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0-2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益肺解毒方对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化疗增效的机制.rn 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分离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CCK8法检测顺铂、益肺解毒方药物血清、益肺解毒方药物血清协同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的ABCB1、ABCG2的表达.rn 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可分离富集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顺铂可抑制人肺腺癌A549、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的生长,呈量效关系;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的IC50(12.37mg/1)明显高于人肺腺癌A549(3.28mg/1),P<0.01;益肺解毒方药物血清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的生长,呈量效关系;中剂量益肺解毒方药物血清协同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与顺铂组比较,P<0.01,Q值为1.22;高剂量益肺解毒方药物血清协同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与顺铂组比较,P<0.01,Q值为1.04;中剂量益肺解毒方药物血清协同顺铂作用于后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后,ABCB1、ABCG2的表达量与顺铂组比较P<0.01.rn 结论: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可分离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益肺解毒方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的生长,与顺铂具有协同增效效应,可能是通过降低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的ABCB1、ABCG2的表达实现的.
  • 摘要:神主宰人生命规律,由心主导,分先天元神与后天之神.介绍了"心神"之变是癌毒发生的始动和促进因素,元神之变、异常情志与过度欲望均与癌毒有关.同时提出传统情志疗法、养心安神、补中益元等调心神防治癌毒的新思路.在癌毒的防治与肿瘤的中医临床中,药物治疗与情志心理疗法相结合将是未来趋势。治疗一方面针对癌毒本身、一方面针对"内虚"之本,再通过调"心神"各种手段进行防治,三管齐下,心药结合,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根本大法。
  • 摘要: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行化疗的同时联合中药消癌平治疗,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任务2周期以上化疗,有效率为20%,疾病控制率为73.3%.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以轻度为主,未见重度不良反应.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减毒增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癌症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从肿瘤上分离得到的外泌体对肿瘤转移具有器官特异性,外泌体促进了肿瘤细胞预转移微环境的形成,利于转移的癌细胞的聚集和存活.本文就外泌体的特性和促进肿瘤转移方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具有内吞作用的薄膜结构的小囊泡,30~l50nmc,它们通过自身携带的蛋白质、DNA、mRNA、小RNA水平传递信息,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等过程,在癌细胞与其所钋的微环堵之间的交流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外泌体具有三大特性,在机体免疫监督、炎症反应及癌症发生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循环肿瘤细胞得到的外泌体不仅能预测肿瘤转移的倾向性,而且能决定预转移器官的位置。外泌体主要进行细胞间的通讯,小颗粒大作用,是癌症诊断和靶向治疗的一个理想的标志物,未来的研究将不仅要阐明它在癌症发病机制中作用,而且要开创癌症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
  • 摘要:中医的本能是悬壶济世,病魔的本能是同流合污;马克思主义的本能是拯救人类,癌魔的本能是分裂神魂.信史点亮心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医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实现科学抗病抗癌的根本保证.21世纪是马克思主义中医大众化、生活化和现代化的时代,也是汉语发展成为世界强势语言的时代。只有同舟共进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医特色的文艺大融合大提炼和大传播大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世界民族科学艺术素养、科学审美水平和科学保健能耐。只有全面开发推广微中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世界人民战胜瘤疾癌魔的健康需求。只有充分发挥青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先锋作用,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高度文化的时代英雄。只有用科学文化引领经济建设,才能迈入良性循环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只有实现世界民族精神与中医魂合一,才能创造美学进步的新世界。人生就是生活。生活可以分为饮食生活、劳动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私有制度生活、公有制度生活、民主科学生活、共产主义生活等等。生活中处处有矛盾,生活中处处有斗争,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生活中处处有变化,生活中处处有格调,生活中处处有德行,生活中处处有美学,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生活中处处有文化。真正的文化内化于心,使人明智。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是科学、艺术发展的唯一源泉。中医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久经打磨炼成的高洁雅俗的科学文化。社会是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医化是人类进化、社会文明与世界和平的根本保证。因此,中医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大众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等五大特征,无愧于文化基因的灵魂和世界文化的瑰宝。
  • 摘要:中医药是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被逐步揭示,基于辨病理论指导下不同治法的疗效也进一步得到证实,益肺清化法是我科专家根据在治疗肺癌时总结的病机特点,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凝炼出来一种重要治法,在既往研究中展示了其作用优势,是肺癌中医防治的主要治法之一.本文结合肺癌气阴两虚,痰毒内蕴的病机特点及当前的循证医学研究,对益肺清化法在肺癌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诠释,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益肺清化法防治肺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肺癌术后,放化疗后,及晚期不能西医治疗的患者,益肺清化法都可以在这些阶段发挥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症状,杀死肿瘤细胞,以达到患者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该法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发生,抑制血管生成,防止转移,调节免疫,恢复机体自我监视机能,逆转多耐药,增强疗效。
  • 摘要:本文观察了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缓解肺癌脑转移引起的恶心呕吐、头痛的效果.通过对1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头痛的改善情况.研究表明,百会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肺癌脑转移患者恶心呕吐、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以治疗肺癌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金复康为研究对象,从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方面对其处方组成进行优化,并为中药复方的处方优化提供新的途径.rn 方法:应用筛选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然后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基于设计处方集的预测模型,61个组方设计矩阵为输入,以相应的61个组方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的自然对数为输出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并用5次10折交互验证优化模型参数mtry,最后应用网格化搜索算法得到最优的配伍组,并进行肺癌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以金复康组成药物的不同组合作用于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IC50值为指标,从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方面对金复康的组方配伍进行优化.rn 结果: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结合网格化搜索算法得到的最优配伍组为黄芪、麦冬、重楼、女贞子和绞股蓝,且经实验验证,在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方面,金复康优化方相对于金复康原方具有更好的抑制细胞增殖效应.rn 结论: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结合网格化搜索算法能够为复杂性中药复方的组方优化提供方法学参考.
  • 摘要:依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12年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95万人被诊断为胃癌,其中我国约占42.6%,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己属中晚期,丧失手术根治可能.化疗是中晚期胃癌主要的治疗措施,但疗效不容乐观,且伴有显著的治疗相关毒性.中医药作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在增效减毒,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独到优势.本文在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内科主任侯丽教授的指导下,对近现代时期部分中医名家关于从肝论治胃癌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初步介绍从肝论治胃癌的方药研究进展,以便对中医名家经验进行传承和创新,更好的发挥祖国医学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特色.许多学者根据胃癌患者围化疗及手术期的临床特点,从肝论治辅助应用中医中药,在增效减毒、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肝论治胃癌,临床常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寒凝血瘀证、肝胃郁热证、肝脾俱虚证、肝气犯胃证等,常用治法有:疏肝健脾、理气散寒活血、清肝和胃、养血柔肝、平肝降逆和胃等。
  • 摘要:本文主要对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做总结和综述,并探讨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表明,中医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药的应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增加疗效,减少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机会,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大肠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以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本病35例,并设35例作为对照组.rn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实体瘤近期有效率(CR+PR)、中医症候总改善率分别为49.07%、30.73%和86.31%、5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生活质量(KPS评分)、免疫指标(NK细胞、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改善及临床获益率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黏膜炎、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养正消积胶囊能有效地配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改善临床症候和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上调IL-8和TNF水平,并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探索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细胞微卫星不稳定的作用及其机制.rn 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细胞增值的影响,采用STR Genotyping分析法检测5个微卫星不稳定位点(D17S250、D2S123、D5S346、Bat-25和BAT26),并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分析消痰散结方对微卫星相关蛋白(hMLH1、TGFβRⅡ、IGFRⅡ、Bax)表达的影响.rn 结果:消痰散结方能抑制MKN-45人胃癌细胞的增值,并呈时间依赖性,MKN-45人胃癌细胞中扩增到5个微卫星位点,其中微卫星位点D2S123、D5S346出现某些延长和缩短,消痰散结方中药血清干预48h后,微卫星位点(D2S123、D5S346)的变异趋于稳定,同时可以增加微卫星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rn 结论:消痰散结方能抑制MKN-45人胃癌细胞的微卫星不稳定,其作用机制与增加微卫星相关蛋白hMLH1、TGFβRⅡ、IGFRⅡ、Bax的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及毒副反应.rn 方法:观察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证、阴虚证及痰湿证各占20例.给予G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rn 结果:GP方案在改善咳嗽症状方面,气虚证、阴虚证优于痰湿证,在改善气短症状方面,痰湿证优于气虚证、阴虚证;GP方案在化疗有效率方面,痰湿证高于气虚证、阴虚证;GP方案在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气虚证、阴虚证较痰湿证重.rn 结论:GP方案对中晚期NSCLC各种中医证型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对痰湿证总体疗效更为显著,毒副反应也相对较小.
  • 摘要: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赵景芳教授积50余年的临床探索、实践,通过不断摸索、总结,逐步确立了微调平衡治癌法,不仅在临床取得了疗效,在实验室研究中也获得了证实.微调平衡治癌法是在诊疗过程中,通过精准辨证,以不断发现并追踪肿瘤病人每一时期所处的不平衡状态,找到机体内在失衡的关节点,运用中药调理、饮食调养、心理调适等综合调治手段,通过不断的调节,逐步纠正肿瘤病人的功能性紊乱、生理性紊乱、器质性紊乱,使脏腑功能及阴阳气血平衡和谐,让人体潜在的自我修复、自我更新、自我调节的能力获得再现,从而使癌细胞逐渐消亡,或使其生长缓慢,达到人瘤共存状态.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首先必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其次,微调平衡法治疗肿瘤的根本是扶正祛邪.微调平衡法的特点有:组方药味较少;用药量较轻;循序渐进;注重调理中焦脾胃;重视情志因素;提倡均衡膳食营养.中医微调平衡治癌法目前己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临床观察及研究显示,对中晚期胃癌、肠癌、胰腺癌、肺癌等起到了扶正抑癌,减少复发、转移,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 摘要:化疗相关性便秘(Chemotherapy induced constipation,CIC.以下简称CIC)是化疗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主要浅述笔者临证习得以通降为主辨证论治CIC的经验,即通降以使实而不满,糟粕下行;通降配合健运脾胃,升清降浊;通降配合疏肝理气,解郁通便;通降配合宣发肺气,润肠通腑;通降配合顾护肾气,润肠通便;通降配合抗癌解毒,扶正祛邪.治疗以"通降"为主线,紧扣病机,调理脏腑之间的关系,调整气血及阴阳,辨证选方用药.此外还有针对CIC病因特点,对其进行预防经验.
  • 摘要:目的:研究疏肝益肾方对来曲唑耐药乳腺癌LTLT-CA细胞株,相较于转染芳香化酶的ER+乳腺癌细胞株MCF-7CA细胞,在HER-2-ERK/MAPK-ERα通路中发挥的作用.rn 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大鼠含疏肝益肾方血清、疏肝益肾方+来曲唑联合血清、空白对照血清,来曲唑阳性对照血清,体外作用于MCF-7CA和LTLT-CA细胞.RT-PCR检测各组MAPK、P38MAPK、SAPK等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磷酸化PI3K、总PI3K、磷酸化SAPK、总SAPK等蛋白的表达.rn 结果:RT-PCR结果显示MCF-7CA及LTLT-CA各组蛋白的mRNA的表达量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中药处理能够降低LTLT-CA细胞中磷酸化PI3K、EGFR、MAPK、SAPK的水平(P<0.05),但对Src的磷酸化水平没有影响.HER2分子没有检测到表达,同时,中药处理没有影响ER的表达.rn 结论:疏肝益肾方可能是通过降低来曲唑耐药细胞株LTLT-CA细胞中PI3K、EGFR、MAPK、SAPK的磷酸化水平来逆转来曲唑耐药的.
  • 摘要:中医姑息治疗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综合应用中医多种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的各个时期进行积极、全面的中医干预,为患者解除疼痛、其他躯体症状、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消除或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在肿瘤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症中,中医姑息治疗的全程参与对肿瘤康复意义重大.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速,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己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局势.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始终是前列腺癌防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难以避免的副作用使得中医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不仅起到协同增强疗效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减轻患者痛苦,标本兼治,安全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摘要:目的:观察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中CCR7介导的PI3K/AKT通路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建立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模型,分别加入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应用Transwell趋化实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CCR7、PI3K、AKT各蛋白表达.rn 结果:Transwell结果显示,与阴性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各组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均能增加BMDCs过膜细胞数,其中化瘀组与扶正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内CCR7的蛋白表达量:扶正组较解毒组、化瘀组明显上调(P<0.05),较化痰组显著提高(P<0.01);细胞内AKT的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肺瘤平膏全方组明显上调(P<0.05),扶正组显著上调(P<0.01),而p-AKT和PI3K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没有显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rn 结论:肺瘤平膏中的扶正成分可以促进DCs的定向迁移,CCR7介导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进行调控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 摘要:柴可群主任中医师辨治结直肠癌,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兼夹痰、瘀、热、毒,治疗上以"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为治则,运用"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抗癌三法,疗效肯定.临诊中注重以通为用论治肠癌,注重脏腑功能的恢复;根据肠癌不同阶段的特点,病证结合,酌情祛邪,随证而治;注重"治未病"理论的运用,遵循脏腑经络的表里关系,循经用药、兼顾表里,防治结直肠癌复发与肺、肝等处转移.同时,柴师提倡在肠癌诊治全程中运用中医药,不仅仅以"彻底消除肿瘤,降低肿瘤标志物"为治疗目标,更注重缓解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最终实现带瘤生存.
  • 摘要:恶性肿瘤属于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一类恶性疾病.针对全身之虚的扶正是治疗的主要原则,而适度地对局部之邪实进行祛邪则又能辅助机体正气的恢复.但祛邪类药物多为峻烈或有毒之品,过用往往容易伤及已虚之正气.历代医家针对积聚顽证,虽强调攻邪之药应用的重要性,但也谨慎应用;使用时不仅要求患者"神壮""胃强能食""元气旺",同时应采用攻补兼施或峻药缓用的方法以防伤正.祛邪药物的应用,总以"衰其大半而止"、不耗伤胃气、损伤正气为度.总之,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应以扶正为基础,也要在患者"神壮""胃强能食""元气旺"的基础上及时应用祛邪攻伐之法。只要掌握好"祛邪不伤正"的应用法度,即可量证用之,不仅可达邪去正安之效,且无过用伤正之虞。如此才有利于患者达到长期生存的治疗目的。
  • 摘要:肿瘤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肿瘤的治疗与康复备受关注.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及时的补充营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完善,在实施饮食疗法时,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指导方案,可使肿瘤患者获得更大收益.本文根据肿瘤患者常见不同体质类型,提出了常用的饮食调养方法,以丰富中医肿瘤康复治疗的方法与内涵,指出癌症病人的饮食调养主张高蛋白饮食、以新鲜且易消化者为主,讲究色香味俱全,动物性、植物性食品兼顾,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做到营养均衡,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体质状况,因时、因地、因病制宜,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进行食疗调补,运用食物本身的四气五味特点,结合患者寒热虚实的具体情况,采取“辨证施食”,缓缓图之。
  • 摘要: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研究,指出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是当今肿瘤治疗的趋势,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通过对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药物的不良反应,维持治疗等临床因素和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的研究,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较传统治疗方法有很大的进步“u,但随着肺癌早期诊断方面的进步,在靶向药物研究方面的深入,将肺癌的传统治疗手段及最新的靶向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起来,将会使肿瘤患者风险最小,获益最大。
  •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当代名中医肝癌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借鉴.rn 方法:收集当代名中医肝癌医案,建立名中医肝癌处方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2007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5.0对药物配伍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并运用Web网状图对药物组合图形化展示.rn 结果:共筛选处方123首,药物237种,总用药频次2150次,其中1)茯苓用药频次最多,占所有方剂的62.2%,茯苓-白术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为39.84%;2)所用药物四性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肝、胃经为主;3)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解毒药为最常用前3类药,共占总药物频次的32.6%.rn 结论:当代名中医肝癌用药特点体现了肝癌"脾虚肝郁"基本病机,毒、热、湿、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
  • 摘要:研究现状表明中医药在提高生活质量、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复发转移率、延长生存时间以及在联合放、化疗治疗时,减毒增效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中医药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包括了中医药对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医药对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医药对肺癌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中医药对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目前针对中医药治疗介入时机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在多数研究中,受试者自首次化疗起即接受中医药干预;研究所选取的中医治疗方式亦局限于口服中药。而在临床治疗中,不少患者反应煎煮、服用中药时的气味常诱发恶心呕吐,加重单纯因化疗本身所引发的不适,这与中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治疗初衷相背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相应临床观察以探索中医药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中医药治疗除汤剂外,尚有针刺、艾灸、温针灸、推拿、耳穴、敷贴等,因此对中医药治疗方式也值得更深入的探索。
  •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疫苗、物理治疗、药物疗法或手术,然而效果仍待进一步验证.本文综述近5年国内外有关中医药对其研究的文献,期以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被证实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通过其解毒、补虚、祛瘀的作用,从而发挥抗病毒的功效。依据目前研究,有如下几方面作用,如改善局部微环境,调节基因表达,减少HPV DNA负载等。
  • 摘要: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中药方案治疗巴塞罗那C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别.rn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巴塞罗那C期患者分为TACE组和中药组,TACE组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药组患者给予华蟾素静滴及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药.2个月随访一次,研究结局指标为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rn 结果:中药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17月(95%CI:2.171-6.169);TACE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27月(95%CI:2.554-5.986);两者比较P=0.923,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73月(95%CI:0.000-18.538);TAC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33月(95%CI:4.030-16.630);两者比较P=0.469,P>0.05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巴塞罗那C期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治疗或接受中药治疗,在延长生存时间与无疾病进展时间疗效接近.
  •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增敏吉非替尼抑制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rn 方法:MTS法检测肺癌细胞经药物处理后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肺癌细胞经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Akt、p65、p50和MUC1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UC1在mRNA水平的表达;瞬时转染过表达Akt、p65和MUC1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裸鼠成瘤实验及生物发光成像进行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作用的体内实验.rn 结果:扶正抗癌方抑制肺癌细胞(A549和H1650)增殖,联合吉非替尼后抑制作用增强;扶正抗癌方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扶正抗癌方抑制Akt的激活,即降低其活性形式p-Akt的表达,联合吉非替尼后其抑制作用增加;扶正抗癌方抑制p65的表达,联合吉非替尼后其抑制作用更甚;扶正抗癌方抑制MUC1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联合吉非替尼后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扶正抗癌方抑制p65表达的作用可被过表达Akt逆转、而抑制MUC1的作用又可被过表达P65逆转,同时过表达MUC1对p65的表达无影响,但可提高p-Akt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UC1可逆转扶正抗癌方对肺癌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用扶正抗癌方或单用吉非替尼,扶正抗癌方和吉非替尼两者联合具有显著增强的抑瘤作用,同时p-Akt、p65、和MUC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受抑制.rn 结论:扶正抗癌方通过调控MUC1明显增敏吉非替尼对肺癌的抑制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抑制H1650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rn 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1650细胞的增殖;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流式细胞术检测H1650细胞的凋亡;半胱氨酸蛋白酶3/7(Caspase3/7)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7的活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roCasspase-3、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SAPK/JNK)、SAPK/JNK和特异性蛋白1(Spl)蛋白的表达;加入SP600125(SAPK/JNK抑制剂)后检测Spl的表达和H1650细胞的增殖.rn 结果:扶正抗癌方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1650细胞的增殖(P<0.05);以浓度依赖性诱导H1650细胞的凋亡(P<0.05);以浓度依赖性增强Caspase-3/7的活力(P<0.05);以浓度依赖性下调proCasapse-3和Spl蛋白的表达(P<0.05);以时间依赖性上调p-SAPK/JNK和SAPK/JNK蛋白的表达(P<0.05);抑制SAPK/JNK逆转了扶正抗癌方对Spl蛋白表达的下调和对H1650细胞增殖的抑制(P<0.05).rn 结论:扶正抗癌方可促进H1650细胞凋亡并通过SAPK/JNK-Sp1通路抑制细胞增殖.
  •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凉血方治疗结直肠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以中药健脾凉血方口服联合白介素-11治疗,对照组仅给以白介素-11治疗,观察外周血中血小板变化及需要输注血小板数量.结果:试验组在血小板恢复最高值,血小板恢复时间及需要输注血小板数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rn 方法:对102例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rn 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痰浊>瘀血>阴虚>气滞>阳虚>血虚>热毒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肾>肝>肺>肠>心的趋势.证型分布中虚证呈现气阴两虚证>气血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湿凝聚证>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明显少于前两者,在研究的病例中仅有痰热蕴结证.rn 结论: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规律以虚证最多,其中尤以气虚为主,且同时兼夹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故治疗CRF当以补虚为基本治则,既要重视脾胃运化,亦要兼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治则.
  • 摘要:辨病、辨证、辨症是中医学的精华,把辨病、辨证、辨症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随着西医及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辨病、辨证、辨症的关系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通过探讨病、证、症的微妙关系,对于中医肿瘤治疗的辨病、辨证、辨症结合的思想阐述,先介绍了传统中医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传统中医病、证、症的局限性及现代中医病、证、症的认识,现代中医肿瘤病、证、症的认识及运用临床理化及影像学检查在"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加之中药药理研究明确了一系列抗肿瘤、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中药,改变了中医肿瘤单靠中医四诊及经验性诊治的薄弱环节。融入了现代医学后,辨病、辩证、辩症结合可以增强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结合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更能指导辨证论治的方向,但是,切莫丢掉中医学的本真,以辨证论治充实辨病论治,以辨症论治解决临床之急,如此,辨病、辨证、辨症结合论治可提高临床疗效,加速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皮疹颗粒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导致相关皮疹的作用.rn 方法:将筛选入组的104例口服EGFR-TKI药物出现皮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自拟皮疹颗粒.对照组外用硅油乳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服用辨证汤药的基础上用药.治疗1周和2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疗效评价包括皮疹缓解率,皮疹首次缓解时间,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rn 结果:2组病例在皮疹缓解方面均有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皮疹首次缓解时间方面,治疗组早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症状缓解方面,组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rn 结论:自拟皮疹颗粒能够改善EGFR-TKI相关皮疹,加用自拟皮疹颗粒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减轻其导致的皮肤毒性,改善临床症状.
  • 摘要:以时间脉络为线,对秦汉、晋唐、宋元与明清几个时期主要医家及论著,关于积聚病名、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及治法方药等认识进行挖掘、剖析与提炼,借此呈现积聚类疾病理论在不同时期的概貌及发展过程,以期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总的来说,历代对积聚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从简到繁,从笼统到细致的发展过程。治疗上随着人们对病因病机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秦汉、隋唐时期是萌芽和发展时期,以寒邪致积的思想为主流,在治疗上《内经》首先确立基本治则治法,《金匮要略》首次制定方药,用药方面多以驱寒温阳为主。宋元时期的积聚发展的创新时期,积聚的病因病机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治则治法上也随之发展。如刘完素倡导寒凉治法,张子和以汗吐下三法综合治疗,李东垣强调脾胃的重要性,朱震亨提出"补、行、攻、诱"四法,并加强了痰瘀学说在积聚治疗中的应用,有些医家强调"养正积自除"的思想。至明清时期,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都较为成熟,如王肯堂提出积聚的治疗当分"初中末"三期。以上以朝代和代表性论著为研究线索,分析了不同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内容,借此呈现积聚类疾病理论在不同时期的概貌及发展过程。
  • 摘要:中医论治恶性淋巴瘤一定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该患者的治疗方案,这就是个体化治疗.如何发挥中医药在恶性淋巴瘤整合治疗中的作用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论治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思路,并列学8个纯中药治疗的案例以説明之.中医药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是切入点之一.中医药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是切入点之二.中医药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治疗恶性淋巴瘤是切入点之三.中医药治疗和预防恶性淋巴瘤复发是切入点之四,中药治疗不愿接受化疗放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中医辩证外治缓解恶性骨肿瘤疼痛7例,指出医院依据骨肿瘤相对比较浅表,药性容易到达,并且依据中医阴阳辩证,结合红热图像成像技术,将恶性骨肿瘤辩证为阴阳两证进行治疗,运用用抑瘤止痛阴阳膏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显著,具有简便、价廉等特点,其治疗方法多样,应用方便、广泛,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延长其生命。
  • 摘要:目的:调查癌症患者癌因性失眠(CRI,Cancer-Related Insomnia)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癌症患者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与CRI的关系.rn 方法:采用连续取样法,选择2016年3月在海军总医院中医科和放射肿瘤科130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4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量失眠得分,使用自制肿瘤睡眠调查问卷调查肿瘤患者基本情况,使用数字疼痛量表评估疼痛,比较化疗患者与非化疗患者、放疗与非放疗患者、靶向治疗与非靶向治疗PSQI失眠得分情况,分析影响CRI的危险因素.rn 结果:共有114名癌症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呼吸系统肿瘤44(38.6%)名,消化系统肿瘤32(28.1%)名,神经系统肿瘤14(12.3%)名,生殖泌尿系统10(8.8%)名,其他14(12.3%)名.CRI的发生率为66.7%(76/114).年龄范围从25岁到92岁(60.19±13.27岁),其中男性64人,女性50人.在调查期间,化疗患者33名,放疗患者49名,同步放化疗患者10名,靶向治疗患者27名.化疗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高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13.91vs9.16,p<0.001),放疗患者PSQI评分显著高于未接受放疗患者(11.90vs9.51,p=0.029),同步放化疗患者PSQI评分显著高于非同步放化疗患者(16.10vs10.00,P=0.001),使用靶向药的患者PSQI评分显著低于未使用靶向药患者(7.44vs11.49,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靶向药物的使用、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长、肿瘤类型、慢性病、激素的使用与CRI的发生不相关,CRI与化疗(r=0.372,p<0.01)、放疗(r=0.256,p<0.01)及疼痛评分(r=0.293,p<0.01)相关.rn 结论:癌症患者失眠与化疗、放疗及疼痛相关.识别肿瘤患者的失眠因素对肿瘤患者的管理及教育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阐述及临床疗效观察,总结了冯正权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得出其从"脾"论治的治疗规律,多运用六君子方加减,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冯正权提倡"培土生金"法,健脾之时,不忘护胃,祛邪扶正并重,抗癌而不伤正,病症结合,合理用药冯师认为正气亏损乃肿瘤转移之根本,局部气血阻滞、痰毒瘀结是中晚期肺癌转移的关键,因而益气扶正与活血化瘀合用是中医治疗肿瘤转移的常用治法。中药益气养阴,化湿通络止痛治疗,解决患者最主要的疼痛问题,冯师亲自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对肺癌的恐惧心理,使其树立起对抗癌症的信心,同时非常配合冯师的中医药治疗,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疗法朔望灸在大肠癌预防复发转移中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原理.方法:以《黄帝内经》中月相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影响理论及相应针灸治疗理论,论述朔望灸的理论及补泻原理,探讨中医经典理论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临床选穴原理,创制出朔望灸的临床治疗方法,并付诸实践.结果:"朔望灸"法是将《黄帝内经》中的朔望理论与灸法相结合,对恶性肿瘤患者施灸的一种疗法,具有舒经通络、调理气血、扶正补虚、祛邪散结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朔望灸法在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具有深入发掘及临床广泛应用的潜力.
  •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定痛方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对2013.5-2015.5本院收治的6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三阶梯止痛及定痛方口服;对照组单纯运用西医三阶梯止痛治疗,于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rn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33.3%(22/3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者在一般状态、情绪以及睡眠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rn 结论:定痛方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可应用于临床.
  • 摘要:在中医病因病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临床和实验两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研究,发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床疗效,抑制IL-1、TGF-β、FGF等相关因子的表达,防止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减轻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引起的炎症反应,极大改善生存质量.同时分析当前中医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未来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及工作方向应加强预防,今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应以多中心、大数据、动态跟踪患者长期症状改善和生存质量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法,科学评价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