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与电信技术>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09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

会议文集: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109条结果
  • 摘要:分析了通信网络规划中对数据预测的特殊要求,即近细远粗原则和参考数据少、预测量大,并提出了适合规划层次的小波神经网络结合多项式的混合预测方法,其中近细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法,实现规划制定年度的月粒度的精细化预测,远粗采用季节波段结合多项式等预测方法,体现较宏观的趋势.本方法在某省话务量预测中得到验证,为通信网络的规划提供了方法论支撑.rn 网络规划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通信行业整体增长低于GDP增长率的环境下,它对于网络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质量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3年滚动规划是运营商制定第二年市场和网络规模的依据,因此如何合理较好地进行未来规划期内用户数、语音数据流量、网络忙时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与网络优化扩容和网络实时监控不同,网络规划中的预测有其自身的特点,可利用的数据点较少,而预测周期较长。一般来讲过去通过历史数据需要预测未来3-5年的数据。rn 传统的预测方法包括多项式法、增长率法、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等,前两者适用于中长期趋势预测,后两者属于智能算法更适合于短期的数据预测。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 WNN)是小波分析理论与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综合了小波分析多尺度分析和神经网络自学习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领域。rn 本文针对规划中的基本原则,即近细远粗原则,将相关的预测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适合近细远粗的一种混合预测的方法。采用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小波神经网络算法进行短期阶段预测,充分发掘现有数据的自身规律,细化短期趋势。同时,在中长期阶段,采用多项式结合季节波动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长期趋势,并且可以将未来的相关策略考虑进去。
  • 摘要:主要对当前比较常规的移动应急通信技术手段进行梳理、适用场景进行对比和网络体系架构进行分析,希望在突发事件中能对应急方式的选择或应急网络规划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rn 应急通信体系在城市运转遭到突发灾害或事故时,承担着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第一手信息的“急先锋”角色,是决策者正确指挥抢险救灾的中枢神经。不同的事件对应急手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时应急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直接决定信息传递速度和保障的及时性,因此在目前灾害多发期对发生各种灾害时所采用何种应急手段及使用场景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rn 移动应急网络的体系架构:应急网络体系架构与常规网络在涵盖专业方面其实是没有大的本质区别,只不过在应用主体、业务模式、保障要求和发展目标上存在差别,一个完整的应急保障体系应该涵盖核心网、无线接人网、传输网、动力系统及相关配套资源等,并且其各专业在目标发展方面均有侧重点,给出了具体体系架构。
  • 摘要:本文使用百林N-SAT软件对某市进行了无线网络结构评估,通过结构评估找到目前网络存在的问题为覆盖问题.使用扫频数据应用于ASPS软件进行覆盖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了评估.通过使用百林N-SAT软件进行整网网络结构评估,结果表明,在频率复用度大于12的区域,其网络结构问题并不突出。但随着数据业务流量的快速增长,市区的频率复用度必然将在12年达到12这个临界值(无双频网)。因此,现阶段优化工作的目标就是:为将来能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频点资源。只有在覆盖合理可控的情况下,才能使频率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因此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仍为做好覆盖优化。
  •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源天线的原理和组成结构,分析了有源天线相比无源天线的技术优势,讨论了有源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最后,作者对有源天线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有源天线将基站的射频部分集成到天线内部,采用多通道的射频和天线阵子配合,实现空间波束赋形,并完成射频信号的收发。每个有源单元除了作为辐射/接收单元,辐射/接收电磁信号之外,还作为电路的一部分,具有谐振、滤波、功率放大等作用。rn 当前,3G/4G移动通信系统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多天线技术,复杂的多天线系统将会给运营商的工程建设带来巨大挑战,有源天线技术顺应射频部件更贴近天线的发展趋势,使运营商有机会通过减少站点租赁、维护和能源成本来降低运营支出,同时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和部署灵活性,有望成为3G/4G网络建设的利器,因此有必要对有源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rn 有源阵列天线是集现代相控阵理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先进固态器件及光电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物,虽然具有诸多技术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但是也应该看到有源天线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体积和重量问题、成本问题、系统稳定性问题、功放效率问题。
  • 摘要:智能天线的课题从提出至今,大批研究者投入了研究并使此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越性以及时代性必然决定着其将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以及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波束图是研究智能天线的核心内容,实际应用中为了优化系统性能,经常对波束图进行幅度加窗。本文主要通过仿真对加窗后的波束图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智能天线线性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针对波束图旁瓣电平和主瓣宽度的矛盾,分别用常用的几种窗函数对波束图进行了加窗处理,对各种窗函数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阵元数对加窗后波束图性能的影响.rn 本文主要通过仿真,分析了智能天线幅度加窗情况下的波束图。研究结果表明,波束图幅度加窗后,旁瓣电平降低,而主瓣宽度增大。加哈明窗的波束图当阵元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主瓣宽度仍然在不断降低,但旁瓣电平却呈稳定趋势。
  • 摘要:移动IPv6是移动通信中一个重要的通信协议,许多网络开发厂商已经在他们的设备或操作系统中实现了此协议.移动IPv6依赖于一个称为本地代理的特殊路由,其隐藏了网络节点的变动.为此每个移动节点必须通过本地节点.这种强制性偏差产生较长的路径和更高的通信延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图论的新办法来解决移动IPv6的部署,尤其是使用图表的相关概念来量化折线路由的通信距离和确定本地代理路由的相关距离.rn 本文用图论的方法讨论了移动IPv6与本地代理迁移架构的不同,并用量化指标显示了通信距离对两者所带来的差异。在实验中使用中介核心性算法,发现其算法的度量有一定的偏差,所以使用最短路径核心性算法进行修正,以希望准确查找节点之间最大数量的最短路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深入研究这种算法,以了解是否有比本地代理迁移更好的架构。
  • 摘要:使用固定电话或移动手持电话进行语音通信时,通过扬声器播放的下行语音(即对方的声音)会被本地麦克风采集,并最终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回对方,使对方听到他的回声。特别在拨打免提电话时,回声现象尤为严重,大大影响通话质量,造成不良的用户体检。语音通信中的回声问题困扰人们已久,其解决方案一直为业界所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回声消除算法仍然不够完善,在工程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rn 本文介绍了回声消除模型,提出了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分析了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的优异性能,并通过实际仿真得以验证,详细介绍了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用作回声消除滤波器的具体方法.rn 本文提出一种回声消除新算法一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可代替传统NLMS算法应用于回声消除。相比传统NLMS算法,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所需硬件存储资源大大减少,因此可降低硬件成本。更重要的是,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运算量较传统NLMS算法大大降低,因此采用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可大幅降低处理器工作频率,从而降低功耗。另外,通过在Matlab环境下仿真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性能,充分证明了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具有极佳的回声消除性能,相比传统NLMS算法,滑动窗增强型NLMS算法收敛性好,且收敛速度快,回声消除彻底。
  • 摘要:基于Altera公司CycloneⅢEP3C 120硬件开发套件,设计实现基于802.11p及NiosⅡ软核的实时图像传输系统.根据项目需求自定制SOPC硬件架构,并在NiosⅡ软核中运行的Micro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中设计多任务,完成图像数据的接收与发送.本设计用VerilogHDL语言实现802.11p协议,并给出了NiosⅡ软核与VerilogHDL硬件模块数据交互的一种实现方案.rn IEEE 802.11p协议主要是针对车辆通信网络,特别是电子道路收费系统、车辆安全服务与车上的商业交易系统等应用设计的一种中长距离通信的空中接口标准,它能够提供高速的车到车和车到中心台的数据传输。在802.11p协议中,信道带宽为10 MHz,信息传输速率为3-27 Mbids, 工作频率为5.85-5.925 GHz。目前,对基于802.11p的车辆通信系统的研究才刚起步,演示系统就更少了。基于此,本文基于CycloneIII EP3C120硬件平台,主要研究基于802.11p协议的车辆实时通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
  • 摘要:本文首先对河北TD-SCDMA现网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TD-SCDMA的特点,然后结合河北TD-SCDMA网络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在已有TD-SCDMA覆盖区域如何结合已有的运营数据指导补盲(补点)网络规划方案,为在"十二五"期间提出市场导向建网的建设思路提供支撑依据.rn 补盲策略:2G/3G两网协调补盲;优先对2G/3G切换频繁的区域进行补盲;根据地域差异化、区域内差异化采取不同的策略。规划期内要重点对3类区域进行补点。rn (1)2G/3G切换频繁的区域。优先对2G/3G切换频繁的区域进行补盲,保证GSM的质量,有效地将用户驻留在TD-SCDMA网络中。rn (2)对于GSM数据热点连续分布但TD-SCDMA数据热点间断分布的区域,要保障有效的数据需求能够连续地承载在TD-SCDMA网络上。rn (3)对于TD-SCDMA站间距较大,GSM业务密度大的区域,减小TD-SCDMA站间距,可以提高TD-SCDMA网络承载能力,提升用户感知。rn 目前,TD-SCDMA网络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引入期,在市场和网络两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两方结合,协调发展。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用户平稳增长,但基数较小;TD-SCDMA用户占比不高;终端形态和款式逐步丰富,但业务能力、工作稳定性有待提升;因终端问题带来的指标异常比例较高等。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TD-SCDMA网络目前未能起到有效分流GSM网络业务量的目的,TD-SCDMA网络利用率低;网优和运营经验仍需进一步摸索和积累;优化3G的同时要保证2G网络的质量,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覆盖深度还存在不足;受河北省三年大变样、拆迁影响,部分站点无法完成选址工作,导致工程中选址困难。
  • 摘要:介绍了LTE自组织自优化网络(SON)关键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原理以及目前讨论的解决方案与实现方式等,并对SON的标准进展以及SON在UMTS网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SON关键技术的优势—能够提高无线网络的自组织能力,大大降低运营的人工成本,增强网络的服务能力,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rn SON(self-organizing network,自组织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自配置、自优化、自修复。通过SON机制能够提高网络整体的性能和操作效率,可以明显降低运维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运营商的竞争优势。基于LTE的SON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动邻区关系、物理小区标识自配置、移动性负载均衡、移动健壮性优化(MRO)、随机接入信道优化(RO)。rn 目前,SON已经从需求方案的讨论逐步变为现实。在标准方面,R8已经锁定了自配置功能,R9于2010年3月锁定,完成了MLB,MRO的检测,R10版本也已于2011年6月完成了讨论,包括MLB,MRO,CCO,RO、干扰控制等。在终端和系统方面,目前少有商用终端支持SON功能,各厂商大都使用自研终端进行SON功能验证,各厂商的LTE系统设备不同程度地支持SON功能,SON也作为系统设备产品的一部分。运营商方面,SON功能会减少网络性能分析的工作,节能功能会降低设备的功耗,因此,各运营商都把SON作为以后网络运维中降低OPEX的重要需求,同时也作为LTE的必测功能。另外,在一些应急通信需求场景下,或者在一些自然灾害导致通信设备部分不能工作的场景,采用SON技术的网络也能够迅速满足或者恢复通信的需求,提升无线网络自身的健壮性。
  • 摘要: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用户的不断增多,网络规模日益壮大,网络优化工作本着立足于网络服务于市场的原则,为市场经营的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通信服务,不断提升用户的感知度,最终实现网络优化工作的真正意义.本着这个原则,本文对临汾电信的CDMA网络优化进行了研究.rn 移动通信是通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CDMA作为移动通信技术之一,以其在系统容量、业务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倍受关注。通过对临汾CDMA网络进行初步分析,对网络结构不合理、网络覆盖不足、网络质量不高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逐一梳理,并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力求从多个角度充实网优工作。在网络优化过程中,以满足话务量增长需求,加强重点区域、特殊场景覆盖为重点,保证基本的服务质量,在市区、县级城区、重要风景区、重点乡镇提供EV-DO网络优势覆盖,提升3G覆盖水平;完善重点城市的城区广度、深度覆盖;完善国道、省道补盲覆盖。同时对有潜在业务需求弱覆盖区域新建基站补盲,提高现网的面覆盖比率,不断提高用户对CDMA网络的感知度,为中国电信快速发展移动用户提供网络保障。rn 网络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循环过程,整个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实施优化方案以及调整优化方案等步骤。1.数据采集.要想把网络优化好,就必须充分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主要是发现当前网络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数据的采集,它是网络优化必须首先完成的,而且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的数据采集包括以下方式:DT数据采集法,CQT数据采集法,OMC数据采集法等。2.通常在网络维护中所制定的优化方案一般是初层次的优化方案,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就必须要进行较高层次的优化,它需要周期性地、渐进地进行,不断提高网络要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循环进行网络优化的过程,最终得到好质量的网络。3.覆盖是在网络优化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覆盖不理想,将会对系统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移动通信网络应提供尽可能大的覆盖范围。要实现对覆盖范围的控制,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调整来实现。在硬件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天线角度、增益、方位角、俯仰角以及功率大小,选择最佳站址,调整载频配置,均衡话务分布,改善网络质量。在软件方面可以通过对一些小区参数如允许接入参数、小区选择参数、功率参数、切换参数的修改来获得最佳覆盖效果。
  • 摘要: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系统在空间域的扩展,使系统的性能和容量有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LTE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为了满足IMT-A标准化的要求,LTE系统需要进一步的演进,其中MIMO技术的增强是其演进工作的主要部分.当前,MIMO技术主要通过3种方式提高传输速率。主要有发射分集技术、空间复用技术、波束成型技术。本文介绍了LTE R8版本中MIMO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同时给出了目前LTE-A R10中MIMO的增强设计,包括MU-MIMO设计、参考信号设计和预编码码本设计以及下一步工作中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rn 本文介绍了MIMO的基本技术及其在LTE R8中的应用设计,同时给出了LTE-A系统中多用户MIMO的增强技术。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引入给LTE系统的设计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从预编码码本设计、导频信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对于后续的Rll版本,MIMO技术的增强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的场景,如异构网络中MIMO的增强、中高速移动状态下MIMO性能的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升、系统设计中的下行控制信令设计和CSI反馈精度的提升等。
  •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天线技术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分析了无线局域网下的多入多出系统信道容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仿真.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MIMO天线技术的WLAN的系统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两大业务。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而移动通信中70%-80%的数据业务来源于室内,因此,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载体无线局域网成为当前几大国内运营商着力发展的重点。rn 本文分析了基于802.11n的WLAN的多天线技术的系统容量及相关性,并在室内条件下对SISO和MIMO系统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表明,通过双通道MIMO天线在室内应用,利用多信道的多径效应,可以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双通道MIMO天线系统的下行吞吐量、无线覆盖信号强度、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另外,为了平衡上、下行的传输速率,需要今后加强对多系统终端多天线技术的研究。
  • 摘要:近年来,工程新站建设一直作为传统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的重要手段,而事实上,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阻力重重。主要介绍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释放室内覆盖的多余功率能力,将其用到室外需要覆盖的地方,通过较小的投资额和工程施工量,在不影响原有网络覆盖的基础上,对室分系统及街道站网络布线系统进行改造,用来满足道路覆盖的需求,以提升网络质量.rn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有规模地建设室内覆盖系统,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楼宇数量已达到可观规模,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大型商业、文化、娱乐场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投资,高效、快捷地解决网络覆盖的各种问题,已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rn 本文提出通过原有室分系统或街道站布线系统的结构改造优化,释放室内覆盖中的多余能力,将其用到室外需要的地方。例如将同一信源的原室内分布信号与室外覆盖信号替换,不影响原有室内信号覆盖,增强室外覆盖信号强度,解决主要干道的网络覆盖问题,取代了一般需要新建站点才能实现的优化效果,成功达到了快速响应、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优化覆盖新模式。鉴于该模式的创新性、实用性和价值性,可在今后的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推广。
  • 摘要:对当前大型城市高业务密集区GSM网络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GSM网络质量提升策略和优化建设思路进行了分析探讨.rn 影响网络质量的问题主要有:网络容量不足、网络干扰和网络弱覆盖。下面分别对这些网络问题进行分析,定性描述出其影响的网络指标情况。广义的网络结构包括基站的空间布局结构、频率配置结构和无线信号功率在空间的布局结构。前述网络结构问题实际上是由这3个相互关联的结构布局不合理综合造成的。4层立体组网可以从空间维度上合理布局基站,从而调整、优化信号功率在频率和空间的布局结构,进一步降低干扰,完善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GSM网络成熟的技术、规模化的发展和巨大的用户群,确立了其在语音时代的网络主导地位。目前,3G网络和WLAN网络尚未充分发挥业务分摊主导作用,LTE仍处于商用试验阶段,因此,GSM网络还将有较长的生命期。本文从当前GSM网络发展现状出发,对GSM网络质量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GSM网络质量提升的策略和优化建设思路,希望对GSM网络质量提升和优化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 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8年12月6日颁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委员会[2008]354号《关于发布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的通知》,明确了超宽带(UWB)技术的频谱规范.UWB成为国家允许的短距离通信之一,UWB通信系统—一种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系统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重点介绍UWB室内无线信道频域测量数据后处理关键技术,分析采用不同后处理技术的结果. 超宽带(albs-wide band,UWB)定义为信号带宽大于500 MHz或者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通信技术。其具有超宽带宽、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安全性高、系统复杂度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成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具有广阔的应用与市场前景。
  • 摘要:目前无线网络的优化一般都是基于小区小时级的话务统计报告,不能反映话务实时变化与波动,而这一过程可能会对网络的指标及用户的感知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小区分钟级话务统计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ARMA模型的话务模型,使用ARMA模型对小区实时话务进行拟合,话务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实现对小区短期内话务的分析及预测.rn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ARMA模型的小区分钟级话务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方法。运用同样的步骤对其他小区的话务量序列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所有小区的分钟级话务数据都可以通过一次差分转化为均值为0的平稳随机序列。此差分后的平稳序列均可用ARMA(p,q)模型进行拟合,且P和q的取值都为0-2,拟合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均在15%-20%,总体误差比较小。话务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对小区分钟话务波动的客观描述,可以应用到对小区分钟级话务的分析与预测。
  • 摘要:随着GSM网络建设的日益精细化,如何保证网络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合理取定无线网络的设备利用率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GSM网络资源配置和设备利用率的取定方法,为运营商的网络精细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rn 笔者认为,整网资源配置及无线利用率的研究应该从无线话务量的两个关键特征(波动性和不均衡性)进行分析,全网话务量的波动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单用户话务量的波动和开机用户数量的波动;全网话务量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话务分布时间不均衡和话务分布的地域不均衡。由于移动网络话务量的随机性,在网络容量配置中应当留出余量,用以对抗话务波动,目的在于在特征参量和话务统计数据之间建立定量联系,进而获得对容量配置余量和设备利用率的估算方法。
  • 摘要:通过对网络关键指标无线接通率、TCH掉话率和语音质量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这些指标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点,最后给出了提升网络质量的建议.rn 本文选取了能够反映网络质量的重点指标,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这些指标的主要因素,进而得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后,针对这些关键因素,提出了改善网络质量的措施。简言之,影响GSM无线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如下几点。rn 1.干扰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网络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rn 2.数据业务对网络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需加快数据业务向其他网络的分流。rn 3.在覆盖优化、频率优化的同时,结构优化也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 摘要: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和特性.结合电信运营商的特点,给出了业务支撑网向云计算演进的路线.阐述了在演进过程中,业务支撑网面临的云边界、安全策略迁移和云计算安全风险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从业务支撑网络的规划设计、虚拟化和安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业务支撑网在向云计算演进的3个阶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方法。rn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新技术带来的生活新体验。移动运营商业务支撑网的规模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高速扩容,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以及业务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云计算作为一种新技术变革和新作服务模式,以其可观的经济收益和便捷的服务理念赢得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一方面,业务支撑网作为运营商内部的核心生产网,根据业务安全等级高低,有严格的网络安全域边界划分,且各安全域间互访须经过严格的策略控制,云计算的引入将对业务支撑网网络安全提出挑战;另一方面,在业务支撑网的部署中引入云计算的理念,将规模化降低成本,大幅提升业务支撑的敏捷性,是未来业务支撑网发展的趋势。
  • 摘要:云计算是多项计算机科学概念发展和混合演进出的一项新兴技术,其应用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性、资源共享度、消耗和成本水平等均有大幅度的改进和提升.电话及网络客服是信息化时代主要的服务交互手段,可谓方兴未艾.这些客服系统是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运用云计算技术对它们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正可谓"适得其所".rn 云计算技术在资源开销优化方面的应用,已创造出了性价比提高20倍的世界纪录,在国内也已达到了5倍的提升。电话及网络客服是资源密集型的系统,云计算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以应用虚拟化方式为例,以5年期测算,运行成本将有80%的降低,维护成本将有50%的降低,建设成本将有20%的降低,总体应用成本将降低4成。
  • 摘要:提出了一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帧定时同步的低复杂度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方案,通过对接收信号低通滤波并下采样之后进行主同步序列(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的检测和半帧定时,之后提取接收辅同步序列(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进行解调之后的相关检测,得到帧定时位置和小区标识,最后通过跟踪维持下行链路的同步.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在不影响帧定时性能的情况下,有效降低FPGA的资源占用,并将PSS检测的处理时延降低至传统算法的1/64.
  • 摘要: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频率资源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稀缺资源.美国明确提出未来5年需要增加300 MHz的频率用于移动通信.本文在分析美国频率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美国频率需求测算的方法和流程,分析了其中关键模型和核心参数的意义和设置原理,计算了美国未来5年的频率需求量和其经济价值.最后研究了这种频率需求测算方法的扩展性以及应用于我国频率需求测算中还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rn 宽带是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宽带战略成为众多国家提高信息化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作为宽带接入重要组成的宽带无线通信成为承载各类业务的重要手段,而无线电频谱是宽带无线通信的核心资源。全球各国纷纷出台宽带无线频谱资源的规划及管理政策。2009年美国提出了国家宽带计划,专门针对频谱资源提出未来10年内新增500 MHz的频谱用于宽带接入,其中300 MHz在5年内提供给移动通信使用;日本和韩国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政策,深人推进U-JaPan和U-Korea战略。对于未来频率需求的预测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 摘要:通过对辽宁辽阳市无线电管理发展现状及频谱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其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擅自占用频率现象严重、无线电干扰严重;目前业余无线电业务存在问题有管理混乱、鱼龙混杂;非法设台,乱收费用;缺乏无线电区域协调等。rn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如下:找出一些频率资源有偿使用的实施方法,既能保证资源价值实现,维护资源所有者(国家)的利益,是一种收费机制;同时又能避免管理部门在资源配置上的主观性,杜绝“寻租”行为,因而又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以下几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可行的:拍卖;通过租赁的方式转让频率资源使用权;招标。rn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保护、空中电磁环境的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每一位无线电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使无线电频谱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支持无线电管理工作,依法使用无线电设备,自觉监督和抵制无线电违法行为,为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电磁环境而共同努力。
  • 摘要:随着2008年电信业重组、2009年3G牌照的发放,中国通信行业终止了固定、移动分业经营的历史,开创了全业务运营的局面.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中国移动移动语音业务竞争更加激烈,业务捆绑将成为最常见的竞争手段,固网业务、互联网业务成为了市场竞争的重要元素,如何推进融合和做精业务成为了中国移动在全业务竞争中所必然面对的问题,山西移动积极探索出了"四位一体"运营模式,并在"三网融合"、固移融合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rn 全业务运营是推动电信走向融合的重要引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内运营商重组推动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面对全业务运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运营商由于资源、能力、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转型模式也会不同。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无论是新电信、新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rn 全业务运营将引领国内运营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从盈利能力看,重组后的中国移动依然是国内最强的电信运营商,如果中国移动能够成功实现转型,全业务运营将为中国移动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机遇。rn 山西移动在加强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三网融合”业务,推进了本地尤其是农村地区三网融合的进程,将无线通信与有线通紧密结合,努力打造山西通信行业全业务运营模式。结合自身特点,早思考,早动手,早见效,在固网建设、业务营销以及固定+移动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固网运营中推出了集建设、营销、维护、服务为一体的“四位一体”运营模式,在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推进了全业务运营的实质化运作。山西移动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积极探索,努力尝试,继续保持了本地通信行业的市场优势,成为了通信行业的领跑者。
  • 摘要:国内煤气公司使用的主流煤气卡属于非CPU的逻辑IC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3大通信公司的SIM卡远程写卡系统使用的手机卡属于CPU的通信智能卡,无论在数据写入技术还是在数据安全加密方式上,两者都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应用开发的角度,将现有的通信企业远程写卡技术与燃气卡充值相结合,突破技术瓶颈,使用SIM卡远程写卡器不仅可以实现SIM卡用户写卡、补卡操作,环可以讲行燃气卡的充值,在不添加任何硬件的基础上实现燃气卡的充值写入.rn 此技术通过较小的投入和改造使SIM卡远程写卡器支持燃气卡的写卡充值,实现了一种利用CPU卡数据写人系统完成非GPU卡数据写入的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通信公司资源,响应了国家低碳节约的号召,充分利用了远程写卡的业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燃气卡用户的写卡充值操作。该模式在全国具备快速推广的基础,并且可以考虑在今后电卡、公交卡等行业拓展推广。
  • 摘要:回顾了我国Ka频段卫星通信的发展情况,简要介绍了宽带卫星通信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技术,着重分析了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的安全威胁,并针对我国Ka频段雨衰情况进行了描述,研究了如何将我国的雨衰分布信息应用到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之中,最后概述了抗雨衰的几种常用方法.rn 由于Ka频段频率较高,故此频段的电磁波在通过恶劣气象环境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降雨对Ka频段电波传播影响最为严重,会全面影响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各地的降雨衰减情况对我国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rn 目前抗雨衰技术主要有分集技术、功率控制技术、自适应编码调制等。分集技术和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对于雨衰的补偿十分有限,功率控制技术通过调整发射功率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补偿信号传输的衰减,对雨衰的补偿最为直接有效。
  • 摘要:在频谱共用条件下,研究了TD-LTE对脉冲压缩雷达的干扰评估指标及仿真分析方法,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干扰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TD-LTE系统与雷达的频谱共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结合本文提出的仿真分析方法和干扰评估指标进行入研究,以便于为TD-LTE系统的频率规划和网络架构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rn 雷达作为重要的无线电装备具有占用频段宽、发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的频谱使用特点,在国防建设中担负着预警探测、导弹制导和目标识别等重要军事任务,是电磁频谱管控和保护的重要对象。在频率规划中,TD-LTE与雷达存在着一定的用频需求冲突,同频工作时的相互影响难以准确量化,因而对于两者的频率共用研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就TD-LTE对同频段脉冲压缩雷达干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信号级的脉冲压缩雷达模型,并提出有效合理的评估指标,以正确衡量和分析TD-LTE对雷达的干扰效果。
  • 摘要:提出了可以把相位差信息转换为强度信号的简易天线(LSMC天线),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性能.这一性能使得LSMC天线同时对电磁波的极化方向和相位差两个成分敏感,其输出值随着电磁波不平衡作用的增强而增加.在测量波达方向的应用中,使用LSMC天线可以减少阵列天线的数量,并且通过增大天线单元间距可以减弱阵列天线的互耦,而不影响测量波达方向的准确性. 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一种对电磁波不平衡作用敏感的简易接收天线,即LSMC (loop sensitive to mufti-constituentsof electromagnetic wave)天线。它能把接收到的相位差信息转化成强度信号,这使得LSMC天线对电磁波的极化方向和相位差同时敏感。笔者研究了电磁波极化方向和相位差对其输出信号的影响,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增大LSMC天线间距来有效地降低互耦,并且可以用较少数量的LSMC天线单元实现DOA检测,这将有利于提高阵列天线对波达方向测量的准确性,同时简化设备。
  • 摘要:通过分析短波段频谱特征,指出现有的计算该段频谱占用度方法的局限性,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门限电平的短波段频谱占用度测量方法.文中对该方法的计算原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借助实际测试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rn 频谱占用度测量是无线电监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频段占用度和信道占用度的测量,将有利于了解频谱利用状况,为频率分配、指配提供依据,并可作为及时发现不明信号和非法信号的有力工具。尤其在当今各种无线电设备大量使用,频谱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该项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rn 目前,在用的无线电设备工作频率大多分布在2-3 GHz,因此日常无线电监测主要集中在这一频段。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于2007年下发文件,要求对4个超短波频段进行重点监测,按要求填写监测报告,实行月报制度,并就占用度计算方法进行明确。针对于短波频段(HF),由于其特有的传播特性及信道的不稳定性,致使该频段频谱环境复杂,占用度测量较为困难.本文旨在寻求针对短波频段的频谱占用度测量方法,提升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并就测量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 摘要:频谱是物联网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频谱支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联网的成败.本文在分析物联网频谱支撑能力面临挑战的基础上,采用与4G及WLAN频谱需求预测比较研究的思路,探讨物联网频谱需求的框架;同时,分析了物联网传感层的频谱需求及存在的干扰问题,得出物联网频谱支撑能力的结论.rn 在物联网存在与发展的诸多资源要素中,无线电频谱是当之无愧的基础性资源。当前,由于可用频谱资源的稀缺以及无线电环境的日益复杂与恶化,无论是物联网的传输层还是传感层,都面临频谱支撑能力的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开展物联网频谱资源需求及规划的研究,以便寻求解决物联网频谱支撑能力的途径。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谐波及互调的产生机制,然后引用文献示例了互调产物的影响因素,接着介绍了互调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常见器件的指标要求,最后分析了常见移动通信系统中互调干扰的影响情况并给出了天馈系统中无源互调干扰的排查定位方法.rn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话务量的激增使得控制网内干扰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密切关注的重要议题,而互调干扰就是同频干扰之外的一种重要网内干扰。这就要求网络规划和优化人员熟悉互调的产生机制及可能影响,在频率规划时不仅考虑常规的同频复用因子,而且会分析多载波或多系统共存情况下可能产生的互调干扰。此外,便携式互调测试仪也可以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定位互调干扰时发挥一定作用。
  • 摘要:根据2010年度在全疆范围内开展的边境地区电磁频谱测试工作,分析并验证了监测中发现的虚假信号的各种辐射源,通过分析、探讨,避免了虚假信号对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虚假信号的抑制办法。rn 电磁屏蔽是利用屏蔽材料阻隔或衰减被屏蔽区域与外界的电磁能量传播,从而消除虚假信号。其目的是采用屏蔽体包围电磁辐射源,抑制电磁辐射源对周围空间存在的接收器的影响,或采用屏蔽体包围接收器以避免辐射源对其影响。屏蔽的效果与屏蔽体表面和内部感生的电荷、电流与极化现象密切相关。rn 改进设备或系统内部结构设计或布置。改进设备或系统内部结构设计或布置的方法是从辐射源的源头采取措施,抑制虚假信号的产生,包括印制电路板设计、各部件的电磁兼容设计、相互连接线的布置等。其中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最为重要。rn 无论是日常监测、电磁频谱测试工作,都要注意识别信号的真伪,同时测试接收的数据要完整,对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要有一定的捕获概率和连续性。一是为了保证测试期间采集到的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具有可用性,真实地反映测试地点的电磁频谱状况;二是通过对信号特征的乡、析和真伪性的识别,大大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监测技术水平;三是测试人员在对信号分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监测设备的作用,更加熟练地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 摘要:基于多普勒频移方程及与角度变化率的变换关系,利用一个机载L形三单元接收阵列,就能通过实时测量目标的辐射频率值来直接测算得到固定目标的方位角和辐射信号的波长,且探测过程亦不要求载机平台必须保持匀速运动.模拟计算验证了波长解析公式的正确性,测量误差分析表明在测频误差的均方根值100 Hz为时,在整个方向角的变化范围内,波长的测量误差至少能小于1 mm,所给出的高精度的测算方法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整个机载无源定位系统的探测性能.
  • 摘要:无线电频谱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通过收集和分析无线电频谱数据,掌握无线电频谱的使用情况,是无线电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无线电频谱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ITU对短波频谱数据自动采集的要求已提上议事日程。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频谱占用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能有效提升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的频谱管理能力。rn 本文根据ITU对短波频谱数据自动采集的最新要求,提出利用监测接收机ESMB的频谱扫描选件Digi-Scan和相关软件来实现的方法.通过对3个短波业务频段(广播、航空移动、水上移动)的实测数据分析,在兼顾测量效率和结果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不同业务频段的回扫时间和中频滤波器设置推荐值,为提高短波频谱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 摘要:首先介绍了WLAN室外智能型AP的关键技术和原理,分析了智能型AP相对传统AP在覆盖、容量、干扰等方面的性能差异,并对WLAN网络在场景分类、组网建议以及建网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对WLAN建设和部署WLAN无线网络有所参考和帮助.rn 电信运营商与此同时也关注着WLAN技术的发展,并逐渐推动无线局域网成为一种可运营的宽带接入业务,利用其补充固网无法覆盖的区域,分担3G无线网络日益增长的流量负荷。然而,由于传统局域网设备主要部署在以室内为主的特定区域,且存在菠盖范围小、穿透性差及抗干扰能力弱等不足,无法适应多种复杂环境、尤其对室外环境无法形成有效覆盖和容量提升。因此,如何利用WLAN增加室外环境下的覆盖范围和容量、提高WLAN基站(access ponit,接入点)的穿透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室外基站资源和配套设施,降低部署规模和投资成本,成为当前运营商迫切考虑和尚待解决的问题。rn WLAN智能型AP由于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在覆盖能力上有明显提升,从这点来说智能型AP可以提高WLAN的室外广覆盖能力,并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室外覆盖室内这类WLAN室内建设解决方案的应用范围;容量能力和抗干扰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WLAN智能型AP可以进一步拓展无线宽带接入领域的应用空间。但是由于室外无线环境的复杂多变,WLAN智能型AP性能的提升程度视应用环境而定,需要进一步的外场测试验证和深入研究。
  • 摘要:在列车提速后,手机用户进行通信时,由于受到高速移动过程中的快衰落、多普勒效应、列车材质对无线信号衰减以及无主力覆盖小区的影响,往往容易发生切换混乱、无法接通、掉话等现象,导致用户感知度下降。面对日益增多的客源和用户对感知度的需求,解决高铁覆盖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rn 本文将重点研究高铁沿线的专网覆盖建设。首先分析了高铁对无线网络质量的影响,然后对高铁专网的无线、电源的建设方案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对某地专网建设前后的网络质量进行了对比.高铁沿线可以采用公网覆盖和专网覆盖两种方式。网覆盖利用高速场景沿线原有的基站站址及基站设备,本不新增设备,同时满足高速移动线路和周边区域的网络覆盖需求。除了公网覆盖与专网覆盖以外,还可以实现混合组网方案,即在部分网络质量较好的路段采用公网覆盖,在切换频繁、网络质量较差的路段采用专网覆盖。高铁的专网覆盖可采用数字光纤直放站(GRRU)、分布式基站两种方式来实现。
  • 摘要:为了提高基于信号与泄露加噪声比的预编码算法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每天线信干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and-noise ratio,SINR)的注水功率分配算法,考虑任何单个用户本身的多接收天线之间可实现充分协作,该SINR仅考虑来自其他用户干扰而忽略当前用户其他天线干扰.在存在大尺度衰落和接收天线相关性的信道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功率分配方案能提高平均功率分配的最大化信泄噪比预编码算法的和速率和误比特率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Max-SLNR预编码算法的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利用用户每根天线的SINR进行注水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证明,在存在阴影衰落和用户自身天线间相关的情况下,提高了Max-SLNR的和速率和误比特率性能。
  • 摘要:本文从认知无线电入手,引入了认知检测电平和认知工作电平的概念,基于2300~2400 MHz频段雷达系统与ID-LTE系统并存的情形,给出了计算方法,并结合典型工作雷达参数和TD-LTE系统的特性,通过链路预算分析了其认知检测电平和认知工作电平的大小,为此频段的频谱探测提供了依据.rn 认知无线电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在不影响投权频段正常通信的基础上,具有认知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按照某种“机会方式”接入授权的频段内,并动态地利用频谱。其核心是无线电通信设备具有发现“频谱空穴”的能力,即频谱感知。rn 2300-2400 MHz频段是WRC-07确定的IMT工作频率之一。目前,我国此频段有部分雷达使用,雷达系统发射功率较大。如果考虑在此频段引入认知无线电技术,TD-LTE系统作为非授权用户能够充分利用该授权用户频段,大大提高了此频段的利用率。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技术之一。从认知无线电的工作流程来看,最先进行的工作是对认知设备所处区域无线环境的感知,即空闲频谱检测。对频谱环境的感知是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在对环境感知和检测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对空闲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实际应用中,TD-LTE认知无线电系统应具有以下探测功能。首先,应可以执行信道可用度检查,寻找可用的信道。其次,应可以执行在线监测。即监侧正在工作的信道以检查同信道的雷达尚未转移至或开始在认知系统信道上开始工作。第三,如果一个通过信道可用度检查或在线监测方式被标记为包含雷达信号的信道,在一定时间(如30 min)内不得被认知设备使用,以保护扫描雷达。
  • 摘要:LTE是未来无线网络演进和发展的方向,作为LTE网络建设的配套,底层传输承载网的建设也是目前业内所关注的重点,本文着眼于LTE无线网络,针对LTE网络中新引入的S1Flex接口和X2接口,分析了其传输承载的具体需求,并结合相关的传输承载技术,提出了不同的组网方案模型.rn LTE的网络演进对于分组承载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扁平化、X2接口的引入、S1接口的多样性均提出了不同的承载需求。传统3G无线网络由于对IP化需求程度并不是非常迫切,因此底层传输承载网络仅仅提供二层传输能力即可,即通过基于MAC地址的转发就可以满足上层3G网络业务基站无线业务回传的需要。在NodeB到RNC之间,通过某种特定的承载技术,配置一条二层交换通道,实现基站业务的回传,如果采用MSTP技术,直接通过VC交换,采用刚性管道方式,如果采用基于MPLS-TP的PTN技术,则可以通过基于标签交换方式,半动态地建立弹性管道。 MSTP,PTN,IP/MPLS是目前主流的3种基站回传网络组网技术,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3种承载技术在业务承载、保护恢复、OAM、网管等诸多技术点上的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对这3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与其他两种承载技术相比,MSTP技术实现内核是完全基于TDM交换,无法满足LTE网络环境下基站IP化以及基站大带宽接人的要求,因此,在LTE网络中,基于分组交换核心的PINV和IP/MPLS是未来LTE传输承载网组网中可能采用的备选技术。
  • 摘要:在确定的边缘覆盖要求下,分别对CDMA与LTE系统进行链路预算,获得上行覆盖性能.通过对覆盖性能和基站间距的综合分析,说明LTE系统在高频,与CDMA同站部署时所面临的覆盖问题,提出了未来在CDMA站址基础上进行LTE网络部署的建议.rn 本文计算和比较了CDMA和LTE的覆盖性能,并指出在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尽管L1E高频(2.6GHz)部署时覆盖距离远小于800MH:的CDMA系统,但考虑实际组网部署时,基站间距可以缩小CDMA和LTE系统覆盖差异,因此在LTE部署时,只要利用站址间距缩小差异,并通过采用高增益天线、多天线传输、干扰协调算法、设备及系统集成性能优化(如降低设备噪声、RRU一体化等)等方法提高增益,增加覆盖距离,完全可以实现在CDMA现网站址基础上部署LTE系统。
  •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3G网络的大规模应用,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MIMO多天线技术是LTE提升系统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实现LTE室内MIMO的覆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各种室内MIMO解决方案,对适用性较广的一路馈线实现室内MIMO的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rn MIMO多天线技术是LTE提升系统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2G/3G应用的室内分布系统大多为传统方式,不支持MIMO系统.LTE引入后,在现有分布系统基础上采用何种方式的室内分布系统,是一个尚待解决或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各种室内MIMO的实现方案,对比各种方案的特点后,详细论述了应用前景较广的一路馈线实现MIMO的技术方案的实现方式和可行性评估。目前基本解决了实现此方案的关键技术点,通过仿真和初步测试,确定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后期将继续方案的验证工作。
  • 摘要:如何合理地进行TD-LTE无线网络规划是一项新课题.本文对TD-LTE无线网络规划方法进行探讨,首先根据TD-LTE网络定位给出网络指标要求,其次对某密集城区进行传播模型校正,并与2 GHz频段传播模型进行比较以说明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的必要性,再次基于校正后的传播模型理论分析论证TD-LTE无线网络链路预算与覆盖特性,最后对该密集城区规划网络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网络规划结果满足TD-LTE无线网络设计指标要求.
  • 摘要: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暴力恐怖事件、安全事故的频发,应急通信越来越受到各界、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应急通信的特点是:时间性;地点;容量需求;所需的网络.分析了其特点及系统要求,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随着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的高效、快速、便捷,很快使人们认识到无线电通信的优越性,人们利用公众通信、卫星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等多种无线通信方式,在不断解决着通信问题的困扰,这使得无线通信方式在应急通信中逐步占据了主导位置。应急通信的目标即是利用各种管理和技术手段尽快恢复通信,保证用户正常使用通信业务,实现应急指挥中心/联动平台与现场之间的通信畅通;及时向用户发布、调整或解除预警信息;保证国家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互;疏通灾害地区通信网话务,防止网络拥塞,保证用户正常使用。rn 针对应急通信的特点,组建的应急通信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小型化.这里的小型化并不是针对常规状态下的应急通信系统。常规情况下,系统是大区制的、广泛覆盖的,基站设备复杂,功能完善,可以满足公安、交警以及政府其他职能机关的工作要求。在特殊情况下,诸如地震、洪水、雪灾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受损,这时的应急通信设备需要具有小型化的特点,以便迅速运输、快速布设、节约能源,甚至对设备的移动已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2)快速布设.不管是基于公网的应急通信系统,还是专用应急通信系统,都应该具有能够快速布设的特点。在可预测的事件诸如大型集会、重要节假日景点活动等面前,通信量激增,基于公网的应急通信设备应该能够按需迅速布设到指定区域;在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留给国家和政府的反应时间会更短,这时应急通信系统的布设周期会显得更加关键。rn (3)节能型.由于某些应急场合电力供应不健全,完全依靠电池供电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应急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节省电源,满足系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从基站设备到移动终端均应该严格满足节能要求。鉴于通信对电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应急指挥车上应适当增加小型的发电油机、太阳能蓄电设备及备用电池等设备,尤其是要加强小型卫星电话储备的向下延伸力度。应急通信体系在城市运转遭到突发灾害或事故时,承担着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第一手信息的“急先锋”角色,是决策者正确指挥抢险救灾的中枢神经。rn (4)移动性.要求电信基础结构是由可携带的、可重新部署的或完全机动的设施组成。覆盖范围以一个县城为基本覆盖范围。rn 因此,应急通信只有在突发灾害来临时,真正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抢险救灾信息,而不是紧急情况时的哑巴和瞎子,才能把好城市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关,才能切实发挥应急通信的作用,及时进行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
  • 摘要:LTE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建设初期,无线覆盖区域有限,为了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允许终端在3G网络和LTE网络间漫游和切换,同时为用户提供基于SGs接口的短消息业务,对3G核心网和EPC设备以及网间互通有相应要求.随着LTE技术日渐成熟,LTE网络部署前需统筹考虑与现网的互操作.本文研究了LTE和3G互操作对核心网的要求,为LTE的部署作好现网改造准备.rn LTE和3G网络长期共存,为了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允许LTE终端在两网间漫游和切换,同时,为LTE用户提供基于SGs接口短消息业务。LTE终端在两网间漫游和切换涉及用户鉴权、承载建立、用户IP地址和网间互通等,对现网3G分组域和EPC有相应要求。为LTE用户提供基于SGs接口短消息业务,需3G电路域短信中心与HSS/I-HLR互通,当用户附着在LTE网络时,通过3G电路域MSC与MME间的SGs接口接收和发送短消息,当用户附着在3G网络时,MSC需与HSS/HLR间互通,涉及用户鉴权和网间互通等,对现网3G电路域和EPC有相应要求。
  • 摘要:针对我国典型居室环境建立了非视距超宽带信道大尺度衰落模型,在进行大尺度衰落模型研究时,根据不同需求采用不同分析方案,对比分析了在后处理时采用不同暗室数据对模型的影响.UWB无线电信号的诸多特性决定,现在被广泛应用的常规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和信道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UWB无线电信号。因此需要对不同环境下UWB信号的传播特性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环境下的UWB无线信道评测模型。rn 本文主要研究居室场景下的大尺度衰落信道模型。在测量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频域测量。矢量网络分析仪选用Agilent公司PNA-X系列高性能矢量网络分析仪N5242A,设置参数,分析网络分析仪输出S21,参数建立信道模型。采用全向天线,天线校准报告显示在2.3-12 GHz特性良好,满足测量需要。对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去天线响应,以保证天线响应对信道模型没有影响。
  • 摘要:在多用户多天线的SDMA-OFDM系统中提议了一种放大器非线性失真消除方案,该方案在接收天线端,通过迭代算法消除每个用户的失真项,从而实现非线性消除.仿真结果表明,经过2次迭代后,系统性能显著提高.SDMA和OFDM技术的结合,使其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中备受青睐,但是放大器会对OFDM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本文给出了一种SDMA-OFDM系统接收端的非线性消除算法,该方案通过迭代算法来达到降低非线性失真的目的,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摘要: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提出了认知无线电的概念.动态频谱接入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这需要对无线电管理机构当前所采用的静态频谱分配策略作出适应性调整.本文提出了在认知无线电下,无线电管理机构作为区域内的数据库中心,为动态频谱接入系统提供频谱感知、分析和决策的信息,并能够解决在授权用户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阴影效应的问题;确定频谱二次分配中非授权用户对授权用户造成的可接受干扰门限值,同时以市场机制来分配频谱,为认知无线电下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 摘要:使用Monte Carlo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密度条件下的UWB设备对一种航空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影响情况,并研究了为保护其不受UWB设备干扰,该系统与UWB设备之间的保护距离,以供有关无线电管理工作参考.为保护航空无线电通信系统不受UWB设备的干扰,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选定该系统与UWB设备之间保护距离的问题。超宽带(ultra-wide band,UVVB)技术是现今被广泛研究和推向应用的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它主要采用较宽的信号带宽、较低的信号功率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虽然单个UVVB设备的发射功率相对较低,但是随着UWB设备数量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热点地区的UWB设备对现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无线电通信系统而言,分析UWB设备是否对其造成有害干扰、研究建立重点通信系统台站的保护距离等问题需要未雨绸缪,预先进行研究。考虑到航空无线电通信系统用于向飞机提供准确、可靠的方位、距离和位置信息,是航空器的“眼睛”。
  • 摘要:串扰是印制电路板信号完整性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采用了基于PEEC&BEM算法的高性能电磁仿真软件PCB Mod,从电磁场的角度分析了PCB上两平行线在不同的频率、并行长度、相隔距离、参考高度情况下的串扰问题.根据仿真结果,总结了微带线的并行长度、相隔距离、离参考层的高度等参数对串扰的影响.rn 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提出了抑制串扰的PCB设计方法.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对比可知:在低频段时,随着信号的增加,串扰强度也线性地增加,在高频段时,串扰强度随频率变化呈周期性变化;随着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增大,串扰会减小,但是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3D)时,串扰强度减少不明显;并行长度的增加也会增大两线间的串扰;当微带线的参考层高度变化时,要保持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为50欧,那么就必须保持微带线宽度和高度之比为1.82,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不相应地增加两线间的距离,串扰会随着参考层的高度增大而加强。因此,在PCB布线设计时,为减小传输线的串扰,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于高速数字电路板来说,尽量选择时钟上升沿和下降沿更慢的器件,目的是为了降低信号的频率。(2)线间距应尽量遵循3W原则。(3)并行线的长度不宜过长。(4)对于复杂电路,应该采用多层布线设计,这样可以降低传输线与参考层之间的距离。
  • 摘要:无线电频谱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正愈来愈受到高度重视.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稀缺的国家战略资源,管好用好无线电频谱资源,对于国家意味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军队意味着战斗力.因此,世界各国都设有权威机构来加强无线电频谱资源监管,笔者依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来论述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监管,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完善无线电频谱资源监管的规则框架;进一步理顺无线电频谱资源监管体制;建立合理高效的频谱资源配置战略;进一步提高频占费的收取额度等。rn 无线电频谱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从《物权法》第41条规定:“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取得所有权”,第45条规定:“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50条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可以看出: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专有的财产。国家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行使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监管权。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对无线电频谱资源这一国家专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时候,使其保值、增值、不流失,产生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法律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监管者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完成好法律赋予的新任务,是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 摘要:Watson-Watt(瓦特森-瓦特,也称沃特森-瓦特)测向体制是一种典型的小基础测向体制,具有测向速度快、抗同道干扰能力强、测向灵敏度高等优点。Watson-Watt测向机的天线孔径可以远小于被测波波长,这一固有的技术特点促使了监测天线的小型化,使其在测向天线空间受限的场合(如机动监测)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介绍了国内外新式的数字式Watson-Watt测向机,探讨快速傅里叶变换在其中的应用,给出了一种数字式三通道Watson-Watt宽带测向机的实现思路.rn Watson-Watt测向体制要求天线阵采用小孔径,所以测向天线尺寸较小,尤其适合于机动和便携测向。将FFT处理应用在Watson-Watt测向机中,可以大大提高其监测性能,实现宽带监测功能。数字式Watson-Watt测向体制具有对跳频信号、时短信号等低截获概率信号的监测能力,非常适合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无线电监测,尤其是在现代短波机动监测中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 摘要:研究了认知正交频分复用网络的功率分配策略.为了降低认知用户对授权用户功率泄漏的影响,在认知用户频带内靠近授权用户的一侧设置若干保护间隔,建立了在授权用户干扰受限条件下最大化认证用户信道容量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求解凸优化问题得到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设有一个保护子载波的次优方案,认知用户信道吞吐量比较接近最优方案,并且降低了最优方案的运算复杂度,是一种容易实现、折中的功率分配方案.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公认核心技术,利用多用户分集的特点,对子信道、比特以及功率进行有效的分配,可以极大地提高蜂窝系统的性能,同时也被认为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系统理想的备选技术之一。利用OFDM技术,CU能够灵活地填补LU留下的频谱空白,另外,其接收端的快速Fourier变换模块也可同时用于频谱感知。rn 本文分析了基于OFDM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中最优化功率分配策略,并提出在CU频带内置零部分子载波(形成保护间隔)的次优化功率分配方案,以减少CU对LU的干扰,最大化CU信道吞吐量。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最优化方案的运算复杂度,在CU频带内设置一个子载波置零进行保护间隔的次优方案是一种折中方案。
  • 摘要:研究固定无线电监测站监测的覆盖能力,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法进行研究.在VHF/UHF无线电监测网建设项目中选择固定监测站站址时,首先要考虑无线电监测的覆盖问题。固定监测站的监测覆盖范围是决定VHF/UHF无线电监测网建设规模的关键因素。可以认为,估算监测范围是一个估算无线电发射覆盖半径的逆过程。预测无线电固定监测站的监测范围,需要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进行计算。
  • 摘要:使用偶极子天线作为单一发射源,利用实验和仿真的方法分析IEC62209-2标准中给出的几种多天线同时发射设备SAR值替代评估方法在1.8~2 GHz频率范围的适用性.对拥有多个发射器并具备同时发射功能的无线通信终端而言,在评估其电磁辐射SAR值时存在很多困难。rn 目前的SAR测试系统使用的电场探头校准有效范围一般很窄,同时这些电场探头一般具有直流电压输出,所以探头不能在不同的频率下识别信号。另外对于不同频段的SAR测试,如果这些频段的频率范围相差较大,也无法使用一种人体组织模拟液对电介质参数进行约束。这样,尽管可以通过使用测试模式或者多台基站模拟器等方式使无线通信终端处于满足SAR评估要求的同时发射工作状态下,因为受到侧量系统的限制,使用相同的探头和人体组织模拟液不能有效地评估同时发射时的SAR值。为解决这种困难,目前的测试标准中由简到繁给出了4种替代的评估方法,但却缺乏各种方法的具体适用条件。本文将通过实验和仿真的方法分析在1.8-2 GHz下各方法的有效性。
  • 摘要:对于无线网络优化平台的建设背景和建设与应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无线优化平台数据的采集模式和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另外如何落实优化的管理流程以及如何处理优化平台和专业优化工具的关系是网络优化平台建设单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平台的发展一定要能够快速地实现专项优化的经验和分析规则,确保优化经验的快速IT化和全网推广.如何推动优化工作的规范化也是网络优化平台的一项主要责任.rn 网优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涉及到很多技术和管理问题,后文就其中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rn 1.数据采集接口的“归一化”和“个性化”选择.无线网络优化平台具备网络管理系统和专业优化工具的双重特征,它既承担了网络管理系统中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的功能,同时又具备直接提供优化分析的能力。因此,网优平台的数据质量是关键环节。因此,网优平台完全从OMC-R的私有接口采集设备商的原始数据可能会更有利于提升数据质量,提高优化效果。为此,对于网优平台的采集接口方式规划,是采用通用接口还是采用私有接口方式应给予全面的评估和分析。rn 2.如何支撑优化工作流程.无线优化涉及的技术环节较多,包括覆盖优化、干扰优化、3G与2G的联动优化等。另外,优化管理也更加复杂,如何把发现问题、分析和定位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间题之后的效果评估等环节串接起来,形成闭环的管理体系和流水线作业,这也是无线网络优化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关于网优平台支撑优化流程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将所有的优化工作步骤和管理流程均纳入网优平台;另一种是网优平台仅实现优化工作步骤的管理,管理流程则由专门的系统实现。网优平台建设单位在进行平台的规划时可以考虑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选择。rn 3.如何处理通用平台与专业工具的关系.研究如何与专业优化工具的深层次集成、如何提供专业工具的快速接入、如何与生产流程管理引擎的集成、如何提供优化人员的个性化定制等问题都是很有意义的。
  • 摘要:论述在中国联通现用GSM和WCDMA 2G/3G混合组网的模式下,如何对核心网CS域进行IP化改造.通过对核心网信令、语音IP化演进原理、WCDMA R4核心网软交换的三个接口(MC、NC、NB)的IP承载协议栈的内容、信令组网和话务组网的原则、实际IP化操作中的具体步骤及IP化的优势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结论—从3G的发展来看,NGN架构的全IP化是未来通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rn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享受娱乐生活。3G移动通信使之成为可能,丰富多彩的分组数据业务底得广大客户的青睐。业界领先的WCDMA技术,一方面使得无线接口增加HSDPA功能,数据传输单板下载速率提高到14.4 Mbids或更高;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对现网升级改造实现核心网的全IP化,为最终发展为IMS技术分组域取代电路域的视频通话业务,核心网CS域和PS域进一步融合奠定基础。
  •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可行的移动网络方案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运营商的需求,对新型网络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自组织网络(SON)正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基于无物理反馈接口的自组网网络架构的MLB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增加考虑目标eNB的负载情况,来进一步降低高负载场景下的系统切换掉话率.仿真结果表明,高负载场景下,该算法不影响系统吞吐量,系统切换掉话率明显降低,但时延略有提高.rn 自组织技术已经在LTE网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毫无疑问,其先进性也将会在LTE-A系统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加大对自组织技术相关算法及网络架构的研究不仅对推动技术标准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更对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最大化运营效益有着重要作用。随着4G的推进,先进的无线资源优化与管理方案必将成为新一代的关注焦点。
  • 摘要:简要介绍了PS下行功率控制的实现原理及部分关键技术,并结合现网PS下行功率控制开启前后的评估情况,阐述由于引入PS下行功率控制后带来的降低整网干扰、提升网络质量等好处.rn PS下行功率控制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业务时,BSC根据Um接口链路质量调整BTS针对每个TBF包的发射功率,使得BTS在PDCH信道上不需要发射最大功率就能达到较好的链路质量,稳定地保证每个用户高编码方式。BTS降低了发射功率,不仅可以降低BTS功耗,还可以降低整网干扰,提升网络质量。按照某公司GPRS下行功率控制对网络质量影响的试点计划及评估方案,从以下角度对PS下行功率控制算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网络性能评估。评估维度:评估PS下行功率控制对语音业务KPI及语音质量的影响、数据业务性能的影响、网络底噪的影响,从话统分析、DT,CQT评估3方面进行。rn 对比功率控制开启前后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PS下行功率控制开启后,降低了全网功耗,网络系统内干扰减小,提高了无线链路的CIR,语音业务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数据业务质量维持不变。
  • 摘要:链路预算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链路预算通过对链路中的增益、余量与损耗进行核算,计算空中链路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从而结合传播模型确定小区半径及单站覆盖面积.本文结合LTE FDD系统的特点对其链路预算参数进行分析,并着重研究了LTE FDD系统的链路预算方法,并根据链路预算介绍确定小区半径和单站覆盖面积的方法.本文给出的方法可用于LTE FDD网络规划和设计.rn LTE网络的覆盖估算主要包括需求分析、链路预算、单站覆盖面积三个部分。其中,需求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目标业务速率、业务质量及通信概率要求;链路预算部分则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结合不同的参数和场景计算出无线信号在空中传播时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maximumallowed path loss,MAPL),并根据相应的传播模型估算出小区的覆盖半径;单站覆盖面积的计算是基于链路预算所得出的小区覆盖半径,估算出每个eNode B的覆盖面积,从而得到规划区域内所需要的eNode B数量。rn 链路预算是通信系统用来评估网络覆盖的主要手段。链路预算通过对搜集到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设备参数、系统参数及各种余量进行处理,得到满足系统性能要求时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利用链路预算得出的最大路径损耗和相应的传播模型可以计算出特定区域下的覆盖半径,从而初步估算出网络规模。
  • 摘要:从WLAN网络规划的思路入手,对EV-DO高流量扇区与WLAN热点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场景中低流量AP的调配方案,对WLAN网络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梳理.相对于有线宽带接入网络,WLAN具有安装使用灵活、支持一定覆盖范围内低速移动的优点;相对于移动通信网络,具有建设成本低、数据业务承载容量大的优点,因此WLAN主要用于满足热点区域的宽带数据接入需求,尤其是校园、交通枢纽、咖啡馆等室内热点场所。rn 本文结合WLAN网络规划中的实践经验,以cdma2000这一3G标准为例进行说明,分别分析了EV-DO高流量扇区及WLAN网络数据流量的分布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不同类型WLAN热点部署的解决方案,并针对不同场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低流量AP调配方案以及潜在的WLAN业务需求点。rn WLAN网络规划以EV-DO高流量扇区分布为出发点,对高流量扇区的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区域进行定位,有针对性地布放AP,承载高速数据业务,分流EV-DO网络压力。同时,对吸收流量少、利用率低的AP进行调配,针对学校及楼宇等不同WLAN的应用场景配合不同的调配方案,最终提出有效的WLAN规划方法,对EV-DO高数据流量进行分流的同时,保证了WLAN网络的利用率。
  • 摘要:介绍了HSPA+双载波的关键技术和原理,分析了HSPA+双载波的新特性对网络性能的提升,并对网络和终端应用的要求、组网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对建设和部署双载波网络有所参考和帮助.rn HSPA/HSPA+网络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绝大部分的网络资源为数据业务所消耗,其中下行方向网络业务量需求更高,更容易成为系统的瓶颈。HSPA+双载波技术有效地利用了带宽资源,极大地提升了下行数据业务速率,进一步提升了空口容量,拓展了HSPA在无线宽带接入领域的应用空间,而且网络硬件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改造,很大程度地延伸了HSPA/HSPA+网络的生命力,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基础上,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是HSPA网络升级演进的技术选择之一。rn HSPA+双载波技术与无线环境的依赖性相对较小,具有用户感受一致性好的优点,而HSPA+64QAM,HSPA+MIMO技术的启用依赖于无线环境,因此可以考虑未来向HSPA+技术演进时,将64QAM技术定位在无线环境稳定良好的室内环境中使用,将DC-HSDPA技术定位在无线环境复杂多样的室外环境中使用,从而形成室内外整体网络升级的综合演进策略。当然,在后续的研究中,仍然需要对HSPA+双载波技术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验证,研究部署实际应用场景和组网方案等,深入研究中国联通WCDMA网络向HSPA+的整体演进策略。
  •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用时代的来临,TD-LTE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候选技术标准之一,越来越得到了业界的关注.然而,面对正式商用组网后的实际网络需求,仍有很多的技术瓶颈和问题需要被深入研究.从TD-LTE标准对网络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TD-LTE商用组网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技术储备,从频段使用、组网方案、干扰协调、天线选择、语音解决方案等方面分析了未来实际组网中的热点问题。
  • 摘要:家庭基站网络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它不但能增强目前蜂窝通信网络的覆盖,而且通过小区分裂实现更高的空间复用率从而极大地提高系统容量.然而,要实现它带来的好处,没有干扰管理技术是不可能的.无线信令是实现分布式干扰管理技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设计这种无线信令非常具有挑战性.本文分析了这些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名为编码的单频信令解决方案.提出的编码单频信令具有很多优秀性质,如对系统没有专用资源要求(即没有系统开销),没有远近效应,没有信号间相互干扰(没有多用户干扰)、低峰均功率比(远覆盖).另外,提出的单频信令提供了一种高质量信道估计的途径.用一个实际例子讲解了编码单频信令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仿真评估了提出的编码单频信令性能.
  • 摘要:国家无线电管理局颁布《关于发布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的通知》,UWB技术在中国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商用技术.国外对UWB信道的传播特性和模型研究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国内对UWB信道的研究基本借鉴国外数据,权威无线专家公认研究UWB信道典型环境的传播特性和模型势在必行.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51号首享科技大厦12层的实验室测试区为室内超宽带信道研究场景,分析信道的模型参数。rn 超宽带系统传输信号的带宽极宽,系统具有很高的多径分辨率,多径数目相对较少,不再满足中心极限定理的假设,小尺度衰落分布也不再满足传统的瑞利分布条件这些特性决定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常规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和信道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UWB,因此需要对不同环境下的UWB的传播特性进行测试,建立不同环境下的UWB无线信道模型,并对其进行评测。
  • 摘要:由于UWB技术的通信频段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系统,因此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使用频段上归纳出来的无线信道传播模型及其参数必然与UWB系统的信道传播模型有所不同。其次,对于UWB系统来说,在室内环境下天线高度对无线信号的衰落影响极大,现有的室内无线信道传播模型研究并未覆盖不同天线高度对传播信道进行相关研究。本文重点研究超宽带信道测试收发天线的高度差对大尺度传播模型的影响,并在不同频段内对其进行分析.rn 本文以视距情况的会议室环境为例研究天线高度差对超宽带信道大尺度传播模型的影响。数据分析得到UWB技术的不同通信频段的拟合大尺度传播模型及参数,以及在室内环境下天线高度对无线信号的衰落影响列表,为UWB信道大尺度传播模型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集成度、性能优越、高效环保的有源天线的发展应用正逐渐提上日程.本文从分析目前基站天线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角度出发,提出了有源天线的概念,并对有源天线未来应用方式、目前有源天线的产品发展和标准化以及未来发展应用思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rn 根据天线阵子与放大器、数字信号处理等器件的连接关系,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有源天线的概念可以通过以下3个阶段的发展模式来阐述,主要包括物理叠加有源天线、模拟有源天线、数字有源天线。rn 目前有源天线的标准化进程刚刚起步,处于研究与初步规划阶段。目前来看,有源天线的行业标准基本还是空白。有源天线相比传统天线有很大的不同,在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为了保证稳定的网络覆盖性能以及兼容现有的制式要求,有源天线的产品规划、技术指标、测试方法等方面尚待通过标准化来推动发展。rn 根据目前有源天线的概念提出及产品规划来看,限制于目前的器件实现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真正意义上的有源天线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结合目前的多制式应用并存情况和技术发展规律,立足于运营商的业务需求,提出如下有源天线产品发展规划思路。rn (1)开发多制式天线.多制式天线可通过天线的宽带化来实现,即天线的工作频率可覆盖多种制式,此时不同制式可共用一副宽带天线实现辐射覆盖功能。多制式天线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是多阵列布局,即采用独立的高、低频阵列,通过合理的布放设计、合路和隔离处理,实现不同制式覆盖。无论哪一种实现方式,都要考虑未来独立调节电下倾角和独立网优的需求和趋势。rn (2)开发宽带射频器件设计实现基站主设备器件的宽带化和小型化,将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小型化后,与宽频天线单元连接为新的单元,实现多通道小功率辐射,为MIMO应用奠定基础。rn (3)开发真正意义上的有源天线(AAS).在宽带多制式天线单元和宽带、小型射频器件的基础上,开发基于芯片级软件无线电设计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全兼容融合RAN、端到端的IP网络设计和管理等先进技术,实现数字化MIMO、数字波束赋形、光纤回传、SON自适应规划等真正意义上的AAS.
  •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呈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仅2009年某省的数据业务流量就增长了3.2倍,数据业务对网络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且数据业务信道PDCH使用占比越来越大,数据业务对网络底噪的抬升越来越明显。随着数据业务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何降低数据业务对网络的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rn 本文针对数据业务对网络的干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PS功控来降低数据业务对网络的干扰,并从测试评估的角度阐述了PS功控在降低数据业务对网络的干扰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了降低数据业务对网络的干扰的办法.rn 通过对PS域上、下行功控的研究,可以发现通过PS功控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业务对网络的干扰,明显提高了语音业务质量,改善了城区底噪水平,而对数据业务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
  • 摘要:随着电信运营商新业务的不断推出,资费的不断下降,用户的话务量呈现逐年40%的递增趋势,因此用户的详单也呈现同样的增长趋势;同时用户对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话单查询的及时性(目前中国移动的要求为用户通话10 min后,话单可以从前台查询到),查询的响应时间的快速性(目前中国移动的要求为从发出查询请求,到前台展现用户话单不超过15 s)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因此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存储海量详单和如何快速地从海量详单中检索出相关信息就成为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rn 本文从存储、检索话单效率出发,提出了一种分状态的详单文件存储检索策略和实现方法.采用该方法后,可以使海量详单的存储、检索效率提高10倍以上,并且节约了大量的存储设备.本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详单存储和检索的特点将详单存储分解为纯粹静态详单文件、标准静态详单文件、动态详单文件3种状态详单文件,针对不同的详单文件采用不同的存储检索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单一存储方式的固有缺陷和弱点,提高了存储和检索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系统性能。
  • 摘要:机载移动通信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补充,能够使运营商及民航公司在飞机上为用户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在信息化越来越迅速的今天,作为拥有越来越大的客户群体的民航,用户对其在飞机上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有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机载移动通信技术将是运营商及民航公司在飞机上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现有的机载移动通信技术,对机载移动通信的应用进行了研究.rn 空中移动网络完全基于数据传输的标准,既可以提供以个人电脑为终端的Internet上网服务,也可以实现以个人移动电话为终端的语音服务。在不干扰飞行安全的前提下,用户在飞机上可以像在地面一样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进行语音电话或者访问无线网络。本文针对机载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产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对机载移动通信的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机载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拥有广阔的商业市场,能够为通信运营商创造可观的价值,随着机载移动通信的安全问题一步一步地被解决,其市场潜力可观。
  • 摘要:首先简要阐述了OFDM的机理以及OFDM在通信传输中的优势,然后提出一种用于载波间干扰抵消的匹配迭代算法.与传统的算法比较,该算法复杂度低,误码率更低.rn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如今的通信传输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已经从最初单一的有线通信逐渐演变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共存。从通信技术的实质来看,基本上都是传输介质和信道在变化,突破性的进展并不多。近年来,随着DSP芯片技术的发展,傅里叶变换/反傅里叶变换(IFFT)、高速Modem采用的64I128/256QAM技术、栅格编码技术、软判决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插入保护时段、减少均衡计算量等成熟技术的逐步引入,OFDM高速传输技术因其具有良好的网络结构可扩展性、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灵活的调制方式和抗多径干扰能力引起了广泛关注。rn 本文提出的算法相对频偏为0.3-0.4,在有较大载波间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译码器反馈回来的软信息有效消除单纯匹配接收以及其他频域抽头均衡方式所不能消除的干扰分量,同时还获得了频域扩展带来的分集效果,其性能得到极大改善。相比频域整体均衡避免了大规模矩阵求逆的复杂运算,以较小的运算复杂度获得更优的误码率性能,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摘要:为提高对IPTV网络传输性能的监测,介绍了目前IPTV网络整体架构,重点分析了接入网的研究现状;对目前IPTV接入网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ADSL接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一种ADSL接入网传输性能测试的设计方案;对该方案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给出方案的实际验证结果.目前该方案已应用于手持式IPTV网络测试仪中,效果良好.rn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授权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目前IPTV可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接入,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个性化宽带接入需求。rn 宽带接入技术作为IPTV业务最后一公里的技术,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IPTV业务的用户体验质量(Q光纤到家庭(fTTH)是用户接入网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但鉴于成本等因素考虑,采用铜线环路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依然是现阶段IPTV宽带接入技术的所普遍采用的方案。因此本文对ADSL接入网传输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对FFT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对FFT的实际应用作了分析,对于得到的频谱幅值在实际工程的实现中所要面临的数据处理进行了论证.本文还介绍了一套软件无线电平台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基于此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虚拟FFT频谱仪,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还可以很方便地把射频信号下变频到基带信号,同时进行A/D采样,因此只需在计算机中对相应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进行参数设置,对数据流进行相应的处理.rn 频谱仪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响应,可以完成诸如频谱分析、失真测量、调制信号谱分析、信号衰减测量、电子组件增益测量等,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扫频本振的频率(频率随锯齿发生器的输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扫描),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与本振混频后,依次落入分辨率带宽滤波器通带内,进一步放大、检波后即可输出。本文采用软件无线电的方法,利用一种软件无线电平台,用现代化软件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从而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显示。
  •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功率(短距离)电台种类、使用频率、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的研究,提出并分析了微功率电台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rn 通过调研,微功率(短距离)电台用户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能严格遵守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相关微功率(短距离)电台使用技术和频率规定,但也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方方面面问题。现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对策进行报告和分析,以促进对微功率(短距离)电台使用用户存在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力求寻找出能够缓解上述间题现象的对策,杜绝不合格非法微功率(短距离)电台、干扰现象和产品未纳入型号核准的再次发生,还碧蓝天空一个清净电磁环境,使我国微功率(短距离)电台无线通信技术业务协调健康发展。rn 对策如下:1.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强化微功率电台管理意识,共同创造微功率电台使用和相关有代表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的应用条件和环境。应通过会议、组织参观介绍微功率(短距离)电台使用频率、生产、销售等情况;探究无线电管理部门如何开展对微功率(短距离)电台生产、销售、使用、型号核准等政策制订和管理的意见和有效方法,目的使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更好地为这些电台的生产企业和电台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保护和服务支持。同时要求设台用户依法使用微功率电台管理,自觉监督和抵制无线电干扰和违法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电磁环境。rn 2.严格遵守文件规定.微功率无线电设备(电台)是指符合信部无[2005]423号《关于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的通知》规定中14项技术要求的无线电设备,包括通用微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通用无线遥控设备、无线数据传送设备、公众对讲机、车辆测距雷达等。技术要求为每类设备都规定了使用频率范围、发射功率限值、频率容限、占用带宽等指标,一些指标还对信道间隔、调制方式、杂散辐射发射等指标作出详细规定,为今后微功率(短距离)电台研制、生产、销售、使用、型号核准等政策制订了标准和依据。
  • 摘要:本文探讨了多网络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分析了相应的系统间干扰问题,提出了根据应用区别对待干扰的设计理念.多网络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因系统间的分布特性及相互影响,导致天线布放、室内布线、信源设置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基于多种网络特点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思路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同时,对于多系统间的干扰抑制,本文也提出了根据其应用特点区别对待的设计思路,具有较高的工程可实施性。rn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的日益增多,建筑物内的各种信号覆盖不足日益成为尚待解决的问题。移动通信系统的室内覆盖无疑先行一步。但是随着泛在网、物联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大带宽有线传输接入室内,多网络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需求也应运而生。需要进行室内覆盖的无线系统类型多样,有需要解决移动通信室内覆盖需求的2G,3G系统、提供热点大速率数据传输需求的WLAN系统、室内无线接人的视频广播CMMB系统以及未来的4G技术、室内无线控制、感应系统等。本文探讨了多网合一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分析了相应的系统间干扰问题,提出了根据应用而区别对待干扰的设计理念。
  • 摘要:无线资源管理指对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资源的规划和调度,包括了无线资源调度、干扰协调、接纳控制和上行功率控制等.本文对比研究了3G和B3G/4G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策略,指出了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核心技术,然后从动态资源调度、呼叫接纳控制等方面详细分析3G与B3G/4G系统关于无线资源管理方案的不同考虑,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rn 如果没有良好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即使再好的无线传输技术也无法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B3G等演进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思想从2/3G系统继承而来,又具备技术上的改进与创新。希望本文的技术研讨能够给予研究与技术人员以启迪。
  • 摘要:TD-SCDMA网络处于逐步完善覆盖的时期,在城区使用TD-SCDMA终端基本可以达到连续通话的效果,使用数据业务时,占用TD-SCDMA网络可以达到比2G网络高几倍的无线传输速率,但是,目前TD-SCDMA网络利用率偏低,而2G网络的利用率持续攀升.本文对TD-SCDMA连续覆盖、非连续覆盖两种场景,提出在保障用户使用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无线参数优化达到TD-SCDMA分流2G业务量的效果.rn TD网络处于逐步完善覆盖的建设过程中,在TD无线信号连续覆盖的场景下,应使用户尽量驻留在TD网络,而且只有用户稳定驻留在TD网络上,使用数据业务时才可能达到3G网络特有的使用效果。从TD分流2G业务量策略的现网实施效果来看,互操作无线参数调整后,TD网络的业务量有明显上升,语音与数据业务的TD占网时长明显上升,而影响用户使用感知最大的掉话率指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恶化,充分说明TD网络有能力有效分流2G业务量。
  • 摘要:由于传统加密方式存在公密复杂度过高、私密需要安全传输保证等缺点,提出一种利用无线信道特征进行数据压缩和加密联合处理的方法.本方法除了利用压缩感知的处理过程,更利用了信道本身的结构.从信道本身提取密钥,用这种时变的安全密钥对压缩感知参数进行配置,使其符合无线通信的特点,属于一种带约束的联合数据压缩和加密过程.rn 传统的网络安全机制主要依赖于密码学,如果沿用传统的数据加密做法,有两种加密方式:公钥和私钥。虽然公钥是建立在公认的数学难题的基础上,但是其加密方式固定,具有被攻破的危险,而且加密、解密比较复杂,无线通信终端通常比较小,不适合进行大规模运算,因此不适合在无线通信中应用。rn 私钥加密牵涉到密钥的传输,无线信道的开放和非安全性使得密钥的传输不安全。因此提出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加密的思路。在密钥生成时充分利用无线信道在收发端互易的原理,同时在两端独立地生成一致的密钥,将信道状态与信源编码和数据加密结合起来进行联合优化,从而避免密钥的传输,必将大大提高系统性能。rn 基于压缩感知的数据压缩采样数据一般要大于稀疏度的4倍,压缩后的数据量越大,接收端恢复效果越好,抗多径衰落能力越好。所以可以根据信道状态判决信道质量的好坏,然后用信道状态信息自适应控制压缩的长度。而且,信道状态产生的密钥又可以保障移动通信的安全,因此这种方法属于数据采集、压缩以及加密的联合处理方法。这种联合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彻底的融合,不需要进行多步处理,实现简单,对于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的设计复杂度、成本和功耗都是相当有利的。
  • 摘要:一般来说,移动通信网络的管理系统包括综合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通用功能、与无线接人网相关的信息模型、与电路域核心网相关的信息模型和与分组网相关的信息模型。其中,通用功能定义的接口涉及6类管理功能集,分别是公共管理功能集、安全管理功能集、配置管理功能集、性能管理功能集、故障管理功能集和计费管理功能集。rn HSPA+的关键技术包括高阶调制、MIMO、CPC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增强L2、Dual Cell、增强Cell_FACH等,不同新技术的引入对网络性能有不同的影响,也给网络管理带来新的需求.本文从HSPA+各项关键技术入手,详细分析了引入HSPA+网络对WCDMA网络管理系统的影响,包括管理对象属性、增加测量项等.通过对HSPA+综合网管的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其管理空间大、跨网元实体等复杂的网络服务质量分析、网络运行指标分析等网络数据分析挖掘功能特长;同时完善北向接口功能,对MR等新接口进行标准化,实现网络新业务特色功能的综合分析管理。同时,HSPA+扁平化架构演进方式的提出,便于该网络后向兼容LTE或B3G网络,但是对现有网络架构彻底改变,兼容现有网络难度高,不利于保护现有投资。通过对HSPA+扁平化演进的跟踪和研究,有利于该网络管理体系架构模型和信息模型的构建,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 摘要:研究了二次雷达电磁环境防护要求、电磁环境测试系统灵敏度要求、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这几项二次雷达电磁环境测试方法中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测试建议.rn 二次雷达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制员从二次雷达获取飞机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向等参数,从而实现对航路的交通管制。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490余条航路,空中流量的增加使二次雷达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无线电业务的迅速发展,各频段无线电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得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保障二次雷达的正常运行,避免电磁干扰对二次雷达的影响,需要对二次雷达建站处的电磁环境进行测试。rn 在二次雷达的电磁环境测试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二次雷达的电磁环境防护要求,也就是得出二次雷达系统允许干扰信号最大功率值;测试系统的灵敏度是否符合测试要求;测试结果是否符合电磁环境防护要求。二次雷达电磁环境侧试是保障二次雷达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rn 随着二次雷达在民航空管中的推广运用,更多的省市区域会出现二次雷达站。作为无线电监测部门,进行严谨准确的二次雷达电磁环境测试,无论是提供建站依据,还是在遇到干扰时提供干扰协调的依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无线电频谱资源是国有的、稀缺的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国家对无线电频谱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本文试从与国际无线电管理接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国防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无线电频谱资源等五个方面论述我国无线电集中统一管理的必要性.rn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种新型无线电业务的不断涌现,无线电台(站)数量急剧增加,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越来越紧张,无线电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无线电管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国内新一轮无线电管理体制调整后,全国统一领导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不复存在,导致社会各界对无线电管理的认知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有些部门和行业提出为部门和行业分配专用频率,由部门和行业各自管理的要求,这是个别部门和行业只考虑本系统自身眼前利益的狭隘的看法,是缺乏对无线电频谱资源认识的具体表现。无线电频谱资源是国有的、稀缺的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它既具有一般资源的共同特性,又具有特殊性。无线电波的传播是按其固有的物理特性进行的,不受行政区域和部门限制,使用和管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产生邻频干扰、谐波干扰、互调干扰导致无线电台站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政治、经济损失。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特性及其传播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应当对其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功率调频电台数量的增加对我国民用航空影响很大,无线电干扰航空问题逐渐增多.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几项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频段等信息,便于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民用航空无线导航技术并且如何迅速排除二次雷达的干扰.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民用航空的几种主要工作方法、工作频段、天线设置和场强保护的指标要求。按照国家对机场的要求大体分为:仪表着陆系统、中波无方向性信标、甚高频全向信标、测距台。rn 根据以上介绍的民航基础,加上多年同民航进行干扰查处工作,发现民用航空最容易受到的外界干扰有以下几个重点频率:进近频点主频、塔台备频、国际救援频点和2次雷达等。在查找处理超短波干扰方面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雷达干扰处理经验很少。例如:某空军机场干扰有线电视接收下行信号,当雷达转向下行接收信号源时,该城市有线电视出现有规律性的行扭模糊不清,通过协调空军提高雷达扫描倾角,解决了该问题。
  • 摘要:主要介绍了几种主流无线充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等,接着分析了该项技术给频谱管理和设备认证带来的挑战性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该类设备监管难题的一些可行性建议.rn 在不断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过程中,我国在引导、规范无线充电设备的问题上应按照积极创新、科学谨慎的原则进行。首先是积极参加无线充电联盟的相关工作。全程参与无线充电各项基本标准的制定过程,并争取在其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其次是完善现有EMC标准定义。在充分了解现有各种无线充电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将该类设备划分到适当的产品类型中,比如划分到工、科、医设备或信息技术设备甚至还可考虑单独设立类别等。另外.针对无线充电技术的特殊性,联合多个部门及厂商研发出有针对性的辐射限值、测试方法和测试环境等。最后,根据最新技术水平、现有政策落实情况和市场发展成熟程度等,再结合无线充电设备特点,适时进行该类设备的专用频段划分工作。rn 作为前车之鉴,我国的移动通信干扰器产品因为前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造成市场泛滥,给空中电波秩序造成较大危害,之后虽经各地相关部门屡次治理,但直到目前还难以根治。为避免出现该情况,我国的无线电监管部门必须提前介入对无线充电设备的引导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摘要:为了评估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网的监测能力,本文探讨了一种数学赋值方法.该方法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特点入手,对涉及评估监测能力的硬件设备层、软件应用层、人为评价层的相应指标进行分类,然后将诸层的各类指标进行数学赋值,进而进行相关分析.数学赋值方法解决了监测能力评估的指标量化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rn 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网(对VHF(30300 MHz)和UHF(300-3000 MHz)频段进行无线电信号监测的网络)监侧能力的评估,是对监测网中单一站点监测和组网监测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的评价和测算。而对监测网监测能力的评价和测算,必须明确监测能力及其评估包含的指标、指标的类型,并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数学赋值的论证,从而通过数值验证的方式完成评估。因此,对监测能力的数学赋值方法的优劣将关系到监测能力的评估是否可行和准确。本文将通过短波无线电监测网监测能力所包含的内容,论述基于监测能力的评估。
  • 摘要: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在门禁、零售、物流、自动计费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论述的UHF RFID协议测试平台,按照软件无线电的思想,采用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的通用硬件实现针对ISO/IEC 18000-6和EPCglobal C1G2的通信协议测试。rn 本文所述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UHF RFID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能够满足ISO及EPCglobal相关协议一致性标准的测试需求.系统结构清晰,测试项目全面,测量准确,速度快,能够满足RFID制造商生产线级和国家认证级的RFID测试.
  • 摘要:本文针对一种在不改变原有通信系统载波分配的前提下,对原始系统载波保护间隔内插入Chirp载波进行通信的新型多路复用系统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不同的Chirp载波参数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对原始系统误码率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系统误码率性能方程并且给出了对原始系统影响最小、系统性能最优的Chirp载波参数选择方案.并以WCDMA系统载波分配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参数配置下该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误码率性能,可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城市内地铁、隧道等各种覆盖场景下的通信需求均急剧增加,迫切需要提供面向分组业务的LTE高速数据服务.目前LTE外场规模测试即将在南方多个城市启动,2.6 GHz下LTE系统的具体场景覆盖技术研究尚属一片空白.本文选取一个测试城市进行了上述频点的实际测试,依托丰富的测试数据提出了城市内低速隧道场景下LTE系统的设计关键点.根据2.6 GHz电磁波在隧道内损耗的测试数据,计算损耗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并结合LTE系统的链路预算要求,计算LTE天线最大覆盖距离。rn 隧道内电磁传播特性与开阔空间相比具有特殊性,进行隧道LTE系统设计,需根据隧道内电磁传播特点制定方案。依据实际测试结果计算,采用2.6 GHz LTE系统,在半径为8m的半圆形公路隧道中,天线最大覆盖距离为887 m.极化方式选择传播性能较佳的水平极化。天线安装位置对系统有显著影响,应根据现场测试确定最优或次优安装位置。
  • 摘要:OFDM技术已被很多通信标准所采用,例如IEEE802.11a,IEEE 802.11g,IEEE 802.11n,IEEE 802.164等。与超外差接收机相比,零中频接收机因其价格低、功耗低的优势已成为无线终端发展的趋势。但零中频结构又会带来DC偏置、IQ不平衡和相位噪声等问题,导致其性能不如超外差接收机。为了解决IQ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在接收端对IQ不平衡进行估计以及补偿来提高其性能。rn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估计的LS算法对存在IQ不平衡的OFDM系统进行补偿的技术,该方法可以有效对抗信道噪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较参考文献,提出的频域估计的LS算法能将信噪比有效地提高N/LCP倍,其中Ⅳ表示子载波的数目,LCP表示循环前缀的长度.而且LS改进算法在中低信噪比下,只需要2个OFDM训练符号即可达到不存在IQ不平衡且信道信息已知情况下的理想误比特率性能.而达到这种性能时,而LS算法则需要至少20个OFDM训练符号.
  • 摘要:作为互联网的基础支持,当今的路由系统在可扩展性上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平面标识域内路由协议,通过在自治系统内的所有路由器间交换链路状态通告,创建基于路由器标识符的路由表,提高域内路由的可扩展性.评估结果显示,相比传统域内路由协议,新协议减少了平均69.8%的域内路由条目,同时,在NS-2仿真中仅增加了1.8%的控制开销.rn 平面标识域内路由协议设计:本文所提出的路由协议仅生成了能够到达域内节点的基于路由器标识符的路由表,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相比传统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其主要优势在于:可以为每个路由器自动生成互不相同的RouterID,并且在不需要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情况下,仅通过Router ID和接口MAC地址就可以生成以Router ID为目的地址的路由条目。
  • 摘要:节点位置是WSN的重要信息之一,对WSN节点位置信息的获取与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WSN中自定位的基本方法,阐述了各个算法的实现原理,分析了各个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设计模式和改进思路.rn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通常由布置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组成,其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处理网络覆盖区域内监测对象的信息。WSN应用已经覆盖了军事国防、环境监测、城市交通、抢先救灾、远程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随着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WSN将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rn 本文对现有定位算法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设计模式,寻求不同应用场合下实现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理论支撑。不论传感器网络自定位算法的类型如何变化,其基本的定位原理是不变的,而且不同原理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不同的约束条件就会形成不同的定位效果,这种对应关系就形成了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设计模式。
  • 摘要:针对多天线系统提出了一种任意极化特性下的天线相关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在多径信道的基础上,将天线特性和电磁波传播特性分离成两个独立的因素进行分析,可方便地根据天线的极化偏转对天线特性进行任意调整,同时该方法允许任意改变天线间距,从而实现了任意间距下任意极化形式的相关性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给出了一些不常见的极化阵列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摘要:随着蜂窝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有限的频率范围使得网络中频率分配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在移动通信中频率分配问题变得很重要,得到一种最优的频率分配方法就更为重要.根据蜂窝系统中小区话务量和干扰关系的不对称性,设计了依据小区重要级别进行频率自动分配算法.由于算法设计的特殊性,节省了大量计算冲突的时间.通过几个经典例子的验证,表明该算法在满足最小频率需求的情况下比传统遗传算法实现简单且运算速度更快.
  • 摘要:TD-LTE系统采用OFDM、MIMO等大量先进技术,因此其系统组网规划与现有的网络存在较大不同.本文针对TD-LTE系统的特点,对影响TD-LTE组网干扰控制的关键技术如资源调度和频率复用等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对TD-LTE组网规划干扰的影响方面和程度,在目前TD-LTE组网最核心的干扰控制技术没有实现标准化的情况下,具有重大的意义.rn 本文对TD-LTE组网干扰控制有影响的关键技术—资源调度和频率复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资源调度中不同的调度方案会影响组网干扰的均值和方差。采用合适的频率复用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干扰均值和方差,是解决组网干扰最好的手段。在目前TD-LTE组网最核心的干扰控制技术没有实现标准化的情况下,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 摘要: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和数字广播系统有可能同时工作在645~862 MHz.本文基于ITU-R M.1830建议书中给出的DVB-T干扰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保护标准,参考我国现行的数字广播站的典型参数,分析了数字广播系统对机载雷达系统和地面雷达系统的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传播模型、天线模型等,仿真了在不同频带隔离下的干扰保护距离,并给出相应结论.rn 当数字电视系统干扰机载雷达系统时,虽然其发射功率较小,但由于极化方式相同,所以在视距内均存在干扰。当数字电视系统干扰地面雷达系统时,由于路径损耗较大,“RLS2(类型2)”型的地面雷达站影响最大,但是,无论是单站还是集总干扰影响,对3种地面雷达影响均较小,保护距离在100km以内。另外,从工程角度考虑,也可以通过增加天线隔离度、外接滤波器等方法减少系统间干扰。
  • 摘要:在城区测向时,受多径传播等因素影响测向品质不高,测向系统会给出误差很大的示向度,需要技术人员靠经验来甄别,或者在没有测向系统时如何获取示向度.信号场强大小的变化和距离有一定的关系且场强大小变化在一定环境下变化相对稳定,通过电波传播模型以及数学建模找出其函数关系,结合GPS、GIS实现测向定位功能.rn 针对目前无线电管理机构现有测向设备和系统的弊端,场强估算测向定位方法具有稳定、可靠的优势,尤其在城区等复杂环境下能够对传统测向系统进行补充,能够结合专家经验进行甄别以及充分利用历史数据,提高无线电干扰的截获几率,同时系统造价低廉。信号场强是无线电管理机构查找无线电干扰时所监测的基本要素,场强的大小也反映出距离信号源的远近。超短波在复杂环境下受多径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测向误差较大,系统可靠性、可信度低,但信号场强大小受影响较小,可根据其变化趋势来判断是远离发射源还是接近目标,经过多次逼近也可实现测向与定位。
  • 摘要:针对某著名商业中心地区,分析了其GSM网络话务密集区域的载频配置、话务量吸收情况,并基于该市GSM网络载频配置现状,计算了该区域内GSM900和DCS1800网络的宏基站极限话务密度.通过对比现网话务密度和极限话务密度,同时分析现网GSM900和DCS1800站点载频配置和对话务的吸收比例等,提出了一种适合于GSM网络话务密集地区的基站建设与载频扩容方法,为话务密集地区的GSM网络建设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rn 综上所述,针对话务密集区域,建议通过下述原则步骤指导规划建设思路,优化网络结构以提升网络容量并分摊话务量。首先判断现网宏站话务密度与全网宏站的极限话务密度关系。当现网宏站话务密度<全网宏站的极限话务密度时:若GSM900现网话务密度>GSM900极限话务密度,考察GSM900宏站对话务量的吸收比与DCS1800宏站对话务量的吸收比,同时考察宏站的载频配置。rn 相反,当现网宏站话务密度≥全网宏站的极限话务密度时,建议考虑通过建设室分系统吸收和分摊宏站话务量。另外,对需要进行DCS1800载频扩容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受机房条件等因素限制实际无法扩容,可改为考虑通过新建宏站来吸收话务,此时需保证现网宏站间C/I>9 dB,否则新建宏站将带来较大的同频干扰。对于不宜新建宏站的,建议新建室分系统。
  • 摘要:超宽带(UWB)无线信道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多径信号成簇到达,因此,高效、准确的分簇对于超宽带无线信道建模至关重要.本文使用折线分簇法,对信道冲激响应进行自动分簇.通过分析分簇后数据的统计概率特性,评估折线分簇法.rn 近年来,超宽带通信技术由于具有超宽带宽、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安全性高、系统复杂度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而引起军事、科技和商业领域的普遍兴趣。超宽带信道是超宽带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信道特性,建立信道模型对设计超宽带系统有着重大的意义.rn 本文使用折线分簇法对商场测量数据的后处理时域冲击响应进行分簇,在区分发射机、视距/非视距、后处理方式3个方面分析分簇结果。折线分簇法适用于肉眼观测不适用的待处理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且能消除人工分簇的主观性和专断性。后处理方式和视距/非视距的差别会较大影响分簇数据分析得到的簇到达率和径到达率,而发射机点位置对其影响较小。
  • 摘要:超宽带(UWB)信道评测与建模,采用时域冲击响应进行分簇识别,提取多径参数建立信道模型,主流的分簇方法有K-means、K-power-means、折线拟合法等.本文主要针对车厢场景的频域测量数据应用MATLAB仿真实现折线拟合法,通过分簇后的多径参数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评价折线分簇法的优缺点.rn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无线通信技术在多径场所的高速无线接入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出台文件规定了此项技术的频谱使用规范。其信道模型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UWB技术研究的关键步骤是建立评测信道模型,测量超宽带信号在空间的传播特性,并依照Saleh-Valenzuela (S-V)模型刻画UWB多径信道的传输特性。参照IEEE 802.15.3a的无线局域网信道模型,信道模型的基本参数包括路径衰减和多径效应。多径效应对信道模型的建立具有重大影响,比如时延扩展、功率谱时延、路径数量和关联门限的选择等.使用Agilent N5242A高性能矢量网络分析仪(PNA)得到频域数据,经过后处理得到时域冲击响应。时域冲击响应用折线拟合法进行分簇,得到S-V模型所需的参数。
  • 摘要:为满足开幕式场馆通信服务需求,开幕式场馆采用了多层组网结构,主要通过室内分布及微分布方式解决容量问题,提高频率复用度,从而提高同等频率资源条件下的容量提供能力。宏基站和应急车主要提供应急情况下的覆盖和容量。灯杆微分布系统是开幕式场馆室外的主要覆盖系统,采取高配置的方式满足室外区域的容量需求。rn 对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场馆所采用的提升无线网络可靠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在网络级可靠性设计方面通过多层网、多逻辑小区、邻区过覆盖等方法实现提升,在设备层面则通过射频倒换开关的引入为设备级可靠性提供保障.无线网络设计在保障可靠性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网络性能、实现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与网络的赛事保障组织协调也密切相关。本文对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场馆规划设计中无线网络的可靠性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保障效果,但在诸如网络优化参数设置(如多层网间的协同、多逻辑小区间的负载均衡、多强覆盖小区间的覆盖平衡)、产品商用能力(射频倒换开关、具有关断功能的GRRU设备)、应急方案实施效率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探讨和完善。
  • 摘要:提出了一种覆盖室外热点用户区域的微基站选址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该类异构部署网络的小区边缘频谱效率.该算法联合考虑以下4种因素,对微基站的选址区域进行约束:微基站发送功率,宏基站对微基站的干扰,热点用户群密度与宏小区其他范围用户密度的差别,热点用户群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按照该算法得到的选址区域进行部署,能够有效地均衡负载,提高小区边缘频谱效率.rn 异构部署网络,是在传统蜂窝宏基站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新的网络节点来保证覆盖、提高系统性能的网络。一方面,高频段通信中,无线电波的传播衰落更快,传播距离受限。异构部署将有助于弥补各种覆盖盲点,提高边缘用户性能。另一方面,调查研究表明,下一代无线通信业务的发生地将有较强的集聚性,如办公场所等室内热点或步行街等室外热点。热点地区的高速率数据业务需求,也将有力地推动热点覆盖的增加。依据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的长期演进(3GPP LTE)中的定义,可以将异构部署划分为4种类型:中继式、分布式(即射频拉远)、热点微基站(pico evolved node B,PeNB)与家庭基站。热点PeNB部署在异构部署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rn 热点PeNB的站址选择通常是由运营商来完成的,是面向附近所有用户的(侧重室外)。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开放式接入的热点覆盖相比限制用户接入的覆盖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系统性能。而且,热点覆盖新增的PeNB,是具有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完整的基站功能单元,能够进行灵活的无线资源管理能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