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
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

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04-10-12

主办单位:南开大学

会议文集: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通过对Barro(1986)和Vickers(1986)货币政策模型加以变形,用银行的新增不良资产率代替原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研究方法,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建立银行与存款人的行为博弈模型,研究银行声誉对于银行挤兑的影响。结论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良好的银行声誉有助于引导存款人形成有利的预期,减少银行挤兑的发生,因此对银行来说,建立一个强银行的声誉至关重要。
  •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资本流动(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部门投资)与金融稳定(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借助于协整理论,建立恰当的VAR模型或VECM模型并进行总量与结构分析,利用脉冲反应与方差分解技术,较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的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与经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而金融和经济状况又促进了资本流动。
  •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等金融中介的代理投资间接参与金融市场。投资者和金融中介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转嫁倾向使得金融中介的投资决策并不总是以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本文通过模型分析,证明了金融中介的风险转移倾向容易导致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引起资产泡沫的产生。
  • 摘要:在当代经济中,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一直是经济学界炙热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实体经济系统与虚拟经济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虚拟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及特征,提出并论证了“虚拟经济稳定是当代经济稳定与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领域”的理论命题。研究虚拟经济的稳定性问题,实际上是为系统风险的研究提供经济理论上的支撑,从而为国民经济安全的监控提供保证。
  •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虚拟化的趋势的加强,出现了许多用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种种谜团,这些谜团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本文从货币数量出发,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通过分析实体经济中价格指数不断下降出现总体上的通缩趋势,而虚拟资产价格不断膨胀的现象,揭示出在经济虚拟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必须考虑虚拟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以使货币供应满足整个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考虑实体经济。
  • 摘要:证券市场资产价格波动的微观机理研究为我们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广义少数人博弈(GCMG)模型能够为我们从微观、动态的角度刻画证券市场资产价格泡沫产生、发展和破灭的全过程,也为我们制定防止证券市场大规模崩溃的理论政策指明了方向。我们发现早期在系统中引入的一个小的市场波动(向下的干扰)可用来防止市场将来很大的市场波动。这种现象类似于在早期往生物体内注入小量可以产生系统反应的“病毒”可以使系统产生抵抗系统以防止大的、致命的系统变化。
  • 摘要:本文基于异质信念,借鉴噪音交易方法,建立一个经济虚拟化下的汇率决定的HB—ER模型,模型假定外汇市场上存在两类投资者,一类被称为知情交易者,另一类称为非知情交易者。当市场汇率等于均衡汇率时,非知情投资者的权重达到它的最大值1。当市场汇率偏离均衡汇率时,非知情投资者的权重趋于下降。随着偏离的加剧,非知情投资者的权重趋向于零,这时市场预期将被知情投资者分配。
  • 摘要:在对国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从理论上对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谜”及其形成机理予以解释,然后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两者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且具有稳定性;文章最后分析了实际经济活动、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只有前两者之间存在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其余组合却并不存在。
  • 摘要: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反映投资者预期形成过程的行为模型。模型考察了外部冲击对股价影响的长短期效应,较好地解释了实证研究发现的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诸如收益率分布的厚尾现象、股价对信息反应不足或过度、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过度反应等等,并提出了规范股市、减少异常发生的政策建议。
  • 摘要:虚拟经济概念的提出,在经济学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而这个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历代经济学家都在为之努力的目标:如何对客观存在的经济进行分类,即经济学二分法的争论。尤其是近年来有许多的经济学家对此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旨在从虚拟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经济学的二分法进行粗浅的思索,并用之初步分析汇率运行的机制。
  • 摘要:经济系统的商品集合是成本和心理连续变动的物质表现,虚拟经济是一套以心理为支撑的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波动具有与实体经济不同的波动特征,这些特征来源于异质投资者之间及投资者同环境之间非线性作用的结果,整个虚拟经济是一典型的复杂自适应系统。构建主义和演化主义是虚拟经济中理性主义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基础,基于演化论的归纳逻辑能够为我们解析虚拟经济演化的整个微观过程提供有效的定量研究方法,这种定量研究方法现在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一个是试验经济学,一个是计算经济学。
  •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以及经济金融化条件下,虚拟经济所具有的独特的资源配置功能以及由这些功能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虚拟经济目前还存在着争论,但把虚拟经济定义为以金融工具的交易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既可以区别于金融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形式进行研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有五个方面,即财富分配机制、产业结构机制、股权变动机制、债务结清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风险累积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能够产生促进和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刃剑”特征。
  • 摘要:金融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有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当代金融早已超越了传统金融对经济的从属性、被动性地位,金融在经济中不仅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从经济中分离出来,呈现出独立发展趋势。本文从金融产品的供给、金融产品的需求、金融活动的载体、金融交易的价值规律来分析金融的独立性,以更好地认识虚拟经济。
  • 摘要:会计信息体系是公司治理得以实现的重要内容,而外部审计、市场分析与评级机构担负着会计信息审核与传递的重要职责。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经济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及经营者与中介机构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存在,使得上市企业经营者与外部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存在共谋的倾向与可能。2001年以来美国“新经济”由狂热归附平静后,由于对信息产业投资回收周期的判断失误,使安然、世通等公司此前为实现扩张,而与外部审计等机构共谋进行的财务作假问题被揭露出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的同时,外部监管必须能够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强化对会计审计、市场分析与评级机构的监管,从而达到提高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效率,保证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机制良好运行的目标。
  • 摘要: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影响预期投资收益率并进而影响投资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消费需求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快慢及其波动程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我国收入分配、金融资产增长角度考察金融资产积累与消费变动的关系,并给出简短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信用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虚拟经济的产生,并且对虚拟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模型分析。本文认为,由信用经济演化而生的虚拟经济已经成为主导现代经济的决定性力量。
  • 摘要:目前对于国民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理论界和实践界存在众多讨论,其中主要观点包括“国有经济退出一切竞争性行业论”、“国有经济从中小企业完全退出论”、“国有经济被迫撤退论”、“靓女先嫁论”、“国有企业私有化论”、“国退民进论”以及“国有经济无所作为论”。从本质上看,这些观点争论的根源实际上是国有资本的功能定位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国有资本的功能定位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而脱离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现状,同时也不能无所作为。鉴于此,为了分析我国国有资本的功能定位,本文首先研究了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的功能,这是国有资本功能定位的基础;其次,分析了国有资本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这有利于确定国有资本功能的调整方向;最后,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国有资本的布局与结构探讨了我国国有资本的功能及其调整的途径和模式。
  • 摘要:信息与个人决策特性是整个证券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基础,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其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在证券市场发展中,信息监管至关重要。信息的作用机制是:信息披露→信息传导→投资者信息处理→信息反馈(证券价格)。然而,目前的监管政策虽然从客观角度(源头上)强调了信息的披露,但没有考虑信息的传导及投资者个体决策行为(信息处理)方面的特性。实验经济学关于个体决策行为方面的研究发现,揭示了投资人决策偏好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特征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释证券市场上的一些信息披露问题(如上市公司的选择性披露行为、盈余管理行为等),为我们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提供了一些指导。
  • 摘要:本文在现代金融理论框架和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分别讨论了市场有效性及其检验的有效性问题。对两种模式下的实证检验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分析,并指出各自的缺陷与问题。由于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产物,价格的形成体现了市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和速度。因而,有效市场实证研究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公平和公正。由于“联合假设”问题的存在以及实证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强的理论来评估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 摘要: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已开始突破国界限制,实现了金融资本的跨国扩张,金融的影响也开始突破国界进行传递。金融自由化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进程,使世界各国经济金融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空前增强,极大地改变了一国金融发展的初始条件和外部环境。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提高,各国金融体系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强,金融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特别是相对弱小国家的金融主权弱化从而导致政治主权弱化,相对弱小国家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被迫面对维护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利益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平衡问题。
  •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业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也日益加重。本文针对我国关于金融机构退出行为法律规定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实际,分别从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和职责、退出程序、实施细则、清偿程序及原则、存款保障机制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清偿和解散等角度提出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制度安排构想。
  • 摘要:理性泡沫是一种可以在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时稳定存在的泡沫。本文重新讨论了理性泡沫的存在条件,与Tirole(1985)的结论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在经济动态有效的情况下,泡沫是仍然可以存在的。泡沫的出现对技术创新有一定影响,表现在对劳动型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资本型技术创新则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各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加深,与之相伴的变化就是各国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多次大动荡,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各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地尝试用各种方法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早期金融市场不稳定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内在脆弱性方面和市场失效问题上,进而提出政府金融监管和干预的必要性。笔者认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使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加深,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增强,金融资产价格与实物商品相比更容易受到人们预期的影响,因而金融资产价格更容易发生波动。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就能更容易理解政府为什么要金融市场。政府需要通过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减少投机和违规,保证市场的正常交易;通过各种金融保障制度降低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政府声誉,来维护市场信心。文中我们将对各国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各种措施做简要分析。
  • 摘要:企业之间跨边界的技术经济合作催生了网络组织的诞生,然而网络组织的形成只是取得协同效应的必要条件,要发挥网络组织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独特功效,就必须对网络组织进行有效治理。网络组织治理的核心在于治理机制,只有机制到位才能保证网络组织有序运作。共同治理是网络组织治理的特征,合作各方以核心优势积极参与治理是提高决策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关系、互动与协同为基本框架的三维结构是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治理机制在治理逻辑的平台之上发挥作用,实现共同治理,以挖掘蕴藏在合作企业之间的潜在价值。
  • 摘要:透明度是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解决透明度问题,不能解决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如实地向社会披露信息的问题,那么资本市场就没有发展前途。因为透明度是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没有透明度就没有资本市场。资金多元化问题是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如果要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仅靠居民存款和居民收入中的一小部分进入市场是不够的。我们如果要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就必须推动资本市场资金渠道的多元化。除了居民储蓄外,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渠道从类型上看,至少还有以下几类:一是集合理财型的资金渠道;二是资产委托管理式的资金渠道;三是股票质押贷款;四是各种社会保障资金;五是私募资金。当所有这些资金管道建立起来而且越来越大的时候,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资金循环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原来很多进入银行体系的资金会通过这些管道有节奏地进入资本市场,这样,资本市场就会强大起来。股权分裂是中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和发展的重点,是如何建立一个具有完整流动性的市场,而不是流动性分裂的市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80﹪源自于股权分裂所决定的制度缺陷。解决了股权分裂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80﹪的问题都可能得到解决。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虚拟化进程的加快,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合理健康的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导致经济泡沫,威胁着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安全,同时国际间,虚拟经济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左右着发展中国家,进而拉大世界各国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强虚拟经济监管力度能够稳定国家经济安全。
  • 摘要:最优货币区理论随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并显示出了货币区域的巨大优势,我们在理清货币区理论发展脉络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亚洲国家货币合作的前景。
  • 摘要:随着房地产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工具,其虚拟资产的特性愈发明显,这表现为房地产价格的强波动性。金融自由化使房地产市场波动尤为显著,并在金融危机形成和暴发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这时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更多地是由于金融自由化引发了信贷市场的膨胀。实际上,在外部制度因素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一个发达而完善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稳定作用。
  • 摘要: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经济是经济学家们长期争论的主题之一,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大危机之后的凯恩斯主义之争,到70年代“滞胀”以来的新古典经济思想与新凯恩斯主义之争,近20年来经济虚拟化和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政府管理金融市场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希图将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理论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并对政府干预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追踪。
  •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受其影响,国际虚拟资本的交易主体、流动规模、涉及区域以及交易参与者发生了变化,这些结构性变化对汇率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内虚拟经济对汇率水平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实体经济,而长期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共同决定其水平的变化。本文的实证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
  • 摘要:论文对有限理性和异质的投资者组成的证券市场的均衡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显示在这样的市场中均衡以概率存在或者说证券市场均衡可能存在,且均衡不仅仅表现为交易数量选择,还表现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均衡的主观概率测度。此后论文对市场操纵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显示任何一个由投资者组成的利益集团都有动机进行市场操纵或者进行投机活动,而且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改进并不能防止投机或者市场操纵,但能够提高全部投资者的福利水平。
  • 摘要:现实生活中,股票市场的波动与货币供给乃至宏观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这要求我们对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深入研究。这其中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及其与市场均衡和货币体系的关系就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均衡研究和价格确定问题的研究基本停留在针对股票指数的历史趋势,以数学和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解释和预测上,即常说的技术分析;也有人从货币市场入手,同时附以政策和心理预期的分析,对股票价格进行考察,但往往忽略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这些研究对股票市场实际运作的指导作用不够强,往往是管中窥豹,难以从宏观的角度对股票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因此,在货币体系乃至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均衡问题进行研究对股票发行市场的新股定价、国有股减持、股票交易中的规范发展等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论述的股票市场波动问题主要基于内生货币体系下的均衡,并与有效需求联系起来,最终将指出货币供求影响着家庭的资产选择、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从而影响着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动,并最终决定着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这与我们即将回顾的传统的研究方式有很大区别。
  • 摘要:本文基于复杂系统和混沌理论,建立了一个经济虚拟化下的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子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的简化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子系统的耗散与均衡。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大规模资本流入是造成系统性危机的主要原因。
  • 摘要:本文以虚拟经济下的宏观资金流量分析表为基础,根据表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所造成的资金流动进行分析,进而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摘要:资产收益的混合分布理论认为,市场波动的聚类特征是因为市场信息的聚类特征,而市场信息可以由交易量来近似地体现。本文利用这一理论及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股市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沪深两市的波动呈现不同的特征:沪市交易量明显地包含了市场波动的信息,大约能够解释市场波动的20﹪的成分,而深市交易量则几乎没有包含市场波动的任何信息。文章认为,中国股市交易量对市场波动的解释程度比较低,或者说,造成股市波动的主要信息并没有包含在交易量中,这是由投资者主体结构造成的;沪深股市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上市公司主体的结构差异造成的。
  • 摘要: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财富只有通过影响消费量,才能对个体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这一假设在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显然低估了财富价值变化对经济个体决策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虚拟经济的波动问题,说明当经济个体考虑由财富带来的效用时,虚拟资产的波动率要大于传统模型中得到的波动率,并与经验事实相一致。最后,本文希望能够成为虚拟经济微观基础研究方面有益的尝试。
  • 摘要:虚拟经济的研究以“资本化定价”为研究范式,其中,人的“观念”定价对虚拟资产的价格评估至关重要。行为金融学将人的“心理”因素纳入资产定价的研究中,二者的理论体系有相通之处,存在共同作用的平台。因此,引入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思路与工具是虚拟经济研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 摘要:积累的技术创新的喷发式应用形成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新经济”高速增长,而创新的外溢效应正在形成新的供需耦合机制,在未来一段时期重新构建创意、设计、生产、配送和消费各个环节,经济增长会表现出产业间的“轮动”效应。
  • 摘要:虚拟经济理论认为,随着经济虚拟化价值增殖逐渐由实物资产的价值增殖转变为虚拟资产的价值增殖,价值增殖虚拟化了。价值增殖的虚拟化使积累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注重实物资产的积累转变为注重虚拟资产的积累。虚拟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化积累”以及由此导致的积累的非对称性为我们认识当代经济运行的特点提供了启示与思考。
  • 摘要:“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是从整个经济系统的本质是价值系统的认识出发,将盈利作为市场经济所有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借鉴成熟的“资金流量核算表”和“投入产出表”设计的一个将整个经济系统按机构或行业部门联系在一起的国民经济的观测系统。
  •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虚拟化的趋势的加强,出现了许多用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种种谜团,这些谜团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本文从货币数量出发,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通过分析实体经济中价格指数不断下降出现总体上的通缩趋势,而虚拟资产价格不断膨胀的现象,揭示出在经济虚拟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必须考虑虚拟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以使货币供应满足整个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考虑实体经济。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