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戏台

古戏台

古戏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342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文化月刊、文化遗产、四川戏剧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纪念《世界遗产公约》发表四十周年学术论坛暨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等;古戏台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古城、杨阳、康保成等。

古戏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2 占比:11.7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2342 占比:87.98%

总计:2662篇

古戏台—发文趋势图

古戏台

-研究学者

  • 杨古城
  • 杨阳
  • 康保成
  • 丁宏
  • 傅继强
  • 张芳
  • 徐培良
  • 徐娣
  • 裴家丽
  • 陈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沄璋; 邵彤; 毕忠松
    • 摘要: 古戏台作为徽州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徽派戏曲艺术的载体,同时具有历史、艺术与科学上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祁门十一座古戏台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空间构成、观演空间的视线关系。以徽派戏曲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古戏台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及其典型价值特征、古戏台建筑空间的鲜明特征以及深厚的人文内涵。
    • 侯朝阳(文/摄影)
    • 摘要: 沙溪镇位于云南剑川县东南部,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村庄名片”的沙溪镇,犹如“市外桃源”般幽静闲适,并透着一份独特的自然古朴之美。这里山清水秀,巷陌干净,古风萦绕,有着千年历史。站在镇上的古戏台前眺望,周围民居、寺庙和殿宇都像是融入了一幅古香古色的图画,仿佛令人梦回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唐宋盛景……
    • 王潞伟; 张浩然
    • 摘要: 山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使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传统剧场遗产是其重要组成。据有效统计,山西传统剧场遗存数量为3515座,其中,金元时期16座,全部在山西,明代46座(全国87座),清代民国剧场在3453座以上。这些剧场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晋东南最多,晋南次之,晋中稀疏,晋北偏少的特点,且各地区域建筑技法和风格较为明显。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可知,传统剧场面临着被“占用”“废弃”、损毁严重、缺乏保护修缮、脱离民众等问题,亟待社会各界关注。
    • 张芳
    • 摘要: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利用古戏台进行革命宣传和革命文艺活动。尤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和总后方的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借助古戏台举行仪式、开展社会动员、传播红色文化,辖区的古戏台成为当时“军民同体,官兵平等;民主团结,万众一心”的革命大舞台,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新时代,这些承载着戏曲文化、建筑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古戏台,演剧功能衰退,红色文化功能彰显,成为宣传、教育群众不忘历史、牢记初衷的重要基地,具有展现中国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独特时代意义。
    • 三叶
    • 摘要: 多少天后回想起来,观众一定都难以忘记那样一个别具一格的乌塔奇妙夜,难以置信自己亦置身其中,成为奇幻之夜的一个精灵。2021年12月21日风雨不止,福州评话沢艺传习所的评话沢《滴水人家》在本团的古戏台,在乌塔之下的古建筑--方古亭内外,以天地为舞台,为夜色为帷幕,蓦地一声铙钱敲点、醒木击桌,惊了风雨,惊(艳)了观众。
    • 张芳; 刘湘
    • 摘要: 古戏台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载体。《庆阳地区戏曲志》记载庆阳市新中国成立前有戏台191座。调查显示庆阳市现存古戏台31座,其中清代18座,民国13座。一息尚存的庆阳市古戏台正面临坍塌殆尽的危险,总体没有引起文保部门重视。故此,对古戏台进行有效的修缮和保护,具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代价值,也可为建筑和文化的双重保护提供思路。呼吁有关方面加强对古戏台的保护力度,让承载着戏曲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古老戏台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其文化增值功能。
    • 李涵琪; 刘玉平
    • 摘要: 古戏台是戏曲演出的重要场所,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产物,保存并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在实地前往新乡市东大街关帝庙考察,获取包括照片、视频、测量数据等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相关文献资料等内容,以新乡关帝庙古戏台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建筑的特色特征、具有的功能价值等相关问题,并结合古戏台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及后续不合理修复导致的一些问题,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保护开发建议。
    • 杨阳; 巩媛
    • 摘要: 中国古戏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形制多样、结构复杂。问题是,其形制结构演变的动因是什么?本文基于田野考察和文献查证,发现古戏台形制结构的演变是古人为了解决其时出现的观演问题而进行的声学设计,本质上是古戏台声学技术的演进和声学功能的进化。具体而言,为了给演员营造良好的声环境,古人不仅采用围合表演区和观众席的方法阻隔环境噪声,还增建台顶和多种反射墙面增加声反馈;为了让民众(神灵)看见听清,古人不仅建造山门戏台、看楼和看亭来优化观演视线,还建造“二连贯”、“三连贯”、八字音壁或设置较复杂的耦合空腔来增进听闻。需要强调的是,后台设有耦合窑洞空腔的古戏台声效卓越,能从声、音、乐、调多个层级给民众(神灵)带来较佳听感,最终完成其听觉征服的任务,达到神人以和的目的。由是之故,古戏台本质上是古代哲匠精心设计的声学建筑,声学属性为其本质属性,声学价值为其核心价值。
    • 常思扬
    • 摘要: 古戏台作为一种独特的古建筑形式,遍布全中国各个地区。这种特殊的建筑最初为戏曲表演而建造,与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是一种特殊文化符号与历史习俗的物质载体。偃师府店镇灵泉寺古戏台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府北村。根据史料记载,该古戏台始建于康熙年间,由来此地经商的山西商人组织在当地的关帝庙旁修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行了补修。灵泉寺古戏台保存相当不完整,屋顶、楹联、石碑等部分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 赵家珺
    • 摘要: 作为"豫剧之乡",新密历史上戏曲活动兴盛,演剧习俗以敬老君爷戏和古庙会戏为主,场面盛大.演戏多,戏曲班社多,演出场所自然多.戏台星罗棋布,最常见是戏台与山门相结合的山门式戏台,下有可过人的拱形门洞.截至20世纪50年代,全县尚存古戏台52座,今据笔者实地考察,仅寻得5座可考戏台,其中3座在已发表的论著中有记载,青龙庙戏台与玉仙行宫戏台未见相关考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