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沙造林

固沙造林

固沙造林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铁路运输、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79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甘肃科技、防护林科技、甘肃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北方省(区)林业科研院(所)学术研讨会、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学术论坛、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等;固沙造林的相关文献由199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文华、刘朝霞、单红叶等。

固沙造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3.9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2795 占比:95.85%

总计:2916篇

固沙造林—发文趋势图

固沙造林

-研究学者

  • 于文华
  • 刘朝霞
  • 单红叶
  • 吕瑞恒
  • 吕荣
  • 周正立
  • 李志军
  • 梁继业
  • 王康富
  • 蒋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岳
    • 摘要: 胡枝子为豆科胡枝子属落叶小灌木,又名萩、胡枝条、扫皮、随军茶等,它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萌发力强,生长快,栽培容易,能在林下生长,东北各地及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湖北、甘肃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皆有生长。它是半山区林粮间作的理想树种,它既可起到保持水土作用,又可提高土壤肥力。由于其生长快,封闭性好,且适于坡地生长,是丘陵漫岗水土流失区治理的首选树种,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沙地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
    • 徐先英; 赵鹏; 唐进年; 纪永福; 马新兵
    • 摘要: 60年的固沙造林使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科学治沙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不断提高固沙造林的机械化水平成为当前治沙科技创新的重要着力点。随着固沙造林的不断精准化,一大批高效便捷的固沙造林机械装备被发明创造,推动了机械化治沙技术的发展。然而,由于研发队伍参差不齐,设计研发与生产实践脱节,效益评估缺失,造成已有固沙造林机械实用性不够、推广应用滞后,机械化固沙造林对精准治沙的支撑潜力还有待挖掘。十四五期间,固沙造林装备研发应立足实际需求,聚焦育苗、压沙、造林、管护等关键环节,建立固沙造林机械化装备研发的长期投入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协同研发的组织形式,重视固沙造林机械装备的效益评估,将高效固沙造林机械的推广应用融入防沙治沙林业生态工程。
    • 摘要: 1952年4月,原辽西省人民政府在沙荒集中的彰武县章古台成立了辽西省林业试验站,开展固沙造林试验研究。这是我国最早的防沙治沙科研机构。1978年10月更名为现在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以刘斌为代表的老一辈固沙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迎战风沙的科研团队。创业阶段的工作条件尤如流沙表面,一穷二白。最早的研究工作是在一无前人先例,二无资料借鉴的条件下展开的。白天,他们头顶烈日,脚踏摄氏六、七十度滚烫的沙面,探索流沙移动规律,积累科研数据。渴了,喝口白开水。饿了,吃口窝头咸菜。晚上,他们在农舍的煤油灯下,查阅国内外资料,分析试验数据,撰写科研论文。
    • 摘要: 2018年8月,在辽宁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中,原隶属于辽宁省林业厅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被优化整合入新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原隶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同在阜新的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合并,组建成立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兼挂辽宁省花生研究所牌子。
    • 李文利
    • 摘要: 樟子松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香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它的根系发达,在风积沙土、沙土、栗钙土、白浆土上都能生长,也是营造防风固沙林的优良树种之一。
    • 摘要: 2018年8月,在辽宁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中,原隶属于辽宁省林业厅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被优化整合入新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原隶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同在阜新的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合并,组建成立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兼挂辽宁省花生研究所牌子。
    • 管文轲; 赵忠久; 吴天忠; 海妮肯山台
    • 摘要: 在对和田地区风沙危害情况及近年来风沙治理情况及模式的研究总结,将各种模式与"低覆盖度的造林技术"相结合,通过分析低覆盖(密度)造林模式已经成为和田地区防沙治沙生态治理造林主流模式,可在节约水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及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可利用前景.
    • 金红宇; 徐文娣; 陈国雄
    • 摘要: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h.Et Mey.),又名细枝岩黄耆,沙漠中豆科大灌木,固沙先锋植物,种子可食,嫩枝叶是优良饲草,对沙区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理生态学研究揭示了花棒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性机理,为其固沙造林和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花棒生理生态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种子萌发方面,探明了果荚对“部分休眠”的物理限制作用、萌发所需环境条件、飞播及育苗的最佳时间;在生长发育发面,揭示了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策略、根际微生物及根瘤菌的促生作用;在耐逆性方面,发现了耐风蚀沙埋独特的克隆生长构型、C4途径生化亚型、耐旱光合生理及水分关系;在固沙造林方面,根据其生理生态学基础,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和适宜密度,建立了固沙造林的成功案例.然而,花棒造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耐盐性不够强、有病虫危害、易烂根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开展相应的生理机制和遗传育种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培育耐盐抗病虫害品种.花棒生理生态学进一步研究:比较不同沙区花棒的代谢组、转录组、基因组等组学特征,结合地理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揭示花棒在我国沙漠的进化历程.此外,花棒在沙区畜牧业、城镇园林绿化、食品与食用油等方面的开发利用研究亦具有广阔前景.
    • 马全林1; 徐丽恒2; 陈芳1; 张德奎1; 王新友3; 靳虎甲1; 刘有军1
    • 摘要: 碳汇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功能之一,也是生态修复关注的重要方面。以地带性植被区为对照,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石羊河中游选择流动沙丘及造林恢复5年、15年和25年沙化土地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沙地生态系统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恢复演变过程、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固沙植被碳储量随沙漠化逆转过程先增加后降低,造林恢复25年平均固碳速率仅达到0.05 Mg/hm2?a。尽管沙漠化逆转过程的不同恢复阶段地上植被碳储量大,但是造林恢复5年、15年和25年沙化土地地下植被总碳储量也仅占到地带性植被的22.6%、54.9%和45.3%。0~1 m土壤和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均随沙漠化逆转过程持续增加,造林恢复25年平均固碳速率分别达到0.48 Mg/hm2?a和0.53 Mg/hm2?a,远远高于固沙植被的固碳速率,而且0~5 cm表层土壤是有机碳储量为增长最快的层次。土壤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均在87.5%以上,是沙漠化逆转不同恢复阶段沙化土地和地带性植被区的主要碳库。上述结果证明,固沙造林加速了沙漠化逆转过程,快速提高了沙化土地植被和表层土壤的碳储量,是固定大气CO2于沙地植被和土壤中的有效途径。但是,造林恢复25年沙化土地碳储量与地带性植被间依然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地下植被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还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
    • 吴松
    • 摘要: 近几年来看,塞罕坝机械林场转入稳定阶段。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加强森林抚育,促进森林生长发育的同时,积极调整塞罕坝机械林场固沙造林灌木树种,使林场生态获得了长足发展,由过去完全依靠国家投资,逐步走向自立,林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成为一个山清、水秀、景奇、林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但是,树种的选择还没有达到成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