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水分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8371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致富天地、中国农技推广、农业技术与装备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五届中国计算机农业应用学术研讨会等;土壤水分蒸发的相关文献由353位作者贡献,包括任长江、何凡、何国华等。

土壤水分蒸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8371 占比:99.88%

总计:148551篇

土壤水分蒸发—发文趋势图

土壤水分蒸发

-研究学者

  • 任长江
  • 何凡
  • 何国华
  • 朱永楠
  • 李海红
  • 王丽珍
  • 王建华
  • 翟家齐
  • 赵勇
  • 龚家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峰
    • 摘要: 一、灌溉方法冬季棚室蔬菜浇水最好采用微水灌溉,有条件建议膜下微灌。这种灌溉方式能阻止和减轻地面水分蒸发,从而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可用大小行起垄盖地膜栽培方式: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垄高在10~15 cm,每垄一行苗。相邻的2垄用一幅地膜覆盖,2垄就形成1个膜下暗沟,然后适时放水进行垄间地膜暗灌。在大行间覆地膜,也可以用干燥的麦秸、稻草等覆盖,使得棚室不露土壤,既能满足蔬菜水分的需要,又可控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能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测定表明:微水灌溉可提高地温6°C左右,降低空气湿度9%~10%,减轻病害30%以上。
    • 周彦莉; 吴海梅; 周彦栋; 尚旭民; 逄蕾
    •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和蒸发桶模拟试验,分析了短期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和水分蒸发的影响。设对照(CK)、碎秆还田(T1)、碎秆还田+整秆覆盖(T2)和整秆覆盖(T3)4种处理。研究发现:(1)0~20 cm土层,T1、T2和T3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毛管孔隙度,但对团聚体影响差异较大,T1和T2大团聚体含量比CK显著增加36.90%和63.06%(P<0.05),T3比CK降低9.89%。(2)T1、T2和T3均能提高0~6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降低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T3的累计蒸发量最小,T2和T3之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其抑制水分蒸发率分别是3.65%和4.13%。(3)碎秆还田+整秆覆盖对改良土壤结构和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效果最佳。
    • 舒方瑜; 董勤各; 冯浩; 李成; 韩剑桥; 张体彬
    • 摘要: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土壤结构较差的问题,采用一维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有机物料(生物有机肥、粉碎秸秆、50%粉碎秸秆+50%生物有机肥、尿素、对照)对治沟造地土壤湿润锋推移、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土壤水分蒸发特征的影响,并采用Green-Ampt模型、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拟合分析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粉碎秸秆与有机肥均降低了土壤水分移动速率,增强了土壤持水能力;粉碎秸秆同时降低了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对照相比减小了17.65%;(2)湿润锋推进深度与累积入渗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3种入渗模型拟合发现,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符合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土壤入渗率和时间的动态关系;(3)土壤水分蒸发过程中,添加粉碎秸秆具有阻截和蓄积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的积极作用。
    • 王佳欢; 杨新兵; 刘彦林; 赵小勇; 赵迎雪; 鲁绍伟
    • 摘要: 探究矿山废弃地弃渣与农田土复配后土壤的水分蒸发特性,以及覆盖物添加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对矿山恢复中土壤水分管理和改善具有实际意义。以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现场的弃渣和附近农田土为复配材料,设置0∶10(T1),3∶7(T2),5∶5(T3),7∶3(T4),10∶0(T5)体积比例,在野外条件下采用土柱法模拟土壤水分蒸发过程,探究复配比例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以及不同覆盖物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1)试验前和试验后表层复配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T1>T2>T3>T4>T5,蒸发中期的逐日蒸发量和蒸发结束的累计蒸发量均随弃渣体积比例增加呈极显著降低趋势,不同复配土壤在蒸发前期和蒸发后期的逐日蒸发量没有显著性差异。(2)气象因子中,温度、风速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大于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的影响不显著。土壤物理性质中,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水分蒸发达极显著相关外,其他因子均达显著水平。(3)裸土地添加覆盖物均能降低水分蒸发,根据蒸发量和蒸发速度分析得出,砾石覆盖(直径2~4 cm、厚度5 cm)效果最佳。(4)石灰岩矿山废弃地土壤重构最佳保水搭配方案为弃渣∶农田土以3∶7体积比例复配并覆盖砾石。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治理采石废弃地提供理论支持。
    • 马虽有
    • 摘要: 任何一项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做不到十全十美,具体应用时应当权衡利弊,只要利大于弊,就有推广价值。在推广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对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基于对生产应用效果的调查,笔者总结了山旱地苹果生产中几项技术措施存在的明显缺陷及改进措施。1覆盖黑膜导致毛根上窜干旱缺墒是山旱地苹果生产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为了克服干旱对生产的影响,山旱地苹果园广泛采用地表覆盖措施,以控制土壤水分蒸发,使自然降水最大限度用于树体生长结果。
    • 李继文; 尹本丰; 索菲娅; 周晓兵; 陶冶; 张静; 李永刚; 张元明
    • 摘要: 水分是荒漠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藓类结皮作为荒漠土壤表层重要覆被物,对土壤水分蒸发入渗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确定的降水格局变化导致结皮层藓类植物出现集群死亡现象,但这一过程对荒漠地表土壤水分蒸发与入渗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尚不清楚.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齿肋赤藓结皮为研究对象,利用便携式渗透计和蒸发仪,研究了结皮层藓类植物死亡对土壤水分蒸发与入渗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裸沙相比,藓类结皮的存在显著抑制了水分入渗,而藓类植物死亡的结皮层抑制作用最大,其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分别是活藓类结皮的39.89%、85.91%及64.48%,仅为裸沙的5.96%、13.13%及20.42%.在水分蒸发初期,裸沙的水分蒸发速率明显高于活藓类结皮和藓类植物死亡的结皮层,但藓类植物死亡的结皮层维持相对稳定的蒸发速率的时间长于裸沙和活藓类结皮,这也导致最终累计蒸发量以藓类植物死亡的结皮层最高、裸沙最低.可见,荒漠生物土壤结皮中藓类植物死亡会明显减少土壤水分入渗、增大水分蒸发,进一步影响荒漠表层土壤水分格局,从而影响生物土壤结皮与维管植物的水分利用关系.
    • 范涛
    • 摘要: 1.采用滴灌,切忌大水漫灌。将普通垄沟浇水改为膜下滴灌,可提高地温5°C左右,降低空气湿度约10%,从而减轻病害30%以上。在低温情况下,大棚内土壤水分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所以浇水量可适量小些,间隔时间适当长些,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浇水原则以满足蔬菜所需水分为宜,最好是浇水与施肥结合进行。
    • 摘要: 一般来讲,夏季是很多果树的生长旺季,也是果树生长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夏季果树管理工作是否做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果树的产量和果实的品质。1土肥水管理中耕可保持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可清除杂草。应15~20天一次,一般深度为5~10 cm,雨后或灌水后应及时进行中耕。幼龄果园要留足营养带,在行间种植浅根、矮秆作物。成龄果园行间宜种植绿肥、豆类等植物,以提高土壤肥力。
    • 珊丹; 荣浩; 刘艳萍; 梁占岐; 张欣; 石红标
    • 摘要: [目的]在水分匮乏的干旱荒漠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研究不同边坡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为干旱荒漠区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模式优化与完善植被恢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炭基地废弃地——排矸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覆盖类型排矸场边坡土壤水分蒸发和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试验设置了草帘、生态毯和液态地膜3种覆盖类型,以无覆盖为对照。[结果]干旱荒漠区煤矿排矸场边坡表层土壤含水量基本呈随着坡位降低而增加的变化规律;蒸发试验进行初期各覆盖处理的土壤日蒸发量较大,随着时间推移日蒸发量逐渐降低,草帘覆盖下的平均土壤日蒸发量最低,与无覆盖处理之间的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覆盖与无覆盖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在排矸场边坡的不同坡位均表现出逐步上升的规律,无覆盖措施的土壤累积蒸发量增加较明显,草帘覆盖、液膜覆盖和生态毯覆盖措施下的土壤累积蒸发量分别比无覆盖措施减少了38.4%,24.2%和20.6%,坡面覆盖处理的土壤累积蒸发过程符合线性函数关系。[结论]在草帘、生态毯和液态地膜3种覆盖类型中,草帘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较高,草帘是减少边坡表层土壤水分蒸发量最为适合的覆盖措施。
    • 摘要: 技术简介:①该机包括联接机架、限深轮、开沟施肥及其传动部件、防风铺管覆膜装置、防堵塞型反鸭嘴式播种器、分土器、导土器、镇压部件、打药泵和喷头、储药罐等组成;②采用大垄双行覆膜,膜下施肥、打药、滴灌、播种,膜上压土镇压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耕层土壤温度,水分利用率提高5.57%,产量增加3.38%;③解决了膜下滴灌出苗期人工放苗,用工量大,不及时导致保苗率低,且需要人力实现地膜防风压土,增加劳动强度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