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北京口腔医学论坛暨2014北京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口腔医学论坛暨2014北京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口腔医学论坛暨2014北京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2-12

主办单位:北京口腔医学会

会议文集:北京口腔医学论坛暨2014北京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OSAHS患者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对咀嚼肌肌电活性的初期影响.rn 方法:随机选取37例使用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分别在戴用前和戴用1周后利用Bio EMG Ⅲ肌电图仪记录在息止位、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束、咬肌的表面肌电图,对比分析左、右侧同名肌肉的不对称指数,以及颞肌前束/咬肌的活动指数在戴用前后的变化.rn 结果: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后在息止位和最大紧咬位:①各组肌肉肌电幅值均未见明显变化;②各咀嚼肌的不对称指数均未见明显变化;③颞肌前束/咬肌的活动指数明显增加(P<0.05).rn 结论:OSAHS患者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1周后出现了颞肌前束相对咬肌肌电活动强度增加的变化,应对其进行长期随访.
  • 摘要:目的:研究乳牙牙本质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乳牙牙本质胶原降解中的作用.rn 方法:将滞留原因拔除的正常乳牙制备为牙本质粉后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醋酸氯己定组(MMPs抑制剂)和CMT-3(6-去甲基-6-脱氧-4-去二甲氨基四环素,chemically modified tetracyclne-3)组(MMPs抑制剂).每组6份标本,每份标本50.0mg.各组标本进行pH循环,每次循环置于脱矿液中6小时,人工唾液中18小时,共7次.醋酸氯己定组和CMT-3组的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中分别加入0.2%醋酸氯己定和0.02%CMT-3.收集各组的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上清,用羟脯氨酸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上清中的胶原降解量.rn 结果:空白组的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上清中的胶原降解量均高于醋酸氯己定组和CM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氯己定组和CMT-3组的胶原降解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乳牙牙本质中的MMPs活化后可以降解自身牙本质胶原,使用MMPs抑制剂可以抑制牙本质胶原的降解.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患者因左下后牙肿痛一个月前就诊,有咬硬物史。介绍其三年前左下后牙根管治疗及桩冠修复双侧下后牙游离端缺失,活动义齿修复。依据口内情况及牙片,诊断为35牙骨质—牙本质撕脱,牙周脓肿。给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查后显示。35无叩痛,松动度(+++),35局麻下拔除。
  • 摘要:目的:研究保留和去除骨膜情况下自发成骨修复小型猪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组织学表现.rn 方法:选择18月龄雌性中国小型猪8只,拔除其右侧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2个月后动物随机分为保留骨膜组(A组)与去除骨膜组(B组).A组骨块切除长度分别为5cm与6cm,B组骨块切除长度分别为1cm与2cm,每个长度对应2只动物,骨块切除后均行坚固内固定.术后12周处死动物,标本行大体、X线及HE染色后组织学观察.rn 结果:保留骨膜5cm与去除骨膜1cm组完成骨连接,保留骨膜6cm与去除骨膜2cm组未完成骨连接.保留骨膜组可见膜内成骨,去除骨膜组可见软骨内成骨.两组未完成骨连接处可见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rn 结论:保留骨膜时的成骨作用优于去除骨膜时,保留骨膜时可以自行修复较大长度的骨缺损.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主要毒力因子牙龈素K(Lys-gingipain,Kgp)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凋亡过程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活化情况.rn 方法:原代培养牙周膜细胞,MTT法检测Kgp对hPDL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Kgp对hPDLCs凋亡率情况;Western-blot和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表达及活化.rn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Kgp对hPDLCs的增殖抑制率随着Kg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为12.5、25ug/ml的Kgp,hPDLCs凋亡率升高(P<0.01).浓度为25ug/ml的Kgp作用于hPDLCs24h、48h后,凋亡率升高(P<0.01).rn 结论:P.gingivalis毒力因子Kgp在诱导凋亡方面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病过程,可能通过caspase依赖型途径.
  •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咀嚼黏膜的三维重建方法.rn 方法:应用螺旋CT对1例志愿者头颈部扫描并结合Mimics10.0软件获取数字化牙颌硬组织模型,应用Dental wings牙颌激光扫描仪获取志愿者数字化牙颌石膏模型;对两者进行全局配准、布尔运算、去除悬浮数据等处理,并以锥形束CT结合牙周塞治剂作为对照方法进行黏膜厚度测量的精度验证.rn 结果:获取了数字化咀嚼黏膜的3D模型,模型在Mimics软件下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解剖形态并可用于对黏膜厚度进行分析,该模型通过显示黏膜轮廓线进行厚度测量的结果与通过牙周塞治剂显示黏膜轮廓的对照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基于CT扫描和激光扫描数据获得了较为准确的数字化咀嚼黏膜模型,实现了人体咀嚼黏膜组织的可视化、记录以及任意部位的厚度分析.
  • 摘要:目的:特殊刃口扩孔钻旋磨法实施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临床应用和术后4年疗效观察.rn 方法:收集2010年14例患者上颌后部骨量不充足的19颗种植位点,应用特殊刃口扩孔钻,50转/分钟,不冲水,对缺牙区松质骨和上颌窦底骨皮质磨切出不同直径的孔洞,实施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通过术中细节、术后即刻CT检查、修复后临床复查及术后4年CT检查分析,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效果.rn 结果:19颗种植位点成功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术并植入19颗种植体,上颌窦粘膜无穿孔,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好,术后4个月成功安装固定义齿.术后4年复查义齿功能良好,无脱落,种植体稳定性好,CT检查上颌窦开孔处骨皮质改建使突入上颌窦内的种植体尖端处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有利于种植体的稳定,但种植体尖端表面上颌窦粘膜变薄.rn 结论:采用上颌窦底开孔钻旋磨法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术术中手感清晰而强烈,术中不必过分依赖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的测量数据,钻针尖端一半在骨内一半在粘膜下也不会造成上颌窦粘膜穿孔,远期效果良好.本方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术前测量和医生手术经验的要求.
  • 摘要:目的:了解影响老年人到社区口腔医疗机构就诊的因素,为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辖区内1068名60岁以上老年居民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rn 结果:老年居民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为71.8%,50.3%的老人患病后首选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的满意度为40.1%.到社区口腔医疗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离家近、可以治疗普通牙病、服务态度好等.rn 结论:社区老年居民对口腔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较高,应加大社区口腔卫生服务宣传力度,将口腔卫生保健纳入社区慢病管理范围.增加财政投入,加强社区医疗机构软硬件条件建设,加强社区口腔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口腔医疗服务质量.
  • 摘要:目的:研究牙合板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侧髁突功能位置的改变及对诊断的影响.rn 方法:牙合板治疗2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13例,女15例,年龄12-23岁,平均年龄15.4岁),使用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s of Condyle Displacement MCD)测量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CO)位的差异,牙合板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错牙合畸形诊断,比较牙合板治疗前后功能位置差异和左右双侧对称性的改变.数据使用配对检验.rn 结果:牙合板治疗前骨性Ⅱ类患者同时满足在X轴、Y轴差异小于2mm,在Z轴差异小于0.5mm的,共7人占25.0%.牙合板治疗前后骨性Ⅱ类患者CR与CO位的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变化的对称性改变在垂直方向上有统计学性差异(P=0.011).牙合板治疗后患者中有2人(7.1%)骨性诊断改变,有6人(21.4%)的安氏诊断改变.rn 结论:牙合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大部分的CO-CR差异不协调;牙合板治疗可以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CO-CR位置差异趋于协调,对称性得到改善,尤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对称性改善更为显著.必要的牙合板治疗可以提高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诊断的准确性.
  •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患龋相关风险因素,提出有针对的口腔卫生指导.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7岁儿童200名,记录乳牙患龋情况,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龋病相关因素.结果:200名受检儿童患龋率92.5%,男女之间患龋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乳牙龋均7.58,男童龋均6.95,女童龋均8.40,男女童龋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刷牙起始时间和糖的摄入与儿童患龋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龋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家长及儿童进行相应的口腔卫生宣教,规范和加强对乳牙龋病防治的宣传工作,早期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 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癌、口腔白斑及正常人群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观察该方法对口腔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同时建立口腔白斑恶变风险评估的定量指标.寻找一种无创性、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操作简单、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检测方法,为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恶变风险分析提供依据.rn 方法:选择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经临床诊断为口腔癌的患者93例,口腔白斑82例,及正常对照组102例,其中口腔癌及口腔白斑需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用特制毛刷刷取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薄层液基制片,Feulgen染色,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提取细胞DNA指数(DI),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建立统计学模型,根据DI计算口腔白斑恶变风险度,并对口腔白斑患者进行随访跟踪.rn 结果:根据DNA定量分析阳性诊断标准:(1)DI≥2.3的细胞为倍体异常细胞,其个数≥5个;(2)异倍体峰;(3)增殖细胞比例≥10%,93例口腔癌患者中有89例DNA定量分析检测结果为阳性,口腔白斑中有4例为阳性,102例正常对照组DNA定量分析结果均为阴性.综上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在口腔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5.70%,特异性为97.83%,阳性预测值为95.70%,阴性预测值为97.83%.对该数据分析表明随着病理分级严重程度的升高,炎症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增殖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且非均质型白斑其增殖细胞与倍体异常细胞的百分比和DI较均质型白斑显著提高.同时总结口腔癌及口腔白斑巴氏染色细胞学特征:(1)口腔癌:癌细胞单个散在,核深染,核浆比明显增大,出现异型性或呈片状排列,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出现异型性,核深染,核浆比增大,有时可见裸核;(2)口腔白斑伴中度异常增生:细胞核增大,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核浆比稍增大:(3)口腔白斑伴轻度异常增生:细胞核不规则型,部分极性消失,但分布较均匀,核浆比正常:(4)口腔白斑不伴异常增生:其细胞学表现同正常黏膜上皮类似.随后提取口腔白斑病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I,过滤二倍体细胞信号,放大增殖细胞、倍体异常细胞信号,建立统计模型,计算口腔白斑恶变风险度.本实验将大于0.7定义为高恶变风险,小于0.5为低恶变风险,介于两者之间为中恶变风险,其中9.8%(8/82)口腔白斑病例为高恶变风险,7.3%(6/82)为中恶变风险,82.9%(68/82)为低恶变风险.82例口腔白斑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8年.其中1例口腔白斑伴轻度异常增生患者,恶变风险分析为高恶变风险,随访40个月后发生恶变.rn 结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及口腔白斑恶变风险定量分析,定量评估口腔白斑患者恶变风险,且为一种无创、可靠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手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1.建立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皮下感染模型,观察牙周致病菌对腹主动脉瘤发展的影响。2,通过检测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小鼠腹主动脉壁的局部表达以及血清中S100A9,MMP-9,IL-6的水平,探讨牙周致病菌影响小鼠腹主动脉瘤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为在腹主动脉瘤的早期预防中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SPF级C57BL/6小鼠,经皮下金属螺旋管植入,每周在螺旋管内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建立牙周致病菌皮下感染模型,CaCl2溶液浸润诱导腹主动脉瘤模型。采取随机分组设计,将其分为3组:A组(n=8):腹主动脉NaCl处理+皮下Pg注射;B组(n=9):腹主动脉CaCl2溶液处理+皮下PBS注射,C组(n=9):腹主动脉CaCl2溶液处理+皮下Pg注射。CaCl2/NaCI处理8周末处死,收集腹主动脉组织和血清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力纤维EVG染色,观察各组腹主动脉血管结构,弹力纤维的破坏。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9, S100A9在腹主动脉的表达,做半定量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循环中抗Pg特异性抗体、IL-6, MMP-9和S100A9的水平。rn 结果:CaCl2处理8周末,Pg感染组小鼠的腹主动脉直径扩张率显著大于未感染组(P<0.01),B组(Ca+Pg-)小鼠腹主动脉直径扩张率为33.38±10.92%,C组(Ca+Pg+)小鼠腹主动脉直径扩张率为55.23±14.45%。A组((Ca-Pg+)小鼠腹主动脉直径未见明显变化,直径扩张率为9.41±5.59%。病理结果显示CaCl2处理后两组血管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Pg感染组小鼠较未感染组腹主动脉弹力纤维破坏更为显著,部分缺失断裂(P<0.01),B组(Ca+Pg-)血管结构得分1.31±0.72,C组(Ca+Pg+)血管结构得分2.34±0.55。Pg感染组小鼠腹主动脉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B(Ca+Pg-)组腹主动脉组织MMP-9 MOD值为0.068±0.019,C组(Ca+Pg+)腹主动脉组织MMP-9 MOD值为0.116±0.024。Pg感染组小鼠腹主动脉S100A9表达也高于未感染组,B(Ca+Pg-)组腹主动脉组织S100A9 MOD值为0.017±0.013,C组(Ca+Pg+)腹主动脉组织S100A9 MOD值为0.033±0.019,虽然无统计学差异(P=0.094)。Pg感染组小鼠血循环中IL-6,MMP-9,S1OOA9水平较未感染组有升高趋势,虽然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1.CaCl2溶液处理后感染牙跟叶琳单胞菌的小鼠腹主动脉直径扩张率、弹力纤维的破坏均高于未感染组,提示牙酿叶琳单胞菌对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促进作用。2.生理盐水组小鼠即便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腹主动脉直径未见明显扩张,弹力纤维未见明显破坏,提示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与主动脉瘤的发展及对牙周致病菌感染的易感性有关。3.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通过上调S100A9, MMP-9的表达以及I L-6的水平来促进腹主动脉炎症,降解弹力纤维,导致动脉的扩张。本实验对牙周致病菌影响腹主动脉瘤发展的相关机制做了初步的研究,后续将进一步验证S100A9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上调S100A9表达作用于腹主动脉瘤的可能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NovaMin治疗青少年正畸所致青春期牙龈炎的疗效.方法:对76名青少年正畸所致青春期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使用NovaMin进行牙周上药,对照组使用Colgate牙膏进行牙周涂抹,疗程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中PLI和B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NovaMin治疗青少年正畸所致青春期牙龈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评估采用排龈联合流动树脂衬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65例楔状缺损患者,每个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均存在齐龈的四个楔状缺损(共260颗牙齿),将每个患者的四颗楔状缺损牙齿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四组,分别用Ⅰ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Ⅱ排龈+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Ⅲ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Ⅳ排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四种方式进行修复,于修复后1年进行对比观察.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的直接临床评价系统(USPHS)评估疗效,数据进行卡方检验.rn 结果:1年复查结果显示:在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表面形态5个方面,4组间A、B分级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成功率方面Ⅰ组和Ⅳ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Ⅳ组排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取得了最好的临床疗效.rn 结论:排龈联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技术之后复合树脂充填是目前比较好的楔状缺损修复方式.
  • 摘要:目前常用的修复颌骨缺损的方法是骨移植,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因此需要找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本文介绍了骨膜原位成骨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阐述了临界缺损长度的定义、形成机制、及研究现状,骨膜原位成骨是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之一,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初步证明了其简单有效性,但对骨膜原位成骨后新生骨的质量及能否满足种植的需要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动物不同部位的CSDs的确定有着重要意义,对CSDs的形成机制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研究nHAC/PLA/PR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rn 方法:保留骨膜的前提下制备兔下颌骨10mm×8mm贯穿性缺损,按不添加材料A组、单纯材料(nHAC/PLA)B组、活性材料(nHAC/PLA/PRP)C组加入相应材料,术后2周、4周、8周、1 2周分别处死,分别从肉眼、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进行观察,计量新骨面积并进行方差分析.rn 结果:影像学观察B、C组2、4、8、1 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A组;B、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电镜观察3个组边界区主要由纤维组织包绕,B组边界区可见少量新生骨,散在分布,C组纤维组织更致密,新骨少量片状分布;组织学观察可见B、C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A组,C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较B组多.随时间延长,各组新骨均有增多,残留的材料减少,有大量骨样组织长入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残留的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新骨面积计算统计组间进行方差分析中均数的两两比较,第2、4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8、12周时A组与B、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rn 结论:由骨膜、nHAC/PLA和PRP构建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上更多的骨缺损情况.
  • 摘要:本文介绍了前牙缺失的种植治疗美学重要性远超过后牙区,但种植体很难具有良好的方向和位置。本文介绍了即刻种植、牙槽嵴保存技术、骨增量技术等方法对前牙区牙骨组织进行管理。目前临床常用的前牙美学种植骨组织管理技术能满足大部分美学种植病例,并且口腔种植外科,冠上修复技术不断更新,口腔多专业的配合,基本达到了种植前评估设计的美学要求。随着生物相容性材料发展和3D打印技术的进步,自然,和谐,功能将成为前牙美学种植的研究方向。
  •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支撑材料的小鼠颅颌面器官体外培养的可行性及适宜条件.方法:分离出生后0.5天(PN0.5)的C57BL小鼠颅颌面部分器官(下颌磨牙、下颌下腺、舌),在由有机树脂片作为支撑物的6孔板中体外培养3天,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观察所培养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形态学变化,并且与PN0.5和3.5小鼠的相应器官进行组织学的比较.结果:相对于PN0.5的颅颌面器官结构,器官培养3天后下颌磨牙、下颌下腺和舌等器官体积增大,并有不同程度的发育,HE染色显示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殖和分化;体外3天培养器官的发育要落后于PN3.5的实际生长.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并建立了小鼠颅颌面器官树脂支撑物体外培养系统.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烧结工艺对Kavo单斜相氧化锆基底材料与KISS饰瓷结合强度的影响.rn 方法:将Kavo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3组,以常规预烧结后堆积饰瓷再次烧结作为对照组,对2个实验组试样在预烧结前先涂布一层饰瓷,与氧化锆一起烧结后自然冷却,其中一组冷却后进行表面打磨一组表面不作处理,然后再堆积饰瓷进行烧结,随后万能实验机参照YY0716-2009标准用剪切实验测试结合强度,并以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谱仪表征结合界面.rn 结果:氧化锆与饰瓷预烧结组能显著提高结合强度,对照组的结合强度为24.78±3.60MPa,实验组分别43.12±5.65Mpa和45.38±4.50Mpa.实验组间的表面预处理对结合强度无显著影响,P<0.001.扫描电镜检测发现经过氧化锆与饰瓷预烧结处理后再堆积饰瓷进行烧结,在结合界面形成"锆瓷-饰瓷1-饰瓷2"三层结构,能谱分析发现,在预烧结的饰瓷与锆瓷之间存在广泛的化学元素渗透现象.rn 结论:氧化锆预烧结前涂布饰瓷一起烧结的工艺改变能够显著提高氧化锆饰瓷间的结合强度,其作用可能与预烧结后中间层饰瓷与锆瓷间化学元素渗透有关;预烧结后的表面处理对结合强度无显著改变.
  • 摘要:OAT患者有创性口腔治疗前是否需要停用抗栓药物需要综合评估血栓发生风险和术后出血风险。鉴于停用抗栓药物引发的不良事件常造成死亡、偏瘫等严重后果,一些专家提出通过强化局部止血措施控制术后出血。一些专业机构也给出了指导意见:1)对于将阿司匹林作为一级或二级预防用药的患者,拔牙或种植牙术前均可不停药;联合应用氯毗格雷,建议停用氯毗格雷5-10天,术后24小时继续服药。2)对于治疗剂量的华法林抗凝患者(INR≤3.5),简单牙拔除、简单种植牙或口腔科小手术无需停药;复杂有创操作需要谨慎。3)对于术后严重出血患者可以局部应用凝血酶、氧化纤维素、氨甲环酸等药物,必要时输血治疗。通过牙跟拉拢缝合、氧化纤维素填塞、氨甲环酸含漱等局部处理措施,大多数口服抗栓治疗患者可以在不停药情况下进行拔牙、种植牙等手术操作。由于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的复杂性,停药病例的适应症还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居民口腔健康状况.方法:全北京市各区县均参与本次调查,除2个区县未达到项目要求外,其余14个区县经过社区招募和筛选后共有2400个家庭5434个居民参与此次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的龋均是4.58颗,患龋率为66.3%,龋充填构成比为15.4%,牙石检出率53.8%,失牙率54.8%,缺失牙修复率35.8%;除患龋率在城郊之间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上述各项指标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城郊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与以往调查相比,北京市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未见明显波动,但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情况不容忽视.城乡口腔健康差距有所减小,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口腔保健的投入.
  • 摘要:目的:检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菌群构成,以期进一步阐明乳牙慢性根尖周感染细菌病因学特点.rn 方法:收集13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儿的根尖周病损组织,采用16S rDNA克隆测序法检测样本中菌群构成.rn 结果:PCR扩增16S rDNA通用引物获得的所有DNA样本均为阳性.13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样本共获得953个克隆,鉴定出167个菌种或基因型,从属于8个菌门,其中48种细菌为未培养菌.检出菌种中厚壁菌门最多(47.9%),其次为变形菌门(26.9%)和拟杆菌门(13.2%).在2个以上样本中检出的细菌共有76种,检出率最高的为具核梭杆菌和Dialister invisus(均为76.92%),其后依次为纤维弯曲杆菌(61.54%),轻型链球菌(53.85%)和血链球菌(53.85%).rn 结论: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是包含多种未培养菌的多细菌感染,与感染根管常见菌有一定关联性.
  • 摘要:目的:评估本课题组自主研制的预成弹性印模桩临床制取桩核印模的效果.rn 方法:用预成弹性印模桩法(实验组)和传统方法(对照组)分别对70颗牙体大面积缺损、根管治疗后要求桩核冠修复的单根管患牙各制取桩核印模,观察两种方法制取桩核印模的完整性.rn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印模桩核区印模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44.29%、74.29%,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印模缺陷在根尖部的发生率分别为2.96%、41.4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印模缺陷在桩体部的发生率分别为4.29%、35.71%,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桩核印模的可用率分别是93.75%、60.00%,实验组的临床可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应用预成弹性印模桩制取桩核印模能够提高印模桩核区的完整性.
  • 摘要:目的:探讨同期应用种植支抗压低上颌磨牙及种植义齿修复合龈距离过小的一例游离端多颗牙齿缺失病例的临床效果.rn 方法:选择因下颌磨牙缺失,右上两颗前磨牙及两颗磨牙共4颗牙齿伸长,没有足够修复空间的患者.在缺牙位置植入登腾种植体,同期在伸长磨牙的颊腭侧各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2颗,共4颗,应用橡皮链牵拉支抗钉与磨牙带环上的牵引钩,以施加压低力,即刻加力.待颌间间隙完全打开后进行义齿上部结构修复,随访观察治疗效果.rn 结果:经过8个月,患者伸长的4颗磨牙均被有效压低,对合牙获得了充足的修复间隙,完成种植上部修复,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rn 结论:植入种植体修复游离端缺失的磨牙,同期运用微种植体支抗钉压低伸长磨牙,可有效缩短疗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