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化学工业>第九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
第九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

第九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泰安
  • 出版时间: 2013-09-12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会议文集:第九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已使新型抗菌剂及制品的研制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研究团队在抗菌剂及相关制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以材料的结构及界面设计为主线,对无机银系复合抗菌剂、纳米MgO及复合抗菌剂、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等抗菌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工作进行简单介绍,总结出抗菌剂研制与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 摘要:无机抗菌剂不仅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应用领域广阔,并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使用和贮存简单、抗菌剂形态多样,通过技术研发解决了广谱抗菌问题,长效和速效问题,抗菌剂耐高温问题,变色问题,颗粒问题,分散问题,具有长效杀菌、抑菌、灭藻、灭苔藓的独特功能。
  • 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根据所采用的抗菌剂的不同类型,抗菌剂发挥抗菌作用有如下两种方式:通过接触发挥作用:适用于非溶出型抗菌剂。整理到纺织品上的抗菌剂不发生迁移,对接触到纺织品上的细菌等产生作用。通过扩散发挥作用:适用于溶出型抗菌剂。整理到纺织品表面上或在纤维内部的抗菌剂能迅速扩散在外部润湿介质中,接近并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适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必须要符合安全性,抗菌广谱性,与纺织材料的适用性等标准。倡导绿色、环保和安全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消费品。绿色安全消费的倾向已经扩展到纺织品领域,涉及诸如服装、服饰、床上用品、毛巾、帽子、鞋袜、手套等各种有可能直接和长期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国际性组织,也纷纷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支持和引导这种有利于环境的发展趋势,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制订的“Oeko-Tex Standard 100”、欧盟制订的REACH法规、欧盟生物杀伤剂法规98/8(EC biocides directive 98/8)、欧盟RoHS。
  • 摘要:"多种纤维应用、多种粉体复配、多种功能复合"是纺织行业中纳米材料开发、应用的发展方向,而应用纳米材料,则在抗菌等复合功能纤维的研究与开发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将抗紫外、抗菌除臭、远红外负离子发射、凉爽、导电、阻燃等多种功能,根据日益发展的需要,复合于一类纺织纤维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同时,对采用的共混纺丝法、聚合添加法和后整理法等方法,进行了探讨.
  • 摘要:2011年9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家电产品的抗菌防霉性能、安全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究抗菌材料十多年的基础上,中国石化将"聚丙烯等抗菌树脂生产及应用开发"列入"十条龙"攻关项目,针对抗菌家电等标准的要求,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高效抗菌防霉功能的Narpow(R)粉末橡胶复合抗菌剂,并于2012年8月在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16万吨/年环管聚合装置上在线直接生产了抗菌防霉聚丙烯,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聚丙烯树脂优等品标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达到99%,防霉等级达到1级.这标志着抗菌防霉聚丙烯在国内首次工业化生产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 摘要:本文介绍了抗菌剂的种类、特性;研究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型抗菌技术对PP专用树脂抗菌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复合型抗菌PP专用树脂的热力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及其与非抗菌PP树脂的比照,并介绍了复合型抗菌PP专用树脂的应用领域.结果表明:该抗菌PP专用树脂抗菌性能高效、广谱、持久且安全;并对PP专用树脂及其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改善.
  • 摘要:本文对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及含银医用敷料的抗菌性能和临床疗效作了简要的回顾.分析了银离子的抗菌原理以及它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介绍了在伤口上使用含银医用敷料时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局部和系统毒性.结果表明,银是一种对人体毒性很低并且具有优良的广谱抗菌性能的材料.在伤口上使用含银医用敷料可以控制伤口上的细菌,避免伤口的感染和病区内的交叉感染,并且可以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
  • 摘要: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已被媒体多次曝光报道,传统的抗菌(杀菌)方法不外乎化学气体或物理过滤两大类,但因多种原因存在不够环保节能或不够彻底等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抗菌(杀菌)方法,应用高频磁化技术达到对饮用水的抗菌(杀菌)既彻底又节能环保,能使普通自来水变成能直接饮用的安全饮用水;并提出了该方法的抗菌(杀菌)性能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依据.
  • 摘要:本实验对家用冰箱抗菌防霉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冰箱杀菌检测,由于冰箱低温低湿的环境,以常规的玻片为载体时,对照冰箱中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自然消亡率高,作用24h达到99.9%,而以琼脂片为载体,由于琼脂片本身具有一定的水分,自然消亡率较低,琼脂片是冰箱杀菌检测中一种较合适的染菌载体;防霉检测中,除了需要对试验空间进行喷雾加湿,还应该定期对培养基表面加湿,才能保证培养基和霉菌所需的水分,对照冰箱中霉菌正常生长.
  • 摘要:概述了国内外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常用方法,并介绍了抗菌测试标准的要点、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同时对现有标准的修订状况进行了介绍.现行的标准中抗菌检测只包括抗细菌和酵母菌,未涉及丝状霉菌。而ISO/TC 38/WG 23工作组正在制定的抗真菌标准ISO/DIS 13629-1,与传统的防霉试验方法不同,而与抗细菌性能试验原理完全相同,采用吸收法和转移法进行接种,然后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ATP的含量计算抗真菌活性值。用ATP来计算抗菌活性值虽然试验时间短,然而检测难度提高了,成本更高,试验结果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不利于该标准的推广应用。ISO/TC 38/WG 23工作组正在对ISO 20743-2007进行修订,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吸收法中的接种量、增加了培养基、修改了标准的名称、增加测试菌株,如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P。现行的标准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各参数还没有统一,每种测试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不同方法测试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同方法测试的结果不能进行简单比较,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使用要求,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为了提高纺织品抗菌标准的可操作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再现性,宜尽快制定纺织品对照样的标准规范和规定试验菌的代数,使标准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 摘要:本试验对鞋类衬里和内垫抗菌效果进行了检测,并对影响抗菌效果检测的关键因素菌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下,采用3~4代菌种新鲜培养物,作用24h,用吸收法检测,样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菌种的传代次数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采用3~5代的新鲜培养物有相对稳定的抗菌效果.
  • 摘要:目的:研究贴膜法评价铜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照样和贴膜材料,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评价菌种,评价铜的抗菌性能.结果新打磨的铜表面抗菌活性高于放置一周的铜表面.以石英片作为对照时,石英片回收的菌落数值符合小于0.3的要求;以玻璃片作为对照时,玻璃片回收的菌落数值不符合小于0.3的要求.当以玻璃片作为贴膜材料时,试验结果的重现性不好;当以铜片或石英片作为贴膜材料时,试验结果的重现性较好.结论:贴膜法评价铜的抗菌性能应选择相同的预处理方法,给予材料近似的性状并在试验条件中注明,选择石英片作为对照样品和贴膜材料.
  • 摘要:近年来有害赤潮或水华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对海水养殖业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都造成了极大危害,甚至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如何治理赤潮或水华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作为受试藻种,研究了硝酸镧、硝酸铈、氧化镧、氧化铈以及纳米氧化镧和纳米氧化铈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细胞形态和表面超微结构的观察,旨在探讨稀土化合物用于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和效果.通过实验得出:当硝酸镧或硝酸铈的添加浓度≥0.01 mM时即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增殖速度,当浓度为1mM时即可完全阻止其生长繁殖;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经过镧或铈的硝酸盐处理后的藻细胞形成大量团聚沉淀,细胞表现粘附有大量的高电子密度的物质,而其氧化物或纳米氧化物处理后则团聚较少,但细胞的分裂增殖被明显中断.通过上述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同种元素但不同种类稀土化合物,对藻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 摘要:我司与华侨大学开展多年的产学研合作,最近开发了无机载银型纳米银粉末产品.针对抗菌粉在塑胶领域的应用,我们解决了抗菌粉体的分散问题、耐温变色问题、抗菌效果与成本平衡问题,终于使产品在多个知名品牌鞋材、运动器材、日用塑料上成功使用.在产品的市场推广中,进行过各种复杂应用环境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应用体会.这里就抗菌粉的添加效果与目标材料的孔隙关系,总结了一些规律。rn 研究表明,抗菌塑料的抗菌作用一般发生在材料或者制品的表面,只有在塑料表面的抗菌剂才能发挥抗菌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表面的抗菌剂因为不断发生抗菌作用而逐渐消耗,而材料内部的抗菌剂要能够及时迁移到材料表面才能使制品持续地发挥抗菌作用。要保持抗菌材料的长期有效性,需要抗菌剂在塑料中有适宜的迁移性。rn 抗菌剂在抗菌材料中的迁移性由所使用抗菌剂中银离子的释放方式及速度来体现。而决定银离子的释放方式及速度的主要因素除了抗菌体系中的有效银含量和抗菌剂与塑料之间的相容性外,材料本身的孔隙状态也具有很大的影响。rn PU抗菌海绵的抗菌效果优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PU海绵发泡为开孔发泡,海绵的多孔结构正好能够满足银离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表面的抗菌离子耗尽时,在浓度梯度的驱使下,内部的银离子会向表面转移,从而保持其抗菌的长效性。其二是,检测时使用的检测标准是:QB/T 2881-2007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中的菌液吸收法。正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菌液能够完全被海绵吸收,这样海绵中的抗菌成分能充分地发挥作用。rn EVA虽为发泡材料,但是属于微孔发泡。PE塑料薄片表面致密,两者的表面均属疏水性,菌液只能停留在EVA斤的表面而无法吸收进片里。这样当材料表面的抗菌剂作用完后,内部的银离子扩散受阻,不能充分地迁移出来,导致抗菌性能减弱。rn 抗菌粉在陶瓷中经过1000℃高温热处理,抗菌粉中的Ag2O基本分解成了Ag。根据抗菌粉最小抑菌浓度测试,含Ag20的抗菌粉体常温状态下的抑菌效果明显,高温处理后含Ag的抗菌粉体的抑菌效果较差,说明银的抗菌性远远小于银离子的抗菌性。
  • 摘要:本课题合成一种基于氰尿酸的卤胺抗菌剂前驱体1-(2,3-二羟基丙基)-S-三嗪三酮(DTT),并在交联剂1,2,3,4-丁烷四羧酸(BTCA)协助下成功交联到了棉织物上.用FTIR和SEM对涂层做了表征.该涂层经过氯漂后具有优良的抗菌功能.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和大肠杆菌(ATCC 43895)的抗菌测试中,可以在一分钟内杀死全部细菌.强力、褶皱恢复角、水洗照稳定性在本课题中也做了测试.
  • 摘要:银系磷酸锆抗菌剂是无机载银抗菌剂的一个重要分类.在现在的市场上,从晶体结构来划分主要分为层状磷酸锆抗菌剂和立方体磷酸锆抗菌剂两类.由于晶体结构存在差异,离子交换机制和离子产生机制不同,两者在制备方法、变色性、银离子产生率和交换率等多方面抗菌剂性能均有所不同.本文试着从两者的晶体结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查阅两种方法探究载银磷酸锆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与抗菌性能,进而从一个新的方面来探究抗菌剂的性质.rn 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层状磷酸锆和立方体磷酸锆的离子交换机理不同,故在离子交换制备磷酸锆的过程中,层状磷酸锆适合于加入间隙扩张剂,而立方体结构在高温酸性的环境下交换速率较高。针对两种不同的抗菌剂,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备。rn 在抗菌性能上,层状磷酸锆在离子释放速率和理想载银量上超过立方体磷酸锆。这也使得载银层状磷酸锆与载银立方体磷酸锆在变色性、最小抑菌率等方面上可能存在不同。为了获得更好的抗菌剂,可以针对两种抗菌剂的不同特点,在制备时添加变色抑制剂等添加剂,以获得更好的抗菌性能。
  • 摘要:植入性医疗材料(如导尿管)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能,极易引发感染。细菌粘附于材料表面并形成生物膜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原因,而生物膜难于去除是感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比如,导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可引发感染并导致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不仅给病患带来巨大痛苦,还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尽管目前对导管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临床应用仍然受限制。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改性导管表面,赋予导管优良的抗菌性能。通过紫外辐射(UV)改性硅胶表面并接枝硅烷偶联剂γ-APTS,以在硅胶基体表面形成含反应性端基(NH2)的自组装单层膜(SAM).在随后的无电镀过程中,表面的N原子锚定镀液中的银,使银抗菌涂层以化学力键合在基体表面,以显著增强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形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涂层中各元素分布状况.采用ASTM D-3359法及抗腐蚀试验测试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通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试验与震荡烧瓶试验表征涂层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在硅胶基体表面的Ag-PTFE复合抗菌涂层抗菌性能优异,与基体间结合力得到显著提高.而低摩擦系数、低表面能的PTFE纳米颗粒的引入则可减少细菌粘附从而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以镀银腈纶为试样,参考标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能及其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镀银纤维质量分数为0.5%时,对三种试验菌种的抑菌率分别为92.42%、87.37%、74.39%,已达到标准中规定的AAA级,并且织物抗菌性能的耐久性效果良好.
  • 摘要:综述了晋大纳米科技研发的磷酸锆载银粉在鞋材中的应用,使鞋材中的衬里和内垫材料具备抗菌作用.通过使用抗菌鞋材,构成了具有抗菌防臭作用的鞋内环境,改善穿着卫生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了鞋类产品的附加值,拓展了制鞋业的发展空间.磷酸锆载银粉应用在鞋材纺织品、EVA、聚氨酯(PU)海绵上,通过相应的抗菌检测,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 摘要:以粘胶纤维、烷基化环糊精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载银粘胶纤维,再经炭化、活化制备了银含量约为2200mg/kg的载银活性炭纤维.检测结果表明,该载银活性炭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对白色念珠菌(ATCC1023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抗菌率达到99%以上;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超声波清洗50次后,载银活性炭纤维的银含量未见明显下降,且仍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体外细胞毒性检测结果表明,载银活性炭纤维体外细胞毒性为1级,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体现了优异的生物安全性能.
  • 摘要:通过公交客车空调铜、铝翅片散热器抑菌性能的比对、分析,比较车载空调铜制散热器与传统铝制散热器翅片表面的微生物水平及通过空调系统送风对车厢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公交客车空调未投入使用期及投入使用末期对公交客车送风口、呼吸带空气及空调散热器翅片进行微生物采样检验,以公交客车停车场大气作为对照.与铝相比,铜作为表面材料能显著降低翅片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空调采用铜翅片散热器可降低呼吸带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水平,具有显著的抑菌性能。
  • 摘要:嗜温性需氧菌、粪链球菌、亚硫酸还原性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羽绒原毛在收集、贮存和加工生产过程中都可能造成细菌污染和繁殖.如果羽毛羽绒的微生物含量超标,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肠道疾病以及皮肤过敏、瘙痒等症状,同时羽绒服在受潮或洗涤不当后也会发出难闻的异味.选择的洗绒清洁剂不当,也就是说企业使用的杀菌或抑菌药不对,抑制了这种菌群,但是对另一种菌群的杀灭力不够,有些顾此失彼.本文针对羽绒羽毛的特性,选用不同离子性的抗菌剂进行处理,1号样品先进行阳离子化,取本公司生产的阳子型抗菌剂配制0.2% (2% owf)的水溶液,在恒温水浴中升温至60±5℃,时间为15分钟。取出后滚筒洗衣机进行脱水。上述脱水后的1号样放入0.5%(5% owf)的阴离子型抗菌剂水溶液中,恒温水浴中放升温至60±5℃,时间为15分钟。取出后滚筒洗衣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烘干。将2号样放入5%的阴离子型抗菌剂水溶液中,恒温水浴中放升温至60±5℃,时间为15分钟。取出后滚筒洗衣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烘干。从实验数据看,1号样是先将样品用阳离抗菌剂处理,后进行阴离抗菌剂处理,羽绒嗜温性需氧菌的实测值明显优于2号品,在粪链球菌、亚硫酸还原性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三个实测值上没有出入。但经过处理的样品实测值均附合标准要求。
  • 摘要:目前抗菌纺织品主要应用在贴身服饰上,如内衣、内裤、袜子、毛巾、床单、被套等.但有如下问题:消费者不信任用抗菌整理液的方式;消费者喜欢天然纤维含量高的产品,如内衣裤、袜子棉含量几乎达到80%.所以只能选择抗菌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或混织的方式.但目前的抗菌纤维在20%的含量时根本达不到抗菌标准.所以为此研发出ClearMAX物理抗菌纤维,在混纺或混织用量20%的前提下,不但能达到目前所有的抗菌标准,而且成本比抗菌整理液还低,这样更有利于抗菌技术在纺织品的推广应用.其抗菌机理为:当负离子达到106/m1以上时,产生负电场吸引细菌阻止离子交换使细菌死亡。接触反应机理:Ag+进入细菌内与巯基反应,使细菌蛋白质凝固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催化反应机理:在光的作用下Ag+成为催化活性中心,激活水和氧,产生强氧化能力的-OH和O2-,破坏细菌繁殖能力导致死亡。
  •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对流通领域用纸进行抗菌功能化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崇高纳米公司纳米银产品的技术开发情况,同时以纳米银抗菌剂在卷烟用接装纸(水松纸)上的应用试验为例,说明添加安迪美(R)CAG600纳米银溶液按1.0%(重量比)比例加入到印刷油墨中,搅拌后通过凹版印刷工艺,制得抗菌接装纸,抗菌检测试验证明其对常见细菌表现出了良好的抑杀效果.另外,还列举介绍了含纳米银抗菌剂印刷油墨一些重点开发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 摘要:舒银产品包括含银纤维面料和袜品,本文旨在研究它的功效.根据FZ/T73023-2006标准(附录D8震荡法、附录E晕圈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超过99.99%.根据GB/T20944.2-2007吸收法,对超级细菌耐甲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9.7%,梭状芽孢杆菌的抑菌率达到99.98%.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含银纤维与棉、有机棉等纱线织造出的产品有抑菌功能;(2)效果与银含量有关;(3)抑菌圈≤5MM,无溶出性,天然安全无毒性.(4)祛味,对甲醛、氨、甲苯等有害气体有分解作用;(5)具有远红外功能;(6)增加血流量,改善徼循环,有效缓解疲劳.
  • 摘要:按《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测试汉麻织物的抗菌性,结果证明:汉麻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率约为91.43%,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约为80%,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约为85.71%.设计实验用相关溶剂将汉麻织物中抗菌成分提取完全,测抗菌性,经提取后汉麻织物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下降至58%,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下降至42%,对白色念珠菌抗菌率下降至52%,分析认为:汉麻的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是其具有天然抗菌性的主要原因。
  • 摘要:抗菌功能复合材料具有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能力,能够抑制微生物的数量增长,从而减少自身受微生物的侵袭而损坏,推广应用抗菌制品可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减少疾病造成的健康损失.抗菌材料及制品可通过普通材料与抗菌剂共混或表面处理技术获得,通过表面接触抗菌机理呈现抑制微生物的效果.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是抗菌材料中所含的关键组成成分,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和纳米级抗菌剂是未来抗菌剂发展方向.已得到应用的抗菌功能复合材料主要有抗菌塑料、抗菌纤维织物、抗菌陶瓷、抗菌涂料、抗菌不锈钢等.抗菌功能复合材料及制品为实现节能减排创造了新的契机。
  •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国内外纳米银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介绍了纳米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抗菌性能、抗菌机理、潜在毒性及其应用等.纳米银无机抗菌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在医疗用品、涂料等制品上已得到大量应用,但其潜在毒性和生物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关注.最后提出纳米银抗菌材料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有机抗菌剂及无机纳米抗菌剂,分析了其抗菌长效性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抗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功能纺织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抗菌纺织品不仅应具备高效性、广谱性、长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还需与其他功能性改性剂相互兼容,提升纤维及纺织品的附加值。但是,现有的抗菌剂不论有机、无机都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抗菌材料性能评估缺乏规范的标准,对长效抗菌没有统一的评价手段;抗菌材料国内市场推广商业味道较重,通过调研发现多于60%的民众并不认可材料具有抗菌功能。只有通过现代医学、精细化工、染整工程等多学科共同努力,从抗菌机理上作出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全面考量毒性、生物安全性问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与构筑,引入纳米技术的新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抗菌效果,增强抗菌剂与纤维的结合作用,改善各项牢度、强力及透气性等性能,综合各类抗菌剂的特点,才能进一步改善抗菌材料的有效性。另外,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健全产业链关系,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惠及百姓。总之,我国抗菌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通过产学研配合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开发出国际领先、价格低廉、安全环保、长效高效的抗菌产品。功能纤维及纺织品是当今世界服装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趋势之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等方面的高标准、高要求对纤维及纺织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能纤维及纺织品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必将取得蓬勃的发展。功能纺织品的开发也对当今纤维及纺织的行业发展与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摘要:本文综述了纺织品抗菌剂分类,根据杀菌作用不同,分为杀菌剂和抗菌剂两种;根据溶出性的不同,分为溶出性和非溶出性两大类;根据抗菌剂与纺织品纤维结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吸附性、交联联合型和反应结合性3类;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有机类、无机类和天然生物抗菌剂3大类型。不同的抗菌剂机理是不同的,有以下几种方式,概括为:使细菌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酶失活,杀死细菌;与细胞内的蛋白酶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功能;抑制孢子生成,阻断DNA合成,抑制细胞生长;加快磷酸氯化还原体系,打乱细胞正常的生长体系;破坏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阻碍电子转移系统以及氨基酸转酯的过程;通过静电场的吸附作用,破坏细胞壁而杀死细菌。rn 在潮湿、营养和合适的温度下,纺织品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媒介物,其较大的表面积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运动后,由于汗液分泌量的急剧增加,汗水、新陈代谢产物和皮脂等排泄物,被纺织品吸收,形成了微生物的营养源,为细菌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细菌的大量繁殖,造成纺织品发生霉变、脆化甚至是变质。另外由于细菌大量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质,产生氨等异味物质,从而产生令人不悦的体味,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皮肤疾患的传播或感染。运动鞋、服由于其自身的使用特点,更容易成为微生物的繁殖地。消费者对功能服装和排湿、透气、清爽的需求,创造出巨大的抗菌纺织品市场。
  • 摘要:洗衣机作为日常衣物清洁的主要工具,也会成为不少疾病的"传染源".洗衣机中的微生物及污物会通过洗涤水分散到衣物上造成二次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抗菌型洗衣机通过抗菌材料在洗衣机中的应用,可以防止残留在洗衣机内的细菌滋生和蔓延,实现洗衣机的自清洁和达到健康洗涤的目的.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抗菌家电产品普及率非常高。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推出抗菌洗衣机,国内目前也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GB 21551.2-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标准附录D,提供了部分具有抗菌功能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应该具有抗菌功能的零部件,其中波轮洗衣机的外桶、内桶、波轮、进水管,滚筒洗衣机的外桶、内桶、波轮、进水管在附录要求内。洗衣机的其他功能部件,如底座、控制面板、排水管的材料中也应加入抗菌成分。
  • 摘要:医院感染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环境是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储存库.与普通物品相比,铜表面覆盖的物品其物表细菌含量持续减少97%.铜表面具有广泛的抑制和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病原体的作用,同时铜的快速杀菌特性使细菌无法对铜产生抗性.病人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更换为铜材料后能够使医院感染率降低40%~70%.铜与常规标准消毒方法具有协同作用,对于医院感染控制可能具有可观的成本效益,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文结合本研究组在壳聚糖功能改性、亚热带水果保鲜应用等方面进行的研究结果,系统介绍了壳聚糖基抗菌保鲜材料及其应用等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应对的措施.壳聚糖基抗菌保鲜材料是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主体,通过改性或共混或涂布的方法引入具有抗菌保鲜功能的基团,协同其他保鲜活性缓释物质,获得的一类具有抗菌保鲜功能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由于壳聚糖是来自于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微生物的细胞壁中的天然大分子物质,不仅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而且与生物体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并具有可生物降解性,这些特点令壳聚糖基抗菌保鲜材料与其他抗菌保鲜剂相比在相对稳定性、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粘度可调节性、金属离子络合性、吸湿保湿性、成膜性、絮凝性、凝胶性、生物再生性、多种生物活性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壳聚糖基抗菌保鲜材料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涂膜抗菌保鲜材料、软包装抗菌保鲜材料和缓释抗菌保鲜材料。
  • 摘要:本文在系统介绍了欧盟生物杀灭剂法规监管体系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实施给企业及市场带来的影响,并结合中国企业情况,阐述了具体的应对办法,要点主要有:旧的BPD指令实施存在问题,并没有给中国相关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监管应对要求,但企业应该了解其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规背景和新BPR法规的应对要求;新BPR法规的实施引入了两大重要修改:一方面将结束BPD指令下的搭便车行为,另一方面将处理物品纳入到监管范围之内;在新BPR法规下,部分企业还仍有低成本通过成员国授权获得3—4年市场销售的过渡期。
  • 摘要:本文参照ISO 22196-2011《塑料和其他无孔表面抗菌活度的测量》标准,对硬质非吸水性材料进行抗菌试验,通过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经验法确定菌液浓度的大小,分析探讨了接种方法对抗菌实验结果的影响,铺设菌液量的多少及样品培养环境的湿度等实验细节的不同对抗菌结果的差异,为后续抗菌实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rn 研究表明,影响硬质非吸水性抗菌制品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的因素很多,如菌的活度、菌液浓度、菌液作用量、实验室温湿度控制、样品本身的性质等等。通过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经验法确定菌液浓度,实验发现比浊法测得的菌液浓度值与吸光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吸光度在0.1-0.2之间时,对应的菌液浓度在(1-4)×108cfu/ml范围,因此可通过测试吸光度值,直接控制菌液浓度高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细菌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涂布法和平板倾注法,实验中发现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不大,但涂布法染菌率高于平板倾注法。rn 菌液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抗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发现铺设到硬质非吸水性抗菌制品的菌液量以0.3ml最适宜;控制培养环境的湿度,也很关键;各实验室检测条件、检测人员、检测设备、实验方法的不同,也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总之影响抗菌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只有通过不断的、细致的实验来提高抗菌测试的准确性。
  •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空调效果检测中液体撞击采样法和六级筛孔采样法的异同,为合理使用采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30m3空气消毒试验舱中分别用两种采样方法采集空气中的自然菌和所释放的微生物气溶胶,对采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采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采样方法对空气自然菌的采样结果的差异性不显著;两种采样方法对人为释放的微生物气溶胶的采样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平板采样法的敏感度较高,其中在初始浓度的气溶胶采集中,两组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结论:人为释放的微生物气溶胶的环境稳定性差,在液体采样过程中消亡率高;在抗菌空调或净化器的消毒净化效果检测中,可用液体撞击采样法收集试验舱内的0h微生物气溶胶.
  • 摘要:目的:探讨贴敷法评价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降低贴敷法评价织物抗菌性能结果的误差.方法:以大肠杆菌为评价菌种,采用贴敷法评价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洗涤程序、洗涤剂类型、干燥时间和空白对照基准物对织物抑菌率的检测结果均有重要影响.结论:贴敷法评价织物抗菌性能时应选择相同的洗涤参数、洗涤剂、干燥时间和空白对照基准物.
  • 摘要:介绍了霉菌的概念、分布及特性,分析了国内外橡胶防霉测试方法及其评价标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正确评价橡胶的防霉性能,并结合我国橡胶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测试方法滞后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橡胶防霉性测试方法及其评价标准的技术要点.根据霉菌的生长特点及分布情况,新制定的“橡胶防霉性能测试方法HG/T 4301-2012”在吸收美国和日本的相关防霉性能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改进,使该标准达到先进可行、易于操作的要求。通过该标准的制定,统一规范了测试方法,完善了橡胶产品标准体系,使我国的橡胶防霉标准向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该标准能真实反映橡胶的防霉性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比较好地体现了遵循技术先进、与国际接轨、安全适用的原则。
  • 摘要:放射性的核武化学物污染了环境、空气、土壤和水,为了研究对放射核铀污染物的治理,应用清理、吸附、反扩散、迁移等净化方法,采用静态净化吸附法研究核铀离子在Zr2O(PO4)2,ZrO2材料上的吸附行为.核铀离子在Zr2O(PO4)2和ZrO2上的受体受PH值的影响很大,由于二种磷酸盐结晶质的合成温度和磷锆的比例的不同,其吸附边界和吸附量也不同.研究表明,磷酸锆和氧化锆吸附核铀离子的突跃范围分别为PH=3—6和PH=2—5;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大于纳米氧化锆,这是因为二种锆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合成温度,从而生成不同的表面基团,导致在吸附核铀离子的能力存在差异。磷酸根基团获得了较高的比表面积,对吸附有利。随着磷酸根基团的增多,氧原子数量增多,吸附作用力增强。
  • 摘要:长链烷基季铵盐作为季铵盐类物质的一个主要品种,最大特点就是对物质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通过这种吸附作用而在物质表面聚集成一层膜而具有柔软、抗静电、杀菌消毒、乳化等多种功能,在工业和民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小分子季铵盐抗菌剂的抗菌活性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小分子抗菌剂存在易挥发、不易加工、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而且应用时由于化学活性较低,基本以游离态存在,毒性相对较大,刺激性也强,将其作为抗菌剂应用在纺织品上是溶出型的,易洗脱,且易在人体表面逐渐富集,长期使用易产生病变。如果季铵盐分子中有活性基团,在使用时通过化学键键合在纤维表面,就能克服溶出型、易洗脱这一缺点,不会被人体汗液等分泌物吸收而进人人体形成生理障碍,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溶于醇或水,使用方便。由于长链烷基季铵盐基团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因此本文合成了两种含有活性双羟基长链烷基季铵盐,并做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两种季铵对研究范围内的几种细菌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到其他材料中去。以N-甲基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N-甲基-N-十四烷基-N、N-二羟乙基溴化铵和N-甲基-N-十六烷基-N、N-二羟乙基溴化铵两种双羟烷基基季铵盐(QA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技术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细菌种类范围内,两种季铵盐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 摘要:通过原位合成技术,在具有四针状结构的T-ZnOw表面沉积了具有纳米尺度的铜和氧化亚铜颗粒,实现了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纳米材料均匀而稳定地分散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表面,并形成杂化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与未沉积的T-ZnOw相比,纳米铜沉积改性明显提高了T-ZnOw的抗菌效果,其4小时杀菌率由68.0%提高到了98.5%~99.9%;纳米氧化亚铜沉积改性,使得杂化材料的光催化效率显著提高.以多尺度杂化纳米材料为活性成分,设计了多种具有多功能特性的环境净化产品,满足了环境电器等用户的产品需求.
  • 摘要:本论文采用含银前驱体加热分解法将不同添加量的含银前驱体与纳米TiO2混合,不同温度下共热反应lh,探索出了较好的载银纳米TiO2抗菌剂的生产工艺.对产物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本工艺对纳米TiO2的粒径影响很小,在TiO2表面沉积的产物可能是Ag2O.晶体结构并且较低添加量的银对产物外观的影响很小.最后用抑菌环法对样品进行了抗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无光条件下,载银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 摘要:新型高分子抗菌剂具有杀菌率强、性能稳定、种类多、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目前抗菌材料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本文综述了高分子抗菌剂在水处理领域的几种用途和现有的研究概况,为水处理领域抗菌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一些见解.高分子抗菌剂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将小分子杀菌剂的杀菌功能基团通过共价键连接到高分子上,开发系列新型有机高分子抗菌剂,主要有季铵盐类、季磷盐类、有机锡类、卤代胺类、胍盐类和壳聚糖类。抗菌官能团可以通过带官能团单体均聚或共聚引入,也可以通过接枝的方式引入,这就提高了基团的密度,从而提高抗菌性能,小剂量即可对水体系中的致病菌产生强的抗菌作用。另一类是将杀菌功能基团,如卤素、银离子、抗生素等吸附到比表面积较高的活性炭、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材料上。无机的抗菌离子在抗菌的广谱性和安全性上都优于有机抗菌基团,但是游离的无机抗菌离子难以控制其释放量,多余的抗菌离子容易产生污染。将此类杀菌功能粒子(基团)吸附到比表面积较高的活性炭、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材料上,或者是利用具有抗菌性能的有机配体络合具有抗菌性能的无机阳离子形成复合盐抗菌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案。
  • 摘要: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交联纳米醋酯纤维材料,经过次氯酸钠处理可制备出抗菌纳米纤维,并对抗菌纤维的表面形态、热性能、耐紫外稳定性以及抗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处理前后的抗菌纳米纤维表面形态基本不变;与醋酯纤维相比,氯化后的抗菌纳米纤维具有稳定的热性能;氯化纳米纤维还具有较好的抗紫外性能.抗菌纳米纤维能够分别在10分钟和30分钟内杀灭100%的1×10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00%的2.70×106大肠杆菌,显示出了优异的抗菌性能.
  • 摘要:3Cr13MoCu不锈钢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3Cr13Mo不锈钢成分基础上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铜,并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菌材料.本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种考察了该钢的抗菌性能,并通过对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辅助研究评价了其综合使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该钢经过合适的热处理后,抗菌性能可达到99.99%,维氏硬度达到519,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在医疗器械、餐饮器具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以自制的非溶出型抗菌纤维与丙纶纤维混合制备了KJW-50水刺非织造布,按照国家标准对其抗菌及安全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KJW-50水刺非织造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率大于99%,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生物学评价表明无皮内刺激反应、无皮肤致敏反应.KJW-50水刺非织造布2%水浸出液的pH值为7.3,达到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A类产品的要求.
  • 摘要:目的:研究家用多功能生态仪的杀菌效果.方法:通过悬液定量杀灭试验、载体定量杀灭试验以及空气消毒试验研究生态仪对水体中、物体表面、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果: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作用30min,该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杀菌率均达到90%以上,黑曲霉仅32.56%;采用载体定量杀灭试验,作用30min,该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杀菌率均达到90%以上,黑曲霉达到90.38%;采用空气消毒试验,作用60min,在1.5m3及10m3试验舱中,该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除菌率均达到90%以上,而在30m3试验舱中,该机对三种菌的除菌率均在25%以下.结论:多功能生态仪杀灭效果良好.
  • 摘要:以山梨酸钾、双乙酸钠作为抗菌功能成分,采用复配的形式制得抗菌包装纸,并测试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三种常见的食品污染菌的抗菌防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山梨酸钾与双乙酸钠复配制得的抗菌包装纸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均有明显的抗菌防霉效果;在抗菌功能成分含量为7‰、山梨酸钾和双乙酸钠的复配比例为7∶3时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70%以上,对黄曲霉的抗菌率达到90%以上。
  • 摘要:本文对纳米银抗菌无纺布和打孔膜新材料的研制运用到卫生巾和卫生护垫表层进行了深入的技术说明,同时解决了纳米银在卫生巾(含卫生护垫)上的均匀分散和吸潮、变色等问题,本抗菌材料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论为:“经3次重复试验,舒莱卫生巾用纳米银抗菌材料无纺布网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min、5 min、10mm、20min的平均抑菌率均为99%,所检项目符合抗菌产品要求”。本抗菌材料制成的抗菌卫生巾产品经河南省质量检验院检测,结论为“所检项目符合GB15979、GB/T8939要求。产品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执行”。本抗菌材料制成的抗菌卫生巾产品经中国疾病防控制中心检测,结论为“所检项目符合GB15979、GB/T8939要求。产品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执行”。
  • 摘要:在医院内长期有效地杀灭和抑制各种致病微生物,减少人们受细菌感染的途径和机会,已经成为医学专家们重点研究课题和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针对细菌生长的环境和条件,目前已经存在几种抵抗医院内感染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也伴随着一些弊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避免二次伤害,研究全新的抗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人体皮肤保护机理,分析出让金属氧化物与水接触生成带正电的氢离子,形成PH值在2.5 ~5.5的酸性表面可以实现最新的无菌表面处理技术,能够达到快速高效广谱的抗菌效果,进而开辟了绿色安全的抗菌技术新领域.
  •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天然抗菌纯壳聚糖纤维——海斯摩尔,它是由高纯度片状壳聚糖为原料,经全程清洁生产、绿色纺丝制得.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优异的生物学特性。详细介绍了海斯摩尔产业化中关键技术的突破,纺丝级高品质壳聚糖可控提取技术,高可纺性壳聚糖纺丝液制备技术,大流量高压高密度挤出、纤维均匀成形技术,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纺丝工程与全流程节能、绿色清洁生产,纤维后加工与制品开发关键技术等。并进一步阐述了海斯摩尔在纺织、航天、军工、烟草、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践.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