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叶昌炽

叶昌炽

叶昌炽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书法、篆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丝绸之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叶昌炽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雁、马洪菊、吴琦幸等。

叶昌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99.2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72%

总计:139篇

叶昌炽—发文趋势图

叶昌炽

-研究学者

  • 徐雁
  • 马洪菊
  • 吴琦幸
  • 李永
  • 顾炳枢
  • 任光宇
  • 杨德志
  • 王华
  • 王立民
  • 范凤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君浩
    • 摘要: 清人龚自珍饱读经史,且以诗名文采闻名于当世,但其金石收藏鲜少为人探讨。从龚自珍的诗文与同县后学吴昌绶的《定庵先生年谱》记载可知其金石碑帖收藏,《宋拓兰亭定武本》为龚自珍金石碑帖收藏之一。龚自珍旧藏《宋拓兰亭定武本》在清代史料文献中,如顾千里、沈树镛以及叶昌炽皆有对龚自珍旧藏的题跋或记载。该文将根据龚自珍诗文与史料记载中的题跋,从当时的碑学兴盛背景下看待《宋拓兰亭定武本》的观点、意义以及此拓本的流传。
    • 任光宇
    • 摘要: "敦煌学"为国际显学,"敦煌遗书发现"是近代国际范围上的重要"学术发现",故其"真正发现人"暨"敦煌学起始"的学术史研究,尤其重要。本文在学界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论证提出"叶裴联合发现说":有相互独立、互洽、加第三方的确凿证据链能够证明,凭借中国传统学术金石学的功夫技能,中国学者叶昌炽最早于1903年底对敦煌遗书年代做出了准确鉴定;裴景福于1906年初在兰州应叶氏之邀做出了相同结论的考证,并基本确定了藏经洞的封闭年代和原因;加伯希和1907年对裴氏鉴定记录抄录、借鉴形成的第三方证明——故叶、裴二人应一起确立为"敦煌遗书学术发现"的联合发现人和"敦煌学"的开山学人,由此"敦煌学"的起始时间也应由当今学界主流倾向认定的1909年提前至1903年。总结论述此一新说的多方面理由和意义。
    • 潘君明
    • 摘要: 藏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藏书之风深入民间,尤其在江南一带,藏书风气更盛。汉代,读书人朱买臣、陆绩就已藏书。清末学者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收录私人藏书者一千一百余家,其中苏州地区达二百余家。大凡一般文人学士,为读书之需要,家中多有藏书,并出现了"汲古阁""铁琴铜剑楼""百宋一廛"等藏书大家。我生活在吴地,不免受此影响,也开始藏书了。
    • 摘要: 国家图书馆藏稿钞本传记文献选刊(全一百二十册)国家图书馆编精装16开定价:120000元《国家图书馆藏稿抄本传记文献选刊》主要收录国家图书馆藏稿抄本人物传记文献,包括明稿本《历代隐逸传》、清稿本《畿辅人物略》、清稿本《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等,其中不乏名家批注题跋,如吴骞增补校注《疑年录》、叶昌炽跋《历代隐逸传》等珍贵善本文献。
    • 任光宇
    • 摘要: 在整理多年来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清末涉及敦煌遗书流失和抢救的六十多位相关人物,分为失职官员、无为学人和有功人员三个群体大类,排列并尝试给予功过评议.在信息搜集、分析和评判过程中,对若干被忽略或未被重视的人物如王道士等,给予了中肯评价,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新说,认为学人群体应对敦煌遗书流失负主要责任,但中国学者于1903年发现敦煌遗书并开启"敦煌学".有相互独立、互洽、加第三方的确凿证据链可佐证"叶裴联合发现说"——凭借中国传统学术金石学的功夫技能,叶昌炽最早于1903年底对敦煌遗书年代做出了准确鉴定;裴景福于1906年初应叶氏之邀做出了相似结论的考证,并基本正确断定了藏经洞的封闭年代和原因,再加伯希和1907年对裴氏鉴定的抄录记载作为第三方印证——故叶、裴二人应一起确立为"敦煌遗书学术发现"的联合发现人和"敦煌学"的开山学者,由此"敦煌学的起始时间"也应由学界倾向的1909年提前至1903年.罗振玉等人极力抢救、追踪、传布敦煌遗书应得到肯定,金绍城并有最早自带甲骨出海、展示王仁山的甲骨文考证、一行涉足三大显学的佳话.对于斯坦因、伯希和及"考古学道德问题",中国学人应站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和研究历史学术问题,以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 邓梦园
    • 摘要: 《语石》是清人叶昌炽编写的一部介绍石刻学相关知识的通论性著作。该书从问世至今,得到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本文在前人品评此书的基础上,分析探讨《语石》在体例、内容、价值与不足等方面的情况,认为其体例兼具综合性与立体性,内容全面丰富,详细具体,为学者们建立一个石刻学体系,开拓石刻学及其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视角,书中汇集整理的内容、撰写的考证之法,有益学者校勘辑佚文献资料,学习研究、考证金石文献之法。总体而言,《语石》是一部历久弥新、有益后学之作。
    • 周峰
    • 摘要: 一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礼记·月令》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①因此中国古代各种官方营造生产的器物上往往镌刻有工匠姓名,以后逐渐发展到民间也采用此种形式体现工匠的责任乃至荣誉。这在碑刻上也是如此,古代的大量碑刻上往往镌刻有刻工姓名。在中国金石学兴起的宋代,已经有学者注意到石刻刻工这一群体,但还谈不上深入研究。如欧阳修在考察《后汉熊君碑》时,注意到刻工的姓缺失了:“云‘碑师舂陵福造’,福上灭一字,当是其姓。”②清代金石学兴盛,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对宋代石刻刻工进行研究时,关注到了有些刻工的家族性,如北宋的安氏刻工家族延续了100余年。“余按北宋一朝碑版,安氏刻者为多,其最先者为安宏、安仁祚,自建隆讫徽、钦之际盖百余年,而其泽未艾也。”
    • 许敬
    • 摘要: 1926年,归隐苏州十全街好几年的前民国政府高官李根源静极思动,“人春以来,闲居多病,新瘳无事,偶景独游”,在4月12日清晨,他郑重地写下这十六字以后,开启了漫长的“吴郡西山访古”的历程。
    • 王志刚; 孟玲英; 张涛
    • 摘要: 叶昌炽曾于1913年5月获得一轴唐鸿胪井刻石拓片。获得拓片后,叶昌炽在日记中曾有记述,又以唐鸿胪井刻石为主题赋七古一首,以丰富的用典对唐代题刻的艺术风格和价值进行评价。叶昌炽尚不知刻石已被日本海军移置日宫中。而叶昌炽高度评价崔鸿胪卿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诗的叙事和题记可以推论,叶昌炽获得的拓片可能是刘含芳筑亭之后拓制的。
    • 刘惠兰
    • 摘要: 叶昌炽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和金石学家.其著《藏书纪事诗》一书蕴含了丰富的目录学思想,包括体例、注文、案语等内容,对古典目录学理论研究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