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山东临沂
  • 出版时间: 2013-11-08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以秸秆、鸡粪为原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运用正交实验研究了C/N、菌种用量和银杏叶添加量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堆肥的整个周期经历了迅速升温阶段、高温阶段和后熟降温阶段.(2)基于种子发芽指数的适宜参数是C/N为30、菌种用量为5g/kg、银杏添加量为30%.(3)3个因素对堆肥影响的大小顺序是:C/N、菌种用量和银杏叶添加量,其中C/N、菌种用量是影响GI的重要因素.(4)适当调节C/N和添加适量菌剂,可以使部分处理(A4、A5、A6)的堆肥中有机质含量超过了30%(干重百分比),总养分含量也超过4.0%,具有一定的肥力.通过适当晾晒即可达到有机肥料的标准.
  • 摘要:2012年下半年以来,银杏大苗曾一度出现价格下滑、滞销,其原因,一是大苗的快速增长供大于求;二是种植结构不合理;三是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要树立信心,算好经济账,提高苗木质量,诚信为本,拓宽销售渠道,并提出了几种栽培模式,主要有幼苗、采叶、大苗复合式,银杏大苗、花木间作式,在间种农作物品种上,以蔬菜、瓜果为主,避免间种小麦和其他高秆作物,还有改进和完善银、农间作模式,银杏、乔灌复合式等。
  • 摘要:银杏种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社会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种苗产业已经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并在特定地域形成优势主导产业.本文分析了邳州银杏种苗生产实践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银杏种苗产业化的前景,重点分析了银杏苗木产业化的品种选择、新技术、新成果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等发展方向,必须要定向培育主导苗木品种类型,坚持品种管理规范化,注重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建设配套的社会支撑体系。
  • 摘要:近来,对坐落于江苏省邳州市的国家级银杏博览园的建设、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今后的园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园区建设规模初步达到了设计要求规划建设上要注重加强科技开发和综合利用,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实行全方位开发,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合作,启动一批以高效、绿色、观光为一体的农林示范工程,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使银杏博览园建设和银杏产业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坚持科学规划,注重更新园区建设的设计理念,坚持突出重点,切实强化观光功能的提升完善,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形成植物群落的丰富多彩,坚持规范管理,真正实现银杏资源的稳定增长,坚持多种经营。始终保持银杏经济的持续繁荣,加强园区建设宏观指导,加大银杏工程资金投入,健全银杏产业市场体系,搞好银杏生产技术服务。
  •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广义的园林包括公园、儿童乐园、体育运动公园、广场、动植物园、街道游园、道路绿化、居住区、度假疗养区、工厂区、机关学校绿化等,作为软景观的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银杏是优秀的园林绿化树种,在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应用广泛.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是根据植物的功能、艺术构图和生物学特性,要求使三者相互结合,从植物群落的节奏、韵律、层次、色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建筑、水景、道路及区域功能等,对其进行科学选择并进行有机配置和组合,形成格调鲜明、整体自然和谐、搭配合理、色彩浓烈、富于艺术的园林景观效果。根据银杏的生物学特征,银杏的配置应用方式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几种。中国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优秀的园林艺术,是的宝贵财富,在世界城市园林中独树一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在建设园林景观中,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银杏作为优秀园林树种,必须运用艺术手段,遵循园林艺术规则,使之融入园林植物这个大群体,与众多园林植物科学、合理、艺术地组合,才能更好地展现其珍贵的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
  •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安徽省银杏古树共1460株,其中396株具生长指标,位于安徽省的17个市.雌株占74.66%;树高最高为46.0m,最矮为5.0m;树龄最大为2600年,最小为100年;胸径最大为3.60m,最小为0.32m;冠幅最大为38.0m,最小为2.5m.垂乳银杏有2株,垂乳数最多有30多个,最大垂乳长41cm;复干银杏有8株.
  • 摘要:本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就当今国内外有关影响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黄酮甙和内酯)因素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认为主要有立地条件、产地、环境条件、生长季节、品种与单株、树体不同器官、树龄与叶龄、树体性别、繁殖方法、密度与树形、光照和密度、肥料及生长调节剂、采收时间、干燥方式、树龄与叶色等影响因素.并对银杏专用采叶圃的成熟经验研究提出了展望.
  • 摘要:湖北安陆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北部,距市区35kim,于2009年7月31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1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现状湖北安陆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413hm2,由钱冲景区和白兆山景区组成.是我国首家以单一树种命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87.9%,活立木蓄积量6.2万m3,现有树种81科150属227种,最高海拔510m,年均气温15.9℃.,在古银杏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与未来的开发建设,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坚持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目标,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坚持弘扬生态文明作为最新使命。
  • 摘要:为更深入研究银杏MECT基因启动子的结构及功能特点,以前期获得的银杏MECT基因的cDNA序列为模板,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及采用染色体步移方法从银杏基因组中克隆到GbMECT翻译起始位点上游982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类型的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典型的光响应调节元件、激素响应调控元件及抗病虫害响应元件TGTCA序列,抗损伤应答元件ERF3(TGACY)和高温胁迫应答元件HSE-motif(CCAAT)等与抗逆境胁迫相关的调节元件.此外,在该启动子片段中还含有氧胁迫和铜离子响应元件、淀粉酶响应元件等其他类型的作用元件,充分体现了启动子对基因表达调控具有转录水平上的高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 摘要:银杏斑叶具有重要观赏价值,为了了解发生形成的机制,经不同时期观察银杏斑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①银杏斑叶在年生长中表现为黄绿相间的条斑,其性状保持相对稳定;②银杏斑叶变异发生植株其2年生枝和新梢变异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38.0SPAD和47.4SPAD,分别低于正常叶片44.2%和30.4%,达到差异显著水平;③变异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长径和短径平均值分别为5.77μm和2.75μm,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5.37%和31.48%,正常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长径和短径平均值分别为4.75μm和2.35μm,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3.22%和38.91%,两者间表现差异明显,且前者细胞内叶绿体形状不规则,发育存在明显缺陷,有的缺乏正常的叶绿体膜结构,基粒片层较少,淀粉粒少,亲锇颗粒较多;后者细胞内叶绿体较多,形状多呈规则的梭形或椭圆形,基粒片层清晰,淀粉粒多而大,亲锇颗粒较少.这说明银杏斑叶的变异是由于不同色斑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发育差异所致,而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发育差异既受到细胞结构发育的影响,亦受到叶绿素生物合成代谢的影响,其是否由基因及蛋白酶所调控仍需要继续研究.
  • 摘要:银杏是珍贵的雌雄异株多用途树种,集药用、食用、材用、观赏、科研于一身,已广泛深入人们的生活.其雌株和雄株具不同的价值及用途,目前无法对苗期银杏进行性别鉴定,极大制约了银杏生产的发展.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是一种高效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由于该技术稳定、高效、可靠等优点,目前在植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获得银杏性别决定相关基因,揭示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别以银杏雌、雄花芽为试材,首次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银杏雌、雄花芽差减cDNA文库.在双向库中分别随机挑取24个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测序,共获得34条EST序列.利用NCBI中的BLAST工具比对和功能分析,19条雌花芽EST序列和15条雄花芽EST序列找到了同源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雌花芽EST序列中有4个参与了光合作用,而雄花芽EST序列中未发现该类基因;5个雄花芽EST序列可能与能量代谢有关,而雌花芽EST序列中不包含这类基因;在雄花芽EST序列鉴定到一个异胡豆苷合成酶(strictosidine synthase)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银杏性别决定或花器官发育过程.
  • 摘要:银杏树高大挺拔,雄伟壮观,树姿优美,叶片如扇,果似珍珠,寿命长达数千年.银杏树可用做行道树,四旁绿化,农田防护、园林单位等地栽植,是城乡绿化、美化的优良树种,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一些银杏树质量差,如干高、弯曲、偏冠、出现蜂窝枝、早期落叶等问题,会影响观赏价值,降低经济效益,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留圃时间长、密度大,肥水管理不当,害虫为害等,并从选好苗木培养基地,育苗,培养不同规格大苗适宜密度,成片大苗肥水管理,整形修剪,防治虫害几个方面采取了对策。
  • 摘要:为了研究银杏苗在沙地困难立地条件下栽植中保水保湿提高成活率的方法,在沙地上进行了银杏苗栽植试验.对栽植的银杏苗进行了地上覆膜、地下铺膜、上覆下铺膜等3种不同保水保湿技术处理,以无膜栽植为对照.秋后调查4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苗木栽植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的沙地困难立地条件下,采用上覆下铺膜技术栽植银杏苗木效果最佳,而只在地下铺膜的方法效果最差.该项研究为沙地困难立地条件下成功栽植银杏树提供技术措施和理论参考.
  • 摘要:银杏萜内酯类化合物是银杏所特有的具重要生物活性的成分,尤其银杏叶中含量较高,是银杏叶提取物(Egb)中主要质量指标之一,已被广泛用于制药和生产保健产品.应用生物技术提高银杏萜内酯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效率是提高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重要途径,研究银杏萜内酯成分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的调控与表达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方向,参考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综述了银杏萜内酯类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子结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部位与关键酶和关键物质,根据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该领域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利用生物技术提高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研究利用前景.对萜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研究找到合成萜内酯及其前体关键酶,展开转基因研究或者从分子水平上调控其表达活性,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研究提供可能。由于银杏转化比较困难,银杏萜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超表达对提高银杏萜内酯含量的影响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 摘要:通过对邳州国家级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前后有害生物的调查分析,掌握示范区内和外来潜在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其变化,提出有害生物的监测及防控策略,当前面临的形势是有害生物种群呈上升趋势,出现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现象,生态隔离意识不强等,在今后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确需引进的一些植物,应施行隔离试种措施,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引入、发生。在秋冬季节组织人工摘除桧柏类等寄主上的菌瘿,施用杀菌剂防治,以防止该病害连年发生并加重的趋势等。
  • 摘要:泰兴市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栽培历史悠久,古银杏资源十分丰富,全市三级以上古银杏6186株,其中一级34株,近年来我市古银杏保护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一些企业、个人捐款自觉保护古银杏,使古银杏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改善,生长势得到了加强,但仍有一些古银杏生长的立地条件较差,经多年来对古银杏抢救性保护和现场勘察及专家论证,我市还有9株一级古银杏生长濒危,现结合银杏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一级古银杏的养护保护管理措施,如树干伤口治疗,枯死枝条的保护,树干保湿防日灼,桥接集中养分,安装避雷针,防止雷击,开挖排水沟,排水沟宽lm,深1.5m。上边盖板,能排能灌,改良土壤。冬至前加土30cm左右,同时地面覆草5cm左右,增加土壤通气性,水分管理,防治病虫害。
  • 摘要:针对银杏-茶树复合模式,开展银杏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的研究,探讨银杏-茶树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以期为银杏-茶树复合系统的土壤肥料和效益评价、模式筛选、结构优化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不同银杏间作密度对表层土壤养分无显著影响,仅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高密度银杏间作林大于低密度银杏间作林.(2)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显著,总体表现为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间作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高于纯茶林.不同土层土壤基础呼吸间作林表现出较强的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代谢商随土层加深显著升高.(3)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前期较高,后期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培养期间各模式各土层有机碳矿化速率符合对数函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符合线性函数.三种模式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银杏-茶间作林与纯林的差异主要在0~20cm土层,而在底层土壤中,三种模式均无显著差异.
  • 摘要:丝棉木金星尺蠖又名丝棉木金星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是近几年危害银杏的新害虫.根据泰兴近几年对银杏虫害的调查和观测,此虫一年发生四代,以蛹在土中越冬.采取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冬季清除杂草、落果、枯枝枯叶等工作的同时,松土灭蛹。在银杏园内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重点是防治好越冬代和第一代的成虫,从而保护银杏正常生长。当第一代卵孵化达50%时或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并对现已发现该虫的天敌加以保护和利用。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银杏大蚕蛾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特征,阐述了银杏大蚕蛾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总结出了其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银杏大蚕蛾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银杏大蚕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银杏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整株银杏的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银杏生长和产量。银杏大蚕蛾的科学防治,可以采取营林措施,提高林分抗性,也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或使用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筹建银杏园时,尽量减小规模,分散种植。深入研究银杏生态环境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系,科学利用这一关系,可以为银杏及其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 摘要:胸径是反映银杏苗木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银杏苗木在年生长时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苗木胸径的生长,本试验以10年生银杏大苗作为试验对象,探讨生长时期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银杏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有生长量,最大的胸径生长量为1.9cm,最小的为1.2cm.11月到次年4月银杏几乎不生长,且银杏在6、7、8三个月的生长最为旺盛,至少长0.38cm;在6、7、8三个月中银杏的胸径生长呈现波浪式发展,银杏胸径在其生长期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高达到全年生长量的100.0%,最低都达到全年生长量的83.3%,平均达到97.6%.
  • 摘要:叶用银杏与万寿菊间作就是依托郯城县的银杏资源优势,选择优质万寿菊品种,进行空间立体栽植,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充分利用光热自然资源及不同的土壤养分,做到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冲蚀,抑制杂草,实现叶菊双丰收.遵照市场需求,5~8年后把银杏苗培育为绿化苗木,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现将叶用银杏与万寿菊间作技术总结如下,选择优质银杏种实(可以选用叶用银杏品种),要求品质优良、健壮、叶片厚实。根据间作园内土壤成分特点,结合银杏与万寿菊生长发育规律确定施肥数量和施肥种类。银杏和万寿菊都是喜湿怕涝,根据降水状况及时调节水分供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万寿菊驱虫特点,重点采用物理防治,使用最小剂量并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每年的7月上旬开始采摘万寿菊,5一10月份分批采摘银杏叶。
  • 摘要:本文探讨银杏叶发酵物(FR)对肉鸡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与未发酵银杏叶(NF)组进行比较.选用1日龄(1天)健康、体重相近的AA肉仔鸡300只(P>0.05),按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0只(含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未发酵银杏叶(NF)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NF前期0.35%,后期0.7%)及三个发酵银杏叶(FR1,FR2,FR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FR前期分别为0.2%、0.35%和0.5%,后期分别为0.4%、0.7%和1.0%).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NF组相比,FR2组的F/G显著降低(P<0.05),而FR2和FR3组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着日粮中FR添加水平的增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有显著改善(P<0.05),而空肠的隐窝深度有显著降低(P<0.05).日粮中FR的添加增加了胰腺、十二指肠和空肠蛋白酶的活性,十二指肠和空肠淀粉酶的活性及血清D-木糖水平(P<0.05或P<0.01).此外,FR2和FR3组十二指肠黏膜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FR2和FR3组的血清尿素氮(SUN)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FR改善了饲料效率和小肠功能,可能与其对SGLT1的mRNA表达水平的调控有直接相关.
  •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银杏叶发酵物(FR)对肉鸡的抗氧化功能与脂类代谢的影响,并设维生素E(VE)和未发酵银杏叶(NF)组作为对照.rn 方法:选用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AA肉仔鸡360只(P>0.05),按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0只(含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维生素E(VE)对照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VE前期15IU,后期30IU),未发酵银杏叶(NF)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NF前期0.35%,后期0.7%),及三个发酵银杏叶(FR1,FR2,FR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FGB前期分别为0.2%、0.35%和0.5%,后期分别为0.4%、0.7%和1.0%).rn 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FR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α-生育酚(α-TOH)水平也呈线性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FR2和FR3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随着日粮中FR添加水平的增加,腹部脂肪沉积(P=0.002)和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日粮中添加FR对肉鸡胸肌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P<0.05)C16∶0和C18∶0含量,而对C18∶2、C18∶3和C20∶4的含量有显著增加(P=0.001).rn 结论: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F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的脂类代谢,提高胸肌的抗氧化能力,其原因主要是血清α-TOH含量的提高,及MDA含量的提高和T-SOD活力的提高.
  • 摘要:受到近年来"大树进城"之风的影响,银杏大树古树资源的保护形势严峻,本文通过总结郯城县多年来银杏资源保护经验,探讨银杏资源保护有效途径,实现银杏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从宣传入手,让保护银杏资源成为全社会共识,开展资源清查,建立资源档案,设置保护区,深化林权改革,落实银杏大树古树产权,严格程序,规范银杏大树采挖移栽行为,建立银杏大树古树资源保护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林业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挖银杏大树古树行为,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开发促保护。
  • 摘要:银杏原产我国,树种优良,兼具营果、用材、制药、绿化、美化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银杏产业,对致富农民、发展经济、建设绿色邳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杏资源稳步增长,实现了规模经营,银杏开发品种丰富。实现了多元利用,产业建设全面进位。实现了行业领先,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实现了科学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加快推进银杏产业工程建设,今后的任务还很重,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搞好落实,强化产业规模集群建设,强化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建设,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强化政府支持体系建设。
  • 摘要:森林的树种组成决定了森林对环境作用的效果;科学选择树种,对于造林后形成高效的森林极为重要;银杏树在造林树种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至今没有得到重视;本文从银杏树的持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本低廉三方面,论述了银杏树在造林树种中的地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未来造林中,银杏树在其适宜的生态范围内,理应成为造林树种的首选树种。在今后的造林工作中,应增加银杏树的栽培比例。从而营造出高质量的森林,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善做贡献。
  • 摘要:湖北省安陆市素有"中国银杏之乡"之称,境内有中原地区罕见的古银杏群落.近年来,安陆市立足做大做强银杏支柱产业,按照果、叶、苗并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的发展思路,调整银杏种植结构,形成了银杏林网(带)、银杏生态风景林、银杏丰产林、银杏间作园、银杏结果园以及银杏城镇绿化等多种高效栽培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多元化开发银杏产品,推进银杏文化旅游市场建设,加快银杏产业项目建设.银杏已经成为安陆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 摘要:在全面调查、充分掌握我国银杏种质资源现状及分布的基础上,进行了银杏种质资源异地保存与品种初试园相结合的银杏种质资源库建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建成了保存164份银杏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库,在开展了国内银杏种质资源的全面调查基础上,以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广西、上海为重点收集区域,以观赏、珍稀特异、古树资源和重要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品系及某些突变型为重点收集保存对象,收集保存银杏种质资源164份,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银杏遗传多样性,采取不同嫁接方式、二次嫁接繁殖,分类保存、分区建设,探索出了银杏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和品种初试园相结合,同时设计、同步建立的新模式。
  • 摘要:银杏叶提取物(EGb)含有黄酮类、内酯类、酚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本文概述了EGb的活性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并着重对EGb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研究进行阐述,包括免疫器官重量、单核巨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黏膜免疫和细胞因子等各个方面,并探讨其相关机制,为饲料级银杏叶提取物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介绍了邳州银杏产业分类经营的背景和区域,以及分类模式,如良种繁育圃,标准园,密植园,综合工程,药用林,风景林,盆景园等,未来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不断做大做强银杏产业。
  • 摘要:泰兴是著名的银杏之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不少的村,利用村庄中的银杏林,做景观绿化(有的与健身广场相结合),既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又节约了建设成本.但是由于银杏树分布不均,体量大小悬殊,分枝点高低不等,树形也各不相同,而且银杏树都是农户定植的核用银杏不能作任何调整,这给景观绿化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曾给4个村做过这方面的绿化规划和施工,现就绿化设计方面相关内容作一简要回顾,首先是银杏林的选择.选择分枝点较高(主干高度1.8m以上)银杏林做景观绿化,分区规划上要以园路和规划绿化林地的界址及健身广场等为分隔,形成不同的区域,分别规划设计。园路以老路为基础,以方便村民走路为原则,结合景观的要求设计园路。配置方法。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方法,分区配置树种在各区中以一株体形高大,或一丛银杏树为主景来配置从景,从景可在草坪中配置色块,点缀球类、花灌木、中小乔木,或散置山石等。植物材料的选择上根据林地的光照条件选择不同的植物材料。密度比较大的银杏树下,选用耐荫的植物材料。
  • 摘要:近十多年本人先后去我国西部出差考察数次,基本查清西部银杏古树资源和目前银杏发展状况.按地理经纬度来讲,分布最西的银杏古树是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境内,其次是四川甘孜康定地区.惊人的发现大片茂密的银杏大树和完整的原始银杏群落.发现有3000~4000年以上的银杏古树,胸径4~5m,且树干早已空洞达百年以上.但仍枝繁叶茂,坚强地挺立在西部高原大山深谷中,是我国东部和中部未曾见过的奇观,通过西部诸省区的深入考察,澄清了这一地区的银杏分布和发展现状。以往的有关银杏资料和报道,多偏重于我国东部和中部各省市的发展状况,而长期忽略了西部地区银杏状况和发展的报道,此行考查资料填补了这一地区的银杏信息,目前西部银杏发展较好较快的要算四川省和重庆市,这两地分别都宣布为银杏作为省树和市树,重庆市及辖区近两年新栽银杏超过一亿株,重庆市2010年秋天大规模移栽银杏树,移种来的胸径96公分,价值30多万元的百年银杏,已成为当下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大道上最显目的景观。首先对银杏在西部宣传远不到位,在边远地方,许多干部群众不了解、不认识这一树种,多数地段没有见到园林部门培育银杏树苗和宣传银杏的标牌,部分地区对古树保护管理还不到位,贵州省境内部分地区,倒卖古银杏、大树异地搬迁成风,拆东墙补西墙,破坏原始景区得不偿失,目前我国东部和中部有同类现象,建议林业和文物管理部门,应紧急采取下令禁止。
  • 摘要:以福建银杏(Ginkgo bilobaL.)古树为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福建有银杏古树1528株,分布在8个市、37个县(市、区)和65个乡(镇).其中218株具生长指标,雌株占91.76%.树高最大为42.2m,最小为7.0m;树龄最长为1300年;胸径最大为3.13m,最小仅为0.32.m;平均冠幅最大为25.0m,最小为5.5m.垂乳银杏有10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29个,垂乳最长达0.85m;复干银杏有62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16株,复干胸径最大为1.41m;叶籽银杏(Ginkgo biloba var.epiphylla)有2株;有闽永1号、闽尤1号、闽尤2号、武夷1号、武夷2号、武夷3号、闽顺1号、闽屏1号等8个优良品种.集中分布的古银杏株数超过10株则视为一个群落,福建典型的银杏古树群落有12个.群落内株数最多达300株,最少仅14株;群落内平均树龄最大800年,最小300年;平均胸径最大1.40m,最小0.69m;平均树高最大29.2m,最小18.8m.本文对福建银杏古树资源特点、银杏古树群落及特异种质进行探讨.
  • 摘要:2012年,由北京清华大学景观系李树华教授发起、组织全国的大型苗圃的企业老总,赴世界各国考察学习绿化先进经验及高端园林模式,其中彩叶树种和造型景观树是一大亮点.为迎合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国内已有好多大型苗圃企业已经着手培育彩叶优新品种和造型景观树.银杏虽然是珍贵树种,如果无计划发展,供大于求,也会造成市场滑坡。以何种模式,培育什么样的标准才能适应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景观园林所需用的资源?在这里提几点培植发展意见仅供参考。用优质大果品种育苗,选优良雄树,进行扦插或嫁接繁殖,努力开拓"万年金"金叶银杏培育模式以上培植方法,可使差树形变好树形,能快速进入景观园林。实践证实优良雄树,树形好、生长量快。并且,雄树对环境无污染。
  • 摘要:本研究以山东郯城、临清以及北京的5~19年银杏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树冠冠幅与胸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林木生长所需营养面积等于林木树冠面积,得到用材林胸径与经营密度的相关关系,编制了银杏用材林合理经营密度表.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银杏用材林冠幅、胸径的相关性影响不显著,冠幅与胸径成正相关关系,随胸径的增大,冠幅增加.经营密度与胸径呈负相关关系,随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幼年期,银杏用材林应适当密植,促进高生长.随树龄的增长,树木胸径达5cm后,应适当减小经营密度.胸径为5~19cm的银杏用材林,经营密度控制在4037~505株/hm2.
  • 摘要:银杏是珍贵的孑遗树种之一,其叶翩如飞蝶,其树姿挺拔优美,病虫害少,适应性广泛,是优良的观赏绿化树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银杏大树被广泛运用到街道绿化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摸索,在银杏大树绿化工程中,紧紧抓住银杏大树移栽的"天时"与"地利",其成活率能够达到95%以上.1银杏大树移栽的"天时"是保证成活的根本1.1移栽时机最关键多年实践表明,秋冬季最适合于栽植银杏大树.银杏树,因其生理特性的原因缓苗期长,素有公孙树"之称".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根部所受损伤较难愈合,而秋冬季节随着气温下降,树叶已落,树液回流,树体停止生长,不再大量消耗养分,树根的工作量因而大大减轻.起苗时受伤的树根,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伤口便会很快愈合,恢复运输、吸收、积累营养,进入一年中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期,为次年开春后树体的发芽生长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秋冬季移栽银杏大树最易成活.另外,依据移栽时的天气选择最佳时间,移栽的时间最好能选择在阴天进行,如必须在晴天移栽,则以下午日落前后移栽为最好,清晨次之,切忌在中午移栽.移栽前须对银杏树冠进行喷水处理,这样能减少树体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树体移栽成活.
  • 摘要:microRNA(miRNA)主要是在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介导靶基因mRNA的裂解或抑制翻译来调控生物基因的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基于Solexa原理的小分子RNA深度测序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胚珠发生时期的银杏叶片中保守和预测miRNA类型、表达丰度及靶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发现隶属于23个miRNA家族的80个保守的miRNA,其表达丰度在1~338015之间,其中包含一个可能为裸子植物特有的miR1314.此外,还预测6条新miRNA,其中2个为多基因座miRNA.靶基因预测发现功能涉及转录调控、胁迫响应和信号转导等过程,为研究miRNA在银杏胚珠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 摘要: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36份叶籽银杏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8对引物对36份叶籽银杏种质扩增后检测出1109条谱带,其中有1099条多态带,多态带比例为99.098%,表明所试叶籽银杏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为0.3639~0.7353,平均值为0.5805,说明各种质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将叶籽银杏分成9类,来源相同的种质并没有严格地聚在一起,表明叶籽银杏的变异与地理来源没有严格的相关性.该项研究为更深入地了解叶籽银杏遗传背景和遗传结构提供了参考,为叶籽银杏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 摘要:通过2年的塑料大棚快速育苗试验可以明显看出,大棚的环境适宜银杏苗木的快速生长,可以缩短获得优质苗木的时间.当年苗株高低于18cm植株仅占45.3%,18~26cm植株占25.5%;高于26cm的植株占29.2%;而相邻地块常规育种当年苗高低于18cm植株占84%.棚内最高的银杏植株当年高度达到120cm,地茎1.3cm.棚内银杏8月份以后继续长粗长高,直至9月下旬.2年生苗木高度主要集中在80~120cm之间.超过140cm的数量约占20%,最高株高达到2.7m,地茎粗度2.7cm.田间露地栽培银杏2年苗的高度一般在30~80cm左右,健壮的可以达到100cm.但在大棚内育苗株高超过100cm的苗木约占60%.
  • 摘要:银杏根蘖苗扦插繁殖,是利用银杏根蘖苗,变废为宝,节约育苗成本的有效育苗方法.本研究是采用ABT生根粉1号不同浓度处理银杏根蘖苗插条,进行扦插繁殖,试验设6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4次.结果表明:ABT生根粉1号500mg/L处理的成活率达98.38%,比对照高37.59%;发根数量3~6条、7条以上的达96%,二年生苗木平均高度为63.4cm,分别高于对照的5倍和36.34%.其次是ABT生根粉1号250mg/L处理的成活率为97.15%,比对照高35.87%;发根数量3~6条、7条以上的为80%,二年生苗木平均高度为60.0cm,分别高于对照的4倍和29.03%.
  • 摘要:对郯城县银杏种植土壤取样进行养分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呈偏酸性pH值为6.0,碱解氮含量中等平均为79.0mg/kg,速效钾含量较高为141.8mg/kg,有效磷的含量极高,平均值达到90.4mg/kg.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每亩施用N-P2O5-K2O为20-8-12或30-8-12kg为最佳,产量最高.以每亩施用N-P2O5-K2O为20-8-12或20-12-12kg为最佳,产量最高.3414试验结果表明以N-P2O5-K2O为25-15-22.5或37.5-15-15kg产量最高.三因素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每亩用纯氮30~40kg、磷(P2O5)10~15kg、钾(K2O)11.67~17.5kg的配比为最佳配方.
  • 摘要:通过2011年和2012年进行银杏采叶园剪枝销售与采叶销售比较试验表明,虽然在第一年剪枝销售价值高于常规采叶销售价值,但在2年销售过程中在离地100cm处剪枝销售比常规采叶销售每亩减少价值1724元13.6%,平均每亩每年减少862元;离地100cm处剪枝销售比常规采叶销售每亩减少价值1520元11.9%,平均每亩每年减少760元;剪截当年生新枝带枝销售比常规采叶每亩减少价值1382元10.9%,平均每亩每年减少691元.由于7月份的剪枝带枝销售带走了树体大量的养分,影响了树体的发育,严重削弱了二茬叶及下年的生长,导致产量的降低,总体比较来看单纯销售鲜叶优于剪枝带枝销售.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剪枝带枝销售虽然第一次销售价值高于单纯的鲜叶销售价值,但由于7月份的剪枝带走了树体大量的养分,影响了树体的发育,严重削弱了二茬叶及下一年的生长,导致产量的降低。总体来看单纯销售鲜叶优于剪枝带枝销售。本试验结果表明,单纯销售鲜叶优于7月份剪枝带枝销售。从树体正常生长的常规原理来讲,最好是每年在秋后采收一次最有利于树体生长,但由于银杏鲜叶的收购厂家对银杏鲜叶黄酮和内酯含量的要求较高,因此,种植户进行每年的2次采收。至于每年的一次采收与2次采收的销售价值比较,尚需进行有关试验验证比较。
  • 摘要:本文总结了邳州市银杏嫁接后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以期为银杏生产嫁接提供技术参考,实践证明,银杏的嫁接技术十分重要,但接后管理更不应该忽视,稍有疏忽即有前功尽弃的危险。从松绑、除萌、剪砧、缚梢四个方面分析了嫁接后管理的对策,如松绑时间应掌握宁晚勿早的原则。剪砧的部位应选择在接芽之上0.5cm处。在新梢长达10-20cm时,结合松绑可立支柱。为使支柱牢固,可将支柱绑于大枝上或用小铁钉钉于大枝上。
  • 摘要: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尤溪人称鸭脚树,为裸子植物亚门银杏钢、银杏科单种属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幸存下来的"活化石",属我国珍稀树种,银杏戴上国树的桂冠指日可待.尤溪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但500年以上古银杏3000多棵属全省最多,20年前栽培的有10000多株,发展银杏种植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县山地拥有390多万亩,很适合发展银杏,因此,要使银杏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银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使银杏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发展,加强种植技术指导,提高银杏种植基地经营管理水平,抓好典型示范作用,以典型示范来带动农户的推广种植。
  • 摘要:根据郯城银杏偶发性害虫的发生情况,结合有关资料,列举了自郯城银杏大发展以来偶发性害虫的典型事例,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认为气候异常、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往害虫防治措施的倾向性以及纯林面积大是导致偶发性害虫暴发的主导因子.据此,提出了防控策略,要真正落实植保方针的控灾措施,并始终贯穿于银杏生产的各个环节,在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中,以灾害控制为目标,加强银杏林内昆虫种类的调查研究。明确当地银杏林内常发性、偶发性和潜在性以及中性昆虫种类,摸清家底,建立详细的名录档案,加强生物防治措施,保护林内生物多样性,加强植物检疫,在苗木市场设立检疫机构,负责进出车辆、苗木及人员的检疫检查,严禁危险性病虫的传播,做好产地检疫工作,每年进行2次产地检疫普查。
  • 摘要:采用25%灭幼脲Ⅲ号喷雾,以90%晶体敌百虫为对照的防治试验表明,2000倍25%灭幼脲Ⅲ号防治茶袋蛾、白袋蛾和褐袋蛾,效果达95%以上,通过林内和室内饲养喷药试验对比表明,两者幼虫死亡趋势基本一致。3年只需防治一次,平均每亩每年防治费用仅为2.2元,与用有机磷农药敌百虫相比,每亩节约防治费用,不杀伤天敌,达到控制目的,可在防治中推广使用.
  • 摘要:2004~2011年,对全市的银杏虫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根据不同的虫害种类,采取普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银杏主产区、成片林和苗圃地的每个普查点,采取对角线方法选择样株,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银杏进行逐株调查,将树冠分为上、中、下3层,每层选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4个SOcm长的标准枝,分别查数标准枝上的幼虫数量,以了解危害程度为主。通过普查,发现在泰兴危害银杏的害虫有12种,分别隶属于3目7科,其中丝棉木金星尺蠖、蛞蝓、后黄卷叶蛾3种害虫,是首次发现危害泰兴市银杏.特别是后黄卷叶蛾,现已成为危害泰兴市银杏叶片和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
  • 摘要:以银杏种子的活性胚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条件(激素、光照等)对银杏愈伤组织胚诱导培养及继代培养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9种不同激素配比和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长期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激素配比都能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但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愈伤组织颜色浅绿,叶绿素含量低,完全黑暗培养条件不利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NAA和6-BA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组合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胚诱导.在激素配比为1.0mg/L NAA+1.0mg/L6-BA中生长的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AA和KT组合适合愈伤组织长期继代保存,胚诱导的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培养基为NAA2.0mg/L+KT3.0mg/L,在这两种激素组合下置于光照条件下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色泽鲜绿,叶绿素含量高;置于暗处理条件下的愈伤组织色泽泛白,质地疏松.实验研究表明,将愈伤组织由诱导培养基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上后,先暗处理十天左右再置于光照下处理,部分疏松愈伤组织上又形成较为致密的愈伤组织,并能诱导产生胚状体.
  • 摘要:探讨银杏果贮藏中霉变问题的解决途径;以银杏果主栽品种'大佛指'为试材,分离筛选出其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致霉菌,采用纳他霉素作为抑菌剂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喷涂处理银杏果,研究其在0℃冷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相关营养和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浓度为250mg·L-1纳他霉素对致霉菌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浓度为500mg·L-1的纳他霉素处理银杏果,可有效抑制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降低果实的细胞膜透性,维持较高的POD和CAT活性较高,保持了较高的含水量和淀粉含量,较低的霉变率、萎缩率和石灰化指数.
  • 摘要:以银杏种仁为材料,采用乙醇浸提、石油醚萃取的方法从其中提取酚酸,研究银杏种仁酚酸硅胶柱层析纯化工艺;并采用液相色谱(HPLC)及液-质联用(LC-MS)分析测定银杏种仁中酚酸的组成及含量;以部分细菌及真菌为供试菌,研究银杏种仁酚酸的抑菌活性,并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以89∶11∶1的石油醚∶乙醚∶甲醇为洗脱液,1.2mL/min的流速对银杏酚酸粗提物进行硅胶柱层析纯化效果较好.HPLC及LC-MS分析表明银杏种仁酚酸主要由C13∶0、C15∶1、C17∶2、C15∶0、C17∶15种组分组成,以C13∶0、C15∶1、C17∶1计,银杏种仁中的酚酸含量为0.11mg/g脱脂干粉,其中C13∶0、C15∶1、C17∶1的含量分别为0.013mg/g脱脂干粉、0.042mg/g脱脂干粉、0.055mg/g脱脂干粉;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银杏种仁酚酸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种细菌及青霉、产紫青霉、沙门柏干酪青霉、黑曲霉4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青霉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分别为7.5、15、25mg/mL.
  • 摘要:职业性硅肺病是困扰社会的一个顽固性职业病,目前国内预防和改善此类疾病的产品并不多见,本研究探讨银杏虫草颗粒对动物(大鼠)实验性硅肺的干预作用.方法用超细石英粉注入大鼠气管,造成硅肺动物模型.4周后按性别体重均衡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千金藤素对照组和银杏虫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每日灌胃给予蒸馏水,千金藤素40mg/kg,银杏虫草颗粒20、10、5g/kg,12周处死动物,做肺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羟脯氨酸含量和肺干重测定;对肺组织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碱性磷酸酶及Ⅰ型、Ⅲ型胶原原位定量分析.结果银杏虫草颗粒各组肺干重、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肺组织病变程度减轻;银杏虫草颗粒高剂量组肺组织内碱性磷酸酶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干预各组Ⅰ型胶原纤维显著减少.结论表明银杏虫草颗粒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实验性硅肺的病变程度,改变胶原沉着比例,减轻肺纤维化.
  • 摘要: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江苏省邳州市建设国家级银杏博览园,这是国内唯一一家银杏单树种专类园区.邳州栽培银杏历史悠久,银杏产业是邳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环境的日益严峻,如何保持邳州银杏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级银杏博览园的顺利建设,进一步弘扬银杏文化,传承银杏自然生态景观,促进银杏产业和银杏森林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并在原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围绕上述命题,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国家级银杏博览园的绿化总体原则和思路,并对主要节点的绿化模式和植物配置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和设计,将有助于邳州国家级银杏博览园的建设.
  • 摘要:在全国范围内银杏产业化研究开展的较多,然而将食用真菌与银杏相结合通过发酵工艺制备下游产品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金耳菌种发酵银杏进行了实验性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两者结合后,在发挥银杏产品功效的同时,将金耳独特的菌香、成分和有效分解银杏中的有毒成分进行了有机融合,发挥了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尝试走出另一条银杏产业化研究之路.进过初步多次实验证明银杏和金耳菌种的发酵工艺是可行的。经发酵后物料不仅保留了银杏的功效成分,同时融合了金耳独特的香型及营养成分,发挥了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发酵液中所含成分营养物质丰富,特征指标明显,另外经评价发酵产品是安全的。本研究表明将生物发酵技术和银杏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银杏开发的思路,也为银杏的精深加工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