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体外溶出仪及其溶出装置

体外溶出仪及其溶出装置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体外溶出仪及其溶出装置,包括箱体、溶出流通池和风热系统;风热系统设置在风热腔室内;风热系统包括进风风机、进风管道、制热装置、排风管道、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循环风机;腔室分离板设置有热风出口;热风出口连通风热腔室和溶出腔室;溶出腔室包括溶出流通池和安装部件;所述溶出腔室的两侧面设置有通风口。本发明通过风热系统的设置有效保证溶出流通池的工作环境温度同时设置安装部件确保溶出流通池简便安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2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慧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59422.X

  • 发明设计人 王磊;谭月香;肖旭;

    申请日2021-06-15

  • 分类号G01N33/15(20060101);B01D36/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麓天路28号金瑞麓谷科技园A-4栋40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4: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溶出仪及其溶出装置。

背景技术

溶出仪是指测量药品在体外溶出度的仪器设备。溶出仪是在体外对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有效的替代方法。 生物利用度是人和动物服药后通过血或尿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来反映药物制剂在体内可能被吸收利用的程度进而推断疗效。从理论上讲,药物的体内实验和临床研究才是评价制剂的最根本和最可靠的依据,但生物利用度试验工作量极大、费用高,因此对每个样品进行筛选评定,检验和控制产品质量更多是借助于体外溶出度检测实验来完成。

作为一种药物特性的检查方法,溶出检查在药物制剂的仿制及批准后发生变更时的质量一致性评价等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规的溶出方法有篮法、浆法、流通池法等。目前市场上的溶出度检测仪,体外溶出检查往往不能反映药物进入体内的实际溶出行为和吸收情况,因此体外溶出检查对于药物制剂的内在质量差异的检查具有重要作用。设计的体外溶出仪能够满足漏槽条件,提高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实际溶出行为和吸收情况相关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

公开号为CN2108636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模拟口服药物制剂体内溶出和吸收的微分溶出装置,包括溶出容器、输液装置和采样装置,输液装置包括介质储存器、进液泵和进液管路;进液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介质储存器和溶出容器的进液口连通,以将介质储存器内的溶媒介质泵入溶出容器中;采样装置用于采集溶出样品;溶出容器内位于药物与出液口之间沿着溶媒介质流动方向设有至少两层过滤片,各层过滤片的孔径沿着溶媒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变小。该装置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滤膜安装繁琐,同时过滤的滤膜容易被溶出介质冲动带来一系列液相检测堵塞的问题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溶出仪及其溶出装置,通过改善溶出过程中滤膜过滤效果不佳、药物易堆积、漏槽条件无法满足、模拟体内环境温度误差等问题,实现体内外相关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体外溶出仪的溶出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溶出流通池和风热系统;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风热腔室、腔室分离板和溶出腔室,

所述风热系统设置在风热腔室内;

所述风热系统包括进风风机、进风管道、制热装置、排风管道、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循环风机;

所述风热腔室两侧面设置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进风风机的入口连通;所述进风风机的出风口经进风管道与制热装置入口连通;所述制热装置的出口经排风管道与风热腔室连通;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排风管道出口附近,用于混合风热腔室内的气流;所述风热腔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风热腔室内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器以控制风热系统的工作状况;所述进风风机、制热装置和循环风机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腔室分离板设置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连通风热腔室和溶出腔室;

所述溶出腔室包括溶出流通池和安装部件;所述溶出腔室的两侧面设置有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制热装置为PTC发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分离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腔室分离板、第二腔室分离板和第三腔室分离板;所述第一腔室分离板与第二腔室分离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腔室分离板与第三腔室分离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腔室分离板和第三腔室分离板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腔室分离板上设置有第一管道安装孔区、安装架固定区、第一热风出口区;

所述第二腔室分离板和第三腔室分离板相连处设置有第二热风出口区。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件包括顶部安装架、中部安装架和底板安装架;

所述顶部安装架侧边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在腔室分离板上;所述中部安装架固定在底部安装架上;所述中部安装架包括安装横梁和两侧的安装支脚;

所述顶部安装架设置有通风孔、安装夹;所述安装夹用于固定溶出流通池上部;

所述安装横梁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固定溶出流通池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安装架设置在底面上且设置有若干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排液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溶出流通池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流通池上端部分、流通池本体和流通池下端部分;所述流通池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内循环进液口和内循环出液口;所述流通池下端部分设置有流通池进液口和进液过滤装置;所述流通池上端部分设置有流通池出液口和出液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池上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流通池出液口、第一锥台缓冲部分和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所述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出液过滤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垫片、第一滤膜、第二垫片和第一滤膜固定件;所述第一滤膜固定件包括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安装框和用于紧固第一滤膜固定件的第一紧固部分;所述第一滤膜固定件的外螺纹与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内螺纹匹配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池下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流通池进液口、第二锥台缓冲部分和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所述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进液过滤装置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五垫片和第二滤膜,所述流通池本体的内螺纹与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外螺纹匹配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池下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流通池进液口、第二锥台缓冲部分和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所述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进液过滤装置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三垫片、过滤棉片、第二滤膜、第四垫片和第二滤膜固定件;所述第二滤膜固定件包括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二安装框和用于紧固第二滤膜固定件的第二紧固部分;所述第二滤膜固定件的外螺纹与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内螺纹匹配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进液口设置在靠近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上侧位置,沿流通池本体侧壁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内循环出液口设置在靠近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下侧位置,沿流通池本体侧壁切线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池进液口通过第一管道经进液泵与介质源连通;所述流通池出液口通过第三管道经出液泵与取样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进液口和内循环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经循环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泵、循环泵和出液泵均设置在风热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穿过第一管道安装孔区与设置在风热腔室内的进液泵、循环泵和出液泵依次连通,进而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穿过背侧面的第二管道安装孔区与其他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设有主框架,围绕主框架设置的顶部门、正面门、左侧面、右侧面、背侧面和底面;所述顶部门和正面门相对主框架活动安装,可打开操作;所述底面设置有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连通废液排放孔,通过废液排放孔连接的废液排放管道连接废液收集槽;

所述背侧面设置有第二管道安装孔区、线路安装区、控制器区。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体外溶出仪,其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溶出装置。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体外溶出仪的溶出装置,其通过设置风热腔室加热溶出装置内的空气,实现保持溶出腔室内的温度处于模拟的体内温度氛围中,有效保障溶出流通池工作环境的温度,对于模拟人体温度效果稳定;同时通过风热腔室实现综合利用装置内各发热组件(例如进液泵、出液泵、循环泵)的热量,实现能量的再利用;通过腔室分离板和安装部件的设置能够保障合理安装溶出流通池处于空气控温的氛围中;通过溶出流通池内循环作用改善溶出过程中药物易堆积的问题,满足漏槽条件;通过进液过滤装置和出液过滤装置的作用,有效改进现有装置滤膜过滤效果不好导致后续液相堵塞的问题,有效改进现有过滤装置安装繁琐的问题;运用本发明的体外溶出仪,有利于实现体内外相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体外溶出仪的溶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 溶出装置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3 溶出腔室内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 实施例1所示溶出流通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 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 溶出装置的外表结构示意图;

图7 第一滤膜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 实施例2所示溶出流通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箱体1、溶出流通池2、进液泵3、出液泵4、循环泵5;主框架11、左侧面111、正面门112、背侧面113、第二管道安装孔区1131、线路安装区1132、控制器区1133、底面114、排液通道1141;风热腔室12、进风风机121、制热装置122、进风管道123、排风管道124、循环风机125、温度传感器126;腔室分离板13、第一腔室分离板131、第二腔室分离板132、第三腔室分离板133、第一管道安装孔区1311、安装架固定区1312、第一热风出口区1313、第二热风出口区1331;溶出腔室14、顶部安装架151、中部安装架152、底板安装架153、安装夹1511、安装孔1521、排液孔1531;流通池上端部分20、流通池本体21、流通池下端部分22、内循环进液口211、内循环出液口212、流通池进液口221、进液过滤装置222、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201、出液过滤装置202、流通池出液口203、第一锥台缓冲部分204、第一垫片2021、第一滤膜2022、第二垫片2023、第一滤膜固定件2024、第一安装框20241、第一紧固部分20242、安装槽20243、过滤棉片2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附图或术语中提及的“上、下、前、后、左、右、对侧”等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特意指定或暗示所指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构造,因此不能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说明。术语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类似的数值指定,仅为描述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体外溶出仪的溶出装置,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溶出流通池2和风热系统;

所述箱体1设有主框架11,围绕主框架设置的顶部门、正面门112、左侧面111、右侧面、背侧面113和底面114;所述顶部门和正面门相对主框架活动安装,可打开操作溶出流通池,方便简单;所述底面114设置有排液通道1141,所述排液通道1141连通废液排放孔,通过废液排放孔连接的废液排放管道连接废液收集槽;

所述背侧面113设置有第二管道安装孔区1131、线路安装区1132、控制器区1133,通过将所有管路和线路进行集成安装,利于后续维修;控制器连接电源;所述左侧面111和右侧面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利于箱体内的气流流动循环;

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风热腔室12、腔室分离板13和溶出腔室14,

所述风热系统设置在风热腔室12内,所述风热系统12包括进风风机121、进风管道123、制热装置122、排风管道124、控制器、温度传感器126和循环风机125;所述风热腔室两侧面均设置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进风风机121的入口连通;所述进风风机121的出风口经进风管道123与制热装置122入口连通;所述制热装置122的出口经排风管道124与风热腔室12连通;所述循环风机125设置在排风管道出口附近,用于混合风热腔室12内的气流;所述风热腔室1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6,用于监控风热腔室内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器以控制风热系统的工作状况;进一步地,工作原理如下:所述进风孔经管道与进风风机121连通,进风风机121旋转,进风;沿进风风机121伸出的管道进入制热装置122加热,排风管道124将热风排至风热腔室内,经循环风机125进行混合,风热腔室内温度保持,进入溶出腔室;热的空气自动扩散经热风出口进入溶出腔室;进一步优选地,在热风出口处设置出风风轮,热的空气在出风风轮作用下经热风出口进入溶出腔室;所述进风风机121、制热装置122和循环风机125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制热装置122用于加热风热腔室12内的气流,进风风机121、循环风机125转动,可经控制器调节风机的工作速率,通过控制器控制工作频率;所述制热装置122控制风热腔室室内温度,反馈给控制器,进而调节风机的工作情况,实现对风热腔室内温度的控制;所述循环风机用于调节风热腔室内的风流动,形成一个始终保持均匀流速的气流,避免了局部温度波动的发生,实现对风热腔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优选地,所述制热装置122为PTC发热体或暖风机,PTC发热体可自动恒温,减少温度控制系统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分离板13设置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连通风热腔室12和溶出腔室14;

所述腔室分离板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腔室分离板131、第二腔室分离板132和第三腔室分离板133;所述第一腔室分离板131与第二腔室分离板132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腔室分离板132与第三腔室分离板133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腔室分离板131和第三腔室分离板133之间相互平行;通过腔室分离板的设置,有效隔离溶出腔室和风热腔室,利于支撑安装溶出流通池和其余各部件;

所述第一腔室分离板131上设置有第一管道安装孔区1311、安装架固定区1312、第一热风出口区1313;通过腔室分离板各区域设置,保障各线路的合理分布设置,避免管路过于凌乱,利于维修;

所述第二腔室分离板132和第三腔室分离板133相连处设置有第二热风出口区1331;

进一步地,所述溶出腔室14包括溶出流通池2和安装部件;所述溶出腔室14的两侧面设置有通风口,与装置外的气体流通,避免装置内温度过高而无法实时降温;

所述安装部件包括顶部安装架151、中部安装架152和底板安装架153;通过安装部件对溶出流通池的支撑安装,避免在清洗过程中对溶出流通池的二次污染,在支撑安装的作用下,溶出流通池处于第一热风出口区和第二热风出口区的中间,利于快速实现溶出流通池周围气氛温度的维护;

所述顶部安装架151侧边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在腔室分离板13上;所述中部安装架152固定在底部安装架153上;所述中部安装架包括安装横梁和安装横梁两侧的安装支脚;

所述顶部安装架151设置有通风孔、安装夹1511;所述安装夹1511用于固定溶出流通池2上部;安装夹1511利于溶出流通池快速安装和取下,便于往溶出流通池内投放药物制剂;

所述安装横梁上设置有安装孔1521,用于固定溶出流通池底部;通过上部安装夹和下部安装孔的上下固定实现溶出流通池的安装;

所述底板安装架153设置在底面上且设置有若干排液孔1531;所述排液孔与排液通道连通;在进行试验前,需要将溶出流通池内的溶出介质装满和排出气泡,部分溶出介质流出,经排液孔汇集在排液通道流出,实现废液的及时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溶出流通池2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流通池上端部分20、流通池本体21和流通池下端部分22,相比公开号为CN2108636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说明书附图1中涉及的流通池的结构,本发明明显减少一个过滤部件,安装更简便;所述流通池本体21两端分别设置有内循环进液口211和内循环出液口212,通过设置内循环,利于搅拌流通池本体内的流体,避免出现循环死角进而影响可重现性的问题;所述流通池下端部分22设置有流通池进液口221和进液过滤装置222;所述流通池上端部分20设置有流通池出液口203和出液过滤装置202;将现有技术中的三重过滤装置省略为两重,且过滤效果更好;所述流通池本体21两端设置有内螺纹,便于安装流通池上端部分20和流通池下端部分22;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池上端部分20包括相互连接的流通池出液口203、第一锥台缓冲部分204和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201;所述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205的端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出液过滤装置20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垫片2021、第一滤膜2022、第二垫片2023和第一滤膜固定件2024;所述第一滤膜固定件2024包括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安装框20241和用于紧固第一滤膜固定件的第一紧固部分20242;所述第一紧固部分20242表面设置若干利于紧固安装的安装槽20243,优选为平均分布的四个安装槽,通过扭动相应的扳手活动套在安装槽上,实现第一滤膜固定件2024能够紧固安装出液过滤装置202;所述第一滤膜固定件2024的外螺纹与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201的端口处内螺纹匹配安装;通过第一滤膜固定件2024的安装,实现对第一滤膜2022的固定安装,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溶出介质对滤膜冲动带来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第一滤膜2022的上下两重设置垫片,有效固定第一滤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片2021、第二垫片2023和第一滤膜固定件2024中部的通孔的直径均与流通池本体21的内径大小一致;通过所述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201的端口处设置的外螺纹,与流通池本体21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池下端部分22包括相互连接的流通池进液口、第二锥台缓冲部分和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所述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进液过滤装置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五垫片和第二滤膜,所述流通池本体21的内螺纹与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外螺纹匹配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垫片中部的通孔的直径均与流通池本体的内径大小一致。

所述内循环进液口设置在靠近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上侧位置,沿流通池本体侧壁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内循环出液口设置在靠近出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201下侧位置,沿流通池本体侧壁切线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池进液口221通过第一管道经进液泵3与介质源连通,介质源相关信息属于公知常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所述流通池出液口203通过第三管道经出液泵4与取样装置连通,取样装置可以采用常规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了;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进液口211和内循环出液口212通过第二管道经循环泵5连通;通过循环泵5的工作,使得溶出流通池2内的溶液实现循环搅拌,在经过内循环作用溶液沿溶出流通池壁形成螺旋上升溶解,再结合介质从进液口进入,形成中间直线上升周边呈螺旋上升的情况,确保溶出物的浓度均一,也可避免药物堆积在进液口滤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泵3、循环泵5和出液泵4均设置在风热腔室内,且与控制器电连接;设置在风热腔室可实现将泵释放的热量用于空气加热,从某种程度实现能量的重复利用,特别在实验室室内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尤为适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穿过第一管道安装孔区与设置在风热腔室内的进液泵连通,进而第一管道穿过背侧面的第二管道安装孔区与介质源连接,实现介质进入溶出流通池;所述第二管道穿过第一管道安装孔区与设置在风热腔室内的循环泵连通,实现溶出流通池的内循环搅拌;所述第三管道穿过第一管道安装孔区与设置在风热腔室内的出液泵连通,进而第三管道穿过背侧面的第二管道安装孔区与取样装置连接,实现对溶出液的取样。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流通池下端部分22包括相互连接的流通池进液口、第二锥台缓冲部分和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所述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设置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进液过滤装置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三垫片、过滤棉片2201、第二滤膜、第四垫片和第二滤膜固定件,通过过滤棉片的支撑作用,在实验开始前,将待检测药物置于第二滤膜上,避免进入的溶出介质的冲力对第二滤膜造成不良影响;所述第二滤膜固定件包括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二安装框和用于紧固第二滤膜固定件的第二紧固部分;所述第二滤膜固定件的外螺纹与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内螺纹匹配安装;所述第二紧固部分表面设置若干利于紧固安装的安装槽,优选为平均分布的四个安装槽;通过第二滤膜固定件的安装,实现对过滤棉片和第二滤膜的固定安装,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溶出介质对滤膜冲动带来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第二滤膜的上下两重设置垫片,有效固定过滤棉片和第二滤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垫片、第四垫片和第二滤膜固定件中部的通孔的直径均与流通池本体的内径大小一致;通过所述进液过滤装置安装部分的端口处设置的外螺纹,与流通池本体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体外溶出仪,其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溶出装置。

本发明各附图为了方便查看各装置,将管道和线路省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常识进行连通或连接,能清楚的从文字记载中获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