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推进工作会议
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推进工作会议

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推进工作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2-10-30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推进工作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以来,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启动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系统重点从测报数据上报、信息分析处理、图形化展示预警、信息发布服务、监测防控咨询、系统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建设。经过近4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在加快测报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测报数据分析处理水平和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应拓展系统功能范围,探索开发预测模型,提高系统安全等级,进一步加大培训和推广应用工作力度,扩大应用范围,充分发挥其在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农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级植保部门充分认识到数字化预警在病虫测报工作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作物病虫预报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方式,逐步形成了"纸介信息预报、病虫电视预报、手机短信预报、网络信息发布、电话热线咨询"五位一体的病虫预报信息发布体系.为进一步丰富预报发布方式,2010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对中国农技推广网"病虫测报"网进行了全新改版,重点开发和组织各地将本地病虫情报发布到网页,使各地的预报信息更加全面,收到了很好的预报服务效果.网络发布具有发布迅速,传递快捷,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普及率高,宣传效果好;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浏览方便等特点。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网站内容,进一步发挥网络在病虫预报信息发布中的作用。
  •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等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应对农作物有害生物(以下简称"病虫害")发生日趋繁重的形势和适应农业现代化对测报工作更高的要求,为转变病虫监测手段、提高数据时效、迅速转化信息与及时预警防控,在省政府、农业厅和全国农技中心的关心支持下,于2007年建设完成"福建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并投入运行使用.系统架构由数据与资源层、应用与业务逻辑层、表现层组成,通过省级信息系统的上报与下载国家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国家与省级信息系统间的无缝对接。采用B/S结构,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进行开发,实现了数据维护、统计分析地理信息展示其他管理等功能。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以及信息报送的及时性与规范性。今后,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基础数据时效;增加病虫害数据库、专家在线咨询诊断、远程视频会议、远程视频病虫监测等系统功能,满足病虫监测预警各方面的应用;整合资源,加强推广工作,扩大系统应用范围。
  • 摘要: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非常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据统计,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种类达300多种,其中为害较重的有70多种.常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000万hm2,自然损失达350万t.有害生物的为害还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提升湖北病虫测报数字信息化水平,湖北省植保总站2003年着手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作,2005年成功开发“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数据信息管理系统”,2006年在全省正式运行,全面提升了湖北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为科学制定防控决策,有效组织防控行动开展提供高质量的预报咨询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系统设计应达到建立湖北省病虫测报防治网,建立一套湖北病虫统计的数据标准与规范的目标。包括数据采集、数值分析、数据管理、公告通知、植保园地、植保动态、公共论坛、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病虫发生动态监测;历史数据关系查询;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24h不间断服务等功能。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工作,包括发生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实时监测、情报发布、信息咨询服务、虫情会商和防控指挥等都将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完成.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于2003年开始建设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信息系统以来,随着工作的需要与职能的拓展,于2009年又开始建设设施农业远程智能专家系统和重大植物疫情管理系统,并在以上3个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借北京植保信息网这个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集监测预警、防治指导、协调指挥、技术咨询、行业管理、信息宣传为一体的北京农业植保数字化体系.系统的应用,使病虫害监测数据得到进一步有效规范;提升了服务范围和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然而系统在图形化、可视化、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建议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病虫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专业化组织的网络管理,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开展超长期准确预测预警重大病虫害发生与为害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病虫测报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开发与建设,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视频流媒体技术、数据存储RAID5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ASP.NET动态交互式信息管理和VoIP网络视频等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网"为基础的病虫监测预警信息平台,覆盖全疆13个地(州)、87个县(市),集"病虫数据采集、数据报送与管理、数据处理与预测预报、病虫害预报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了基于J2EE三层体系架构的B/S模式,设计了专用软件,包括数据管理、报表管理、植保专业统计年度报表管理、多媒体管理、信息综合查询、统计回归建模、统计模型预测预报、数据挖掘8个模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病虫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带动和促进了自治区和各地(州)、县(市)植保信息化建设进程,初步实现了信息交流和行业内的现代办公自动化,在加快测报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测报数据分析处理水平和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网站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信息系统的实用性研究和推广应用,推进病虫害预报发布可视化工作,加强对植保人才的培训,开展技术交流,充分发挥电视预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和潜力,推进可视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的信息化水平,2007年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委托有关单位开发了"江苏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江苏省植物保护站与系统承建公司一起,对信息系统应用方向、业务流程、数据库结构、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与讨论,根据江苏省各级植保站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初步设计,然后经过多次修葺,完成了最终的设计方案。充分发挥了数据维护、公文管理、地理信息、网络会商、多媒体库等方面的功能。提高了病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数据标准化程度,提高了分析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专门立项录入历史数据,加强处理与分析功能,开发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专业外勤终端软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更好地管理好系统,为全省植保工作服务。
  • 摘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监测预警系统)是基于全国、省级和县级测报点三级应用的综合性业务平台,是实现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全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要求,本着服务农业生产实际的目标,结合陕西省农作物种类、主要产业发展情况,认真研究讨论,制定建设方案,确定重大病虫种类,明确建设步骤和进程,加快陕西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步伐。陕西省监测预警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分为省、市、县三级体系,主要包括数据网络化传输、自动化处理、监测结果图形化展示、智能化管理及信息资源共享交流等方面。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建设过程可分为分析设计、研制开发、系统调试和应用推广4个阶段。
  • 摘要:青海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市、区).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大部分农业县(市)拥有了计算机、数码相机、GPS等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基本设备,大部分地区网络也已开通,但受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技术水平不够,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16个县(市)农技推广中心(站)使用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设的"小麦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在各种场合宣传数字化监测预警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数字化监测预警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人才和技术培训并重,使网络系统应用的各个环节都有熟悉系统操作的技术人员,从而使系统能够高效运转。通过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迅速评估和报道潜在的有害生物威胁;通过远程诊断识别系统开展实时会诊,快速做出诊断响应;与国家监测预警系统安全可靠地互联;与管理机构和农业服务机构联网;提供统一样式的样本信息;实现省内病虫害发生动态记录信息查询和县级共享;利用远程互动视频系统实施技术培训。
  • 摘要:随着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广东省围绕病虫测报数字化建设在病虫电视预报、手机短信平台、监测预警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4个方面做了探索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广东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技术体系,改进了测报信息传递和发布方式,提高了数字化监测预警水平,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多年的病虫测报数字化探索和研究的情况看,病虫数字化测报开发应用的范围较小,局限性大;相对而言,发展空间较大,潜力有待于挖掘,更好地为病虫测报工作服务.建议加开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改造升级监测预警系统,完善预警功能。
  • 摘要:重庆市农作物品种丰富,生态环境复杂,是多种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频发区、重发区.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加强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开发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系统,提高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已成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植保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抵抗农业生物灾害能力,降低农作物有害生物大发生风险,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安全,2007年以来,重庆市建设了重庆市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以及重庆市农作物有害生物远程监控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采用B/S,C/S混合结构.完成数据上报、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内部办公等功能。这些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确保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控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共享性,大大提升了重庆市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和防控水平,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应开发信息发布功能,扩大系统的应用范围,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证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分布区域、发生程度和为害情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尽快摸清新形势下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和为害家底,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财务司和种植业管理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项目于2009正式立项启动.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和调查数据填报与处理等研究工作需要,项目设立了《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数据库建设和普查网络填报软件开发》课题(以下简称"项目数据处理平台"),旨在实现有害生物调查数据网络化填报,规范有害生物调查数据处理和成果管理,提高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利用效率.该平台设计采用了B/S三层体系结构,包括界面层、功能层和数据层,遵循科学规范、分级管理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开发。实现了数据填报、数据处理平台管理等功能,并针对不同用户设计了不同的权限。下一步的开发建设工作应从完善数据填报,强化综合分析,拓宽结果展示等方面进行。
  • 摘要:为满足省、市、县三级植保系统的农作物主要病虫数据上报和病虫害预测需求,安徽省植保总站与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计算机学院三方合作,共同开发了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平台采用成熟的.NET体系,基于SOA架构,利用WebService提供服务接口,支持WebService和REST,构建B/S和移动客户端双模式、双通道的终端应用,构建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知识库和基于时序CBR、GAHP的病虫害预测模型;采用WebService方式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建立"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包括数据上报与导入模块、数据查询模块、预测预报模块、在线会诊模块等功能模块。该平台已在全省植保系统推广使用4年,采集数据和知识达30万条,实现了麦、稻20余种主要病虫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及时测报,为全省植保系统提供了一种随时、随地、随身的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测模式,为农户和植保系统提供了方便的病虫害信息和决策支持服务。下一步,把该系统建设纳入到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工程和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工程中,对平台改造提供基于植保病虫害信息的云服务,提供基于SOAP和REST的公共服务接口,方便二次开发用户在应用中集成病虫害信息与服务;改进平台的可视化和便捷化服务,整合空间信息,方便决策支持,加强移动客户端建设,提供随时、随地、随身服务,研制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便携数据采集,提供植保站的工作效率。
  • 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现有耕地110万hm2.每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0万hm2以上,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类型复杂,作物种类多,因此有害生物种类多,为害逐年加重.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267万hm2次左右,对农作物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而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是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主要措施.系统共分为数据维护、数据上报或下载、地理信息、报表管理、资源管理、内部办公、系统维护七大功能模块。投入使用后,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信息发布的覆盖面,提高了预报准确率.下一步应争取专项资金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实现与国家系统对接并增加移动版数据上报、自动采集设备数据接入、图形化分析展示、专家咨询、远程视频会商等功能模块。
  •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植保工作作为农业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面对今后病虫害发生的新挑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建设现代植保,为服务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建设现代植保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突出重点。强化科技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应急防控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植保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病虫发生流行规律、暴发成灾机理等基础理论以及病虫分子诊断、植物疫苗、植保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研发,着力解决病虫害持续治理的前沿科技与共性技术等问题。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病虫害远程诊断、实时监测、早期预警和应急防治指挥调度的网络化管理。应大力加强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工作,推进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加强植保防灾减灾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快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修订《植物检疫条例》,为现代植保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 摘要: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是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能力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种植业管理司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加大工作力度,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落实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在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科学防控高层论坛上的讲话精神,加快现代植保建设,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2012年10月29~31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上海市召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取得的成效,研讨了下一步加快建设的目标、重点和对策,对推进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指出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经费投入;加强行业推动,促进均衡发展;加强培训交流,提高系统的应用水平,来推进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
  • 摘要:2010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发建设了小麦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启动了新一期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信息化监测预警建设项目,并于2011年1月正式启用.该系统以先期建成的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为基本框架,准确把握当前小麦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新特点和病虫发生的新趋势,以历史积累和现行采用的小麦病虫害专业报表为数据支持,以小麦病虫重发种类和区域布局为网络基点,以逻辑挖掘和分析展示为拓展渠道,以国家、省、县测报机构分级管理和互动督促为落实保障.该系统的应用推广,全面提高了小麦重大病虫害信息管理水平,加速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进程,并为后续数字化领域拓展和功能深化提供参考经验.应立足全局、着眼未来,在继续完善和充分应用系统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努力增加病虫信息的历史数据储备,逐步解决病虫数据的标准化采集难题,积极探索多学科集成的预测预报模型,深人挖掘专家远程诊断知识库,推动该系统向着内涵丰富化、操作简易化、处理自动化、判断智能化和应用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病虫综合防控、保障粮食生产。
  • 摘要:辽宁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始于2006年,凭借省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指导,辽宁省植物保护站开始着手构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始终坚持以标准化和规范化公用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化管理为支撑,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空间分析、自动化处理等技术,细化信息采集、监测信息上报与汇总分析、病虫预警信息发布3个层次,初步实现了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的标准化采集、规范化管理、自动化处理、图形化展示、网络化共享。系统于2006年投入使用,并通过逐年改进,先后装备了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现代信息处理设备,技术体系和人员队伍日臻完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 摘要:2009年农业部种植业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了以"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数字化监测预警项目.项目实施4年来,对指导全省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全国数字化监测预警应用基础上,2011年黑龙江省开始启动"黑龙江省稻瘟病乡村监测网络建设"项目,开发了田间调查仪,调查议主要负责农业病虫害监测数据采集、农田地块调查、采集数据的上传,通知与服务的终端接收等。包括采集任务、待传任务、历史任务、地图采集、短信服务、地块采集、GPS功能、系统设置、帮助说明等功能模块。建议对调查人员加强培训,加大网点密度,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完善系统。
  • 摘要:随着植保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植保领域,植保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植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浙江现代植保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浙江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主要依托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以病虫监测调查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传感器、通讯网络、地理信息和自动化处理等技术,研发应用系统,构建承载工作平台,旨在建设成为可以覆盖省、市、县三级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病虫监测数据标准化采集、网络化传输、规范化分析、图形化处理、可视化发布,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等目的,从而科学提升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下一步应统一移动端系统病虫调查表的内容和格式;统一数据库建设标准,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处理。
  • 摘要:数字化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农业有害生物(下称"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就是依托现有监测预警体系,以病虫调查监测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地理信息、全球定位、自动化处理等技术,研发应用系统,构建承载工作平台,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运转机制,实现病虫监测预警数据采集标准化、传输网络化、分析规范化、处理图形化、发布可视化、汇报制度化、管理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应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加强认识,把数字化建设工作作为今后几年测报条件建设的重点和抓手;通过开展评选,表彰先进等形式,调动大家开展病虫监测预警建设的积极性;全国上下应密切配合,加强合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能力和整体水平。
  •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工作,国务院于2006年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农业部也于2007年制定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因此,加强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开发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系统,提高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已成为病虫测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植保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多、范围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系统建设必须首先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通过设计标准数据库结构,统一基础技术平台,建立合作共赢模式,统一规划,协调推进体系内各层次平台的建设。此外,还应培养和稳定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的用户群体,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辅助决策作用。
  • 摘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病虫监测防控体系的哨岗,是植物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否准确、及时与有效,是科学指导病虫防控工作的前提,是植保工作减少产量损失、降低农药残留、减轻环境污染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先决条件.2009年,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水稻重大病虫害的适时监测为突破口,构建了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旨在全面提高重大病虫害的准确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建成覆盖全国所有稻区、贯穿病虫监控全程的病虫数据管理与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的框架设计分为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两部分,系统包括数据填报、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展示等功能。其硬件主要由支持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网络服务设备和防火墙等设备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承载系统开发的操作系统、杀毒软件、GIS软件和数据库报表软件等构成。未来,应整合资源,实现与各省级平台无缝链接,形成一个纵横交错、优势互补的网络监控体系。在调查监测、预测分析方法和上报数据内容和格式方面实行标准化,为平台不同功能的切换和实现奠定基础。
  • 摘要:上海市现有耕地300多万亩,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大麦、小麦、西甜瓜、草莓、蔬菜、鲜食玉米等,农作物品种结构复杂,复种指数高,加上适宜的生态环境,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全市病虫常年发生面积3500万亩次左右,防治面积达4000万亩次.为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加快上海市农业现代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促进上海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农委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大力开展了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的数字化的建设.经过十年的建设,实现了病虫监测数据的网络化管理,监测数据实现了半自动整理以及深层次分析,实现了数据展示和发布多元化。指出下一步应加强数据自动化采集研究、可视化远程监测相关方面的监测基础技术的研究;加强模型预测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融人人工智能模式,实现人机对话;在完善系统功能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做好数字化系统的宣传和应用推广,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促进数字化建设的发展。
  •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病虫测报中的应用进程,提升测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到位率,江西省于2011年着手开发建设江西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新构建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将集农作物病虫害及相关的信息采集、分析、预警、控制、会商决策于一体,实现监测预警防控信息的系统化采集、网络化传输、自动化分析、视频化会商、可视化发布.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公告通知、焦点新闻、各地植保、植保论坛、视频会议、行政审批等功能模块。系统基于Java企业级平台,选用了struts2,spring2.5,hibernate3.3,freemarker,jquery等开源框架。使用这些框架可以使软件开发更加高效、易于维护,而且具有更好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江西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虽然能够实现病虫发生信息自动汇总和分析,但病虫发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发生规律非常复杂,还要根据实况进行修正。
  •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防灾减灾基础性工作,建设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既是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决策水平的有效手段,又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湖南尚未建成完整的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已成为监测预警工作的一块"短板",通过调研和交流,形成了建设该系统的构想,并将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加以实施.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内容包括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图形化展示系统、考核管理系统、相关外挂系统以及系统管理维护系统。通过加强领导重视,成立专门的小组,保障资金来源,设计制定出既能和国家系统无缝对接,又能突出湖南省特色的实施方案,加强人才培养,为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是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影响看病虫害大面积防控的效果.四川省建设了数字植保体系,构建了数字植保监测预警平台,提高了四川省病虫监控水平,而且在全省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Internet网络和移动通讯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3S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多媒体及视频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前景。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数字技术应用明显滞后,早在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就利用GIS处理遥感数据来监测病虫害,我国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病虫害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昆虫雷达的应用也相对落后。应加大对数字植保技术的投入,普及、提高植保专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才能有效地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 摘要:云南植保工作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指导,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农作物病虫监测与监测结果预报可视化和数字化预警建设。在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云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病虫害的电视预报、短信预报以及网上预报等方面开展了数字化建设。建议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发布方式,促进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为有效指导农户适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病虫防控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 摘要:甘肃是我国西北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自2008年起,每年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鲜薯产量超过1100万t,在甘肃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也逐年加重,2010年、2011年发病面积分别28.6万hm2和36.6万hm2.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水平,增强综合防控能力,本省从2010年开始建设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分为监测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和处理层,测报预警信息应用服务层三个层面。目前已在全省48个马铃薯主产县建设监测点50个,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自动化,分析预报数字化,有效提高了晚疫病监测预报的时效和准确性,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应开发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建设测报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和手机短信平台,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发布全程数字化。
  •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普及和推广.在对于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有较高要求的植物保护行业中,推广和使用计算机网络同样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山东省植保站的植保系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于2008年年底启动了“山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建设第三代山东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介绍了网络服务器、网络连接设备网络拓扑等硬件系统架构。整个网络软件系统包括网站系统、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视频服务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有害生物监控系统是整个软件系统的核心,运行于数据库服务器上。软件系统采用B/S结构,采用Linux系统进行开发。植保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模式报表数据上报的时效性,提高了模式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增强了各市、县植保站之间数据交流和共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报表设计模块,对数据库进行升级,增强数据统计分析能力,以及网络视频播报功能。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不断向农业植保领域渗透,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植保工作特别是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飞跃发展带来了契机.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紧密结合新时期植保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建设植保信息网络,使用网站、媒体等方式发布病虫害信息等方式,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地应用到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病虫测报工作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下一步应开发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数字化系统,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建设。
  • 摘要:海南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使农作物种类多样,病虫发生种类繁多,终年发生、辗转为害,近年来海南瓜菜、水稻、果树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加快,对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提出新的考验.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和信息化越来越受到海南省农业相关部门的重视.建设了病虫监测预报数字化系统,病虫害远程实施监控系统,在湖南省电视台开通了“农事风向标病虫测报”栏目。下一步应建设省级病虫害监测预警专有平台,增加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完善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保障植保测报工作的延续性。加大病虫测报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思想意识,从源头上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 摘要: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农业植保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农业部提出了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目标.2012年2月,农业部办公厅明确提出各地要尽快建成省级重大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构建数字化监测网络系统.贵州省将此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在加强全省各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的同时,依托现有的全省植保监测预警网络,以监测预报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地理信息、全球定位、自动化处理等技术,构建协调统一的省、市、县一级体系架构的省级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监测预警软件系统包括病虫害测报系统、公众服务系统、与国家系统数据对接及本省数据库建设;硬件系统包括承载监测预警软件系统所需的病虫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及发布等仪器设备。初步实现监测数据采集标准化、汇报制度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分析规范化、处理图形化、发布可视化、决策智能化。此外,贵州省还建设了省级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系统架构主要由气象监测设备、无线通讯设备、析软件和Web数据浏览分发四大部分构成。下一步,应加大对病虫害测报工作的投入力度,拓展数字化监测预警病虫害种类,加强监测预警平台的数字化预警功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从而使系统能够高效运转。
  • 摘要:2009年,农业部设立了"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对我国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配合项目实施,按照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建设总体思路,项目组织开发了农作物有害生物调查项目数据处理平台.通过2010-2012年的实际应用与完善升级,在调查数据处理平台的基础上,集成近几年的项目调查研究成果,初步建成了我国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基于B/S三层设计,围绕建设目标,在开发数据填报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有害生物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对系统界面层、功能层、数据层等进行了设计。基于Red Flag HA Cluster6.0操作系统和TongWeb4.8应用服务中间件构建开发。包含了数据填报与审核、数据汇总与分析、GIS分析展示、有害生物知识库、系统管理等功能。下一步将重点进行数据的填报、审核与校对,开发更丰富的数据分析与展示功能,强化系统安全运行保障。系统的进一步建设与运行,将“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直接服务并应用到我国植保科研、教学与推广领域,将有效提高我国植保科学研究的前瞻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的准确性、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决策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大幅提高我国植保防灾减灾科学水平。
  • 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成为人们解决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在病虫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发布上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主要手段.为切实推进测报工作数字化建设,实现病虫信息传递网络化、处理自动化、发布查询可视化的目标,2006年以来,山西省植保站以病虫测报信息网络构建和预警分析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从山西省病虫发生特点和测报站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开发了"山西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和"山西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两个系统的开发应用,使山西省各级测报站病虫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明显提高,上报的病虫监测数据质量大幅提高,同时数据处理、分析和展示能力也明显增强,实现了省市县资源共享。未来,陕西省应建立统一强大的数字化监控预警平台;建立准确、科学预测模型,提高建模型预测准确率;提供专家知识库及病虫害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功能,提供病虫害专家库管理功能,提供植保专家在线实时诊断和咨询功能,提供植保专家非实时的答疑功能。
  •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是植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项植保措施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现准确的病虫害预警,对于制定病虫害防控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十年来,兵团一直强调"成也植保,败也植保"的植保工作理念,并将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放到重要地位,通过加强测报体系建设力度、规范监测技术规范、提升测报装备配备和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等手段,提升病虫测报准确率、时效性和信息覆盖的广泛性.根据兵团植保建设规划,于2006年启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项目,开发了网络版和离线版软件.鉴于当前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程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兵团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字化预警体系建设工作,充实数字化预警体系内容,加强数据库建设,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完善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奖惩管理办法,在加强和农业部工作对接的基础上,提升兵团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能力和效率。
  • 摘要:2009年,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启动了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项目.经过一年多时间紧张有序的筹备与建设,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系统已开始推广应用于各级植保机构的病虫监测预警工作中,得到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和技术人员的一致欢迎.2010年,系统开发建设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收集反馈意见,从数据输入端、综合分析端和结果输出端这3个贯穿监测预警始终的环节,继续全力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力争逐步将系统建成一个服务生产实际、重点突出实用的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目前在省级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程度、建设情况以及专业队伍的不平衡,应把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制度性工作来抓,同时督促各地充分利用植保工程项目投资,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加快当地数字化建设和推广应用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在全国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马铃薯播种面积超过1000万亩,其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近期已被农业部纳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极强且极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在全球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发生.据内蒙古自治区植保站的调查资料分析,在正常年份,马铃薯因晚疫病的侵害,可造成10%~30%的产量损失,且每隔数年的一次大流行可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建设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控预警系统,直接进行了网络化操作.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开发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晚疫病监控预警系统进行数字化指导,利用精准施药技术、合理施肥等综合防控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主产区建立综合试验示范区进行推广运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监测预警体系的监测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进行修正,找出适合全区不同主产区的预警模型,并结合全区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发内蒙古地区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
  • 摘要:为加快吉林省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成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实时预警、信息发布、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的研发,建立起高效有序的数字化监测预警运行机制,实现省级农作物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决策现代化水平,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领导及金禾天成科技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形成了《吉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与预警系统软件》建设初步设计方案.系统包括数据填报、数据查询、文件公告发布、填报任务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后台管理、与国家系统数据对接等功能模块。
  • 摘要:近五年来,河南省年均发生病虫害面积达6亿亩次以上,占全国的1/4.重大病虫的加重发生迫切要求人们尽快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科学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最大程度减少产量损失.河南省在广泛调研、认真论证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历经三年时间,完成了河南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的研发,使河南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系统包括省级植保站、市级植保站和县级植保站3个不同层次的应用,其应用涉及病虫测报、公共服务、办公自动化等内容,以实现基于公网的病虫调查数据信息的电子化采集、统计、分析、发布与授权共享,实现关键业务在全系统范围的办公自动化,可实现对公众的综合信息服务等应用的需求。应加强该系统的推广工作,加强处理与分析功能,进一步完善安全系统建设,采取科研、教育与推广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植保知识和技术远程教育、病虫害网上诊断、网络视频、专家支持决策、病虫监控信息智能化处理等,进一步开发各种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系统,以充分发挥系统基础数据的作用和扩充监测预警能力。
  • 摘要:数字植保,广义上讲就是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中,遵循科学发展观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3S"技术等,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简单化、易操作化、直观明了化,使数据处理分析科学准确,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生产实际服务.数字植保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农产品安全的保证;数字植保是应对病虫害突发、暴发、迁飞等的有效办法,是监测日益变化病虫害的有效有手段."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重点建设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远程诊断、远程监控、3S技术应用、可视化预报、使用卫星遥感系统监测病虫害等方面的内容,大力提升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工作水平.
  • 摘要:2000年以来,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河北省植保信息化经历了探索、更新与完善3个阶段,植保信息化资源得到优化,系统层次得到提升,有效地推进了植保数字化系统的发展,提高了植保信息化、数字化综合服务水平.目前河北省正在建设“河北省植物保护网络服务平台”,省级系统自上而下划分为表现层、应用层、支撑层和数据层,包括河北植保、信息发布、监测预警、综合防治、政策法规、友情链接等功能板块。针对系统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不适应农民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实用性等问题。建议建立一支过硬的、稳定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植保队伍;加强对重大病虫害、新发病虫害等新技术知识和技术软件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争取政策支持,增加财政投入;实现不同系统融合和对接,简化操作程序,提高基层植保人员对植保信息化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植保信息化系统在扩展、兼容、灵活易操作、推广更实用上的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