽玛刀配合热化疗治疗复发及转移性盆腔肿瘤的近期疗效。
  • 摘要:晚期脑转移瘤手术治疗的机会不大,尤其对于老年人。采用微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老年人脑转移瘤则更有意义。为更深入地了解老年人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笔者对1995年5月至2003年12月某院治疗并在疗后3~6个月行CT、MRI随访的60例老年脑转移瘤(120个转移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老年人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
  • 摘要: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早期小肝癌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因学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临床多选择放疗、介入化疗等。某院2004.10至2006.1利用伽玛刀治疗不能手术的肝门区原发性小肝癌5例,实践表明,体部伽玛刀在治疗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的早期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在肿瘤局部控制率上可达到外科手术的同等效果。
  • 摘要: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癌症死亡率首位。在所有肺癌病例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到75%-80%。由于早期诊断困难,NSCLC患者就诊时,33%能手术,其余30%-40%为局部晚期患,40%-50%因远处播散不能手术。放射治疗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Ⅲb期)病例的标准治疗手段。但常规放射治疗(CRT)治疗NSCLC的生存率并不高。疗效差的主要原因与NSCLC放疗后期加速再增殖的生物学特性以及CRT放射副反应大有关。后程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立体放疗的一种新的应用方式,结合了常规放疗与精确放疗二者的优点,符合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希望能够在不增加放射反应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从而改善局控率,延长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rn 为了探讨后程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本研究将2003.9-2005.3入某科接受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实践证明,后程γ射线定向放射治疗较常规放射治疗有明显的优点,体现为局控率高、副反应小。
  • 摘要:光动力治疗(PDT)是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形成的治疗肿瘤新技术,目前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不少国家已经获得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成为治疗肿瘤的一项常规手段。本文介绍了自2004年以来我院对50例全身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DT,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 摘要:三叉神经鞘瘤是少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1-0.4%,颅内神经鞘瘤的1%-8%。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靠近海绵窦有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术后有较严重颅神经后遗症,本文就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鞘瘤进行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最大直径不超过50mm三叉神经鞘瘤,具有较好的中长期局部控制率和临床症状缓解率,未出现明显早晚期放射性毒副作用。
  • 摘要: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增益比,最大限度的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肿瘤无创治疗中心与中国核动力设计院,在Co治疗机的基础上研发了γ精确治疗系统,实现了钴γ线的适形调强放疗。rn 本文对伽玛线适形调强靶向治疗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伽玛线SFR, IMCRT的综合评价进行了简述,分析了适形调强放疗的优越性。
  • 摘要:直肠癌术后复发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组复发率分别为20%和60%~70%,25%~50%患者复发局限在盆腔。手术仍是治疗复发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3/4因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密切而无法手术。外放疗因为术后大多数患者已经接受外放疗而导致进一步治疗剂量提升困难。为了克服局部剂量提升的困难,笔者对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进行了探讨,对23例术后复发直肠癌患者应用情况及近期疗效进行了报道。
  • 摘要:肝癌是世界多发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近60万人死于肝癌。我国是世界肝癌高发国家,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50%以上,在我国肿瘤发病谱中排第二位。肝癌的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皆不甚让人满意,患者生存状况很差,平均生存期从诊断起不到6个月,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放射性粒子植入是20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新手段,在对肝癌的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rn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的条件,阐述了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的优势,探讨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效果。
  • 摘要: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使用226Ra、222Rn和192Ir等核素,这些核素释放中到高能γ射线,并发症高,防护颇难处理。近年由于新型低能核素如125I、103Pd等应用于临床,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得以进一步发展。103Pd核素,衰变为EC,半衰期为16.9天,射线能量为21~23KeV。体外实验表明对倍增时间小于10天的肿瘤,103Pd的效果优于125I。rn 2004年6月我国研制成功103Pd粒子,本文对临床应用103Pd放射粒子治疗恶性肿瘤近期结果进行报道,分析了其应用效果。
  • 摘要:头颈部肿瘤术后或放疗后复发再次手术或外放疗的困难很大。因为头颈部聚集了许多重要的组织和器官,如下颌骨、咬肌和唾液腺等,手术或放疗均一定程度受到限制,而且头颈部肿瘤对化疗相对不敏感。对这部分患者如何提供一种理想的、微创的和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是目前临床尚没有解决的难题。2002年我院开始低剂量率放射性核素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头颈部癌的尝试,本文对30例手术和放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头颈部癌患者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报道。
  • 摘要: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后装技术的一种发展,属于近距离治疗范畴,近十年来,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25I粒子是粒子植入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粒子源,该技术具有如下特点:低能量,低活度,半衰期短,易防护,操作简单。对肿瘤部位适形治疗,高剂量照射肿瘤(靶区),对正常组织不损伤或损伤很少,临床适应症广泛。但是由于受测量方法和技术限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仅根据厂商提供的粒子的活度计算照射剂量,而厂家给出的活度值误差在±20%-±30%,对于处方剂量影响很大,在病人的治疗中存在医疗事故隐患。rn 200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出版了1274号技术报告,对125I源在用于临床治疗前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对125I粒子源活度的测量的目的、材料方法及结果进行了介绍。
  • 摘要: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根治性放疗5年生存率已达60%,但根治性放疗后约有20%~30%的患者出现鼻咽局部复发,导致治疗失败。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残存鼻咽癌,可提高肿瘤剂量,且控制放射并发症,本文对某院近年来收治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PF方案化疗配合FSRT加量病例进行总结,PF方案化疗配合后程FSRT加量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局控率较常规放疗有所提高,副反应可以耐受,但须适当降低分次剂量和总剂量。
  • 摘要:热疗(hyperthermia)是通过加热使肿瘤组织的温度达到40-44℃,引起肿瘤细胞生长受阻与死亡的一种治疗方式。热疗的临床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只是单独应用或与放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化疗药物与热疗联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这些研究,促进了热化疗的联合应用。rn 把热疗与靶向制剂相结合,以温度为触发机制,实现热疗协同下的靶向化疗,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倍受重视,本文就肿瘤热靶向化疗的基础理论与研究现状做一综述,阐述了热靶向化疗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几种新型热靶向制剂。
  • 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癫痫采用V-EEG,PET/CT,症状学评定,MRI的联合定位准确率及伽玛刀治疗的疗效计估,探讨难治性癫痫的无创定位及放射外科治疗。rn 方法:对13(男4例女9例)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均结合临床表现症状学采用长程V-EEG监测,PET/CT扫描,融合MRI进行非侵袭性综合定位后行伽玛刀治疗,据Engel疗效分级评估疗效。rn 结果:经12-16月的长期跟踪电话随访,在仍坚持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下,现Engel疗效分级评估疗效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近期疗效显著(Engel Ⅰ-Ⅲ级作为定位准确标准)癫痫灶定位准确率77%。rn 结论:采用非侵袭性的,V-EEG,症状学评定,PET/CT,MRI综合定位法的放射外科治疗,对难治性癫痫足一种微创的,准确且有效率高的诊疗方式.
  • 摘要:目的:使用液体冷却式2450MHz微波天线,经皮肝穿刺,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快速热凝损毁,观察该新方法对肝癌的作用疗效,掌握其有效适应症.rn 方法: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液体冷却式微波微型穿刺天线在B超引导下单路或双路直接经皮穿刺入肝癌瘤体内,对其进行热凝固.rn 结果: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82个瘤体中,直径在1cm~2.5cm的肿块65个(79.3%),在经术中肿瘤内一个热凝点80W、5分钟~10分钟热凝损毁后,结束治疗.经术后1个月~24个月随访,CT或MRI证实,其中63个瘤体(97%)完全热损毁未见原位复发,2个瘤体(3%)出现原位局部复发.肿块大小>2.5cm~≤6cm 17个(20.7%),分一次术中肿瘤内80W~100W、10分钟~15分钟2~6个热凝点热凝损毁后,结束治疗.术后1个月~24个月随访,CT或MRI提示:13个肿瘤(76.5%)完全热凝损毁,4个肿瘤(23.5%)有原位局部复发.rn 结论:液体冷却式2450MHz微波天线,经皮肝穿刺,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快速热凝损毁,对直径≤2.5cm的肿瘤只需术中肿瘤内一点热凝损毁.对>2.5cm≤6cm瘤体,经术中肿瘤内两点以上热凝同样疗效满意,并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于对肝功较差的患者仍可使用。该方法经过3年随访,1、2、3年生存率为:98.3%、86.6%、76.6%.
  • 摘要:CT靶向射频原位灭活术是在CT的靶向介导下,利用导向穿刺针经皮准确穿刺肿瘤,将多极射频电极准确分布在肿瘤靶区内,利用射频电流引起的分子振荡摩擦产生的热量,达到原位灭活癌组织的效果,本研究应用 CT介导靶向射频原位灭活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经皮射频消触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创伤小、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可以重复进行,为肺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影响高能射频毁损治疗肝癌远期效果因素.rn 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3年5月共对30例肝癌患者行高射射频集束刀毁损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转移性肝癌8例.rn 结果:术后生存时间36-37个月2例,17-25个月2例,10-15个月3例,6-8个月8例,3-5个月4例,5个月4例,3个月以下3例.原发性肝癌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转移性肿癌为16个月,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rn 结论:适应症选择,射频治疗操作技术和术后冶疗均影响高能射频毁损治疗的远期效果.
  • 摘要:血液肿瘤、乳腺癌、脑肿瘤及前列腺癌等许多肿瘤中都存在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其数目在肿瘤中极少,却是肿瘤发生、扩散与转移的基础。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根治肿瘤就要根除肿瘤干细胞。所以,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药物敏感实验,对于有效药物的筛选,以及实体瘤的个体化治疗,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知道,肿瘤干细胞和来自相应的成体干细胞。而肝癌中,来自于骨髓干细胞的卵圆细胞是对应的成体干细胞。rn 目前肿瘤干细胞和卵圆细胞直接分离困难,本文研究了3种治疗肝癌的常用化疗药物对模型大鼠间充质干细胞(NSCs)、肿瘤细胞抑制率与化疗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的成瘤重量的相关性,探讨利用MSCs,建立针对TSC、个体化的化疗敏感实验的可能性。
  • 摘要:光动力疗法(PDT)简称光敏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自1989年以来,某院对100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光动力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光动力疗法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该疗法是局部治疗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 摘要:本研究将CD44抗体靶向反义骨调素寡核苷酸复合物(CD44抗体/SPA-PLL/AS-ODN复合物),SPA-PLL交联物分别与NRK52E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共同培养,观察了它们对细胞生长或存活率的影响以评价其对转染细胞的毒性作用。
  • 摘要:恶性胆道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无法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介入治疗方法,它创伤小,对病人损伤小,并避免了由于引流导管引起的各种不便与并发症。作者自1999年起开展此项目,到现在共完成128例经皮肝穿国产胆道支架置入术,介入性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一有效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而对肿瘤本身并无治疗作用,有限的延长患者的生存问题。
  •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致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APAAP法检测晚期肝癌患者CD4、CD8细胞.B超与CT比较肿瘤变化并临床随访了解生存状况.rn 结果:晚期肝癌患者的CD4、CD4/CD8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术组CD4、CD4/CD8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继发性肝癌患者,除CD4、CD4/CD8明显降低外,CD8明显升高,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术后CD4、CD4/CD8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继发性肝癌患者较原发性肝癌患者酒精容受性高;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能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rn 结论: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术后使免疫功能紊乱得以调变.无水酒精瘤内注射仍是可供选择的方法。
  • 摘要:Slit蛋白是对轴突生长和神经元迁移起导向作用的轴突定向分子家族成员之一,它通过其受体家族Roundabout(Robo)作为神经轴突导向和神经元迁移的排斥性因子以及白细胞趋化的抑制因子发挥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在多种实体瘤中均有Slit-2蛋白的表达,Robol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并且Slit-Robo信号可以介导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间"对话"机制,从而参与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为抑制肿瘤的生长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肿瘤细胞相互之间的"信息通讯"也是十分重要的,新近的研究发现Slit-Robo信号在肿瘤细胞之间有着一定的调控功能,特别是在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rn 本课题是在Slit-Robo信号介导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间"对话"机制及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继续研究该信号是否通过调控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从而参与该肿瘤的形成过程,探讨Slit-Robo信号是否广泛参与了肿瘤细胞之间的"对话",再次去证实肿瘤形成中这一新的分子机制。
  • 摘要:RGD肽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构成的一种三肽,是大多数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所能识别的最小氨基酸序列.其能与细胞表面粘附分子中的整合素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从而介导细胞和细胞、细胞和基质之间发生的粘附作用,并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炎症、伤口愈合及肿瘤的侵袭转移等。本研究采用合成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GDV)作为实验性治疗药物,以化学致癌剂(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癌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RGDV抗肿瘤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通过建立金黄地鼠颊囊癌模型,诱癌成功后腹腔注射RGDV两次/周,共4周.观察RGDV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中vWF的表达.rn 研究结果表明:RGDV能抑制金黄地鼠烦囊癌的生长.RGDV治疗4周后,对照组肿瘤体积为434.59±75.28 mm3,而实验组肿瘤体积仅为217.87±39.80 m3,,瘤体抑制率达到50%以上,提示RGDV具有抗肿瘤作用。同时,本实验发现RGDV能够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RGDV治疗4周后,对照组MVD值为13.25±1.71,实验组MVD值为6.75±0.50,MVD值明显降低。本实验结果证实了RGDV可以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 摘要:体外激活的免疫增强细胞治疗具有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的特点,而培养出来的细胞自身可分泌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可为放化疗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希望的治疗手段。rn 我们在此之前曾采用本治疗方法在治疗苯中毒患者出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中取得明显的疗效。而在前述的动物实验中,亦讨论了体外激活的免疫细胞对于小鼠放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过程中取得积极的疗效。自此,开始了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体外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长期接受放化疗患者出现长期慢性骨髓抑制的探索性治疗过程,对治疗的方法及结果进行了讨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