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呼和浩特
  • 出版时间: 2012-09-13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154条结果
  • 摘要:针对建筑学专业重艺术、轻技术的弊端,为树立学生建筑整体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技术与艺术是一脉相承的,技术是艺术的动力和源泉,建筑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技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使建筑学的教学更符合时代的需要,提出了把建筑技术与艺术整合模式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并以建筑物理与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为例,阐述了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提出的教学内容改革、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已初步趋于成熟,促使学生从技术角度开创出发,协调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关系,实现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 摘要:中空玻璃有优越的隔声和隔热性能,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中空玻璃越来越多地在幕墙中使用.本文介绍《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中关于四边支承中空玻璃在风荷载下的挠度计算方法,并将实测的中空玻璃在风荷载下的挠度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 摘要:通过在成阳市大石头新村住宅室内热环境测试,对关中地区新农村的住宅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新农村住宅热环境还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夏季室内热环境未达到人体热舒适的范围.针对其地域性气候特征综合温度、湿度、通风状况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新农村住宅进行分析,在改善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提出改选措施,如窗户的遮阳、室外绿化及屋顶保温等方法。
  • 摘要:广府式民居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与基本构成方式,广泛存在于岭南各类民居当中.夏季民居室内热环境湿度大、空气流通差,室内热舒适下降,为了解在气候转向干燥的有利气候时间内室内热环境是否得到改善,本文在2009年11月下旬对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上的两户广府民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舒适等物理环境进行了现场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室外气候向有利方向转变,各项室内舒适指标都变得比较良好,温度昼夜变化较小;室内湿度降低;由于建筑不开窗或少开窗的缘故,室内风速低,依赖天井进行十分微弱的空气交换;昼夜通过适当增减衣物可以达到个人热舒适.
  • 摘要:为了解珠三角村镇住宅室内温室环境,本文对两栋典型村镇住宅进行了实测及空调作息分析,结果显示,通风较好的20世纪80年代住宅夏季室温比90年代新建住宅要高1.5~2℃,顶层房间是住宅中室内环境最不利的,应通过加强屋顶隔热能力来改善;村镇住宅空调能耗特点与空调设备拥有量及住户生活模式直接相关,提高住户的节能意识也是节约空调能耗一大途径.
  • 摘要:乌梁素海是全球范围内同纬度荒漠半荒漠干旱地区中最大的湿地草原型湖泊.以湿地、水鸟、荒漠、草原的湿地组合景观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丰富,是以生态观光、生态科普、生态休闲度假为主要开发方向的生态旅游区.本文以内蒙古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为依托,浅析内蒙古沙漠绿洲生态旅游区建筑.笔者通过采用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实证法和归纳分析法,通过现场调研特色生态旅游区的建筑,分析已有的实例资料,发现其建筑形式多以蒙古包为母题。笔者认为在外地游客的眼中,蒙古包是极具蒙古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也是内蒙古旅游区屡见不鲜的建筑母题。由此看来,蒙古包这种建筑形式母题对于当地旅游区是适宜的。笔者尝试探索适宜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模式,希望对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等的挖掘、传承、发扬起到些积极的作用.
  • 摘要:居住区组团设计是一项多目标优化任务.传统设计方法在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存在信息阻塞与流失,进而导致效率下降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参数化方法解决居住区组团设计问题.通过编写形态生成、客观指标评价、方案优化调整的参数化设计模块,实现基于容积率与日照时数的多目标居住区组团设计.
  • 摘要:随着武汉快速路网规划和大量高架道路的建设,高架道路对城市带来极为有利的一面.同时,由于高架道路穿行多处闹市区,对环境也带来一定的影响.高架道路过分强调功能,似乎走上了"形式=功能"的极端功能主义歧途,忽略了其对城市外部空间的影响及控制,造成城市空间的无序与失衡.高架道路的盖子效应,造成高架下部的污染更加严重.从高架道路居高临下看到极简陋的屋顶、杂乱的设备,同时混凝土色彩、对天空的遮挡和其大尺度等都对人们的视线造成污染.高架道路的存在对大气局地环境也产生了影响.同时,高架道路络绎不绝的车辆所带来的噪声污染也极其严重.笔者结合武汉的现状,提出了环境影响的策略。在其规划设计之前,应进行环境预评估。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必要的策略,如合理桥墩高度、高架道路色彩涂装、立体绿化、夜景照明设计、声屏障设计,使之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于桥墩的高度,应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驱散、人们视线和心情的改善;在色彩涂装方面,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选用海天蓝涂装,冷灰白涂装或蓝白组合涂装等;在绿化方面,应尽可能利用资源进行立体绿化,减少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影响;在夜景照明,应考虑节能环保和视觉影响,使之凸显城市的夜景景观艺术美;对于噪声的污染问题,应尽可能设置生态型声屏障。
  • 摘要:本文对牧区传统民居建筑物蒙古包进行研究.从传热学的角度,利用封闭竖直平壁传热理论,研究分析蒙古包的围护结构——毡帐的热工性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论证最佳传热效果.本着不改变牧区传统民居的结构、材料以及形态的原则,提出相应节能改造措施,既能保留蒙古包的传统文化,又对当前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从而达到节能改造的目的.
  • 摘要:文章以成都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建立成都市典型居住建筑计算模型,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计算软件DOE-2,对建筑不同朝向进行能耗模拟计算,目的是分析建筑朝向对成都市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找出成都市居住建筑的适宜朝向范围。研究发现,成都地区建筑物朝向为正南时,耗冷量、耗热量为最小,即能耗最小;不同朝向建筑物能耗不同,其主要受太阳辐射得热量的影响;上诉研究可直接用于设计之中,同时兼顾周围环境、自然通风,便可达到节能设计的目的。
  • 摘要:以寒冷地区代表城市银川市住宅建筑为调查对象,通过室内外环境参数的测试和居民热感觉主观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市住宅夏季室内的热舒适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将该调查结果与焦作市夏季住宅热舒适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同为寒冷地区,在夏季,焦作较银川炎热;两地居民在夏季均采用自然通风为主,其中焦作居民采用以空调为辅,银川居民以电风扇为主要降温设备;两地居民夏季服装热阻分布规律相似,银川夏季居民服装热阻平均值为0.29clo,焦作夏季居民服装热阻的平均值为0.26clo,大多居民在夏季感到舒适的服装热阻范围是0.2~0.3clo.
  • 摘要:论文以吐鲁番地区生态环境及传统民居特点为背景,以当地农村住宅和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依据调研实测的住宅内部的各项物理参数和人体主观感觉,评价和分析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热环境和人居环境状况,并得出农村居民适应当地极端气候的热舒适特点: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自己的生存空间适应气候特点,但出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居民比较安于现状,对居住环境的一些不足之处缺乏积极的对策;当地农村生土住宅内温度、湿度相对稳定,但恶劣的室内温度、湿度条件不适宜居民晚上在室内居住;当地农村住宅的环境条件非常残酷,但是从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地居民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热环境的接纳能力强于理论水平。
  • 摘要:本文以川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砖混结构自建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建筑进行室内外热环境参数测试,以了解在室外气象条件、建筑围护结构做法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湿冷湿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房屋热稳定性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整理分析测试数据发现:当地房屋围护结构构造作法是导致南向房间内壁面温度波动过大、室内热舒适度较差的主要原因.
  • 摘要:为了了解香格里拉小中甸不同材料藏族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现状,笔者对夯土和木楞藏族民居的热环境进行了测试与研究,具体对藏族民居室内温度、围护结构各壁面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测试结果得出不同材料室内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变化现状.夯土藏族民居过厅空气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比较,过厅空气温度最高值比室外空气温度最高值低5.0℃;过厅空气温度最低值比室外最低气温高1.0℃;过厅空气平均温度比室外平均温度高0.1℃。木楞房室内空气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比较,木楞房空气温度最高值比室外空气温度的最高值低3.4℃,木楞房空气温度最低值比室外空气温度的最低值高7.5℃,木楞房空气平均温度比室外平均温度高3.1℃。为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应深入研究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及其温度变化,探索当地冬季节能保温的材料和构造措施。
  • 摘要:本文就建筑外墙外保温常用的保温材料按无机、有机和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分类做了系统的介绍,针对各类最具代表性的保温材料从其保温性,防火性和耐候性做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发展复合型建筑保温材料的研发思路:充分利用有机保温材料传热系数比较低、无机保温材料防火性和耐候性能好的优点,并且结合一定的构造措施提高建筑总体的保温、防火和耐候性,以满足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 摘要:民用建筑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建筑外围护结构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并对建筑能耗及维持良好的室内环境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围护结构内的热湿迁移对室内环境、建筑热工性能和建筑能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围护结构内热湿迁移机理的计算分析较为复杂,建筑师们在设计围护结构时通常依赖于经验,因此导致种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本文通过对热湿迁移特性基本理论模型进行研究,并结合CHAMPS模拟软件对不同材料和类型的建筑墙体进行模拟分析,探讨建筑外围护结构有关材料选择和墙体构成形式的优化设计.
  • 摘要:由于建筑外墙保温防火要求的提高,以往以有机保温材料为主体的外墙外保温受到限制,复合自保温墙体成为外墙保温的一种新选择.本文通过对两侧混凝土内夹挤塑板形式的复合自保温墙体的热工性能实验研究,探讨了贯穿斜拉筋面积和保温层厚度(挤塑板厚度)对墙体热工性能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单位面积复合自保温墙体中贯穿钢筋截面所占的比例为0.05%时,挤塑板的厚度为40mm,复合墙体传热系数K≤1.03 W/(m2·K);挤塑板厚度为60mm,复合墙体传热系数K≤0.70W/(m2·K);挤塑板厚度为80mm,复合墙体传热系数K≤0.57 W/(m2·K).该研究结果可为复合自保温墙体选型及配筋布置设计等提供参考.
  • 摘要:外墙在整个围护结构中的能耗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研究徽州民居不同墙体的热工性能,利用热箱-热流计法现场检测徽州民居中四种常见的砌体外墙的热工性能.通过测试,在四种墙体中,传统的青砖空斗填黄泥砌法、新型的水泥砖空斗砌法、水墨宏村新型复合墙体、际村农民自建房砌块实砌法的传热系数分别为:1.892 W/m2·K、2.821 W/m2·K、2.024W/m2·K、3.588W/m2·K,传统的青砖空斗填黄泥砌法的热工性能最好.研究表明:建筑外墙不仅与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还有墙体的构造方式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探析墙体材料、构造方式对墙体热工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新型墙体的开发提供依据.
  • 摘要:动态建筑环境实验舱是遗产保护、建筑节能、建筑环境等领域的前沿实验技术.实验平台能够实现温度、湿度、红外热辐射、紫外辐射、降水和酸雨的全环境动态、精确、连续的模拟控制.本论文介绍了动态建筑环境实验舱的主要功能要求及实现技术。动态建筑环境舱,分为室内侧和室外铡,空间约6m×4m×3m,围护结构为彩钢板夹聚氨酯保温材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种类包括温度、湿度、热流、太阳辐射、风速、压力等。文中还重点介绍了利用LabView软件对数据采集和自控模块进行二次开发的技术方法.通过安装调试和运行,环境舱控制和数采程序精确完整,能够完成全参数模拟的建筑实验,对今后开展各类建筑环境的研究有很大意义。
  • 摘要:当前,绿色建筑及建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对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视.玻璃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的薄弱环节,透过窗玻璃消耗的能量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然而,玻璃的透明性对于建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筑美学和建筑能耗的矛盾呼吁我们对玻璃的热工特性及节能设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用"控温箱-热流计法"测试真空中空复合玻璃的热工性能,得出真空中空复合玻璃的传热系数,并与中空玻璃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了真空中空复合玻璃热工性能的优势,并预测了真空中空复合玻璃未来的应用与发展.
  • 摘要:为解决我国居住区与室内光环境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居住区与室内光环境优化保障技术研究》2006BAJ02A03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居住区与室内光环境模拟技术研究及仿真系统、居住区和室内光环境评价与标准规范、天然采光关键技术以及绿色照明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居住区与建筑室内光环境设计、评价、控制等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和优化保障关键技术.
  • 摘要:本文针对高层住宅区日照环境的特点,讨论日照控制标准的合理性.文章首先分析现行日照控制标准的内在逻辑,指出应根据建筑布局和日照获取方式选取适当的日照控制标准.我国大城市高层住宅区底层住宅的冬季有效日照主要来自太阳方位角,在此条件下,"冬至日1小时有效日照"更为适合当前我国大城市高层住宅区的实际,可作为各气候区高层住宅区日照控制标准的选择.
  • 摘要:通过对华北地区50余户农村住宅的采光方式、采光系数、采光口现状分析研究,并结合大量模拟分析研究,论文对窗地面积比、建筑进深、窗户宽度、外窗形式、高侧窗、二层挑台对一层室内采光的影响等提出了具体的采光技术措施,提出了适于我国华北地区农村住宅的建筑组团、院落、单体、采光口、的天然采光技术要求.通过改善天然采光条件达到降低照明能耗、提高视觉舒适度的目的.
  • 摘要:高层建筑能耗集中,照明用电是其中重要部分,应积极促进天然采光的应用.本文针对高层办公建筑的天然光环境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侧重建筑基本的平面形式与天然采光效果关系的比较分析,归纳六种典型高层办公建筑平面和核心筒布置方式,建立三维模型,利用Ecotect Analysis进行室内天然光照度值和采光系数模拟,比较不同类型平面的采光效率.结果显示平面形状不仅直接影响采光系数值,也会对采光系数中“天空组分”与“内部反射组分”比例产生影响。根据本研究的数据与结论,在对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天然采光进行设计时,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平面形式和材料类型方面的方向性策略,有效提高采光效率。
  • 摘要:调查了华南理工大学34#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选择某一教室,对其在自然采光方式下的桌面照度及投影屏幕亮度等进行了分析,对投影屏幕清晰度予以了主观评价,分析该教室在天然光环境下投影屏幕存在的光环境问题.从光环境模拟中可以看出,在用窗帘遮住多媒体教室前面窗的情况下,投影机屏幕的对比度及清晰度有很大的提高,使得学生能在天然光环境下能清晰的看清楚投影机屏幕的文字和图像,而牺牲的只是少量区域的自然光环境的采光效果。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在尽可能影响课桌面采光系数和采光照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投射到投影机屏幕上的光。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理地选择玻璃类型、合理地选择开窗方式、合理地布置灯具及遮光角来实现这种效果。
  • 摘要:创造适宜的光环境,是建筑光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目标.旧建筑改造作为一种城市肌理的延续,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又使得建筑的生命得以保持,在如今被越来越多的尝试.本文通过对旧厂房改造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包括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所创造的光环境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及《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中的相关条目,并对比其他的一些改造实例,阐述在旧建筑改造中如何营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光环境.
  • 摘要:采光光纤照明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无能耗的照明系统,在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目前在隧道照明方面尚无系统性的研究和成熟的案例.本文通过对采光光纤系统类型和特点的分析,以及隧道采光光纤照明系统的估算,探讨了隧道采光光纤照明系统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适宜在隧道照明中应用的采光光纤照明技术,如隧道中间段照明不宜采用采光光纤系统提供照明,要想满足入口段路面亮度的要求则需采用高效、大型的光导入装置,隧道洞口前遮光构架的处理为隧道照明及采光光纤照明系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隧道照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采光光纤照明系统在隧道照明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思路和依据.
  • 摘要:技术课程和设计课程如何找到结合点,是建筑教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同样以培养建筑师(Architect)为目的建筑学教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常见的侧重于建筑"设计创作"能力培养的建筑学(Architecture);另一类则是像意大利帕维亚大学,侧重于建筑"工程技术"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教育(Building Engineering).本文通过对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技术物理"课程(Technical Physics)的教学组织、授课方法、课程作业、评估方式等方面介绍,特别是对技术观与设计观并置的教学理念的剖析和比较,以及结合真实生活情境的课程作业的参与和体验,提出了在技术课程和设计课程共同借鉴的技术与设计密切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
  • 摘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应该建立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在建筑物理的教学中,应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全过程.文章在强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索在建筑物理的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旨在结合工程实际,真正提高建筑物理的实验教学水平.
  • 摘要:随着我国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计算机能耗模拟技术在辅助建筑节能设计领域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计算机能耗模拟技术开始引入传统的建筑物理教学中,但如何教授建筑学学生更好和更快的使用这些计算机能耗模拟软件,以及如何能够利用它们更好地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介绍了笔者在给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三年级学生的建筑物理课程中,教授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cotect的经历,总结和分析了所遇到的问题,如由于不了解建筑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容易在材料和参数设置上任意而为,或者热衷尝试各种模拟分析,但对模拟结果不求甚解;对计算机能耗模拟软件产生认知错误;混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软件(CAD)与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在使用的异同等。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需要加强建筑物理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充分介绍不同的节能设计策略,尤其是强调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对建筑能耗模拟技术的认知需要反复说明,既不能对软件产生盲目信任,更不能不求甚解的瞎用乱用;强调能耗模拟软件与普通建筑辅助设计软件的不同,如模型简化的原则,学习如何分析模拟结果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总而言之,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软件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做建筑节能设计,因此掌握多种节能设计手段和积累节能设计经验要比仅仅学会软件工具的使用更为重要。
  •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真模拟在光环境设计、工程实践及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一套针对居住区和室内光环境的仿真系统,该系统以基于物理模型的Radiance为计算核心,采用逆向光线追踪算法,并提供了CAD建模平台,在对光环境进行仿真渲染的同时,可对光环境的各项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和综合评估,从而为居住区和室内光环境的优化保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 摘要:亮度及亮度均匀度是影响人们对于光环境感受的两个重要的指标.《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也对道路照明的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眩光限制等进行了规定.然而利用传统亮度计已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本文着重对利用数码相机开发的图像式街道亮度计的研发进行了介绍.相较于传统的点亮度计测量而言,利用图像式街道亮度计可以一次获取全部路面测点亮度值,在满足测试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测试的效率,在当前城市交通流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该优势更加突出。对图像亮度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首先要根据现有测量方法标准的要求,通过图像亮度计亮度校正、几何校正、操作及分析软件编制等措施提高测试效率和精度,以更好地指导照明实践。
  • 摘要:音乐厅乐台的声环境直接影响乐师的自我听闻、相互听闻及其演奏.乐台的声环境评价指标与观众厅不同.本文作者首先在华南理工大学混响室内实测在典型布置方式下单个乐师座椅的吸声量,再在1∶10缩尺混响室内进行吸声系数测量,寻找缩尺模型内乐师及其座椅的对应材料.结果发现缩尺座椅材料采用面密度为0.48kg/m2的软质PU材料时,缩尺座椅在对应频率上的吸声量与足尺混响室内空座椅吸声量的实测值拟合较好;按典型人体尺寸,用挤塑板外包厚织物布料制作缩尺人体模型,其吸声量与足尺混响室内座椅满场吸声量的实测值拟合较好,可以用于模拟乐师坐在座椅上的吸声量.
  • 摘要:针对中国三个典型农村地区建筑能耗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处于寒冷地区的山西忻州,处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湖北荆州,以及处于温和地区的云南普洱.目的是了解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情况,并找出一些不合理的用能方式.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水平较低,非商品能源占较大比例,比如在普洱地区其占据近90%;其次,太阳能热水利用比例较低,并且与当地太阳能资源富集程度无关;最后,商品能源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公共建筑的迅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耗能的20%左右.酒店类建筑是公共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鉴于酒店建筑能耗现状和能耗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对其进行能耗分析,并确定其能耗限值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西安市酒店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基本掌握了西安市大型酒店能耗现状与能耗构成,对比发现,西安市酒店建筑平均能耗值112.37 kW·hJ(m2·a)低于广州、重庆、深圳等地区酒店建筑平均能耗值,远低于上海9家星级宾馆的平均能耗值,与2004年北京市25栋宾馆建筑能耗平均值相近。根据酒店建筑的特点及耗能设备情况,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及相关文献,对建筑能耗各项进行拆分,同时考虑社会公平性,采用“平均值+1倍标准差”方法处理数据,最终确定了西安市酒店建筑能耗指标参考限值。
  • 摘要: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城市住宅阳台设计为研究对象,对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节能计算比较,依据住宅建筑设计理论和现行国家相关节能政策,探讨严寒地区住宅阳台优化设计的措施,如由于两面玻璃低窗阳台的总体性能明显优于三面玻璃低窗阳台,因此,推荐采用两面玻璃低窗阳台形式;外围护结构材料尤其是外窗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传热系数小的材料。
  • 摘要:针对我国农村住宅采暖期仅对主要起居房间采暖的局部采暖方式,其热舒适性能及节能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农村建筑的局部采暖单室保温和多室采暖全面保温的两种保温改造方案.并以西安地区典型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利用能耗模拟软件对原有和改造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室温和能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采暖及保温方案相比,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保温改造后的单室和多室采暖方案,采暖和节能效果均有明显改善;局部采暖房间置于建筑南向且避免设置外门利于降低采暖能耗.
  • 摘要:以昆明为中心的温和地区气候特征为基础,结合该地区人的衣着生活习惯及经济发展现状,对人、气候、热舒适进行分析,并运用建筑气候学原理,从自然生态理念和智慧出发,进一步论述了人—气候—建筑的"天人合一"关系,提出了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被动式设计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措施,即通过被动式设计,冬天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照度,提高室内温度,但应有措施避免夏天对室内过暖的影响。特别是太阳西晒带来的室内环境偏热问题。此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应有相应的传热系数限值和蓄热能力,并确保外窗(含阳台透明部分)气密性和保温性的等级。
  • 摘要: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中合理的应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本文针对在夏热冬冷地区合理利用建筑混合通风系统的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通过使用适应性模型以及Energyplus软件来分析混合通风.此方法综合了度时法和热平衡法的优点,并且也考虑了热压及风压模型.以南京市一栋普通住宅楼分析三种不同通风模式,在不同保温结构下对混合通风潜力的影响.结论表明,合理的利用混合通风,并且选择合适的通风模式,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温,达到显著减少夏季建筑能耗的目的.
  • 摘要:虽然每幢建筑都有许多合适的节能措施,但由于一些措施之间的相互耦合效应,集成后节能方案的总收益并不是各节能措施单独的收益之和.因此在建筑节能设计阶段,为取得最大化节能收益,须优化集成各种有效的节能措施,而不是简单叠加.本文引入经济学中SIR (Saving to Investment Ratio,收益投资比值)法,建立在生命周期基础上对其适当拓展,可以多角度来优化集成建筑节能方案,并以杭州某居住建筑为例,阐述SIR法对建筑节能方案的优化集成作用.
  • 摘要: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特征,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更具挑战.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000PK"项目为例,结合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介绍了气候适应性窗、动态复合围护结构墙体和动态太阳能光伏屋顶等新型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结合相关的模拟与测试,对提出的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进行了性能分析,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 摘要:城市中央商务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气候困境的产生促使人们思考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气候的关系,探索气候地图作为一种规划设计辅助工具.以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的6种方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天空视域因子和与冷却源的距离作为影响参数,热岛强度值作为评价参数,运用DUTE和ENVI-met两种软件分析影响参数与评价参数的关系,并以空间分布的形式表达,最后生成6种方案的气候地图.通过上述流程与方法,可以看到气候地图作为中央商务区微气候环境的评价工具的可能性与应用潜力,也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方向和挑战.
  • 摘要:随着生态学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居住建筑越来越多地脱离环境,而中国传统民居是气候条件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产物,具有长期性与可持续性.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意义不但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建筑技术气候适应性的推动发展,单一的复制模仿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本文以中国国内气候环境为研究背景,结合地域分区,用生态思维加技术手段,在当地气候条件下通过对民居的建筑外形、结构形式、材料应用、设计手法等因素综合考虑,重新梳理出中国典型传统民居的新框架,将民居的建筑节能方法与所处气候对应,从而研究其气候适应性的优缺点,提出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中国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策略.
  • 摘要:本文将通过一组风洞试验分别对人体在不同活动类型(坐、站立、行走等)下的舒适风速、不舒适风速、危险风速进行调查研究,得到适应国内具体情况的舒适风速、危险风速的界定标准,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室外风环境人体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
  • 摘要:城市住区外部公共空间绿色设计,是基于公共空间的特点及生态理念与元素的介入展开,在对传统住区外部公共空间类型及其所存在的绿色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满足居民舒适度的前提下,全面贯彻生态节能的外部空间设计理念与技术体系.公共空间的生态设计应做到“点、线、面”的综合控制,将规划层次的“面”、具体建筑及景观设计的“线”和细节处理的“点”统筹安排、系统研究。
  • 摘要:本文对北京市一定数量的高层办公建筑中交通核设计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电梯使用情况,包括能耗、使用频率以及电梯楼梯的使用比例等有关方面进行了调研.对该建筑使用者使用交通核的楼梯和电梯的行为进行调查分析,运用建筑心理学、建筑行为学、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原理,考虑建筑使用者自身体验,并与建筑设计方法结合,分析北京高层办公建筑中交通核的现状,指出建筑中电梯设计和楼梯设计传统方法的缺点,并提出了绿色建筑中交通空间设计新思路.希望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引导建筑使用者的行为需要,达到绿色节能的要求.
  • 摘要:本文对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十二律"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做了介绍,用建筑声学和建筑热工的专业理解,解读"十二律"和"立杆测影".提出建筑物理教学要加强历史文化方面的教育和人文修养的培养.建筑物理专业人员要扩大学术视野,可以涉猎人文、历史领域,尤其是中国建筑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
  • 摘要:简要分析建筑能耗的构成及节约潜力,分析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能耗的形成机理和节约途径,阐述城镇建筑与农村建筑节能设计的差异、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旨在说明:从事建筑热工与节能方向的专业人员,研究与建筑设计相融合的建筑节能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的专业人员,积极自觉、贯彻建筑设计全过程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均属分内职责.
  • 摘要:在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其中城市居住区热环境问题备受学者关注.因为,城市居住区热环境一方面影响居民户外活动的热舒适;另一方面影响建筑能耗.为了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热环境质量,确保居住建筑实现既定的节能目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历时4年主编了中国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该标准提出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的规定性设计方法和评价性设计方法.在规定性设计方法中,从通风、遮阳、渗透与蒸发、绿地与绿化等四个方面,规定了城市居住区的设计指标.在评价性设计方法中,编制了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热岛强度和湿球黑球温度计算软件.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设计人员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减少建筑能耗.
  • 摘要:利用DUTE软件,针对佛山市街谷结构,对城市街谷内的热岛强度、WBGT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不同高宽比、走向、对称性、绿化等街谷形态设计因素对街谷内日间平均热岛强度和WBG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窄街谷较之宽街谷、南北走向街谷较之东西走向街谷有着较好的热环境;有效乔木率与热岛强度的降低值成线性正相关;对称性对街谷内日间平均热岛强度和WBGT影响很小.本文初步探索了街谷形态设计因素对街谷热环境的影响规律,为佛山市城市规划、街道建设提供参考指引,以期获得夏季安全、舒适的室外热环境.
  • 摘要: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建筑应当像人一样可以根据季节更换衣服,也就是说建筑外墙的热物性(比热、导热系数)应该根据室外温度自我调节.本文基于被动式理想节能建筑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确定被动式建筑外墙最优导热系数的方法(假定比热不变).北京地区一被动式房间的优化结果表明外墙理想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分布接近方波函数.
  • 摘要:高层建筑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客观存在,其形态和布局的特征与周围气流运动轨迹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何在形态设计阶段把握周围气流运动规律,改善和提高室外风环境(尤其是高层底部环境)的品质,是高层建筑形态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高层建筑周围风环境形成机理为依据,归纳高层建筑对室外风环境的不利影响,结合计算机模拟,从高层建筑形态层面,提出改善建筑底部人行水平面风环境的高层建筑形态设计评价依据和可操作的优化策略,如削弱“边角强风”的根本在于通过高层建筑边角形态钝化来减弱气流突变,或者设置挡风构件以增加转角表面阻尼;化解“迎风面涡旋”的根本在于使位于迎风面的建筑形体呈错落状,来达到缓冲下冲涡旋气流的目的;建筑风影区平面范围的大小与高层建筑的平面特征、建筑体量高宽比、气流的流向等有关,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控制其范围。另外,高层建筑基于室外风环境形态优化的同时,也可以利用风能进行能量的转化,两者的一体化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 摘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住区夏季室外自然通风对改善室内外热舒适、空调节能以及污染物逸散等有着重要意义.规划设计中如能运用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调整建筑布局、密度以及绿化模式,可有效促进夏季通风.本文旨在通过测量分析建成环境参数对于通风效能的影响,为实践提供有用的参考.对上海内城区的10个高层住区进行了夏季风环境的实地测量,并量化观测了表述建筑密度、布局以及绿化形式的建成参数.关联分析显示,住区容积率(FAR)与室外通风效能呈显著负相关(γ=-0.697~-0.729,Sig.level< 0.05,2-tailed).初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可视天空系数(SVF)、可视树冠系数(TVF)以及绿容率(GPR)可有效解释通风效能的变化.讨论了建成环境影响通风和遮阳以及热舒适的综合效应,以及对设计实践的启示.
  • 摘要:将相变材料与夜间通风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波动,避免热量在室内积蓄,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并且该技术已经进入试用阶段。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夜间通风与相变材料的研究与进展.简要介绍了适用于建筑夜间通风的相变材料,概括了相变材料与建筑的结合方式,如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相结合、将相变材料与建筑围护结构相结合、相变储能混凝土、相变蓄冷空调系统、相变蓄冷设备等,并提出相变材料与夜间通风相结合的应用前景.
  • 摘要:传统的结构声控制采用力传递率为评价指标,该指标忽略了底板的动态特性和几个安装支撑点之间的相互影响,过分简化了结构声控制问题.Mak和Su提出功率传递率来弥补这种局限.但是,这两种评价指标均不适用于瞬态激励引发的结构声控制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冲击响应谱这一理论提出一个瞬态功率传递率的概念,用以评价瞬态振动引起的结构声控制性能.数值仿真采用了一个根据Mak和Su的稳态功率传递率设计的隔振系统,结果表明按照稳态传递率设计的结构不一定可以满足瞬态功率传递率的要求,即不一定达到降低瞬态激励引起的结构声辐射的目的.这说明采用瞬态功率传递率的必要性.
  • 摘要:环境心理学已经证明人们需要休闲空间用来恢复心情、身体和精神.事实上,在休闲旅游区中声景理论研究与应用已滞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在休闲旅游区构建中很少考虑声景的作用.为了设计声音品质适宜的心理恢复空间,理解声音的相关属性是有益的.本文简要介绍休闲声景的研究现状,讨论和分析休闲景观中引入声景的必要性.而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声景资源的挖掘、遴选、传播、存储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休闲旅游区“声宝”录制、存储和播放,“声联网”构建等声景研究和应用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理念和思路,声景作为特定景区独有的、等待挖掘的资源其市场开发前景看好,声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克服目前旅游景区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环境、生态效益多赢。
  • 摘要:根据现有实验,分析了屋顶绿化在被动式室内热环境状态下的热流特点.采用屋顶绿化实验方法,证明了屋顶绿化在室内人体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内存在着不向室内传热的临界状态.通过屋顶内表面热流与室内外温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屋顶绿化传热临界状态的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气温.
  • 摘要:校园广场作为大学校园环境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兼顾了交通、集会、休闲娱乐及文化活动等诸多功能.因此,校园广场的热环境将直接影响校园整体环境的优劣.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某校园广场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点对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热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测.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校园广场的热环境与广场下垫面性质、植被及建筑物、道路走向等微气候影响因子存在着一定关系.本文旨在找出其中的规律,为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广场空间的热物理环境,提高环境的热舒适性等提供参考.同时,为夏热冬冷地区的校园广场景观以及建筑环境设计提供思路.
  • 摘要:随着穿孔板在建筑外墙面的使用逐渐推广,如何选择合适的穿孔率成为首要问题.本文以佛山文化综合体——青少宫、科技馆的外墙穿孔板为例,利用Fluent软件分析穿孔板对室内自然通风和外墙传热的影响,找寻室内环境参数随穿孔率变化的规律.经过对不同穿孔率的模拟对比,综合考虑各种温度和风速因素,得出穿孔率为30%的穿孔板气腔温度和外墙表面温度最低,室内温度也随之偏低,且室内风速较高,对建筑节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可选择的最佳穿孔率。
  • 摘要:本文以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为基础,提出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要按照全寿命周期的理念进行财务评价(净现值、回收期、收益比等),以此作为节能改造的经济控制指标.然后对围护结构不同部位及设备的节能改造措施进行费效比分析,找出节能改造效率高的改造途径,最后对单项节能改造措施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改造方案,提高节能改造的经济效益.
  • 摘要:本文从《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编制的背景、过程、原则、主要技术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标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便于从事建筑节能工作的相关人员正确理解标准的内容,准确使用本标准,更好地支持建筑节能工作.
  • 摘要:对目前湖南省的气候概况和居民取暖、制冷情况进行了分析,构建全寿命周期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效率与经济效益分析模型,以全寿命周期建筑节能技术的组合经济收益为目标函数,建立0-1规划模型,分析窗改、墙改、窗改加外遮阳三种技术的组合效果,为建筑节能新技术使用的优化组合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指出对大型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多种技术组合能够获得最大的节能效益.
  • 摘要:本文进行了基层墙体材料含水率和空气湿度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确定了相同温度下不同湿度的条件,实验记录了一定时间内的基层墙体材料含水率变化量,材料含水率的变化速率与材料的初始含水率有密切关系.不同材料的散湿和吸湿速率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材料对应的最终平衡态下的含水率也不相同.不同空气湿度对应的这两种材料的最终平衡态含水率均较低.
  • 摘要:为保证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具有较佳的室内热环境,利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如气象条件、阳光间与主体房间自然对流换热及阳光间进深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将室外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房间热作用分开研究,更能体现其各自的传热机理,相比室外综合温度,准确性更加可靠;通过特定时间内开启隔墙上的门窗,可提高室内热环境;阳光间进深越大,相邻主体房间室温越小,采暖能耗越大,进深变化时,太阳辐射强度越大的地区,房间室温变化幅度越大.
  • 摘要:本文介绍了Probit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热舒适领域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实例分析比较,指出该模型与当前热舒适研究中常用的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模型在求解热舒适问题中相关指标的差异.研究指出,在热舒适研究中,可以使用Probit回归模型求解中性温度、期望温度、可接受温度范围、行为调节研究等;在样本量足够的情况下,使用Probit回归模型要比常用的线性回归和二项式回归拟合程度好,应优先选用;在进行现场调研时需要尽量多的样本量,并统计到极端值,以便优先选用Probit回归模型。
  • 摘要:什邡文化活动中心是北京援建四川地震灾区的重点项目,其影剧院需要为当地演出、电影、会议提供适宜的听音环境.厅堂声学设计应保证厅内有足够的语言清晰度与合适的混响时间,满足多功能要求;同时在视觉表达上需注重内外统一,室内声学设计应融合于整体建筑风格.本文通过介绍该影剧院建声设计参照建筑外墙装饰面,运用表皮手法将装饰效果与声环境相协调的过程,论述了将视听相融合的一般方法.
  • 摘要:作为建筑学二级学科的建筑物理科学,代表建筑学学科的技术科学属性.而建筑物理实验室的建设是完成建筑学科教学任务的必需载体,且已然成为建筑学科评估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结合专业教学评估实践,探讨了建筑物理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与发展思路。实验项目的开设首先以《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及教学大纲为依据,既要保证足够的教学实验时间,又要完善各层次实验项目的开设。作为开放性实验室,在安排好实验项目、组织好本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也要加强与校内相关学科专业的交流与配合,使之成为我校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真正满足建筑学科未来多向性发展需求。根据基础教学要求,需要分别建立建筑物理热工实验室,建筑光学实验室以及建筑声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要满足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使用要求。最后根据所在学院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了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改进方法.
  • 摘要:通过对太原市近5年的环境监测数据的拟合分析,发现2006-2010年太原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1-53.4 dB,达到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1类(昼间)标准55dB的要求,但这5年整体却呈现下降趋势。要使太原市区域环境噪声未来能够继续保持稳定,笔者建议:继续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太原市政府《关于严格控制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的通知》,加强对噪声的监督管理;对不同的噪声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交通管理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对驾驶员噪声防护方面的教育,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机动车辆必须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通过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使市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让市民主动参与到噪声环境的改善中来。
  • 摘要:本文介绍了Ambisonics多通路三维声重发系统的原理,并给出了通过计算重发声场的客观声学指标来判断声重发质量的虚拟验证方法,同时指出了方法的局限性.该方法可用于物理系统搭建前的系统方案设计阶段,为比较不同的Ambisonics虚拟声重发系统的质量提供了便利性.
  • 摘要:混响时间是体育馆最重要的客观音质指标.我国的现行行业规程主要是从混响时间出发提出体育馆室内音质设计的内容和要点,但规程中对混响时间的要求与相关研究及其他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从对体育馆声环境的现场实测、声场计算机仿真及语言清晰度主观听音评价等几方面着重探讨了体育馆混响时间与语言清晰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馆语言清晰度随混响时间增长而递减的关系较弱.从满足语言清晰度的要求来看,如果有合适的声学设计,体育馆混响时间限值可以比规程规定更长.
  • 摘要: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对声环境要求比较高.然而,多数医院急诊科声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声环境设计未能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环境噪声水平的测量,研究分析了急诊科噪声污染现状和声环境设计中的缺陷,初步探讨了医院急诊科静音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层面,对内部不同频率特点的噪声源应布置不同的吸声材料和结构;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好吵闹区、安静区、过渡区的划分与衔接;合理明确地设计就诊路线,避免就诊路线过长,如避免过长的走道等。在医院管理层面,建议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环境噪声标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噪声监测结果等,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噪声的认识和对噪声的敏感性,充分发挥其降低噪声的主观能动;设立醒目的温馨提示牌及海报,把定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置于醒目位置,起到时时提醒的作用;加强医院设备设施管理定期维护医疗仪器设备,使其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通过泡沫板或橡皮减震垫等降低各种设备的工作噪声,在购置设备时把其噪声列为考虑因素。
  • 摘要:本文总体上介绍了新建的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工程项目的建筑声学设计,对这一起大型的广播电视建筑内各类不同功能空间的建筑声学设计做了相关的阐述,其中包含一些高标准声学用房在结构声学和室内声学方面的措施.针对本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对于一些高标准的录音、演播用房,建筑围护结构采取了高标准的轻质房中房构造体系,大型制作演播空间所采取的结构声学措施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对完工后的主楼内声学用房的声学测试结果进行了简述.
  • 摘要:建筑遮阳装置种类多,形状各异,亟需系统、科学的计算分析方法来量化不同遮阳装置的遮阳效果.本文首先探论并提出了基于建筑节能分析、空调负荷分析等不同目的时,遮阳装置遮阳效果的计算方法,并对这些计算方法提出了应用原则.最后,对固定遮阳、百叶遮阳进行了遮阳系数的计算和分析.笔者指出,建筑遮阳装置的遮阳系数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应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用于空调负荷时,应逐时计算遮阳装置的遮阳系数;用于建筑节能计算时,可按照能耗计算法或按照辐射累计法计算其置于不同朝向时冬季和夏季的遮阳系数。能耗计算法和辐射累计法计算遮阳装置遮阳系数的原理不同,结果有一定差异。能耗计算法为经验拟合公式,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辐射累计法的结果只与遮阳装置的自身参数和环境气候条件有关,计算较为准确。
  • 摘要:作为建筑的常用构件,挑檐的遮阳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很多大型公共建筑的挑檐挑出长度很大,进而会对不同高度处外窗产生不同程度的遮阳效果.若依照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遮阳系数SD的计算方法,可能无法准确衡量靠近屋面挑檐的楼层处外窗的遮阳效果,同时也无法得知挑檐遮阳效果在建筑外立面上的影响高度.本文以处在夏热冬暖南区的广州市为例,利用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2010软件,分别对挑檐遮阳常用尺寸参数不同组合下的参数化模型进行模拟,得到建筑南向各层外窗遮阳系数,并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拟合得到外遮阳系数SD值关于各尺寸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分析了挑檐在建筑外立面上的遮阳影响高度,从而对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 摘要: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快速增多以及无网现浇外墙外保温系统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使得无网现浇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该保温系统构造层次较多、施工技术复杂且较严格.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该掌握此保温系统的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施工中认真执行制定的外保温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落到绑扎垫块、安装开有矩形槽或燕尾槽的聚苯板、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聚苯板表面处理等具体施工过程中。
  • 摘要:恒温室内游泳池的气流速度和温度是影响人员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合理的气流组织,既能提高室内环境,又能增加人员舒适性.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CF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游泳池不同气流组织方式进行模拟和比较,以优化室内游泳池气流组织设计方案。研究发现,从气流组织角度,回风口的位置影响较小,设计中可根据需要选定回风口位置;从节能角度,回风口应该尽量选择在房间下部,使回凤温度降低,以达到降低空调能耗,节约能源的目的。总之,在实际的大型工程之中,应该尽量使用模拟软件对室内通风空调方案进行模拟,选择最佳的通风空调方案,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
  • 摘要:本文采用空间分布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参数考虑地形起伏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结合空间插值和数字高程(DEM),计算生成了能够描述气候空间分布特征的气温网格数据.并利用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网格数据,重新进行建筑热工气候分区,并与原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的气候分区图进行了对比.认为基于空间分布的建筑热工气候分区能够更准确的描述各气候区的分布特征,确定的分区边界更为合理.
  • 摘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优秀的建筑设计应当是功能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而建筑的物理性能是实现建筑功能的重要内容.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建筑物理与设计的关系出发,根据各高校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对建筑物理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进行了定位,探讨了建筑物理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基于创新、实用的建筑设计,对建筑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观测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并且尽量开设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尽量结合实际工程来做实验,让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
  • 摘要:本文从分析我国高等学校的建筑物理课程建设现状出发,结合对建筑物理课程学生的主观评价调研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探讨了建筑物理课程教学现状中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文章分析了国外建筑物理相关课程的开设方式,结合笔者讲授建筑物理课程的经验和感受,提出了开放式建筑物理教学方法,通过对比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与开放式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提出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建筑物理课程中的应用要点.
  •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推拉铝合金窗产生渗漏的原因以及影响水密性能的几个因素,包括挡水板高度、排水孔数量及位置、密封性能等,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各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在实际使用中,水密性能的提高,可能会降低气密性能,或者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只能综合考虑多种措施,才能有助于提高推拉窗的水密性能。
  • 摘要: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冬季漫长且气温低寒.本文以河西走廊乡村住宅作为研究对象,对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研究,测试包括住宅室内空气温湿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等.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地区,未采暖状态下,南北向生土-木屋盖房屋室内空气平均温度比东西向相同构造房屋室内空气平均温度高出1.16℃;相同朝向、相同构造的房间,在增加入口缓冲区后,室内空气平均温度能高出1.00℃以上。调整建筑布局,优选南北朝向;减少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各房间增加入口缓冲区,这些措施对当地乡村住宅热环境的改善效果很显著。生土-木屋盖房屋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波动较小。外墙外壁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在日照时间内剧烈变化;外墙内壁温度波动较小。火炕炕头处空气温度平均值可达14.69℃,炕梢处空气温度平均值为8.94℃,炕体各部位传热不均衡。对于河西走廊地区乡村住宅的热舒适,火炉等采暖设施是不可缺失的.本文的研究为当地乡村住宅的热环境改善提供依据.
  • 摘要:通过对锡盟地区牧民冬营地居住建筑进行实地测试分析和比较,得出不同类型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牧民在冬营地居住建筑环境的一些建议:应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加强门窗洞口的密闭性,减少冷风渗透等方面的影响;建筑应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减少牧民炊事活动对整体室内环境的影响;建筑形态应考虑避让冬季寒风,获得良好建筑朝向以及获得更多冬季太阳辐射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活动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对建筑碳排放的定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全生命周期分析(LCA)方法,具体计算通常通过软件进行.本文对三种可用于计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软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它们是BEES Online、GaBi5和SimaPr07.比较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软件的基本属性;数据库与分析方法的异同;全生命周期清单计算方法三方面.通过对软件生命周期架构知清单计算方法的分析,了解国际上常用的建筑LCA碳排放计算软件的数据库架构模式,为下一步编写适用于中国国情的LCA建筑碳排放软件做知识储备.
  • 摘要:当前,关注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潮流,也是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建筑师而言,创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崇高的社会责任,也是必备的职业道德.而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与建筑本身的建筑物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草原牧民的典型居住形式——蒙古包为例,结合草原自然环境、气候特征、毡包材料以及施工构造等方面分析了该居住类型的建筑物理环境,其中,毡房的外围护结构是分析的重点。笔者对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了改善建议,如在建筑形体上,要保持蒙古包的原有体形,既坚固耐用,又易于抗震,也能充分体现蒙古包建筑的民族特色;在色彩上,仍以蒙古族的白色和蓝色为主要色彩元素,配以传统的民族符号;在建筑材料上,以创新的观点来建设,可应用专门设计的蜂巢板,这种板既能保温隔热,又能防止虫子进入蒙古包内,还能裁成任何形状;墙上敞开的构造洞被喷上混合着水基胶的可回收纸浆,隔热效果非常好;蒙古包顶部天窗采用双层的玻璃纤维顶,可以漫射阳光,使整个包内沐浴在均匀的阳光中,同时配以圆形铁窗棂起到结构上的支承作用,并在屋顶凸缘的搭界边做防渗水措施等。
  • 摘要:关中地区"半边盖"民居作为陕西传统民居的一个重要特色,其自身具备与其地域环境相适应的诸多建筑节能手段.为传承延续蕴含在"半边盖"民居中的生态节能策略,该文从院落平面布局、建筑组合形式、建筑材料选用及局部构造等分析了"半边盖"民居中的主要节能措施,以期对当地现代民居的建造有所启发.
  •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居住建筑节能率,本文通过调研广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备案资料,统计分析了外墙、屋顶传热系数,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以及窗墙面积比对广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率的影响,得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是影响节能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全面的分析各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本文利用正交实验法模拟分析了各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对全年建筑能耗影响最大,窗墙面积比、外墙传热系数、屋顶传热系数的影响依次减弱.可见,降低外窗综合遮阳系数是建筑节能比较有效的措施.
  • 摘要:住区节能设计包括单体节能设计和规划节能设计,目前主要侧重于单体节能设计,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对规划节能设计的应用并不是很多.这一方面是由于观念所致,认为住区节能设计的贡献主要来自单体节能设计,而规划节能设计并无多大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住区规划节能的系统研究较少,缺乏与之相关的设计方法.本文主要对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的影响因子进行梳理,总体来讲,影响住区规划节能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日照和风环境,在环境因子的驱动下,需要通过设计适应环境要求,并进一步优化环境。这些设计因子主要包括建筑选址、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景观等。
  • 摘要:由于规范我国农村住宅设计的标准不完善,农村住宅的设计、建造施工水平较低.使得农村住宅能耗高舒适性差.作者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寒冷气候区住宅节能技术标准与专题论证研究",针对目前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居住环境差和能源消耗量大等问题,研究适用于我国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的室内舒适度最佳设计指标.论文结合农村住宅的实态调研成果、室内舒适度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和能源节约三方面因素,提出适用于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的室内温度最佳设计值,室内换气次数和平均壁面辐射温度等舒适度指标,为今后建立寒冷地区农村住宅节能设计标准提供依据.
  • 摘要:我国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蕴含着丰富且朴素的原生态绿色思想,本文通过对黔东南地区苗族民居进行调研与测试,分析该地区夏季民居热舒适的影响因素,发现村寨中传统民族文化模式、气候特征、地域特征以及建筑材料是影响其民居形态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村寨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其有效的改进措施,如木结构建筑采取调湿措施,可以尝试新型门窗在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在西墙、北墙增设遮阳隔热措施等,此外还提取出适合本地区民居设计的策略,思考和发掘存留其中的生态建筑思想和技术,旨在对黔东南苗族民居传承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及启示.
  • 摘要:本文介绍了贵州黔东南地区苗寨民居吊脚楼的建筑形态,以及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通过对苗寨民居吊脚楼的室内热环境的各项参数的测试,结合所处气候环境,分析了吊脚楼的室内热环境的优缺点.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潮湿是人体感到不舒适的很重要原因。苗寨房屋湿度大,风速小,并且因为家家户户都养有家畜的影响,人体感觉不是很舒适。所以应从改变其通风条件,调节室内湿度入手改善室内热环境。比如,可以在建筑内部植入了两个上下贯通建筑竖直方向的天井,在建筑内部形成一个通高的拔风管道。一方面将底层牲畜圈养产生的气味及时从建筑内部排出,另一方面在建筑内部形成一个环流的冷热空气交换层。有利于夏日凉爽的空气从室内穿过、降低室内气温,在冬季则将一层的热空气带入二层的居住空间,充分改善内部通风条件和室内热环境。
  • 摘要:本文以广西龙脊大寨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温度、湿度、风速物理环境参数的测试,了解其应对夏季气候条件下的室内变化.并对它的室内热环境做出热舒适评价.通过分析发现,夏季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湿度略高于室外,PMV-PPD评价值说明当地民居建筑在应对夏天天气时具有良好的热适应性.
  •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位于黔东南地区的郎德苗寨村寨的微气候环境和单体民宅的室内物理环境.为了了解到黔东南传统民居形式——吊脚楼几千年间所蕴含的生态设计理念,作者一行前往凯里市朗德上寨进行调研,测试,分析,同时应用Ecotect Analysis进行日照模拟,定量地描述了郎德苗寨民居的室内物理环境.可以看到苗寨的木制建筑显示出了对外界环境变化较差的抵抗力,室内热环境受室外影响极大。但郎德地处区域气候较为温和且潮湿,因此这种通透有着轻型的围护结构,并适当开敞的建筑形式是符合当地条件的。但是密集的建筑组合在遮挡阳光的同时,也造成了室内照度低的缺点,同时村寨中心位置处的建筑通风也较差。朗德村寨的建筑基本为东北朝向,而当把这种建筑改为正南向并进行采光模拟时,显示出了极强的气候适应性——遮阳为主,并兼顾冬季接受日照。这样的建筑形式坐落在山地,利用丰硕的森林资源就地取材,既符合基地情况,又显示出了地方特色,同时以最节省和简单的方法创造出了类似于当地的居住形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 摘要:真空绝热板是一种高性能的绝热保温材料,目前已经在制冷等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建筑节能发展与防火性能要求的提高,其在我国建筑节能工程中也开始有了初步应用.然而真空绝热板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足够的热工性能分析与系统构造研究,没有有效适用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体系.本文通过计算和测试分析了热桥拼缝对其整体热工性能的影响,对于300×300(mm)真空绝热板,整体试件的平均传热系数Km约增大了15%左右。并在真空绝热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没有有效适用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体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系统特性,制订行业标准奠定了研究基础.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特点,探讨了钢结构在我国农村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针对不同的保温形式,给出三种不同的墙体类型,其中方案三更适用于我国农村钢结构住宅,其全年累计冷、热负荷相对参考建筑分别减少9%、38%,节能效果显著。在方案三的基础上将外窗进行改进,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后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均减少10%。局部内保温能够有效避免农村钢结构住宅建筑的热桥问题,可在热桥区域的内壁面粘贴10mm厚保温材料。针对陕西关中地区农村钢结构住宅建筑,提出了外墙的设计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予以验证;结果表明生土砖外墙的优势更为突出.
  • 摘要:本文根据2010年8月1日实施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提出的热桥二维传热计算理论,对西安地区住宅建筑中常见热桥部位的构造建立模型,并根据西安当地常用墙体材料、外墙保温材料分别对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主要的两种保温方式计算相应的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通过运用Ptemp软件对几种构造形式及几种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的模拟分析,建议当地使用外墙外保温构造形式,对于墙体材料及保温材料应选用热工性能相对较好的材料.
  •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能耗,对北方地区某采取了夜间通风措施的公共建筑进行了夏季工况下的模拟.由于不同的夜间通风策略对于建筑能耗的影响不一样,文中考虑了通风形式、通风时间段、通风口的组织以及其他影响夜间通风效果的因素.通过对各项因素的分析,综合得出最优的夜间通风组织形式,并且对采取此种夜间通风组织形式的建筑能耗与之前的建筑能耗进行了比对,验征其节能效果.在此基础上对于夜间通风策略进行节能性与经济性的分析,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以及夜间通风策略在公共建筑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 摘要:通过对不同系列、不同类型的窗户进行大量的模拟计算,然后将经过模拟计算的窗户试件进行试验室测试,比较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装置所在的环境空间、冷、热箱温度的控制、冷箱内风速的控制、装置的标定、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以及试件的安装误差都将导致测试结果的差异,不同试验室只有在保证上述影响门窗保温性能检测结果因素一致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保证同一检测窗在不同地点、不同检测装置上所测得的结果能控制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冷、热边界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及温度、隔热条的长度、玻璃类型、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玻璃间隔条的不同均会影响窗框截面的模拟计算结果,其中冷、热边界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及隔热条的长度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通过对不同类别、系列的窗户进行试验室检测和模拟计算,两者偏差范围均在5%以内,说明了在特定的模拟计算边界条件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室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表明可以使用模拟计算软件指导窗户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 摘要:目前在住宅中常将空调室外机安装于凹槽内,此种方式虽美化了建筑立面,但是过小的凹槽空间对室外机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为掌握安装方式对散热的影响,本文根据一般室外机凹槽式安装情况建立了数值模型,对凹槽高度、宽度、进深三个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和正交分析,并以室外机回风口空气与环境的温差作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室外机的平均进风温度受凹槽进深的影响最大,凹槽宽度的影响次之,凹槽高度对室外机平均进风温度的影响较小.最后对凹槽的设计及室外机安装方式提出建议.
  • 摘要:本文以城市夜间居住区室外人工照明产生的光污染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天津、长沙、郑州三个典型城市居住区夜间照明环境的实地检测,分析光污染对外界的多种影响;从眩光、侵害光和溢散光三个角度出发,利用光环境模拟软件对居住区夜间室外人工照明所产生的三类光污染环境进行环境模拟和计算,得到了大量关于三类光环境的基本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三类光环境评价等级的计算公式,并最终确立了居住区光污染度等级,提出了居住区夜间光污染的综合评价方法.
  • 摘要:天然光光气候数据是采光设计、模拟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利用Perez模型和DeST的典型年气象数据,获得了中国273个城市和地区的典型年光照度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光气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为全年动态采光模拟及照明能耗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典型年光照度数据可直接作为模拟的室外条件参数使用,用于动态的采光模拟及照明能耗分析。根据各地区的典型年光照度数据,将中国划分为了5个光气候分区,对于采光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