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年降水量

年降水量

年降水量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园艺、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5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13725篇;相关期刊550种,包括干旱气象、水文、中国农技推广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地下水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年降水量的相关文献由2140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强、刘德祥、李宝芬等。

年降水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5 占比:7.74%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13725 占比:91.92%

总计:14931篇

年降水量—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琳; 贾天山; 熊世为; 凌遵斌; 华俊玮; 荀静
    • 摘要: 采用具有自适应性的EEMD方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重点研究滁州市1970—2019年7个国家基本站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非线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以滁州站为例,其近50年的降水量变化存在年际尺度和年代际尺度,分别为2.3年和8.0年以及16年和32年,同时发现具有2.3年和8.0年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占主导地位;全市7个国家站汛期降水量对年降水量贡献率均在60%以上,且在空间上总体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全市7个国家站汛期多年平均暴雨降水量占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比率均在33%以上。7个国家站近50年汛期暴雨频数除来安站和天长站呈下降趋势外其余皆呈增加趋势,而汛期小雨频数皆呈下降趋势。
    • 赵慧霞; 卓莹莹; 刘厚凤
    • 摘要: 为研究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线性趋势、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以及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对黄河流域1961—2019年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1961—2019年黄河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1961—1972年和1985—2001年为两个年降水量下降期,1973—1984年和2002—2019年两个时段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1964年前后年降水量发生突变性减少。黄河流域整体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和秋季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除上游地区在冬季呈显著增加趋势外,各地区在四季表现出不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根据EOF分析,1961—2019年黄河流域年降水场前两个特征向量能较好地表达其时空变化特征,第一特征向量场呈一致性分布,第二特征向量场呈“西北-东南”反位相分布;根据其时间系数,可将黄河流域不同年份降水特征划分为4种分布形式:全流域偏少、全流域偏多、流域东南部偏多(西北部偏少)和流域西北部偏多(东南部偏少)。
    • 方艳伟
    • 摘要: 采用黄河流域 96 个气象观测站 1961- 2020 年的逐日降水数据,主要运用趋势分析法,分析了黄河流域多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分析显示:(1)1961- 2020 年黄河流域各年降水量在 384- 711mm 之内,60 年降水量平均为 500.53mm;并且黄河流域多年降水形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 1.19mm/10a。 (2)近 60 年黄河流域空间降水趋势表现不同,年平均降水整体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由南向北依次减少的分布状况。
    • 谢欢; 杨笔锋; 张怡
    • 摘要: 为了解成都地区降水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对短时间内成都市降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基于成都市内12个地面台站43 a逐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二维插值方法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填补,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成都市43 a以来降水场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降水场的时空分布具有两种典型模型,即总体一致性,西北、东南相反类型,累积贡献率为70.2%。模态一表征成都市降水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1980年和1985年是近43 a成都市降水最多的年份,2009年是最少的年份。近43 a来模态一所对应的时间系数波动呈下降趋势,说明成都市的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模态二在成都市西北地区为正,东南地区为负,且其对应的时间系数波动呈上升趋势,说明近43a来成都市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东南地区降水量减少。2种典型模态所表征的成都市降水场有4种表现类型,即全年全市多雨的类型有12 a,全年全市少雨的类型有15 a,全市西北雨量多东南雨量少的类型有3 a,西北雨量少东南雨量多的类型有2 a。这与线性拟合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
    • 李大伟; 段克勤; 李双双
    • 摘要: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地理-生态过渡带,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经济和农业区划界线。在当前秦岭气候增暖背景下,再识别气候分界指标时空变化规律,对科学进行自然区划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明确这一气候特征,基于秦岭山地1970-2020年126个气象站点降水、气温观测资料,选取年降水量、1月和7月均温指标,采用薄盘样条插值、趋势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年降水量、1月和7月均温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选择秦岭太白山、伏牛山剖面探讨气候分界指标高度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薄盘样条插值可获得精度较高的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序列,相关系数为0.712~0.919;误差分析表明,7月均温插值较观测值偏差为2~3°C,得到秦岭山地7月均温校正系数为0.893,经校正插值结果显著改善(误差缩小3~6倍);(2)时空趋势上,近51 a秦岭山地东部“暖干化”、西部“暖湿化”,秦岭北部、西部增暖显著(p<0.05);(3)年降水量800 mm高度变化呈“东西反向”,1月0°C和7月25°C高度变化呈“东西同向”,西部平均速率大于东部,如年降水量800 mm高度(西部:-166 m/10 a,东部:49 m/10 a)和1月0°C高度(西部:70 m/10 a,东部:37 m/10 a);(4)1970-2020年秦岭气候分界指标位置高度沿山地呈上升或下降变化,但在2010s(2010-2019年)时段,气候分界指标位置高度北坡为800~1400 m、南坡为800~1300 m均未越过秦岭主脊,秦岭山地气候分界作用仍具有稳定性。
    • 潘虹旭; 毛倩; 白慧
    • 摘要: 为进一步认识丹寨县气温和降水气候背景,更好地开发利用山地气候资源,本文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1972~2021年丹寨县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a丹寨县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29a、13a以及6a的准周期。在29a尺度上出现了冷–暖交替的准3次震荡,在13a时间尺度上存在准6次震荡,6a时间尺度上存在准12次震荡。年降水量在变化过程中的第一主周期为38a,该尺度周期波动能量最强,在38a时间尺度上大约经历了2个丰–枯转换期。从6a、22a时间尺度来看,降水变化和气温变化位相大致相反,即呈干暖、冷湿结构排列。从13a、29a、38a时间尺度来看,降水变化和气温变化位相大致相同,即呈干冷、暖湿结构排列。
    • 白素琴
    • 摘要: 采用加权马尔可夫链模型原理,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依据1961~2008年年降水量资料建立加权马尔可夫链模型,计算了2009~2018年的降水量状态和年降水量,对预测降水量和实况降水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新疆88个气象站2009~2018年年降水量,通过对预测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分析,可知:各站预测效果差异很大,但整体上北疆和天山山区预测偏差小的年份明显多于南疆大部;各站实际降水量的多少明显影响偏差在1成以内的预测效果,常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的站点最为适用;6个代表站的预测结果也验证了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在降水量相对偏多的北疆和天山山区站点预测效果好于南疆站点且效果更加稳定。
    • 吕安琪; 李东海; 杨小波; 吴律欣
    • 摘要: 为探索三亚沿海地区(自东向西)从滨海雨林过渡到半落叶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的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的变化趋势.该文采用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三种植被类型进行群落调查,进一步使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GL)、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来表征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并使用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三种方法来表征各植被类型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从滨海雨林过渡到半落叶季雨林再到落叶季雨林的生态序列变化过程中,森林优势物种组成逐渐由喜湿树种过渡为耐旱性较强的树种.(2)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均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递减.(3)三种植被类型共有物种的种间关系分析显示,三种植被类型种间关系松散,滨海雨林的种间联结强度相对较高,半落叶季雨林与落叶季雨林相似.综上结果认为,从滨海雨林到落叶季雨林物种间的协同共存关系在减弱,排斥竞争关系在增强;无论是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还是种间关系,半落叶季雨林与落叶季雨林更相似.
    • 栗静; 王美玲; 李琳静; 邹进
    • 摘要: 预测年降水量是水文预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结果有助于各种生产活动决策的制定.所以本文以普洱市1954-2008年降水量资料为例,通过建立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并结合模糊集理论中的级别特征值,预测了普洱市2009年的年降水量.预测结果为:普洱市2009年的年降水量在1,256.21~1,435.53mm之间.结果表明:2009年普洱市年降水量处于偏枯年的概率最大.
    • 祁芯
    • 摘要: 为了全面对渭河流域甘肃段近60年降水时空分布情况分析,收集了其流域内及周边109处雨量站1960-2019年系列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斯波漫秩次相关法、坎德尔秩次相关法、滑动t检验法、等值线法进行了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多年变化趋势、不同年代变化、年内分配、变异年份、面降水量的分析.得出渭河流域近60年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趋势不显著,降水量具有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8月的特点,流域年降水量为511.1 m,折合面水资源量为132.9亿m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