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语词

古语词

古语词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46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辞书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古语词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温美姬、彭小琴、封家骞等。

古语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 占比:28.6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646 占比:71.15%

总计:908篇

古语词—发文趋势图

古语词

-研究学者

  • 温美姬
  • 彭小琴
  • 封家骞
  • 张文霞
  • 张青松
  • 刁晏斌
  • 刘小丽
  • 刘旭平
  • 刘桂华
  • 刘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远胜
    • 摘要: 湖北红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官话黄孝片,与普通话较为接近,但也存在一定差别。红安方言词汇中包含很多古语词,以名词、动词居多,它们保留了古汉语语音、词汇等方面的一些特点,可与《说文解字》及其他字书相印证。整理、研究红安方言中的古语词,不仅可以弥补《汉语方言大词典》等方言辞书的不足,还可以为古汉语研究提供佐证。
    • 吴贝贝
    • 摘要: 邯郸地处河北省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方言中保留部分古语词。这些词历经时代洗礼,有些已丧失原始意义,有些却依旧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邯郸方言中存在一批表示特殊的风俗习惯、居处器用、地理环境的词语,保留了一部分近代汉语的内容。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历史层次分析法、考证法等对邯郸方言词汇的来源进行探析,重点对邯郸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释,展示邯郸方言古语词的特征。
    • 王晶
    • 摘要: 文章立足语料对"堂食"的意义和来源进行分析."堂食"是不及物动词,可做谓语、主语、宾语、定语,有两个义项,一是"在店内大厅而非包间食用",二是"在店内用餐".时代发展产生了用单个词表示"在店内食用"概念的需求,普通话借用了吴方言中的"堂吃",又为了适应书面语体的要求,把形式改成了与古语词"堂食"同形的"堂食","堂食"通过旧词新用最终固定.
    • 陈榴; 葛威
    • 摘要: 王虎教授的 《辽宁方言词语例释》 一书于2019年9月出版面世,此书主要对辽宁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释.全书在研究方法、语料选择和研究态度上不乏值得称道之处.同时,在考释过程中做到了历时与共时的结合,对研究对象穷源竟委,并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相关词语进行比较,从而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获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 张后芳; 胡雪雪
    • 摘要: 霍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属中原官话信蚌片,方言中保留许多古语词,这些词历经时代洗礼,有些已丧失原始意义,有些却依旧保留.笔者以《广韵》《集韵》等韵书和《说文解字》《尔雅》《方言》《玉篇》等字书为依据,对八例单音节古语词进行考释,为大别山地区方言动词性古语词的词义演变提供证明.
    • 张文霞
    • 摘要: 晋东南地区历史悠久,其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先秦两汉时期的古语词.无论从词形还是词义上看,它们多是继承古代词语而来,但也有少数呈现出诸如沿用古义、发展古义、增加新义以及词形变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这些古语词有一定的训诂学价值,可以为我们正确理解和阅读先秦两汉文献提供帮助.
    • 刁晏斌
    • 摘要: "舍今取古"是既具马来西亚华语个性又有"大华语"共性的一种词汇运用现象.文章首先对该现象的一般使用条件及其与普通话的差异进行比较说明,然后以近指代词与动词为例对其一般形式及用法等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溯源,重点讨论它的方言来源;最后通过该现象来观察、说明马来西亚华语的特点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大华语"内部一致性.
    • 谢亚迪
    • 摘要: 运城隶属晋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运城方言词语保留了很多会说不会写的古语词.文章择取运城方言中的"?、搊、(癘)、迲、捻搙、?、赃酦"进行考释,探明其意义和用法,以期对方言词汇的研究有所裨益.
    • 刘芹
    • 摘要: 方言词是汉语语词在不同共时平面的表现,既揭示了汉语语词的语源关系,又反映了同一语词地域分布的语音特点.今选取高邮方言词42例,结合文献、韵书对其本字进行考证辨析,分析这些语词的古汉语来源及演变路径,以进一步认识高邮方言词的语义特点和语音特征.
    • 刘芹
    • 摘要: 方言词是汉语语词在不同共时平面的表现,既揭示了汉语语词的语源关系,又反映了同一语词地域分布的语音特点。今选取高邮方言词42例,结合文献、韵书对其本字进行考证辨析,分析这些语词的古汉语来源及演变路径,以进一步认识高邮方言词的语义特点和语音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