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肩斜方肌仿生颈椎治疗仪

肩斜方肌仿生颈椎治疗仪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肩斜方肌仿生颈椎治疗仪,按摩头有左右对称安装的两组;每组有三个按摩头,分别为X向按摩头(5),Y向按摩头(4)和Z向按摩头(3);每组的三个按摩头按照作用方向互相垂直设置。实现了定向、定位的协同作用,三维按摩与人体肌肉走向相符,保健治疗效果突出。只要坐到该保健椅形式的治疗仪上,在工作之余即可实施保健按摩,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408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蒋泉涛;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14731.1

  • 发明设计人 蒋泉涛;

    申请日2007-04-28

  • 分类号A61H7/00(20060101);A61H2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环山路烟台富视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07: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H7/00 授权公告日:20091202 终止日期:20140428 申请日:200704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12-02

    授权

    授权

  • 2007-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9-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物理疗法实施人体颈椎保健按摩治疗的医疗保健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肩斜方肌仿生颈椎治疗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对颈椎部位的按摩保健理疗器械、工具比较多,由于需要寻找穴位,一般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有的患者针对疼痛、疲劳等不适部位自行操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事实上,部分肌肉或者穴位在表现出不适感之前就需要保健治疗,有的肌肉或者穴位只有事先通过按摩才能发现是否需要保健处理或者治疗操作。因此,消费者自己购买一台按摩器自行保健治疗的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可能贻误某些疾病的诊疗时机。

引起肌肉疲劳的主要原因是肌腱头牵拉过紧。而现有的按摩治疗主要针对肌肉放松,缺乏针对肌腱头的定点按摩,因此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另一方面,现有的该类产品一般仅具有单个部位按摩的功能,不能实现针对某一条肌肉或者某一系列相关肌腱头部位严格的顺序按摩、同时按摩等操作,不仅使用起来不够方便,效果达不到要求,而且由于操作的不规范可能产生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肩斜方肌仿生颈椎治疗仪,通过将多个按摩头安装在同一台保健仪上实施联动,并对它们的精确位置、方向进行科学设计,实现标准、规范的颈椎肩斜方肌按摩保健治疗,以克服上述已有产品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维颈椎保健椅,包括椅背,安装在椅背下方的椅面,安装在椅背上的按摩架以及按摩架上的按摩头,所述的按摩头与其后端的微电机连接,其特所述按摩头有左右对称安装的两组;每组有三个按摩头,分别为X向按摩头,Y向按摩头和Z向按摩头;每组的三个按摩头按照作用方向互相垂直设置。

X向按摩头的设置对应于人体枕骨下沿肩斜方肌颈部止点处;Y向按摩头的设置对应于人体肩斜方肌中部肩井穴处;Z向按摩头的设置对应于人体肩斜方肌的肩胛骨止点处。

Z向按摩头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的垂线距离为60±5cm,距椅背纵向轴线的水平距离为12±2cm;

X向按摩头外端中心点距椅背纵向轴线的水平距离为5±1cm,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的垂线距离为76±5cm;

Y向按摩头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的垂线距离为68±2cm,距椅背纵向轴线的水平距离为12±2cm;

Z向按摩头外端中心点距本组Y向按摩头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12±2cm;

Z向按摩头外端中心点距本组X向按摩头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19±3cm。

三个按摩头的部位、方向设置是本发明的第一项关键措施,这不是简单的现有技术组合,而是克服偏见,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关尺寸是在大量人群测量统计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验得到的平均数值范围,是本发明的第二项关键技术。这些尺寸的设计不仅保证了治疗点对准设定的部位,而且多次实验发现,满足这些尺寸会取得满意的保健效果。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还在于:颈椎疾病多由肩斜方肌疲劳和病变引起,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由于该肌肉长时间得不到运动,该类疾病比较普遍。本发明的产品可以使使用者便捷地用三个按摩头对准肩斜方肌两个肌腱头和肌肉中部三个关键部位,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实现多种按摩方式,比如共同预先放松按摩,依次顺序按摩,某点单独按摩,多点共同按摩等。实现了定向、定位的协同作用,三维按摩与人体肌肉走向相符,保健治疗效果突出。只要坐到该保健椅形式的治疗仪上,在工作之余即可实施保健按摩,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按摩中可及时发现疲劳或病变部位(按摩时感觉发硬、疼痛的点),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图1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三维颈椎保健椅包括椅背1,安装在椅背1下方的椅面,椅背1与椅面接合处水平线即通常的椅面水平线X。还包括安装在椅背1上的按摩架2以及按摩架2上的按摩头,所述的按摩头与其后端的微电机连接。微电机分别通过电路连接控制装置。

所述按摩头有左右对称安装的两组,每组为呈三维互相垂直作用方向分布的三个,分别为X向按摩头5,Y向按摩头4,Z向按摩头3。X向按摩头5的设置对应于人体枕骨下沿肩斜方肌颈部止点处;Y向按摩头4的设置对应于人体肩斜方肌中部肩井穴处;Z向按摩头3的设置对应于人体肩斜方肌的肩胛骨止点处。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1为60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2cm;

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1为5cm,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3为76cm;

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2X为68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2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1为11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2为19cm。

实施例二

其它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一。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162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3cm;

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1为5.5cm,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3为78cm;

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2X为69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3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1为12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2为20cm。

实施例三

其它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一。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1为58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1cm;

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1为4.5cm,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3为74cm;

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2X为67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1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1为10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2为18cm。

实施例四

其它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一。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1为65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0cm;

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1为6cm,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3为71cm;

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2X为66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0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1为13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2为16cm。

实施例五

其它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一。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1为55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4cm;

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1为4cm,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X3为81cm;

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距椅面椅背接合处水平线X的垂线距离X2X为66cm,距椅背1纵向轴线Y的水平距离YY2为14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Y向按摩头4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1为9cm;

Z向按摩头3外端中心点距本组X向按摩头5外端中心点的水平距离ZZ2为22c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