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

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

摘要

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端固定连接有坐板,所述底座中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侧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输液架不方便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来吊装配置好多个的吊瓶或者吊袋,需要通过双手来回进行调节输液架的高度,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患者输液过程中手部会出现僵硬的现象,拔针后,手部出现不适感,而且由于臀部长时间的坐卧,容易使腿部出现不舒服的现象,增加了患者输液痛苦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131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01223.3

  • 发明设计人 冉双;臧舒婷;张娟;孙秀芹;

    申请日2021-09-18

  • 分类号A61G15/04(20060101);A61G15/10(20060101);A61G15/12(20060101);A61M5/14(20060101);A61M5/52(20060101);A61H2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43268 湖南楚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抗抗

  •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8: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17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G15/04 专利申请号:2021111012233 申请公布日:20211221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输液是临床医疗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感冒发烧的小症状,还是手术等一些重大疾病,在治疗观察过程中都要进行输液治疗,输液护理装置是医院所必须的医疗器械之一,大多数医院普遍使用的输液护理装置还是简单的支架,顶部设置挂钩用于挂输液袋,然后患者进行输液,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需要为患者准备多瓶的输液量,传统的输液架不方便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吊装配置好多个的吊瓶或者吊袋,需要通过双手来回进行调节输液架的高度,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在进行更换患者输液的吊瓶或者吊袋时,不方便医务人员调节悬挂盘的角度且传统的输液架在患者更换吊瓶或者吊袋,有出现倾倒的风险,且不易进行移动位置;由于患者由于手部长时间的输液,手部始终保持一定的姿势,输液过程中手部会出现僵硬的现象,拔针后,手部出现不适感,而且由于臀部长时间的坐卧,容易使腿部出现不舒服的现象,增加了患者输液的痛苦;传统的椅子没有靠背调节的功能,患者不能选择合适的靠背角度;所以急需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输液架不方便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来吊装配置好多个的吊瓶或者吊袋,需要通过双手来回进行调节输液架的高度,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不方便医务人员调节悬挂盘的角度且传统的输液架在患者更换吊瓶或者吊袋,有出现倾倒的风险,且不易进行移动位置;患者输液过程中手部会出现僵硬的现象,拔针后,手部出现不适感,而且由于臀部长时间的坐卧,容易使腿部出现不舒服的现象,增加了患者输液痛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端固定连接有坐板,所述底座中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侧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支撑架上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放置箱,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放置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后侧固定连接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后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上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放置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侧设置有第一按摩结构,所述第一按摩结构上侧设置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按摩棒,所述传动结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25)右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轴(17),所述坐板右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放置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前侧设置有第二按摩结构,所述第二按摩结构上侧设置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按摩杆;所述底座右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第一放置架,所述第一放置架下侧滑动连接有中空的第二放置架,所述第二放置架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长板,所述长板右侧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右侧设置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放置架上侧右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盖体,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盖体下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上侧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上侧设置有中空的悬挂盘,所述悬挂盘外圆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悬挂杆。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第一短轴,所述第一短轴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行星轮,所述行星轮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放置箱固定连接,右侧所述短轴固定连接有传递杆,所述放置箱内壁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放置箱中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中侧开有滑槽,所述移动板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箱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内侧啮合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局均匀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中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短杆,右侧所述第二短杆与所述传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短杆后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形板,所述三角形板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后侧通过锥齿轮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按摩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第一顶杆,所述坐板上侧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卡孔,所述按摩棒均与所述卡孔滑动连接,所述按摩棒中侧下部开有贯穿插孔,所述第一顶杆上侧与所述按摩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杆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伸拉弹簧,所述第一伸拉弹簧上端与所述按摩棒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棒外侧套装有第二伸拉弹簧,所述第二伸拉弹簧上端与所述坐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拉弹簧下端与所述按摩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按摩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放置板转动连接,所述放置板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放置板上侧开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放置孔,所述按摩杆均与所述放置孔滑动连接,所述按摩杆中侧均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下侧均铰接有倒置U形杆,相邻所述倒置U形杆均通过短轴固定连接,左侧和右侧所述倒置U形杆均通过短轴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右侧后端所述短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连接的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左侧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长板右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啮合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左侧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阶梯轴,所述阶梯轴上侧与所述第二放置架转动连接,所述阶梯轴中侧开有十字形槽,所述第二放置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所述第四传动杆下侧固定连接有十字形杆,所述十字形杆与所述十字形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顶板中侧转动连接的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下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杆上侧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调节轴上侧转动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下侧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中侧固定连接有中部圆形的调节盘,所述调节盘与所述调节轴不同轴,所述调节盘右侧转动连接有拨动块,所述悬挂盘外圆周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开口槽,所述调节盘左侧转动连接有锁紧块,所述调节轴上侧转动连接有辅助板,所述支撑件右侧与所述拨动块滑动连接,所述辅助板左侧与所述锁紧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第二蜗杆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套筒,所述套筒内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内齿轮,上侧所述套筒外侧滑动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中侧开有中空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调节内齿轮的外径,所述摇杆中部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调节内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坐板后侧上部铰接有调节板,所述坐板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中侧开有宽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中侧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宽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中侧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调节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调节块左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左右侧均铰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与所述调节板铰接。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转动通过第二按摩结构的传动,使多个按摩杆进行击打患者手部,进行患者手部的血液里流通,增加了患者输液的舒适度。

2.医务人员将调配好的多个输液瓶,先调节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通过连接结构的传动,将输液瓶悬挂到悬挂盘的悬挂杆合适高度的位置,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安装输液瓶或者输液袋。

3.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往复转动通过第一按摩结构的传动,带动按摩棒上下往复移动,进行敲打患者的臀部,促进患者的臀部的血液流通,提高输液时,患者的舒适度。

4.转动摇杆,由于调节内齿轮与动力齿轮的啮合连接,从而带动第一蜗杆转动,外拉摇杆,使动力齿轮与调节齿轮脱离啮合连接,此时将摇杆内侧放置到第二蜗杆左侧的套筒内,进行第二蜗杆的转动,方便医务人员调节悬挂盘的高度和角度。

5.转动把手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调节块移动,调节块带动第二固定杆前后自由移动,通过第二固定杆与第三固定杆的铰接,带动调节板转动合适的角度,方便患者选择舒适的躺卧位置,提高患者输液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调节板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放置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第二齿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三角形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放置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第三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悬挂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齿条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悬挂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从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坐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的拨动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急诊留观病房病患护理用输液装置,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上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支撑腿9,所述支撑腿9上端固定连接有坐板2,所述底座5中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6,所述支撑架16上侧转动连接有主动轴12,所述主动轴12上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3,所述支撑架16上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放置箱15,所述第一传动轴13与所述放置箱1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3后侧固定连接有行星架14,所述行星架14后侧设置有传动结构8,所述传动结构8上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7,所述第一连接杆27与所述放置箱1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7上侧设置有第一按摩结构,所述第一按摩结构上侧设置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按摩棒10,所述传动结构8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5,所述第二连接杆25右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轴17,所述坐板2右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3,所述第二传动轴17与所述放置板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17前侧设置有第二按摩结构,所述第二按摩结构上侧设置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按摩杆11;所述底座5右侧固定连接有中空的第一放置架6,所述第一放置架6下侧滑动连接有中空的第二放置架56,所述第二放置架56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长板50,所述长板50右侧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右侧设置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放置架6上侧右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盖体4,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盖体4转动连接,所述盖体4下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上侧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上侧设置有中空的悬挂盘7,所述悬挂盘7外圆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悬挂杆31。

所述主动轴12前侧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支撑架16固定连接;首先患者坐在所述坐板2上侧,医务人员将调配好的多个输液瓶,先调节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通过连接结构的传动,将输液瓶悬挂到悬挂盘7的悬挂杆31合适高度的位置,开启电机,电机带动主动轴12转动,主动轴12带动通过皮带来带动第一传动轴13转动,第一传动轴13带动行星架14转动,行星架14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8的传动带动第一连接杆27做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杆25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7的往复转动通过第一按摩结构的传动,带动按摩棒10上下往复移动,进行敲打患者的臀部,促进患者的臀部的血液流通,提高输液时,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第二连接杆25的转动通过第二按摩结构的传动,使多个按摩杆11进行击打患者手部,进行患者手部的血液里流通,增加了患者输液的舒适度;所述主动轴12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13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5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轴17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带轮,所述第三传动带轮与所述第四传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所述传动结构8包括与所述行星架14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第一短轴,所述第一短轴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行星轮24,所述行星轮24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圈19,所述第一齿圈19与所述放置箱15固定连接,右侧所述短轴固定连接有传递杆,所述放置箱15内壁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0,所述放置箱15中侧设置有移动板26,所述移动板26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0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6中侧开有滑槽,所述移动板26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7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箱15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圈21,所述第二齿圈21内侧啮合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局均匀的第一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2中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短杆,右侧所述第二短杆与所述传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短杆后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形板23,所述三角形板23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8,所述连接轴28与所述支撑架16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28后侧通过锥齿轮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5连接。

通过行星架14的转动,带动多个第一短轴转动,第一短轴均带动行星轮24绕着第一齿圈19进行转动,右右侧所述第一短轴带动所述传递杆进行转动,所述传递杆带动所述移动板26沿所述第一固定杆20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所述移动板26带动第一连接杆27做上下往复移动,传递杆带动右侧所述第二短轴转动,从而使第二短轴带动第一齿轮22沿第二齿圈21移动,多个齿轮的运动带动三角形板23转动,三角形板23通过连接轴28带动第二连接杆25转动。

所述第一按摩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7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1,所述第一连接板41上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第一顶杆40,所述坐板2上侧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卡孔,所述按摩棒10均与所述卡孔滑动连接,所述按摩棒10中侧下部开有贯穿插孔,所述第一顶杆40上侧与所述按摩棒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杆40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伸拉弹簧,所述第一伸拉弹簧上端与所述按摩棒10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棒10外侧套装有第二伸拉弹簧,所述第二伸拉弹簧上端与所述坐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拉弹簧下端与所述按摩棒10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杆27上下往复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板41做上下往复移动,第一连接板41带动多个第一顶杆40进行上下往复移动,第一顶杆40带动按摩棒10做上下往复移动,第一伸拉弹簧具有减震作用。

所述第二按摩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7通过锥齿轮组连接的第三传动轴18,所述第三传动轴18与所述放置板3转动连接,所述放置板3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放置板3上侧开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放置孔,所述按摩杆11均与所述放置孔滑动连接,所述按摩杆11中侧均铰接有第一连杆30,所述第一连杆30下侧均铰接有倒置U形杆29,相邻所述倒置U形杆29均通过短轴固定连接,左侧和右侧所述倒置U形杆29均通过短轴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右侧后端所述短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18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杆25的转动通过皮带带动第二传动轴17转动,第二传动轴17的转动通过锥齿轮组带动第三传动轴18转动,所述第三传动轴18带动右侧所述短轴转动,从而带动多个倒置U形杆29进行转动,所述倒置U形杆29带动第一连杆30做上下往复运动,第一连杆30带动按摩杆11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行患者手臂的击打按摩,促进血液的流通。

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连接的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45,所述第一传动杆45与所述盖体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45左侧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盖体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长板50右侧固定连接有齿条49,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49啮合连接。

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带动第一传动杆45转动,所述第一传动杆45通过锥齿轮组带动第二传动杆转动,第二传动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49的啮合连接,从而带动齿条49自由上下移动,进行调节所述悬挂盘7的高度位置。

所述第一蜗杆啮合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杆44,所述第三传动杆44与所述盖体4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44左侧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阶梯轴43,所述阶梯轴43上侧与所述第二放置架56转动连接,所述阶梯轴43中侧开有十字形槽,所述第二放置架56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所述第四传动杆下侧固定连接有十字形杆42,所述十字形杆42与所述十字形槽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蜗杆转动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带动第三传动杆44转动,第三传动杆44通过锥齿轮组带动阶梯轴43转动,阶梯轴43带动十字形杆42转动,十字形杆42带动第四传动杆转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顶板中侧转动连接的调节轴32,所述调节轴32下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36,所述第四传动杆上侧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7,所述主动齿轮37与所述从动齿轮36啮合连接,所述调节轴32上侧转动连接有支撑件35,所述支撑件35下侧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32中侧固定连接有中部圆形的调节盘34,所述调节盘34与所述调节轴32不同轴,所述调节盘34右侧转动连接有拨动块38,所述悬挂盘7外圆周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开口槽,所述调节盘34左侧转动连接有锁紧块39,所述调节轴32上侧转动连接有辅助板33,所述支撑件35右侧与所述拨动块38滑动连接,所述辅助板33左侧与所述锁紧块39滑动连接。

第四传动杆带动主动齿轮37转动,主动齿轮37带动从动齿轮36转动,从动齿轮36带动调节轴32转动,调节轴32带动调节盘34转动,由于调节轴32和调节盘34的轴心不在一条直线的位置,使调节轴32的拨动块38与多个所述开口槽分别啮合连接,从而起到调节所述悬挂盘7转动的位置,方便医务人员拿取悬挂盘7的输液瓶。

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第二蜗杆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套筒47,所述套筒47内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内齿轮48,上侧所述套筒47外侧滑动连接有摇杆46,所述摇杆46中侧开有中空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调节内齿轮48的外径,所述摇杆46中部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调节内齿轮48啮合连接。

通过转动摇杆46,由于调节内齿轮48与动力齿轮的啮合连接,从而带动第一蜗杆转动,外拉摇杆46,使动力齿轮与调节齿轮脱离啮合连接,此时将摇杆46内侧放置到第二蜗杆左侧的套筒47内,进行第二蜗杆的转动,方便医务人员调节悬挂盘的高度和角度。

所述坐板2后侧上部铰接有调节板1,所述坐板2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53,所述第二连接板53中侧开有宽槽,所述第二连接板53中侧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宽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3中侧螺纹连接有螺杆52,所述螺杆52与所述调节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52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51,所述调节块左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55,所述第二固定杆55左右侧均铰接有第三固定杆54,所述第三固定杆54与所述调节板1铰接。

首先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把手51,转动把手51带动螺杆52转动,螺杆52带动调节块移动,调节块带动第二固定杆55前后自由移动,通过第二固定杆55与第三固定杆54的铰接,带动调节板1转动合适的角度,方便患者选择舒适的躺卧位置,提高患者输液时的舒适度。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患者坐在所述坐板2上侧,医务人员将调配好的多个输液瓶,先调节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通过连接结构的传动,将输液瓶悬挂到悬挂盘7的悬挂杆31合适高度的位置,开启电机,电机带动主动轴12转动,主动轴12带动通过皮带来带动第一传动轴13转动,第一传动轴13带动行星架14转动,行星架14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8的传动带动第一连接杆27做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杆25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7的往复转动通过第一按摩结构的传动,带动按摩棒10上下往复移动,进行敲打患者的臀部,促进患者的臀部的血液流通同时;所述第二连接杆25的转动通过第二按摩结构的传动,使多个按摩杆11进行击打患者手部,进行患者手部的血液里流通,增加了患者输液的舒适度。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调节板1、坐板2、放置板3、盖体4、底座5、第一放置架6、悬挂盘7、传动结构8、支撑腿9、按摩板10、按摩杆11、主动轴12、第一传动轴13、行星架14、放置箱15、支撑架16、第二传动轴17、第三传动轴18、第一齿圈19、第一固定杆20、第二齿圈21、第一齿轮22、三角形板23、行星轮24、第二连接杆25、移动板26、第一连接杆27、连接轴28、倒置U形杆29、第一连杆30、悬挂杆31、调节轴32、辅助板33、调节盘34、支撑件35、从动齿轮36、主动齿轮37、拨动块38、锁紧块39、第一顶板40、第一连接板41、十字形杆42、阶梯轴43、第三传动杆44、第一传动杆45、摇杆46、套筒47、调节内齿轮48、齿条49、长板50、转动把手51、螺杆52、第二连接板53、第三固定杆54、第二固定杆55、第二放置架5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