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2-11

主办单位:中国博物馆协会

会议文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博物馆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照办展模式,可分为引进展览、输出展览、自主展览;按照展览影响力,可分为国际展览、全国展览、省级展览和地区展览;按照展览内容,可以分为深思式、主题式、场景复原式、系统式、互动式等;按照展览的功能,又可以分为典藏展、教育展、文献展等。而原创性展览目前没有统一定义,笔者通过对不同展览模式的比较分析,对如何做好原创性展览,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做好展览规划,重视展览评估,注重展览解读,并认为在展览过程中,展览主题的提出、展览内容和形式设计的确定、辅助展品的制作等,这些展览过程是否由本馆工作人员独立完成,展览是否具有学术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才是区分原创性展览的关键。
  • 摘要:国际博物馆协会于2007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的全体大会上修订了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这是国际博协在博物馆的功能定义中,首次将"教育"置于第一位,更强调博物馆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也反映了博物馆在工作态度上更外向性的选择.展览的主题是展览的灵魂、中心,选题工作即是展览策划创意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笔者认为,作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选题必须具备至少两个特点:一是能反映博物馆的定位及馆藏特色,二是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而展览的设计,无论形式或是内容,都胜在贴合主题,并有所创新,继续介绍了设计工作中的几个关键点,如内容整体设计,文物的挑选,形式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展览的策划和内容设计,是一项兼具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工作,对从事人员主、客观方面的条件要求都很高。作为博物馆的领导者,还应该从这些要求考量,观察并培养合适的人员。
  • 摘要:本文将从博物馆原创性展览策划的工作实际出发,论述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如何将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与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思想相结合,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推动宜居城市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作用.文中总结并分享了几点经验,首先结合青岛重大活动和博物馆日主题,在全面调研、广泛征求业内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慎重研究论证提出原创性展览的选题;然后组织专门班子,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从展览的指导思想、主题、展览大纲、设计理念、展览和设计方案、预展征求意见到正式开放等,有条不紊、严谨细致;还要积极协调与各相关协作单位的联系,使上至国家博物馆,下到各区市博物馆、考古所的文物、资料调借工作顺利畅通;最后从专业工作角度提出了高水平带有创新理念的一系列指导意见,达到了展览的专业性、政治性、学术性、科普性,保证了展览的圆满成功。
  • 摘要: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凡是文物收藏丰富,研究成果显著的博物馆都有其特色鲜明的基本陈列展览,它既是博物馆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直接面对广大观众的传播教育平台.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重性的,博物馆在最初推出这些基本陈列展览时,人们趋之若骛.兴趣盎然,甚至出现观众爆棚的现象.然而面对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和预期,文章认为博物馆要深刻把握文物展览的内在关系,扩大内涵,使基本陈列与新的展览成为有机的整体,正确处理文物展览与文化艺术展览的关系,拓展外延,增强博物馆的浓厚文化氛围,首先博物馆的基础工作要更加扎实,视野领域更为广阔;要立足馆情,创新思路,使博物馆以展览为中心各项工作充满活力与生机;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的特色展览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较好地体现了文物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 摘要:博物馆临时展览,简称"临展",是相对于博物馆基本陈列(固定陈列)而言的一种展览形态,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博物馆教育职能和服务理念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重新审视临时展览对于博物馆的重要意义.展览原创性首先体现在展览主题的新颖性。所谓展览主题,是从一组展品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它集中反映了展品内涵,是展览的精髓和灵魂所在。能否合理提炼展览主题是展览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在原创性展览策划中,展品组织工作可能需要服务于一定的展览主题和社会需要,其原创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新颖的展览主题合理地调配组织展品,另一方面,相对于展览主题和形式设计的创新性而言,展品组织的原创性更多地与现实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搜集、保存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物,临时展览的原创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展览形式的创新性。
  •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兴起.从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的景象看,无论是场馆建设还是陈列展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博物馆的内涵更加丰富,展教形式日趋多元,业已在传统博物馆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演变为一种以传播、交往、审美为中心的现代文化形态.博物馆展览从文本设计到形式设计,从制作布展到讲解服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囊括了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造型手段,可以说博物馆展览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或称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技术和艺术。凡作为艺术,都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特性。由于博物馆原创性展览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因而艺术审美特性也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多样性、直观性和原本性,博物馆原创性展览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布局美、展品美、场景美、道具美、语言美、色彩美等。
  • 摘要: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总数已经超过2400个.根据相关统计,全国各级各类各种所有制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展览达上万个,观众达1亿6000万人次以上,文章指出原创性展览观众评估的必要性,博物馆观众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程序,而通过各种类型的观众评估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其侧重点可以是目标观众研究、展览优劣评判、观众满意度调查等等。原创性的临时展览与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不同,它的特点体现在展览主题丰富、展览形式灵活、展览周期较短等特点,评估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评估目标按照系统方法建构的一系列反映评估对象各个侧面的相关指标组成的系统结构。指标体系的结构就是构成这一系统的框架、维度和边界。维度是对评估范围的类型划分,通过维度区分,可以使评估层面更加条例化,评估视角更为集中,可以使评估标准更具有可比性,评估指标的设计与选择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最为细致的工作。正如上文所述,指标是反映最终评估结果的测度值,是最直接的数据来源渠道,因此,指标的设定将对评估结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进而文中分析了前期评估指标体系,过程评估指标体系,总结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最后总结评估工作的优势,规范和指导博物馆观众研究工作,促进博物馆展览策划工作的改进,推进原创性展览公共参与机制的形成。
  • 摘要:本文结合民国时期著作《博物馆学通论》,对于笔者这个从业于博物馆年限未久的后学,谈谈对当下原创性展览的启示.最有启发性的,莫过于《通论》对陈列的区分,《通论》认为按照陈列目的的不同,可以把陈列分为"为公众观赏而设的""兴味本位"陈列和便于专家学者研究的"专门家本位"陈列两种。"专门家本位"的陈列应特设一小陈列室,收容多量的资料,系统排列,便于专家研究;而普通的陈列则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趣味,在稍大一点的陈列室中,采用"最新的提要陈列法"(即今日的普通陈列法)和"联合陈列法"(类似今天的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段,务必要使陈列内容生动有趣。代表知识的"专家"和普通的"大众",似乎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而且这种对立直接造成了博物馆陈列的分裂,在具体操作中,适合大众"兴味本位"的展览才是博物馆考虑的主要问题。"知识本位"的博物馆,意为以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为最主要职责,这大概是最为常规的博物馆形象了。所有的展览都应当有目的,或是为了向观众传递知识或价值观,或是向观众展示艺术的美、自然的真,或激发其历史感,以求得一种认同,原创性展览自然也不例外。原创性展览的"原创性",既可以指仅使用本馆藏品的展览物品的原创性,也可以指陈列理念、内容、结构等展览观念的原创性,亦能在展览的表现、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体现出展览手段的原创性。"原创性"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在"社会本位"的要求下,原创性展览应当以社会为核心,处处强调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作用。
  • 摘要: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可以视为政府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公众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欢迎.但是,免费开放后如何培育广大观众的博物馆情结,使"爱上博物馆"成为社会公众的一种生活状态,是博物馆从业者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重要问题.浙江省博物馆实行常年免费开放后,充分认识到这一举措的深层意义,努力践行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职责,积极为社会公众提供优秀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打造原创性展览方面,积累了许多体会,首先介绍了原创性展览的特点:一是自主性,与纯粹的引进展览不同,原创性展览应该是博物馆自主策划、举办的。还有创新性、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等,最后分析了做好原创性展览的几点建议,首先"策展人"或"策展团队"至关重要,观众调查的必要性,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的专业化要求按照博物馆展览工作的流程,策展人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学术研究资料和展品资料,编写展览文本,然后再由形式设计人员根据内容设计文本,结合展览空间,进行视觉形象的再度创作,宣传推广是展览工作的重要环节。
  •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日益得到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当一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常设陈列开放后,丰富多彩的临时性展览就成了博物馆的工作重点,本文就指出学术研究贯穿于原创性展览的全过程,有无学术研究支撑是划分原创性与一般性临时展览的重要标志。在常设陈列推出后,原创性临时展览就代表着博物馆综合业务水平。它有助于促进馆际之间互助合作,也为培养和锻炼业务干部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不断深化对选题策划、陈列设计、文物展品、宣传推广各个环节的研究,才能不断推出可以满足观众多方面需求的高质量的原创性展览。
  • 摘要:陈列展览是其实现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展览的原创性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文章就指出馆藏文物是原创性展览的物质基础,原创性展览又为藏品征集及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藏品研究为原创性展览奠定了学术基础,原创性展览又为藏品研究提出了更高期待加强藏品研究,对于提升展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确保陈列选题的可行性和确保陈列内容的科学性,还可以确保陈列展示的艺术性。在实践中,展览设计工作要在熟悉馆藏基础上进行,熟悉程度越深越有助于开展构思,这是陈列工作的特点。内容设计人员首先必须掌握馆藏文物清单及藏品的内涵信息,不仅有利于提炼展览主题和构思展览方案,还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展品。
  • 摘要:自从国家文物局在对一级博物馆的评估考核中提出原创性展览的概念以后,展览的原创性日益引起博物馆界的重视,不但是大型博物馆,地方中小型博物馆也在原创性展览上进行实践探索.而原创性展览这一概念的提出又是最近几年的事,完全是新的事物,本文就此给出几点个人看法,认为县市级博物馆的原创性展览应以藏品为核心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决定了博物馆原创性展览的重要性,而博物馆所展示的展品,也应以本馆藏品为基础。立足于地方藏品展示的博物馆,才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形成个性魅力,散发与众不同的光彩。传统博物馆都有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大形式,大型博物馆有通史型的基本陈列,而原创性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活力所在,以举办原创性展览来体现博物馆展示的多样化,丰富活动内容,吸引观众,成为博物馆在宣传教育活动中重点考虑的方式。把原创性展览紧密地与藏品联系在一起,反过来也会促进藏品保管水准的提高,加大藏品利用的效率,提升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和宣传教育功能,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人员的创意能力,对博物馆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熟练掌握博物馆的家底,要对博物馆藏品了然于胸。其次要切实拓展藏品知识的外延,挖掘体现藏品的文化性特征,还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 摘要: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临时展览的举办,不外乎三种模式:推出、引进和自主创办。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原创性临时展览策展人应具备以下素质:包括思想理念,办展目标,个人素质等,最后提出原创性临时展览的策展人员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展览主题要贴近观众,展览宣传要注意前瞻性,展览形式要具有时效性,展览体现多元化的同时,更要突出博物馆化,展览功能要深度开发,实现广泛交流合作等。
  • 摘要:原创性展览这个概念应当是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产生的陈列展览方面的新词汇.我们在工作交流中常说的陈展类型有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与临时展览,这三种类型的展览在资源占用、功能和使命方面是有区别的.博物馆在不断引进和输出临时展览的同时,由于展览的主题内容与运作模式的不同,展览的内容、规模和时间周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面就原创性展览的概念、展览主题的选择、运作过程和发展方向,根据多年来在陈列展览工作岗位上的实践经验,提出个人观点,并主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认为输出型原创展览和引进型原创展览的区别,展览主题的选择是原创性展览成功实现的关键,实现展览运作过程的标准化是原创性展览发展方向,馆际合作是实现原创性展览的途径。
  • 摘要:大多数博物馆的陈列乏善可陈,如同进了寺庙,可看的不是四大天王,就是大雄宝殿.藏品的征集、挖掘跟不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形势,对展览的原创性认识不足,原创动能不足,使得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很少.文章借鉴文学创作中的理念,提出了自己对原创性展览的看法,认为"原创性"的三个关键:展览主题不重复,藏品及其开发具有鲜明的特点,展览设计新颖,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如此来看,藏品建设是原创性展览的基础性前提,因此,就必须加强对藏品的征集、研究和分类管理,加强对与藏品相关联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一定要根据自身的馆舍特点和藏品性质,量身定做,突破原有思维定势,探求藏品多种组合的可能性,挖掘藏品中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提升展览的文化品位。
  • 摘要:原创性展览是指依托本馆馆藏,利用自身的科研、学术力量及影响力策划并创造的具有一定社会反响的陈列展览.原创性展览不同于引进展览等其他展览形式,展览的文物筛选、文本策划以及宣传推广等都应该由本馆承担并完成.文中就指出了浙江省博物馆馆藏丰富、学术力量雄厚,八十余年的建馆历史上,曾推出过无数优秀的陈列展览,本文结合博物馆的古琴的展示工作来分享其经验,指出整个展览在内容上分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内按照历史纪年排序。展览内容依托但不局限于馆藏古琴实物,展览要设置观众零距离的体验环节,使观众较具象地了解古琴的前世今身以及古琴文化。多媒体技术在原创性展览中的使用,改变了博物馆陈列形式单调少变的局面,使静止的文物在展厅内"活态化",拉近了普通观众与文物的时空距离。浙江省博物馆顺应博物馆数字化、现代化的潮流,除了在原创性的展览中较多地运用了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再现古琴神韵,还在丰富古琴内容、更新古琴形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浙江省博物馆历来注重和鼓励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搭建学术交流和研究的平台。
  • 摘要:沈从文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文物学家,他在文学方面创造的硕果令世人瞩目,而在文物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样辉煌.他呕心沥血写出的文物方面的学术著作给研究中国设计思想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沈从文是1949年8月由北大国文系转到历史博物馆的。人事关系离开北大后,仍在北大为博物馆专修科兼课,讲授陶瓷史等。沈从文掌握了文物的大体脉络,对具体文物内容内在关系也搞得非常清楚。在这样的前提下沈从文先生对历史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帮其他地方上的陈列设计出谋划策,织绣陈列设计思想,明代部分陈列设计思想,太白楼陈列设计思想,在沈从文的展览设计思想中感受最深的是搞好陈列的内容。搞好陈列的内容具体指的是要做好陈列的主题选择。对展览对象有全面的了解,得出最精确的主题,按此主题做出展品选择。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是统领陈列的灵魂和核心。其次要做好文物、展品的组合,能做到陈列与观众的交流顺畅无碍。最好要做好展品的图片、文字、数据及其他辅助展品。这是传递信息的辅助载体,其内涵应该与主题相吻合,做好这些对强化主题有很强烈的作用。在沈从文先生的陈列设计文章中,占的篇幅最大的就是陈列内容的选择,但笔者发现当前很多陈列设计者并不重视内容,而非常注重展览的外观效果、灯光特效、多媒体特效等,这可能和当前学者研究重点偏于陈列的技术特效有关,这一点值得当下深思。
  • 摘要:随着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推进,为了保证博物馆对公众葆有持续吸引力,这就带动了文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引进展览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体系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陈列展览的创作经过选题、陈列展览内容方案撰写、形式设计三个阶段.本文介绍了笔者对引进展览内容文案进行本土化再创作的探索,包括展览结构的重构,文物按类别进行组合。设置文化小专题板块,文物说明文字的撰写等。引进展览内容文案本土化是博物馆科学保护和传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使命。引进展览内容文案本土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创作人员不熟悉引进展览来源地的文物,不熟悉展览相应题材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原有大纲可否修改、能够修改到什么程度的顾虑。用原创的精神对待引进展览文案的再创作,其实质是博物馆履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职责。引进展览所包涵的文化对本地观众而言是不了解、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博物馆应该打破观众对异文化的陌生感和疏离感,避免引进的展览受到观众冷遇。
  • 摘要:博物馆为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好典藏的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各个博物馆在展品陈设及表现效果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认为有必要对地方性博物馆的展览模式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更好的展览模式,来传达博物馆展品所蕴含的文化.通过上述文章结合一些我国博物馆创新的展览模式而对原创性展览概念外延所做出的分析,以及在建设上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原创性展览模式不应该将其定位在一种固定的套路,而应是一种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理念,基于此,笔者提出这种地方博物馆原创性展览的模式与其说是一种模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展览理念。笔者认为地方博物馆原创性展览模式,应包含以下两大方面:,地方性博物馆原创性展览,应是一种符合事宜的、本着博物馆使命初衷的展览形式,它不应脱离博物馆使命,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包括融入高科技、将博物馆以流动形式,又或者是建设一些辅助性的展览模式,地方性博物馆原创性展览,它的展览形式的创新应该做到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总之,对于原创性展览模式的展开应本着两条基本思路,第一就是应不脱离基本展览模式的最终目的,第二就是不能够"一刀切"以一种生硬教条的方式,像公式一样带入某种程式一样,应该更多地分析地方特色,博物馆条件,以及展示的具体内容,几者结合起来,以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进行,这里不变指的是展览初衷,万变即是对实际情况的考量。
  • 摘要: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各地博物馆都注重推出具有各自区域文化特色,展现区域文化特点、亮点的基本陈列,力争在挖掘馆藏文物内涵的基础上,打造以特色藏品为主题的品牌展览.在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展览面前,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还属数原创性展览.原创性展览是指最初出现的、区别于其他展览的、创造性设计的展览。不具备"最初"的特点,就是"抄袭";原创性展览应与其他展览有较大的或本质上的区别,否则就是"模仿";原创性展览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除了具有创新性以外,还要具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是一个盲目的行为。一个好的原创展览要取得成功的因素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览相关学术资料的准备、展品形象资料收集和整理、展览内容文本策划设计、展示空间规划与设计、展览形式构思与设计、展览制作与布展控制、科学规范的工程运作等。首先,博物馆展览其宗旨是进行思想文化传播,旨在向观众传授文化、知识等,其次,博物馆的展览主要依靠展品形象资料为媒介进行观点、思想、知识的传播,展品形象资料是博物馆展览的特殊语言,并且展品形象资料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展览传播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展品形象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展览文本策划者来说,不仅要有理解和把握学术资料和展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展览的传播规律及其表现方式,这样创作出来的展览文本对形式设计才具有可操作性,展览的思想和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只有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展览的内容才得以准确、生动和鲜明地表现。要确保展览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展览形态的艺术性,布展制作工艺的严肃性,展览技术的可靠性,展览造价的合理性,必须按照展览工程的规律进行科学规范的运作。即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并尊重每个程序规范的管理要求。
  • 摘要:谈到展览创新,时下文博界大多热衷于展览设备及展览技术的创新应用,忽视对藏品本身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历史信息的挖掘和研究.博物馆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展览.推出高质量的展览,关键在合理利用文物.笔者以2010-2011年筹备"为共和而战-纪念上海地区辛亥革命100周年历史文物展"为例,再次就藏品研究与展览关系略作研究和探讨,展览主题和展览大框架确定后,根据筹展团队内各位专业人士的研究兴趣及研究成果,对此次藏品研究与甄选工作进行分工。笔者除负责展览内容总策划外,主要负责展览,三部分藏品研究和甄选,在对藏品研究和甄选的基础上,展览筹备者撰写出展览大纲(包括前言,每部分、每个展示单元和藏品的文字说明)并对展品的展示形式提供适当意见和建议。展览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后,进入布展阶段。布展阶段,藏品研究和大纲撰写人员与形式设计人员的沟通协调对保证展览的原创性影响很大。作为"为共和而战"藏品研究者和展览内容的主策划者,笔者在这里有几点体会、困惑与大家交流、探讨。首先,创新型展览必须借鉴相关专业领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并以藏品深入、透彻的研究为基础。藏品研究人员可以逐渐积累展览所需要的多种知识和能力。在中国博物馆界,藏品研究人员充当"策展人"角色,似乎更容易与国际博物馆界接轨。文史、艺术题材的展览内容,在学科范围上来说大多属于"文科"的范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专家,都认为文科创新与理工科不同。文科的创新,需要建立在长时间专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藏品研究就是展览需要的专业积累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谈展览的创新或原创,离不开对藏品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和积累。
  • 摘要:博物馆是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并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收藏、研究、展示是博物馆的三个基本属性与职能.陈列展览水平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的有效实现,进而影响到博物馆的竞争实力和社会形象.藏品价值属性研究,主要是指挖掘和理清藏品的价值和内涵。一件文物可能是多种信息的载体,价值和内涵是丰富而多层次的。因此全面掌握藏品的状况,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文物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对于提高展览的原创性是非常必要的。博物馆的展览只有以藏品为基础,深入进行藏品价值属性研究,以发掘其蕴含的价值的科研成果为主线,尊重时代的客观实际,尊重观众的需求,并通过直观的生动的博物馆陈列语言,才能办出优秀的原创性展览。展览策划者需要具备特殊的洞察力,具有辨别新颖的、独特的、个性的、原生态的以及隐蔽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的高度敏锐的知性或感悟能力。表现在展览所反映的对生活和世界的审美感受的深度和超凡脱俗中,表现在对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评价和诠释的真知灼见中。
  •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因而陈列展览成为博物馆在行使众多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正是由于对原创性准则的内涵尚缺乏具体界定,对于原创性展览的界定也较为模糊,因此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本文提出了两大误区,原创性就是"零起点",原创性就是不同的表达和展示方式等,而正确的方式是在明确了总体的要求和展览的范围后,从展览的选题上入手,实现"原创性"。首先要体现展览的规划性。其次是要体现展览的针对性。在明确了展览的主题后,需要继续深入的工作就是内容的细化。好的内容能更好地突出和彰显出主题,在展览的设计中讲求"此情此景"和"此时此地"。前者其实就是一种"情境艺术"的运用。而后者则是在特定的空间条件、文化氛围和策划理念中显现出特色。让常规的展品成为一种文化观览,让艺术的手段打造综合文化空间,这样的展览格局一旦形成,就能实现环境与内容相得益彰。
  • 摘要:当今博物馆的功能已趋向多元化,参观博物馆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或欣赏展品,而且还是一种休闲与娱乐,一种身心的体验,这已经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的一种趋势.这就要求特展的设计者必须满足观众多方面的要求,创造与展览内容相贴切的美观新奇的历史艺术空间.而建造空间必须依靠资金的投入才能实现,在下拨经费少的情况下,只能走经济型的创意设计之路.经济型创意设计不但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符合特展的特殊性,本文结合该馆的特展设计,探讨经济型创意设计的方法,提出要设立战略目标,统筹地利用每次特展的有限资金,有目的、分步骤地改造展厅落后的展示空间格局,改造旧设备,推陈出新。"穿衣戴帽",旧貌变新颜,实现高效低耗的展览效果,弃物再用,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精打细算,节约开支等。
  • 摘要:"原创性临时展览"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虽然日益被博物馆界同仁关注和认同,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尚需更为深入的讨论.从认识层面看,由于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人们对它的内涵与意义不甚明了,本文将对原创性临时展览的内在规定性试作论析,并对主题原创件展览概念界定和实践的意义试作阐发.首先对概念进行了分析,包括展品与设计均以举办方为主体,由举办方筹划设计而租用或借用他馆展厅的展览,受他馆委托进行内容和形式设计,基于对各地同类藏品的整合等,原创性临时展览的提出、倡导和实践,或可改变当前业界热衷于引进而疏于原创的现状,营造一个既有合作交流,又有自主原创的良好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和制作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水平、藏品阐释能力和展览策划能力。从实践意义上,其充分整合不同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提高藏品利用率,锻炼和提高展览设计人员的从业技能,改变馆际交流合作方式,满足观众对展览日益增长的需求。
  • 摘要:博物馆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原创性展览"被提了出来.只有立足于博物馆,深入研究"馆情",积极引进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大胆创新,策划各博物馆独有的展览,如此才能吸引观众参观,真正体现博物馆应有的价值.原创性展览是一种非常规性的展览。在强调展览原创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相关的文物保护事项,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文物保护措施。当某次展览是面对特定观众时,即确定了展览对象的原创性。在策划此类展览时,需特别注意观众对文物的人为破坏。针对原创性的展览内容,需要注意文物的特殊性要求。在设计策划原创性对象的展览时,如何加强管理可能是比技术保护更重要的保护层面。在设计策划原创性形式的展览时文物可能会面临各种环境因素的危害。其间必须注意确保文物在展览前尽可能得到必要的保护措施,文物在展览中尽量避免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 摘要:博物馆作为代表高水平文化的重要文化机构也凸显出重要价值.实际上,从博物馆的藏品(不同艺术家不同时期创作的)——展览(个展、群展、总策展、征集展等)——展览对象(观众、收藏家等社会群体)这个主要环节链上看,博物馆展览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策展人在寻找艺术家和策展人所策划每一个专题展览时,也是看中艺术家和策展人在文化上独特的创造个性,这是判定一个展览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作为筹办展览的直接推手--策展人,他们的文化视野决定了原创性展览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因此,策展人的艺术涵养、策展人的学术深度和策展人的文化修养十分重要,策展人在对展览策划的理解和观念的认知上,要有原创性这一明确的概念,再次策展人要考虑原创性展览的影响力,对此,在博物馆原创性展览的扶持中要健全原创性展览策展人选拔培养机制,创建合理的博物馆策展机制。
  • 摘要:原创性活动被运作在博物馆事业里,其中涵盖了突出特色、彰显个性和汇集诸多综合性的活力元素.原创一词是当今高科技信息化网络时代发展中应运最为普遍的名词,有着极具文化创新和标新立异的含义.原创性展览从实际意义上充实了博物馆的计划论和方法论,是博物馆事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又一个崭新局面的开始.博物馆事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承、保持着健康良好的基础。地上、地下的古代、近代遗迹遗物极其丰富。博物馆人采取综合的现代化手段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妥善保藏、合理运用,努力创造出美好的空间用于展示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些宝藏和标本、遗址景观。创意新型展览的模式是建立在实物规模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文献史料和展品特性,将其划分为内容科学研究和形式科学研究。原创性展览的科学性在于文物收集的基本素材,博物馆要求对文物、标本进行科学保管,藏品文物的保管和保养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理论的指导,而原创性展览的工作起点应该建立在博物馆职能的基础上,以精心统筹策划展览模式和大胆创新展示形式为基本原则,使展览文案准确定位,为原创性的艺术性展示效果奠定基础。展览的效果来自于展览的艺术质量,内容和形式的共融,则构成了其整体形象。艺术元素运用到展示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平铺直叙、单调呆板、设备简陋的展示空间风格己经再也支撑不起博物馆的展示风貌了,展览是博物馆宣传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和平台,是博物馆科学研究的多样化模式的总称。原创性展览是建立在展览的基础之上,根据新时期新任务应运而生的、更加细化的体现博物馆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活动的最高标准的展览模式的延伸层次,博物馆的展览模式不断变化,展览的品类更为丰富多样化,要创新出良好的可行的展览模式需要有丰富的展览内容资料和高水平的形式艺术设计以及展览内容的反复论证、研讨和精益求精的工艺技术制作队伍。
  • 摘要:文化的参与赋予了人、客观物及事件以意义,事物"自身"几乎从不会有一个单一的、固定的、不可改变的意义.甚至像石头那样明显的事物,既可以是一块石头,又可以是一座界碑,或一尊雕塑,这取决于它所意味的东西.也就是说,取决于它所处的某个特定的使用背景,取决于哲学家们称之为不同的"语言游戏"(即有关界碑的语言,有关雕塑的语言等等)的东西,博物馆展览形成的过程,是以展览设计方案为依据的,一个展览设计方案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根据收集整理的学术研究和藏品资料撰写展览学术大纲;将学术大纲转化为展览内容文本;根据展览内容文本进行展览内容的形式设计。在这三个阶段中展览内容文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对学术大纲进行二度创作和改变,同时也为形式设计提供了创作依据。展览内容文本的任务包括主题的提炼、内容逻辑结构安排、展示内容的演绎、展品组合策划、辅助展品设计依据撰写、展览传播信息层次安排等。本文选择历史文化与综合类博物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两大主要类型博物馆进行原创性展览的探讨。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艺术品到实物标本,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总是遵循一种中立的价值观来探索和发掘所有物品的价值。博物馆不仅致力于对纷杂无序的历史遗存进行整理,将其纳入具有内在逻辑的叙事表述,并且用各种保护与展示手段来定义文化学者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利用原始物件达成对参观者的启示、教育功能,利用各种藏品的呈现来鼓舞大家分享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
  • 摘要:展览水平是体现一个博物馆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标志.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对外的窗口,观众与文物之间的桥梁,也是其收藏、保管和研究与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展览数量的激增,各个博物馆都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朝着精细化、风格化的方向发展,从本馆藏品特色出发,策划原创性展览、展览内容的原创性,首先从展览对象来看,青州市博物馆的龙兴寺佛教造像已属独一无二。整个展览分四个单元共展出北魏晚期到北宋时期佛教造像55件,陈列设计的原创性按单元把展览空间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空间,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较小的空间内更容易关注其中的每件物品,采取的是精细化路线,所选展品数量不多,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有时间细细品读。策展人员在进行展陈改造之前曾赴多家博物馆参观学习,不仅站在策展的角度,更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力争让每一尊造像都拥有一个最佳的观看角度。基座的作用不仅在于调节造像的观看高度,更是为了支撑造像。而在保持了整个展厅设计元素的统一性的同时,全部采用佛教元素来进行构思。每一单元之间的隔断部分设计为莲花瓣的形状。
  • 摘要:传统博物馆学把博物馆看成是一种文化工具,所以展览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满足或实现这个文化工具的工具或手段.近些年来,各地的博物馆已经以各种方式改进了他们正在开发的展览.并提出了很多方案来使其更加完善,这些方案中就有"原创性"和"原生性".展览设计者们已经注意到"原创性"展览和"原生性"展览可以对博物馆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展览的工具论,传统博物馆学中把博物馆看成一种文化工具,所以展览当然相应的就成为满足或实现这个文化工具的工具或手段。博物馆是通过展览为社会服务并体现社会发展的机构。展览陈列是博物馆发挥其宣传、教育等社会文化职能的主要载体,无论是以各类文物为主的原创性展览,还是以生态和非遗为主的原生性展览,都是博物馆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好的展览是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捷径,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博物馆借由展览活动为不同文化提供了展示的空间,通过参观和互动,文化的价值、理念和观点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了解与感受。
  • 摘要:博物馆的动线体系(orientation system),包括三个要素:概念动线(conceptive orientation), 即主题动线(thematic orientation),包括对主题和题材组织的理解与认识.路标(way finding),又称地理和地点动线,指观众能找到或定位某个地点,流线(circulation),是指观众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穿过特定展览空间。主题动线和流线常常一起使用,因为在任何环境导航的主题下,两者都内在不可分割。由于建筑空间的分割或者柱网过密,博物馆展览中常有平行展示的设计。在没有阻隔的情况下,即使中间通道够宽,观众依然会采取左顾右盼的参观模式。笔者设计了简单的预测方法,在单位时间内,画出观众的参观路线。这样用5至10分钟就可以大体预测出观众的参观路径。博物馆通过独立柜与通柜的组合,来传递文物重要性的信息。重点柜与通柜的结合设计,类似于平行展线的变体。以通柜为主,穿插观赏重点柜,构成了博物馆展示的基本形态。在博物馆疲劳症的影响下,观众在越趋近出口时参观时间愈短,因此安排适宜的展览媒介,以延长博物馆的参观时间。展览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观众的需求。这并不是设计师的强项。馆内一线工作人员,长期接触观众,他们的意见是设计师最重要的参考。讲解人员因为控制团体观众的时间和参观行为,更是展览动线规划最好的顾问。设计师必须体认到,观众的行为动线常常超出设计者的预期,越是深入地研究观众,就越发觉得设计上的无知与虚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