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二届中国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四川宜宾
  • 出版时间: 2017-10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中国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第8次修订版的《肉牛营养需要》的主要进展与改变,内容包括概述,维持与生长,繁殖,蛋白质及代谢调控因子,维生素、矿物质与水,环境因素,饲料加工副产品的应用和计算机模型的更新这几部分内容.本文并未针对肉牛营养需要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特别深入的讨论,目的只是提供给读者整个肉牛营养需要的制定流程以及本次版本中最为主要的变动.
  • 摘要:本试验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羊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和可消化养分对有效能值的影响,旨在建立基于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和可消化养分的蛋白质饲料有效能的预测模型.选取36只22月龄体重为52.6±1.4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5个试验饲粮组.利用消化代谢试验和呼吸代谢试验并结合套算法计算5种蛋白质饲料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并建立蛋白质饲料ME与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可消化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五种蛋白质饲料有机物(OM)与DE、ME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DE和ME均与可消化干物质(DDM)、可消化有机物(DOM)、可消化粗蛋白(D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DE与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DA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E与DADF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预测ME的方程为:ME(MJ/kg)=-82.855+2.391OM(%)+1.802EE(%)-6.21GE(MJ/kg)-0.121ADF(%)(R2=0.910,n=30,P<0.01);通过可消化养分预测ME的方程为:ME(MJ/kg)=-5.564+30.526DOM(%)+55.402DEE(%)(R2=0.841,n=30,P<0.01);通过可消化养分与DE共同预测ME的方程为:ME=-5.787+1.126DE(MJ/kg)+20.769DEE(%)(R2=0.879,n=30,P<0.01).(结论)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和可消化养分与M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可通过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和可消化养分对蛋白质饲料的ME进行有效预测.
  • 摘要:为解决马铃薯茎叶资源的浪费问题,本研究以马铃薯茎叶作为青贮原料,制作青贮时分别添加全株玉米(添加量分别为30%、50%、70%)、糖蜜(添加量分别为2%、4%、6%)、玉米粉(添加量分别为1%、3%、5%),对照无添加.青贮60天后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和比较不同处理的马铃薯茎叶青贮的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茎叶通过添加全株玉米、糖蜜以及玉米粉后青贮,在保证pH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瘤胃发酵液的挥发酸(VFA)浓度以及产气量和产气速率,提高了马铃薯茎叶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通过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综合评价,马铃薯茎叶与70%的全株玉米、6%糖蜜或3-5%的玉米粉混合青贮,青贮饲用价值最高.
  •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放牧羊采食量、采食植物组成以及牧草消化率一年的动态变化,明确采食量和牧草营养以及牧草在草群中的比例的关系.在正蓝旗实验地选择6只放牧蒙古羊,分别于6、8和11月利用饱和烷烃技术测定放牧绵羊的采食量、采食植物组成和牧草消化率.结果表明:春季放牧羊采食的牧草主要以冷蒿、针茅和苔草为主,分别占33.5%、17.9%和21.2%;而进入夏季,羊只开始采食隐子草、菊叶委陵菜、百里香等牧草,而对冷蒿、苔草和针茅的采食量有所下降;冬季放牧羊采食牧草的种类减少,冷蒿占羊只采食量的50.10%,隐子草和针茅的采食量增加到15.31%和18.39%.羊只在春季的采食量为1.83kg DM/d,牧草消化率为71.44%,到了夏季,牧草采食量和消化率稍有下降,为1.73kg DM/d和68.39%,但差异并不显著.而进入冬季,牧草采食量和消化率显著下降,分别为1.21kg DM/d和36.37%.放牧羊的采食植物组成在夏季和牧草中的粗蛋白质(CP)呈显著正相关,在冬季和牧草在草群中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而放牧羊的采食量和牧草的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
  • 摘要:试验旨在对半细毛羊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采集7种云南半细毛羊常用的饲料原料,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常规养分,并通过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各饲料原料的可消化粗蛋白、消化能和代谢能含量.在消化代谢试验中,粗饲料采用直接饲喂法,精饲料采用套算法.结果:1)由于所选7种原料在饲粮中的使用目的不同,因此常规养分差异较大,其中干物质含量从26.21%~91.13%,粗蛋白含量从7.16%~44.73%,粗纤维含量从3.71%~34.66%;2)这7种原料的可消化粗蛋白从30.99~399.95g/kg,消化能从8.64~17.19MJ/kg,代谢能从7.07~15.81MJ/kg,均以豆粕为最高值.结论:通过比较分析,本试验测定的云南半细毛羊常用饲料原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可消化粗蛋白和有效能值均与中国饲料营养成分表有一定差异,从而为这7种原料在云南半细毛羊上的合理利用及中国饲料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 摘要:本文对结实期的全株油菜及油菜秸秆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以结实期油菜、油菜秸秆为原料进行了青贮发酵试验,以获得其加工贮存技术,旨在为油菜及其副产物的饲料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得出,1)结实期全株油菜的CP、EE、Ash、CF、NDF、ADF、ADL、NFE、Ga、P含量分别为11.41%、2.37%、6.98%、37.02%、52.19%、41.68%、6.62%、36.94%、1.11%、0.27%;脱籽油菜秸秆的CP、EE、Ash、CF、NDF、ADF、ADL、NFE、Ga、P含量分别为4.78%、1.04%、5.55%、45.59%、62.45%、49.72%、9.17%、38.78%、0.63%、0.08%.2)结实期油菜及油菜秸秆均能通过青贮方式较好保存,且质地变软,适口性增强.
  •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西藏牦牛主要放牧草地的牧草的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灰分(Ash)、钙(Ca)、磷(P)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以小嵩草为建群种的高山高寒草甸和以西藏嵩草为建群种的沼泽草甸两种草地类型牧草的各营养成分差异不明显(P>0.05),氨基酸含量丰富,在8月份氨基酸构成比例比较优良.
  • 摘要:随着奶业的发展,蛋白质饲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全面评定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营养特性,快速鉴别饲料品质对促进奶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法(FTIR)深入探究了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本文就应用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法分析饲料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料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与饲料品质、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率、饲料在小肠中的消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摘要:本文综述了不同水平及来源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对肉羊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及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日粮NDF能够通过调节肉羊的采食,瘤胃内环境及日粮消化率,影响肉羊的生长性能.日粮适宜浓度的NDF是维持肉羊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籽粒苋青贮和干草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粗饲料包括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Ⅰ组粗饲料使用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玉米青贮,试验Ⅱ组粗饲料使用籽粒苋干草替代部分苜蓿干草.3组饲粮营养水平接近.预试期10d,正试期60d.(结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瘤胃液氨态氮和血液总氨基酸(T-AA)的含量(P<0.05),对其它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液指标和乳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血液T-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其它血液指标、瘤胃发酵指标、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上所述,饲粮中适量的添加籽粒苋不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会提高牧场经济效益.
  • 摘要:油菜秸秆较高的木质素含量及较低的瘤胃消化率,严重限制了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白腐菌是己知的最有效的木质素降解菌.本试验利用4种白腐菌对油菜秸秆进行30d的固态发酵,研究各发酵处理对油菜秸秆化学成分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木质素分解酶构建基因工程菌,研究重组木质分解酶对油菜秸秆木质素的降解作用.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chrysosporium)和香菇菌(Lentinula edodes,L.edodes)分别降解了油菜秸秆45.4%和45.9%的木质素,显著提高了油菜秸秆的体外有机物质消化率,但同时造成了55.3%和55.4%纤维素的损失;槭射脉革菌(Phlebia acerina,P.acerina)和虫拟蜡菌(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C.subvermispora)分别降解了油菜秸秆19.2%和12.8%的木质素,26.5%和18.8%的纤维素,但抑制了油菜秸秆的瘤胃发酵;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在P.chrysosporium和L.edodes降解木质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组L.edodes漆酶能够有效地降解油菜秸秆木质素.本研究表明,联合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特性与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木质素分解酶对油菜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日粮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奶公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36头健康荷斯坦奶公牛,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每组12头牛.对照组(D)日粮:CP含量为13%的基础日粮,试验1组(T1)日粮:基础日粮(CP11%)+RPLys34g/d?头+RPMet2g/d?头,试验2组(T2)日粮:基础日粮(CP11%)+RPLys55g/d·头+RPMet9g/d?头(CP11%).结果表明:(1)与D和T1组相比,T2组奶公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日均干物质采食量(ADFI)、F/G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2)T2组瘤胃乙酸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各组间的瘤胃pH、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差异(P>0.05).(3)D和T1、T2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D和T2组的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从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T2组中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组(P<0.05),普雷沃氏菌科YAB2003_group和琥珀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D组(P<0.01).综上可知,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添加PLys55g/d+RPMet9g/d能够提高奶公牛的生产性能.
  • 摘要: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粗饲料占有的比例通常为60%-70%,甚至更高,是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并且,其品质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精补料的供给量与成本,最终影响到生产者的效益.本文从粗饲料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粗饲料的加工处理对粗饲料利用的影响以及粗饲料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粗饲料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全混合日粮的瘤胃降解特性以及小肠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头体重为550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和三步体外法测定TMR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率以及瘤胃未降解蛋白(RUP)小肠消化率的小肠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与0d的鲜料相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FTMR饲料的DM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差异性不显著(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与0d的鲜料相比,FTMR饲料DM、CP和NDF的瘤胃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其中15和30d的FTMR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达到50%以上,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达到55%以上,N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达到30%左右;CP和NDF的快速降解部分也显著提高(P<0.05);同时发酵显著降低FTMR饲料的小肠消化率(P<0.05),7d之后降低最明显,但RUP小肠消化率保持在50%以上.综上可以得出:1)发酵可以有效保持全混合日粮的营养含量.2)提高全混合日粮饲料中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3)发酵导致全混合日粮饲料RUP小肠消化率的降低.因此,在FTMR的使用中应控制好发酵的时间,以便更有效地利用饲料资源,避免浪费.
  • 摘要:为了探究添加发酵酒糟对淘汰母牛育肥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身体健康、体重相近的淘汰母牛30头,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不添加发酵酒糟,试验1组在精料中添加6%的发酵酒糟,试验2组添加10%的发酵酒糟.结果表明,试验2组日增重分别比试验1组和对照组提高了26.92%、30.69%.对照组血清总蛋白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1).血清尿素含量随着发酵酒糟的添加量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1).对照组葡萄糖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1).各组碱性磷酸酶和钙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添加10%的发酵酒糟可改善母牛血液生化指标水平,提高淘汰母牛的育肥性能.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番茄渣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4个处理分别采用不同比例番茄渣与棉籽壳的(45∶55、60∶40、75∶25和90∶10)混合料为青贮原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评价感官指标,并分析青贮饲料的pH值、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番茄渣混贮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pH呈现下降的趋势;处理Ⅲ乳酸含量最高,极显著的高于处理Ⅰ和处理Ⅱ(P<0.01);处理Ⅱ、处理Ⅲ和处理Ⅳ乙酸极显著的高于处理Ⅰ(P<0.01),而丙酸含量极显著的低于处理Ⅰ(P<0.01),处理Ⅱ和处理Ⅲ的丁酸含量极显著的低于处理Ⅰ和处理Ⅳ;随着番茄渣混贮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DM、NDF和ADF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CP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番茄渣与棉籽壳按75∶25重量比混合青贮,青贮效果较好.
  •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用荞麦秸秆代替玉米秸秆后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取5月龄、体重25土1kg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公羊3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B、C和D组分别饲喂用13.75%、27.5%、41.25%、55%的荞麦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部分玉米秸秆配制的试验日粮.预饲期10d,正式期60d.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取样,从每组中选取4只体重接近的绵羊,去瘤胃液样本,提取瘤胃细菌总DNA,采用Illumina 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瘤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组成. 结果:结果表明:(1)试验组较对照组微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试验B、C、D组绵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D组显著最低(P<0.05).(2)在门的水平上,B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为7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最小,仅为15%.D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低,为16%,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为79%,且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科的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B组普雷沃氏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瘤胃菌科、梭菌科和毛螺式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D组的R24-7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其瘤胃菌科、毛螺菌科、韦荣氏菌科相对丰度显著最低(P<0.05);在属的水平上,试验组较对照组的琥珀酸菌属显著降低(P<0.05),A组的普氏菌属最高(P<0.05),为31.64%,B和C组瘤胃球菌属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的丁酸弧菌属、粪球菌属和梭菌属相对丰度最低(P<0.05). 结论:由此可见,日粮中用荞麦秸秆代替玉米秸秆影响了绵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日粮中适量的荞麦秸秆有利于改善绵羊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促进瘤胃有益菌群的生长,而过量的荞麦秸秆可导致绵羊瘤胃菌群发生紊乱,有害菌大量繁殖,不利于有益菌群的生长.
  • 摘要:为探讨乳酸菌和有机酸制剂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3个处理组:对照组、乳酸菌添加组、有机酸制剂添加组.青贮45天后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乳酸菌、酵母菌、霉菌数量、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和有机酸制剂均可以有效改善全株玉米发酵品质,降低青贮pH,提高乳酸的含量,减少丁酸的含量(P<0.05).有机酸制剂可以有效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P<0.05).乳酸菌组有氧稳定时间延长至第6天,有机酸组青贮饲料良好保存12d以上(P<0.05).综上所述,在全株玉米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有效改善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但乳酸菌组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无法得到有效抑制,有氧稳定性差.有机酸制剂本身不能直接促进促进乳酸菌的增值,但有机酸可以通过改善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有效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以提高青贮品质.
  • 摘要:近年来,奶牛产奶量不断提高,但乳脂率却在下降.牛奶乳脂率受奶牛品种和日粮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奶牛日粮中影响乳脂率的因素做一综述.
  •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酵母源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帮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区分和利用这些酵母源产品.
  • 摘要:本文综述了不同酵母制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对奶牛生产性能、免疫等功能的应用研究.以便为应用酵母制剂提高反刍动物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本试验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肉牛血清、尿液营养代谢轮廓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一致(24月龄)、健康无病的地方黄牛(宣汉黄牛)、西杂牛(西门塔尔×宣汉黄牛)、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去势公牛各8头,三组动物全程饲喂相同日粮,根据实测的牛舍温湿度指数结合肉牛生理指标,以非热应激时期的自身为对照,试验期为2016年4月-8月,湿热应激期间THI>76.结果表明:1)热应激显著降低西杂牛干物质采食量(P<0.05),对黄牛和犏牛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显著降低西杂牛、犏牛平均日增重(P<0.05),对黄牛无显著影响(P>0.05).2)黄牛热应激条件下血清和尿液改变的总代谢物及影响的代谢途径最少,犏牛次之,西杂牛最多.3)热应激影响黄牛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系统,影响犏牛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类以及嘌呤代谢,影响西杂牛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类、维生素、嘧啶以及胃肠道微生物代谢.4)三个品种(系)肉牛在遭受热应激时机体供能方式受到影响,黄牛主要表现为无氧酵解和肝脏糖异生增强,而西杂牛、犏牛更多的是动用体贮脂肪分解供能,且黄牛能更快的动员体内抗氧化系统(谷氨酰胺、草酸)来缓解氧化应激.以上结果表明,黄牛更能适应湿热环境,犏牛次之,西杂牛对湿热环境适应力最差.
  • 摘要:本试验选取年龄(1.5周岁左右)、体重(30kg左右)相近的健康辽宁绒山羊5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各组饲粮DCAB值分别为0、150、300、450、600mEq/kgDM,试验期105天.结果表明:饲粮DCAB值对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尿素、肌酐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尿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75、90天时影响极显著(p<0.01);对尿液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肌酐含量影响显著(p<0.05),15天时影响极显著(p<0.01),对尿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15、75、90天时影响极显著(p<0.01);饲粮DCAB值为300、450、600mEq/kgDM时辽宁绒山羊患尿结石病,DCAB值为0、150mEq/kgDM时无尿结石情况发生.综合得出:饲粮DCAB值影响辽宁绒山羊的采食量,但不影响日增重,高DCAB值可提高羊的采食量,当DCAB值为150mEq/kgDM时,料重比较低;随着饲粮DCAB值的升高,辽宁绒山羊血清尿素、肌酐含量升高,DCAB值为150mEq/kgDM时,血清及尿液尿素含量变化波动范围较小,含量较低,肌酐含量相对恒定;饲粮DCAB值为300、450、600mEq/kgDM时辽宁绒山羊患尿结石病,DCAB值为0、150mEq/kgDM时,无尿结石病发生;综合分析表明,饲粮DCAB值为150mEq/kgDM时,有利于维持辽宁绒山羊血液和尿液部分相关生化指标在正常水平及预防尿结石病的发生.
  • 摘要:本试验在前期试验成功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探讨茶多酚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乳腺上皮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抗氧化应激的最佳的茶多酚添加剂量.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10000个/mL)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h后吸弃原培养液,加入饥饿培养基饥饿16h后吸弃原培养液,加入含不同浓度(0μg/mL、60μg/mL、80μg/mL、100μg/mL、120μg/mL)茶多酚的DMEM/F12培养液,置37°C,5%CO2培养箱分别孵育0h、6h、8h、12h、24h.根据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选取未对上皮细胞生长造成负面影响的茶多酚浓度范围与最佳时间.在茶多酚安全剂量范围与最佳时间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指标、胞内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MTS法检测的细胞增殖率筛选出茶多酚作用的适宜浓度.在确定出茶多酚作用的最佳剂量与最佳时间的基础上,通过实时PCR荧光定量与Western Blot方法探究茶多酚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乳腺上皮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N-HMM-Ca对泌乳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胎次、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30头,完全随机区组分为5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以干物质基础添加0.15%、0.30%、0.75%和1.50%的N-HMM-Ca,预试期14d,正试期42d.结果表明:1)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0.75%N-HMM-Ca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显著升高.2)在第14d时,1.50%组TG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血清中HDL水平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N-HMM-Ca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NEFA的浓度逐渐降低(P<0.05).对β-OHB来说,随着日粮中N-HMM-Ca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3)0.15%、0.30%和0.75%组血清IgA浓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在第42d时尤为显著(P<0.01).4)在第28d时,泌乳期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0.15%和0.30%的N-HMM-Ca使CAT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综上所述,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0.15%的N-HMM-Ca有利于改善机体健康.
  • 摘要:旨在研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蛋白调控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SCD)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转染SREBP1和SCAP真核表达载体作为处理因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对SCD基因表达及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对于SREBP1在细胞核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SCAP组对PGL3-SCD3启动子活性无影响,SREBP1组和SCAP+SREBP1组启动子活性值显著增加(p<0.05),并且两组之间启动子活性值相比也达到差异显著(p<0.01);乳腺上皮细胞转染0.1ug、0.5ug和1.0ug SCAP质粒发现,SCAP的剂量与PGL3-SCD3的启动子活性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P<0.01);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在乳腺上皮细胞中转染SCAP后,能够增加SREBP1在细胞核的表达;基因表达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REBP1处理后SCD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1.23倍(P<0.05),SCAP+SREBP1处理后SCD的表达显著上调1.54倍(P<0.01).本研究揭示奶牛SCAP可以增加SREBP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促进对靶基因SCD的转录激活作用.
  • 摘要:为探究反刍动物专用活性酵母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牧场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不同时期产奶荷斯坦奶牛104头,分为对照组(52头)和试验组(52头),两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活性酵母40g/d.头.试验从2017年8月13日至2017年8月28日结束,共计16天,期间测定产奶量,记录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等情况.结果表明,活性酵母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奶牛平均产奶量(P<0.05),平均提高1.68kg/d,同时显著降低奶牛泌乳期乳房炎的发病率,提升牛奶品质.在试验期内,试验组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增加收入3.48元/d;综上,活性酵母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荷斯坦奶牛的泌乳性能,明显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从而显著提高荷斯坦奶牛的经济效益.
  • 摘要:热应激影响奶牛免疫力、繁殖及产奶性能.干奶期是奶牛生产中的关键阶段,该时期热应激可影响奶牛新生犊牛健康及育成后头胎母牛生产性能.因此,本文围绕新生犊牛生长、免疫、糖代谢及头胎母牛繁殖性能与产奶性能等五个方面,综述了干奶期热应激对奶牛新生犊牛机体健康及头胎母牛繁殖与产奶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热应激干奶牛的管理提供指导,最终为奶牛场高效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哺乳犊牛经历液体奶为主向固体饲料为主以及"单胃"动物到复胃动物的转变,是奶牛一生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生长发育与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传统犊牛养殖一般采用限制饲喂奶量并补饲开食料的方法,实现提早断奶,减少断奶应激.近年来哺乳犊牛的液体奶喂量逐年增加,此时适当添加粗饲料可以促进犊牛消化道发育和反刍行为.本文综述了液体奶饲喂策略及开食料配方与加工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体型外貌、胃肠道发育、行为及健康的影响.顺应犊牛室内群体养殖趋势,采用液体奶现代饲喂策略,适当调整开食料配方、营养成分与加工方式,将有助于实现犊牛高效、健康养殖.
  • 摘要:热应激是近年来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处于半开放养殖的奶山羊产业,夏季高温引起的热应激导致奶山羊产业损失巨大.本文综述热应激对奶山羊的影响和营养调控措施,以期引起生产和科研人员对奶山羊热应激危害重视,为夏季预防、缓解奶山羊热应激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日粮补饲瘤胃保护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对泌乳奶牛氮利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按照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原则,选取60头荷斯坦奶,随机分入4个试验处理中,每组15头,随机接受四种不同试验日粮处理:正对照组(16%CP)、负对照组(12%CP)、试验组12%CP+AA(RPMet31.58g/d,RPLeu99.57g/d,RPIle51.63g/d,RPHis43.23g/d)、试验组14%CP+AA(RPMet14.1g/d,RPLeu44.45g/d,RPIle23.05g/d,RPHis19.3g/d),日粮为等能处理.预饲期2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1)随日粮蛋白水平降低,粗蛋白摄入量显著降低,其它营养物质摄入量不受试验处理影响;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补饲氨基酸后对干物质采食量和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2)与16%CP处理组相比,12%CP处理组乳产量、乳蛋白含量、乳蛋白产量、乳糖产量、总固形物产量、泌乳净能、体细胞数显著降低.添加氨基酸后,乳产量、饲喂效率、乳蛋白产量、乳糖产量、总固形物产量显著升高,乳蛋白产量与16%CP正对照组水平相近;随着日粮蛋白水平降低,乳中尿氮含量呈线性显著降低,与之相对应的是乳中表观氮泌乳转化效率呈线性增加,尤其12%+AA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3)随日粮蛋白水平降低:氮摄入量、尿量、乳氮、尿氮、粪尿排泄氮、总氮排泄量显著降低,乳氮、尿氮、粪尿排泄氮、总氮排泄量占氮摄入的百分比显著升高.4)随日粮蛋白水平下降:除了血中苏氨酸浓度不受试验处理影响外,其它必需氨基酸(EAA)血浆浓度和总EAA浓度显著下降或呈下降趋势.添加氨基酸后血浆EAA浓度在数值上有所上升,血浆中甘氨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浓度(NEAA)显著增加,其它NEAA浓度不受日粮处理影响.5)血中尿素含量受日粮影响差异显著,血浆总蛋白,血糖,血中一氧化氮浓度差异不显著.6)12%+AA处理组血浆胰岛素显著降低;胰高血糖素和催乳素显著升高.综上所述,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可以减少氮排泄,尤其是尿氮排泄,提高了氮利用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乳产量.补饲氨基酸后乳蛋白产量,乳产量显著增加,尤其是14%CP+AA处理组产量最高.虽然12%CP+AA处理组氮泌乳转化效率最高,但考虑到乳蛋白产量和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在14%CP水平上补饲这4种氨基酸,生产效果可能更好.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奶牛饲粮中添加富马酸、莫能菌素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甲烷排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24头胎次、产奶量和体重相近、遗传组成基本相似、健康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头.两组奶牛随机接受2种饲粮处理:试验一组为基础饲粮;试验二组在试验一组的基础上添加富马酸80g、瘤胃素500mg.结果表明:在泌乳中期奶牛饲粮中添加富马酸和莫能菌素可显著提高产奶量和4%标准乳(FCM)产量(P<0.05),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均有所提高,乳中非脂固形物和乳糖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对DMI及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液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尿素氮含量、α-羟基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和碱性磷酸酶(AKP)浓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富马酸和莫能菌素可极显著降低甲烷产量(P<0.01),试验组的甲烷产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6.7%.综上所述,在泌乳奶牛饲粮中添加富马酸80g和瘤胃素500mg,既有提高生产性能的潜力也能减少甲烷的排放量.
  •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日粮氮水平和部分驱原虫对山羊氮代谢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饲料资源浪费的目的.试验选用12只体况良好、体重为43.83±2.9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随机分为低氮(7.5%)、中氮(10.5%)、高氮(13.5%)和高氮驱原虫4组.用丝兰皂甙作为驱原虫剂.通过常规试验方法测定粪尿血液等生化指标,并通过全收尿法和尿嘌呤衍生物法估测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结果表明:(1)添加丝兰皂甙后,瘤胃驱除原达80%;(2)中氮和低氮组与高氮组相比,氨氮(NH3-N)、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摄入氮、尿氮和尿中尿素氮(UUN)显著降低(P<0.05);(3)低氮组与中氮组相比,丁酸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摄入氮、总排泄氮、沉积氮、UUN、血浆尿素氮(PUN)均显著降低(P<0.05);(4)高氮驱原虫组的NH3-N显著高于低氮和中氮组,但显著低于高氮组,乙酸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尿氮和摄入氮显著低于高氮组,沉积氮显著高于低氮组,但与其它组无显著差异,UUN显著低于中氮和高氮组;(5)中氮组和高氮驱原虫组与其它组相比,沉积氮占总摄入氮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6)随着日粮氮水平的增加,尿囊素、总嘌呤衍生物(PD)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显著增加(P<0.05),高氮驱原虫组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热应激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对环境负荷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25头健康奶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各组分别饲喂5种能量水平不同的等氮饲粮,泌乳净能(干物质基础)分别为6.15(组1)、6.36(组2)、6.64(组3)、6.95(组4)和7.36MJ/kg(组5).试验期共45d,其中预试期15d,正试期30d.(结果)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2)随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也逐渐提高,但当日粮泌乳净能含量超过6.95MJ/kg,GE消化率下降.DM消化率随日粮能量水平变化没明显的规律,组4与组1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小于组2、3、5(P<0.05);3)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甲烷排放量降低(P<0.0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但是每产1kg乳脂校正乳排放的甲烷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却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以组4最低;3)粪钙排泄量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以组4的粪钙排泄量最低.随日粮能量水平由6.15提高到6.95MJ/kg,粪磷排泄量无显著变化,但继续增加日粮能量水平至7.36MJ/kg,则粪磷排泄量显著降低.尿N排泄量随日粮能量水平提高而提高.因此,综合考虑饲粮能量水平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环境的负荷的影响,热应激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奶牛饲粮的能量水平,以6.95MJ/kg为宜.
  •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饲粮NDF水平对山羊瘤胃细菌结构的影响.选用6只山羊进行3×3拉丁方试验,依据饲粮NDF水平设低(LN组)、中(MN组)和高(HN组)NDF水平共三个处理组进行饲养试验.试验分三期进行,每期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内容物,提取瘤胃微生物总DNA后,用细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Chaol和Shannon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LN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其它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2)在门水平上,三个处理组间所有细菌的相对丰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3)在属水平上,HN组Prevotellaceae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3、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Ruminococcaceae_UCG-005和Ruminococcaceae UCG-014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SP3-e08和Lachnoclostridium_10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LN组Succiniclasticum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MN组Lysinibacillus、Bacillus和Phyllobacterium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Victivallis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其余各菌属的相对丰度在处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NDF水平显著影响山羊瘤胃Prevotellaceae_UCG-001、PrevotellaceaeUCG-003等多种细菌属的相对丰度.
  • 摘要: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随着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视,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的生成毫无疑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瘤胃甲烷的生成不仅仅是饲料能量的损失,而且还可以通过嗳气排入大气.反刍动物体内甲烷的产生是瘤胃发酵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减少甲烷产量对提高反刍动物的能量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奶牛瘤胃甲烷生成的机制及甲烷生成量的调控方式以及不同日粮的组合类型对甲烷生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发展绿色环保型畜牧业提供理论指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