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1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1-09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 食道癌的单纯放疗与放疗加奇宁注射液口服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 将2000年6月-2001年2月我科收治的中晚期41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条件:年龄、性别不限但消化道钡餐、内窥镜检查以及病理检验已确定诊断.观察组21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放疗计划,给予根治性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前野及双后侧斜野三野照射,总量为6000-7000CGY.观察组:放射治疗同时加用奇宁注射液口服,0.1mg每日两次缓慢咽下. 结果: 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有效率占66.7%,对照组10%.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总有效率85%. 结论: 奇宁注射液口服配合常规放疗治疗食管癌,可以明显缓解短期内粘膜水肿,减少放射性食管炎发生,同时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加快肿癌缓解.
  • 摘要:目的: 观察诺维本(NVB)、异环磷酰胺(IFO)、顺铂(PDD)三药联合(NI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 方法: 1997年4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ⅢB~IV期非小细胞肺癌98例,其中鳞癌51例,腺癌42例,大细胞癌5例.ⅢB期59例,IV期39例.初治71例,复治27例.方案包括NVB 25mg/m2静滴,第1,8天;IFO 1.5g/m2静滴,第1~3天;PDD 30mg/m2静滴,第1~3天.4周为一周期,至少治疗两个周期以上. 结果: 98非小细胞肺癌例共接受化疗283周期,中位周期数3周期.CR1例,PR44例,NC45例和PD8例,总有效率(CR+PR)为45.1%.初治者有效率为53.5%,复治者为25.9%;鳞癌有效率为52.9%,腺癌40.5%,大细胞癌20.0%;ⅢB期50.8%,IV期41.0%.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对疗效无明显影响,初治者疗效高于复治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8%.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Ⅲ~IV度占40.8%,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4.7%. 结论: NIP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且安全的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四氢叶酸钙(CF)和脱氧氟脲苷(5'-DFUR)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 比较HCPT+CF+5'-DFUR(HLD方案)组与Vp-16+CF+5-FU(ELF方案)组. 结果: HLD组21例有效率57.1%,ELF组24例有效率37.5%.HLD组有效率高于ELF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炎等,均反应轻微. 结论: HLD方案对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摘要:目的: 观察中剂量倍恩(MPA)对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食欲不振的疗效. 方法: MPA 600mg/日,化疗食欲减退后开始口服,连服5~10天为一疗程. 结果: 服药5天的有效率为84.9%,服药10天的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倍恩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食欲不振疗效显著,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也有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低,食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
  • 摘要:目的: 探讨康莱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形态学方法、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Annexin V标记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c-myc表达的变化. 结果: 康莱特对人早幼粒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聚集或断裂;DNA凝胶电泳显示清晰的DNA 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在G1期之前出现sub-G1峰,凋亡率最高为12.05%;Annexin V标记的方法检测凋亡时发现,坏死和凋亡共存.在HL60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转录水平比用药前增强,C-myc和bcl-2含量变化不大. 结论: 除了坏死,凋亡也为康莱特抑瘤的机制之一.康莱特诱导HL60细胞凋亡主要与促进Fas基因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 用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方案术前选择性介入化疗,观察晚期胃癌介入前后的变化,以期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并找出手术最佳时机. 方法: 术前选择晚期胃癌病人,动脉介入以羟基喜树碱、顺铂、阿霉素的联合化疗,与静脉用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病人症状病理以及化疗毒副作用等的改变. 结果: 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的介入化疗后手术切除率76.67%,术前CR2/30,PR18/30,RR(CR+PR)20/30(66.67%).与对照组相比P<0.05.手术时机以介入化疗后20天左右为宜;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结论: 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的化疗方案,选择性术前动脉用药治疗晚期胃癌,方法可行,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激素受体的状态及相关肿瘤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58例乳腺癌进行了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C-erbB-2蛋白的检测,旨在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摘要:目的: 评价环磷酰胺、阿霉素、足叶乙甙和强的松(CHEP)联合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疗效,为了寻找治疗NHL更有效的替代方案. 方法: 采用CHE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7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CHEP方案针剂组24例,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1岁-72岁,中位年龄48岁,Ⅰ期4例,Ⅱ期6例,Ⅲ期18例,IV期4例,有B症状者5例.CHEP口服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7岁-73岁,中位年龄52岁,Ⅰ期5例,Ⅱ期6例,Ⅲ期9例,IV期3例,有B症状者6例.二组均为初治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学证实.CHEP针剂组方案: CTX650mg/m2,静脉注射第1、8d;ADM35mg/m2,静脉注射,第1d;Vp-16 65mg/m2静脉滴注第1-5d;Pred60mg/m2,口服,1次/d,第1-14d,每3-4周为一疗程.CHEP口服组CTX650mg/m2静脉注射,第1、8d,ADM35mg/m2静脉注射,第1d;VP-16 65mg/m2 qn第1-7d,每3-4周为一疗程. 结果:口服组:完全缓解率(9/23)39.1%,总有效率(17/23)73.9%,针剂组:完全缓解率(10/24)41.7%,总有效率(19/24)79.2%.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脱发、轻度胃肠道反应. 结论:CHE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较理想的方案.具有疗效确切,且使用方便,毒性能耐受,无神经毒性.
  • 摘要:目的: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晚期不能手术的病例,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长期以来,大肠癌的化疗以5-FU为主,近几年的研究证实了铂类药物在大肠癌中的疗效.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奥沙利铂与5-FU等药物有协同作用,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有确切的疗效. 方法: 观察了16例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用奥沙利铂+5-FU/FA方案全身化疗,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3周期后复查评价疗效.用近期使用顺铂+5-FU/FA方案治疗的2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做历史对照.比较两组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奥沙利铂组有效率43.8%,其中1例CR,6例PR.顺铂组有效率34.5%,其中1例CR,9例PR,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P=0.55).两组方案周围神经毒性如感觉障碍,奥沙利铂组为(18.8%),主要表现为末梢、口周等部位麻木,遇冷刺激后加重,顺铂组外周神经毒性分级均未达到Ⅲ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在奥沙利铂组中有3例(18.8%)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达Ⅲ度以上,而顺铂组未出现重度疼痛病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5).其它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讨论: 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是对初治还是复治病例,奥沙利铂组的疗效均高于顺铂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可能与样本量太小有关.奥沙利铂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外周感觉神经毒性和注射部位疼痛,但均可以耐受,而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较顺铂组稍轻.其它毒性两组均无差异. 结论: 奥沙利铂与FA/5-FU联合方案有效率稍高于顺铂与FA/5-FU的联合方案,除特异的神经毒性较突出外,其它毒性均较轻,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较好选择.
  •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的CF(Leucovorin、醛氢叶酸20mg/m2,200mg/m2)、5-FU(Fluorouracil、5氟脲嘧啶)两种给药方法即持续灌注和每天静滴2小时,参与组成CF/5-FU、DDP(cisplatin、顺铂)方案分别用三种不同的给药方法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99年1月~2000年11月住院治疗的晚期胃肠道腺癌36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回顾性总结97年4月~98年12月住院治疗的29例同种病人做为对照组C组.治疗方法:A组:CF200 mg/m2,静滴1小时,每日一次,连用5天,5-FU3g/m2,持续静脉灌注5天(加入Baxter泵内),DDP:20mg/m2,静滴2小时,每日一次,连用5天;B组:CF20 mg/m2,静滴1小时,每日一次,连用5天,5-FU、DDP剂量与方法同A组;C组:CF200 mg/m2,静滴1小时,每日一次,连用5天,5-FU:600mg/m2,静滴2小时,每日一次,连用5天,DDP方法同A、B组.以上方案每三周为一周期,连续三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A、B两组观察两种剂量的CF对疗效的影响;A、C两组观察5-FU持续灌注时对疗效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A组(N=20)胃癌8例、大肠癌12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4/8)50%、(5/12)41.7%(CR2例分别为胃癌术后肝转移2.0cm两处,结肠癌术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一处者),不良反应:血液毒性65%(Ⅰ、Ⅱ度)、10%(Ⅲ度),胃肠道反应65%(Ⅰ、Ⅱ度)、10%(Ⅲ度),肾、膀胱毒性15%(Ⅰ、Ⅱ度).B组(N=16)胃癌7例、大肠癌9例;RR(CR+PR)分别为(3/7)42.9%、(4/9)44.4%(CR1例为结肠癌术后肝转移2.5cm一处者),不良反应:血液毒性62.5%(Ⅰ、Ⅱ度)、6.3%(Ⅲ度),胃肠道反应62.6%(Ⅰ、Ⅱ度),6.3%(Ⅲ度),肾、膀胱毒性12.6%(Ⅰ、Ⅱ度).C组(N=29)胃癌14例、大肠癌15例,RR分别为(5/14)35.7%、(6/15)40%(CR1例为初治疗的Ⅲ期胃体癌、肝门区淋巴结转移),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68.9%(Ⅰ、Ⅱ度)、6.9%(Ⅲ度),胃肠道反应58.6%(Ⅰ、Ⅱ度)、6.9%(Ⅲ度),肾、膀胱毒性27.5%.统计学处理用X2检验:A:BX2=0.069,A:CX2=0.052,B:CX2=0.004. 结论: 小剂量CF(20mg/m2),持续灌注5-FU 3g/m2(120小时)联合DD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病人的耐受性较好,相对经济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1~2000.12住院治疗的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68例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27.38%,粒细胞缺乏组医院感染率、感染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致病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和VMC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0.62%和25.71%)与VAD和M2组的(69.23%和66.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粒细胞缺乏组平均感染日13.65天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的8.72天(P<0.05).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治疗和预防.
  • 摘要:目的: 评价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在癌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比较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治疗组与吗啡控释片对照组在癌痛治疗中的疗效. 结果: 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组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副反应发生机会较少. 结论: 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是癌痛治疗中的良好选择.
  • 摘要:目的: 研究131I标记抗HbsAg单克隆抗体S102 (简称131I-S102)肿瘤局部多点注射后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改变. 方法: 本研究包括94例失去手术指征的晚期肝癌患者,其中32例行131I-S102肿瘤局部注射治疗(131I-S102-IT),22例接受131I-S102静脉注射(131I-S102-IV),40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后观察疗效、血清癌胚抗原(CEA)及铁蛋白(Ferr)改变. 结果: 131I-S102-IT组治疗后有效率为28.1%明显高于131I-S102-IV组的13.6%和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17.6%;131I-S102-IT组治疗后血清AFP、FERR浓度下降程度也大于肝动脉灌注化疗组及131I-S102-IV组. 结论: 131I-S102瘤内注射的疗效优于131I-S102静脉注射及肝动脉介入化疗,可作为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 摘要:吉西他滨(健择,gemcitabine)属阿糖胞苷类似物,是一种新型抗代谢类抗肿瘤药,本品在体内被转化为双氟脱氧三磷酸胞苷(dFd CTP)后,掺入DNA使DNA链断裂,从而发挥细胞毒作用.近年来,中晚期胰腺癌国人有增多之势,其治疗方案尚需探索.自1998年5月~2000年9月收治中晚期胰腺癌40例,采用对症支持中医扶正等处理与健择化疗方法进行配对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
  • 摘要:目的: 阐明非小细胞肺癌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与TNM分期的关系并探究其与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RP,LRP的关系. 方法: 1.端粒酶活性测定:以RT-PCR和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肺癌手术标本中端粒酶活性. 2.hTERT mRNA表达分析:应用PCR和定量放射端粒扩增法(TRAP)检测hTERT活性,并对其灰度扫描以定量测定hTERT. 3.MRP和LRP mRNA表达分析:以RT-PCR检测冰冻肺癌组织的MRP和LRP的mRNA水平. 结果: 50例NSCLC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4%(42/50),hTERT阳性率为78%(39/50).两者之间呈较好的相关性(P<0.001).端粒酶阳性组hTERT 定量值为136.98±53.63;端粒酶阴性组定量值为15.50±43.84,有显著性差异(P<0.05).MRP的阳性率为42%(21/50);LRP为68%(34/50).hTERT定性表达与MRP呈弱相关而与LRP无关.MRP阳性组hTERT定量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但LRP的表达与否对hTERT定量值无明显影响.不同的病理类型,T分期之间,hTERT的定性和定量表达无显著差异.不同N分期者hTERT定量值有显著差异.随期别增高hTERT阳性率逐渐升高,但仍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分期的hTERT的定量表达有明显差异.不同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hTERT的定性和定量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NSCLC的hTERT定量和定性表达与端粒酶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hTERT表达水平的高低与NSCLC 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晚期,有淋巴结转移者hTERT表达水平较高,其定量值可作为肺癌预后指标之一.hTERT阳性者MRP阳性率较高,但LRP与端粒酶无关.MRP阳性组hTERT定量值明显高于MRP阴性组.
  • 摘要:目的: 探讨尿脱氧吡啶酚检测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光分析法对正常人、肺癌不伴骨转移、肺癌伴骨转移分别进行尿脱氧吡啶酚的测定. 结果: 尿DPD/cr在正常人、肺癌不伴骨转移、肺癌伴骨转移中的水平分别为3.85±2.00/nmol/nmolcr、6.30±2.05/nmolcr、13.65±3.15/nmolcr;肺癌患者伴骨转移者尿DPD/cr明显高于不伴骨转移者和正常对照组. 结论: 脱氧吡啶酚对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是一个灵敏的骨代谢指标.
  • 摘要:目的: 评价希罗达(Xeloda)单药治疗复发转移乳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希罗达单药2510mg/m2/天,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服用2周,休息1周为一周期.每个病人至少进行1个周期的治疗. 结果: 22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无CR 患者,PR 8例(36.4%),总有效率36.4%.SD 10例(45.5%),PD 4例(18.2%),临床获益患者(CR+PR+SD)18例(81.8%).蒽环类及紫杉类失败患者的有效率为30.0%~33.3%.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恶心、呕吐、厌食、疲劳,少数患者口炎、头晕、腹泻、胸闷.36.4%的患者有轻~中度贫血和白细胞下降,1例Ⅳ度骨髓抑制,个别患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 结论: 希罗达是治疗复发转移乳癌有效的药物,尤其是对蒽环类及紫杉类失败患者仍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好,不良反应轻.
  • 摘要:目的: 评价四类新药注射用药盐酸吉西他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 病人及方法: 计划入组120例NSCLC患者实际入组124例,随机分为三组.单药试验组:盐酸吉西他滨1000mg/m2加生理盐水100-2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第1,8及15天各一次,每28天一周期.联合试验组:在单药方案基础上加顺氯氨铂50mg/m2 30-120分钟内静脉滴注,第1,2,3天各一次,28天为一周期.联合对照组:以健择代替盐酸吉西他滨其方案用法同联合试验组.治疗二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病例四周后或经第三周期治疗后再次确认疗效. 结果: 入组124例可评价疗效病例115例,试验组治疗二周期后24例达部分缓解(PR).经追踪再确认病例15例(62.5%)12例仍维持原疗效.单药治疗组40例9例达PR(22.5%,联合试验组36例中15例达PR(41.67%).联合对照组39例中15例达PR(38.36%).联合治疗二组间疗效无区别(P=0.552).117例患者参加化疗第二周期的不良反应评价.中重度恶心、呕吐纳差的发生率,单药实验组为4.65%、2.33%和2.44%.联合试验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63%,17.07和17.32%联合对照组分别为7.5%、5.0%和7.5%.中重度血红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单药治疗组为6.98%,6.98%,4.65%和4.65%.联合试验组分别为9.76%,31.71%,24.3%和34.15%及21.62%;联合对照组分别为2.50%,22.50%,20.00%和25.00%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此多中心试验结果提示国产盐酸吉西他滨治疗晚期NSCLC疗效与健择相同,不良反应相似.
  • 摘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在当前,它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存的因素之一.据统计,由于恶性肿瘤而造成的死亡率,在我国城镇中已排名为第一位,而在农村中也达到了第二位.癌症疼痛是伴随癌症的最常见、最令人恐惧的症状.根据调查,有1/4-1/2初诊的恶性肿瘤病人;1/3的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及超过3/4的晚期病人均伴有癌症疼痛.它使癌症病人本已痛苦的生活雪上加霜,给他带来焦虑、烦躁、失望及恐惧,不能减轻的疼痛直接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及心态,因而有效的止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的重点之一.重度疼痛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故针对重度疼痛的治疗是止痛任务的中心.WHO处理癌痛的原则是口服、按阶梯给药、按时、用药个体化、注意毒性反应,建议重度疼痛的治疗以应用吗啡为主.为了解北京市癌痛病人的疼痛治疗状况及其应用吗啡的剂量、临床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北京市癌痛治疗协作组进行了吗啡剂量滴定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摘要:目的: 为了正确使用多叶准直器(Multi Leaf Collimator,MLC)技术并准确应用于临床. 方法: 选择MLC技术治疗的265例肿瘤患者.其中鼻咽癌96例;肺癌43例;直肠癌28例;其他肿瘤68例.分别涉及面颈联合野、锁骨上切线野、纵隔野、狗腿子野、斗篷野等.在共面或非共面的三维适形治疗(3D-CRT)中,MLC技术由三维治疗系统(3D-TPS)完成;常规照射中MLC技术的完成由经治医师和工程师将照射野资料输入数字化成型器(SHAPE)工作站,系统确定每个叶片的坐标位置,从而构成所要求的照射野,并在放疗前进行验证. 结果: 对于直线构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照射野,MLC能较好地完成照射野,与设计的照射野基本一致,对于非直线(圆弧形)构成的不规则野,MLC完成的不规则野与设计的照射野一致性不满意. 结论: MLC在常规放射治疗中作为不规则挡块应用时,精度高,重复性好,无危险;但必须有系统支持,设备昂贵,费用较高;对包含圆弧形的不规则野或不是MLC叶片整数倍的照射野MLC不能很好的适形,其挡野效果不如低熔点铅挡块.但在三维适行治疗中其作用是传统的铅挡块无法达到的.
  • 摘要:目的 探讨隆凸切除及重建术治疗隆凸、主支气管肿瘤及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手术方式及围术期管理. 方法 隆凸、主支气管肿瘤8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27例,其中侵犯左心房5例.行单纯隆凸切除重建5例,右上肺叶切除及隆凸切除重建18例,右全肺隆凸切除4例,左全肺隆凸切除4例,左上肺叶切除及隆凸切除重建4例.加行部分左心房切除5例.手术采用了11种不同类型的隆凸切除重建方式.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7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全肺不张1例.隆凸、主支气管肿瘤患者术后无瘤生存17月~7年.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6.3%,3年生存率70.1%,5年生存率 37.0%,有5例生存10年以上. 结论 通过仔细术前评估,熟练的手术操作,良好的术后管理,配合术后综合治疗,可大大降低隆凸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并获得满意的远期效果.
  •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及其治疗疗效. 方法: 采用中西医综合四步梯级止痛治疗56例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疗效观察及随访分析. 结果: 56例治后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经一梯级治疗(中医疗法)后疼痛消失9例(16.1%),好转17例(30.4%),消失好转率为46.4%,见表1;二梯级治疗后疼痛消失22例(39.3%),好转19例(33.9%),消失好转率为73.2%;三梯级治疗后疼痛消失30例(53.6%),好转17例(30.4%),消失好转率为83.9%;剩余的26例(46.4%)采用了四梯级治疗,治后疼痛才完全缓解.说明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疼痛作用良好,但46.4%患者给予了吗啡类止痛剂,提示了该类止痛剂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现全组56例治后半年生存率为37.5%(21/56);1年生存率33.9%(19/56);2年生存率17.9%(10/56);3年生存率8.93%(5/56);5年生存率3.57%(2/56);中位生存期5.01月.中药组治后半年生存率达64.5%(20/31),1年生存率51.6%(16/31),2年生存率29.03%(9/31),3年生存率16.1%(5/31),5年生存率6.45%(2/31),中位生存期12.3月;化疗组治后半年生存率44.0%(11/25),1年生存率12.0%(3/25),2年生存率4.0%(1/25),3年生存率为0%,中位生存期4.11月;两组差异显著(P=0.004).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药组肿瘤缩小(P=0.049)以及主症好转情况(P=0.002)均明显优于化疗组,提示单纯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加化疗组. 结论: 中医药在胰腺癌及其疼痛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女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资料. 结果: 原发女性尿道癌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年龄54岁,全部病灶见于尿道口,以尿道口肿物、尿路刺激症为主要表现,病理以腺癌和鳞癌多见,放射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生存时间6天~273个月,早期病例及鳞癌预后较好,晚期病例及腺癌和移行上皮癌预后较差. 结论:原发女性尿道癌的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有关.
  • 摘要:目的: 评价泰索蒂每周疗法联合铂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采用泰索蒂20.2-29mg·m-2·wk-1(中位剂量为24.4mg·m-2·wk-1),静脉滴注,连用六周休二周,并于第1天、22天分别给予顺铂60 mg·m-2或卡铂(AUC=5)静脉滴注,所有病人均接受八周以上的化疗. 结果: 30例病人均可评价疗效,有14例病人达到PR,有效率为46.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一年生存率为50%.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皮疹等.大部分病人为I、Ⅱ度反应,病人耐受良好.经常规预防用药后,未观察到过敏反应,疲乏、浮肿现象. 结论: 泰索蒂每周疗法联合铂类方案是一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案,毒副反应轻,临床使用安全,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