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的制备原料包括:生牛乳、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白芸豆提取物、甜味剂和发酵剂,所述发酵剂中包括长双歧杆菌BL21。本发明所述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无添加蔗糖,零负担,高蛋白高膳食纤维,并且添加高活性益生菌,在满足人们口感的同时,能够为机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控制体重,抑制脂肪积累。消费群体广泛,不仅能够满足糖尿病患者或婴幼儿等对糖分较敏感的消费群体,还能够满足当前众多年轻人对于“瘦”与美的追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066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272786.3

  • 申请日2022-10-18

  • 分类号A23C9/123(2006.01);A23C9/13(2006.01);A23C9/133(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赵颖

  •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桥路103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21: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C 9/123 专利申请号:2022112727863 申请日:202210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1-1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肥胖”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并且超重肥胖人口在不断增加。肥胖指的是由于饮食或机体代谢改变,导致甘油三酯等体内脂肪在机体过度积累,从而呈现出脂肪层堆积,人体体重在一定程度上明显超出标准体重的现象。

肥胖所带来的不仅只是单纯的体重增加与形体改变,还会由于皮肤快速生长导致真皮组织断裂产生肥胖纹,极易让人产生自卑与焦虑情绪,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等社交障碍问题;进一步地,由于体内脂肪不断地积累,肥胖患者呼吸功能低下,体内血脂极易发生紊乱,并且过多的脂质会停留并附着在冠状动脉壁上,进而提高了肥胖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过度肥胖极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尤其是2级糖尿病以及肾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肥胖症目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开发出具有辅助减肥降脂的功能性食品,对人们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前,关于减肥、体重控制已经成为了关乎健康与时尚的热门话题,然而,饮食中含有的高热量的脂肪及糖分是引起脂肪堆积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众多具有追求体重控制及健康瘦身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食品中的脂肪及糖分都是敏感成分。因此,无糖、低热量食品已经成为当前的食品开发新浪潮。酸奶因其丰富的口感及高营养价值,且酸奶中含有大量活性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传统的酸奶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酸奶可口酸甜的口感,往往添加了蔗糖,但添加了蔗糖的酸奶限制了糖尿病患者及具有减肥及体重控制需求人群的消费。因此,为了符合众多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迎合不同需求消费人群,开发出具有控制体重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具有及其重要的应用前景。

CN114208883A公开了一种无蔗糖酸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蔗糖酸奶的制备原料包括:糖醇、高倍甜味剂、膳食纤维、复配稳定剂、甜感香精、发酵剂、其余用原料乳补足,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乳预热,加入预先干混的糖醇、高倍甜味剂、膳食纤维和复配稳定剂,混合搅拌,加入甜感香精,获得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均质、杀菌、冷却后加入发酵剂,至发酵终点,获得发酵基料;将发酵基料翻缸、冷却、灌装,即得所述无蔗糖酸奶。其采用的发酵剂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和嗜热链球菌ST81,该发酵剂无法使酸奶的减肥与控制体重,润肠通便的功效得到显著提升。

CN113598231A公开了一种添加复合膳食纤维、人源益生菌的无蔗糖酸奶及其制备方法,该产品由脱脂鲜牛奶、水溶性膳食纤维、木糖醇、乳清蛋白、稳定剂、阿斯巴甜、安赛蜜、三价铬、嗜热链球菌ST8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组成,本产品是在酸奶中加入具有降低血糖的三价铬,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从而实现患有糖尿病的消费者在饮用酸奶的同时,既有丰富的营养作用,又可起到辅助降低血糖的保健作用,但其采用的发酵剂也很难使酸奶的减肥与控制体重,润肠通便的功效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能够具有抑制脂肪积累,有效控制体重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的功效发酵剂及由其制备得到的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的制备原料包括:生牛乳、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白芸豆提取物、甜味剂和发酵剂;其中,所述发酵剂中包括长双歧杆菌BL21。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控制体重、减肥降脂功能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在传统酸奶制作的基础上特别添加了白芸豆提取物。白芸豆提取物是提取于白芸豆胚乳中的一种天然成分的淀粉酶抑制剂,主要活性成分为ɑ-淀粉酶抑制蛋白,ɑ-淀粉酶抑制蛋白能够阻止淀粉分解与消化,进而减少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通常用于体重管理及血糖管理等健康食品中。

其中,所述发酵剂中还添加了高活性的长双歧杆菌BL21,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不仅与饮食有关肠道菌群、慢性炎症与激素的问题也是导致肥胖的内在因素。长双歧杆菌BL21不仅具有极强的耐酸耐胆盐的能力,能够极强地附着于人体肠道,并且还具有极好的抑制脂肪积累的能力。其中,膳食纤维+益生菌搭配,不仅促进益生菌的增殖,还能够增加酸奶稠度,赋予酸奶以更饱满的口感。

优选地,所述发酵剂中还包括嗜热链球菌ST8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

在本发明中,长双歧杆菌BL21、嗜热链球菌ST8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各组分相互配合协同增效,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脏器比和体脂比,并过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来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长双歧杆菌BL21、嗜热链球菌ST8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的活菌数比为(1-3):(0.5-1.5):(1-3)。

上述(1-3)中的具体数值例如1、1.2、1.5、1.7、2、2.2、2.5、2.7、3等。

上述(0.5-1.5)中的具体数值例如0.5、0.6、0.7、0.8、0.9、1、1.1、1.2、1.3、1.4、1.5等。

优选地,所述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和/或甜菊糖苷。

优选地,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的制备原料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生牛乳85~90%、膳食纤维1%~3%、乳清蛋白粉0.2%~0.5%、木糖醇6~10%、甜菊糖苷0.01%~0.02%、白芸豆提取物0.5%~1.5%、发酵剂0.02%~0.04%。

以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总质量为100%计,生牛乳的含量为85~90%,例如可以是85%、86%、87%、88%、89%、90%等。

以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总质量为100%计,膳食纤维的含量为1%~3%,例如可以是1%、1.5%、2%、2.5%、3%等。

以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总质量为100%计,乳清蛋白粉的含量为0.2%~0.5%,例如可以是0.2%、0.25%、0.3%、0.35%、0.4%、0.45%、0.5%等。

以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总质量为100%计,木糖醇的含量为6~10%,例如可以是6%、6.5%、7%、7.5%、8%、8.5%、9%、9.5%、10%等。

以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总质量为100%计,甜菊糖苷的含量为0.01%~0.02%,例如可以是0.01%、0.012%、0.014%、0.016%、0.018%、0.02%等。

以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总质量为100%计,白芸豆提取物的含量为0.5%~1.5%,例如可以是0.5%、0.6%、0.8%、1%、1.2%、1.5%等。

优选地,所述膳食纤维选自菊粉、抗性糊精或低聚果糖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菊粉、抗性糊精与低聚果糖的质量比为(1-3):(0.5-1.5):(2-4)。

上述(1-3)中的具体数值例如1、1.2、1.5、1.7、2、2.2、2.5、2.7、3等。

上述(0.5-1.5)中的具体数值例如0.5、0.6、0.7、0.8、0.9、1、1.1、1.2、1.3、1.4、1.5等。

上述(2-4)中的具体数值例如2、2.2、2.5、2.7、3、3.2、3.5、3.7、4等。

优选地,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中还包括水果酱。

优选地,所述水果酱的添加量为2~8%,例如可以是2%、3%、4%、5%、6%、7%、8%等。

优选地,所述水果酱选自草莓酱、苹果酱、菠萝酱或梨酱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所述的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部分生牛乳预热后,再与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白芸豆提取物和甜味剂混合,最后再与剩余的生牛乳混合,静置水合,得到原料乳;

(2)将步骤(1)得到的原料乳预热后,再依次进行均质和灭菌,得到灭菌基料;

(3)将步骤(2)得到的灭菌基料接种发酵剂后,进行发酵,得到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部分生牛乳占所述生牛乳总质量的40~60%,例如可以是40%、45%、50%、55%、60%等。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50~60℃,例如可以是50℃、52℃、54℃、56℃、58℃、60℃等。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静置水合的时间为30min以上,例如可以是30min、32min、34min、36min、38min、40min等。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50~60℃,例如可以是50℃、52℃、54℃、56℃、58℃、60℃等。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均质的压力为18~20MPa,例如可以是18MPa、18.5MPa、19MPa、19.5MPa、20MPa等。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灭菌的温度为90~100℃,例如可以是90℃、92℃、94℃、96℃、98℃、100℃等,时间为10~15min,例如可以是10min、11min、12min、13min、14min、15min等。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42~43℃,例如可以是42℃、42.5℃、43℃等,发酵的时间为5~7h,例如可以是5h、5.5h、6h、6.5h、7h等。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发酵终点的酸度为70~75°T,例如可以是70°T、71°T、72°T、73°T、74°T、75°T等。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发酵完成后还需进行后熟,所述后熟包括:将发酵完成的酸奶于0~5℃(例如可以是0℃、1℃、2℃、3℃、4℃、5℃等)下冷藏12~15h(例如可以是12h、12.5h、13h、13.5h、14h、15h等)进行后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长双歧杆菌BL21不仅具有极强的耐酸耐胆盐的能力,能够极强地附着于人体肠道,并且还具有极好的抑制脂肪积累的能力;

(2)本发明提供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中各组分相互配合,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脏器比和体脂比,并过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来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酸奶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下述实施例及对比例涉及菌种的保藏来源如下所示:

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BL21,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15年01月2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452,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81,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752,保藏日期为2018年05月11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B42,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5751,保藏日期为2018年05月11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原料来源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的制备原料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组分组成:膳食纤维2%、乳清蛋白粉0.3%、白芸豆提取物0.7%、木糖醇8%、甜菊糖苷0.01%、草莓酱2%、发酵剂0.04%,余量为生牛乳;

其中,所述膳食纤维为质量比为2:1:2的菊粉、抗性糊精和低聚果糖的组合;所述发酵剂为活菌数比为2:3:1的长双歧杆菌BL21、嗜热链球菌ST8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的组合。

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化料:将所需的生牛乳称取出1/2并预热至55℃,将上述所需原辅料,木糖醇、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甜菊糖苷、白芸豆提取物等称取好后,溶解至预热好的牛乳中,充分搅拌溶解均匀,将剩余牛乳加入搅拌10min,静置水合30min;

(2)均质灭菌:将水合完成后的原料乳预热至60℃,进行均质,均质压力为18MPa,均质完成后进行灭菌,灭菌条件为95℃,5min;

(3)接种:将灭菌完成的基料冷却至40℃,按0.04%的接种量将所需发酵剂加入基料中进行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其中制作过程中所需用具均严格消毒灭菌;

(4)灌装:将接种后的基料灌装至灭菌后的干净杯具中,并进行封口;

(5)发酵:罐装完成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3℃发酵6h,酸奶凝乳结实,酸度为70°T,即视为酸奶发酵成功;

(6)冷藏后熟:将发酵完成的酸奶于4℃冰箱进行过夜冷藏,时间为12h,进行后熟,即可得到酸甜可口的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的制备原料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组分组成:膳食纤维1%、乳清蛋白粉0.5%、白芸豆提取物1.5%、木糖醇6%、甜菊糖苷0.02%、草莓酱3%、发酵剂0.03%,余量为生牛乳;

其中,所述膳食纤维为质量比为1:1.5:3的菊粉、抗性糊精和低聚果糖的组合;所述发酵剂为活菌数比为1:2:1.5的长双歧杆菌BL21、嗜热链球菌ST8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的组合。

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化料:将所需的生牛乳称取出1/2并预热至50℃,将上述所需原辅料,木糖醇、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甜菊糖苷、白芸豆提取物等称取好后,溶解至预热好的牛乳中,充分搅拌溶解均匀,将剩余牛乳加入搅拌10min,静置水合35min;

(2)均质灭菌:将水合完成后的原料乳预热至50℃,进行均质,均质压力为20MPa,均质完成后进行灭菌,灭菌条件为95℃,5min;

(3)接种:将灭菌完成的基料冷却至40℃,按0.03%的接种量将所需发酵剂加入基料中进行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其中制作过程中所需用具均严格消毒灭菌;

(4)灌装:将接种后的基料灌装至灭菌后的干净杯具中,并进行封口;

(5)发酵:罐装完成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2℃发酵7h,酸奶凝乳结实,酸度为72°T,即视为酸奶发酵成功;

(6)冷藏后熟:将发酵完成的酸奶于4℃冰箱进行过夜冷藏,时间为12h,进行后熟,即可得到酸甜可口的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所述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的制备原料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组分组成:膳食纤维3%、乳清蛋白粉0.2%、白芸豆提取物0.5%、木糖醇10%、甜菊糖苷0.01%、草莓酱2%、发酵剂0.04%,余量为生牛乳;

其中,所述膳食纤维为质量比为3:0.5:1的菊粉、抗性糊精和低聚果糖的组合;所述发酵剂为活菌数比为3:2:0.5的长双歧杆菌BL21、嗜热链球菌ST8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的组合。

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化料:将所需的生牛乳称取出1/2并预热至60℃,将上述所需原辅料,木糖醇、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甜菊糖苷、白芸豆提取物等称取好后,溶解至预热好的牛乳中,充分搅拌溶解均匀,将剩余牛乳加入搅拌10min,静置水合30min;

(2)均质灭菌:将水合完成后的原料乳预热至60℃,进行均质,均质压力为18MPa,均质完成后进行灭菌,灭菌条件为95℃,5min;

(3)接种:将灭菌完成的基料冷却至40℃,按0.04%的接种量将所需发酵剂加入基料中进行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其中制作过程中所需用具均严格消毒灭菌;

(4)灌装:将接种后的基料灌装至灭菌后的干净杯具中,并进行封口;

(5)发酵:罐装完成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3℃发酵6h,酸奶凝乳结实,酸度为70°T,即视为酸奶发酵成功;

(6)冷藏后熟:将发酵完成的酸奶于4℃冰箱进行过夜冷藏,时间为15h,进行后熟,即可得到酸甜可口的所述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膳食纤维中不添加菊粉,仅为质量比为1:2的抗性糊精和低聚果糖的组合,膳食纤维的总量不变,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膳食纤维中不添加抗性糊精,仅为质量比为1:1的菊粉和低聚果糖的组合,膳食纤维的总量不变,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膳食纤维中不添加低聚果糖,仅为质量比为2:1的菊粉和抗性糊精的组合,膳食纤维的总量不变,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发酵剂中不添加嗜热链球菌ST81,发酵剂由活菌数比为2:1的长双歧杆菌BL2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组成,发酵剂接种量不变,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发酵剂中不添加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发酵剂由活菌数比为2:3的长双歧杆菌BL21和嗜热链球菌ST81组成,发酵剂接种量不变,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发酵剂中不添加长双歧杆菌BL21,发酵剂由活菌数比为3:1的嗜热链球菌ST8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组成,发酵剂接种量不变,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添加膳食纤维,缺少的量用乳清蛋白粉与白芸豆提取物补足,并保持乳清蛋白粉与白芸豆提取物的质量比与实施例1一致,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添加乳清蛋白粉,缺少的量用膳食纤维与白芸豆提取物补足,并保持膳食纤维与白芸豆提取物的质量比与实施例1一致,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添加白芸豆提取物,缺少的量用膳食纤维与乳清蛋白粉补足,并保持膳食纤维与乳清蛋白粉的质量比与实施例1一致,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测试例1

小鼠减重测试

测试样品:实施例1-8的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以及对比例1-4提供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

测试方法:

(1)试验动物饲养与选择

选择健康成年的雄性小鼠,体重为18-20g。经适应性喂养2周,期间,控制环境温度(22±2℃)和湿度(55%±10%),明暗周期为12小时,小鼠均自由摄食,自由摄水。

(2)小鼠造模

小鼠经适应性喂养2周后,将小鼠分为空白组和肥胖模型组。对各组小鼠初始体重进行称重,并记录各小鼠初始体重,空白组小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肥胖模型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连续喂养2个月后,对小鼠体重进行称重,若经高脂喂养后,小鼠体重比正常体重高出30%,即可视为肥胖小鼠造模成功,并去除未达标的小鼠。

(3)实验小鼠分组

小鼠经造模完成后,将肥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实施例1-8、对比例1-4共12组),每组5只小鼠,模型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予以高脂饲料+普通市售酸奶灌胃;干预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无蔗糖酸奶灌胃,其中灌胃量随小鼠体重进行调整,灌胃量为0.85mL/kg,空白组(n=5)及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4)小鼠检测样本制备

连续喂养10周,并记录小鼠进食量,于最后一次喂食后将小鼠12h禁食,自由摄水,将小鼠进行麻醉后,测量小鼠体重。

采用眼眶采血法采集小鼠血样,于3000rpm条件下进行低温离心10min,吸取上层血清,将分离的血清置于EP管中,-80℃冷藏保存备用。对小鼠进行解剖,迅速取出小鼠腹腔和胸腔内的脂肪,称重并记录。

(5)脂质检测

将采集的小鼠血液样本按照TC,TG,HDL试剂盒上说明检测小鼠血清中各项脂质指标。

(6)结果与分析

(6-1)体重变化:

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测试结果可知,小鼠经灌胃无蔗糖酸奶10周后,模型组小鼠体重为各实验组小鼠中体重较高,表示肥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对照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各实施例组小鼠经灌胃无蔗糖酸奶10周后,该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P<0.05),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无蔗糖酸奶能够有效抑制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增长,具有抑制脂肪积累,有效控制体重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的功效。

(6-2)小鼠体内脂肪含量及脂肪系数:

将喂养10周的小鼠经麻醉解剖后,分离出小鼠肾脏及附睾周围脂肪,并于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上进行称重,计算脂肪含量及脂肪系数。

具体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小鼠脂肪含量,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对照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略低于模型组小鼠,但差异不大,而各实施例组小鼠经灌胃无蔗糖酸奶后,体内脂肪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小鼠,说明该无蔗糖酸奶能够有效抑制体内脂肪积累,从而降低小鼠体内脂肪含量。

(6-3)小鼠血清中各项脂质指标:

具体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结果显示,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血清中的T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及HDL(高密度脂蛋白)指标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小鼠,而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的TC及TG指标含量要低,HDL指标含量无较明显差异,说明酸奶摄入能够轻微改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但效果不明显。各实施例组小鼠经灌胃无蔗糖酸奶,小鼠血清中TC及TG指标含量要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HDL的水平也相对较低,说明该无蔗糖功能性酸奶能够有效缓解小鼠因脂肪积累而导致小鼠血清中各项指标的变化。

综上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无蔗糖功能型酸奶能够有效地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脏器比和体脂比,并通过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来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对以上各表数据详细分析可知:

由实施例1与对比例1-4的对比结果可知,本申请配方中长双歧杆菌BL21、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以及白芸豆提取物为必须成分,缺少任意一种均会减弱产品的功效(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脏器比和体脂比、降低血脂),其中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粉与白芸豆提取物,这三者在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脏器比和体脂比及降低血脂方面发挥了协同作用。

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4-6的对比结果可知,本申请特定地选择菊粉、抗性糊精和低聚果糖的膳食纤维组合,相较于单一膳食纤维或任意两种的组合而言(在总量一致的情况下),得到的产品功更显著,证明菊粉、抗性糊精和低聚果糖三者在促进产品功效发挥(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脏器比和体脂比、降低血脂)上具有协同增效的功效。

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7-8的对比结果可知,本申请在采用长双岐乳杆菌的基础上,复配嗜热链球菌ST81及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42,三者相互配合,在促进产品功效发挥(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脏器比和体脂比、降低血脂)协同作用。

测试例2

活菌数测试

测试样品:实施例1-8的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

测试方法:21d货架期内活菌数跟踪测定方法,以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

结果显示,在该无蔗糖功能性酸奶货架期21d内,酸奶后酸状况良好,口感饱满,草莓及奶香气浓郁;且酸奶制备完成后,初始活菌数为8.43×10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有体重控制功效的无蔗糖益生菌酸奶及其制备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